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綜合美國美體報導,美國目標百貨(Target)第3季獲利下降50%;並且隨著假日季臨近銷售放緩,該公司調降一年中零售銷售最重要季節的營收預期。
該公司表示,將在未來3年削減高達30億美元的總成本,理由是在過去2年銷售大幅成長後需要提高效率。在疫情期間,該公司營收成長約40%。該公司並未具體說明如何實現撙節目標,但表示並無裁員或凍結招聘計畫。
目標百貨銷售額下降,高漲的通貨膨脹使消費者迫於在生活必須品和心中想要的物品之間做出取捨,是假日購物季一個潛在警告訊號。客戶對價格敏感度在10月最後兩週明顯增強,購物慾望急劇下降,11月初也出現這些趨勢。
在經歷多年的低庫存和缺貨之後,零售業大促銷再度回歸,也打擊業者獲利。目標百貨預期今年假日季表現疲軟。目標百貨財務長Michael Fiddelke表示,展望未來,預計充滿挑戰的環境將持續到假期過後並持續到2023年。
A:
綜合美國媒體報導,化妝品大公司雅詩蘭黛(Estee Lauder)宣布,同意以28億美元收購Tom Ford公司,此為精品業今年規模最大交易。
收購主要是Tom Ford在美容業務實力,包括雅詩蘭黛取得長期授權協議的香水、化妝品和護膚產品。香水已經成雅詩蘭黛業務重點,尤其是消費在疫情期間尋找小型奢侈品使高端香水出現意想不到的成長。
雅詩蘭黛最近收購的香水品牌有Frederic Malle、Killian和Le Labo。至於Tom Ford時裝,雅詩蘭黛將授權給第3方,義大利集團Zegna。而自2005年來一直取得Tom Ford眼鏡系列授權的Marcolin,將持續合作關係。
A: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數家汽車製造商為在價格實惠的電動車競爭中,轉向採用成本較低之磷酸鐵鋰電池(LFP),惟該種電池會降低電動車續航里程,目前磷酸鐵鋰電池廣泛用於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之中國,且成本較歐美廣泛使用之鎳鈷電池更低。
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於鎳鈷電池,意味著電池續航里程較短,這使得電動車製造商需改進化學及電池設計以增加里程,且磷酸鐵鋰電池高度依賴中國生產,使車商在試圖擺脫對中國電動車技術依賴的同時又更依賴中國電池供應。
特斯拉(Tesla)、福特(Ford)、Rivian及其他汽車製造商均表示,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可以降低電動車成本,且避免使用價格昂貴之稀有金屬鎳及鈷,但這種轉變將使車商須應對電動車效能降低及棘手的供應鏈問題。
分析師及有關電動車公司高層先前認為,磷酸鐵鋰電池主要應用於中低價位之中國電動車,係因汽車駕駛主要集中在市區且行駛距離較短,歐洲及北美之電池發展策略為使用較昂貴之鎳鈷電池,係因人口分散且行駛距離較長;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鎳價格飆升後,各該公司對磷酸鐵鋰電池興趣便逐漸增加,即使鎳價已下跌,磷酸鐵鋰電池仍相對便宜;又鈷價近年亦飆升,且為回應全球鈷礦主要產地,剛果之礦產開採及侵犯人權問題,車商亦限縮該種礦物之使用。
透過改變磷酸鐵鋰電池之包裝方式,亦有助於提升續航力。分析師表示,此種電池起火風險亦較低,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全球電動車電池研究分析師Tim Bush表示,電池技術之進步將使得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之中型休旅車單次續航力可達300英哩,並估計至2030年磷酸鐵鋰電池將佔40%全球電動車市場,高於先前預測之15%,且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將有助於汽車製造商供應鏈多元化。
A:
綜合美國媒體報導,當前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主要由鋰、鈷、錳和鎳製成,但需求不斷增加,價格已飆升。
據路透社報導,一些新創企業正試圖使用「鈉」和「硫」,此2種更便宜的材料製作電動車電池,此舉可能將大幅降低中國電池主導地位,並加速電動車普及。
預計到2025年之後,電動車可能會轉而使用鈉離子電池(sodium ion battery)或鋰硫電池(lithium-sulfur battery),通過使用更便宜的陰極材料,電池價格可望降至今天鋰離子電池的三分之一,表示未來將有更多人買得起電動車。
新型電池仍有必須克服的難題,例如,鈉離子電池蓄電能力不足夠,而硫電池易於腐蝕,使壽命不夠持久。儘管如此,仍有十多家新創公司吸引數百萬美元的民間及政府資金,著手開發新電池。目前,包括德國的Theion、英國的Faradion及美國的Lyten公司,正希望早日在相關的電化學(electrochemistry)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中國在電池生產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包括原材料開採和提煉。根據英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顧問公司估計,中國目前擁有全球75%的鈷精煉產能,以及59%鋰加工產能。
汽車製造商也預期,大約到2025年,供應瓶頸就會影響汽車生產,開發新材料電池顯得刻不容緩。總部位於密西根州的Amandarry和英國新創公司AMTE Power,正在開發使用氯化鈉(食鹽)作為主要陰極成分的鈉離子電池。它們不需要鋰、鈷或鎳這3種最昂貴的電池成分。
美國的Lyten和Conamix公司、德國的Theion及挪威的Morrow,正在開發鋰硫電池,它們仍需少量的鋰,但不需要鎳或鈷。
硫也是廉價材料,廣泛用於化肥之中,這些新創公司表示,電池成本可以削減三分之二,使中產階級以下的人也能負擔得起電動車。這些新創企業正與汽車製造商合作,其中一些製造商正積極測試新電池。
A:
依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研究公司資料顯示,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比鎳鈷電池低30%,福特去(110)年便表示使用中國寧德時代(CATL)之電池於部分Mustang Mach-E 休旅車及Lightning皮卡車,並表示使用這種電池使電動車整體材料成本降低15%。
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將使車商更依賴中國,福特執行長Jim Farley表示,該種電池專利權均在中國,目前福特以較經濟方式從中國進口電池,然提出未來在北美生產電池可能性,並指出以鐵為基底之電池是福特發展價格實惠電動車重要計畫之一環。
今年供應鏈失序導致鎳鈷價格飆升,Rivian便表示將部分卡車及休旅車轉向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執行長RJ Scaringe於上週表示,該公司非常看好磷酸鐵鋰電池,且該電池在經常充電的車輛及可容納更大電池組的車輛中表現良好。
特斯拉近年亦開始採用磷酸鐵鋰電池,且該公司正好在中國展開生產電動車,執行長馬斯克於本年10月表示,預計以鐵為基底材料電池將成為特斯拉電動車主要電池,且產量將是以鎳為基底電池之2倍。
麥肯錫電動車電池材料研究共同主管Ken Hoffman表示,隨礦物價格變化及新技術出現,車商將繼續改變其電池策略。
A:
Airbnb Inc表示,由於越來越多人在面臨生活成本危機的情況下尋求額外收入,第3季其平台上的單房房源「不成比例地」增加了31%。
該公司表示,各地區的房屋掛牌數量有所增加,但沒有透露具體數字,為了提振成長,它發布應用程式更新以簡化這個過程。
Airbnb CEO切斯基(Brian Chesky)表示:「很多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興趣出租家中的房間來支付他們的生活費用。」他直指烏克蘭戰爭導致的高通膨給脆弱的家庭預算帶來了壓力。
該公司引用一項調查指出,Airbnb上約46%的房東表示,他們使用出租房間的額外收入來支付食物和其他物品,而十分之一的房東表示,這有助於他們避免被驅逐或喪失房貸抵押權。
然而,部分備受歡迎的旅遊觀光地點指責該公司加劇了住房短缺,因為旅遊激增,越來越多房東將房產出租給度假者,而不是尋找長期租戶。
Airbnb聯合創始人布雷卡齊茲克(Nathan Blecharczyk)將住房短缺歸咎於利率上升,並補充說這一行也很難適應買家逐漸改至大城市以外尋找房屋的趨勢。
與此同時,該公司表示,雖然面臨經濟逆風,但由於旅遊需求未見放緩,遠距工作導致旅客停留時間延長的情形將繼續提振業績。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771402?from=wj_catelistnews
A: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準備把旗下產品的晶片委由目前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的晶圓廠製造,代表蘋果正邁出降低依賴亞洲的一大步。彭博推估,蘋果所指的亞利桑那州工廠,可能就是台積電正在興建的晶圓廠。
對於相關報導,台積電16日不評論單一客戶,蘋果方面也未進一步說明。
彭博報導,庫克在與德國工程師和零售人員召開的內部會議上說:「我們已決定從亞利桑那州的一座工廠採購,這座廠將於2024年啟用,我們已提前約兩年(下單),可能還不到兩年。」「在歐洲,隨著那些(建廠)計畫變得更明朗,我們確定也將向歐洲廠採購。」
台積電、英特爾都正在亞利桑那州積極建廠,而且都會在2024年啟用,均符合庫克「暗示」下單的條件,但庫克並未點出實際對象。
業界分析,蘋果持續推行Apple Silicon計畫並厲行「去英特爾化」,進而確保自家設計一條龍發展,台積電不與客戶競爭,可確保完美執行蘋果訂單需求並降低風險,有望脫穎而出。
不過,問題在於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2024年量產,製程技術為5奈米,恐無法滿足蘋果近期希望採用3奈米製程的想法,屆時台積電這座工廠的技術能否配合蘋果的需求,將是奪單成敗關鍵。
彭博指出,理論上台積電可能提早在亞利桑那廠導入先進製程,蘋果也可能用這座廠的晶片,生產較沒那麼複雜度的裝置零組件。
英特爾雖曾是蘋果多年供應商,卻不太可能和蘋果再續前緣,彭博認為主因蘋果旗下Mac電腦和其他產品都不再搭載英特爾的處理器,轉而使用自家設計、台積電製造的晶片,而且英特爾缺乏為其他公司代工晶片的經驗,實力有待證明。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771531?from=wj_catelistnews
A:
美光(Micron)16日表示,由於2023年需求前景繼續走弱再加上庫存過剩,將減少記憶體芯片供應,此外也計劃進一步削減資本支出。
美光預估,DRAM和NAND這兩種主要儲存芯片的晶圓投片(waferstart﹐即半導體生產的初始流程)會比上季減少20%左右。
美光表示,2023年的需求前景依然羸弱,預料明年DRAM芯片供應年增率將為負,而NAND芯片供應年增率將為個位數。美光說:「為顯著改善總庫存……DRAM供應需要收縮,NAND供應成長需要大大低於此前的預期。」
美光執行長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表示,公司將繼續監測產業狀況,並根據需要作出進一步調整。
此外,美光也稱正努力進一步削減資本支出。先前美光預估本會計年度的資本支出為80億美元,年減幅達30%。今年初時,面對美國數十年來的高通脹,美光是首家對個人電腦(PC)和智慧型手機需求下滑發出警告的大型芯片製造商。
近幾個月來,隨著芯片業適應半導體需求的下滑,該產業整體上已從提高產量轉向削減成本。今年9月梅羅特拉曾警告,一系列事件前所未有的匯聚在一起,影響整體需求。
A:
灣區和加州的汽油價格自上個月以來已經下降約70美分。專家說,油價可能會在感恩節假期繼續下降,並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價格下降是由幾個因素造成的,包括加州煉油廠解決了曾令10月份油價飆升至8美元的問題,以及改用了生產成本更低的冬季混合天然氣;原油價格也在每桶85至95美元之間徘徊了幾周。同時專家說,人們在冬季對天然氣的需求通常也較低,特別是在北加州。由於氣溫下降,人們傾向於待在家裡。
GasBuddy的石油分析主管Patrick De Haan說:「加州有點像得到了雙重的緩解。」儘管如此,加州仍然是全國汽油最昂貴的地區。
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數據,截至周三,全國平均價格為每加侖3.74美元,而加州一加侖汽油的平均價格為5.40美元,比一個月前低68美分。在全國油價最高的灣區,納帕的油價在上個月下降幅度最大,達到80美分;舊金山周三平均油價5.54美元,比一個月前低72美分;屋崙5.42美元,相差72美分;聖荷西5.47美元,相差66美分;聖他路薩為5.53美元,比上個月低64美分。
北加州汽車協會發言人多納蒂(Michelle Donati)稱,若無意外,油價預計將在長假周末繼續走低。他說,預計超過730萬加州人將在感恩節周末出行,其中超過630萬可能駕車出行,與去年相比僅增加了1.2%。而在全國範圍內,預計有5460萬人將在假日周末出行,比去年增加1.5%。
人們被敦促開車到處走走,或使用GoBuddy或谷歌地圖等應用程序,以找到所在地區的最便宜油價。
柏克萊加大能源研究所所長伯倫斯坦(Severin Borenstein)說,當油價下降時,會出現很多不同價格。「四處尋找當地最低價格的回報可能非常高,」伯倫斯坦說。「僅幾個街區之內看到每加侖0.60至1美元的價格差異是很正常的。
GasBuddy的De Haan說,到今年底,價格可能會繼續逐步下降到去年加油站的最後價格。「到今年底,舊金山的油價可能會降到每加侖5美元以下,這並非不可能。」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772207?from=wj_catelistnews
A:
加州官員16日宣布,加州明年可能出現250億元的預算赤字,終結歷史性盈餘。
由民主黨控制的加州對富豪徵的稅比美國其他州多,收入減少意味著富豪賺的錢比過去少。這正是為什麼當經濟開始衰退時,加州往往是美國最先出現預算問題的州。
無黨派立法會分析師辦公室(Legislative Analyst's Office)16日公布的一份展望報告指出,可用於了解股市健康狀況的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又譯史坦普500)今年已下跌超過17%,加州目前收入比預期低了410億元。報告估計出的赤字低於410億元,是因為其中一些收入損失被支出減少所抵銷。
報告稱,收入減少不會讓加州重要的政府服務擴展計畫受到影響,包括4歲兒童免費入讀幼稚園和低收入無證移民的免費醫療健保。
不過,紐森政府表示,收入減少將迫使他們在支出上做出一些痛苦的決定。
州財政廳發言人帕默(H.D. Palmer)說:「儘管我們已做好萬全準備,但不代表縮小預算缺口不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持續放緩或變得更糟的情況下。」
加州的儲蓄帳戶目前共有372億元存款,也有足夠的現金可履行今年的義務。立法會分析師佩特克(Gabriel Petek)說:「這個赤字其實頗大,但並非無法解決。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場預算危機。」
加州的收入以具有高波動性著稱,可隨著股市的變化大起大落。兩年前,官員也曾預測,新冠疫情將導致加州出現540億元預算赤字,但這一赤字從未發生過,因為加州經濟依然強勁。
然而,這次的赤字可能沒那麼容易化解,因為飆升的通貨膨脹率使一切變得更加昂貴。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試圖透過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高利率讓貸款變貴,導致人們減少支出,也導致企業進行裁員,這代表人們繳納的稅金會減少。
立法會分析師辦公室在報告中說:「聯準會要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膨的可能性很小。」
紐森政府下個月將開始制定預算計畫。加州參議會臨時議長艾金斯(Toni Atkins)表示,她相信加州今年可以通過預算,不會持續削減學校和其他核心計畫資金,也不會對中產階級家庭加稅。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772206?from=wj_catelistnews
A:
-
根據本處駐在國媒體報導,秘魯電商公會(CAPECE)表示,因疫情影響,過去兩年來有近30萬家秘魯業者轉往線上通路販售,然在數位商店平台上建立支付閘道器,並同步連結至存貨供應端,需要投入高昂的投資成本,業者在資金及技術條件不足情況下,僅有8%(2.5萬)店家擁有數位商店。其中許多微小型企業選擇透過WhatsApp等社群網絡傳送支付連結進行交易,然此類交易手法並非數位商店。
-
CAPECE另表示,線上支付對於線上購物之運作極為重要,倘運作不當,消費者為主要受害者,而部分消費者信用卡設有反詐騙功能,致使高達40%的網路交易以失敗收場。CAPECE建議政府應強化微小型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之誘因,目前該會刻正推動電商免除銷售稅(IGV)之法案,以利促進外省份之交易。
A:
自從印度中央銀行(RBI)開放以盧比結算國際貿易後,俄羅斯銀行與兩家印度銀行已開設多達9個特殊Vostro帳戶,將帶動印度與俄羅斯雙邊貿易以盧比結算。印度商工部商務部門次長Sunil Barthwal表示,我們希望促進盧比貿易,因為這符合國家利益,印度不會也不必尋求美元,在某種程度上,盧比貿易是可能的,目前兩國已開設 9個賬戶,其中在UCO 、Sberbank及VTB等3家銀行各1個,其餘6個在IndusInd Bank。俄羅斯兩家最大銀行Sberbank與VTB是首批獲准對外融資的銀行,在印度沒有分支機構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也在國營UCO 銀行開設此種特殊帳戶。
印度央行於本(2022)年7月11日公布以盧比結算國際貿易新機制,藉以減緩盧比對美元貶值,嗣後商工部於11月9日修訂對外貿易政策(FTP)並公布指導方針,即使出口商品以盧比而非美元結算,出口商仍可依據對外貿易政策享有優惠。
A:
菲國中央銀行(BSP)貨幣委員會昨(11月17)日決定,提高隔夜逆回購利率75個基點來到5%,為近14年來新高。此為BSP今年第6次升息,累計升息300基點,且預料至年底可能升息至5.8%。此為追隨美國聯準會於本(11)月初提高政策利息3.75-4%。此次升息使得隔夜存款及放款利率分別升至4.5%及5.5%。
BSP也提高其對今年通膨預測由5.4%上升至5.8%,明年則由4.1%上調為4.3%,今明兩年通膨表現預期均將超出央行之2-4%目標範圍。2024年通膨則由3%微幅調升至3.1%。
央行總裁Felipe M. Medalla表示,升息主因為10月份通膨大幅上升,顯示食品及能源價格上漲以及需求方對通脹的推升作用更強,10月份通膨從9月份之6.9%加速升至7.7%,為近14年來新高。通膨強烈上漲前景將持續至2023年,2024年才能保持基本平衡,上漲的原因與國際糧食價格因肥料成本提高、貿易限制及氣候轉變等因素而上升有關,另供應斷鏈、颱風導致之農損及運輸費用因燃料上升而提高也都有關。
A:
菲律賓統計局(PSA)本(11)月16日公布,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及高通貨膨脹隱憂打擊投資人信心,本年第3季外國投資承諾總額為130.5億披索(約2.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68.2億披索減少22.4%。PSA主要彙總4個投資促進機構(IPA)之外國投資承諾資料:菲律賓貿工部投資署(BOI)、經濟特區管理署(PEZA)、蘇比克灣都會區管理局(SBMA)、克拉克開發公司(CDC)。
貿工部次長Ana Carolina Sanchez表示,外國投資承諾減少主要因素為通膨與升息影響,以及烏俄戰爭推動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儘管如此,S次長表示菲國政府已加倍努力吸引投資人並改善投資環境。
以國家別區分,外國投資承諾以日本居首,投資金額計45億披索,佔全部34.5%,其次為韓國20.2億披索(15.5%)及新加坡16.4億披索(12.6%);以產業別區分,製造業獲72億披索投資,佔全部外國投資55.2%,其次為行政及輔助服務業,達33.8億披索(25.9%),接續為房地產業,達13.5億披索(10.3%);主要投資地區為呂宋島中部之卡拉巴松區(Calabazon),投資金額為66億披索,佔總額50.6%,其次為中呂宋區(Central Luzon)30.2億披索(23.1%)及馬尼拉都會區22.4億披索(17.1%)。
A:
根據瑞士新蘇黎世報的報導,總部位於瑞士Burgdorf的胰島素和注射系統製造商Ypsomed,在目前經濟環境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的狀況下,該公司的財務報告顯示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增加了將近十分之一,達到 2.44 億瑞士法郎。今年的銷售額與上一年的相比將增加為 15%。
息稅前利潤 (EBIT) 從今年的 4 月的 1,050萬瑞郎增加到 1,940 萬瑞士法郎,即淨利潤成長增加1倍,約達 1,540 萬瑞士法郎。該公司執行長Simon Michel表示,銷售額增加主要來自於自我治療的患者、以及生物製藥和生物仿製藥的增加。其中特別是糖尿病胰島素的注射筆銷售發展良好。由於慢性病患者的業務不太依賴經濟周期,能源成本的增加和通貨膨脹對該公司影響不大。瑞士Ypsomed藥廠預計2022年的息前稅前利潤至少可增長 50%。
資料來源:新蘇黎世報
日期:2022年11月17日
A:
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2022)年11月17日於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領袖會議場邊會面,重申新加坡與中國之間密切與多層面的合作關係。
二、 李總理隨後在臉書貼文表示,很高興在APEC經濟領袖會議開始前與習主席會面,並針對雙邊關係、區域及國際局勢發展,包括維持中美關係穩定的重要性等議題交換意見。
三、 新加坡總理辦公室(PMO)發言人表示,李總理向習主席祝賀中共二十大成功舉行,習主席則向李總理介紹中共二十大的進展,以及習主席對中國的發展計畫。習主席邀請李總理到中國訪問,李總理亦歡迎習主席訪問新加坡。
四、 另外,據中國央視新聞報導,習主席在與李總理會面時表示, 中、星兩國應儘快完成「中星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的後續談判,提高兩國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水平,保持兩國人員往來暢通。中方願同星方攜手推動兩國「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取得新進展,雙方需落實中、星共建的「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陸海新通道」,並推動數位化、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項目升級。
五、 星、中領導人上一次面對面會晤是在2019年4月,當時李總理應邀到北京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及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受新冠疫情影響,李總理與習主席過去三年多來僅數次在線上會面及通話。
A:
一、 依據新加坡統計局發布的報告指出,新加坡的投資組合資產在2021年底達2.26兆星幣(1.65兆美元),是2001年的近11倍,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12.7%。此20年間,除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外,星國投資組合資產每年皆成長,主要成長因素為居民持有的外國股權、投資基金份額(equity and investment fund shares)、長期與短期債務證券等所帶動。
二、 前揭報告要點如下:
(一) 2001年外國股權投資佔新加坡投資組合資產約30%,並在接下來六年增加至51%;2008年至2009年外國股權投資比率減少至45%;2010年至2021年比率維持在50%至58%。
(二) 2001年至2007年長期債務證券佔投資組合資產的比率從55%減少至39%;2008年到2021年相關比率在36%至47%之間波動。短期債務證券佔投資組合資產的比率從2001年的16%減少至2021年的4%。
(三) 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投資組合的首要投資地點為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及韓國等國家。自2001年以來,美國一直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在美國的投資佔新加坡整體投資組合的31%,其中3,370億星幣(2,454億美元)為股權及投資基金份額、3,570億星幣(2,600億美元)為債務證券。
(四) 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佔整體投資組合的11%,並以股權及投資基金份額為主,共計1,600億星幣(1,165億美元),債務證券方面計980億星幣(714億美元)。
(五) 新加坡早年大部分投資在股權及投資基金份額,自2014年開始債務證券構成大部分的投資組合。與其他經濟體相較,新加坡在股權、投資基金份額、債務證券等方面的配置,與盧森堡、荷蘭及英國等國際金融中心相似;美國在資產結構方面持有較多股權及投資基金份額,德國、日本及法國則以固定收益資產為主。
三、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加坡的組合投資資產從2000年代初期偏向債務證券,到2020年代平均分配在股權及債務證券,且投資組合更多元化,在許多市場都持有資產,包括在美國及中國等世界兩大經濟體。新加坡在世界各地的投資組合資產持續成長,顯示星國已發展為重要的金融中心。
A:
依據瑞士海關總局(EZV)本年11月17日公佈之最新統計資料,瑞士10月份進出口貿易總金額為429.08億瑞士法郎;其中,出口金額為229.43億瑞士法郎,較上月減少1.1%;進口金額為199.65億瑞士法郎,較上月減少1.4%。貿易順差29.78億瑞士法郎。
在出口減少最多的產業產品分別為:汽車產品,減少25.7%、其次為鐘錶產品,減少4.3%、機械與電子產品,減少2.8%、金屬產品,減少2.7%及精密儀器,減少2.0%。出口成長最多的產業產品分別為: 紙類及製圖類產品,成長13.9%、珠寶及首飾產品,成長1.7%,以及紡織/服飾及鞋類產品,成長1.5%。按出口地區比較,則以非洲地區衰退最多,下跌9.7%,亞洲地區衰退4.7%,亞洲地區減少7.9%及中、南美洲地區減少3.6%。另北美洲地區則成長5.2%。
在進口減少最多的產業產品分別為: 化學製藥進口跌幅最大,減少8.8%,其次為鐘錶類,減少5.2%、珠寶及首飾產品,減少2.7%、紡織/服飾及鞋類產品,減少1.4%及機械與電子產品,減少-0.8%。進口成長最多的產業產品分別為: 能源類成長7.3%、汽車類產品成長3.1%、精密儀器成長2.9%、塑料業成長1.4%,以及金屬類產品成長1.0%。按進口地區比較,非洲地區減少5.1%,北美地區減少3.7%,非歐元地區減少3.2%。大洋洲地區成長14.5%,中、南美洲地區成長4.0%,亞洲地區成長3.3%。
資料來源: 瑞士海關總局(EZV)
日期: 2022年11月18日
A:
據越南紡織暨成衣協會(VITAS)稱,雖然本(2022)年底面臨通貨膨脹上漲、烏克蘭與俄羅斯之戰爭、中國大陸適用「Zero Covid」政策等困境,本年越南紡織暨成衣產業仍維持成長,出口金額預估將高達420億美元,較去(2021)年成長3.8%。2023至2025年間由於預報全球經濟仍不景氣,越南紡織暨成衣業應尋找新的方向發展,減少國際市場之依賴,對原副料供應自主。另,越南應以境內市場為主,人口1億人,將為越南紡織暨成衣業具有發展潛力之市場。
A:
越南清化省人委會頃規劃在紹化(Thieu Hoa)縣投資1,890億美元興建萬河(Van Ha)2號工業園區,並優先吸引成衣、鞋業、電力、電子、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自2020-2026年間該工業園區規劃投資進駐率將為50%,並至2026年底進駐100%。萬河(Van Ha) 2號工業園區發展,將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予當地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