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Portafolio財經日報電子版(2020.06.19) 哥倫比亞央行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迄今年5月29日已3度調降重貼現率,由年初的4.25%降為2.75%,且日前央行說明不排除再次調降利率。央行共同執行長Ana Fernanda Maiguashca更表示,不排除將利率降至低於通貨膨漲率,亦即哥國可能進入實質負利率時代。 哥國4月份零售銷售額衰退逾40%,政府預期今年哥國經濟將出現自1905年正式有關官方經貿統計數據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幅度。 哥國今年4月份通膨率達2.8%,預期全年通膨率將落在2.2%。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0.06.16) 哥倫比亞將取消今(2020)年及明(2021)年政府財政舉債限制,以因應肺炎疫情造成之稅收減少及支出增加,讓政府得以因應疫情需要,採取必要的財政舉債措施。 哥國財政部表示,哥國及全球經濟均受此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因此在政府的財政措施上需要更大的彈性空間以為因應。這樣的措施,係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及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等機構所建議的作法,許多歐盟及拉美國家已採取類似措施。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0.06.17) 依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資料,今(2020)年5月委內瑞拉石油日產僅57萬桶,較4月份時減少5萬4,000桶,創近80年新低,遠低於1970年高峰時期的日產量370萬桶。 委國為世界上石油蘊藏量最高的國家,惟近10年來石油日產量持續下滑,主要因素包括政策錯誤、相關投資削減、貪污等,再加上美國近年逐步加強對委國之經濟制裁,尤其2019年4月起禁止與委國之原油交易,對委國原油產業衝擊猶大。

A:為對抗新冠肺炎,3月下旬月以來,巴西銀行業有23萬員工居家上班,由於節省管理費如辦公室租金及清潔維修費,且員工節省交通時間及費用,居家上班將成為巴西銀行業1種上班方式。 據Bradesco銀行副總裁Andre Cano表示,約30%-40%行政人員可繼續居家上班,另25%-30%不需要每天上班。

A:巴西農業部長Tereza Cristina在氣候債券倡議(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CBI)論壇表示,巴西僅有8%土地為耕地,且未達到完全利用,尚可提高生產力,在科技發展協助下,巴西可以不砍1棵樹來發展農業。 另方面巴西央行行長Roberto Campos Neto表示,目前綠色債券交易每年約有5,410億美元,巴西佔15億美元,巴西政府必須且有能力參與綠色債券市場,將巴西建設成為碳交易中心是執政目標之一。  

A:巴西財政公布2020年5月稅收為巴幣774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32.9%,為15年以來最低紀錄。主要減收原因為協助企業因應新冠肺炎衝擊,緩徵部分稅款,據估據僅5月就緩徵巴幣299億元,不過12月前這些緩徵稅款還是要收繳。 據統計資料,5月巴西工業生產與2019年同期下降31%,商品銷售下降27%,服務業銷售下降17%。 財政部預估,2020年財政赤字將超過巴幣7,000億元。

A:緬甸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公司治理對於緬甸企業管理風險及融資申請管道至關重要。全球各地的公司都經歷了嚴重的業務、流動性及客戶參與中斷的衝擊。然而考慮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採用現代公司治理程序的公司可能會減輕不利影響,並取得相對較好的業績。緬甸企業不僅需要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考慮良好的治理,更需從長遠利益的角度思考。當前的業務重點往往集中在獲取效率收益、獲得許可證以及與當局協調制定行業政策等方面。中小型企業試圖在市場中獲得立足點,通常必須投入大量資源以獲得認證並維持適合當地市場的營運地位。隨著市場成長及流動性緊縮,企業主將越來越多地尋求吸引外國資本,包括私人股本投資、甚至轉向緬甸股市,為自己的擴張融資,或者更迫切地維持營運。   流動性緊縮及國內銀行有限的財務實力,提高了企業尋求海外資本的必要性,首先要滿足國際管理、治理及透明度標準。對於大多數本地企業來說,這些還不是首要任務。Pwint Thit Sa在2019年的報告中,對248家緬甸民營、上市及國有企業進行了調查,其中有108家企業完全沒有披露信息。 那些開始儘早採用有關風險管理及披露的最佳實踐的公司將能夠利用外國投資者偏好。Yoma Strategic Holdings公司去年不僅在泰國債券市場籌集了7,000萬美元,而且還與菲律賓企業集團Ayala Corp達成了2.38億美元的交易,部分原因是他們能夠提供專業的文件關於公司發展及財務績效。 從歷史上看,世界上大量的公司失敗部分是由於缺乏適當的治理,這導致了不相稱的風險及不佳的決策。強有力的治理使管理人員能夠避免管理不善,並減輕危機的影響。對於來自海外的專業技術及資本的湧入來說,營運良好的公司將成為更有吸引力的目標。公司治理及報告結構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投資者可能會重新認識哪些參數對評估在緬甸開展業務的風險至關重要,增加對緬甸系統性風險的認識,以及如何評價及調查中考慮外部環境衝擊。 對企業風險管理及報告體系的評估,將在投資者的盡職調查中佔據更大的比重,企業將被迫將重點放在基礎數據的品量上,以吸引外資。因此,良好的治理將有助於緬甸的經濟體系變得更加強健,幫助企業在困難時期走得更好,並抓住新的機遇。隨著銀行體系的發展及金融市場的出現,專業的報告及管理結構無疑將有助於企業利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及投資機會。 公司可採取系統化的方法,將董事職責、股東及利益相關者的待遇、公司披露(例如年度報告、審計、公司章程)納入更正式和健全的程序,從而確保公司受到適當的內部控制。近年來緬甸公佈了一系列法規,加強了企業信息揭露義務,包括新的投資法及公司法、央行指令以及大型非上市公眾公司的揭露義務。 緬甸City Mart Holdings集團公司成功地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溝通系統,並在跟上緬甸快節奏的發展方面表現出了靈活性。該公司利用其具有挑戰性的環境,通過與公司商業模式相匹配的多元化經營,如店內藥店或咖啡館,來抓住消費者及市場商機。透過重新整合他們的資料庫系統,該公司成功地迎合了全國各地不斷擴大的商店網絡。專業的管理及良好的治理使該公司在2016年獲得了國際金融公司的融資。 緬甸近年來已經陸續部分開放了銀行、保險等市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年4月份的預測,緬甸是少數幾個預計本年仍將增長的經濟體之一,而全球國家正步入衰退。如果緬甸中小企業及大型企業集團能夠加強自己的公司治理並實現管理專業化,它們將處於有利地位,亦可以從這些外部投資參與者那裡尋求財務資源及支持。

A:飯店暨旅遊部副局長U Aung Aye Han 表示,MAI航空公司正在推進其擴張計畫,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緬甸旅遊業今年營業收入,迄今較上年同期減少了一半。今年1月至5月緬甸旅遊業收入約為5,320萬美元,而2019年同期為1.14億美元。渠續稱,導致飯店及小型旅館原有的96,000名從業人員,有逾四分之一失去了工作。另根據該部統計,在此同時約有一半的旅遊公司已經停止營運,而汽車租賃服務的公司數量也下降了約17%。目前,在仰光、曼德勒及撣邦只有大約680家飯店仍在營業。前述飯店係包括獲得新冠肺炎疫情防疫認證,以及在潑水節經過政府檢查後獲准恢復營業的飯店。緬甸飯店經營者協會聯合秘書長U Myo Win Than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旅客人數量下降,許多飯店仍在關閉。鑑於旅遊業低迷,成本太高而無法開放。U Aung Aye Han 表示,今年到緬甸旅遊的遊客數量減少了40%以上,預估本年緬甸2,000家飯店中只有一半能恢復運營。 儘管如此,旅遊業仍有望獲得政府的支持。本年6月初,飯店與旅遊部宣佈了一項新冠肺炎疫情旅遊紓困方案,以幫助陷入困境的旅遊經營者。該方案將由該部自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區分3個階段實施,旨在幫助重建緬甸旅遊業。 新冠肺炎旅遊紓困方案的第一階段將於4月及6月期間以低息貸款的形式開展,幫助符合條件的旅遊及飯店經營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環境中存活下來。該計畫的第二階段將於6月至8月期間重新開放緬甸旅遊業。根據該紓困方案的第三階段,緬甸將重新啟動開始促進國際旅遊業。這將從8月持續到2021年1月,這將在本年8月至2021年1月進行,屆時MAI預計將交付新飛機。這將包括放鬆旅行限制,免簽等來促進旅遊。 根據截至6月16日最新統計,飯店暨旅遊部已正式宣佈,計劃向345家飯店、小型旅館以及221家相關企業提供價值170億緬幣的低利貸款。此貸款額度相當於政府可用於受性冠肺炎病毒影響最嚴重的行業的資金總額的20%。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國際航空公司(MAI)正在重組其飛機機隊,以營運更多的國內及國際航線,儘管目前國內及全球旅遊業都在下滑。雖然到6月30日往返緬甸的國際商業航班暫停,但MAI仍在擴大其機隊。MAI營業處長Tanes Kumar表示,確實看到航空需求下降介於20%至30%之間,但相信旅遊業將適應此一新常態。一旦取消或放鬆了旅行限制,預計旅行成長空間必將增加。 依據MAI航空公司資料顯示,該公司上週自俄羅斯接收了一架二手A319客機,並將其部署在國際航線上。MAI目前的客機機隊已增至4架。目前MAI國際線營運計包括自仰光及曼德勒飛往新加坡、泰國、中國、韓國、印度及台灣的國際航班。T處長表示,今年年底前預計還將收到4架A320系列的客機。MAI還擁有由其姊妹航空公司Air KBZ在當地運營的8架ATR飛機。該Air KBZ航空公司將在8月前引進4架二手Embraer飛機並計劃將其部署在國內航線上。計劃明年再增加4架Embraer飛機,屆時MAI公司的飛機總數達到24架。這與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制定的機隊及擴張計畫一致,將MAI定位為緬甸最大的航空公司,可為緬甸旅遊市場提供更多的航班選擇,並將緬甸定位為國際旅遊市場的目的地。另緬甸有5家當地航空公司,儘管乘客數量下降,但大多數公司在5月底開始恢復航班。

A:菲律賓汽車製造協會(CAMPI) 及卡車製造協會(TMA)於6月16日聯合公布車輛銷售統計,要點如下:  本年4 月受到呂宋島封島(ECQ)影響,菲國共售出133 輛汽車,比去(2019)年 4 月之2萬5,799 輛,暴跌99.5%。5 月份受惠於放寬社區隔離措施 ,共售出4,788 輛汽車(包括3,399 輛商用車、1,389 輛自用車),仍比去年5 月之3 萬998輛,銳減85%。受到疫情衝擊,4 月份大部分汽車經銷商處於停業狀態,5 月份才逐步恢復營業。  本年前5月,菲國共售出6 萬9,463輛汽車,比去(2019)年同期之14萬2,185輛,銳減51.1%。其中,商用車前5月共售出5 萬262輛,比去年同期銳減49.4%,自用車售出1 萬9,201輛,亦較去年同期衰退達55.2%。  本年4月份共售出133 輛汽車,其中豐田、三菱、福特汽車之銷售量位居前3 名。

A: 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封鎖措施限制貿易活動,導致菲律賓4月份國際貿易金額大幅衰退,依據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Authority, PSA)數據顯示,菲國本年4月出口金額27.8億美元,較去(108)年同期銳減50.8%,前5大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精煉銅製品、新鮮香蕉、其他製成品及黃金,3月份出口金額則較去年同期衰退24.7%;4月份進口金額32.8億美元,亦較去年同期大幅萎縮65.3%,前5大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鋼鐵、工業機械與設備、礦物燃料及電信設備與電機機械,3月份進口金額則較去年同期衰退26.2%。查菲國4月出口金額衰退幅度係自98年1月衰退40.6%以來之新低;進口金額衰退幅度則係98年4月衰退37.1%以來之新低。 本年1月至4月菲國出口金額185.2億美元,大幅衰退16.7%,減少幅度遠大於菲國發展預算協調委員會(DBCC)預期之4%跌幅。本年1月至4月菲國進口金額265.4億美元,衰退27%,遠低於DBCC預測之5.5%跌幅。電子產品占菲國4月份出口總額之一半以上,較去年同期遽減48.6%,至16億美元;其中占電子產品五分之四以上之半導體產品出口大跌41.9%,至13.3億美元。在進口方面,原物料及中間財占進口總額之44.7%,與去年同期之34.9億美元相比,下降至14.7億美元,衰退58%。 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部(NEDA)表示,菲國4月份貿易衰退係因國內供應鏈斷鏈、全球外部需求下降,以及封鎖整個呂宋(Luzon)島之措施所導致。菲國RCBC銀行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Ricafort另指出,菲國4月進出口衰退係因菲國最大出口市場及進口來源國,包含美國、歐洲及其他亞洲國家,亦因疫情影響採取封鎖措施所致,另受菲國本地及全球物流及供應鏈斷鏈影響而加劇衰退情形。另一方面,菲律賓聯合銀行(UnionBank of the Philippines)首席經濟學家Ruben Asuncion則表示,隨著「非藥物介入(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措施在亞洲各國包括菲國重要貿易夥伴實施,未來幾個月貿易有望緩慢恢復,惟因各經濟體仍持續對抗新冠肺炎,採取弱化貿易之措施,將導致貿易環境及需求持續低迷。ING Bank N.V. 馬尼拉分行資深經濟學家Nicholas Mapa另表示,菲國進口需求有望於未來幾個月內恢復,菲國政府已強調將持續推動「建設、建設、再建設」基礎建設計畫,以緩解新冠肺炎對菲國經濟帶來之衝擊,爰建築材料、燃料及機械資本財之進口金額有望增加,惟鑒於美國、日本及中國等菲國主要貿易夥伴之進口需求預計將持續低迷,菲國出口前景仍黯淡。  

A: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昨(22)日依據1992年對外貿易法(Foreign Trade Act, 1992)及2015-20對外貿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2015-20)發布公告(Notification No.14/2015-2020)修正個人防護設備/口罩出口規定,除下列產品外,其餘開放出口,自即日起生效: 各類醫療用全罩式個人防護設備(Medical Coveralls of all Classes/Categories); 醫療用護目鏡(Medical Goggles); 全部口罩,除非醫療/外科用口罩(Medical/Surgical Masks),即棉、絲、羊毛、人造纖維(Polyester等)編織口罩; 亞硝酸鹽/丁腈橡膠手套(Nitrile/NBR Gloves); 防護面具(Face Shield)。   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前於本(2020)年1月31日公告(Notification No. 44/2015-2020)禁止各類個人防護設備/口罩(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Masks,HS Code 901850、901890、9020、392690、621790、630790)出口;嗣後於5月16日公告(Notification No. 6/2015-2020)開放非醫療/非外科(Non-medical/Non-surgical)口罩出口。 自本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逐漸蔓延後,印度政府於1月31日公告禁止各類個人防護設備/口罩出口,包括醫療/外科用防護衣、消防衣、防彈衣等。隨著印度國內個人防護設備產量不斷提升,不僅足以應付國內防疫所需且有多餘產能可供外銷。印度紡織部官員表示,印度政府3月份訂購的2,000萬套個人防護衣已交貨,國內產能已出現過剩,該部與商工部等相關單位討論後決定初期先開放每月500萬套個人防護設備出口,廠商生產之產品必須符合國際標準並取得相關許可,該部將密切注意供需情況,確保國內供應無虞。   規據印度成衣製造協會(Clothes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 of India)上(5)月調查1,000家企業經營狀況顯示,受到疫情爆發及封城影響,成衣營業額大幅衰退84%。南印度成衣協會(South India Mills Association)會長K Selvaraju表示,目前印度國內成衣及針織服飾市場低迷,但個人防護設備產能接近每月1,000萬套,業者盼望政府能開放出口。  

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隨著馬國政府實施「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PENJANA)以振興經濟,可能造成目前馬國債務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52%,至本(2020)年底恐上升至逾法定最高上限水準(55%)。然97%至98%馬國債務屬於國內債務,這意味馬國承受外匯波動風險輕微。   馬國政府係透過國內債券市場,特別是馬國政府證券(MGS)及馬國政府投資債券公司(MGII)進行融資前述二項經濟復甦計畫。馬國推行各種刺激經濟措施後可能出現更高赤字,預計將達5.8%至6%。展望未來,馬國政府將堅守財政紀律,以便於未來3至4年讓赤字恢復至4%以下水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農業暨農基產業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Agro-based Industry)第二副部長Che Abdullah Mat Nawi指出,2019年馬國鳳梨產品出口額為4億1,900萬馬幣(約合1億244萬美元),較2018年成長22.16%;主要出口市場為新加坡、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大陸、日本與沙烏地阿拉伯等20餘國與地區;其中中國大陸需求量最高,月需求量達100個標準貨櫃(TEUs)或2,200公噸。   馬國政府已將鳳梨列為新收入來源,並鼓勵農民在栽種油棕及橡膠樹之外,也可同時兼種鳳梨,以提高收入。目前馬國鳳梨產品已不再侷限於鳳梨或罐頭鳳梨,已走向下游工業。馬國將在全國尋找合適的鳳梨種植地,以確保鳳梨的生產能力滿足全球需求。柔佛州(Johor State)為馬國最大鳳梨生產州,其他依次為砂拉越州(Sarawak State)、彭亨州(Pahang State)、沙巴州(Sabah State)及吉打州(Kedah State)。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會展組織及供應商協會(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Organizers and Suppliers ,簡稱MACEOS)會長林燁成(Vincent Lim)頃表示,根據該協會於本(2020)年5月份針對其會員所進行之調查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影響馬國會展產業,本年前3季多達1,250場會展活動遭取消,造成逾17.5億馬幣(約合4.09億美元)業務損失。   林會長續稱,由於一場大型展覽會自籌備至展出需時3至4個月,加上馬國政府迄今仍關閉邊境、禁止出國及外國人入境,且未明確說明能否舉辦會展活動,造成馬國許多會展與主辦單位唯有將會展延期或取消。馬國政府先前已核准舉辦研討會、課程、會議及培訓等活動,唯人數限制在250人。該協會冀望馬國政府儘速擬定標準作業程序,准許業界舉辦會展活動。   自本年3月起,馬國暫緩或停擺的展覽包括「馬國國際傢俱展」(MIFF,原預定於3月8日至11日舉行)、「馬國吉隆坡國際機床、金屬加工、工業自動化展覽會」(METALTECH,原預定於6月10日至13日舉行)及預定於7月4日至7日舉辦的「馬國建築及室內裝飾設計展」(ARCHIDEX)等。   林會長認為,倘馬國政府准許國內恢復會展活動,將有助刺激旅宿業、會展中心、餐飲業及其他相關產業。至於開放後的展覽會,業者和參觀者須以新常態方式及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參與。   馬國會展促銷商黃興隆表示,馬國政府自本年3月18日起實施「全國行動管制措施」(Movement-Control Order),該期間禁止一切經濟活動,但會展促銷商轉為舉辦「線上展覽會」以求生存。   全國性展覽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以電腦展「PIKOM PC Fair」為例,參展商的專賣店可能一個月僅賣出5台電腦,但在客戶現身展覽會就可提升鋪售至200台電腦,且民眾等待電腦展再行採購,因平時買電腦僅獲2至3樣贈品,但是在展覽會上可能收益更多。   過去幾年來,馬國會展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共舉辦1,025項展覽活動,較2018年提升1.08%,吸引54萬名國際商務旅客前來馬國參加國際會議、獎勵旅遊和展覽等。該產業為馬國貢獻39億馬幣(約合9.1億美元)外匯收入,並帶來92億馬幣的經濟效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市場分析師頃指出,馬國政府於3月18日至5日3日實施「全國行動管制令」(Movement-Control Order,簡稱MCO)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該期間禁止一切經濟活動,造成航空公司及租賃公司間的飛機交付延遲,導致馬國航太產業的營收減少30%。儘管如此,商用及私人飛機的維修及保養業(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簡稱MRO)服務仍繼續為停飛的飛機提供支援。   馬國航太產業協會(National Aerospace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MAIA)主席Naguib Mohd Nor表示,物流及海關通關方面的障礙亦對產業構成挑戰,導致原材料及配件進入馬國以及在馬國已完成的飛機部件運往歐洲進行最後組裝的進度受到干擾。展望未來,馬國航太產業相關領域的公司將持續監控風險。航太產業是一個最高標準的自我調節產業, MAIA盼該產業與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及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afety Council)合作制定未來的標準作業程序。自MCO措施實施以來,馬國航太產業從業人員仍維持「零」確診病例。由於航太產業受到國際適航性及品質標準的監管,馬國的航太製造或保養維修企業都具備世界AS9100標準。   MAIA是馬國商業航太產業的產業協會,由90家主要航太業者組成,包括Tier-1級及Tier-2級主要企業以及T7航太及微米概念(Micron Concept)等中小企業,諸如Spirit AeroSystems,馬來西亞複合材料技術研究公司(Composites Technology Research Malaysia)、馬來西亞航空複合材料公司(Aerospace Composites Malaysia)、賽峰集團(Safran)、UMW航太公司、SME航太公司及Senior Upeca Aerotech等。馬國已成為國際著名企業,例如空中巴士(Airbus)、波音(Boeing)及勞斯萊斯(Rolls Royce)等全球重要委託製造供應商之一。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Azmin Ali)頃領導馬國代表團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線上會議談判。10個東協成員國以及5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FTA)合作夥伴,包括日本、韓國、中國、澳洲及紐西蘭一起參加會議並討論了RCEP談判的進展。本次討論的主要懸而未決的課題為市場進入及印度繼續參與RCEP。   馬國支持所有RCEP成員國盼至本(2020)年底簽署該協定的承諾,因該協定將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投資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倘RCEP締結並簽署,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FTA,涵蓋全球近一半人口,同時貢獻全球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阿茲敏部長強調稱, RCEP談判合時宜,尤其是新冠病毒疫情重挫經濟後,因此本區域國家須推動克服和應對這場經濟衝擊的措施。RCEP成員國因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須齊心協力維持市場和全球供應鏈開放,而不是維持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因這只會進一步阻礙全球貿易發展以及經濟復甦。   阿茲敏部長強調稱,馬國隨時準備與其他成員國一起積極追求參與該協定之進展,印度的參與將有助於該地區的經濟繁榮。馬國亦同意其他成員國的意見,無論印度隨後做出任何決定,都不應偏離簽署RCEP協定的進度。一旦談判結束後,馬國將採取必要的國內行政程序,以準備於本年11月簽署RCEP協定。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貿工部(MTI)今年6月23日發表聯合新聞稿表示,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及防疫「阻斷措施」影響,新加坡今年 5月整體通貨膨脹率從4月的-0.7%下跌至-0.8%,主要是因私人陸路交通費從4月的-5.5%擴大至-6.8%。 若不包括住宿和私人陸路交通費,新加坡今年5月核心通貨膨脹率則從4月的-0.3%上升至-0.2%,主要是因服務價格及電費跌幅減少,以及食品通貨膨脹率上升。新加坡官方對今年全年整體及核心通貨膨脹率預估仍維持在-1%至0%之間。 依據新加坡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今年5月服務價格從4月的-1.1%減少至5月的-0.8%,主要是機票價格及旅遊產品跌勢放緩所致。 電費和煤氣費年比下跌4.6%,低於4月的-5.2%,是因全國電力開放市場(Open Electricity Market)的新認購率放緩。零售及其他物品價格跌勢則加劇,今年5月下跌2.3%,住宿費則上升0.5%。至於食品價格則持續攀升,今年5月上漲2.2%,創下2016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主要是因肉類價格上漲9.1%,蔬菜價格也上漲4.4%。 隨著新加坡從今年6月19日起進入解封第2階段,加上國際旅遊限制逐步放寬,受訪經濟分析師預估,今年下半年通貨緊縮壓力逐漸消退,但短期內很有可能會維持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即物價增速放緩。

A: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2020)年6月23日宣布將於7月10日舉行大選,並表示在競選期間,內閣依舊肩負治理責任,政府和公共服務體系將如常運作,確保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推動防疫、經濟和力保就業。 李顯龍總理指出,儘管目前新加坡疫情趨穩,防疫之路還很漫長,新加坡正謹慎地恢復社交活動,並逐步重啟經濟活動,但在疫苗問世前,人民須與「非常難纏、棘手」的病毒共存至少1年,並做好心理準備,在重新開放後,可能面臨疫情再度反撲。 李顯龍總理警告,疫情除了影響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重創經濟發展,目前新加坡尚未感受到疫情對經濟的全面影響,預計未來數月將面臨更多公司倒閉和裁員的困境,失業率將攀升。據統計,新加坡今年第1季就業人口已銳減2萬5,600人,創有史以來勞動市場最大跌幅,預估今年居民失業人數或許將超過10萬人。 新加坡政府今年共宣布4個防疫預算案,撥款總計929億星元,其中520億星元來自國家儲備金。為緩解失業問題,星國政府將透過大量津貼,提供10萬個就業和培訓機會。除了內部經濟問題,新加坡也得因應充滿變數的外部環境,包括中美緊張關係、美國總統大選、中印邊境衝突及東南亞政局變化等。

A:一、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頃公布貿易統計:  (一) 菲律賓出口貿易:本年1月至3月菲國出口貿易金額為157.2億美元,較去(108)年同期之165.8億美元衰退5.2%。菲國前10大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其他工業製品、機械與運輸設備、新鮮香蕉、點火線組、金礦、陰極精銅及其截面、椰子油、金屬零件,以及其他礦產品。前10大出口市場為日本、美國、香港、中國、新加坡、泰國、韓國、德國、荷蘭及我國。 (二) 菲律賓進口貿易:本年1月至3月菲國進口金額為23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之269.2億美元衰退13.6%。菲國前10大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物燃料,潤滑劑與相關材料、運輸設備、鋼鐵、工業機械及設備、其他食品及牲畜、穀物及其製品、塑膠、雜項製品,以及通訊設備與電子機械。前10大進口來源國為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泰國、印尼、新加坡、我國、馬來西亞及越南。 二、我國與菲律賓貿易統計: (一) 菲律賓對我國出口貿易:本年1月至3月出口至我國總額5.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之5.8億美元衰退8.8%,我國居菲國第10大出口市場。 (二) 菲律賓自我國進口貿易:本年1月至3月自我國進口總額1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之11.5億美元成長9.3%,我國為菲國第8大進口來源國。 三、查本年1月至3月菲國自前10大進口來源國進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多呈現衰退,其中以自越南進口總額衰退20.9%最多,自中國進口總額衰退19%,自韓國進口總額亦減少16%。惟自我國進口總額成長最多,達9.3%,主要係因菲國自我國增加進口其他積體電路、處理器與控制器、記憶體,以及電子零組件等產品,研判或因中國廠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供應鏈斷鏈而影響出口,致使菲國廠商改向我國廠商進口相關電子產品,產生貿易移轉效果。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