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2)年10月越南進口金額約280億美元,較上(9)月份減少1.4%,並較去(2021)年同期增加7.1%;其中越資企業進口金額為9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2%,外資企業進口金額185億美元,增加7.5%。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進口金額約3,03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2%,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為1,052.8億美元,增加12.5%,外資企業進口金額1,981.4億美元,增加12%。
本年前10個月計有44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93%,6項進口金額逾100億美元,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704.68億美元,增加16.7%;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81.62億美元,減少0.5%;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177.39億美元,增加5.2%;布料125.43億美元,增加8%;塑料107.22億美元,增加10.8%;鋼鐵102.82億美元,增加6.7%。
在進口市場部分,本年前10個月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1,0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3%;自韓國進口528億美元,增加16.9%;自東協進口390億美元,增加17%;自日本進口197億美元,增加8.3%;自歐盟進口127億美元,減少8.5%;自美國進口124億美元,減少4.5%。
本年10月份貿易順差約22.7億美元,前10個月貿易順差約94億美元(去年同期貿易逆差為6.3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249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343億美元。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本(2022)年10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302.7億美元,較上(9)月份增加1.5%,並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4.5%;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7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9%,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27.2億美元,成長8.1%。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出口金額約3,128.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9%,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803.6億美元,成長13.4%,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324.6億美元,成長16.8%。
本年前10個月計有32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92.8%,其中有6項出口金額逾100億美元,包括: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501.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6%;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465.95億美元,成長14%;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83.05億美元,成長28.1%;紡織成衣品318.14億美元,增加21.9%;鞋類200.57億美元,增加40.9%;木材及木製品134.75億美元,增加11.4%。
在出口市場部分,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934億美元,成長22.3%;越南對中國之出口金額為470億美元,成長5.6%;對歐盟出口394億美元,成長22.3%;對東協出口289億美元,成長24.1%;對韓國出口207美元,成長15.4%;對日本出口199億美元,成長22.1%。
A:
越南央行頃發布有關美國將越南撤出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之公告,具體如次:美國財政部頃於本(2022)年11月10日發布有關美國大型貿易夥伴外匯與整體經濟政策之報告,其中繼續根據對美之雙邊貿易順差、經常帳平衡以及長期單向外匯市場干預等3項標準來評估是否有匯率操縱等情形。美國財政部於上述報告中將中國、日本、南韓、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台灣等7個經濟體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並同時做出無任何大型貿易夥伴於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間有匯率操縱行為等結論。越南於美方最近連續2期報告皆僅超過貿易順差之標準,因此美國將越南撤出觀察名單。
美國財政部自從去(2021)年初已陸續與越方進行雙邊會晤,並於去年7月就美方關切之貨幣、匯率等議題達成共識。美方於此次公布之報告中繼續肯定越南所努力之進展。另美國財政部於本年10月3日訪越時亦高度評估越南央行在全球經濟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等情勢下調控匯率與貨幣等政策之能力。
A: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止,汶萊總人口共有44萬715人;其中馬來族29萬7,016人,占總人口67.4%;華裔4萬2,132人(占總人口9.6%),以及其他種族10萬1,567人。汶萊男性人口共有23萬2,194人,女性人口有20萬8,521人。
汶萊華裔人口4萬2,132人,占總人口9.6%,大部分為福建人(以金門人為主);其次為廣東人、客家人、潮汕人、海南人及興化人等。通用語為福建話(閩南語)及各籍貫語言。華人大多活躍於商界,對當地商業具有重要影響力。
汶萊人口分佈,以汶萊摩拉縣(Brunei Muara)占最多,共有31萬8,530人;馬來奕縣(Belait)6萬5,531人;都東縣(Tutong)4萬7,210人,以及淡武廊縣(Temburung)則有9,444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馬來西亞醫療產業協會(AMMI)頃發布「2021/2022年產業狀況與展望報告」顯示,該協會會員廠商計劃投資 14 億馬幣(約3.05億美元)作為擴充用途、3.89 億馬幣(約8,470萬美元)用於開發新產品以及1.58 億馬幣(約3,440萬美元)用於研發、卓越中心和工業 4.0計畫。此外,該協會會員亦自國內供應商與中小型企業採購39.2億馬幣(約8.54億美元)的原物料與服務。
AMMI與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強調馬國醫療器材產業在面對新冠疫情挑戰時的韌性。馬國與波多黎各(Puerto Rico)、愛爾蘭及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三國被視為全球頂級醫療器材境外製造中心之一。根據調查分析顯示,全球前30大醫療器材企業中,已有10家在馬國設立生產基地。此外,馬國醫療器材產業有近300家醫療器材製造商,從事區域總部、製造及研發活動。
AMMI主席Andy Lee表示,隨著馬國政府近期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馬國可望繼續吸引更多外人直接投資醫療器材產業。該產業具潛力進一步擴大現有規模與市場,預計至2030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總市值將達7,450 億美元。在疫情期間,AMMI會員在醫療器材產業的投資繼續成長,顯示他們對馬國投資環境充滿信心。63% 受訪成員表示已擬定未來發展計畫。
馬國投資發展局執行長阿罕阿都拉曼(Arham Abdul Rahman) 表示,AMMI自2015 年起就一直與該局緊密合作,並為其會員廠商提供投資便利的主要管道。該協會亦協助業者組織培訓計畫,使2,647名馬國員工受惠,並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Jordan, CBJ)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erm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GIZ)合作為約旦的微中小型企業啟動一個微型金融包容性專案。該專案將在未來四年內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與CBJ合作實施,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將提供約1,000萬歐元的資金。
- 約旦中央銀行總裁Adel Sharkas表示,該專案旨在支援CBJ和相關合作夥伴為加強約旦微中小企業的金融包容性所做的努力。並以微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獲得創新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此外還幫助這些中小企業克服挑戰,特別是由婦女領導的中小企業獲得必要資金。該專案還包括制定適當的立法監督,以便透過使用數位金融解決方案,根據中小企業的需求改善金融可及性。該計劃是該銀行正在積極進行推動之重要政策的一部分,旨在加強整個約旦的金融包容性,特別是在微型和中小企業,此亦是約旦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重要驅動力之一。
- S總裁續指出,此專案之為中小企業幾乎佔約旦註冊的所有公司的99%,瞭示此些公司在增加生產和創造就業機會、降低高失業率、提高經濟成長率與增加國民收入的重要性。強調所有利害關係者持續夥伴合作關係,對發展金融部門的重要性。
A:
根據澳洲貿易暨觀光部長Don Farrell本日新聞稿,澳洲條約聯合常設委員會(the 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Treaties,JSCOT)已公布本案審查報告,建議行政部門採取行動,以利澳英FTA協定正式生效。
澳方認為,本協定除可增進貿易、投資、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外,亦有助疫後經濟復甦及強化澳英夥伴關係,為具黃金標準之貿易協定(is a gold standard trade agreement)。
協定生效後,將可使超過99%之輸英產品享零關稅待遇,且對羊肉、牛肉、乳製品、糖、葡萄酒等農產品出口特別有利。
協定建立於英澳雙邊人員密切交流之基礎,故新增技術勞工、年輕人等雙向交流措施。另亦承諾服務業全面自由化,開放專業、商業、金融、電信等服務業。
F部長強調本協定創新之特性,首創「創新」及「婦女貿易及投資」等專章。承諾維持高勞工標準,支持解決強迫勞動、現代奴役等問題。為英國脫歐後首份完成之全新的FTA。
本案倘於下週取得參眾兩院支持,將可完成國內立法程序。俟澳英雙方以書面形式確認完成國內程序後,本協定即可生效實施。
A:
一、 醫療設備公司瑞思邁(ResMed)於新加坡大士工業區增設的先進製造中心本(2022)年11月16日舉行開幕儀式,該中心為瑞思邁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生產中樞,具有智慧儀錶盤的功能,能整合即時資料以監測生產線的表現。該項設施樓面積為27萬平方英尺,比原先增加一倍多,可容納近1000名員工,為新加坡的醫療科技行業做出貢獻。
二、 瑞思邁位於新加坡的設施為最新睡眠呼吸治療設備AirSense 11的主要生產地點,新中心將增加口鼻罩的產能。 AirSense 11讓用戶透過連接myAir手機應用雲端醫療設備,監察自己睡眠窒息症(sleep apnea)的治療狀況。根據「柳葉刀呼吸醫學」雜誌數據顯示,全球約有9.36億人受到睡眠窒息症的影響,新加坡則有約230萬人。
三、 新加坡國務資政暨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出席開幕儀式時指出,瑞思邁大士的團隊將與該公司在緯壹科技城(One North)200人的研發團隊合作,利用其全球卓越中心在紡織品技術方面的能力來開發新產品。預計到2025年該設施生產的產品每年將惠及2.5億人,在新加坡對世界醫療科技出口中將占很大的比率。
四、 瑞思邁公司總裁法瑞爾(Mick Farrell)表示,新加坡的戰略位置及對商業投資的支持,可擴大瑞思邁世界領先醫療設備與數位健康產品的製造能力,同時提供星國就業及區域經濟的雙贏機會。
五、 瑞思邁自1997年進駐新加坡,當時僅在中央商業區設立子公司的小辦事處,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支持下擴展至兩個地點,生產設施設在大士;亞洲與拉丁美洲區域總部以及研發團隊則在緯壹科技城。新冠疫情期間該公司加速生產呼吸器,供各地醫院使用。
A:
一、 新加坡於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受邀加入由日本領導的「巴黎協定」第六條執行夥伴計畫,與其他成員國攜手推動國際碳交易市場細則。該項夥伴計畫旨在透過協調各國的建設行動,促進碳交易的國際合作,推動碳交易市場的落實。目前共有約64個國家加入「巴黎協定」第六條夥伴關係。
二、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本(2022)年11月16日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舉行的場邊推介活動致辭時表示,「巴黎協定」第六條為各國實現氣候目標、推進氣候行動,以及啟動私人氣候金融提供共同架構,該項合作有助於設立完善的碳市場,為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提供新途徑。
三、 傅海燕部長指出,新加坡將促進各國對第六條規定的理解,以及與「國家自定貢獻」(NDC)之間的聯繫。新加坡作為碳服務及交易中心,在制定碳市場基準方面做出貢獻,促進碳市場使用具透明度的工具及架構,並建立相關知識平臺,讓各國能夠交換碳市場相關的經驗與知識。
四、 新加坡與挪威在本屆大會中再次擔任「巴黎協定」第六條相關議題的共同協調代表。傅海燕部長2021年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氣候大會上,與挪威氣候與環境部長艾斯彭(Espen Barth Eide)共同主持部長級合作會議,成功推動談判並達成協議,針對多年來因各國分歧而屢屢難產的「巴黎協定」第六條執行機制,制定全球碳交易的實施細則。
五、 另外,傅海燕部長11月15日與參加本屆氣候大會的新加坡青年、企業、學術界及非政府組織代表舉行的對話會中表示,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一定水準,屬於「發達的發展中國家」(advanced developing country),但天然資源比許多低生產總值的國家匱乏,儘管被聯合國歸屬為「發展中國家」,新加坡不會尋求資助,而是伸出援手協助其他發展中及不發達國家提升能力,此舉比直接提供資金援助更有效。
六、 本屆氣候大會上有關「巴黎協定」第六條的技術談判已接近尾聲,即將進入政治談判階段。隨著極端天氣日益頻繁,「損失與損害」也是本屆大會的熱門課題,傅海燕部長對此表示,新加坡可作出貢獻,將氣候數據提供給沒有氣候預測能力的國家。
A:
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比利時稅務顧問和會計師協會(ITAA)於2022年11月10日在布魯塞爾舉辦年會,其主席Bart Van Coile指出該行業所面臨的新挑戰。會計師們對不斷惡化的經濟環境感到擔憂,許多警告信號證明越來越多比利時公司面臨財務困難。一些陷入困境的公司甚至已無力支付社會保險費用、增值稅和會計師之費用,然而這類公司卻更需要會計師和稅務專家的幫助。
比利時宣布破產的公司數量已達疫情前水準,ITAA預計這個趨勢不但不會停止,且還可能加速,ITAA呼籲政府應該恢復疫情期間所採取的措施。目前比利時政府已宣布將徵收公司稅和社會保險費用的期限從兩個月延長至4個月。但這顯然不夠,因為無法斷定這場危機將持續多久。
此外,歐盟規定大企業自2023年起將有義務提供永續性報告,稅務專家和會計師將必須在該報告中證明公司在永續發展方面所提出的數據是正確的,這對公司來說代表著額外成本,雖然目前尚未適用於中小企業,但一些中小企業在與大公司業務往來時已經受到影響。
針對聯邦政府財政部長Vincent Van Peteghem近日提出之稅收改革計畫,ITAA擔憂反而會帶來反效果。目前大公司須繳納的預扣稅(作為社會保險和退休金等用途)為30%,中小企業為15%,有些甚至為10%。目前政府正在討論是否將簡化為統一25%的單一預扣稅,這對中小企業勢必帶來更大壓力。中小企業占比利時商業結構95%,ITAA呼籲政府應再謹慎考慮。
A:
查歐盟執委會於110年9月24日公告對自中國進口之電鍍或塗氧化鉻鋼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嗣自本(111)年5月24日起對前述產品課徵6個月之臨時反傾銷稅。
經檢視相關事證,執委會認定自中國進口之電鍍或塗氧化鉻鋼品具傾銷事實,且致歐盟產業受損,爰於本年11月16日在第L295號公報公告自次日起對前述產品課徵每噸239.82至607.98歐元不等之最終反傾銷稅。受課徵產品之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s 7210 50 00及7212 50 20。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22R2247&from=EN。
A:
紐西蘭為我國重要貿易夥伴,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已於2013年生效,有助促進雙邊貿易往來。臺紐雙邊產業結構互補,我對紐西蘭出口醫藥製劑、自行車、渦輪噴射引擎零件、聚氯乙烯、機械零件等工業產品:我自紐西蘭進口鮮蘋果、鮮奇異果、櫻桃、牛肉、乳品等農畜產品。
A:
東協各會員國與中國領袖頃於第25屆東協中國領袖高峰會議中正式啟動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ACFTA)升級諮商。前述協定升級諮商之主要目的係深化與擴大東協與中國經濟關係以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ACFTA為東協所簽訂之各項FTAs中最早簽之一項協定;其升級係對相關者與民營企業之聲明,即為承諾讓ACFTA更加符合業者之需求與增加對全球挑戰之因應能力。ACFTA升級版將包括雙方共同關切之議題,其中有數位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鏈結、競爭力、消費者保護以及微中小型企業等。
中國目前為東協最大貿易夥伴與第二大投資來源國。2021年東協與中國貿易總額為6,6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面對美國對中國採取關稅課徵與高科技移轉限制以及規劃建立無中國參與之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情勢,中國朝向與東協進行貿易關係升級,俾期擴大貿易區域、維持供應鏈以及開放市場。
A:
據報導,目前自由市場匯率皆一律減少120至170越盾,降至2萬4,850越盾至2萬4,900越盾。各家商業銀行之匯率亦於最近2週內有所停滯,越南外貿商業銀行(Vietcombank)匯率有時增至近2萬4,900越盾,惟目前僅介於2萬4,580越盾~2萬4,860越盾;西貢商信銀行(Sacombank)匯率介於2萬4,640越盾~2萬4,860越盾。美金指數(USD Index)自11月初趨於下降;目前指數與11月初相較已下降逾5%。由於通膨有所得到抑制,短期內匯率亦有下降之趨勢。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僅上漲7.7%,低於上個月,並為自本年1月迄今最低的。
A:
雖然2020年及2021年受Covid-19疫情之影響,海防市外資仍持續成長。據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統計資料顯示,去(2021)年海防吸引外資資金約計51.49億美元 (包括直接外資及股份購買等間接投資資金),較2020年增加3、4倍,為越南全國排首位。本(2022)年前10個月海防市共吸引65件新的外資案,投資資金9.19億美元。海防市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去年海防市競爭能力指數(PCI)為全國排名第2位。據越南Pegatron責任有限公司Leon Chen總經理表示,在海防市投資營運過程中,該公司已受海防市政府積極協助,該公司肯定未來將會繼續在海防市擴大投資。
A:
據越南鞋業協會副主席葉成傑(Diep Thanh Kiet)表示,本(2022)年前9個月越南鞋業出口金額約計210億美元,本年全年預估高達250億美元。雖然越南鞋業面臨許多困難及挑戰,惟仍將達成本年目標。越南鞋業協會預估明(2023)年該產業出口金額目標為265至270億美元,較本年成長6%。
A: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年10月份越南肥料出口量為16萬公噸,出口金額約計8,700萬公噸,較上(9)月衰退7%。累計本年前10個越南肥料出口金額約計5.59億美元。據越南廢料協會副主席馮河(Phung Ha)表示,據世界肥料協會(IFA)及世界糧食暨農業協會(FAO)等專家認為,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歐盟與俄羅斯之間之制裁措施,加上歐洲天然氣供應減少,致使肥料生產原料價格上漲,本年底及明(2023)年初肥料價格預估上漲。
A:
據希臘媒體(www.ekathimerini.com)2022年11月16日報導,希臘中央銀行(National Bank of Greece )將投資希臘資訊科技Epsilon Net S.A.,此為希臘數位產業發展之有力證明。目前雙方已進行諮商,Epsilon Net公司預計於2022年11月21日在雅典證券交易所上市。據該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Yannis Michos表示,該公司與希臘中央銀行諮商已接近最後階段,預計將能儘速完成諮商。 據該新聞續指出,Epsilon Net公司資本總額為3.252億歐元,希臘中央銀行投資該公司之股權可能為20%。目前許多希臘銀行亟盼投資此類公司;本項投資案促成原因應為投資綜效及成本節省。 Epsilon Net公司為希臘最早在營運及服務投資技術現代化之民營公司之一,近數十年數位銀行為該公司策略發展之重要業務。另22多年前,Alpha銀行購買Space Hellas S.A.之5.79%股權,2005年該銀行在購併Delta Singular S.A.後持有Space Hellas S.A.之股權增加為18.96%;目前Alpha銀行持有Space Hellas S.A.之股權為 19.33%。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服務數位化最重要工作為對網路攻擊可有絕對保護,並為銀行提供相對優勢。
A:
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11月16日報告,美國本年10月零售銷售額為6,945億美元,較前月增長1.3%,為8個月以來最大增幅,優於市場預測。美媒指出,零售商表示銷售成長係由商品價格上漲所推動,而非成交量增加所致,消費者支出持續受通膨、升息及經濟不確定等不利因素影響,另服務業項下餐廳與酒吧類別消費持續成長(+1.6%),並超過通膨速度。
本次報告反映消費者持續維持韌性,顯示美國經濟在第四季有好的開始,惟聯準會認為當前通膨過高持續升息,以控制通膨及抑制商品需求,此舉恐拖累美國經濟成長;部分專家則預期,消費支出在明(2023)年初趨向疲軟,美國經濟明年上半恐有陷入「溫和衰退」的可能。
各別零售銷售類別成長情形:13個類別中有9類成長,包括加油站(+4.1%)、餐廳與酒吧(+1.6%)、食品飲料零售(+1.4%)、汽車與零件(+1.3%)、電商(+1.2%)、家具與居家用品(+1.1%)及建材供應(+1.1%);下降類別為電子與家電(-0.3%)、體育休閒用品(-0.3%)及百貨零售(-0.2%);服飾配件持平。
A:
綜合美媒及美國聯準會11月16日報告,美國本年10月工業生產減少(-0.1%),較市場預測增長(+0.1%)為差,其中製造業成長(+0.1%)、礦業下滑(-0.4%)、公用事業衰退(-1.5%);產能利用率雖由80.1%降至79.9%,但仍較1972年至2021年長期平均水準高出0.3%。
本年10月製造業連續4個月成長(+0.1%),主因為汽車暨零件(+2%)、電氣設備暨零件(+1.9%)、航太運輸設備(+1.9%)等耐久品成長所推動;非耐久品則係本年6月以來首度下滑,包括石油與煤炭產品(-1.9%)、紡織品(-0.8%)及印刷品(-0.8%)等類別;另礦業雖下滑(-0.4%),惟油井探勘持續增加(+0.8%);公用事業則受電力下滑(-2.4%)影響而減少(-1.5%)。
美媒指出,本次工業生產已為負成長,其中製造業生產雖仍連續4個月成長,惟增幅放緩,反映美國國內及國外需求趨緩,製造業失去部分動能,美製造商面臨聯準會持續升息及擔憂民眾消費意願影響前景黯淡,惟部分企業持續投資設備提高生產力,盼在高通膨情況下控制成本。專家表示,美製造業成長整體接近停滯,未來數月需求疲軟、利率上升及供應鏈困境等不利因素將持續衝擊美國工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