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聖保羅州政府表示,8月份聖保羅州Covid-19死亡人數下降14%,是自大流行開始以來首月下降。根據州政府統計,累計至9月2日聖州有826,331例確診病例,死亡30,673例,另加護病房使用率為54%。 此外,Covid-19死亡患者集中在60歲以上,佔總數75.8%。另患者中80.1%出現併發症,如:心臟病(59.1%)、糖尿病(43.2%)及神經系統疾病(10.8%)等。
A: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已投入大量資金,規劃在2025年在無線網路及AI等高科技領域投入1.4兆美元,已意識到半導體為先進技術基礎,面對美國日益嚴格的限制措施,中國僅能持續推動本土發展。 美國擴大對中國科技公司限制,中國每年進口超過3千億美元的晶片,中國半導體製造商依賴美國專利與晶片設計工具,以及美國盟友的關鍵製造技術,惟美國政府已將數十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使其等很難透過美國以外之第三國採購關鍵晶片及零組件。 中國盼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領先,第三代半導體晶片主要由碳化矽、氮化鎵製成,具高功率、耐高溫與高壓,適用於5G、軍用雷達及電動車等。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掌控該項技術,美國CREE公司及日本住友電氣工業剛開始發展,中國三安光電及國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已投資製造,中芯國際、上海韋爾半導體等其他中國半導體製造商亦可能獲得中國政府投入該領域補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04 PolandIn, PAP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宣布一項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新戰略。其策略支柱包括:DDM規則(距離,消毒,口罩)及流感疫苗接種計畫,該計畫將惠及200萬公民。 N部長表示,新戰略將權衡具體解決方案的成本,其收益及損失。他並談到經濟,也談到心理影響,例如兒童及青少年與同儕缺乏聯繫可能會很嚴重。我們對疫情大流行的了解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想像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戰略包括活動方向的原因。 新戰略不是一個特定的計畫,該戰略分為4個核心行動領域:首先是活動的組織。衛生部將建立3層級的Covid-19治療醫院。第一層由地區醫院組成,將在當地建立隔離室。不過,在那裡只有診斷沒有治療。病人將被轉診接受進一步治療。這是第二階層,將進行專科治療。 N部長還談到監測站的擴大,即所謂的得來速(drive-thru)。我們將要厚植網絡,並在必要時延長監測站的開放時間。 第二個領域將實施新的測試規則。測試將聚焦在有症狀及有風險的病患。此有風險的群體包括療養勝地的病患,被接納臨終關懷及療養院的人。他強調:該部將繼續測試軍醫。 第三方面的本質是社會責任。消毒(Disinfection)、社交距離(Distance)及口罩(Mask)。N部長強調DDM是抗擊疫情大流行的有力武器。但是,他沒有提到任何保證的計畫。 流感疫苗接種是預防的另一要素。衛生部將盡一切努力確保疫苗數量盡可能或更多數量。N部長表示,該部打算提供200萬劑疫苗。第一批疫苗已經在批發商處可提供利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04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能源集團PGE公司負責創新業務副總裁Paweł Sliwa表示,該能源集團希望繼續維持在波蘭再生能源生產的領先地位,包括光伏板。在2030年之前,該公司希望其光伏系統營運發電容量達到2500MW,並在這領域占波蘭發電量的25%。此投資金額估計達60億波幣。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收購約1000公頃的土地,光伏電場可能位於該土地上,其他地點則正在考慮中。 最近,PGE公司在Podkarpackie省Lesko地區開始啟動新的光伏設施。此1MW的光伏電場係由位於2公頃土地上約3,000個面板組成。在2020年底之前,該公司將開設另外2個光伏電場。4個1MW設施年產4,000MWh電力,將可滿足27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04 Polish News Bulletin 下(2021)年度波蘭總理府、各部會及省級機關分配給其監督機構及其他實體的補貼預算金額為64億波幣。對高等教育機構分配的金額最大,達18億波幣。不過,金額比今年減少5,000萬波幣,比2019年少135億波幣。總補貼金額與2019年比較,減少194億波幣,而與2020年相比減少80億波幣。此削減不會影響總理府對實體的支持。 對這些實體包括民意研究中心(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entre; CBOS),國家自由研究院(National Freedom Institute)及波蘭經濟研究院(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的分配金額達6000萬波幣。而8650萬波幣將分配給經濟機構、波蘭工業發展局(Polis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gency)、未來工業平台(Future Industry Platform)、波蘭太空署(Polish Space Agency)及波蘭投資貿易局(Polish Investment and Trade Agency; PAIH)。另藝術學校及文化機構將獲得補助金額為13億波幣;高等教育機構及研究機構將獲得補助金額為19億波幣。而鐵路運輸未獲分配補助金額。與2020年相比,對煤炭開採業的支持將減少5400萬波幣,至3億1250萬波幣。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04 PolandIn, PAP 歐洲投資銀行(EIB)於9月4日週五宣布,該銀行將授予波蘭6.5億歐元的信貸額度,以資助該國對抗COVID-19疫情大流行,特別是在醫療保健及公共保護領域。該行宣布,波蘭財政部長已與EIB簽訂一項合約,波蘭將因此獲得6.5億歐元的信貸額度,以資助開展對抗大流行的活動。該銀行在聲明中補充表示,此的目的是在確保反危機(anti-crisis)的活動,特別是在醫療保健及公共保護領域的。 歐洲投資銀行解釋稱,此信貸額度的資金可以用於支付與當前大流行相關的投資的資金。啟動此信貸額度的目的是增加波蘭因應危機的活動範圍,並在中長期內加強對此流行病的控制。 就衛生保健而言,此計畫可能包括醫療及非醫療設備的購買與交貨、診所及醫療服務的調整,藥品的交貨和生產以及研究工作的共同融資等。 公共保護領域的計畫範圍包括確保基礎設施及設備(用於資訊與教育活動等),購買衛生設備及消毒劑,進行研究(包括篩選測試)及防止傳染病傳播。 此外,該新聞稿稱,在信貸額度架構內,EIB對合格的計畫提供全額融資,而不是標準的50%。 EIB副總裁Teresa Czerwińska表示,提高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的抵抗力是EIB支持歐洲地區可持續發展和凝聚力的使命的一部分。波蘭財政部部長Tadeusz Koscinski表示,EIB多年來一直在支持政府的抗疫活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04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早晚得放棄燃煤發電。歐盟執委會已釋放明確訊息,未來不再提供燃煤發電任何補助。波蘭唯一與這個方向一致的,2040年能源政策文件,仍卡在氣候部。氣候部宣稱,該草案預訂今年底前完成。 但不待政策引導,波蘭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市場已呈現一片榮景。惟依據顧問公司McKinsey&Company的研究報告「Emission neutral Poland 2050」卻指出,倘不發展核能發電,波蘭無法在期限內(2050)達到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依據該公司分析,波蘭2033-2043年興建裝置容量6-9GW之核電廠,便能在2050年供給每年電力消費之14%。核電廠興建地點將在明年底前決定。可能的地點包括Krokowa、Gniewino及Choczewo。除考量美國技術外,波蘭亦應將法國、南韓、日本企業所提供的技術納入考量。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認為,到2050年波蘭將是發展風力發電支出最多的國家之一。波蘭國有事業亦已開始投資風力發電,因為他們發現位置適當的風場,特別是在海岸及許多高地,可以生產相對低價的電力。這些投資將伴隨儲能裝置,用以平衡風力發電及太陽光電之電流。 PKN Orlen已宣布2025年前完成Ostroleka燃氣發電廠,裝置容量600MW。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及PGE採礦及傳統能源公司(PGE Gornictwo I Energetyka Konwencjonalna)已在Dolna Odra電廠安裝兩套低碳排且高效的燃氣發電機,以及兩套蒸汽發電機,裝置容量1.4GW。國有企業也較關注太陽能發電,特別是PGE在此領域相當活躍。PGNiG董事長Jerzy Kwiecinski宣布,發展氫能是該公司新策略之一,未來4年PGNiG投入3100萬波幣進行相關研究。氫是綠色燃料,但其生產成本須再降低,才有可能大量使用作為汽車燃料。PGNiG希望開發出第一個氫加氣站,以及第一個從再生能源生產氫氣(green hydrogen)的裝置原型。 波蘭制訂2020年能源政策時,設定到2030年燃煤占能源組合比例為60%,再生能源比例占21%;此外,能源效率提升23%(與2007年預測值相較),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較1990年之排放量)降低30%。波蘭於2019年12月由國有資產部向歐盟執委會提交之2040年能源政策,對前述目標提出更新修正:到2030年燃煤占比50-60%,再生能源21-23%。波蘭經濟研究院(PIE)專家Piotr Arak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波蘭修正能源組合的基本好處是可降低高碳排的發電成本。因為免繳歐盟相關政策稅負,電價將會更便宜。此外,再生能源投資資金非常容易取得。石化燃料已很難從歐洲投資銀行(EIB)或其他銀行取得投資。波蘭能源轉型最重要的是,須在不會形成政治壓力(例如煤礦勞工因恐失業而反對)及不衝擊環保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同時也必須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04 Polish News Bulletin Economic Review 儘管COVID-19大流行衝擊,追求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仍為歐盟的優先要務。歐盟綠色政綱(Green Deal)之宗旨為轉型為潔淨及可再生之能源,各項計畫目標之期限並未因而延後。此將增加波蘭及歐盟之非鐵金屬業者採用新技術之巨大成本,但也帶來生產發展契機。 採礦是能源密集產業,例如波蘭銅礦公司KGHM是波蘭最大用電業者,故電價攸關該公司之獲利。KGHM公司每年用電2.8TWh,絶大多數用電均從市場購買。為改變這種情況,該公司從2011-2016年投資7億波幣發展汽電共生設備(co-generation power blocks),在Polkowice及Glogow各設置一座汽電廠,發電容量各為42MW,40MW。兩座廠每年運轉11個月,發電效率達80%,所生產電力完全供KGHM自用,熱蒸汽則輸送到Polkowice,Lublin及Glogow等城鎮之暖汽系統。KGHM也因此成為這些城鎮16.5萬居民之最大供暖來源。 KGHM特別注重確保電力供應及電價穩定,這也列在該公司於2018年底所擬的發展策略。當時該公司設定極具企圖心之目標,希望2030年前能達到50%用電自給。該公司自有電力來源將主要來自太陽能及風力發電。 第一件投資已規劃並執行,包括5個PV電場,總發電容量107MWp,可發電116MWh。投資成本7,500萬歐元,啟動後每年將可減少碳排88,000公噸. 世界銀行於2017年時曾預測,到2050年風力發電機生產增加所需耗用之金屬將成長300%。為生產PV太陽板,對金屬之需求也將另成長200%;生產電池,金屬需求又會再成長1,000%。而在2050年達到氣候中和的計畫公布後,預期對金屬需求會再進一步提高。估計2020-2050年為使歐盟溫室氣體降低75%之新技術, 將消耗2,200萬噸的銅。因此倘歐盟想達到氣候中和的目標,將需龐大的非鐵金屬供應來源。 由於KGHM擁有幾個全球最大的銅礦藏區,故該公司可在這波能源轉型中扮演核心角色。不僅因為波蘭本地礦藏至少可供KGHM繼續開採30-40年,以支應Green Deal所需。另歐盟以外地區所生產的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較波蘭)高出2倍。
A: 一、根據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貿易部長 Ruhsar Pekcan表示,土耳其本(109)年8月份總出口達1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7%。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0.6%達188億美元。較之去年8月的出進口比例85%,本年8月為66.4%,外貿赤字年增169.7%達63億美元。 二、P部長評論表示,出口的減少源自於歐盟微弱的外部需求以及上個月汽車部門因新冠疫情造成的中斷。相信土國外貿在未來將會因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及所制定的有效政策,以及出口市場(特別是歐盟)的正常化,而獲得強勁動能。伊另強調土耳其將會持續對產品與市場多樣化,以及增進出口商競爭力努力。 三、根據初步統計資料,本年前9月土耳其以年度基準比較,出口滑落12.8%,達1,025億美元,進口也下滑1.14%至1,354億美元,同一期間貿易逆差達329億美元,較前一年上升69%。根據土耳其出口協會(TIM)資料,服裝及成衣業為8月份主要出口部門,共出口15.5億美元。其次為15.4億美元出口額的汽車產業以及13.7億美元之化學物質與產品。8月最大出口增幅為榛果及其產品,達39.3%。土國出口前3名市場依次為德國12億美元,英國9,892萬美元,以及美國7,396萬美元。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 2020年9月4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以「2019/20史國糖業苦樂參半」(Bittersweet Results for Sugar Industry)為題報導史國糖業在2019/20會計年度甘蔗產量自620萬噸降為560萬噸,惟年收入自51.3億史鍰增加為59.4億史鍰;史國糖業協會(ESA)執行長Phil Mnisi在該協會發表年報時說明該協會藉由鎖定最佳市場改善其年收入。M執行長指出該協會銷售成績雖微幅增加,但糖價上漲及匯率波動有助提高年度收入,如2018/19會計年度尾聲亦因糖產量不足造成全球糖價上漲,致該年年收入增加。ESA報告另指出年度運銷成本共計約1,360萬史鍰,在2019年則為900萬史鍰,因離岸價(FOB)相較上年並未有顯著增加,運銷費用增加可能來自保險及海運等費用,本年度匯差損失為429萬史鍰,上ㄧ年度則為3,030萬史鍰;此外,利息支出則自2.15億史鍰減少為1.82億史鍰。 該報同日另一篇以「史國尋求開發新蔗糖市場」(Eswatini Explores New Sugar Markets)為題之報導指出,史糖仍有極大潛力進入非洲區域市場如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東部及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非洲三方自由貿易區(TFTA)及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鑒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每年糖消費量約佔全球6%,ESA決心發展供應鏈進入區域市場,為史糖尋找新市場機會。其中TFTA將整合SADC、COMESA及東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三大區域市場之28個國家;AfCFTA則將整合非洲55個國家;M執行長進一步指出赤道及南部非洲在2019/20會計年度預計糖消費量將成長4.28%,為全球最高,且價格在前揭相關地區較全球市場售價為佳,因此ESA未來規劃增加袋裝糖生產量,拓展區域市場。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0年9月4日 史瓦帝尼時報以「史瓦帝尼工業競爭力績效指標排名高」(Eswatini ranks high in CIP)為題報導史國2020年工業競爭力績效(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CIP)指標在全球152個國家中排名第83,在非洲國家中則名列第4。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制定之年度工業競爭力績效CIP指標,衡量各國生產及出口製造成品之競爭能力。根據該組織線上統計月報資料,該等製成品主要包括依據聯合國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之第5類至8類產品,該等產品類別包括化學品、原物料、機械、運輸設備及其他各類製成品。2020年CIP指數年度報告,共納入152個國家進行比較。史國在非洲排名僅次南非、埃及、突尼西亞等國,前揭國家分別排名為52、64及67。德國全球排名為第1,其次為中國。 另依據史瓦帝尼商品貿易(Eswatini Merchandise Trade,2009-2018)報告,史國製造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2018年史國製成品出口總額約1,850萬史鍰。依據UNIDO之CIP指標報告,史瓦帝尼製造業之整體附加價值(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MVA)為2,390萬史鍰,製造業出口總額為2,940萬史鍰。史國基於天然資源所獲評分為66.8%;低技術製造業評分為14.7%;中等技術製造業評分為17.8%,高科技製造業評分為0.7%。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0年9月1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本(9)月1日以「電子通訊及交易法案之鉅額罰鍰」(Hefty fines i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ransactions Bill)為題報導史國資通訊及科技部部已將2020年電子通訊及交易草案提報國會,期透過該草案規範電子交易、通訊及電子化政務服務,規定電信服務商之責任限制,並確保消費者權益。 該草案將適用於任何電子交易或電子通訊,並進一步闡明電信服務商之義務。依據草案第29條規定,供應商無論以銷售或出租型式,透過電子交易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務,均應向消費者提供特定資訊,包括供應商之完整聯繫方式、營業地點、郵件地址及傳真號碼。此外,供應商須提供產品或服務之足夠資訊,俾消費者能夠對該項電子交易做出明智之決定。 另供應商應向消費者提供整體電子交易之審查機會,並在最終確認該電子交易訂單之前,消費者可再做錯誤修正並取消交易。依據該草案之第34條第(1)款規定,供應商應提供包括其營業據點地址、電子郵件及聯繫方式等詳細資訊。此外,該草案亦將詳列相關準則,包括公共機構簽發許可證或規定付款方式、可接受電子通訊提交之文件、以電子形式簽發之許可證或執照,以及各種電子付款方式等詳細規範。 在罰責方面,除能提出已恪盡遵守該法令之職責義務之相關佐證,並獲法院採納者不受處罰外,倘公司、合夥企業或公司企業之成員抵觸該法令之任何規定,則該公司之每位董事或高階管理人員,甚至合夥企業之成員,均須背負連帶責任。依據該法令第45條,抵觸該法令者,最高將被處以100萬史鍰或5年以下監禁徒刑,或兩者兼施。
A:資料來源: SITA 日期: 2020年9月4日 經過4個月下降之後,2020年7月斯洛伐克零售額年增1.5%,國內各貿易商店業績逐漸恢復正常,僅住宿服務業及汽車經銷商營業額無法達到大流行前水準。 營業額增加主要為大賣場及超市,其營業額增加4.6%;其他家庭用品專門店如休閒嗜好市場、家俱、紡織品及消費電子產品零售額提高12.6%。
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土耳其貿易部長Ruhsar Pekcan於本(9)月3日出席Izmir國際展之「地中海物流及貿易:後疫情狀況之評估」論壇時表示,在貿易戰、國際保護主義措施、英國脫歐及新冠病毒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時候,加強地中海盆地之經濟及商業合作將符合該地區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伊指出,利用經濟整合的綜合模式及優惠貿易協定網絡,以多樣化其商業合作的機會,對於地中海盆地國家而言非常重要。 P部長表示,居住在地中海盆地的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之11%,其經濟及貿易分別占全球23%及35%,另生產總值達20.4兆美元;該區域擁有87個大小不一的港口,雖尚無入列全球前20大最繁忙港口者,然僅就歐洲前20大貨櫃吞吐量的港口而言,有半數位於地中海,其中包括土耳其Ambarli、Mersin及Izmit港。 P部長表示,憑藉其貨物數量及物流能力,地中海港口的戰略位置對歐洲及全球貿易,以及全球供應鏈做出重要貢獻;該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仍有很大潛力,透過國際貿易合作及採取促進貿易的措施,其物流能力將可提升至更先進的水平,此外,土耳其在地中海區域擁有重要的貿易夥伴,且地中海係土耳其通往遙遠地區的門戶,爰地中海盆地對土耳其至關重要。 土耳其與地中海沿岸國家的貿易額達829億美元,就承載能力而言,Mersin、Aliaga及Izmir港係土耳其在該地區最活躍的設施,P部長指出該3個港口於2019年處理了約230萬個貨櫃,另一方面,Ambarli、Kocaeli及Tekirdag港亦對地中海的商業運輸貢獻良多。 P部長表示,愛琴海及地中海至歐洲及中東國家港口進行的滾裝(ro-ro)運輸已成為土耳其貿易不可或缺的要素,該等路線成為替代性運輸模式,並就確保對外貿易持續性提供重要功能;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地中海區域之許多港口限制乘客運輸,惟大部分港口仍持續進行貨物運輸,並在維持貿易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A: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與英國葛蘭素史克(GSK)共同研發之新冠肺炎疫苗近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將持續至本(109)年12月,倘過程順利,可望於明年第1季獲主管機關批准。 賽諾菲和GSK共同開發之疫苗係運用以往用於研發流感疫苗之重組蛋白技術,並經美國生物醫學先進研究開發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BARDA)挹注高達數億美元的資金進行研發。該疫苗臨床試驗第一期及第二期將於美國當地11個機構進行,並招募440個臨床試驗參與者,以評估候選疫苗耐受性及人體免疫反應。 儘管前揭疫苗最終試驗結果尚未出爐,考量時間緊迫,賽諾菲已啟動生產疫苗試劑相關作業,供應疫苗添加劑的GSK亦積極擴增產能,以達成明年生產10億劑疫苗之目標。關於疫苗未來的供貨及分配,目前賽諾菲和GSK已承諾分別提供英國政府6千萬劑及美國政府1億劑疫苗(並附帶選擇權,將再供應5億劑疫苗)。歐盟於7月底亦與賽諾菲及GSK簽署預購協議,採購量為3億劑疫苗。 賽諾菲頃於本(9)月3日對外宣布,研發成功之疫苗於2021-2022年間將大幅供應由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創設之「全球疫苗機制」(COVAX),該平台預計明年採購並公平分配高達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 惟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賽諾菲與GSK的研發計畫仍顯落後。如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美國藥廠Monerna 研發之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第三期,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預計本月底啟動目前規模最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試驗規模達180個機構及6萬名參與者。業界專家指出,第三期臨床試驗對於疫苗開發最為關鍵,且花費最高,需快速招募參與者、安排實驗機構,並管理臨床實驗數據。
A:資料來源: 斯洛伐克統計局 日期: 2020年9月4日 斯洛伐克2020年第2季GDP年減12.1%,為自1996年以來最大跌幅(斯國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連續10年成長);工業生產減少25.4%,其中汽車業降幅超過50%,與汽車製造相關領域平均減少30%。
A:出處:government.nl, 2020/08/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新冠肺炎疫情就業和經濟紓困計畫延長至2021年 新冠肺炎對荷蘭的就業和經濟造成影響仍在持續中,經濟衰退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迅速結束,因此荷蘭政府繼先前的兩輪緊急紓困計劃後,宣布了新一輪針對企業和員工的紓困和恢復計劃,新方案基於支持、協助適應新情況和投資三方面,有效期將持續到2021年。 荷蘭政府將延長一些原定於2020年10月1日結束的紓困措施,紓困條件將有改變,以利更加適應長期需求,此外,荷蘭政府正在採取新措施,鼓勵企業對經濟成長進行更多投資,亦將提供額外的資金,通過培訓和指導幫助失業者找到新工作。 荷蘭經濟部長及相關部門的次長們於週五(8月28日)向眾議院提交了擴大紓困和復甦計劃,一系列的紓困計畫需要約110億歐元的額外支出,另投資金額為15億歐元,此筆支出與政府將於9月預算日上公布的投資是分開的,前兩輪緊急紓困計劃,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企業獲得紓困。 荷蘭經濟衰幅雖比鄰國低,但目前尚不清楚今後的發展走向,因此,新紓困計畫的有效期更長,在困難時期為許多人提供保障,但無法確保所有企業的生存或保證所有的人工作和就業。 2020年10月1日起企業和員工的新冠肺炎紓困計畫 臨時工作保留緊急計劃(NOW) 此薪資分攤措施計畫延長九個月,每階段為期三個月,共計三個階段,政府提供的紓困將逐漸減少。 自僱人士收入紓困和貸款計劃(Tozo) 此計劃亦將延長九個月至2021年6月30日,其中包括對可用現金資源的評估。從2021年1月1日起,市政當局將為自僱人士提供額外的服務,包括再培訓和幫助提升現有技能並找新工作。 中小企業固定成本補助金計劃(TVL) 此免稅補助計劃將延長至2021年6月30日,每家企業每三個月的最高補助額將提高至90,000歐元,每次為期三個月,共三個階段,提供的紓困金將逐步減少。 擔保、貸款和擔保基金 此計劃為中小型企業(SME)提供額外、擴大和更容易獲得的信貸,以確保在2020年10月1日後能繼續提供充分的流動資金。 稅收措施 2020年10月1日前,企業可以申請延後課稅,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企業將有足夠的時間(兩年)來償還積累的稅款,逾期稅息將減至幾乎為零,並將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 投資新措施 政府亦為了促進經濟成長,採取鼓勵投資的新措施,將對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領域的投資總額增加20億歐元,此外,撥出3億歐元用於參與計劃中的私人基金,以對大中型公司進行注資。 政府亦將提供1.5億歐元,以增加地區發展機構管理資金的資本,使其能通過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來增強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實力。政府將撥出2.55億歐元用於共同資助歐盟計劃,重點是區域發展、創新、永續性和數位化。 額外的社會措施 未來幾個月,有些人將失掉工作,必須尋找新工作,另有一些人將從目前的工作轉到更具前景的工作,荷蘭政府希望能夠提供協助。荷蘭員工保險局(UWV)和市政當局協助人們找新工作,為培訓和提升現有技能提供更多資金。經濟危機時期的弱勢,例如年輕人和受僱的殘疾人士,將獲得政府的額外幫助。政府亦希望幫助處於貧困和債務高風險中者,將為上述額外的社會措施撥出10億歐元。
A:五、 Strategy&研究員Henning Rennert分析,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在多年持續成長後,如今有多家業者應檢視並重組其財務結構: (一) 特別是成本部份,一方面應提高利潤率,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價格競爭力,尤其是德國業者近年來在區域性採購方面越來越缺乏吸引力。 (二) 德國汽車零組件業者研發支出佔營收比重逐年增加:2016年到2019年間,研發年平均支出為148億歐元,佔營收總額5.9%,相較於美國3.0%、歐洲(不包括德國)4.0%,及亞洲3.9 %,明顯高出許多;而儘管投入大量資金,但德國零組件供應商並不總是能將研發專案成功移轉為可執行之業務,並常錯失與研發相關的銷售目標。Rennert表示,事實上過去在2010年代初,德國曾在減少研發支出比重情況下,利潤率仍大為提高。
A:資料來源:strategyand.pwc 根據顧問集團PwC旗下策略顧問公司Strategy&研究數據,2019年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整體營收總額,較前一年下滑約3%,預計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營收額將可能嚴重到再減少24%: 一、 在多年穩定成長後,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在2019年首度經歷營收下滑窘境,整體營收總額8,930億歐元,較2018年的9,220億歐元,下滑約3%,儘管汽車製造商在同一年的營收額成長3%; 二、 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營收總額,將繼續探底,並隨COVID-19疫情發展對汽車產業的影響而有所不同,輕微影響情況下將減少13%,嚴重影響情況則將下滑24%。 三、 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2019年總營收額為2,230億歐元,較2018年的2,250億歐元,減少20億歐元,不過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全球市佔率,由2018年的24%略增至25%。 四、 儘管如此,此次危機仍反應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成本結構問題: (一) 就利潤佔營收比重來看: 1. 德國由2018年6.3%降至2019年2.6%; 2. 美國2019年仍有5.0%; 3. 歐洲(不包括德國)2019年高達7.4%; 4. 亞洲2019年有4.8% (二) 就管理與銷售成本佔營收比重而言,德國由2018年77.9%的增加到2019年80.2%,其中2019銷售成本高達11.4%,為全球之最。
A:三、德國是歐洲最大、全球第七大的鋼鐵生產國(鋼鐵業共計有8萬4千名員工)。鋼鐵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德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為實現氣候目標,德國工業界亦進行能源轉型。德國第一大能源企業RWE看好氫能未來的豐厚商機,於上(6)月中,與德國鋼鐵大廠Thyssen-Krupp宣布氫氣能源長期合作計劃: (一)RWE能源企業及Thyssen-Krupp鋼鐵企業分別執德國傳統工業煤與鋼鐵產業之巨擘,該兩家企業於2019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1.1億公噸。(查德國2019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為8.05億公噸。) (二)德國能源企業RWE及Thyssen-Krupp鋼鐵企業的氫氣能源長期合作計劃: 1、 RWE將提供Thyssen-Krupp氫氣能源: RWE位於德國下薩克森邦Lingen市(距離首府漢諾威約220公里)的發電廠,利用一台100 MW的電解槽生產綠能氫氣,而後輸送到北萊茵邦Duisburg市(距離首府杜塞道夫約28公里)的Thyssen-Krupp鋼鐵廠。該RWE發電廠每小時可產生1.7公噸綠能氫氫,相當於Thyssen-Krupp位於D市的鋼鐵工廠預計使用氫氣需求的70%,此量足以生產每年約5萬輛汽車所需的的環保鋼。 2、 完成合作計劃的前提在於,發展專用的氫氣網路,以傳輸氣態氫。 3、 Thyssen-Krupp計劃在2022年完成第一個高爐的轉換,預計到2025年完成氫能傳輸到D市的鋼鐵廠,到2030年減少整個集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0%,在2050年之前完成氣候中和。 (三)除了Thyssen-Krupp鋼鐵廠,亦有許多德國鋼鐵製造商如Salzgitter 及ArcelorMittal表達對氫氣能源的需求。 (四)RWE除了鋼鐵大廠Thyssen-Krupp合作,亦已收購Innogy和Eon的綠色能源事業,成為歐洲最大的綠色能源業者之一;RWE計劃到2040年全面提供綠色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