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加快培養新一代企業,協助新創公司成長,開拓新市場,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今(2020)年8月20日宣布,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將增加Startup SG Founder津貼,從3萬星元提高至5萬星元,並將引入為期3個月的創業計畫(Venture Building),培養無經商經驗的新進企業家創立與拓展新創業務。 上述計畫之預算增加源於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杰今年8月17日宣布,將撥款1.5億星元,分階段強化Startup SG Founder,以激發創新和協助創業。 現有的Startup SG Founder計畫僅需1人,亦即創辦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即符合申請津貼的資格,而加強版的Startup SG Founder津貼,包括創辦人在內,至少須由3名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組成,其中2名須為首次創業。 Venture Building則開放給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PR) 參與,參與者每人每月可獲得1,500星元的津貼,預計吸引100家新創公司參與。該計畫將提供新創公司多方面支援,包括尋找創新方案、將創意商業化與擴大業務範圍、取得產品和方案認證,以及尋求資本挹注。合作夥伴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新躍社科大學。 依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截至去(2019)年底,新加坡擁有3,600家科技新創公司,員工約1.8萬名。另亦擁有150家創投公司和100間孵化機構。貿工部陳振聲部長指出,新加坡新創公司的生態,已從第1代以數位科技和聯絡平臺為主,進入多元化階段,若能以新創企業作為推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未來新加坡經濟體系將更有韌性。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21日報導稱,日本島津製作所、花王、協同乳業及山口大學共同合作,預定針對預防高齡者認知機能低下之生活習慣及腸內細菌等進行研究。 上述4個單位加上山口縣及山口市,合計6個單位研究團隊將締結研究合作備忘錄,預定在山口大學醫學部設立共同研究中心,並將舉辦社會合作講座等課程。 島津製作所現擁有可從血液中檢測辨識出老人痴呆(阿茲海默氏症)型認知症狀原因之先進技術。阿茲海默症的基本病徵之一,為在腦中沉積名為Aβ-澱粉樣蛋白(Aβ-myloid)的異常蛋白質,此項新的血液測試可識別腦內Aβ沉積異常的個體,據悉其準確度約為90%。

A:新聞來源 :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8月21日)   一、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韓國貿易委員會於本(109)年8月20日舉行第403次會議,研議韓國合板協會(Korea Wood Panel Association)要求重新審查停止對中國產製、中國產製針葉樹及馬來西亞產製合板(Plywood)課徵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之案件,該會認為倘停止相關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可能會再度引發傾銷銷售,對韓國產業造成損害,爰決定建議企劃財政部長未來5年對中國產製合板、中國產製針葉樹合板及馬來西亞產製合板分別課徵3.98%~27.21%、5.33%~7.15%及4.73%~38.10%之反傾銷稅。 二、韓國於2013年10月、2016年3月及2011年2月陸續對中國產製合板、中國產製針葉樹合板及馬來西亞產製合板課徵反傾銷稅,稅率分別為4.57%~27.21% (2017年5月開始)、4.22%~7.15%及3.96%~38.10% (2017年2月開始)。 三、貿易委員會表示,經對韓國國內生產廠商、進口與需求者及供應者實施現場調查、舉行公聽會及利害關係人會議之結果,倘停止對相關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可能因傾銷產品之銷售價格降低,造成對進口之需求增加,連帶損害韓國國內產業。該會擬將本次判定結果提交企劃財政部,企劃財政部長將自開始調查日期(2019年11月8日)之12個月內(2020年11月8日)作出最終決定,再公布是否延長課徵反傾銷稅。 四、另貿易委員會於同日舉行日本、印度及西班牙產製不鏽鋼管之反傾銷調查公聽會,提供利害關係人直接說明之機會。該公聽會係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協定,向利害關係人公開主要考慮事項,並提供說明之機會,俾利作出透明及公正之判定,本次公聽會計有生產廠商、需求者及出口代理商等30餘人出席。 五、不鏽鋼管之抗腐蝕性、耐磨性及強度佳,表面光滑,為產業機械、汽車傳動軸與法蘭盤、發電與生產機械與造船用閥門零組件、電子模型、核能與防衛產業產品之主要原料。2018年韓國國內市場規模約為4,000億韓元(約99億新台幣)(約10萬噸),目前課徵3.56%~15.39%之反傾銷稅。 六、本次公聽會先於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後,由貿易委員會委員答覆相關問題。該會表示,利害關係人提交陳述項目中仍須說明之部分書面資料後,再依據本次公聽會之結果,擬於2020年10月最終判定是否將延長課徵反傾銷稅。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09)年8月20日報導,近日歐元兌美元匯率連日走高,8月18日交易甚至一度攀升至1歐元兌1.1966美元,達到自2018年5月以來之新高。當日歐洲央行公布參考匯率為1歐元兌1.1906美元,紐約匯市收盤價則為1歐元兌1.1936美元。 不少經濟學家及投資者預測,美元疲軟應非僅短期波動,本年夏季過後,美元兌國際主要貨幣或將持續走低。國際避險基金甚至2年來首次押歐元兌美元升值。「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經濟學家Atanas Pekanov分析近期歐元兌美元走勢看漲原因如下: 1、    美國聯準會(Fed)寬鬆政策成強弩之末:為新冠疫情重創之經濟所採取紓困及振興措施,聯準會不斷祭出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惟美國經濟仍為疫情所困,不見復甦跡象,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是否能走出泥淖產生懷疑。 2、    歐盟會員國達成「債務共同化」共識,採取共同財政措施:歐盟27個會員國於本年7月通過歐盟執委會提出之7500億歐元紓困方案,協助會員國面對疫情的經濟衝擊,並確定至2027年高達10,740億歐元之歐盟多年財務框架。歐盟會員國團結之表現,加強投資人信心,並吸引資金至歐洲金融市場。 3、    南美、印度及俄羅斯疫情及經濟狀況惡化,歐盟則相對穩定:因南美、印度及俄羅斯等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之衛生系統及財政儲備較歐洲脆弱,受新冠疫情之衝擊亦較歐盟嚴重,對其原已債台高築之財政負擔更是雪上加霜。投資人對歐元區之保護機制及避風港信心加強,資金自新興市場流向歐盟。 奧媒指出,根據以往經驗,如歐元兌美元匯率上升,則奧商對歐洲以外地區出口成本將增加,不利於出口貿易。另一方面,奧國人出國旅遊(尤以歐盟外地區)則可因歐元強勢而花費較少。惟受新冠疫情影響,上述經驗法則似不再適用。在旅遊方面,因疫情所實施之旅遊限制措施,多數奧國人僅能留在國內或歐盟及少數不受限制歐洲國家度假,幾乎享受不到歐元匯率上漲之利。 另,近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偏高對奧國出口商影響亦有限。奧地利工商總會(WKO)經濟及貿易政策事務組主管Christoph Schneider)表示:2019年奧地利近80%出口市場為歐洲,其中有70%出口至歐盟地區,僅約7%出口至美國,且奧國製造業生產所需之半產品或零件之進口成本將更便宜,因此總體而言對奧國出口商影響甚微。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19年8月20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前公布新聞表示,該部貿易委員會於本(109)年8月20日舉行第403次會議,決定調查「侵害手錶商標權」及「侵害高速噴射閥專利權」等不公平貿易行為。   據指出,Daniel Wellington公司控訴韓國A公司自中國進口及銷售侵害Daniel Wellington商標權之手錶,要求調查相關不公平貿易行為。貿易委員會檢討申請調查之理由,確定調查對象項目於申請調查日期之前兩年內,有進口及銷售相關產品之事實,認為被告公司可能有侵害申請人商標權之嫌疑,決定展開調查。   另本次會議中亦檢討韓國Vermes公司申請調查韓國B公司自海外進口及銷售侵害Vermes高速噴射閥專利權之產品,貿易委員會亦判斷韓國B公司有涉及侵害Vermes公司專利權之可能,決定展開不公平貿易行為之調查。   不公平貿易行為係韓國「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及產業損害救濟法」第4條(禁止不公平貿易行為)所認定之進口及銷售侵害智慧財產權產品之行為,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時程期間將自決定展開調查之日期起計算,約需6個月,期間將實施雙方關係人之書面調查、舉行技術說明會及現場調查,再由貿易委員會判定是否涉及不公平貿易行為,若判定有不公平貿易行為事實,將對被告人採取禁止進口及銷售命令等措施,並處以罰款。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8)月21日報導稱,日本觀光局(JNTO)頃公布2020年7月訪日外國遊客人數,估算7月訪日外國遊客數僅3,800人次,較去年同期(299萬人次)大幅減少99.9%,連續10個月呈現負成長,且自本年4月以後連續4個月遽減達99.9%。 從航空數據來看,飛往日本的國際航線亦持續呈現減班趨勢,抵達日本國內主要六大國際機場(成田、關西國際空港、羽田、福岡、名古屋、札幌)的國際航班合計2,757班次,較上年同期下滑87.7%;航機座位計62萬229個座次,較上年同期減少88.0%。 7月訪日國外旅客減少的主因,除全球新冠疫情持續擴散蔓延外,尚包括日本政府採取嚴格邊境檢驗管制措施及各國政府限制赴國外旅遊等。由於全球國際航線大幅減班,日本觀光局預估8月入境日本外國旅客人數,仍將續呈現大幅縮水的情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8.27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預計2023年1月5日前引入全新的廢棄物循環系統,以利波蘭工業更能達到循環經濟之要求。屆時除須制定適當計畫外,更將分配相關單位之角色和職責,包括2500個城市、40,000家涉及包裝相關業者、3500多家廢棄物收集公司和廢棄物收集點以及大約20個廢棄物回收組織。最重要的是,必須告知3800萬波蘭人如何處理垃圾(進行垃圾分類)。新系統應進行實務測試及相應修訂,同時需要準備與承包商的新規定和協議。但產業界抱怨氣候部完全缺乏溝通。該部新聞辦公室回應稱:引入製造商延伸責任(Manufacturer’s Extended Responsibility)的法案刻由政府研議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8.27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Dziennik Gazeta Prawna日報報導,明年國有電力事業集團可能出售其在PGE EJ1公司股份,該公司將負責興建波蘭第一座核電廠。目前,PGE擁有70%的股份,而Enea、Tauron和KGHM分別擁有10%。根據最新國家核能計畫,將由國庫(Treasury)接管該實體100%股份,這將使政府能夠直接監督該投資。由於核電廠具戰略重要性且攸關波蘭能源安全,國家資產部認為上述規畫是合理的。上述交易肯定會受到電力事業團之歡迎,因為他們目前都面臨財務困難問題。就技術問題而言,波蘭政府尚未選擇核反應爐(PWR reactors)供應商。來自美國、韓國和法國的製造商均納入考量。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8.27   IAR   波蘭財政部長Tadeusz Kościński於8月27日週四表示,波蘭預期明年預算赤字將由今年的1,093億波幣降為823億波幣(約187億歐元,221億美元)。K部長向記者表示,根據研擬中的預算草案,政府2021年收入預計將達4,037億波幣,而支出將達4,860億波幣。當日稍早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表示,該草案正在作最後修改,並且已由內閣「實際上採納」。該草案將在週五(28日)發送給政府的社會夥伴,作為社會對話委員會的一部分進行磋商。波蘭政府必須在9月30日之前提出明年預算的最終草案,並將其提交議會。   根據M總理的保守內閣在7月份批准的一系列關鍵總體經濟指標,預計波蘭明年經濟將成長4%,明年的通貨膨脹率平均為1.8%。同時,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使經濟惡化,政府上週通過修改波蘭2020年預算計畫,預計今年赤字將達到1,093億波幣(249億歐元,295億美元)。波蘭國會議員上個月以237票對212票,且無棄權票,批准波蘭2019年預算案。根據政府報告,波蘭在2019年結束時的預算赤字為137億波幣(約31億歐元,36億美元),約為原定285億波幣目標的一半。   另根據下議院7月24日批准的報告,2019年政府收入總計4,005億波幣,而支出總計為4,143億波幣。而根據中央統計局(GUS)的數據,去年波蘭經濟整體成長4%,但在新型冠狀病毒危機之後,今年第二季度縮減8.2%。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8.27  IAR, PAP   波蘭基礎建設部副部長Marcin Horała於8月27日表示,波蘭中部規劃中新的大型機場建設將可創造95,000個工作機會。此項新設施的興建將為波蘭經濟帶來1,260億波幣(280億歐元,330億美元)的總附加價值(僅指建設期間,因完工後之週邊效益尚難估計)。H副部長表示,該機場是個龐大投資計畫,機場本身僅占投資額的1/4,其餘3/4是興建新的交通路線,主要是鐵路。該等鐵路將使得從華沙到波蘭任何大城市之時間縮短到2.5小時以下。計畫案要到2027年才會完工開始運轉。在經濟放緩期間,推動這些計畫容易得多,因為價格更低、更多的承包商在尋找訂單。   H副部長補充表示,波蘭政府需要推動一些公共計畫來刺激經濟。在營運的第一年,該機場預計將可接待容納2,000萬至2,500萬旅客。之後,接待旅客人數將會逐漸增加。此新機場設施將建在波蘭首都華沙及羅茲市中心之間(占地3000公頃),旨在整合航空、鐵路及公路運輸。該機場計劃於2027年底完成興建。波蘭總統Andrzej Duda本週稍早表示,波蘭政府推動的一系列大型計畫正在幫助波蘭度過全球新型冠狀病毒危機。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19.08.26.  The First News        根據8月26日週三的新聞聲明,波蘭政府希望在2020年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因應對策上額外花費55億波幣(12.5億歐元)。波蘭政府決定資助與運輸投資有關的任務,包括在地方政府道路基金(FDS)內實施的任務,對波蘭鐵路線的共同融資以及鐵路車站的興建及現代化。   為配合已通過的法案包括反危機保護措施,波蘭政府將增加對地方政府道路基金(FDS)的2020年國家預算補貼,以共同融資地方政府道路方面的投資38億波幣(8.6億歐元)。該國家預算還將提供18.5億波幣(4.2億歐元),以提高兩家國營鐵路公司的股本。   波蘭內閣還批准延後恢復較低的加值稅(VAT)率。根據該法案,一旦波蘭政府開始應用目前暫停的支出規則,一旦公共債務低於GDP的43%,並且當其來自目標部門的累積負面移轉結果不超過GDP的6%時,將有可能恢復22%的基準稅率和7%的優惠稅率。在政府於2011年將增值稅率提高至23%及8%後,將在2021年重新實施較低的增值稅率。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報導,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西班牙採行封城(Confinamiento)措施,導致經濟活動幾乎全面停擺。本年第2季西班牙經濟成長為-18.5%,上半年則為-22.74%,後則逐漸復甦。許多分析師盼本年第3季經濟呈2位數成長,惟由於疫情持續蔓延,使經濟復甦之不確定性增加;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最新預估,西國經濟將較疫情爆發前衰退12.3%。西國央行(Banco de España)則對經濟發展採較謹慎之態度,業將原樂觀預估2020年西國經濟成長為-9%調整為-11%,並認為幅度可能大於-11%,較不樂觀之情形為-15%。 依目前數據顯示,西班牙經濟於前半年跌至谷底後,於第3季將可恢復45%。據西班牙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估算,相較於本年3月中旬疫情最嚴重時期,原領取無薪假補助(ERTE)之勞工已逐漸回到工作岡位,就業市場正緩慢復甦中,目前仍有約67萬名勞工失業,尚在領取無薪假補助(ERTE)之勞工約1百萬人;惟歐洲中央銀行則認為,本年第3季失業將持續增加,迄2021年達到高峰;BBVA經濟學家Rafael Doménech表示,未來西國經濟復甦速度將取決於倘爆發第2波疫情,政府採取之限制措施是否影響民眾移動、生產及市場需求等。 觀光業方面,西班牙本年7月國際旅客住宿人數減少約85%,國內旅客住宿人數亦減少50%,因疫情持續蔓延及英國要求自西班牙入境之旅客須進行居家隔離等措施,預計8月西國觀光業情況難以改善;西國經濟學家Pedro Antonio Merino認為,原貢獻西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12%之觀光業,對西國GDP之貢獻將低於7%。 西班牙經濟高度依賴觀光業,其中多數旅館業及休閒業者均為中小企業,聘僱短期勞工比例偏高。為控制疫情,西國政府本年3月採取之封城措施較多數歐盟國家更為嚴格,爰使西國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失業人數最多之國家,而經濟復甦之情況亦不如其他歐盟鄰國。依法國中央銀行(Banco de Francia)估計,法國經濟可望於2022年中恢復成長,惟西國經濟恐將至2023年才得以復原。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針對中國華為協助中國情報部門的指控,華為北歐暨波羅的海區域總經理Kenneth Fredriksen表示,華為只是政治遊戲和科技競賽中的棋子,他們已習慣於自衛於此類虛假的陳述,但是仍有人們會質疑如果不屬實何必辯解,他認為應該有更多人質疑為何美國要阻止華為的業務。   瑞典國際事務研究所(Swed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研究員Tim Rühlig指出,美國軍方所使用的Cisco系統出現了安全缺陷。Fredriksen總經理表示他並不是在為中國辯護,且為華為辯護並不是問題,因為現有的文件已經證明他們的說法是正確。而且華為是一家跨國公司,雖然總部設在中國,但在其他國家的業務和經營都受當地法律約束,而非當地政權。他認為所有國家和電信服務商應該審視所有的電信供應商。他指出瑞典目前的體系相當良好以及最近新制定的法規,該法規賦予瑞典國安局和國防單位可拒絕採購任何對於瑞典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基礎設備。

A: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第二大電信公司- Sunrise於 2020年第二季的淨獲利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減少17.3%,金額為2,100萬瑞郎。 第二季營業額成長0.3%,金額約為4.65億瑞郎。該公司預測2020年營業額約為18.4億至18.8億瑞郎,企業稅前及息前獲利(EBIT)金額為6.75億至6.9億瑞郎。   資料來源: 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8月27日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發布2020年第二季瑞士國內生產毛額報告,在2020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衰退8.2%,此為瑞士自1980年來的最大幅度的衰退。主要的因素為因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景氣衰退及瑞士出口減緩。   第二季瑞士國內生產毛額統計數據如下: 其中私人消費支出減少8.6%,政府公共消費則是成長0.2%,機器設備投資減少11.7%,營建投資減少4.0%,貨品出口減少9.4%,貨品進口則減少14.3%,出口服務減少15.9%,進口服務則是下跌22.2%。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 2020年8月27日

A: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公會(Swissmem)表示,2020年第二季該公會會員的新訂單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下跌19.5%,營業額減少19.7%,該公會會員公司共計聘用31萬9,600名員工,比2020年第一季減少3,200名員工,在2020年上半年該產業出口金額為289億瑞郎,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減少16.4%。該公會表示訂單、營業額與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為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   資料來源: 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公會(Swissmem) 日期: 2020年8月27日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094080048號   根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繼今年經濟衰退創下新低紀錄之後,德國經理人再度抱持樂觀。根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9,000位企業經理人之最新問卷調查結果,今年七月份德國商業景氣指數由90.4點攀升至92.6點,院長Clemens Fuest據此預測德國經濟現正邁向復甦,部分企業對前景預期較佳。   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資料,2020年第二季德國GDP衰退由數週前的10.1%上修至9.7%。不過經濟學家並不認為經濟將迅速並全面復甦。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IfW院長Gabriel Felbermayr警告,德國必會面臨第二波的企業破產潮。   德國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Lars Feld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之變化,以及德國政府暨地方的因應措施,皆是具決定性的重要關鍵。不過鑒於國外各地疫情不同,雖可能對德國企業帶來新的負擔,但也可能是正面的驚喜。

A:依據奧媒信使報本(109)年8月26日引述OECD資料,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之衝擊更甚於2009年金融危機。2009年第1季OECD會員國經濟平均較前1季衰退2.3%,為金融危機時之低谷,而2020年第2季OECD會員國經濟平均較第1季衰退9.8%,創歷史新高。 各國防疫限制措施造成經濟大幅衰退,亦影響就業,OECD預估至2020年底,OECD國家失業率將攀升至10%,倘出現第2波疫情,恐升至12%,且至2021年都難以恢復。 以G7國家來看,2020年第2季以英國經濟衰退幅度最大,較第1季衰退20.4%,法國衰退13.8%,義大利衰退12.4%,德國衰退9.7%,日本防疫限制及封城措施相對較鬆,第2季GDP衰退7.8%。 2020年第2季OECD會員經濟平均較2019年同期衰退10.8%,歐盟及歐元區國家平均衰退14.2%及15%,G7國家亦以英國衰退幅度最大(-21.7%),法國(-19%)及義大利(17.3%)次之。

A:出處:nltimes.nl, 2020/08/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為因應新冠疫情紓困貸款660億歐元   荷蘭新聞台(NOS)根據荷蘭財政部的報告於日前報導:今年荷蘭財政部已貸款1,080億歐元,其中絕大部分用於資助近60種不同的新冠疫情緊急措施,而疫情爆發前,荷蘭政府計畫今年原本僅貸款420億歐元。   截至目前,荷蘭政府為前兩輪新冠疫情紓困措施預留了370億歐元, 其中最大一筆是用來資助陷入困境企業支付員工薪資的NOW措施,預留金額為188億歐元,此外為自僱人士提供的一系列紓困措施,TOZO預留40億歐元,固定成本津貼(TOGS和TVL)預留14億歐元,另有14億歐元用作醫護人員獎金,此外還有13億歐元用於保證大眾交通的運行。   此外,還有一些稅務減免措施,例如取消口罩加值稅、企業可將當年的預期營業損失抵稅等,預計荷蘭政府今年的稅收也將減少約250億歐元,而失業救濟金和社會救助的成本則將增加15億歐元,總計荷蘭政府為新冠疫情紓困撥款660億歐元。   上述均為預期的保留金額,實際上截至目前,一些預期成本已降低,例如政府為第一輪NOW計劃預留90億歐元,但荷蘭社會福利機構(UWV)僅支付約14萬家企業近80億歐元紓困金,第二輪工資補貼預留120億歐元,但需要補貼的公司數量遠低於預期的4萬家,目前實際支出金額為15億歐元。   歐元區國家一致同意各國的國債不得超過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0%,過去荷蘭設法在2019年底將國債減至約4000億歐元,比率不超過當時GDP的50%,換言之,荷蘭有一定的借貸空間,但是否能繼續保持在GDP的60%以下,仍尚待觀察。

A:出處: 2020/08/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中國外長王毅訪問荷蘭   8月2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荷蘭海牙與荷蘭總理Mark Rutte會晤,呼籲荷蘭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   王毅表示:中荷兩國在相互尊重、理解、開放和互信的基礎上,維持相互的雙邊關係。隨著兩國之間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國願意與荷蘭政府合作,恢復物資和人員交流,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做出積極貢獻。面對單邊主義日益嚴峻的挑戰,中國願與荷方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Rutte總理表示:荷蘭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並願意在不同領域擴大合作。談到中美關係時Rutte總理表示:歐盟、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應尋求加強溝通,而不是孤立,且脫鉤的言論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荷方願與中國就不同問題開始展開坦誠的對話,以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   王毅亦會見了荷蘭外長Stef Blok,王毅表示:在後新冠肺炎時代,中國期待發展從農業到航空航天工業和教育領域的聯繫。並呼籲荷蘭為中國公司提供公平,開放和非歧視的環境。   在談到「一帶一路」時,王毅表示,中國願意與荷蘭合作,建立連接中國和歐洲國家港口的海上「快速通道」。   Blok外長則向王毅提及大陸的人權問題,包括限制宗教和信仰自由,並憂心香港記者和立法會議員被拘捕事及在港實施具爭議性的「港區國安法」。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