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班牙Invest in Spain平台2022年11月11日報導,美國農業機械生產商強鹿(John Deere)於西班牙馬德里設立歐洲高價值作物創新中心,預計將投資1,000萬歐元,該中心占地3,500平方公尺,其成立目的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包括自動化、電氣化、連結化、人工智慧及結合農業系統等5個軸心。
強鹿自2009年已於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區Parla市設立分公司,此次增設高價值作物創新中心係考量西班牙為農業食品產業發展之重要國家,為世界最大橄欖油、葡萄酒、蔬果之主要生產國家之一,且西班牙在農業科技發展上排名全球第3位,僅次於美國及印度,在木本植物種植上亦具相當之重要地位。
A:
參考資料: 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11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707/P200號(商情文號:第707號)
商情本文:
儘管英國政府提供為期6個月的能源賬單補助到2023年4月,但乳製品、義大利麵及能源成本飆升在10月份還是將通貨膨脹率推高至四十年來新高。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數據,隨著家庭生活成本危機加劇,今年10月通貨膨脹率達11.1%,高於9月的10.1%。該數據是自1981年以來的最高通貨膨脹率。
最近的通貨膨脹的飆升是由於自1970年代末以來食品雜貨價格的最大漲幅,以及即使政府對平均天然氣和電力價格設定2,500英鎊的上限,能源成本仍然持續上漲的影響。此外,牛奶、乳酪、麵食、雞蛋和油的價格亦大幅上漲,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6.5%,低脂牛奶價格上漲48%,乳酪上漲27 %,義大利麵和麵粉上漲34 %。
英國財政部長Jeremy Hunt周四將進行秋季財政報告,渠並警告,新政策將要求每個人繳納更高的稅款。此外,通貨膨脹上升也將給英國央行帶來壓力,迫使其在12月15日開會時繼續加息,此前英國央行於本月初已加息0.75%至3%,創下14年來的最高水平。
A:
參考資料: GOV.UK
日期:111年11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708/P200號(商情文號:第708號)
商情本文:
依據英國數位、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CMS),英國在數位資訊領域具有諸多優勢。目前英國從超高速網際網路接入到網絡安全能力方面,已到位或正建設中,英國在AI、先進半導體設計以及量子計算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DCMS將加強英國數位經濟的基礎,推動數位基礎設施,利用英國脫歐之優勢,建立低度監管制度(Light-Touch Regime,LTR),在保護公民同時鼓勵投資和創新,確保英國的技術和數位安全免受敵對國家威脅並確保高度敏感的IP技術獲得適當保護,繼續與盟友合作貿易發展和管理體系,促進全球數位貿易之自由和開放。
英國政府將以跨部會合作發展數位經濟,特別是透過外交部 (FCDO) 和國際貿易部 (DIT),促進數位出口,確保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納入數位專章(包括零關稅數位貿易、跨境數據流及 IP 原始碼保護)。
未來英國將透過關鍵地區(例如中東、亞太地區和北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科技企業拓展 IPO,另英國將提出國際科技戰略,制定以民主原則之國際數位經濟。英國於數位經濟國際論壇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國際電信聯盟 (ITU)、全球人工智慧夥伴關係 (GPAI)、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和聯合國網際網路治理論壇 (IGF)等,目的是確保開放、自由和多方利益能支撐全球技術治理,英國政府將與理念相同之盟友建立夥伴關係、研發項目合作和半導體供應鏈韌性。
另新創公司對於實現英國發展數位經濟的目標至關重要,政府將支持創新計劃,優先發展創新AI、半導體何量子技術。
英國數位經濟現況
2022英國數位經濟策略設定6項目標,分別為建立數位基礎建設、創意和智慧財產權(IP)、發展關鍵技術、支持數位經濟成長、促進境內數位升級及加強國際合作夥伴關係。
據統計,英國數位產業2019年創造1510億英鎊的經濟產值,佔全國勞動力的9%。英國致力發展數位基礎建設,超高速寬頻網路覆蓋率從 2011 年的 58% 提高到 97% 以上,超過 67% 的英國場所可使用有千兆寬頻(Gigabit-capable broadband)相較於2019 年 7 月的覆蓋率僅8%,4G 信號覆蓋率已達92%。
據統計,英國企業2020在數位研發上投入超過 50 億英鎊,佔英國企業研發總額的 18.7%,包括電腦程式、資訊服務、電信和軟體開發。英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4,在數據供應商 Pitchbook的人工智慧公司數量統計上排名第3,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英國為Graphcore、Darktrace 和 BenevolentAI 等人工智慧公司所在地,繼美國後人工智慧研究人員第2的國家。未來英國目標是2025年達到至少 85%的千兆寬頻覆蓋率,至2030 年實現 99% 的千兆寬頻覆蓋率。4G 訊號建設方面,目前英國4G覆蓋率已達92%,英國數位、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已投入2億英鎊的資金,預計至2027年實現5G建設。
低度和支持創新之監管制度(Light-Touch Regime,LTR)
英國脫歐後,將建立低度和具前瞻性的監管生態系統,促進科技發展同時,保護企業和消費者。同時,英國線上安全法(Online Safety Bill)將確保提升線上安全,保護兒童免受有害內容侵害,限制大眾接觸非法內容及保護言論自由,並苛責科技巨頭承擔責任,該法賦予監管機關英國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Ofcom)封鎖非法網站及裁罰的權力。
英國數位經濟發展之全球定位
數位科技為推動社會改革的關鍵力量,隨著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創新,未來幾年,數位科技將更具地緣政治意義,因對經濟體和政府將其影響力普及到境外之能力更加重要。英國將加強塑造數位化領先,建立國際化規範、規則、條例和標準,同時作為人工智慧夥伴關係(GPAI)的創始會員之一,將推動國際聯盟建立,以加強合作和技術發展,透過其影響力確保國際規則妥善運行並反制專制國家輸出。此外,將加強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G7合作,繼續發展開放的數位經濟和促進人權。
英國公布發展數據適足性合作夥伴關係的10個優先國家,分別是美國、澳洲、韓國、新加坡、杜拜金融中心、哥倫比亞、印度、巴西、肯亞及印尼,並與澳洲、歐盟、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 日本、紐西蘭及新加坡之貿易協定中同意納入數據相關條文,其中2022年與新加坡簽署的數位貿易協定最具創新性,英星兩國共同探索相關機制,以促進相容性並減少跨境貿易摩擦。
英國將繼續與理念相同之夥伴共同研發項目合作,如英美技術合作夥伴關係(UK-US Tech partnership),共同發展關鍵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數據對話、新興研發技術(人工智慧和量子)、 提高支持經濟成長的數據流動性、線上安全及支持科學技術創新。另與印度及日本加強科技合作及深化數位交流,未來透過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建立全球網路及支持生產和就業。
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於2025年前對歐盟Horizon科研項目及其他歐盟主持的科研項目挹注68億英鎊經費,此後若英國無法繼續參與,相關經費將轉而投向英國的科研部門以及新的國際數位夥伴合作關係。
產業界反應
2022英國數位經濟策略獲英國產業界肯定,然而,該策略缺乏數位技術解決英國面臨系統性問題中可發揮的作用,例如,英國現在正經歷嚴重的經濟衰退,並且同時面臨國家基礎設施不足以及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英國政府將持續加強與techUK等科技組織合作 以確保計畫落實。對此,techUK 執行長 Julian David 表示,技術創新對於提供英國所需的就業、成長和經濟繁榮至關重要。techUK 對發展數位經濟戰略表示歡迎,該戰略為英國提供數位經濟的重要願景。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11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709/P200號(商情文號:第709號)
商情本文:
據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前英國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長George Eustice在第四輪英印貿易談判結束後(6月27日)以書面方式向前首相強生提出,英國不能重蹈英澳貿易協定的風險,認為跨部會同意之相關保護措施被淡化,英國為與印度達成協議付出太多而回報太少。英印貿易協定原計畫在上個月印度排燈節前達成,內政部長Suella Braverman對於貿易協定可能導致移民增加表示保留意見後,引起印度不滿。
渠的疑慮隨著英國試圖與印度達成數十億英鎊的貿易協定浮出水面,前農業部長也對前英國首相強生於2021年12月與澳洲完成之協定稱英方讓步太多。與印度之協定可能是英國食品出口的巨大機會,包括威士忌、鮭魚和起士,但印度只放開一半的農產品,認為印度是一個強硬的談判對手,其堅信英國立場也應強硬。
英印貿易談判仍進行中,雙方官員都表示,希望明年3月可完成談判。在G20高峰會上,英國首相Rishi Sunak將與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舉行首次正式雙邊會晤,但英國並不會急於與印度達成協議,欲速則不達,求質不求量。兩位領袖會面前,英國和印度已確認一項互惠簽證計劃,英國每年將提供3,000個18至30歲受過學位教育的印度人,給予最長兩年的簽證來英國。
倘英國和印度達成貿易協定,則將是英國脫歐以來達成的最重要的貿易協定,印度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之一,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癥結點包含,推動印度IT專業人士獲得更多簽證進入英國,英國要求印度開放法律及金融服務業及進入印度的烈酒和汽車市場及對在印度之英商進行網路數據保護。
英國政府表示不會洩漏任何訊息或談判細節,英國只會簽署一項公平、互惠、最終符合英國人民和經濟最大利益的協定。
A:
非營利組織「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15日公布的汽車可靠性年度調查顯示,過去一年在美國銷售最受信賴的車子是油電混合車(Hybrids),可靠性表現最差的車,是大皮卡(pick-up truck)和純電動汽車。
調查指出,油電混合車的設計基本上久經考驗,幾無贅物;反觀昂貴的新型皮卡和電動汽車,電子功能故障頻仍。
汽車測試資深總監費雪(Jake Fisher)表示,混合動力技術迄今已20多年,儘管這類型車輛是在電動和汽油動力之間切換,但它們的技術不太多,也沒有易出問題的複雜變速器。「油電混合車非常循規蹈矩,」費雪說:「它們最符合講求實際的買家需求;這些買家要的是可靠、高效、安全的車輛,而不是最新技術。」
「消費者報導」調查發現,94%的潛在汽車購買者認為車輛「可靠性」極重要或非常重要,80%的人認為「省油」極重要或非常重要。隨著汽油價格高漲和新車成本飆升,消費者延長車輛使用年限,對買家來說,可靠性和省油愈變愈重要。費雪指出, 「油電混合車可以提供多年的無故障行駛里程,更是抵禦油價上漲良方。」
費雪表示,插電式混合車(Plug-in hybrid)被認為可靠性不如一般油電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車在切換到燃氣和電力前,可依靠電池供電行駛相對較短的距離。
「消費者報導」年度可靠性調查15日於底特律舉行的汽車新聞協會(Automotive Press Association)會議上發布,銷售大多數油電混合車的豐田(Toyota)及其高檔品牌凌志(Lexus),分居汽車可靠性調查結果的第一和第二名;德國寶馬(BMW)位居第三,較過去躍升十名;馬自達(Mazda)和本田(Honda)躋身前五名。福特的林肯豪華品牌的可靠性提升最大,排名第十,躍升14名,是前十名最可靠品牌中唯一的美國品牌。
總計24個調查品牌中,最不可靠的品牌是賓士(Mercedes-Benz),接下來是吉普(Jeep)、大眾(Volkswagen) 、GMC(通用旗下的吉姆西)和雪佛蘭(Chevrolet)。
美國最暢銷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仍然存在質量問題,但排名較過去上升四位,排名為第19名。費雪指出,特斯拉車主們表示,電池和電機幾乎沒問題,問題出在油漆、裝配和飾面、加熱冷卻及懸架系統。特斯拉Model 3可靠性一般,但S、Y和X都低於平均水平。
「消費者報導」汽車可靠性排名,是對2000年至2022年車型逾30萬輛汽車車主進行調查,其中有部分2023年新車型。前述排名是基於過去一年車輛出現的問題而做出。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72/6768995?from=wj_catelistnews
A:
根據國際貿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ITA)發布的國際直飛航班旅客數據,過去幾個月間,從亞洲各國飛抵舊金山國際機場的旅客人數已接近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專家指出,前來舊金山旅客人數增加,主因為亞洲諸國開始放寬旅遊管制。
南韓首先於今年4月間取消旅遊限制,全面接種疫苗旅客無需隔離管制,隨後於今年10月1日取消新冠相關的旅遊管制,結果從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南韓直飛舊金山旅客增加一倍以上,只比疫情前2019年9月的旅遊人數低14%。
台灣於今年6月將隔離時間從7天減為3天,並於今年10月全面取消隔離。隨後台灣直飛舊金山旅客急遽飆高。印度與越南旅客比疫情前更多。越南航空(Vietnam Airlines)去年年底開始直飛往返越南與舊金山之間。從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半年多時間內,越南航空運載約1萬4000名旅客前來舊金山。
舊金山國際機場估計,今年12月,來回舊金山與亞洲各國之間的航班,將從目前108班次增加到123班次。旅遊業積極推動行銷活動,計畫於2023年吸引更多來自日本、越南、香港的旅客。從中國飛往舊金山的旅客亦將增加。
疫情前,前來舊金山的旅客以亞洲居首。如從2019年元月到9月間,從亞洲各國飛往舊金山的旅客人數高達120萬人以上,相對而言,同一時期的歐洲旅客只有90萬人。疫情間情況改變,從2022年元月至9月,歐洲旅客高達62萬3000人,亞洲只有約20萬人。
疫情前,飛抵舊金山旅客人數以加拿大最多,中國居次。根據統計,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中國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中國西方航空(China Western)每年各運載11萬至13萬名旅客前來舊金山。然而目前中國只允許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往返中國與舊金山。
根據舊金山國際機場發言人估計,中國新冠管制放寬後,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將回恢復疫情前營業情形,希望能夠恢復到疫情前旅遊盛況。
舊金山旅遊副總裁芬克(Hubertus Funke)表示,2019年舊金山國際旅客總開銷高達103億元,其中中國旅客的花費約占十分之一。舊金山華裔人口多,從中國前來灣區探親的人數亦高。旅遊業專家米勒(George Miller)表示,除了探親旅客外,許多中國商人也經常前來灣區參加商展,處理業務等。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769252?from=wj_catelistnews
A:
由Trafigura Group部分擁有並得到特斯拉支持的世界上最大礦床之一Goro鎳礦由於陷入困境,被迫減產以解決尾礦壩泄漏的問題。而特斯拉曾與Goro鎳礦簽署協定,建立鎳交易合作夥伴關係。
智通財經報道,Prony Resources的發言人表示,位於南太平洋新赫里多尼亞領土的Goro鎳礦報告稱,在8月的大雨過後,「含鹽液體的釋放量有限」。
該公司表示,由於環境和安全問題,地方當局對Goro鎳礦要求採取強制措施進行整改。將會造成該礦區第四季度的鎳產量減少。
據悉,Goro的減產是全球鎳礦產量令人失望的最新例證,而此時電動汽車電池對的鎳市場需求正在飆升。雖然頂級供應商印尼的生產正蓬勃發展,但其他地區出現了一系列鎳減產或生產未達標的情況。
Goro之前由巴西礦業公司Vale SA擁有,該公司去年將該資產出售給了Prony的一個由員工、商品交易商Trafigura、Agio Global和新赫里多尼亞政府組成的財團。該集團當時宣布與特斯拉達成協議,將通過「技術和工業合作夥伴關係」支持該鎳礦的運營生產。
新赫里多尼亞南方省地方當局日前表示,由於環境問題,Goro大壩目前情況仍在分析中。
A:
電動車近年雖重塑整體汽車產業,但在美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的可靠性排名報告中,電動車這個類別的可靠性卻排在倒數第二。以品牌來看,特斯拉可靠性排名在24個品牌中位列第19名。
消費者報告15日公布的年度汽車可靠性排名顯示,電動車的類別平均得到36分,排在倒數第二,全尺寸皮卡類別則以30分墊底。
道路上最可靠的電動車仍得要有油箱。油電混合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平均得到78分,成為可靠性最高的類別。這有助擁抱油電混合車的豐田汽車(Toyota),成為汽車可靠性第一名的品牌。
相形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平均得到40分,在24個品牌中排在第19名,但比去年爬升四個名次。
報告作者之一的林科夫說:「隨著愈來愈多電動車進入市場、每款車的產量提高,我們看到部分車款出現電池組、充電系統、驅動系統馬達的問題。」「雪弗蘭Bolt、福特Mach-E、現代Kona Electric、福斯ID.4的車主,都通報有一些這類問題。」
純電動車要達到油電混合車的水準,還有一段路要走。就個別車款而言,雪弗蘭Bolt僅得到17分、現代Kona Electric更只有5分,都淪為可靠性倒數前十名的末段班。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報告仍把一些電動車車款列入推薦名單,例如起亞EV 6(綜合得分91分)、起亞Genesis GV60(84分)、現代Ioniq 5(76分)。綜合得分評比項目包含可靠性、滿意度、道路測試。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18/6769513
A:
為加強控制成本,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16日展開裁員,旗下語音助理Alexa、雲端遊戲Luna部門的員工都受到波及。
CNBC報導,根據在LinkedIn貼文的受影響亞馬遜員工說法,該公司已向Alexa、Luna等多個部門的員工,發出裁員通知。
紐時先前報導指出,亞馬遜計劃裁員約1萬人,主要針對零售、設備、人資部門,確切人數仍會變動,因為是由個別團隊執行。
知情人士說,亞馬遜近幾周也開始解僱一些廣告、內部營運和Fire TV部門的約聘人員。一名匿名人士說,亞馬遜本月稍早通知她不再續約,而她上月想爭取成為亞馬遜消費者部門的全職員工,但面談卻突然遭取消,她被告知的理由是公司持續進行組織整頓。
亞馬遜執行長傑西,近幾個月都積極削減公司開支,但在此之前都試圖避免大裁員。例如,向因暫停計畫而受衝擊的員工,提供調到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機會。
如今亞馬遜大裁員,堪稱一大反轉,因為該公司不到一年前還鬧缺工,沒辦法在緊俏的勞動市場為旗下倉儲找到足夠人手,仍處於新冠疫情掀起的招聘熱潮。亞馬遜在2019年底至去年底的全球員工總數增加近一倍,從79.8萬人增至160萬人。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66/6769012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哥國中國聯想分公司(Lenovo)擬加強硬體及技術租賃服務解決方案,並運用哥國與委瑞內拉邊境開放,拓展委國資通訊市場,以帶動未來營運成長。
哥倫比亞中國聯想分公司(Lenovo)經理Santiago Holguín表示,由於近期強勢美元及哥國高通膨已帶動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營運現況作法分述如下:
- 哥國新政府上台後國內及國際社會經濟情勢之變局,影響資通訊產品商品供應鏈、高通膨及物流等,爰該公司為加強對家庭終端消費者之促銷已積極運用特殊時機如黑色星期五、聖誕節或返校需求等,透過網路平台如臉書網頁兼提供折扣優惠促銷。對有科技投資需求之企業客戶則採更新與升級硬體設備及軟體之方案服務業務做為貼近客戶之策略,近期營運成果尤其在非電腦部分之銷售占營收比率明顯提高,獲利率亦創新高紀錄。
- 近期哥國披索貶值幅度大,已自1美元兌換哥幣3000披貶至近日5000披索,影響哥國企業採購預算,爰大都數企業已逐漸採取租賃設備或科技服務方式,以降低支出。該公司推出之“TruScale“一體化訂閱式交付服務,將傳統硬體、軟體、服務分散採購模式,及設計、建設、運維分段實施模式,整合成可以訂閱、一站式全包之服務模式。該服務實施後,近年平均年成長已達20%-30%。另在披索匯率變動較劇烈時,將考慮暫停報價方式,以減少匯差損失。
- 聯想電腦商品,以目前市場售價約損益兩平,未來幾個月將調漲幅度將介於5%至10%之間,由於哥幣披索在拉美區域貶值幅度較大,導致哥國人力成本相對較為低廉,以加強科技軟體運用投資,再將科技服務輸出,為較有吸引力之運作方式。此外,哥國首都波哥大市具地緣優勢,藉由航空可快速方便抵達智利、秘魯及巴拿馬等國首都,亦可作為區域營域中心。
- 委國近年經濟停滯,企業界對更新資訊資設備及改善科技平台有潛在需求,該公司計劃藉哥委邊境重啟之機,透過哥國北部Norte de Santander省邊境城市cucuta市商會組織,結合哥國科技業廠商共同將科技服務輸出委國,以拓展在委之資通訊產業。
哥國中國聯想分公司(Lenovo)會計年度自3月底起算,本年第3季度(10月至12月)較第1-2季度(4月至9月)營運表現較佳,市占率已逐漸提升,期盼未來能營運持續成長。
觀察哥國消費者對資通訊產品之消費習慣,大都以價格低廉者較易勝出,中國資通訊商品挾其低價及高性價比策略,在中低階商品不論手機、電腦或通訊設備均享有其競爭優勢。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依據全球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報告,2022年預估氣炸鍋銷售達133萬台,Oster品牌氣炸鍋市占率35%居首位,受訪者中計有90%瞭解氣炸鍋商品功效,50%表示家中至少擁有1台,為家電用明星產品之一。
哥國氣炸鍋銷售市占率除Oster氣炸鍋外,2-5名市占率依序為:Imusa22.8%、Black+Decker11.1%、Home Elements10.2%及Hamilton Beach8.5%。Oster公司品牌行銷經理Claudia Murillo表示,自2019年開始引進氣炸鍋於哥國銷售,迄今銷售量逾120萬台,已成為該公司小家電銷售最主力商品之一。Imusa公司廚房家電經理Andrés Vásquez則表示,近4年來該公司氣炸鍋銷售成長率高達2,000%。
據哥國知名零售超市通路商Grupo Éxito資料,2022年預估氣炸鍋銷售額及數量分別成長6%及1%,依品牌區分銷售額占比分別為:Oster82%、Finlandek10%及Imusa4%。Grupo Éxito公司市場行銷經理María Fernanda Zuluaga表示,依據本年1-9月公司統計,較暢銷款式分別為,Oster4公升型、4.7公升型,分別銷售21萬3,745台及1萬9,550台。該公司自有品牌Finlandek3.2公升型、2公升型及7公升型分別銷售2萬932台,1萬3,400台及9,945台,本年樂觀預期銷售額成長55%,全國市占率將自2%成長至5%。
哥國家電自有品牌商Kalley公司產品經理Laura Hincapié表示,2019年開始經銷氣炸鍋以來,2020年受惠於疫情期間居家檢疫措施減少外食消費,及消費者對少油脂料理之健康需求與日俱增,2021年及2022年銷售成長分別為69%及10%,未來銷售成長可期。
A:
依據加拿大自然資源部 (NRCan)與Dunsky簽訂的合約, Dunsky將以最低成本策略,於2030年前將30,000 輛聯邦政府車隊完成電氣化。
新聞及Dunsky公司聯絡人網址:https://www.dunsky.com/government-of-canada-contracts-dunsky-to-support-electrification-of-federal-vehicle-fleets-nationwide/
A: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1月16日報導指出,許多新加坡及全球大型科技企業因擴張速度過快、通貨膨脹及經濟前景不佳等因素影響,近日紛紛宣布裁員。依據追蹤科技企業裁員網站Layoffs.fyi資料顯示,自疫情暴發以來,過去兩年有1,328家科技企業裁員,21萬7,404人受影響。
二、 新加坡近期進行大幅裁員的科技企業有冬海集團(Sea)、Grab、Foodpanda,以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Agoda,據路透社本年11月15日報導,冬海過去半年裁員超過7,000人,佔公司總員工人數約10%;據Layoffs.fyi資料顯示,不包括冬海裁員人數在內,新加坡科技企業過去兩年有18家企業裁員,約5,473員工受影響;若計入冬海裁退的7,000多名員工,受影響員工超過1萬2,473人。
三、 全球科技企業如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及推特等企業都宣布裁員或暫停招聘。據紐約時報報道,亞馬遜計畫從本星期開始裁退1萬名員工,佔亞馬遜全球員工總人數不到1%,亞馬遜2021年底共有160萬名員工,較2019年底增加一倍;Meta及推特本月初也宣布裁員計畫,分別裁退1萬1,000及3,800名員工。
四、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戰略管理學副教授耿雪松表示,許多科技企業開始放緩成長腳步或進行整合,投資失敗及裁員整合乃為企業常態。許多科技企業在新加坡已投入大筆資金設立區域總部及徵聘員工,如今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到開花結果階段,因此這股裁員風不會影響新加坡區域總部的樞紐地位。
五、 輝立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胡可君指出,隨著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進程,過去幾年許多科技企業迅速擴張,以致出現應聘過多員工的現象。科技企業一般為經營利潤率較高的業務,無需依靠增加員工來實現業務成長,因此科技企業裁員有助中短期內緩解利潤率及加速收入成長,並提高公司收益及股價,例如Meta上週宣布裁員後市場反應積極,股價在過去五天上揚19%。
六、 淡馬錫轄下的祥峰投資控股(Vertex Venture Holdings)公司總裁蔡其樂表示,儘管科技行業出現裁員及應聘活動放緩現象,新加坡作為區域數位及科技樞紐,對科技人才仍有強勁需求,新加坡料將繼續保持科技企業與投資的戰略中心地位。
A:
一、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本(2022)年11月15日於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發表因應氣候變遷國家聲明,要點如下:
(一) 新加坡將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動員各領域及社會成員攜手因應氣候變遷,達成邁向低碳未來的目標。星國訂定最遲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LEDS)目標,並提交「修訂國家自定貢獻」(NDC),盼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每年6,000萬公噸。
(二) 氣候變遷為全球課題,需各國攜手合作因應,新加坡能否履行承諾取決於各國對「巴黎協定」及氣候承諾的決心,各締約國需表明「國家自定貢獻」相符的實際減排進程。新加坡盼與全球夥伴合作啟動跨國脫碳潛能,星國在本屆氣候大會上正式加入多個聯盟,包括「森林與氣候領袖夥伴關係」、「綠色航海挑戰」等。
(三) 鑑於本屆氣候大會著重氣候方案之落實(implementation),星國支持2021年大會提出的各項倡議推出報告系統,各國必須加強問責制,確保「強化透明度架構」(Enhanced Transparency Framework)發揮作用。
(四) 各國在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需相互支持,包括培訓發展脫碳技能方面的人才。星國自2023年起推出為期三年的「永續發展行動計畫」(Sustainability Action Package),協助發展中國家加強氣候適應策略、綠色項目、融資、低碳發展及碳市場等方面的能力。
二、 另外,傅海燕部長本年11月15日在美國「淨零世界倡議」(Net Zero World Initiative)活動上表示,新加坡將加入該項倡議,並與美國合作展開東南亞開發海陸互聯的區域電網進行研究,探討在技術、經濟上是否可行,以及帶來哪些益處等評估,新加坡與美國及東南亞國家將落實各項計畫,協助區域脫碳。
A:
據東南亞半導體協會(SEMI)主席Linda Tan稱,越南為半導體產業之新興市場,未來將會繼續成長。目前Intel及三星等全球2大晶片生產集團已在越南投資生產半導體零組件。另,Renesas、Synopys等廠商已選定越南為投資據點。越商Viettel集團已規劃生產晶片,本(2022)年9月份越南商FPT Semiconductor公布醫療領域IoT產品之晶片。據越南資訊暨通訊部副部長范德龍(Pham Duc Long)表示,加入省產晶片植之團隊,將為越南進入新紀元,可發展或接收最先進科技。
A:
據越南建設部建材司稱,本(2022)年9月越南水泥銷售量為760萬公噸,較去(2021)年同期減少15%,其中內銷量540萬公噸,外銷量220萬公噸。累計本年前9個月,越南水泥銷售量約計7,300萬公噸,減少10%,其中內銷4,700萬公噸,外銷2,470萬公噸。目前越南共有57家水泥廠,81個生產鏈,年產能1.07億公噸,在全球排名第3,僅次於中國大陸及印度。
A:
據承天順化省人委會稱,該省頃動土興建Gilimex工業區,投資資金2.6兆越盾,總面積461公頃。該工業區係屬Phu Bai 工業區,包括A及B等2區,並計劃本(2022)年第4季第一期完工。Gilimex工業區吸引主要產業包括電子業、電腦及光學產品、汽車零配件、紙業、橡膠及塑膠業等。
順化省期望Gilimex工業區完工營運後將帶動該省南邊工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予當地民眾。
A:
由於歐盟及美國等越南主要出口市場受通貨膨脹影響,民眾對非必要貨品減少消費,致本(2022)年底越南貨品出口訂單減少,受最大影響之產業包括鞋業、木業、紡織暨成衣產業、電子業、塑料業等。鞋業、木業等廠商擔心訂單減少情況恐將延至明(2022)年第1季。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經理Andrew Harker表示,本年10月份PMI資料顯示,全球經濟不景氣,已影響越南出口。據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稱,通貨膨脹致使許多經濟體面臨困境,消費減少,全球供應鏈斷裂,加上各國增加使用技術貿易障礙,以保護國內生產產業,嚴重影響越南出口。
A:
據越南農業部植物保護局稱,中國大陸已同意讓越南燕窩及木薯進入該國市場。據越南農業部副部長馮德進(Phung Duc Tien)表示,中國大陸對燕窩需求甚大。越南燕窩品質尤佳,已輸出日本、歐洲、美國及加拿大等。越南燕窩年產量為120公噸,價值約計4.5億美元。
A:
據越南農業部稱,中國大陸已開放試場讓越南香蕉可進入。至今越南共有13種農產品可出口至中國大陸,包括火龍果、西瓜、荔枝、龍眼、香蕉、芒果、波羅蜜、紅毛丹、山竹、百香果、榴蓮、木薯、燕窩等。目前中國大陸對香蕉進口需求約計一億美元,其中菲律賓占50%、柬埔寨占20%、越南僅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