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財政部2020年8月20日 中國大陸財政部發布本(2020)年7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 一、全大陸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 (一)7月發行情況: 本年7月,大陸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72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764億元,發行專項債券958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422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2,300億元。 本年7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期限14.3年,其中一般債券12.7年、專項債券17.3年。 本年7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3.4%,其中一般債券3.34%、專項債券3.52%。 (二)1至7月發行情況: 本年1至7月,大陸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7,586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2,902億元,發行專項債券24,684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28,291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9,295億元。 本年1至7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期限15.1年。其中,一般債券14.4年,專項債券15.4年。 本年1至7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3.28%。其中,一般債券3.15%,專項債券3.34%。 (三)1至7月還本付息情況: 本年1至7月,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9,068億元。其中,7月當月到期償還本金2,715億元,包括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8,294億元、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本金774億元。 本年1至7月,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4,506億元。其中,7月當月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1,043億元。 二、全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情況 本年全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288,07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42,8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145,185.08億元。 截至本年7月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41,616億元,控制在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24,704億元,專項債務116,912億元;政府債券239,701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915億元。 截至本年7月末,地方政府債券剩餘平均年限6.2年,其中一般債券5.6年,專項債券6.8年;平均利率3.50%,其中一般債券3.51%,專項債券3.49%。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21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2020)年第2季生產總值按年實質衰退67.8%,跌幅較第1季大。在疫情防控措施持續下,澳門第2季服務出口跌幅擴大至92.3%,其中博奕服務出口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分別衰退97.1%及93.9%,貨品出口亦衰退26.4%。內部需求跌幅收窄,按年衰退8.2%,主要由於固定資產投資跌幅收窄。貨品及服務進口分別衰退29.6%及47.6%。 本年第2季量度整體價格變動的澳門生產總值,內含平減物價指數按年上升0.6%。 在澳府及社會各界的抗疫努力下,第2季新冠肺炎疫情在澳門有所緩和,經濟活動逐漸回復;期間澳府推出消費補貼計劃促進內需(政府補貼的16.2億澳門元反映在澳府最終消費支出),發揮拉動效應,住戶在澳門最終消費支出跌幅收窄至9.8%,而由於各地因防疫而實施入境管制措施,住戶在外地最終消費支出衰退71.2%;整體私人消費按年衰退16.5%。 為應對新型冠肺炎疫情,澳府增購防疫裝備及醫療物資、租用酒店作隔離設施,並推出經濟援助措施如消費補貼計劃,令澳府最終消費支出升幅由第1季5.0%擴大至14.0%;其中購入貨品及服務淨值上升34.5%,僱員報酬增加2.3%。 固定資產投資跌幅較第1季大幅收窄,按年衰退8.1%,其中建築及設備投資分別衰退4.6%及23.9%。澳府加大基建投資,令公共工程投資按年上升29.6%,設備投資則衰退56.0%。私人投資方面,建築進度逐步回復正常,部分大型建築項目投資增加,令私人建築投資跌幅較第1季收窄,按年衰退9.7%,設備投資則衰退19.8%。 整體需求下行,貨品貿易表現與第1季相若。私人消費、投資、旅客消費皆減少,使貨品進口按年衰退29.6%;外部需求放緩,貨品出口衰退26.4%。 外遊管制措施持續,澳門入境旅客持續減少,第2季入境人次按年大幅衰退99.0%,使博奕服務出口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分別衰退97.1%及93.9%;居民減少外遊,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放緩,使服務進口按年衰退47.6%。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21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2020)年6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衰退受訪餐飲商戶比例較5月增加6%至79%,其中日韓餐廳相應比例(65%)顯著增加35%。另一方面,認為營業額按年上升的受訪餐飲商戶比例較5月減少5%至12%,其中中式酒樓飯店有關比例(11%)減少6%。 零售業方面與本年5月情況相同,有80%受訪商戶反映6月營業額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同時受訪的皮具、鐘錶珠寶、成人服裝和化妝品及衛生用品零售商均表示6月營業額按年衰退,而百貨商戶有關比例亦維持在73%;車商方面則減少11%至44%。另一方面,有16%受訪商戶認為6月營業額按年上升,比例較5月減少約1%;超級市場相應比例衰退22%至67%。 對於本年7月業務表現,預期營業額將較去年同期上升或相若的受訪餐飲商戶比例較6月減少5%至20%,零售商戶(22%)則增加1%。另一方面,有35%受訪餐飲商戶和50%零售商戶預計營業額按年衰退5成或以上,有關比例較6月分別增加2%及4%。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21日 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以去(2019)年為參考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估算。國際收支平衡表由經常帳、資本帳及金融帳組成,是一個經濟體系與世界各地進行對外交易的一份綜合統計表。 在去年,澳門的整體國際收支初步呈現121億盈餘(澳門元,下同)。其中,經常帳呈現1,428億盈餘,而非儲備性質金融資產淨值則增加835億。 貨品出口按年減少8.3%,而以離岸價計算的貨品進口則上升0.7%,致使貨品帳赤字由2018年的912億增加至去年的933億。同時,主要受旅遊服務出口衰退影響,服務出口於年內減少1.1%,而服務進口亦衰退6.5%。因此,服務帳盈餘由2018年3,117億減少至2019年3,103億。 反映要素收益跨境流向的初次收益帳,其流入額由2018年562億上升至去年693億,流出額亦由2018年1,058億增加至去年1,183億,去年因此呈現490億流出淨值。同時,記錄澳門居民與外地居民之間經常轉移的2次收益帳,於去年呈現252億淨流出,較2018年流出淨額增加35億。 由於龐大的服務貿易盈餘抵銷貨品貿易赤字、初次及2次收益的淨流出,去年經常帳呈現1,428億盈餘,較2018年1,492億減少64億。 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資產在去年呈現835億淨流出,較2018年淨流出減少161億。其中,直接投資持續呈現淨流入,由2018年200億增加至2019年386億。由於澳門居民(包括個人、政府及其他法人,但不含澳府外匯存底)境外證券投資年內顯著增加,致使證券投資於去年呈現1,267億淨流出,而2018年則呈現358億淨流入。同時,主要由於澳門居民的其他外地資產於去年增速顯著放緩,其他投資淨流出自2018年1,580億減少至去年3億。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於去年繼續呈現淨流入,金額為48億。 金融帳內的存底資產,主要用以顯示由澳門金融管理局所持有的澳府外匯存底變動情況。在撇除價格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後,存底資產由2018年減少21億,至去年增加121億,表示整體國際收支呈現相同金額盈餘。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20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隨著出入境檢疫規定的調整,2020年7月入境旅客按月上升2.3倍至74,006人次,而按年仍衰退逾9成;不留宿旅客及留宿旅客分別為50,210人次及23,796人次。旅客平均逗留1.3日,較去(2019)年同期增加0.1日;留宿旅客平均逗留時間延長2.5日至4.7日,不留宿旅客為0.1日,較2019年同期減少0.1日。 按客源分析,中國大陸旅客較去年同期減少97.4%至66,489人次,其中個人遊有3,069人次。大灣區珠三角9市旅客共43,918人次,來自珠海市有29,476人次。香港及台灣旅客分別有6,240人次及1,271人次。 按入境管道統計,本年7月份經陸路入境的旅客共73,604人次,有88.1%從關閘入境(64,816人次);經空路入境的有402人次。 本年首7個月入境旅客共3,342,906人次,按年減少86.0%;不留宿旅客(1,773,428人次)及留宿旅客(1,569,478人次)分別衰退85.9%及86.0%。旅客平均逗留1.4日,較去年同期上升0.3日;留宿旅客平均逗留時間增加0.6日至2.8日,不留宿旅客為0.2日,維持去年同期水平。中國大陸(2,406,078人次)、香港(658,762人次)及台灣旅客(82,899人次)均呈現逾8成減幅。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20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本(2020)年第2季博奕業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結果,其中統計對象不包括博奕中介人及博奕中介人合作人。 於本年第2季末,博奕業共有57,459名全職僱員,按年減少381名,其中荷官有25,344名,增加131名,但較去(2019)年第4季末減少115名。 本年6月博奕業全職僱員平均薪酬(不包括獎金及獎金)為23,200澳門元,按年衰退5.5%;荷官平均薪酬為19,270澳門元,衰退7.6%。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第2季末職位空缺僅25個,按年大幅減少879個。 在招聘要求方面,有68.0%空缺要求工作經驗,要求高等教育學歷佔76.0%;要求懂普通話及英語均佔88.0%。 本年第2季新聘僱員僅129人,較去年同季(1,942人)大幅衰退93.4%,僱員僱用率(0.2%)和流失率(0.6%)分別衰退3.2%和1.7%,空缺率跌至接近零的水平,有關指標反映博奕業人力資源需求大幅減少。 職業培訓方面,博奕業僱員參與由企業提供的培訓課程(包括由企業舉辦或與其他機構合辦,又或由企業資助員工報讀的課程)共299,921人次,按年大幅上升180.4%,其中主要修讀「商業及管理」課程(45.8%),其次是「博奕娛樂服務」課程(23.4%)。培訓課程絕大部分由博奕公司舉辦,參與的學員人次佔總人次的99.9%。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19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2020)年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2.14,與去(2019)年同月比較上升0.27%,較6月(+0.94%)進一步收窄0.67%。7月之按年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門診服務、理髮和美容收費調升,以及住屋租金和新鮮豬肉價格上升所帶動。 各大類價格指數中,醫療和教育兩大類分別按年上升5.49%和5.17%,通訊和康樂及文化大類則明顯衰退11.39%及10.65%。 本年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衰退0.44%。旅行團及通訊服務收費下調,令康樂及文化和通訊的價格指數分別衰退8.41%及4.22%。另一方面,家傭薪酬調升,帶動家居設備及服務的價格指數上升1.06%。 至本年7月為止的12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2018年8月至去年7月)上升2.19%,教育(+5.22%)、食物及非酒精飲品(+4.82%)和醫療(+4.60%)大類的升幅較大。 本年首7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按年上升1.81%。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8月17日 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統計顯示,在本(2020)年第2季,國際性業務佔澳門整體銀行業務比重回落。至本年6月底,國際資產佔銀行體系總資產比重,自本年3月底85.9%衰退至85.5%;而國際負債佔銀行體系總負債比重,亦從本年3月底的82.9%衰退至82.6%。 外幣是澳門國際性銀行業務主要交易單位。至本年6月底,澳門元佔國際性銀行資產及負債比重均為0.7%,而港元、美元、人民幣及其他外幣在國際資產中分別佔35.0%、47.5%、12.7%及4.1%,其在國際負債中比重則分別為40.0%、45.1%、10.9%及3.3%。 一、澳門銀行國際資產:至本年6月底,澳門銀行國際資產總額按季上升3.1%,而按年亦增加12.7%,金額為18,759億澳門元(2,350億美元);其中,對外資產按年上升11.9%至14,045億澳門元,而澳門外幣資產亦成長15.3%,金額為4,713億澳門元。作為國際資產主要組成部份的外地非銀行貸款增加16.7%,金額達6,666億澳門元。 二、澳門銀行國際負債:澳門銀行國際負債總額較3個月前上升3.2%,而按年亦成長13.8%,金額為18,112億澳門元(2,269億美元);其中,對外負債及澳門外幣負債分別按年上升18.5%及9.0%,金額達9,614億及8,497億澳門元。澳門居民及澳府存放於澳門銀行各類外幣存款,仍然是國際負債主要組成部份,該類存款按年上升4.7%,至本年6月底7,237億澳門元。 三、澳門銀行對外資產及負債地區分布:澳門的國際性銀行業務主要分布在亞洲及歐洲。至本年6月底,澳門銀行體系對外資產中,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債權各佔40.1%及27.8%;而對德國及英國債權則各佔0.9%及0.8%。同時,對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債權比重分別為1.3%及7.0%。在對外負債方面,對香港及中國大陸負債各佔總體對外負債的48.3%及24.9%;對英國及法國負債則各佔4.5%及3.7%;而對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負債比重分別為0.4%及8.4%。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8月20日 香港政府發言人宣布,香港與澳門於去(2019)年11月簽訂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安排,在完成有關批准程序後已經生效,並在香港對2021年4月1日或之後開始的任何課稅年度,取得收入所徵收的稅項具有效力。 澳門是香港於去年的第19大貿易夥伴。有關安排可讓從事跨境商業活動人士,更清楚確定其稅務負擔,有助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活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8月20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本(2020)年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本年7月份整體消費物價與去(2019)年同月比較,衰退2.3%,而本年6月份則上升0.7%。7月份的跌幅主要是由於本年7月港府代繳公營房屋租金,以及香港房屋協會豁免乙類屋村租戶3分2租金。剔除所有香港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本年7月份按年升幅(即基本通膨率)為0.2%,較本年6月份(1.2%)為低,主要是由於外出用膳費用衰退和交通費用跌幅擴大所致。 經季節性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截至本年7月止3個月的平均每月變動率為-1.0%,而截至本年6月止3個月的相應變動率則為0.0%。剔除所有香港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相應變動率為-0.3%及0.0%。 在各類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價格在本年7月份呈現按年跌幅的類別為電力、燃氣及水(衰退18.6%)、住屋(衰退4.8%)、衣履(衰退4.7%)、交通(衰退3.7%)、耐用物品(衰退3.2%)和外出用膳(衰退1.1%)。 另一方面,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本年7月份呈現按年升幅類別為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上升3.9%)、雜項物品(上升2.3%)、雜項服務(上升0.6%)和菸酒(上升0.3%)。 以本年首7個月合併計算,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前同期上升1.1%,剔除所有香港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相應升幅則為2.1%。 截至本年7月止的12個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前同期平均上升1.9%,剔除所有香港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相應升幅則為2.5%。 港府發言人表示,由於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令經濟情況仍然十分疲弱,基本消費物價通膨率在7月份顯著緩和至0.2%。香港肺炎感染個案近期急升,導致餐飲業經營環境變得更為嚴峻,令外出用膳價格在7月轉為按年衰退,是自2004年初以來首次。同時,「港鐵」自該月起提供額外車費折扣,令交通費用的跌幅明顯擴大。多個其他主要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亦進一步減退。 展望將來,由於環球和香港經濟狀況低迷,在本年餘下時間,外來和香港的價格壓力應會維持輕微。港府將繼續密切留意通膨情況以及通縮風險。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8月19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即2020年5月至7月臨時數字),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由本(2020)年4月至6月6.2%衰退至本年5月至7月6.1%。就業不足率亦由本年4月至6月3.7%衰退至本年5月至7月3.5%。 與本年4月至6月比較,在本年5月至7月期間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的衰退主要見於資訊及通訊業、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同類活動),以及教育業。就業不足率方面,衰退主要見於零售、住宿及餐飲服務業。 總就業人數由本年4月至6月3,620,400人,上升至本年5月至7月3,637,000人,增加約16,600人。同期的總勞動人口亦由3,861,100人上升至3,879,500人,增加約18,400人。 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本年4月至6月240,700人上升至本年5月至7月242,500人,增加約1,800人。同期就業不足人數則由142,900人衰退至136,000人,減少約6,900人。 港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本年5月至7月仍然嚴峻,但較4月至6月有所改善,因香港疫情在5、6月間大致受控。「保就業」計劃的展開亦提供支援作用。在本年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較4月至6月微跌0.1%至6.1%,終止連續9個移動3個月期間升勢。就業不足率亦衰退0.2%至3.5%。同時,總就業人數及勞動人口按年跌幅分別收窄至5.7%及2.4%。 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餐飲服務業)合計失業率在本年5月至7月微升至10.8%,為受SARS沉重打擊後的高位,但就業不足率進一步回落。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失業率為14.6%,依然貼近SARS後的高位。建造業失業率微升至11.3%,為全球金融危機後高位。同時,部分行業失業情況改善,尤其在資訊及通訊業、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同類活動),以及教育業。 展望未來,勞工市場情況在短期內仍將面對巨大壓力。近期環球及香港感染個案急升,令香港在本年餘下時間的經濟前景變得更為不明朗。為保持經濟活力,港府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困措施,包括一系列保就業及創職位的措施,以幫助保障員工就業。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0年8月18日 香港創新科技署推出「遙距營商計劃」優化措施,以進一步支援企業在疫情期間開拓遙距業務。 該署發言人表示,該計劃推出至今,企業反應非常踴躍,反映在疫情期間企業對遙距營商的需求殷切。由於疫情持續,決定推出多項優化措施,回應業界訴求,並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資助,採用更多不同類型資訊科技方案來實現遙距營商。有關優化措施如下: (一)企業可於本(2020)年8月31日起提交第2次申請,惟其中的資訊科技方案類別不能與首次申請已獲批的類別相同,企業須就首次申請結果回覆秘書處後才能提交第2次申請。計劃評審準則維持不變,而每間企業累積可獲總資助額最高為30萬港元; (二)訂閱制資訊科技方案資助期由6個月增至12個月,有關安排亦適用於之前已獲批的申請; (三)相關企業被視為同一企業而不能提交申請的限制將取消; (四)社會企業如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按「遙距營商計劃」簽發的證明書,亦符合申請資格。 「遙距營商計劃」旨在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計劃由本年5月18日開始接受申請,截至本年8月18日,共收到17,372份申請,來自中小企業申請約佔95%。該計劃至今已處理14,056宗申請,批出12,818宗,總資助額超過5億4千萬港元。
A:
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Vietnam Insider, 2020年8月27日 編輯日期:2020年8月27日 依據越南計畫暨投資部數據,2020年1-7月外資企業在房地產市場共投資28億美元,占外人直接投資第3位,僅次於加工業及製造生產業。 最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建設部指出,新冠肺炎之傳播已對全球及越南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實際上,部分公司在此艱難時期面臨生產及商業活動停頓的困境。 2020年前半年投資在房地產方面之外人直接投資持續衰退,與去年同期比較,降至95.1%。依據越南計畫暨投資部統計,登記有案之外人直接投資於房地產金額約8億5,000萬美元,居第4位,占新註冊之外人直接投資資金之11%。截至2020年7月底,越南已吸引約600億美元投入房地產投資。
A: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本(9)月1日公布統計數據,2020年7月完全失業率(季節調整值)為2.9%,較上月增加0.1個百分點,係2個月以來首見惡化;非正式員工人數計2,043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131萬人,創2014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 另外,2020年7月有效求人倍率(季節調整值)為1.08倍,較上月的1.11倍減少0.03百分點;有效求人倍率連續7個月呈現惡化,係自2014年4月以來新低水準;雖經濟活動正在逐漸恢復,惟因受新冠疫情衝擊,民眾就業情況依然嚴峻。 從性別來看,2020年7月男性失業率為3.0%,較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女性失業率為2.7%,同增加0.2個百分點。日本7月完全失業人數計197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1萬人。
A: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今(2020)年8月31日發表調查報告顯示,62%受訪企業認為經濟不明朗的情況將持續,因此未來1年經濟活動將維持目前的步伐。6成企業表示,新加坡政府推出的各項補助措施能有效支應業務成本至少40%,但也擔心一旦補助計畫結束,是否仍有能力應付。 依據調查,在目前大環境下,87%大型公司和66%中小企業能以較低的盈利或承受小額的虧損繼續營運,但仍有29%中小企業和11%大型公司盼透過部分業務整合,縮小規模或完全關閉業務。 67%企業將檢討人力資源作為因應疫情的部分戰略,與中小企業(63%)相比,大型公司(84%)的人力檢討更為普遍。62%企業預估在未來1年內雇員人數能維持,可能減少員工人數者則為20%。雇傭補貼計畫(Jobs Support Scheme)對於中小企業(58%)和大型公司(43%)延緩考慮裁員有幫助。計畫在未來1年招聘員工者,32%傾向於雇用專業人士、經理、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PMET);至於減少招聘者,則19%傾向於雇用較少的文書支援、服務和銷售人員。 74%大型公司在制定轉型計畫以提高生產力時,把更多資源用於數位化和自動化,而中小企業則著眼於建立財務韌性(49%)、創新(49%)和數位與自動化(44%)。
A: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MND)今(2020)年8月31日發表新聞稿宣布,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新加坡政府將下調非有地住宅(主要是指公寓)、商用、旅館和工業等用地發展費(development charge),其中旅館用地調幅最大,平均為-7.8%;商用地段、非有地住宅用地和工業用地發展費的平均跌幅則依序為-3.6%、-0.8%和-0.9%;有地住宅(主要是指別墅)、宗教場所與民事暨社區機構則維持不變。 上述費用是由發展商支付給政府,用來填補土地使用密度和價值提高後的價差,此亦反映發展商對土地之需求。MND每年調整發展費2次(3月1日與9月1日)。 分析師指出,此次調整發展費符合目前經濟不景氣之局面,也反映疫情期間實施的相關措施對各類房地產造成影響,隨著未來經濟壓力可能加重,預料發展費將會再下調。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9/1)日報導稱,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頃召開記者會表示,有關作為防止境內新冠疫情擴大蔓延而實施禁止外國人士入境政策一節,日本政府預定自本(9)月8日起將與台灣、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及緬甸等五國家及地區相互放寬商務人士入境,主要係以派駐員工等長期駐在員為適用對象。 對此,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表示,「儘早讓經濟重回復甦軌道,對日本國民生活攸關重要。上述相互放寬商務人士往來,可藉此帶動雙方停滯的商務投資等活力效益」。 日本茂木敏充外務大臣於上(8)月訪問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及緬甸,並達成在本(9)月上旬起開放部分商務人士往來的共識。另外,日本與台灣亦於上(8)月底確認相互放寬商務人士入境的限制。
A:泰國為全球最大天然膠供應國,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泰國刻正提高其國內橡膠手套的產量,加劇了全球橡膠供應短缺問題。 泰國約有80%的橡膠出口至國外進一步加工,而輪胎製造商通常為最大客戶。但是隨著新冠病毒肆虐,帶動全球對手套的需求,根據泰國Thonburi Healthcare Group Pel總裁Boon Vanasin表示,渠計劃於明(2021)年興建擁有200億隻手套產能的新橡膠手套廠,屆時泰國就提升其全球橡膠手套市場占有率至26%。 馬來西亞橡膠手套生產商雖迅速增加手套產量,通常使用丁腈(英文名稱nitrile,一種合成化合物),但泰國向國內製造轉移的步伐卻較慢。泰國橡膠管理局(Rubber Authority of Thailand)刻正鼓勵其國內廠商利用其豐富的天然膠供應來提高手套產量,以供應市場殷切的需求。泰國估計全球每年橡膠手套市場需求量介於4,000億至6,000億隻,而目前全球供應量僅達該目標量之一半。 鑒於亞洲手套市場具有龐大成長潛力,且泰國為全球最大天然膠生產國,泰國盼能崛起成為全球第一大橡膠手套生產國。泰國每年生產約480萬公噸天然膠,遠超越印尼、越南及馬來西亞。 泰國最大手套生產商Sri Trang Gloves Pel計劃至2026年提升其產能至700億隻;至2032年則再提升年產量至1,000億隻。 儘管全球手套殷切需求有助減少天然膠生產過剩問題,然泰國亦提倡多使用橡膠作為鋪路及化妝品生產原物料。泰國乳膠手套產業面臨的挑戰將是從丁腈替代品中重新獲得市場占有率,丁腈替代品不會像天然膠手套那樣引起過敏反應。與此同時,泰國政府的任務為制定政策以促進投資並為企業提供補貼。由於供需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泰國出口大量天然膠供國外加工用途。目前泰國正思考透過本國生產的天然膠用於生產更多橡膠手套供出口用途。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宣佈,原訂於8月31日屆滿的「復甦式行動管制令」( Recovery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RMCO),將延長至12月31日。 上述管制令延長後,在1988年傳染病預防及控制法令(342法令)下的執法行動將得以繼續進行,以確保所有馬國公民遵守標準作業程式(SOP)及衛生條例,以遏止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一旦任何地區的確診病例有所增加,政府將會實施針對性措施,如已經在特定地區推行了「加強行動管制令」(PKPD)或「針對性加強行管令」(TEMCO)。目前馬國的疫情受到控制。 慕尤丁首相表示支持衛生部的建議,在1988年傳染病控制與防範法令(342法令)下,向國會提呈修正法令,將目前1,000馬幣(約合美元)的罰款提高2至3倍。現階段幾乎所有領域已獲准運作,除部分領域如娛樂場所及夜店依然不准開放。此外,外籍遊客依然不准進入馬國,以防止境外輸入感染。馬國政府已同意允許不涉及任何國際選手和觀眾的運動舉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