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9)月3日報導稱,有鑑於2018年燕子颱風導致關西國際機場淹水事件,負責機場運營之關西機場公司正儘速針對海岸防護堤,進行加高及強化穩固等補強措施,以防類似慘劇事件再次重演。 另外,由於日本境內新冠疫情持續擴大蔓延,關西機場公司亦持續加強邊境管制措施,以防堵新冠感染者移入日本。據日本氣象廳預報,本(2020)年第10號海神颱風恐將近日接近西日本地區,因此關西機場負責人正與相關單位研商防災緊急因應對策。 由於本次新冠疫情嚴重衝擊日本關西國際機場的運營績效,自2020年4月起迄今,該機場國際及國內航線旅客總數,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90%以上,且尚未看到有復甦徵兆。

A: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本(9)月1日發布30/2015-2020公告(如附件),修訂「2015-2020對外貿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2015-20)」第3.04A及3.04B有關「印度商品出口計畫(Merchandise Exports form India Scheme, MEIS)」規定,自即日起實施,要點如下: 自本(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 日期間,單一進出口登記廠商(Import Export Code, IEC)補助總金額上限為2,000萬盧比。 任何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依年期間無出口實績之廠商及2020年9月1日後取得出口商資格之廠商不得申請補助。 前述補助上限將視需要修訂以確保整體補助金額符合政府預算500億盧上限限制。 「印度商品出口計畫(MEIS)」將於2021年1月1日 終止。 MEIS計畫係於2015年4月公布,依據出口貨品項目及出口地,按FOB金額提供出口商不同比例補助,該補助可移轉或用於支付其他稅捐如基本關稅(BCD),未來該計畫終止後,印度政府將以「出口商品稅捐減免計畫(Remission of Duty or Taxes on Export Products, RoDTEP)」取代。 2019-20年度,MEIS計畫補助總金額高達4,500億盧比,但2014-15年度印度出口總額為3,100億美元,2019-20年度則為3,130億美元,顯然該計畫並未達到預期成效,由於補助支出不斷擴大,商工部於本年7月23日關閉該計畫線上申請網站。先前受疫情影響,印度政府推出多項大型振興經濟措施,財政部即要求商工部檢視MEIS計畫補助範圍,並將本年度補助總金額降低至900億盧比。 商工部長Piyush Goyal在推特(Tweet)中表示,MEIS計畫修訂後98%的出口商尤其是中小企業都能夠獲益,消除不確定性,保護真正的出口商,確保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及為全球製造(Make for the World)。

A:緬甸時報報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向緬甸政府提供2.8億美元(300億日元)優惠貸款,以支持該國從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復甦。日本JICA在緬甸進行投資促進,工業發展,貿易便捷化和金融部門等改革領域正在進行合作並提供了必要資金及技術支持。 JICA緬甸辦事處首席代表Sakakura Noriji表示,JICA非常讚賞緬甸政府推動執行經濟紓困方案對產業衝擊影響所採取的迅速政策反應措施。此次日本2.8億美元支持性貸款,不僅可填補短期紓困措施之巨額資金缺口,而且還透過利用JICA技術合作項目來支持優先的經濟政策改革,為可持續性長期復甦奠定了基礎。此係日本JICA支持緬甸對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作出反應的第二項政策協助措施,該機構曾在6月份推出50億日元的中小企業融資貨款紓困計劃。

A:緬甸伊洛瓦底電子報報導,緬甸成衣製造商協會(MGMA)副會長Kyaw Win表示,按照往例每年8月應已開始接單製造明年春季成衣,但由於歐盟地區明年春季訂單大幅衰減逾50%,目前接單量僅為2019年同期20%至25%之間,減少的75%訂單,亦無法確定是否會有延後訂單,以往每年最晚在10月前底接獲冬季訂單,但是本年冬季訂單確定將減少,明年夏季的訂單則尚迄今尚未收到,緬甸成衣業以歐盟及美國外主要出口市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訂單大幅減少,部分成衣廠計劃裁員,甚至暫時或永久關閉。 緬甸成衣製造商協會(MGMA)正在調查會員的接單情況,有些工廠根本沒有接到訂單,隨著對冬季成衣商品需求降低,以導致生產夾克及羊毛服裝工廠遭受衝擊,有些工廠因在處理因疫情打亂供應情形影響,故仍在加班處理舊訂單。此外近期由於緬幣對美元快速升值,匯率在2020年初為1,500緬幣兌換1美元,但在8月底則低於1,350緬幣,導致以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的成衣業利潤下降40%-50%之間,預料將重創緬甸成衣業獲利。

A:據紐西蘭先鋒報報導,紐西蘭零售協會表示,目前國際供應鏈面臨諸多挑戰,由於海外產能下降,以及來自亞洲的貨運管理出現延誤,未來數月紐西蘭以下產品將出現供不應求: 一、藥品: 受新冠肺炎影響,國際藥品供應商API Consumer Brands的製造工廠產能下降,紐西蘭藥品管理局(Pharmac)官網指出普拿疼等止痛藥供應大量短缺。 二、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 受疫情影響,居家上班造成家用電器及消費電子產品如微波爐、電視、吸塵器、洗衣機、乾衣機及電冰箱等需求急遽增加,各類電器電子產品供不應求。 三、健身器材: 腳踏車、跑步機等健身器材需求大量增加,但全球需求遽增及貨物運輸延誤造成紐西蘭境內供應短缺。 四、 鬆緊帶: 紐西蘭政府規定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須配戴口罩,口罩大量需求致鬆緊帶成為熱門商品,全國鬆緊帶零售商均缺貨。 五、服飾: 受新冠肺炎影響,一些國際服飾品牌的供應鏈短缺並已降低其製造產量,此對紐西蘭本地零售商產生了連鎖反應而供應短缺。  

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馬國本(2020)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17.1%,創下1998年第4季金融風暴以來最差紀錄,然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逐月有顯著提升,即從4月的-28.6%提升至6月的-3.2%,顯見政府實施的振興經濟措施奏效。許多商家也對本年下半年經濟表示謹慎樂觀看法,顯示市場信心逐步獲得改善。   根據馬國統計局頃公布的經濟數據,包括7月份對外貿易統計、出口額、失業率、工業生產指數(IPI)及其他經濟指標均穩步復甦。馬國7月出口額達925.31億馬幣(約合222.99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意外成長3.1%,優於市場預期萎縮1.2%~1.4%,亦較上(6)月成長11.7%;6月工業生產指數雖較上年同期下跌0.4%,惟卻較5月份成長26.2%,其中製造業亦成長4.7%,顯示馬國經濟的最糟情況已然過去。   東姑賽夫魯部長續稱,馬國政府將持續關注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領域,尤其是受到政府持續關閉國際邊境直到12月31日影響的旅遊業。在未來兩個月內,馬國政府將確保其先後推出總值2,950億馬幣(約合710.93億美元)的「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以遏止新冠疫情對馬國經濟的衝擊能夠獲得完善執行,而財政部也將專注透過2021年財政預算案的策劃來振興經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頃宣布,馬國政府自本(2020)年9月1日起,所有從外國直接入境馬國砂拉越州(Sarawak State)者(含蓋本國籍及外國籍公民),均須在砂拉越州政府規定的隔離中心接受隔離14天,且須於第2天及第10天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砂拉越州將承擔該州居民的隔離費用,非砂州居民者則需自行承擔費用。至於從馬國國內飛往砂拉越州的馬國公民則無需強制隔離,但需預先透過網站填寫健康申報表。   自本年7月24日至9月1日期間,已有2萬1,217人入境馬國,並先後在國內70家酒店及4家公共培訓中心被隔離;其中1萬2,350人已獲准回家。目前仍有8,801人在隔離,另66人則送院治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通訊暨多媒體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副部長查希迪(Zahidi)頃表示,隨著電子商務、數位支付及線上活動增加,馬國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採用數位科威特;其中在支付方面,馬國消費者的電子錢包使用率增加40%。除電子錢包外,馬國消費者亦轉向非接觸式的付款方式,如扣帳卡(26%)或信用卡(22%),導致現金使用率下跌64%。   根據萬事達卡效應研究(Mastercard Impact Studies)調查顯示,馬國的電子錢包使用率在東南亞領先新加坡、菲律賓及泰國,進一步推動數位經濟發展。   馬國近一半消費者在管制令期間增加線上購物率。馬國政府已逐步放寬行動管制令,但新常態生活模式將成為現在與未來的日常模式。新冠疫情帶來新常態,改變消費者的思維,尤其對國內98.5%微型及中小企業影響深遠,這些企業皆為馬國重要的經濟後盾。因此企業需重新思考新經營方式、轉型並探討持續成長的可能性,包括降低成本、簡化業務至重要流程,進而改善客戶關係及擴大市場。   另一方面,馬國數位經濟機構(MDEC)執行長蘇麗娜(Surina Shukri)指出,該機構已與萬事達卡合作,協助國內商界加速使用數位化,並著重提升微型及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發佈的本(2020)年馬國第二季零售業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衝擊以及馬國政府實施「全國行動管制令」(Movement-Control Order )限制外國旅客入境,致消費信心低迷,百貨公司、超市和大賣場等銷售萎縮,拖累整體零售業表現。本年第二季零售業衰退30.9%,創歷年來最差季度業績,表現較第一季(-11.4%)為差,較上(2019)年同期成長1.8%大為遜色,亦低於零售商的預測值(-28.8%)。   隨著連續二季出現銷售萎縮,預期短期經濟恐無法全面復甦以及馬國政府延長「復甦式行動管制令」( Recovery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RMCO)至12月31日,RGM機構再下修本年全年零售額將萎縮9.3%,高於先前預測之8.7%。   受衝擊最嚴重的零售領域為百貨商店,例如「百盛控股公司」(Parkson Holdigs Bhd)等零售商的銷售額下跌62.3%,其次為服裝店衰退44.2%(主因禁消費者試穿衣服及鞋子)。過去幾個月中已關閉的馬國服裝零售商包括總部位於德國的Esprit(已關閉所有商店)及位於美國的NYX Cosmetics。百貨超市業下跌34.6%,其中日本AEON公司累計虧損達956萬馬幣(約合230萬美元);超市與大賣場的銷售額亦下跌9.9%。此外,特殊專賣店(銷售玩具、攝影器材及光學器材等產品)的銷售額下跌40.9%。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准許開放供消費者購買醫療用品的藥劑與個人護膚品專賣店,其零售額亦下跌26.2%。許多零售藥店在該管制期間倒閉,顯見零售市場低迷狀況。   馬國零售商協會(Malaysia Retail Association)的會員對未來3個月的展望分歧,估計本年第三季零售成長率為-3.4%;預估百貨超市成長率為5.7%、百貨商店業務下跌幅度縮小至-3.5%,而超市與大賣場則預測將萎縮6.7%。此外,服裝店預測第三季銷售可望成長4%;藥劑與個人護理品的銷售預計下跌10.6%;至其他特定商店,包括玩具店、眼鏡店、攝影器材店等則估第三季銷售將下跌9.3%。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2日報導稱,日本汽車銷售業界團體頃公布2020年8月國內新車(含輕型汽車等)銷售計32萬6,436台,較上年同期減少16.0%,連續11月呈現負成長,主要係因日本政府調高消費稅及新冠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等影響所致。 上述統計數據資料,係由日本汽車銷售協會連合會及全國輕型汽車協會連合會提供。日本2020年8月國內新車銷售下滑情況,較上(7)月衰退13.7%更為嚴峻。據全國輕型汽車協會連合會表示,8月份輕型汽車銷售台數並不悲觀,雖受新冠疫情擴大的影響,來店參觀購買汽車的顧客減少,惟已較2020年5月政府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情況已舒緩不少。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3日報導稱,日本政府正規劃全體國民都能免費接種新冠疫苗的方案,首先將優先讓重症風險高的老年者及醫護人員等接種,然後再逐步擴至全體民眾。 上述方案的具體實施細節,將由日本傳染病專家及經濟學家等組成的新冠疫情對策小組開會討論決定。日本在2009-2010年爆發新型流感期間,曾由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補助低收入戶接種疫苗的費用。 本次日本考慮利用政府的預備金,實施全體國民免費接種疫苗。由於目前新冠疫苗正處於研發試驗階段,日本政府將依研發進展情況調整方案,目前正與美國輝瑞及英國阿斯利康等多家藥廠進行提供日本疫苗的協商。

A:資料來源:CNBC 日期:2020年9月1日 新冠疫情凸顯美國百貨公司對時尚銷售過度依賴,無法適應當前零售環境。百貨公司以往銷售多樣性商品,現在逐漸被大型連鎖零售商Walmart及Target取代;Best Buy與Amazon搶占電子商品類別;Home Goods 及Wayfair成為消費者家居裝飾首選;Williams-Sonoma在高級家電與餐具零售搶得一席之地。 服飾銷售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由於居家避疫與商店關門,很少民眾在乎新衣服購買,且許多民眾失業與支出減少,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本年6月服飾零售教去(2019)年同期下降約25%,7月則下降20%。根據市研公司Retail Metrics預估,百貨公司本季度虧損將達12億美元,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恐下降691%。 1992年百貨公司銷售占零售銷售(不含汽油及汽車經銷)的14.3%,2019年已降至3.7%,本年已有百貨公司不敵疫情宣布破產,例如:紐約的高級百貨公司Barneys New York、近2百年歷史位於紐約的Lord & Taylor準備清算所有店面。分析師表示,百貨公司須加強投資電子商務、處理房地產等固定成本問題,以及重新陳列銷售商品。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0/09/01/coronavirus-us-department-stores-could-be-in-their-last-stages.html

A:印度國家統計處(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NSO)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本(2020-21,FY21)財政年度第1季(2020年4月至6月)GDP負成長23.9%,創下1996以來首次季經濟表現為負成長。對比印度在上一季(1月至3月)GDP成長3.1%,中國大陸歷經GDP負成長後,於4月至6月已回升3.2%,顯示印度經濟趨於低迷,主因為COVID-19疫情及封鎖停工之防疫措施造成經濟活動停滯、阻礙消費及投資、人民失業及收入下滑。此外,印度GDP負成長23.9%係全球經濟衰退最為嚴重經濟體之一,與英國的負成長20.4%不相上下。 以產業別分析,印度製造業在當季加重衰退,跌幅高達39.3%,且係連續第4季負成長,營造業跌幅50.3%,為連續第3季負成長,皆符合經濟學家認為衰退(recession)係連續2個月連續負成長之定義。另貿易、旅宿、運輸及通訊等產業當季整體跌幅也高達47%。服務業在印度經濟占比60%,上一季尚有4.4%成長,但當季卻衰退20.6%,其中旅宿、餐飲、航空等產業受衝擊程度最大。民間消費在去年同期成長8.5%,但當季衰退24.5%,反映內需不振,僅政府支出在當季成長20.2%,高於去年同期的9.5%,顯示印度藉政府支出增加支撐經濟。 各界對於印度當季經濟表現之看法: 印度信評公司Care Ratings報告分析,印度在FY21之Q1投資減少47.9%,致投資在GDP占比僅19.5%,係2011-12財政年度以來最低。首席經濟學家Madan Sabnavis表示,消費需求及投資係經濟復甦關鍵,但短期內難有顯著之成長;因此,政府支出必須增加以支撐經濟。此外,農業為當季成長幅度最高之產業且帶動鄉村地區之需求,但仍無法彌補都會地區之需求及成長下滑,預估印度經濟在本財政年度將有6.4%至6.5%之負成長。 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Krishnamurthy Subramanian則表示,印度經濟負成長與國內及全球各國之封鎖停工防疫措施有關,印度經濟可望以V行模式逐漸復甦,預估下一季將趨好轉。 印度政府及央行RBI為刺激經濟復甦並保護脆弱產業及族群,已實施財政振興方案、提供免費糧食予貧民、增加各項基金等多項措施,但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措施遠遠不足以振興經濟,印度前任財政部長P Chidambaram亦認為政府支出金額偏低。

A:印度前於談判加入RCEP過程中,在貨品貿易方面,為降低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衝擊,尤其避免更擴大與中國大陸貿易逆差,期盼RCEP會員國給予關稅自由化過渡期及降低自由化程度,並建議納入自動防衛機制以確實防範RCEP區域內貿易之傾銷行為,同時於條文內容採嚴格原產地及自製率判定基準以防止偽報產地之違規轉運行為。印度貨品貿易面對中國大陸、ASEAN等競爭,深盼在服務貿易方面,藉人力資源之優勢,輸出大量專業人士跨境服務,以其比較利益平衡在貨品貿易之損失,惟前述各項訴求皆遭中國大陸、部分ASEAN國家拒絕,印度於去(2019)年11月4日之RCEP曼谷部長會議中決定退出RCEP談判。對此,旨揭期刊刊文解析印度退出RCEP談判之原因如下: 特殊待遇(S&DT):印度與RCEP主要貿易國間有鉅額之貿易逆差,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低價製造業產品及中間財、澳洲、紐西蘭等農業及乳製品,加入RCEP則擴大開放市場,國內產業將受進口產品替代之威脅,印方盼同意針對特定產品給予印度S&DT,印度當時在談判過程中更舉CPTPP為例,日本在農業獲得特殊防衛及待遇措施,在其他產品亦獲得21年降稅期程,惟RCEP各談判國均未同意給予印度S&DT待遇。 貨品貿易降稅基礎年:RCEP談判歷時數年,各國當時以2014年做為產品降稅基礎年,惟時至2019年,印度已針對部分產品修改國內關稅法並調高關稅或實施防衛措施,若以2014年較低之基礎稅率進行談判對印度而言極為不利,對國內產業減少緩衝期,將造成立即威脅;因此,印方盼能以2019年之貨品稅率與各國進行談判,RCEP各談判國未接受印方之建議。 嚴格原產地判定規定:RCEP旨在增進區域內成員國間之貨品貿易,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促進各國貿易分工以形成並強化完整之生產供應鏈。但對印度而言,加入RCEP勢必使貿易逆差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已有大量中國大陸之低價製造業產品規避原產地規範,以執行規範不嚴謹但適用印度優惠稅率之第三國進行違規轉運;因此,印方建議RCEP納入更嚴格原產地及當地自製率規範並要求各國確實執行,惟RCEP談判國並未接受。 部分產品適用特別防衛措施:加入RCEP使進口增加及貿易赤字惡化為印度最大擔憂,以其2018年總計1,457億美元赤字來看,中國大陸占比即高達50%;因此,印度在談判中要求納入自動防衛機制,即產品進口高於門檻量,該機制即對超量產品課徵特別防衛措施稅,防止產品傾銷行為,該建議未被RCEP談判國接受。 納入電商數據規範:RCEP在電商之章節要求成員國不得對軟體等數位產品採取歧視性待遇,提倡數據在區域內跨國移動並禁止成員國要求數據在地化,並確保線上個資得到保護以提供電商發展所需的適當環境。惟印度國內卻具有數據在地化之規範,例如醫療產業須將數位醫療之數據存放於境內;印度央行RBI於2018年3月規定數位支付之數據需在地化;印度並於去年通過個資保護法案「The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Bill, 2019」,要求服務業者須將數據在地存放。印度要求RCEP納入數據在地規範,惟RCEP談判國認為該建議阻礙跨境電商及數位貿易發展。 開放服務貿易模式四之跨境專業人員:印度在人口結構上,具有人口紅利及高年輕人口比例,加上IT服務產業蓬勃發展,在專業人士服務具有比較利益;因此,印方盼各國開放服務貿易模式四之專業人士跨境服務,以輸出人力資源。對澳洲及新加坡等已開發國家來說,開放大量印度專業人士入境將使國內就業更加競爭並增加失業率,因此藉提高專業人士簽證費或減少核發簽證設立障礙。印度在開放服務業市場進入未獲成果,加上前述貨品貿易的不利因素,使印度認為加入RCEP徒使貿易更失衡及更不對等,因此最終決定退出談判。

A:印度商工部為執行莫迪總理提出之在地製造及自給自足經濟計畫,推動地方各州發展「一區一特產(One District One Product)」倡議,使州內各鄉鎮市區利用獨特的條件及優勢,打造地區產業聚落,並使產品與市場行銷接軌,穩定供需。商工部部長Piyush Goyal並於本(8)月27日與各州商工部部長舉行網路會議,討論如何執行前述倡議,渠在會中指出,為降低COVID-19疫情對印度經濟之衝擊,中央及地方政府應合作吸引投資、規劃工業用地、加速打造工業園區。 印度東北部Assam 州的商工州務部長Chandra Mohan Patowary於上述會議中說明該州執行「一區一特產」進展,包括在州政府成立出口委員會,州內各區成立地區出口推廣委員會(District Level Export Promotion Committee, DEPC),並確認各區具發展優勢之產業或產品別,例如食品加工業及蠶絲、茶葉、手工藝品、甘蔗及竹子等。P州務部長並向商工部Goyal部長表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為協助日本企業把握印度推動在地製造及自給自足經濟計畫之商機,規劃於Assam州投資打造日本工業市鎮(Japanese Industrial Township, JIT),建議中央政府及商工部應與JETRO合作,加速打造該等市鎮,並建議中央應針對東本部各州制訂專屬之產業發展政策,以利地方吸引投資。 除東北部Assam州外,南部Karnataka州也積極吸引日本等外國企業投資,州長BS Yediyurappa於本月26日出席「印度日本企業論壇(Indo-Japan Business Forum)」時表示,該州已特別在距離首府Bengaluru市88公里處之 Tumakuru區Vasanthanarasapura鎮為日本企業劃定519英畝的專屬工業區,區內具備水、電、道路等所有必需之基礎建設,供日企打造工業市鎮。Yediyurappa州長指出,日本對印度的FDI自2017-18財政年度的16億美元倍增至2019-20財政年度的32億美元,日本為印度及Karnataka州重要夥伴,而該州具備發展電子業之優勢,並針對工業用購地提供25%的資本投資補助,因此適合日企前往發展。目前Karnataka州已與JETRO簽訂日本-印度新創企業合作倡議(Japan-India Start-up Initiative),JETRO並已於Bengaluru市成立新創中心,協助當地印度新創業者媒合日本市場。

A:依據智利中央銀行本(109)年9月2日發布之9 月份貨幣政策報告,儘管智利經濟在本年第2季初大幅下滑,隨著智利逐步取消防疫措施,並加強對家庭收入的支持,依據 6月和7月經濟活動指數(Imacec)顯示,智利經濟已開始趨於穩定,一些部門正在復甦,例如商業和製造業,因此預期本年下半年智利經濟將繼續復甦,將全年智利經濟成長預測由前次(6月)預測的衰退5.5%-7.5%上調至衰退4.5%-5.5%,2021年經濟成長4%-5%,2022年成長3%-4%。 智利經濟復甦過程仍存在失業、家庭收入下降、消費支出惡化、維持信貸流動性以因應投資所需等重大挑戰,因此央行董事會決議繼續維持高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將貨幣政策利率維持在0.5%,並預期未來兩年內將維持低利率及各項非常規措施以支持流動性和信貸,並保持高度警覺,以預防金融風險。

A:根據智利全國汽車協會(ANAC)發布今(2020)年8月份汽車市場報告,與4月、5月和6月相比,智利8月輕型和中型新車銷售為連續第2個月成長,共銷售19,037輛;與去(2019)年8月相比下滑42.4%,低於受大流行影響的關鍵月份(4、5、6月)下降70%的幅度。 累計今年1-8月輕型和中型新車銷量為133,24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 該協會解釋,此種復甦有多種因素可以證明其合理性。首先是自7月下旬開始實施政府循序漸進計畫後,部分地區逐步解封。第2個因素是品牌在近幾個月積極推廣新的商業策略,著重在電子商務、提出對消費者具吸引力的方案以及對車輛的更高安全性。第3個因素是自退休基金提領10%的措施,一些消費者決定將此筆資金用於購置車輛。  

A:根據智利當地媒體報導,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智利7月銅產量為46.2萬噸,較去(2019)年7月減少5.1%。 在清單中,只有BHP Minera Escondida銅礦和Collahuasi銅礦表現良好,正好是智利銅產量最高的兩家。另國有Codelco銅產量整體下滑4.8%,主要是由於該公司最大的El Teniente銅礦表現下滑。Cochilco執行副總裁Marco Riveros解釋,此下滑是可能的後果。由於大流行的影響,公司調整工作人員的配置,以保護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並決定改變採礦計畫以保持穩定的生產,此情況一直持續到6月。但此重組未能避免7月某些礦場的產量下降。

A:紐約州長葛謨2019年提出「綠色新政」,預計於2025年達成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倍增、2025年達成儲能系統裝置容量3,000MV、2035年達成離岸風電裝置容量4倍成長、並於2040 年實現電力零碳排放量。報導指出,紐約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因規劃曲折受到阻礙,重點如下: (一)紐約州一直站在美國氣候政策的前沿。葛謨州長去年簽署自稱為美國最激進的氣候法規,數千兆瓦(MW)之太陽能及風能等再生能源已納入法規之中。 (二)紐約州正確保計畫如期推動,主要原因為能源基礎設施開發過程曲折,部分居民對於需要大規模土地開發之風能及太陽能技術感到不安。開發商Invenergy規劃架設117座風機,反對者表示,前開計畫風機高聳突兀,且將產生巨大噪音,稱此計畫為農村工業化,只造福少數人。 (三)開發商另關切計畫核准程序冗長,且所費不貲。葛謨州長本年4月簽署加速批准措施,以再生能源選址辦公室取代選址委員會,倘該辦公室在未來一年未做出決定,則計畫案將獲核准,以加速推動時程。 (四)此外,長途輸電瓶頸將是紐約發展清潔能源需面對之障礙。紐約上州地區88%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然下州所需電力2/3以上仍由化石燃料提供,州政府刻正規劃更有效率串聯電網投資。

A:受本(109)年Covid-19大流行和本年4月份與波音併購案中止影響,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昨(9/3)日宣布解雇巴西900名員工,另7月和8月間已對1600人提出實施自動離職計畫,因此共計裁員2500人,占其全球員工之12.5%。此項大規模裁員導致員工將進行罷工,並計畫向法院上訴。 今年起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已採取集體休假、減少工時,暫時中止合約,以及近日宣布裁員,該公司在聲明中稱,此係為確保公司及其業務持續。由於為防止Covid-19傳播及社會隔離措施,使全球大多數商用飛機停飛,亦對該航空公司造成高額損失。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