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副部長哈斯比(Hasbi Habibollah)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指出,馬國政府將尋求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措施下,重新規劃耗資440億馬幣(約合105.6億美元) 的東海岸鐵路計畫(ECRL),因此將與中國大陸承包商重新評估成本及進度。   哈斯比副部長續稱,馬國政府計劃恢復2017年前朝「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政府的原始路線,但在首都吉隆坡南部進行微小變動。東海岸鐵路計畫分為3段工程,即A段(吉蘭丹州哥打峇魯至龍運)、B段(龍運至文德甲)以及C段(彭亨州文德甲至雪蘭莪州巴生港)。馬國政府刻正研究及探討C段工程,尤其是原本通過文冬(Bentung)及鵝嘜(Gombak)至巴生港的路線。雙文丹(Serendah)站已確定為東海岸鐵路及馬來亞鐵道公司的載客及貨物轉換站,它將綜合及提高東海岸及北馬州屬的鐵道軌道網。馬國政府將與中國大陸政府及該項目的主要承包商重新談判,以確定成本和實施時間表。重新談判的結果將提交給馬國政府,以確定最終路線。   另一方面,倘馬國交通部計劃恢復東海岸鐵路計畫路線至2017年的原有計畫,預料成本將增加至500億馬幣或13.64%。     馬國前朝「希盟」(Pakatan Harapan)政府於2018年5月9日執政後,曾宣佈檢討包括東海岸鐵路計畫在內的多項大型基礎設施計畫。經過數個月冗長談判後,馬國與中國大陸終達成共識,並於上(2019)年4月同意重啟東鐵計畫。重啟後東鐵計畫的造價,從先前的655億馬幣(約合157.21億美元)調降至440億馬幣,減少215億馬幣(約合51.6億美元)或32.8%。   馬國鐵路公司(Malaysia Rail Link Sdn Bhd,簡稱MRL)前與中國交通建設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簡稱CCCC)簽署附加協議(Supplementary Agreement),涵蓋ECRL的工程、採購、施工和啟用(EPCC)合約,為興建東海岸鐵路計畫鋪路。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觀光局統計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肆虐、馬國關閉邊境及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等影響,本(2020)年上半年入境馬國之觀光客僅為425萬2,997人次,較上(2019)年同期銳減68.2%;其中新加坡觀光客排名第一(154萬1,820人次),其他依序為印尼(70萬2,082人次)、中國(40萬1,285人次)、泰國(34萬8,133人次)、印度(15萬3,873人次)、汶萊(13萬5,593人次)、韓國(11萬8,594人次)、日本(7萬3,201人次)、澳洲(7萬2,103人次)及菲律賓(6萬4,311人次)。   該報告稱,本年上半年外國遊客在馬國消費支出達125億馬幣(約合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銳減69.8%;其中人均消費達2,953馬幣(約合708美元),較上年同期下跌5.3%。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8日報導稱,據日本總務省頃公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7月家庭平均消費支出計26萬6,897日圓,扣除物價變動後的實質消費支出較上年同期減少7.6%,連續10個月呈現負成長,主要係因7月份日本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再度增加所致。 以項目別視之,2020年7月日本家庭「休閒娛樂」支出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1.0%,連續第8個月呈現減少,減幅居所有項目之冠;「交通/通訊」支出衰退19.6%、「服飾及鞋類」下滑20.2%、房租/修繕等「住居」減少13.9%。 另外,2020年7月包含耐久財及雜貨的「家具/家庭用品」支出,大幅增加16.6%,且連3個月呈現正成長。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9日報導稱,日本內閣府頃公布景氣動向之調查結果,2020年8月街頭景氣判斷指數為43.9,較上(7)月景氣指數增加2.8個百分點,主要係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餐飲業,顧客逐漸緩慢回流所致。 上述調查期間自2020年8月25日起至31日止,全體調查指數連續4個月呈現增加,已回升超過到本年1月調查指數41.9水準,咸認係新冠疫情感染人數在7月達到高峰後將開始舒緩。 在現狀判斷指數(DI)方面,「家計」、「企業」、「雇用」均較上(7)月增加,其中「雇用」上升7.4個百分點,帶動全體成長;「企業」也因汽車相關製造業回穩而上揚3.3個百分點;「家計」則提升2.0個百分點。飲食業的DI方面,則因疫情影響民眾外食活動消極等因素,較7月下滑4.4個百分點,因實施防疫的活動自肅措施,成為餐飲業的營業包袱。

A:印度政府為吸引國內外企業在印度投資,業於本(2020)年6月針對電子製造業提出總金額高達5,000億盧比(約66億美元)的3大獎勵方案,包括「生產獎勵計畫(PLI)」、「促進電子零件暨半導體製造計畫(SPECS)」,及更新版之「電子製造聚落計畫(EMC 2.0)」。根據PLI計畫,印度政府將在5年內,對當地生產商品提供4%-6%的優惠,吸引電子製造業投資。 據印度商工部之研究調查機構IBEF於本月8日新聞稿指出,國家轉型委員會Niti Aayog、經濟事務部、財政部、資通訊部(MeitY)、商工部產業暨國內貿易推廣部門(DPIIT)及對外貿易局(DGFT)等相關單位組成的委員會,核准我商鴻海(Foxconn)、緯創(Wistron)、和碩(Pegatron)、Samsung、Lava、Karbonn、等手機製造廠依據PLI計畫(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提出產值總額達1,000億美元在印度製造智慧手機計畫,該等申請案將於本週提交內閣批准後生效實施。 前述申請案包含7家印度本地手機製造商、5家海外手機製造商、6家零組件製造商,廠商在PLI計畫下可獲益4,100億盧比(約55億美元)之補助。鴻海、緯創、和碩、Samsung等廠商申請案預計未來5年分別創造手機出口值達500億美元,其中Samsung規劃未來5年在印度製造手機產值3.7兆盧比,其中智慧手機產值為2.2兆盧比(約300億美元)。

A:印度財政部中央間接稅暨關稅委員會(Central Board of Indirect Taxes and Customs, CBIC)本(9)月4日發布公告,將自本(2020)年10月31日起全面推動進口貨物「Faceless Assessment」通關措施,預定本年底前在全印度所有港口實施。該措施第一階段於本年6月先在清奈(Chennai)及班加羅爾(Bengaluru)兩地海關實施旗艦計畫,並於8月份進一步擴及德里(Delhi)及孟買(Mumbai)海關。 上述「faceless assessment」通關作業,即「anonymised assessment」,由進口商自我於登錄進口貨物,數位化進口報單自動通關。新措施係為提升海關行政現代化、專業化及效率,印度政府在Turant Customs計畫下推動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Faceless Assessment及Faceless Appeal等,海關人員在進口貨物通關過程利用數位科技不須與貨物及進口商接觸,希望藉由這些措施改善印度的經商環境(Ease of Doing Business),避免貪污及逃漏稅。在所有間接稅賦中,關稅是率先實施免接觸及無紙化流程,包括貨物及服務業貿易都實施免接觸估價機制。 中央間接稅暨關稅委員會將在全印度設立11個全國估價中心(National Assessment Centres, NACs),由主任委員(Principal Commissioner)及關務委員(Commissioner of Customs)組成,各轄區關務人員透過電腦系統審核不同關區或港口之進口提單(Bill of Entry)並估價,進行清關作業。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海關總署2020年9月9日 中國大陸海關統計,本(2020)年前8個月,大陸貨品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兆元(人民幣,下同),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其中,出口11.05兆元,成長0.8%;進口9兆元,衰退2.3%;貿易順差2.05兆元,增加17.2%。 本年8月份,大陸外貿進出口2.88兆元,成長6%。其中,出口1.65兆元,成長11.6%;進口1.23兆元,衰退0.5%;貿易順差4,165.9億元,增加74.4%。 一、一般貿易進出口成長、比重提升: 本年前8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12.09兆元,成長0.5%,占外貿總值60.3%,較去年同期提升0.7%。其中,出口6.59兆元,成長2.5%;進口5.5兆元,衰退1.7%。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4.68兆元,衰退6.7%。其中,出口2.97兆元,衰退6.6%;進口1.71兆元,衰退6.8%。此外,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43兆元,成長4.8%。其中,出口8,285.5億元,成長7.8%;進口1.6兆元,成長3.3%。 二、本年前8個月對東協、歐盟和日本進出口成長,對美國進出口微降: 東協為第1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2.93兆元,成長7%,占外貿總值14.6%。其中,對東協出口1.64兆元,成長6.9%;自東協進口1.29兆元,成長7.1%;對東協貿易順差3,443.4億元,增加6.2%。 歐盟為第2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為2.81兆元,成長1.4%,占外貿總值14%。其中,對歐盟出口1.72兆元,成長5.3%;自歐盟進口1.09兆元,衰退4.1%;對歐盟貿易順差6,289.2億元,增加26.9%。 美國為第3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為2.42兆元,衰退0.4%,占外貿總值12.1%。其中,對美國出口1.87兆元,衰退0.5%;自美國進口5,493.2億元,成長0.2%;對美貿易順差1.32兆元,減少0.8%。 日本為第4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為1.4兆元,成長1%,占外貿總值7%。其中,對日本出口6,387.2億元,成長0.3%;自日本進口7,660.6億元,成長1.6%;對日貿易逆差1,273.4億元,增加8.7%。 三、民營企業進出口成長、比重提升: 本年前8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9.21兆元,成長8.5%,占我外貿總值45.9%,較去年同期提升3.9%。其中,出口6.07兆元,成長8.3%,占出口總值54.9%;進口3.14兆元,成長8.9%,佔進口總值34.9%。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7.74兆元,衰退4.3%,占外貿總值38.6%。其中,出口4.01兆元,衰退6.2%;進口3.73兆元,衰退2.2%。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3.02兆元,衰退13.2%,占外貿總值15.1%。其中,出口9447億元,衰退10.5%;進口2.08兆元,衰退14.4%。 四、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塑料製品等出口成長,服裝出口衰退: 本前8個月,出口機電產品6.47兆元,成長2.1%,占出口總值58.5%。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組件出口9,014.8億元,成長8.4%;手機4,887.3億元,成長8.9%。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7,375.5億元,成長37.8%;服裝5,813.3億元,衰退10.2%;塑料製品3,565.3億元,成長14.5%;家具2,343.9億元,成長1.6%;鞋靴1,524億元,衰退25.2%;玩具1,271.3億元,衰退1%;箱包887.4億元,衰退26%。此外,出口鋼材3,655.7萬噸,減少18.6%;汽車(含底盤)60.7萬輛,減少25.4%。 五、鐵礦砂、原油、煤、天然氣和大豆等商品進口量增價跌: 本年前8個月,進口鐵礦砂7.6億噸,增加11%,進口均價為每噸652.4元,衰退0.2%;原油3.68億噸,增加12.1%,進口均價為每噸2,306.4元,衰退30.1%;煤2.21億噸,增加0.2%,進口均價為每噸493.5元,衰退8.4%;天然氣6,506.8萬噸,增加3.3%,進口均價為每噸2,450.1元,衰退18.1%;大豆6,473.9萬噸,增加15%,進口均價為每噸2,718.8元,衰退0.4%;初級形狀的塑料2,623.4萬噸,增加9.4%,進口均價為每噸8,753.5元,衰退12.9%;成品油2,076.8萬噸,增加1.3%,進口均價為每噸2,890.1元,衰退23.7%;鋼材1,218.9萬噸,增加59.6%,進口均價為每噸5,915.1元,衰退27.6%;未鍛軋銅及銅材427.2萬噸,增加38.1%,進口均價為每噸4.3萬元,衰退4.9%。此外,進口機電產品4.05兆元,成長2%。其中,集成電路3,334.6億個,增加22.5%,價值1.51兆元,成長15.3%;汽車(含底盤)51.5萬輛,減少26.6%,價值1,724.2億元,衰退21.6%。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9月4日 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統計顯示,2020年7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回落,其中澳門元的份額保持平穩。同時,居民存款及貸款均按月減少。 一、貨幣供應 流通貨幣及活期存款分別減少0.3%及11.5%,M1因而較6月衰退9.1%。另一方面,準貨幣負債上升0.6%,因此包括M1及準貨幣負債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遂按月減少0.5%,金額為7,084億澳門元。若與2019年同期比較,M1衰退4.0%,而M2則上升7.0%。按幣種分析,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在M2的比重分別為32.7%、46.2%、4.7%及14.2%。 二、存款 居民存款較6月衰退0.5%至6,901億澳門元,非居民存款則上升3.1%至3,248億澳門元。另一方面,公共部門在銀行體系的存款減少0.7%至2,591億澳門元。綜合計算,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較6月上升0.3%至12,740億澳門元;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8.6%、46.3%、4.4%及27.7%。 三、貸款 澳門私人部門貸款按月減少0.1%至5,397億澳門元。同時,對外部門貸款亦衰退0.3%至6,647億澳門元。綜合計算,私人部門貸款總額較6月衰退0.2%至12,045億澳門元;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6.4%、42.2%、10.6%及28.4%。 四、營運比率 截至7月底,銀行的澳門居民貸存比率由6月底56.6%上升至56.9%,而包括非居民部份的總體貸存比率則由95.0%衰退至94.5%。以1個月及3個月為期計算的流動資產對負債比率,分別處於55.8%及52.0%的水平。此外,不良貸款比率由6月底0.35%上升至0.36%。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9月2日 為擴大支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澳府臨時放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申請條件,營業滿1年且符合其他資格中小企業,可因應疫情影響而提出申請。截至本(2020)年8月底,共有779宗申請受惠於臨時放寬措施。 「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臨時放寬申請條件的實施期將於本年9月10日結束,呼籲有需要中小企業及早提出申請。9月11日起,營業滿2年且符合其他資格中小企業,仍可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自本年2月1日至8月31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共收到6,551宗申請,已批准5,044宗,批准貸款金額約為18.3億澳門元;其中,779宗獲批申請受惠於臨時放寬措施,涉及批准貸款金額約為2.5億澳門元。 獲批准的5,044宗申請個案中,受惠行業主要包括:零售業(27.4%)、建築及公共工程(19.7%)、餐飲業(12.8%)、對公司之服務(8.8%)、髮型屋及美容院等個人服務(7.6%)、批發業(5.6%)、教育及醫療機構(4.7%)、運輸及貨倉旅行社(4.6%)及出入口業(3.0%)。 為讓受惠企業能靈活調配資金,根據「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償還規定,援助款項以分期支付形式償還,首期還款於批給批示日起計第18個月時開始償還,往後每6個月還款一期。 另外,為協助及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及紓緩經營壓力,經濟局亦推出「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的短期措施。對於尚未完成還款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及「受『天鴿』風災影響的中小企業特別援助計劃」的受惠企業,可提出將最近一期未償還的援助款項申請下調至1,000澳門元,餘欠款項將在餘下的還款期內平均攤還。有關措施只適用於調整本年12月31日前的還款。 自「調整還款」措施推出至本年8月31日,共收到2,760宗申請,獲批准2,724宗,涉及調整金額約為7千6百萬澳門元。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9月7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香港於本(2020)年8月底的官方外匯存底資產為4,500億美元(本年7月底為4,500億美元)。 連同未交收外匯合約在內,香港本年8月底外匯存底資產為4,499億美元(本年7月底為4,499億美元)。 為數4,500億美元外匯存底資產總額,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6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4%。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9月3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港口貨品本(2020)年第2季統計數字。 本年第2季港口貨品吞吐量較2019年第2季衰退2.7%,為6,750萬公噸。其中,抵港港口貨品較去(2019)年第2季上升7.2%,達4,770萬公噸,而離港港口貨品較2019年第2季則衰退20.4%,為1,980萬公噸。 本年上半年港口貨品吞吐量較去年上半年衰退2.9%,為12,460萬公噸。其中,抵港港口貨品較去年上半年上升6.4%,達8,670萬公噸,而離港港口貨品較去年上半年則衰退19.1%,為3,790萬公噸。 本年第2季經季節性調整的港口貨品吞吐量按季比較上升8.4%。其中,抵港港口貨品及離港港口貨品較第1季分別上升11.2%及2.4%。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9月2日及9月7日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指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庫爾斯克州及秋明州爆發高致病性H5禽流感,該中心即時要求業界暫停自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香港民眾健康。 該中心發言人表示,香港目前與俄羅斯只建立禽肉進口機制,並無禽蛋進口機制。根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0年上半年香港自俄羅斯進口約140公噸冷藏禽肉。 該中心已就事件聯絡俄羅斯當局,並密切留意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發出關於爆發禽流感消息,因應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A:為推動汽車產業在地發展,以執行莫迪總理提出之自給自足經濟計畫,印度內閣頃召開跨部會會議共同研擬汽車在地製造政策,期盼協助國內業者減少對進口依賴,進行進口替代並提升產能及出口,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使印度在汽車及汽車零組件產業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印度汽車製造商同業公會(SIAM)及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協會(ACMA)於本(9)月4日至5日邀請政府相關部會出席年度大會,印度道路運輸暨高速公路部兼中小暨微型企業部部長Nitin Gadkari於會中表示,盼國內業者發展進口替代並對產品研發增加投資,政府將會於興建中的總長1,400公里且具12線道之「孟買-德里高速道路(Mumbai-Delhi expressway)」沿線處規劃推動成立汽車產業聚落,協助國內業者提升產能及創造就業。Gadkari部長指出,該高速道路將連結Haryana、Rajasthan、Gujarat、Madhya Pradesh、Maharashtra等州,由於行經處屬原鄉部落區,可望降低土地徵用之成本;若以Haryana州Gurugram市或其他大城市之土地費率計算,每英畝高達2,000萬至2,500萬盧比;惟前述高速道路地段,政府在政策上,可以每英畝100萬至150萬盧比之低費率給予業者產業發展使用。此外,道路運輸暨高速公路部將負責促進港口、鐵道及機場之間的連結,以利國內產業發展。 印度商工部兼鐵道部部長Piyush Goyal則於會中指出,印度目前在Sanand、Manesar、Hosur等市已發展出汽車製造業中心,盼業者能提升國內產能並擴大與國際連結,同時降低對鋼鐵、輪胎、電子零組件等產品之進口依賴。Goyal部長表示,國內汽車製造業者應投資設立半導體製造設施,或吸引海外製造廠商移轉至印度,以提升電子零組件在地製造能力;此外,業者亦應發展電動及自動車等全球趨勢產業,以促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Goyal部長並表示,政府正與各國研商解決關稅暨非關稅貿易障礙,以協助業者提升出口,包括與歐盟洽簽FTA,同時考慮以產品出口價值之90%提供信用保證予出口業者。 此外,在汽車及零組件稅負方面,Gadkari部長及Goyal部長皆向業界表示,政府有意調升汽車零組件進口關稅,以保障及推動國內發展;印度環境及森林暨氣候變遷部部長Prakash Javadekar則表示,政府正考慮針對2輪及3輪車輛調降調降商品暨服務稅(GST),以刺激國內需求提升;Gadkari部長則另表示,政府將儘速推動實施汽車報廢補貼政策,以利提升新車銷售。

A:印度商工部產業分析指出,受惠於Paytm、Tencent、Youzu、Nazara等數位科技業者投資,印度數位遊戲產業蓬勃發展,目前規模已逾8.9億美元,國內遊戲開發商自2010年的25家成長迄今已逾250家,且平均每月有2家新創業者進入市場。在手機遊戲市場方面,受惠於手機等智慧裝置及網路使用普及,預估在本(2020)年可達11億美元規模,用戶數將達6.28億,Moon Frog、99Games、 PlaySimple、Mech Mocha等皆為成功發展的遊戲開發商。商工部對本產業分析如下: 印度數位遊戲市場主要業者:外國企業投資及合作為本產業提供充沛資金,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企業,例如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資助之新創公司Paytm對印度市場進行投資;香港的亞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AGTech Holdings)於印度推出遊戲平台Gamepind;推出「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決勝時刻(Call of Duty)」及「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等多款暢銷遊戲的騰訊(Tencent)也將在本年投資印度市場;游族網絡(Youzu)則於去(2019)年在印度推出多款戰略遊戲。另有越南的StomStudio與Gamesbond合作在印度推出手機遊戲。 印度電競(esports)發展潛力十足:看準印度電競市場發展潛力,印度手機遊戲商Nazara Technologies對遊戲方案解決公司Nodwin Gaming投資入股55%,並將於未來5年投資2,000萬美元於電競市場。Nazara執行長Manish Agarwal表示,印度目前約有400萬名電競玩家,市場極具發展潛力,該公司將積極在印度發展電競生態系,以在地遊戲產品打進ESL One、ESL Pro League、Intel Extreme Masters and The International等國際賽事舞台,同時吸引更多贊助及投資。電競新創業者eGamers Arena則於去年與World Cyber Arena合作在印度舉辦Indian League Gaming之資格賽,為在中國大陸舉辦之冠軍賽做暖身。美國遊戲科技業者Even Nvidia也於印度舉辦5場GamerConnect遊戲座談會。首家跨電視平台之電競業者U Cypher在本年月與MTV頻道合作在印度舉辦U Cypher Championship冠軍賽,提供獎金8萬美元。此外,電視及網路媒體也直播或轉播電競賽事,未來電競甚至有望擁有轉屬頻道。 遊戲導入AI技術:虛擬實境之數位遊戲受惠於AI技術而蓬勃發展,推廣遊戲產品之置入性行銷也為數位廣告業者帶來可觀收入。科技新創業者Absentia結合AI推出Norah.ai,大幅提升遊戲軟體之運算效能,使遊戲開發商不受硬體限制,仍可設計運作順暢之遊戲產品。

A:旨揭峰會在本(2020)年以「共渡新挑戰(Navigating New Challenges)」為主題,印度莫迪總理於日前出席並在會中詳細說明印度對抗COVID-19疫情之成效,以及推動在地製造、進口替代、自給自足等經濟計畫,旨在降低對以中國大陸為主之供應鏈的依賴,同時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並與全球供應鏈連結及合作,進而吸引國外投資,莫迪總理演說重點內容如下: 印度對抗COVID-19之國際責任及防疫產業發展:印度本身雖疫情嚴峻且國內用藥需求增加,但作為全球主要學名藥生產國,印度將確保藥品對外供應無虞,同時積極投入疫苗研發及製造。在對抗疫情成效方面,印度是全球最早實施全面所封鎖、停工及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的國家之一,同時積極提升檢疫、藥品、醫材、加護病房、醫院等防疫能量,其中國內病毒檢測實驗室的數量在本年1月時僅有1家,迄今已多達1,600家,另在產業界努力之下,印度在個人防護設備(PPE)之產量目前已達全球第2大,顯示印度製造業極具發展能量,適合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 印度期許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印度正積極推動自給自足等經濟計畫,旨在使國家自產品輸入及銷售的被動市場角色,轉型為產品生產及輸出之製造中心,並使國內產業與全球供應鏈連結及合作,與各國存在和平互助及互信之關係,相對中國大陸以成本及低價產品為優勢進行市場之競爭。在全球供應鏈進行重組及各國尋求替代中國大陸供應之際,印度具備許多適合的條件,歡迎廠商前往投資。 印度符合外資布局之條件:印度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外資投資目的國之一,外資主要來自美國、中東海灣國家、歐洲、澳洲等,本年所獲FDI已逾200億美元,另全球FDI在2019年衰退1%,印度所獲FDI卻成長20%,在2019-20財政年度則成長14%至498億美元,創下4年以來最高,顯示印度已成為外資優先投資國家之一。目前美商Google、Amazon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有控股公公司Mubadala均已公布對印度的長期投資計畫。印度稅制透明、商品暨服務稅(GST)分類明確、勞工法規全面改革、FDI規範完善、企業經商便利度提升、政治穩定且政策具可持續性等,皆適合外資前來投資布局。 印度持續振興國內經濟及促進產業發展:為降低疫情對經濟衝擊並刺激經濟復甦,印度將聚焦提升國內產能,對貧民及弱勢族群提供紓困,並確保人民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另政府正逐步開放燃煤、採礦、鐵道、國防、航太、原能等產業,同時針對手機、電子、製藥等產業實施「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PLI)」,藉此促進國內外投資並提升國內技術及產能,政府亦規劃優先發展產業適用獎勵計畫,提升國內製造及對外出口之國際競爭力。

A:葉門國家檔

A:黎巴嫩國家檔

A:

A:1

A:1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