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0年9月24日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本(9)月 24日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武漢肺炎疫情對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收益之挑戰」(AfCFTA, COVID-19 poses challenge to SACU)為題報導,AfCFTA預定於明(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對SACU之貿易移轉效果將產生影響;另受到武漢肺炎疫情之影響,史瓦帝尼獲自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之收益將受到嚴重衝擊,因SACU之共同收益分配款勢將大幅縮減。 SACU於本月21日第4屆部長線上虛擬會議中,SACU部長理事會主席暨南非財政部長Tito Mboweni主持並討論武漢疫情對SACU共同稅收帳戶(common revenue pool)之衝擊,SACU各會員國負責財政、工商貿易之部會首長均出席該會議。SACU執行秘書Paulina Elago表示,該會議聚焦在全球及區域發展對SACU之影響及SACU優先因應措施。會議除在收益共享公式(Revenue Sharing Formula, RSF)及關稅制定架構尋求共識之外,亦重申SACU於上(8)月28日舉行之工商部長會議咸認工業化、區域價值鏈之發展、貿易便捷化、促進投資及出口等係SACU未來核心任務,並預定未來6個月內擬定SACU資助機制之策略路徑圖。 另主持SACU工商部長會議之南非貿工部長Ebrahim Patel強調,非洲大陸佔全球人口17%,但僅佔全球貿易額3%,僅佔全球製造業2%;因非洲主要出口原物料,並進口製成品及服務。因此,倘若AfCFTA之願景係推廣成立「非洲製造」(Made in Africa)之平台,則SACU應深化其工業基礎。尤其武漢疫情期間,非洲個人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及藥物之短缺更加突顯非洲工業化之急迫性及必要性。SACU成員國目前已針對86.6%之稅則項目達成共識,包括其原產地標準規定,惟未達到90%之目標(謹註:為符合絕大多數貿易比率SAT)。 鑒於上述SACU以加強工業化發展,並加強區域之投資及出口為其共識,因此,未來SACU為避免AfCFTA對SACU之貿易移轉效果,勢必採取較嚴格之原產地規定,凝聚SACU合作關係,並避免SACU共同稅收減少。因此,未來我商如擬在非洲設立據點,布局泛非洲AfCFTA市場,建議宜考慮SACU成員國為優先。
A:根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報導,法國資方包括法國企業行動聯盟(MEDEF)、法國本地企業聯盟(U2P)及中小企業聯合會(CPME)等已同意於本(109)年11月3日及23日與法國工會組織包括法國總工會(CGT)、法國工人民主聯盟(CFDT)、法國工人力量總會(FO)、法國職員工會( CFE-CGC)及法國天主教工會聯盟 (CFTC)等就勞資相關議題展開協商,將針對實施遠距工作、分散工作地點、管理階級培訓、新員工融入計畫、設備供應、費用支出(含因疫情隔離期間費用)等進行勞資協商。法國勞動部長Elisabeth Borne表示樂觀其成,並強調前述勞資協商呼應了當今社會的普遍期望。 法國自本年3月17日採取封鎖政策,嚴格限制人員移動,直至5月11日始分階段採取解封措施。根據統計,4月份企業員工20%採取遠距工作模式,到5 月份高達73%之企業員工盼維持遠距工作模式,不論模式為定期(regulier)或非定期(ponctuel)。 因應法國勞方需求,自6月份以來,法國各大工會已與法國企業行動聯盟(MEDEF)針對遠距工作之工作條件及普遍化等召開會議,當時資方立場係反對相關議題進入正式協商階段。經過數月討論,資方態度終軟化,同意於11月將與勞方就遠距工作等重要議題展開協商,然而媒體報導,法國企業行動聯盟仍堅持反對遠距工作普遍化,並拒絕政府針對遠距工作進行立法。 根據統計,近年具備遠距工作條件,由法國企業與員工簽署之團體協議(accord collectif)已高達500個。另外,調查顯示,法國企業員工認為,遠距工作的優點包括工作領域及個人生活間取得平衡、提升員工生產力及取得更高的工作自主性等;可能的缺點則包括公私時間無法切割、交流及聯繫不順暢等。
A:出處:dutchnews.nl, 2020/09/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預計2020年荷蘭遊客人數量將暴跌71% 根據荷蘭旅遊局(NBTC)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今年來荷的外國遊客將為600萬人次,比2019年暴跌71%,僅佔該局先前預估人數(2,200萬人)的三分之一。 NBTC先前曾預估,由於今年在荷蘭Zandvoort舉行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1)、歐洲歌唱節和歐洲足球錦標賽等大型國際賽事,來荷遊客人數將創新高,但所有的活動都因爆發新冠疫情而被取消,外加荷蘭政府的疫情封鎖措施、旅行限制和消費者旅遊意願下降等等因素,均導致NBTC大幅下修先前的預估。 NBTC負責人Jos Vranken表示,今年來荷旅遊人數與1990年代相當,幾乎整個旅遊業都處在大幅衰退的局面,而此種狀況可能要持續到2024年才能再度復甦。
A:出處:nltimes.nl, 2020/09/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阿姆斯特丹和海牙躍居西歐新冠肺炎確診比例十大地區之一 荷蘭新聞台RTL Nieuws記者Jasper Bunskoek針對11個國家950個地區進行的新冠肺炎數據比較結論顯示;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新冠疫病毒確診比例遠遠高於鄰國。 Bunskoek表示,相較其它地區,荷蘭40個區域的情況較糟,目前,西歐國家平均每地區每週每100,000名居民中有15個新確診案例,而荷蘭所有的地區都超過此平均數,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甚至躍居為西歐新冠肺炎確診比例的十大地區之一,目前阿姆斯特丹每週每100,000居民中,有194個新確診案例。 比利時和法國新冠肺炎比例很高,目前巴黎每週每100,000名居民有231個新確診案例,感染率排名第一,布魯塞爾亦有190個新確診案例,擠進前十大,而德國Hamm地區以96個新確診案例名列第72位。 RTL Nieuws稱,德國和愛爾蘭等國家確診比例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上述國家一旦發現感染率開始上升,就立刻採取更加嚴厲的防疫措施,例如,德國規定;若每週每100,000名居民中有50新確診案例,則該地區必須立即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
A: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和瑞士聯邦統計局(BFS)9月28日依照工業和貿易等經濟活動統計數據,上修瑞士2020年第2季GDP。原本本年第2季GDP為-8.2%,現上修至-7.3%。惟此季GDP仍為1980年以來最低者,因此本次上修對景氣預測沒有重大影響。 化工和製藥業本年第2季較上次統計增加0.3%,但製造業整體GDP仍減少,上次公布第2季GDP為-9.0%,現下修至-10.3%。 第2季私人消費支出修正前為-8.6%,修正後為-8.1%。機械設備支出修正前為-11.7%,修正後為-10.0%。國外市場方面,貨物出口修正前為-9.4%,修正後為-6.5%;服務出口修正前為-15.9%,修正後為-15.3%。 整體薪資下降4.9%,如加入短工時制補償金,個人收入的淨損失僅為0.3%。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2020年9月28日
A:根據丹麥財經時報於9 月28日 報導, 丹麥工總提出188個為丹麥於2030年成功減少70%之碳排量目標,同時創造1000億丹麥克朗的財富和110,000個私人就業機會之提案。 DI的執行長Lars Sandahl Sørensen提出徵收排碳稅是綠色轉型的一項工具。 此提案將增加75,000名全職員工的就業機會以及提出新的就學補助(SU), 為激勵更多提升就業機會,而選擇受更多教育。 丹麥工總之“丹麥回到未來”提案內容大要如下: 優先改善公共建築、降低家庭電費以及取消臨時能源稅的提議、為公共福利提供 330億丹麥克朗、為維護丹麥公司的競爭力提供250億丹麥克朗、DI希望通過勞動力市場改組獲得210億丹麥克朗、訂立鼓勵18-24 歲接受商職教育為國家目標、對年輕人進行就業準備的考察 、政府必須於制定新的歐洲政策時取得主動權、歐盟每年必須至少簽訂兩項雙邊貿易協定、電子出口必須大幅增長、及更加關注北極的商機等。 “如果我們想要達到一個遠大的目標,必須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並非所有的提案將被逐一實現,但其中大部分是可行的。 S氏說。
A: 據約旦時報報導,迄本(109)年9月27日約旦累計新冠肺炎確診數為8,492人,死亡45人,治療中1,044人。約旦總理Omar Razzaz宣布,約國境內武漢肺炎疫情由社區感染進入全國性傳播階段,惟政府仍將研議新公衛措施以規範重新開放後宗教聚禮及餐廳營業準則。 報導中指出,9月26日約旦新冠肺炎確診人數850人,其中本土案例830人,另有4起死亡案例,均創新冠肺炎在約旦蔓延以來單日新高。另約國衛生部長Saad Jaber宣布自26日起取消入境人士強制配戴電子追蹤手環規定,惟保留書面具結遵守居家隔離規定程序。另約旦教育部公布本年9月開學迄今,中學以下各級公私立學校計有153名學生、94名教師、13名地方教育局職員感染新冠肺炎,並導致319所學校因疫情關閉實施遠距較學(目前仍有241所學校關閉中)。 約國衛生部食藥署署長Nizar Muhaidat公布本年3月薪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約國防疫物資出口統計,總計約9,350萬片醫療口罩、2,100萬組消毒器、5萬組防護面罩、43萬餘件防護衣、10.2萬件隔離衣出口至70餘國。目前約國境內47家合格登記生產口罩工廠中,15家生產外科口罩,餘32家生產布料口罩,日產量達450萬片,政府並規定外科口罩含稅零售價格每盒(50片)5.25約幣(7.4美元),以確保民眾足以負擔。 約旦政府宣布自9月27日起約國與敘利亞接鄰之Jaber邊境關卡重新開放,惟僅限貨運車輛通關,至於客運及人員通關開放時間則尚未決定。約國政府前因邊境關卡防疫措施鬆散,於1個月前關閉Jaber關卡,經提升邊關硬體防疫設施後恢復開放貨車通行。
A:沙烏地旅遊部(Ministry of Tourism)部長Ahmed Al-Khateeb表示,沙烏地規劃至2021年1月開始恢復核發旅遊簽證,惟詳細時程視疫苗開發進度情況而定。 沙烏地自3月15日起停止國際航班及關閉邊界,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自5月31日起國內航線復飛,自9月15日起則逐步開放國際航班及邊界,允許持有效期限居留證的外籍勞工入境,以及沙籍公民/外籍人士離境。 Al-Khateeb部長指出,在疫情嚴重期間,國際旅客數量大幅減少,惟國內旅遊卻因此成長(較2019年同期成長31%),包括Abha山區及Umluj島嶼都是熱門旅遊地點。 Al-Khateeb部長預測,即使國內旅遊業受疫情影響較小,但整體而言2020年旅遊業呈現衰退趨勢,將較2019年衰退35%-45%,惟沙烏地仍堅持發展旅遊業決心,盼擴增10%該產業規模。 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則規畫,從2021年1月1日解除領陸、領海、領空運輸限制。
A:沙烏地宗教事務部(Ministry of Hajj and Umrah)部長Dr. Mohammed Saleh Benten表示,沙烏地將分3階段開放副朝(Umrah)朝覲,分別自10月4日、10月14日及11月1日開始。 第1階段每日將開放6,000名朝覲者,在24小時內分成12個批次進入,所有進入聖地者,須保持社交距離及遵守所有防疫規定。第1、2階段僅開放給居住在沙烏地當地的公民/外籍人士;第3階段才開放給海外穆斯林。疫情期間進行副朝者,年齡限制在18-65歲。 宗教部並推出新手機APP-Eatmarna,確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的健康標準,讓朝覲者在健康安全前提下更容易規劃行程,使用者須另下載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設置的Tawakkalna程式並登錄個人健康狀態,以取得進行副朝資格。
A: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目前有13個成員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剛果、赤道幾內亞、加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委內瑞拉)。多位能源專家表示,OPEC面臨艱難時刻: 義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分析師Edoardo Campanella:OPEC近幾年影響力逐漸減少,但透過與俄羅斯為首的其他非OPEC產油國合作(簡稱OPEC+),對全球原油供給仍存在影響力(註:OPEC佔全球三分之一原油產量,OPEC+產量則佔全球近50%)。 外匯經紀公司Activtrades交易商Carlo Alberto de Casa:非OPEC成員國原油產量增加及開採技術進步,使得OPEC影響力下降,但OPEC仍掌握原油市場起伏,譬如OPEC+在5-7月份共同減產970萬桶/日,讓油價反彈至約40美元/桶。 能源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師Paola Rodriguez-Masiu:OPEC持有大量可得石油蘊藏,對市場仍握有影響力,惟美國竄升為全球最大產油國,OPEC近年在原油市場市佔率逐漸萎縮,未來OPEC重要性是否持續增加值得觀察。
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Vietnam Insider, 2020年9月24日 編輯日期:2020年9月25日 依據越南關務總局資料,2020年1-8月越南企業共出口約8億5,000萬片醫療口罩。其中,僅2020年8月,即有超過70家企業共同出口逾1億3,500萬片醫療口罩。主要進口國家包括日本、南韓、德國及美國;其餘則出口至澳洲、中國大陸、寮國、波蘭及新加坡。 依據越南媒體Vietnam News報導,口罩已經成為越南在Covid-19疫情期間出口亮點。紡織及成衣企業已快速改造機器及原物料以便生產醫療口罩、抗菌布口罩及防疫用品,以彌補其他產品因疫情而延遲之訂單。 越南政府不同於原本限定只允許人道救援及國際協助目的出口醫療口罩,於2020年4月底正式公布,只要能滿足國內需求,允許醫療口罩出口,且無數量上限管制。 另依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2020年1-8月越南出口營收總計超過1,741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比較,成長1.6%。
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Nhan Dan, 2020年9月26日 編輯日期:2020年9月28日 依據越南木材及林業產品協會(Vifores)資料,2020年1至9月越南木材及林業產品出口額約89.7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比較,成長12%。其中,木材及其製品出口額為83.8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比較,成長11.2%。 美國是越南木材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為41.9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比較,成長27.4%。其次為日本、中國大陸、歐盟及南韓。 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副部長Mr. Ha Cong Tuan表示,經過兩波Covid-19疫情後,歸功抗疫成果及企業創造力,越南木材出口持續顯示正面徵象。預估2025年前越南木材產業出口營收預期可達到200億美元。 越南木材加工及製造產業在2020年初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而低迷,惟於7月疫情受到控制後開始復甦,8月及9月木材及林業產品出口值成長率高達2位數。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094090037號 自德國布蘭登堡邦(Brandenburg)日前發現第一例非洲豬瘟後,德國肉品業即面臨壓力,本地公司尤受對中國出口禁令之影響。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中國是2020年上半年德國最重要的豬肉出口市場,出口量達23萬3,300噸,占總出口的26.8%。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一倍以上(2019年1月至6月的出口占比為12.9%)。2020年上半年,德國共計出口87萬700噸豬肉,金額達24億歐元。 儘管2019年上半年德國大多數豬肉出口至義大利(18.0%),但今(2020)年上半年德國對義大利豬肉出口比例占15.2%,僅次於中國。2020年7月,德國豬肉總出口的近四分之一銷往中國,其需求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自2018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在中國境內的流行傳播,造成當地生豬數量大幅減少,轉而增加對世界市場的需求。 2020年上半年,德國共生產260萬噸豬肉,主要來自國內家畜屠宰商家。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微幅下降1.0%(產量減少2萬6,000噸)。此一趨勢於2020年7月持續存在,屠宰商家共生產40萬9,400噸豬肉,產量略高於今年5月及6月,但低於2019年7月的43萬2,300噸。 德國用於肉品加工業的家畜越來越少,養豬戶多年來一直在減少中。截至2020年5月3日,德國豬隻養殖總數計達2,550萬頭,比十年前減少3.9%,即減少100萬頭。同期間養殖戶的數量下降更為明顯,減幅39%,即減少2萬400戶,每家養殖戶的平均豬隻數量從795頭增至1,248頭。 數月來德國大型化飼養肉豬(Mastschweine)數量呈現下降,截至2020年5月3日,德國共飼養1,110萬頭肉豬,較半年前減少5.2%,即61萬4,700頭。 中國市場需求的增長及伴隨而來的供應短缺於2019年帶來價格驅動效應,不僅對生產價格、進出口價格,且對消費者的錢包造成顯著影響。 就生產價格及進出口價格而言,兩者於2019年12月皆達到歷史新高,2019年12月豬肉的生產價格指數比2018年12月高出41.5%,進、出口價格指數亦分別高出46.0%及37.1%。但上述三項指數於2020年1月至8月間,則因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餐廳關閉而呈下降。2020年7月豬肉生產價格較前一年同期下降9.8%,進、出口價格也分別下降9.3%及7.9%。 2020年8月,德國消費者平均要比2019年8月多支付8.6%的豬肉費用,但同期間肉類及香腸產品價格僅上漲5.7%。另相較之下,同期間食品消費價格上漲0.7%,整體消費物價變動率則為0.0%。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晚郵報(Il Corriere della Sera)本(109)年9月25日報導,為能更有效打擊逃漏稅,維護租稅公平,進而增加國家稅收,義大利政府正研議推行「無現金計畫」,預計每年挹注30億歐元,希培養民眾以電子貨幣取代現金交易之消費習慣。 為帶動並鼓勵國民前往實體商店消費,及多加利用電子交易,年度消費交易總額以3千歐元為最高限額,每6個月於實體商店以電子交易總次數至少達50次之使用者,可獲得交易費用總額10%,最高達300歐元之現金回饋(cashback),除此之外,該計畫措施預計自本年12月1日起實施,並至明(110)年5月底之6個月推動期內,前10萬名使用電子交易次數(非以金額計)最多之民眾,將以超級現金回饋(super cashback)之方式,獲得義國政府所給予之3千歐元獎勵金。 另亦挹注5千萬歐元做為抽獎獎金使用,以電子支付方式取得之發票將有機會獲得單筆500萬歐元之最高抽獎金額。 而為鼓勵商家配合政策,政府亦與銀行進行協商,減少小額刷卡之交易費用,計劃25歐元以下刷卡皆免服務費。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28日報導稱,日本世博會擔當大臣井上信治本月27日參訪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舉辦地點,並與大阪府知事吉村文洋、大阪市長松井一郎舉行會談。井上大臣在會談中表示,除必須積極讓大阪世界博覽會成功舉辦外,並瞭解當前基礎建設整備為其主要課題。 井上大臣係就任世博會擔當大臣以來首次訪問大阪,期盼能打造一個能讓大家看見夢想的世博會,並表示目前對於橋樑、隧道等基礎建設感到擔憂。由於預估上述活動期間約有2,820萬人次蒞臨會場,因此如何改善往返會場的交通成為課題,未來將積極與當地相關人員就此交換意見。 此外,井上大臣並與關西三大經濟團體首長進行意見交流會,世博會建設費用將由國家、自治體、經濟界各負擔3分之1。松本市長在會後記者會表示,對於會場建設費用可能提高一節,「在預算範圍內做得到將全力以赴,惟若無法完成者將果斷拒絕」,表明藉此牽制會場建設費用可能高漲之情況發生。 另一方面,井上大臣則表示,「即使建設費用上漲,此負擔比例也不會變更」。世博會主辦單位的「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預定在本(2020)年內擬定基本計畫及會場建設費用等項目。吉村知事強調表示,大阪關西世博會的宗旨為「未來社會的實驗場」,為實現此宗旨,政府必須放寬相關規定限制。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隨著從東馬沙巴州(Sabah State)返回西馬半島的新冠確診病例人數攀升,且沙巴州的病例及感染群也持續增加,馬國政府決定自本(2020)年9月27日至10月10日止,規定自沙巴州入境西馬半島國內與國際入境處之人士(含蓋本國籍及外國籍公民)均須強制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及居家隔離,直到檢測報告出爐為止。所有本國籍及外國籍公民將豁免新冠病毒檢測費。 諾希山總監籲請自沙巴州入境者須(一)下載MySejahtera應用程式,並在抵達入境處時,使用此應用程式登記;(二)在抵達入境處時,進行呼吸道感染症狀及冠病檢測;(三)在家中隔離。所有從沙巴州抵達入境處的人士將接獲居家隔離信,並佩戴隔離手環。隔離日期從抵達入境處當天開始,直到獲得檢測報告。若報告結果呈陰性,將獲准結束隔離;(四)相關入境人士倘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計程車或Grab回家,須先取得核准信以及(五)倘從沙巴州返回的入境人士於14天內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須再次進行冠病檢測。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表示,馬國政府相繼推出4項經濟振興配套措施,總額3,050億馬幣(約合732.29億美元)的援助撥款,估計可創造3.7%至4%經濟成長率。 馬國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日前宣佈撥款100億馬幣(約合24億美元),落實「國家關懷人民 2.0」(Kita Prihatin)援助計畫,目標群體為低 (B40)個人與家庭、中所得(M40)個人與家庭、各產業員工及微型企業。估計能刺激本(2020)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從而發揮乘數效應。馬國政府盼該關懷援助措施能幫助改善企業資金流動,亦能幫助家庭及個人購買日用品,包括購買國貨運動的促銷商品。此外,員工薪資補援助亦能保障就業市場及提高生產力。 根據馬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失業率下跌、工業生產指數、投資指數、零售與休閒消費均呈上升趨勢,前述援助措施將能維持經濟復甦的動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雙威大學商學院(Sunway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者葉金龍(Yeah Kim Leng)指出,馬國政府頃再推出總值100億馬幣(約合23.99億美元)的「國家關懷人民 2.0」(Kita Prihatin)計畫之際,主要經濟指標顯示馬國經濟正在好轉,但在復甦式行動控制令( Recovery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RMCO)期間,幾乎所有領域皆分階段恢復運作,惟經濟復甦步伐仍顯疲弱,主因私人消費尚未回溫。 私人消費占馬國GDP約60%,5月批發與零售貿易銳減23.8%、6月及7月續分別下跌8.4%及3.5%,顯示內需驅動的經濟復甦仍疲軟,惟跌幅已縮小,第三季的消費活動可望逐漸復甦。 由於先進經濟體仍在努力遏制新冠疫情,馬國的外貿領域,包括大宗商品出口,將面臨緩慢的成長前景。馬國經濟面臨 第二季GDP大幅下跌17.1%後,馬國的經濟正步入復甦軌道。 反映經濟復甦的主要數據包括領先綜合指數(Leading Index)的穩定增長,從5月的0.6%上升到6月的4.6%,繼而於7月再上升到7.7%。製造業產值也連續於6月及7月分別成長4.7%及2.9%,相較4月與5月分別劇跌37.2%及22.6%為佳。 馬國7月的失業率為4.7%,較5月(5.3%)及6月(4.9%)已取得改善。同樣的,商品出口成功扭轉4月(-24.9%)與5月(-26%)下跌趨勢,進而於6月與7月分別成長8%及3.1%。 馬國經濟學者咸認為,馬國宏觀經濟指標已逐步改善,但尚未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零售業銷售是消費/支出的指標,近期雖呈上升趨勢,但仍處於負成長。這證實馬國政府推出的「國家關懷人民 2.0」(Kita Prihatin)計畫是正確的,該計畫主要側重於現金援助及薪資補貼,以協助中低收入群體渡過新冠疫情困境,並對刺激消費有利。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9月25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9月25日與韓國中堅企業聯合會及韓國產業智慧化協會共同舉辦「第1次中堅企業-新創企業數位轉型雙贏貴賓室(Lounge)」活動,除簽署協助中堅企業及新創企業推動數位轉型雙贏計畫之合作約定,並舉辦小型特別演講及簡報新創企業數位基礎技術。 二、本次活動係繼9月23日成立「中堅企業數位聯隊」之後,為結合新創企業之創新構想及中堅企業之能力與經驗,實現數位轉型,發展新成長動力,達到雙贏效益之後續措施。 三、本次產業通商資源部與中堅企業及新創企業支援機關、相關金融機關等簽署業務合作約定,未來將全面支援中堅企業及新創企業共同推動之數位轉型雙贏業務。主要內容包括: (一)啟動「中堅企業-新創企業未來計畫」,針對中堅企業所需之技術,發掘及媒合具有相關優良數位創新技術之新創企業。 (二)將合作事業中所發掘之新構想開發成新製品,並積極推動可拓銷國內外市場之成長輔導計畫。由金融機關及支援機關提供建立新商務式及行銷之支援,並協助透過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結合新構想商業化所須之投資。 (三)中堅企業與新創企業推動業務合作或併購時,提供金融及業務重整支援等,加快合作之速度及提高成效。 四、本次活動中並以「數位創新!中堅企業-新創企業共創雙贏」為標語,舉辦數位轉型特別演講及由具有數位技術之新創企業進行簡報等。除事前先對中堅企業實施調查,發掘深度學習之內容,並由專研數位分析之新創企業發表新構想之數位轉型業務,相當吸引中堅企業之關心。 五、產業通商資源部次長鄭升一強調,「數位轉型雙贏貴賓室(Lounge)」為中堅企業與新創企業推動數位轉型之聯手團隊及合作之窗口,政府為加速中堅企業之數位轉型,提前成功創造雙贏之創新生態體系,將與相關合作機關積極提供各種可行之支援。
A:國際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頃宣布9月最新評估報告時繼續將馬來西亞債券列入羅素關注列表(FTSE Russel Watch List),這使得馬國可暫時保留在世界公債指數(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簡稱WGBI)內,但被除名的風險猶存。 該報告稱,馬國中央銀行先前已透過強化數項措施包括:(一)成立債務管理辦公室,盼提高二手市場的流動性;(二)改善招標流程,讓先前的債券獲得更多再發售機會;(三)透過回購機制提供更多馬國政府債券;(四)整合債券發行,以增加現有流通的債券規模及減少發行次數以及(五)重推實物交割的大馬政府債券期貨合約,持續改善外匯與債券流通性,並改善外資投資人進入馬國政府債券的機制。該央行推行的指定海外辦公室(AOO)計畫,讓日本託管銀行可以進行協力廠商外匯及動態對沖以及簡化外匯檔及精密審查程序。 富時羅素表示將繼續在未來6個月內,與固定收入投資諮詢委員會及其他利害關係者,評估該類重要措施在實際作業上是否有改善狀況。 上(2019)年4月17日,富時羅素基於對馬國市場的游資、貨幣及債券感到擔憂,因此將馬國政府債券列入「觀察名單」,且可能會被踢出富時世界政府債券指數。 根據摩根士丹利表示,一旦馬國債券被FTSE Russel債券指數除名,將可能導致約330億馬幣(約合80億美元)撤離馬國市場。截至目前馬國在WGBI指數中占0.39%比重,馬國係於2004年擠入WGBI排行榜。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中央銀行須探討更多新措施以改善市場流動性。此問題懸而未決,短期可能衝擊市場信心,令投資人不願過度涉險。倘馬國被降級,除大馬債券外,馬幣也將深受打擊,並衝擊馬國股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