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10月29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2020)年9月進口貨值按年上升42.4%至106.5億元(澳門元,下同),其中美容化妝及護膚品、香水、手袋及銀包分別增加5.3倍、2.1倍和47.6%,娛樂場用製品、黃金製首飾、燃料及潤滑油則減少88.6%、48.4%和33%。貨品出口總值為9.3億元,按年衰退9.1%;再出口(7.6億元)跌幅為14.4%,其中娛樂場用製品衰退84.4%,澳門產品出口(1.7億元)上升24.9%,其中醫藥及有機化學產品增加1.1倍。本年9月貨品貿易逆差為97.2億元。 本年第3季進口貨值(265.5億元)按年上升20.7%,而出口(28.9億元)則衰退3.4%,貨品貿易逆差為236.6億元。 本年1至9月總出口貨值為78.7億元,按年衰退16.2%;再出口(67.3億元)減少19.1%,澳門產品出口(11.4億元)則增加6.9%。總進口貨值為560億元,衰退12.4%。本年首9個月貨品貿易逆差為481.2億元,較去(2019)年同期(545.2億元)減少64億元。 按出口目的地統計,本年1至9月出口至香港(53.7億元)與歐盟(1.4億元)按年分別減少11.4%及3.3%;輸往中國大陸貨值(12.3億元)則上升3.7%,其中泛珠三角9省(11.4億元)增加0.3%,出口至美國(4.2億元)上升1.3倍,輸往「一帶一路」國家(2.2億元)貨值上升20.5%,出口至葡語系國家(1,020萬元)貨值增加7.4倍。紡織品及成衣出口上升64.2%至12.4億元,非紡織品出口則減少23.2%至66.3億元。 按貨品原產地統計,本年首9個月由中國大陸(180.3億元)與歐盟(154.1億元)進口貨值按年分別衰退16.5%及11.4%,由「一帶一路」國家(92.8億元)及葡語系國家(5.1億元)進口貨值亦衰退14%和19.3%。按貨品來源地統計,來自中國大陸(90.1億元)衰退15%,其中泛珠三角9省(88.6億元)減少14.1%。消費品進口衰退12.2%至391.1億元,其中手錶(25.6億元)及黃金製首飾(16億元)分別減少48%和64.1%,美容化妝及護膚品(98.8億元)則增加117.5%。燃料及潤滑油(39.8億元)和手提電話(19.9億元)進口貨值分別衰退27.3%和35.1%,而建築材料(13.4億元)則呈現12.2%升幅。 本年1至9月對外商品貿易總額共638.7億元,較去年同期733.1億元衰退12.9%。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10月29日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澳門經濟局持續落實經濟財政範疇「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施政方針,有序推動各項扶助中小企業、提振經濟及紓解民困措施。 抗疫初期,澳門經濟局推出2項臨時支援措施,並加快各項申請審批,協助中小企業取得流動及營運資金。由本(2020)年2月1日截至10月20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以及「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合共接收近1萬2千宗申請,其中近8成半個案已獲批,為中小企業提供逾78億元(澳門幣,下同)流動資金(包括19.3億政府貸款及59.1億銀行貸款)。 同時,透過發放兩期共8,000元電子消費卡提振經濟擴大內需,截至本年10月20日,兩期消費卡合共約42.5億元款項已注入消費市場,惠及不同行業,其中約26.9億(約63%)流入中小企業。 為擴大支援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澳府於本年3月10日至9月10日期間臨時放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申請條件,營業滿1年且符合其他資格中小企業,亦可因應疫情影響而提出申請。 自本年2月1日至10月20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共收到6,841宗申請,5,378宗獲批准 (約79%),批准貸款金額約為19.3億元,其中有1,204宗個案受惠上述臨時放寬措施。 澳府亦推出臨時性「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透過提供上限為4厘,貸款上限為200萬元,補貼期最長為3年利息補貼,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銀行貸款。 上述計劃申請期為本年3月17日至9月17日,期間利息補貼計劃共接收4,997宗申請,截至10月20日已批准4,668宗(約93%),獲補貼貸款金額約59.1億元,涉及利息補貼約為3.6億元。 為提振經濟,擴大內需,緩解企業經營困難,穩定就業市場,同時紓緩居民經濟壓力,澳府推出兩期合共8,000元電子消費卡。 第1期消費卡使用期(本年5月1日至7月31日)總交易額約為18.7億元,在所有可使用電子消費卡商戶場所中,按交易金額計算,有約62.4%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業。 第2期消費卡領取期為本年7月27日至12月14日,使用期為8月1日至12月31日。截至10月20日,約62萬張消費卡已完成加值,佔第1期已領卡數目(62.4萬張)超過99%。連同約3.2萬張新卡已被領取,超過65.2萬位居民已領取第2期消費卡。交易額超過23.8億澳門元,按交易金額計算,有約64%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業。 為做好經濟復甦準備,澳門經濟局於本年7月初啟動「特色店計劃」,與地區商會合作,以先導方式扶助具特色餐飲及零售業,推動企業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和品牌形象,首階段於十月初五日街一帶試行,第2階段擴展至離島區,目前獲認可特色店商戶共有100間,包括餐飲企業71間及零售企業29間。 計劃透過跨部門合作,以多媒體、多管道宣傳方式,協助特色店提升吸引力和知名度;同時,支持中小企業善用科技方式,拓展業務,革新經營模式,發展體驗經濟。「特色店計劃」結合「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社區消費及旅遊節慶活動,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有助吸引旅客赴澳,走進特色店及周邊消費,帶動社區經濟。

A: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2020年10月2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2020年1月至10月20日,重大外人直接投資(FDI)案包括:   (1)新加坡Delta Offshore Energy公司投資於薄遼省(Bac Lieu)之液化天然氣(LNG)發電廠(於2020年1月16日核發投資執照),投資金額為40億美元。該項新投資造就該省FDI成為全國第一位。   (2)泰國龍山石油化工責任有限公司(Long Son Petrochemicals)投資於巴地頭頓省(Ba Ria-Vung Tau)之石油化工產業,增資資金為13.86億越南盾(於2020年4月18日核發增資執照),該投資案提升巴地-頭頓省至全國吸引外資第四位。   (3)南韓投資於河內市西西湖都市區興建研究及發展中心項目,增資7.74億美元(於2020年6月29日核發增資執照)。   (4)中國大陸於西寧省(Tay Ninh)投資 Radian Jinyu(越南)輪胎廠項目,投資總金額3億美元,生產TBR全鋼輪胎,(於2020年1月21日核發投資執照)。   (5)臺灣投資於河南省(Ha Nam)同文工業區Victory高科技電子產品工廠項目,投資總額2.73億美元,主要生產及組裝、電子產品、電腦及其周邊設備;民用電子音頻及視頻設備等(於2020年4月1日核發投資執照)。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10月27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在去(2019)年流入澳門外來直接投資有539.9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年大幅增加167.8%。按行業劃分,全年流入博奕業和金融業外來投資分別有433.1億元和85.2億元,而不動產發展及租售業則呈現負值(-16.9億元)。按直接投資者常居國家/地區劃分,資金主要來自開曼群島(307.5億元)、英屬維京群島(102億元)、中國大陸(79.5億元)及香港(34.8億元)。 去年全年外來直接投資的收益有803.3億元,按年增加8.6%;外資在博奕業(451.9億元)、金融業(143.8億元)與批發零售業(82.8億元)收益分別上升6.1%、5.2%及1.9%。 截至去年底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共3,466.3億元,按年增加21.2%;來自英屬維京群島上升9%至893億元,香港(867.7億元)、開曼群島(800.8億元)及中國大陸(591.9億元)升幅分別為8.9%、75%及15.7%。按行業劃分,博奕業累計總額增加37.2%至1,812.1億元,其中來自開曼群島與英屬維京島分別佔42.4%及35.6%;金融業增加12.8%至830.3億元,其中57.7%屬中國大陸資金;批發零售業上升5%至315.7億元,其中香港資金有44.6%。 去年澳門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有45.3億元,按年顯著上升292.8%;投資收益減少18.7%至16億元。截至去年底境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按年增加9.4%至554.9億元,投資在中國大陸有455.5億元,主要集中在廣東省(334.7億元),其中珠海巿(236.8億元)佔70.7%;在香港有105.6億元。按企業在澳經營行業劃分,不動產發展及租售業、博奕業、批發零售業境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分別增加6.1%、5.9%及0.2%至162.3億元、66.2億元及100.5億元。 上述統計範圍涵蓋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酒店及餐飲業、運輸倉儲及通訊業、金融業、博奕業、不動產發展及租售業和其他服務業的澳門企業,而個人及上述行業以外企業之投資未包括在內。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10月27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2019)年有營運餐飲店舖及街市熟食檔合共有2,419個場所,按年增加76間;在職員工增加411名至34,034人。行業全年收益較2018年增加4.1%至122.4億元(澳門元,下同),支出亦上升3.4%至118.8億元。產業整體盈利共3.8億元,按年升幅為37.3%,盈利比率(3.1%)及盈利與支出比率(3.2%)各增加0.8%。另外,反映產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有46.7億元,上升8.7%;全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加9.8%至3.3億元。 去年餐飲店舖共2,341間,按年增加76間;在職員工增加412名至33,885人。收益為122億元,較2018年上升4.1%;支出增加3.4%至118.6億元,其中員工支出(佔36.2%)及購貨(佔36%)分別上升6.8%及1.4%至43億元及42.7億元,經營費用亦增加2%至32.9億元,其中場所租金(15.8億元)及電費(4億元)呈現7.3%及1.7%升幅。 在收益成長高於支出帶動下,餐飲店舖盈利按年顯著上升40.3%至3.6億元。盈利比率(2.9%)及盈利與支出比率(3%)分別增加0.7%及0.8%,增加值總額達46.5億元,上升8.8%。此外,因場所裝修及翻新工程增加,以及添置機器設備等資產,令全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較2018年上升9.8%至3.3億元。 按店舖類別分析,快餐店(1.3億元)與茶餐廳及粥麵店(7,049萬元)盈利增幅較高,按年分別上升44.1%及31.5%,中式酒樓飯店的盈利(1.7億元)則衰退3.2%。西式餐廳全年共虧損51萬元,幅度較2018年明顯收窄,而酒吧及酒廊虧損較2018年進一步擴大至3,849萬元。 去年有營運街市熟食檔維持78檔,149名在職員工中僅6人為僱員。全年收益有3,870萬元,較2018年減少9.1%,支出衰退12.7%至2,098萬元,其中80.1%用於購貨(1,680萬元)。盈利有1,772萬元,減幅為4.6%,增加值總額亦衰退5%至1,907萬元。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10月27日 澳門衛生局對澳門市場上藥物作例行抽檢,發現由越南Vacopharm Pharmaceutical Joint-Stock Company所生產、批號為1090319,用於治療鼻炎處方藥物「維特鼻靈」(Witt Cestasin Capsules)微生物限度超出藥典標準,因此該局要求相關藥物進口商回收上述受影響批次藥物。 根據進口商提供資訊,上述受影響批次藥物只供應給澳門社區藥房。為保障民眾健康,該局要求澳門社區藥房及有關藥物產品進出口及批發商號回收上述批次藥物。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30日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某個新加坡生產瓶裝辣椒醬樣本驗出可導致過敏魚類成分,但未有在食物標籤上標明。該中心發言人呼籲對魚類敏感人士不要食用有關批次產品,業界如持有受影響產品,應立即停止使用或販售。產品資訊如下: (一)產品名稱:參芭醬; (二)品牌:廣祥泰; (三)原產地:新加坡; (四)分銷商:星馬泰貿易公司; (五)淨含量::每瓶230克; (六)保質期限:2021年11月27日。 該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測計劃,自銅鑼灣某超級市場抽取上述樣本作檢測,結果顯示樣本含有魚類,但未在食物標籤上標明。該中心已知會涉事商戶上述違規事項,並要求其將受影響批次產品停售及下架;有關分銷商已主動回收受影響批次產品。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規定,在香港出售預先包裝食物應在配料表上詳列食物配料。違反上述規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港元及監禁6個月。該中心將知會業界有關事件,並繼續追蹤和採取適當行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30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統計數字顯示,本(2020)年9月份認可機構存款總額衰退0.5%。其中港元存款及外幣存款分別衰退0.8%及0.1%。香港人民幣存款衰退0.6%,於9月底為6,679億元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匯款總額於9月份為5,931億元人民幣,而8月份數字為5,303億元人民幣。 本年9月份貸款與墊款總額衰退0.8%,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包括貿易融資),以及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較8月分別下降1.1%及0.3%。由於港元存款跌幅較港元貸款大,港元貸存比率由8月底85.1%,微升至8月底85.2%。 本年9月份存款及貸款變化,部分由於新股認購活動所致。若撇除新股認購貸款及所產生的存款,9月份存款總額及港元存款只呈現0.2%輕微跌幅,貸款與墊款總額則衰退0.4%。 本年第3季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包括貿易融資)繼上季衰退0.8%後,呈現4.7%按季升幅。按經濟用途分析,該等貸款於第3季升幅主要由對證券經紀的貸款帶動。 本年9月份港元貨幣供應量M2及M3按月同告衰退0.7%,與去(2019)年同期比較則分別上升10.8%及10.7%。9月份經季節因素調整的港元貨幣供應量M1,較8月底衰退0.8%,與去年同期比較則上升22.9%,部分反映投資相關活動。貨幣供應量總額M2及M3於9月份同告微跌0.2%,與去年同期比較則上升9.2%。若撇除新股認購貸款所產生的存款,港元貨幣供應M2及M3於9月份同告微跌0.1%,按年則上升5.7%;總貨幣供應M2及M3按月同告微升0.1%,按年則上升6.6%。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30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截至本(2020)年9月30日,外匯基金總資產達41,867億港元,較本年8月底增加260億港元,其中外幣資產增加379億港元,港元資產則減少119億港元。 貨幣發行局帳目顯示,本年9月底貨幣基礎為18,964億港元,較本年8月底增加776億港元,增幅為4.3%。貨幣基礎增加,主要是由於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出售港元及發行負債證明書。 本年9月底支持資產總額增加776億港元至21,020億港元,增幅為3.8%。支持資產增加,主要是由於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購買美元及發行負債證明書。支持比率由本年8月底111.31%,下降至本年9月底110.84%。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30日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交換文本方式,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在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基礎上,共同推動涵蓋8大主要範疇的57項措施。 港府發言人表示,「2020年重點工作」繼續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及進一步深化粵港兩地合作為方向和目標,內容多元並涵蓋8大範疇,包括: (一)跨界基礎設施建設及通關便捷化; (二)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三)促進現代服務業合作(包括金融業合作、專業服務、文化和旅遊合作); (四)推動教育、人才和青年合作; (五)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六)共建優質生活圈; (七)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八)推動重點合作平台。 「2020年重點工作」內的57項措施,經港府與廣東省政府商議決定,目的是進一步便捷粵港居民交流、改善兩地居民生活質素、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加強不同界別和產業合作,有助粵港兩地合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支撐引領作用。個別範疇內重點工作項目包括: (一)研究改善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通行政策及有關出入境政策; (二)落實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政策,進一步便捷資金跨境撥付; (三)繼續深化落實在業務範圍、股比限制、經營地域、資質條件等方面放寬對香港服務業的進入限制; (四)研究擴大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大陸個人II、III類銀行帳戶試點銀行範圍,優化相關開戶服務程序,推動遙距開戶; (五)改善香港居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考試等政策,保障香港居民隨遷子女按規定享受居住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務; (六)建立健全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在資訊通報、防控舉措、口岸對接等方面及時溝通,加強工作協調和對接; (七)優化落實便捷香港居民在粵購房政策措施; (八)推動滿足相關條件的在粵未就業香港居民,在居住證所在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相應待遇和財政補貼; (九)支持粵港企業及專業界別加強合作,為兩地業界提供項目資訊與機會,鼓勵香港企業加入廣東「走出去」產業聯盟等。 發言人表示,港府將盡快與廣東省政府合作落實「2020年重點工作」各項措施,積極推動大灣區建設。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30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本(2020)年第3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 根據預先估計數字,本年第3季本地生產總值較去(2019)年同期實質衰退3.4%,而本年第2季跌幅為9%。跌幅放緩的部分原因為比較基數較低,另一個原因為內部及對外需求均逐步改善。 按本地生產總值各個主要組成部分分析,私人消費開支在本年第3季與去年同期比較實質衰退7.7%,較第2季14.2%跌幅改善。 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的港府消費開支,繼本年第2季上升9.7%後,在第3季與去年同期比較實質上升6.4%。 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在本年第3季與去年同期比較實質衰退11.2%,而第2季跌幅為21.4%。 同期,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貨品出口總額與去年同期比較呈現3.8%實質升幅,而第2季則衰退2.2%。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貨品進口在本年第3季實質上升1.9%,而第2季則衰退6.7%。 服務輸出在本年第3季與去年同期比較實質衰退34.8%,而第2季跌幅為45.6%。服務輸入在本年第3季實質衰退37.8%,而第2季跌幅為44.5%。 經季節性調整而作相連季度比較的本地生產總值,在本年第3季較第2季實質上升3%。 港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在本年第2季觸底後,整體表現(以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計)在本年第3季見到一些改善。中國大陸經濟穩健擴張帶動外圍環境改善,香港經濟氣氛在季度後期隨著疫情趨穩有所好轉,以及金融市場活動暢旺皆是箇中原因。然而,本年第3季經濟活動仍然明顯低於衰退前水準。根據預先估計數字,本年第3季本地生產總值實質按年衰退3.4%,較第2季9%跌幅明顯收窄。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本年第3季本地生產總值實質顯著上升3%,終止連續5個季度收縮的情況。 按主要組成部分分析及按年比較,受惠於許多主要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進口需求恢復,整體貨物出口在本年第3季重拾成長。不過,由於訪港旅遊業仍然停頓,服務輸出繼續急挫。私人消費開支跌幅收窄,但仍然顯著,原因是消費情緒於本年7月和8月受第3波疫情打擊後,在季度後期有所好轉。營商環境困難,整體投資開支繼續明顯衰退,儘管較第2季有相對改善。 展望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穩健復甦,應在未來數月為香港出口帶來支持。此外,倘主要先進經濟體持續復甦,全球需求和貿易往來將進一步改善。本地方面,除非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再度急升,本地經濟活動應在本年餘下時間繼續復甦。不過,在有效疫苗被廣泛應用之前,疫情將仍是全球及本地經濟的主要下行風險。由於廣泛的旅遊限制仍然存在,旅遊業難以迅速反彈。陸美關係發展、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英國有機會無序脫歐,亦增添不確定性。為保存經濟活力,港府已全速落實「防疫抗疫基金」和2020至2011年度《財政預算案》下的紓困措施,為經濟提供一些緩衝作用,並為持續復甦鋪路。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30日 香港政府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正式啟動程序,要求處理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於本(2020)年8月11日公布有關香港貨品產地來源標記的新規定。 香港駐WTO常設代表已向美國駐WTO常設代表發出通知,根據WTO爭端解決機制就美方新規定要求與美方進行磋商。港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亦已去信美國貿易代表,通知美方香港已根據WTO機制正式向美方採取行動。 邱騰華局長表示,美國單方面、不負責任地試圖削弱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做法極不合理,亦混淆市場,破壞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美方新規定關乎《基本法》賦予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地位,是「一國兩制」下基本原則,港府必定全力維護。港府透過向美方發出通知,啟動在WTO機制下向美國採取行動正式程序,將繼續據理力爭,捍衛香港利益。 根據WTO《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美方須在10日內就香港提出進行磋商的要求作出回應,並在30日內與香港進行磋商。如雙方未能在60日內透過磋商解決爭端,港府有權採取進一步行動,要求在WTO爭端解決機構下設立專家組,審議爭端。 邱局長重申,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地位是中國大陸透過《基本法》賦予。根據《基本法》,香港為單獨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與WTO和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作為單獨會員,並與世界各經濟體建立互惠互利經貿關係。香港獨特地位一直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尊重,所享有經貿地位跟其他WTO會員一樣。在香港產品上標以「香港製造」標記,多年來獲國際接納,既符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和WTO規定,亦為消費者提供清晰正確的產地來源資訊。 港府在本年9月16日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強烈反對美方新規定,並要求美方立即撤回有關規定。港府駐華盛頓及日內瓦經濟貿易辦事處亦一直分別與聯絡美國有關當局。香港駐WTO常設代表在本年10月13日(日內瓦時間)WTO全體理事會會議上,亦清楚表達香港強烈反對美方新規定的立場。然而,在過去6個星期,美方對港府的要求並未作出任何實質回應,到目前為止仍未撤回新規定,換言之新規定將於本年11月10日實施。

A: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28日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指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州及韃靼共和國爆發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該中心即時要求業界暫停自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香港民眾健康。 該中心發言人表示,香港目前與俄羅斯只建立禽肉進口機制,並無禽蛋進口機制。根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0年首9個月香港自俄羅斯進口約142公噸冷藏禽肉。 該中心已就事件聯絡俄羅斯當局,並密切留意OIE發出關於爆發禽流感消息,因應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A: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10月27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本(2020)年9月份香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呈現按年升幅,分別上升9.1%和3.4%。 繼本年8月份呈現2.3%按年跌幅後,本年9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793億元(港幣,下同),較去(2019)年同月上升9.1%。同時,繼本年8月份呈現5.7%按年跌幅後,本年9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3,920億元,較去年同月上升3.4%。本年9月份呈現有形貿易逆差12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3.2%。 本年首9個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去年同期衰退4%。同時,商品進口貨值衰退6.8%。本年首9個月呈現有形貿易逆差2,329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7.6%。 經季節性調整數據顯示,本年第3季與第2季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上升4.4%。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上升3.6%。 一、按國家/地區分析: 本年9月份與去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整體出口貨值上升11.2%。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整體出口貨值呈現升幅,尤其是中國大陸(升17%)、台灣(升10.4%)、越南(升6.9%)和韓國(升5.2%)。另一方面,輸往印度(跌16.2%)、泰國(跌15.5%)、日本(跌14.4%)和新加坡(跌11.2%)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跌幅。 除亞洲目的地外,輸往其他地區部分主要目的地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德國(跌2.5%)和英國(跌0.9%)。另一方面,輸往美國(升5.7%)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升幅。 同期,來自部分主要供應地進口貨值呈現升幅,尤其是台灣(升37.8%)、馬來西亞(升20%)、新加坡(升17.1%)和韓國(升15.1%)。同時,來自美國(跌21.6%)、日本(跌7.4%)和中國大陸(跌0.9%)進口貨值則呈現跌幅。 本年首9個月與去年同期比較,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印度(跌19.4%)、德國(跌19.2%)、美國(跌19.2%)和新加坡(跌17.2%)。然而,輸往台灣(升8.2%)和中國大陸(升4%)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升幅。 同期,來自部分主要供應地進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美國(跌21.9%)、中國大陸(跌10.5%)和日本(跌7.3%)。然而,來自越南(升35.5%)、台灣(升22.5%)、韓國(升6.5%)和新加坡(升5.9%)進口貨值則呈現升幅。 二、按主要貨品類別分析: 本年9月份與去年同月比較,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呈現升幅,尤其是「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287億元,升19.7%)、「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增60億元,升18.1%)和「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增36億元,升5.7%)。然而,「非金屬礦物製品」(減28億元,跌19.2%)、「衣物及衣物配件」(減22億元,跌26.2%)和「攝影儀器、設備和供應品、光學器材及鐘錶」(減11億元,跌12%)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跌幅。 同期,部分主要貨品類別進口貨值呈現升幅,尤其是「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233億元,升15.7%)、「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增44億元,升15.4%)和「精油及香膏及芳香料;梳洗、磨光及清潔製品」(增26億元,升66.7%)。然而,「非金屬礦物製品」(減43億元,跌26.4%)、「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34億元,跌5.3%)和「雜項製品(主要包括珠寶、金飾及銀器)」(減31億元,跌13.7%)進口貨值則呈現跌幅。 本年首9個月與去年同期比較,部分主要貨品類別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639億元,跌12%)、「雜項製品(主要包括珠寶、金飾及銀器)」(減401億元,跌23.5%)、「非金屬礦物製品」(減363億元,跌30.3%)和「衣物及衣物配件」(減269億元,跌36.5%)。然而,「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866億元,升7.6%)和「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增209億元,升7.2%)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升幅。 同期,部分主要貨品類別進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非金屬礦物製品」(減530億元,跌38.1%)、「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454億元,跌9.2%)和「雜項製品(主要包括珠寶、金飾及銀器)」(減412億元,跌20.8%)。然而,「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570億元,升4.6%)和「動力產生機械及儀器」(增96億元,升14.2%)進口貨值則呈現升幅。  

A: 資料來源:Vietnam Economic News,2020年10月30日 越南最大養蝦、加工、以及出口公司Minh Phú Seafood JSC(股票代碼MPC)發布,將以15%的利率支付2019年度的現金股息。 股東每持有一股股份,將獲得1,500越南盾。由於該公司目前有近1.99億股流通股,因此Minh Phú Seafood估計需耗費約2,985億越南盾(折合1,290萬美元)來支付股息。 預期的股息支付時間為2020年11月26日。 2020年第3季度,Minh Phú營收將近2.79兆越南盾,但比2019年第3季度下降14.27%。稅後利潤則增加達61.17%,計1,664.2億越南盾。 2020年前9個月,該公司實現收入近6.65兆越南盾,稅後利潤為4,089億越南盾,但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1%及15.59%。 到2020年9月底,Minh Phú的總資產已超過8.3兆越南盾,比2020年初增加約21.1%。現金與現金等價物則減少近52%,達到2,205億越南盾。短期金融投資增加21.5%,達到1.39兆越南盾。短期應收賬款增加62.86%,達到1.48兆越南盾。庫存增加41.13%,達到1.58兆越南盾。 目前MPC負債總額為2.9兆越南盾,比2020年初增加90.6%,占總資本之35.22%。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Vietnam Economic News,2020年10月30日   越南能源協會副主席Nguyễn Văn Vy上周在首都河內市參加「發展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論壇時提出估計,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至2045年越南全國總發電量估將達到9,500億度。   潔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全球已是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也改變了許多國家能源部門的結構。許多國家已陸續制定並實施各種促進再生能源的長期性政策,並持續對人力資源、技術、以及金融財務等面向進行投資,期能建設「低碳」經濟成長模式。   越南擁有開發各種再生能源的有利條件。北部的年平均日照介於1,500-1,700小時之間,而在中南部的省份更高達2,700小時左右。太陽輻射密度約位在3,000至5,000 kCal/m2/天。   根據Earth Wind Map資料中心估計,越南在65m海拔以上的陸地面積,約有將近四成(39%)年平均風速超過63m/s,而其中更有8%的地表平均風速超過7m/s,非常適合利用來興建大型風力發電站。   Vy副主席表示,隨著越南經濟繼續快速成長,對初級能源的需求,預計每年將增長4.6%,也就是說,將從2020年的105 MTOE(百萬噸油當量)增長到2045年的321 MTOE。   而在過去的10年中,越南電力生產增加達2.3倍以上,從2010年的1,014億度增加到2019年的近2,350億度。越南的電力輸出預計將繼續增長,平均每年以5.6%的速度增長,亦即從2020年的2,450億度增加到2045年的9,500億度。   Vy副主席認為,儘管預測未來化石燃料的使用率將逐步下降,但短期內化石燃料來源(煤炭和天然氣)仍將占較大比例。但這對於自然資源的耗費無疑是巨大壓力,而對發電用燃料進口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將影響氣候變化與能源安全。因此,在未來的快速發展中,越南應更加重視發展再生能源。   越南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於2020年2月公布:關於越南至2045年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第55-NQ/TW號決議,確定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電力總供應量15-20%,以及至2045年需達到30%的政策目標。   為了實現以上既定目標,越南工商部謹向總理提交計畫,將持續鼓勵發展諸如:風能、生質能、固態廢棄物發電、以及利用太陽能之發電。主要措施將包括:支持並鼓勵企業購買生質能、太陽能、以及風能,另一方面將提供企業在所得稅、進口稅、增值稅與土地使用稅等的減免措施。   工商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越南全國風電的裝機容量為485 MW,太陽能的裝機容量為5,829 MW,生質能則約169 MW。而截止9月底,風力發電量達到6.3億度、太陽能發電量約72.74億度、生質能發電量為3.03億度,合占全國總發電量4.4%。至於裝置在工業廠房及民房屋頂之太陽能面板,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國已經安裝完成系統約57,000套,總容量為1,747 MWp。

A:根據巴西全國汽車經銷商協會(Fenabrave)資料,2020年10月有21萬5,000輛汽車掛牌,較9月增加3.54%,但較去年同期減少15.11%。1-10月,車輛掛牌數為247萬輛,較2019年同期下降25.74%。  

A:依巴西央行統計,2020年10月國際收支逆差13億1,100萬美元,其中金融帳流出5億6,000萬美元,經常帳流出7億5,100萬美元。 2020年10月26日至30日,國際收支逆差6億4,300萬美元,金額帳流出8億6,900萬美元,經常帳流入2億2,600萬美元。2020年1-10月,巴西國際收支逆差214億6,500萬美元。  

A: 金融資訊分析公司IHS Markit本(109)年11月4日發表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私人企業領域恢復成長,採購經理指數(PMI)從9月的45.1上升到10月的48.6,雖然仍屬於萎縮狀態,卻是9個月來的新高 (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 星國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推動私部門經濟復甦。商業活動自3個月來首次恢復成長,增速是近一年半以來的新高。製造業、服務業和建築業產出擴張,消費性服務業復甦尤其顯著,消費者信心改善、更多企業恢復營業,加上新冠病毒病例得以控制,推動了商業活動。但IHS Markit經濟師歐韋良表示,多數產業的新銷售持續疲弱,促使企業採取更嚴格措施控制成本。 第四季初的新訂單數量持續下跌,主因為出口銷售大跌所致,但整體新訂單下跌速度減緩,是9個月以來最緩慢的一次。 私部門連續14個月減少員工人數,裁員的產業包括批發、交通、房地產和行政與職員服務業等。此外,企業也減少採購活動和庫存,投入品採購連續8個月下跌,且因社交距離措施妨礙送貨服務運送,導致投入品和送貨服務的時間加長。投入品價格也因為採購價上漲和薪資成本上升而增加。 隨著新加坡有望在近期內進入解封第三階段,接下來一年的商業情緒依舊樂觀,將能在未來一年推動產出。儘管如此,復甦速度緩慢和全球新冠病毒病例再度上升,仍是企業的一大隱憂。

A: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拉菲克·曼蘇爾(Rafik Mansour)本(2020)年11月4日在新加坡美國商會主辦的美國大選觀戰聚會上表示,不論選舉結果如何,美國將繼續在印太地區扮演關鍵角色,並維持與新加坡的密切關係,繼續推動兩國在經濟、政治與安全領域的必要合作。 拉菲克·曼蘇爾指出,美國與新加坡自1966年建交以來,已維繫了超過50年的正式合作夥伴關係。兩國經濟關係也逐年深化,目前在新加坡營運的美國企業超過4,500家,在當地聘用超過20萬名職員。 2003年簽署的「美國-新加坡自貿協定」是美國首個與亞洲國家簽署的自貿協定。美國展現的領導能力與所篤信的價值觀將繼續在推動全球穩定與繁榮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國將與新加坡等眾多國家一起繼續在具重要戰略意義的印太地區,推動自由、開放且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 川普執政期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國以外的其餘11國後來協商,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曾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公使的布雷爾·豪爾(Blair Hall)表示,CPTPP不包括美國之前非常重視的勞工和環境方面的條款,因此即使拜登當選,也不太可能在國會獲得黨內人士支持。但這不代表拜登不能推行其他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或加強與不同國家的自貿協定,貿易會是美國與亞洲和東南亞交流時重要的一環。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