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Dinero財經雜誌電子版(2020.07.16)   今(2020)年1至5月哥倫比亞香蕉出口韓國金額達390萬美元,較去(2019)年同期大幅成長16倍。哥倫比亞對外推廣機構(ProColombia)執行長Flavia Santoro表示,此項成果係去年10月該機構與哥國商工暨觀光部率哥國企業團訪韓之成效,韓國係哥國重要的貿易夥伴,雙方之自由貿易協定,讓哥國產品在韓國市場更具競爭力。目前哥國已成為韓國進口香蕉的第3大來源國,僅次於菲律賓及厄瓜多,此外,哥國花卉及咖啡均已成功拓展韓國市場。   哥國多家香蕉出口商亦表示,在哥韓自由貿易協定下,哥國香蕉出口韓國享關稅優惠,因此能在韓國市場上與全球第一大香蕉出口國菲律賓競爭。   依據哥國對外推廣機構資料,哥國今年前5月香蕉出口金額達3億8,340萬美元,主要出口市場包括比利時、英國、美國,此外,出口波蘭、西班牙、法國、烏克蘭、俄羅斯、中國、土耳其等國家的金額均有成長。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肆虐及馬國政府於本(2020)年5月4日起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Control Order),雖有條件逐步放寬經濟領域,然馬國本年5月失業率為5.3%,較4月提高0.3%,創近30年新高紀錄;失業人數達82萬6,100人,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58.93%,主要失業人數為自僱人士、應屆畢業生及被解雇人士。   馬國本年5月就業人數為1,489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1.52%。服務業、旅遊業、活動策劃、娛樂、體育及休閒活動受到最嚴重的衝擊。同期,國內勞動市場可就業人口為1,571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0.5%,與上月持平。   馬國本年5月勞動參與率為68%,較上年同期微跌0.5%。同期,家庭主婦、學生、殘障人士及退休人士,達739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8%。   隨著馬國政府推出「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的薪資補貼計畫以及大部分經濟領域陸續復工,預計6月的勞動力情況將有所改善,而到本年下半年中期,則有可能進一步獲改善。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公布資料顯示,受「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Control Order)期間經濟活動有條件恢復運作帶動下,2020年5月份製造業銷售額為905億馬幣(約合212.19億美元),雖較2019年同期減少19.8%,惟較上(4)月增加19.1%,主因非金屬礦物產品、基本金屬暨金屬鑄造產品減少46.8%、交通設備減少29.9%及電子與電機產品減少19.9%。若以2020年1至5月份計算,製造業累積之銷售額為5,052.95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減少9.4%。   在就業方面,馬國2020年5月份製造業雇員人數為217萬5,145人,較2019年同期減少2.8%,惟較上月微增0.3%。馬國2020年5月份製造業之薪資支出,總額為69.68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減少3.9%,惟較上月增加2.1%。如以2020年1至5月份計算,製造業累積之薪資支出總額為365.21億馬幣,則較2019年同期微增0.0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數位經濟機構(MDEC)推出電子商務、零工經濟(Gig Economy)、人才發展及中小企業發展等計畫,透過新常態的數位技術協助中小企業達到數位轉型及拓展市場。   MDEC商業數位採用總監Muhundhan Kamarapullai頃表示,馬國政府自本(2020)年3月18日起實施「全國行動管制令」(Movement-Control Order,簡稱MCO)以來,通訊與多媒體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下的機構已加速中小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計畫,諸如「100 Go Digital」,該機構將繼續以數位化方式提升中小企業能力並提供最新數位化資訊教育。   該機構頃於「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下為馬國服務業推出「#SMART自動化補助金」,以支持中小企業在新常態中實現數位轉型。馬國許多中小企業刻正尋找數位平臺來克服新常態對營運及營收產生負面影響的挑戰。   根據馬國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估計,至2020年底,受新冠疫情與MCO的嚴重影響,馬國恐約200萬個就業機會或8%的勞動力處於失業邊緣。馬國統計局亦報導, 53.4%的企業表示不論是支付員工一半或全額薪資,至多能繼續維持營運一兩個月。馬國政府則推出總值350億馬幣(約合82.15億美元)的 Penjana 計畫,以協助解緩該病毒對國家經濟的衝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部長希山慕丁(Hishammuddin Tun Hussein)與新加坡外交部部長維文(Dr. Vivian Balakrishnan) 頃發布聯合聲明,兩國計畫於本(2020)年8月10日啟動「互惠綠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簡稱RGL)及「週期性通勤安排」(Periodic Commuting Arrangement,簡稱PCA),以便利雙方符合資格者往返馬新兩國工作。   一旦落實上述計畫,符合商務及公務目的的合格旅行者皆須遵守馬新兩國同意的公共衛生及預防新冠病毒措施,包括事先接受病毒篩檢及繳交行程表。   RGL適用於馬國與新加坡居民,以進行兩國間的短期商務及公務旅行;馬國與新加坡也將允許擁有另一國長期商務及工作簽證的居民進入該國工作。在工作國待滿3個月後,需短暫返回母國,方可重回工作崗位;且需遵守兩國協議的防疫及公共衛生措施。此外,馬國與新加坡還同意制定其他跨境人員往來的措施,包括兩國間每日跨境通勤等。   兩國關閉邊境之前,每天有數以萬計的馬國勞工通勤到新加坡,從事包括餐廳及半導體製造業等工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7月16日報導。 7月15日於釧路市漁協舉行今年首場秋刀魚流刺網漁獲競標,上場漁獲量僅1艘漁船捕獲,共標售7箱(每箱1.6-3.8公斤)計20.9公斤,數量較去年減少一半。去年首場競場時尚有2艘船的漁獲計48公斤標售。 魚體尺寸約為105-130克,競標最高價的魚體尺寸為131克者裝1箱,每公斤4萬1,040日圓(含稅)。今年首場競標極受注目,亦含有祝賀行情抬高競標價,但此價格是去年(2萬1,060日圓)的2倍。 秋刀魚流刺網於7月8日解禁,出海作業漁船僅未滿10噸1艘,該船於作業期間並未發現魚群聚集,故暫時回港改捕其他漁種,但14日深夜時於釧路港西南方約40浬,航程約4小時處發現魚群並進行作業,15日送至釧路港進行首場競標。 首場競標時間較往年遲,魚貨品質尚佳,但漁獲量稀少,研究試驗單位於事前調查後提出今年的來游資源量少,未來漁獲狀況堪慮。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年7月15日報導辦理(如附件)。 依據日本農研機構動物衛生研究部門之養豬場生產效率評估系統-PigINFO之統計資料分析,2019年日本1頭母豬平均產出上市屠體豬肉重量為2,116公斤(前段班10%之平均值),連續4年超過養豬界之夢幻數量2,000公斤大關。另因後段班10%養豬農家之離乳後仔豬死亡率較2018年增加,二者間之差距呈逐年擴大現象。 PigINFO系統係由日本養豬開業獸醫師協會(JASV)與農研機構動物衛生研究部門共同開發,參加農場每3個月可知道自家農場之飼養成績,亦可藉以充分掌握全國之養豬績效情形。2020年3月為止,參加該系統之養豬場有195場。 2019年參加該系統農場1頭母豬產出之上市屠體豬肉重量平均值為1,748公斤,與系統開始運作統計分析之2004年相比較,增加242公斤,其中前段班10%農家增加358公斤,達到夢幻數字2,000公斤大關者有33農場;至後段班10%平均重量為1,357公斤,較2004年增加131公斤,其增幅不及前段農場。 上市屠體重量增加之主因是1年內母豬平均產出之上市頭數增加所致。在業界快速引進荷蘭或丹麥種豬及改良之多產品種下,近15年來全國1頭母豬平均產出之上市豬隻頭數為23.23頭,增加2.68頭,產出上市屠體重量增加約76公斤。 另與農場衛生管理有息息相關之離乳後仔豬死亡率,自2013年以來幾乎維持不變,2019年其平均值為6.53%,較2018年略增0.51%,其中死亡率較低之10%農場為2.84%,比前年改善0.12%,反之,死亡率較高之10%農場為14.49%,比前年增加2.45%。 據日本農研機構動物衛生研究部門表示,參加該系統之農家可隨時發現自家農場須改善之處,有個人經營之農家因三家該系統而增加年收5,500萬日圓,強調利用客觀資料數據以掌握經營績效之重要性。

A:一、據澳洲農業部農業經濟資源暨科學局( Australian Bureau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Sciences, ABARE)近日發布之本(109)年第2季統計資料顯示,世界小麥供應量充足,預計2020-21年世界小麥價格仍將保持在低價位,平均每噸222美元,雖然一些主要出口國之產量下降,但各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採取之限制措施,亦使全球小麥需求減弱。碾磨小麥係消費者主要食品供應來源,幾無替代品,使需求相對缺乏彈性,意即對小麥之基本需求不致受疫情流行影響,惟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成長疲軟,消費者可能會減少對高價小麥產品(蛋糕、餅乾和糕點)及高價肉類與奶製品的需求。 二、預計2020-21年世界小麥產量將創歷史新高,達約7.67億噸,略高於2019-20年產量,預估阿根廷、澳洲、加拿大及哈薩克之產量均將增加,俄羅斯、歐盟(尤其境內小麥生產大國法國)、美國及烏克蘭之產量將下降。另中國大陸及印度(僅次於歐盟的世界第二及第三大小麥生產國)之產量則將增加。2020-21年澳洲小麥產量預估將增長76%,達2,670萬噸,係自2016-17年產量創紀錄以來之最高產量。澳洲本年冬季雨量充沛,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及南澳州之小麥播種面積均增加,昆士蘭州及西澳州則稍遜色。澳洲過去3年受乾旱影響致小麥產量下降,另方面畜牧業大幅擴張,穀物飼料需求大幅提高,面臨小麥需求增加供應卻減少情況,致國內庫存大量減少, 2019-20年底(9月底)庫存恐降至280萬噸,係1998-99年以來最低水平。 三、澳洲小麥未來出口前景將受主要市場及競爭對手採取之防疫及解封措施影響。如俄羅斯為保障國內需求以避免價格上漲,於本年3月設定4至6月所有穀物出口限額為700萬噸,其中小麥限額為500萬噸。另疫情對印尼之經濟影響較對日本及越南為大,因日本及越南對疫情相對較快採取遏制措施,經濟應可較早復甦而帶動需求。此外,印尼與澳洲簽署之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IA-CEPA)甫於2020年7月5日生效,在該協定生效第1年,印尼將給予澳洲50萬噸包括小麥在內之穀物飼料豁免關稅,關稅配額每年亦將增加5%。該協定大幅提高澳洲小麥在印尼市場之競爭力。 四、ABARE季報進一步資訊請參閱https://www.agriculture.gov.au/abares/research-topics/agricultural-outlook/wheat.

A: 據日本外務省本(7)月16日發布新聞稿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昨(16)日傍晚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視訊會談,雙方就美國正協調本年8月底至9月上旬召開七國集團(G7)峰會一節,達成合作促成峰會成功的共識。此外,雙方亦同意將為新冠疫苗的研發及確保做出貢獻。 針對新冠疫情對國際社會造成嚴峻的衝擊,安倍首相表示「共享普世價值的日本與歐洲正面臨前所未有之重責大任」;梅克爾總理亦說明「因全球新冠疫情擴散,國際社會正遭受未曾有過的挑戰,盼日德共同合作對抗疫情」。 有關日本為防疫而禁止包括德國等外人入境之邊境管制措施,梅克爾總理要求予以放寬。對此,安倍首相解釋「基於國內外的感染現況,在徹底執行邊境防疫措施的同時,亦正檢討逐步放寬管制的可能性」。 上述日德領袖會談議題,尚涉及印太地區戰略合作、明年東京奧運會、北韓綁架日人問題、美俄軍備管理談判、香港「國家安全法」等。另,據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梅克爾總理對出席G7峰會表態,若峰會日程確定,預定出席與會。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局長孟文能於本(109)年7月16日在2019/2020年報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新加坡陷入歷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如果全球第二波疫情嚴重,許多國家再次採取封鎖措施,今年的經濟萎縮幅度可能會超過貿工部預估的4%至7%,但是經濟表現也可能優於預期,某些行業可能出現V型復甦。 孟局長表示經濟活動的水準在一段時間內仍會處於疫情前的水準之下,失業率和企業破產數將會上升,2021年將面對更高的債務水準,影響經濟成長。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如建築業、旅遊相關行業和面對消費者的國內服務業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它們需要更長時間復甦,即便下半年可能出現強勁的成長,都不足以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金管局進行的壓力測試假設新加坡經濟在兩年內下滑6%,即2020年和2021年都陷入萎縮,失業率上升至約6%,新加坡主要銀行的資本比率仍然高於金管局的最低要求,表示新加坡的主要銀行和保險業者在不利的環境中,仍然保持穩健。金管局正和銀行及保險業者研討資本管理計畫,確保它們保持足夠的資金,能在極度不利的情況下繼續提供金融服務來支撐經濟。 去年金融業和金融科技業淨增加4,900個就業機會,今年就業情況仍保持穩健,第一季淨增加了2,200個就業機會。孟局長表示金融業和金融科技業的裁員還未增加,預估金融服務業今年仍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外,金管局也將從提升技能、科技以及可持續金融等三方面著手,繼續打造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地位。

A: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金融業者在本(109)年3月和4月推出兩輪援助措施,協助個人和中小企業緩解財務壓力。例如:讓一般民眾延後支付房貸的本金或本金及利息直至今年底、把卡債轉為利率上限8%的定期貸款、延遲長達六個月支付人壽和保健保險的保費,以及讓中小企業申請延後支付抵押定期貸款的本金直至今年底。 這些緩解措施有超過6萬5,000份個人貸款和保單的借貸者和投保人獲得援助;中小企業則有超過5,000份貸款和保單獲得延期付款。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表示,未來如要停止援助措施,政府必須仔細平衡各項做法,以確保多數貸款人有償還能力。金管局正與銀行、金融公司以及保險業者探討,如何讓貸款人和投保人開始逐步償還貸款或保費,減緩今年底援助措施結束時的「懸崖效應」(cliff effect)。金管局預計在10月做出相關宣布,以便讓受影響的人有時間調整。 孟局長強調,延遲付款只是暫時的措施,不可能無限期提供援助,貸款人拖越久還債,就承受更大風險,進而影響銀行。同時,金管局不會瞬間停止全部援助措施,而會針對個別對象如:房貸、中小企業、有抵押和無抵押貸款等採取不同做法。 此外,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仍保持穩定,金管局認為目前沒必要調整房地產降溫措施。過去10年逐步推出的降溫措施有助於抑制房價上漲,讓房地產價格和經濟基本面保持一致。市區重建局(URA)日前公布的房地產預估資料顯示,新加坡整體私人住宅價格指數今年第二季比第一季下跌1.1%,比第一季的1%跌幅稍微擴大。

A:馬來西亞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指出,該部所屬國家藥品管理局(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簡稱 NPRA)近期進行產品化驗分析,發現馬國9項化妝品,包括(一)Deeja Cosmetics Laika Cream(含水銀)、(二)Dejaa Cosmetics Zulai Cream (含苯二酚)、(三)Deeja Cosmetics Yus Cream (含苯二酚)、(四)Dnars Luvee Cream(Normal & Sensitif)(含苯二酚)、(五)Dnars Gold Lifthing Serum (Night)(含水銀)、(六)Sparkle Beauty Cream(含苯二酚及倍他米松戊酸酯)、(七)Sparkle Sun Day Cream(含水銀)、(八)Qeziger Age-locking Recharging Spot A.M Cream(含水銀)及(九)MS Skinz Night Cream(含水銀)等含有各項毒性物質而遭該機構勒令撤銷註冊及禁止銷售。   依據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規定,含有苯二酚及倍他米松戊酸酯的化妝品須在藥物管理局註冊,且只能在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下使用。未經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使用含有以上物質的產品,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其中包括皮膚變薄、發炎、過敏、疼痛、脫皮、降低皮膚對有害紫外線的防護能力,並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馬國也規定化妝品禁止使用水銀,因可能危害健康,被人體吸收並損害腎臟和神經系統,且干擾年幼或未出生兒童的大腦發育。   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要求相關經銷商立即停止出售前述產品,以免抵觸1984年馬國化妝品及毒品管制條例。首次違反條例者之個人,將可判罰鍰2萬5,000馬幣(約合5,727美元)或監禁3年,或兩者兼施;若再觸犯條例,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約合1萬1,455美元)或監禁5年,或兩者兼施。抵觸條例的企業,初犯者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重犯者則可判罰鍰高達10萬馬幣(約合2萬2,910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統計局估計,截至本(2020)年馬國總人口將達3,270萬人,較上(2019)年增加0.62%;其中男性為1,680萬人,女性為1,590萬人;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06:100。   由於本年馬國60歲以上人口約占10.7%(350萬人),較上年增加了0.4%,顯示馬國刻正走向高齡化社會。估計至2030年60歲以上人口將占15.3%,屆時將成為馬國人口老化國。   本年馬國的巫裔人口比率增加了0.3%,占總人口的69.6%,而華裔人口比率則從22.8%下降至22.6%,印裔人口比率和其他人口比率則分別為6.8%與1%。   目前馬國最多人口的州為雪蘭莪州(占總人口20%),其他依次為沙巴州(12%)、柔佛州(11.6%)。人口最低的州為布城與納閩(0.3%)。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本(2020)年第一季共核准214項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252億馬幣(約合58.6億美元),創造1萬5,688個就業機會;其中國內投資額為146億馬幣(占製造業總投資額57.94%);外人直接投資額為106億馬幣(占製造業總投資額42.06%)。。   依照產業別區分,精煉石油產品為馬國最大之投資領域,其投資額達117.23億馬幣,其次為交通設備(45.76億馬幣)、電子與電機產業(23.39億馬幣)、科學及測量儀器(19.2億馬幣)、非金屬礦物產品(9.59億馬幣)及食品製造(7.5億馬幣)。   依照外資國別區分,瑞士為最大外資來源國,投資金額達26.57億馬幣;其次為新加坡(21.17億馬幣)、美國(19.22億馬幣)、中國大陸(14.09億馬幣)、日本(8.84億馬幣)、韓國(7.1億馬幣)及香港(5.95億馬幣)。2020年第一季臺商在馬國投資項目計5件,投資金額為5,537萬馬幣(約合1,288萬美元),位居馬國外人投資第11位。   依照州別區分,沙巴州為馬國最熱門投資地點,投資金額為117.09億馬幣;其次為檳城州(70.97億馬幣)、柔佛州(16.33億馬幣)、雪蘭莪州(14.6億馬幣)及吉打州(10.9億馬幣)。   臺灣2020年第一季在馬國之投資,依照產業別區分,電子與電機產品為最大投資項目,投資額為2,214萬馬幣;其次為塑膠產品(1,042萬馬幣)、飲料與菸草(1,021萬馬幣)、金屬鑄造產品(895萬馬幣)及造紙、印刷及出版(365萬馬幣);依照州別區分,在吉打州投資金額最高,達2,214萬馬幣;其次為雪蘭莪州 (1,937萬馬幣)、彭亨州 (1,021萬馬幣)及檳城州(365萬馬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頃公布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第一季共核准892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374億馬幣(約合86.98億美元);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263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70.32%;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11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29.68%;共創造1萬9,134個就業機會。   前述3大產業中,2020年第一季服務業投資件數為669項,金額為119億馬幣,占總投資金額之31.82%;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116億馬幣(占服務業總投資額97.5%);外資投資金額則為3億馬幣(占服務業總投資額2.5%),創造3,400個就業機會。本年第一季期間,房地產投資金額為84億馬幣,占服務業總投資額70.59%;其他依次為支援服務(16億馬幣)、能源(10億馬幣)、酒店與旅遊業(5億馬幣)及金融服務(3億馬幣)等。   2020年第一季,馬國共核准214項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252億馬幣,占總投資金額之67.38%,創造1萬5,688個就業機會;其中國內投資額為146億馬幣(占製造業總投資額57.94%);外人直接投資額為106億馬幣(占製造業總投資額42.06%)。瑞士(26.57億馬幣)、新加坡 (21.18億馬幣)、美國(19.22億馬幣)、中國大陸(14.09億馬幣)、日本(8.84億馬幣)、韓國(7.1億馬幣)及香港(5.95億馬幣)依序為馬國主要外資來源國。   2020年第一季馬國核准的製造業包括來自美國Dexcom及瑞士LEM公司的知名投資項目。作為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大企業之一,Dexcom將在馬國生產連續血糖監測(CGM)系統等醫療器材產品。 該糖尿病設備不需要任何血液即可測量血糖讀數。瑞士LEM公司則將使用馬國作為基地擴大其供應鏈,以滿足其工業及汽車領域客戶的需求。   馬國原產品產業(Primary Sector)2020年第一季投資金額為2.81億馬幣,占總投資金額之0.75%;主要投資項目為石油與天然氣業(2.79億馬幣,占原產品產業總投資額99.29%)、種植及原產品(210萬馬幣)。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Azmin Ali)指出,截至本年6月止,MIDA刻正積極洽談726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潛在投資計畫,估計投資額為367億馬幣,顯示FDI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17日報導稱,美國預定自本(2020)年8月起開始實施禁止使用華為等5家中國企業産品的禁令,預估遭受影響的日本企業將超過800家以上。由於中美貿易戰爭對立嚴峻,全球高科技市場的爭奪激烈,迄今依賴中國産品的日商採購戰略,勢必被迫進行修正。 上述美國公布限制的中國5家企業名單,分別是華為技術、中興通訊、海康威視數位技術、浙江大華技術及海能達通信公司。因此,全球企業將被迫面臨選擇美國或中國廠商合作的局面,且必須證明自家公司無使用中國相關企業的產品,恐將增加經營成本。 依照美國政府統計數據,去(2019)會計年度美國政府向日本企業採購的交易額約15億美元,採購項目亦達1萬1,000項;與美國政府有交易的日本企業超過800家以上。其中,日商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包括美國政府機構的直接訂單及來自駐日美軍機構的交易等。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7月16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相當於經濟部次長)俞明希於本(109)年7月16日在日內瓦舉行之總理事會特別會議(The Special General Council),發表參選下屆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一職之政見。 俞本部長於發表政見時說明參選之原因,並提出恢復WTO機能之3大願景,另強調渠在貿易領域具有累積多年之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為修復陷入危機之WTO體制及實現WTO願景之最佳人選。俞部長表示,目前WTO因協商機能停頓及上訴機構無法正常運作而面臨危機,籲請WTO會員國賦予渠任務,將韓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自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發展成貿易大國之經驗分享予WTO全體會員國家。 俞部長並提出將WTO改造更具關聯性(Relevant)、有復原能力(Resilient)及即時回應能力(Responsive)之3大關鍵願景,恢復全球對WTO之信任(Rebuild trust)。 關聯性(Relevant):即使經濟環境產生變化,亦可持續發展符合現實,另為再度恢復協商機能,必須更新目前規範及修復爭端解決機制。 復原能力(Resilient):加強永續性及包容性,擁護未來25年或更久之開放性貿易中心機構地位。 回應能力(Responsive):為安定多邊貿易體制及維持預測之可能性,有必要機警因應全球危機。 產業通商資源部指出,8位WTO秘書長參選人於7月17日陸續發表政見,未來2個月間再展開競選活動,預計WTO會員國將自9月7日起展開票選WTO秘書長之協商,協商日程約需2個月,詳細之協商程序將由WTO總理事會主席David Walker與會員國協議後確定。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局長 Thant Sin Lwin表示,緬甸可望在2019-2020年度實現其58億美元的外人投資額的目標,因為目前在10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流入緬甸的資金逾46億美元。渠強調,本年度的FDI目標為58億美元,只要再逾10億美元的外人投資就能達到此目標。根據7月10 舉行的緬甸投資委員(MIC)會議,19家外國企業獲得了MIC的許可,並得到了仰光省、勃固省、伊洛瓦底省、馬桂省及撣邦投資委員會的許可。這些項目帶來的資金逾1.70275億美元,將為當地居民創造11,300個就業機會。項目包括製造業、畜牧業及漁業、飯店、電力、農業及其他服務等。 根據DICA統計資料顯示,在本年度10月1日至7月10日期間,累計吸引了逾46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包括現有企業增資投資。根據經濟特區法,總投資額為1.16557億美元。目前儘管新冠肺炎對緬甸經濟造成了影響,但外國投資及國內投資都在增長。MIC表示,現有的企業也可以看到資本的擴張及勞動力的增加。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商務部統計,緬甸於2019-20年財政年度10月1日至7月3日期間,出口自上一年度同期的129億美元成長至13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51億美元。在7個主要出口項目中,農業、漁業、礦產及其他商品的出口呈現成長。 另方面牧畜、林產品及工業製成品的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農產品出口值為30億美元,牧畜出口為6,270萬美元,漁產品出口為7.127億美元,礦產出口為13.5億美元,林產品出口為1.157億美元,工業產品出口為70.9億美元,其他貨物出口為8.384億美元。   商務部表示,緬甸10大出口國包括:中國、泰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印度、德國、韓國、西班牙及英國。緬甸出口以來料加工成衣行業的出口收入增加,但該國對天然氣及玉石等的出口依賴卻在減少。由於一些國家取消訂單及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導致貿易中斷,已對佔緬甸出口30%的成衣業造成衝擊。緬甸貿易商指出,目前食米、玉米、豆類出口在成長,而來料加工成衣的出口則在下降。為了減少貿易赤字,商務部正集中精力協助廠商出口拓銷市場。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局長Thant Sin Lwin表示,該局計劃推出線上平台,為在緬甸的外籍人士提供簽證延期服務。此舉旨在減少在申請簽證延期時出現不誠實行為的機會,檢查被推薦的簽證公司名單,方便查閱外籍人士的個資及停留期限,減少文書工作,確保社交距離,以便利處理過程。渠續稱,為確保勞動、移民及人口部的審批工作順利處理,DICA代表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計劃啟動線上系統,以針對企業的國外董事、員工及其家屬提供簽證延期推薦申請。目前在線申請表格已發佈在DICA的官方網站平台上,申請的用戶可向系統提交使用建議。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