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11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706/P200號(商情文號:第706號)


商情本文:

根據官方數據,即使英國經濟衰退,9月份就業市場仍保持穩定。週二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布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的三個月中,就業率保持在75.5%,而失業率3.6%仍接近數十年來的低點,儘管與前一個月的數據3.5%相比略有上升。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由於經濟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暫停徵才。然而,截至 今年10月的三個月內,職缺數量仍接近歷史高點122萬5000。造成此現象的部分原因是英國的勞動力仍然比Covid-19疫情前少,目前尚缺少失業人士重返工作崗位的最新數據。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的三個月裡,21.6%的工作適齡人口沒有從事經濟活,亦即既沒有工作也沒有找工作,比Covid-19疫情前高出1.4 %。隨著生活成本上漲和勞動力減少,雇主不得不提高的薪資來填補職缺,惟薪資漲幅仍然跟不上價格上漲的幅度。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截至今年9月的三個月內,平均總薪資成長率穩定在6%,而常規薪資(不包括獎金)的成長率則增至5.6%,但實際上,實際薪資降幅係自2001年開始有可比記錄以來最大之一。

A:

影音巨擘YouTube引進購物功能以加速進軍電子商務,希望在數位廣告放緩之際,營收能夠多元化。

金融時報報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YouTube正為2020年推出、類似TikTok的直式短影音功能Shorts引進新功能,要讓用戶能在瀏覽影片的同時可以購買產品。

根據報導,YouTube也在測試新的佣金計畫,付費給透過影片連結銷售產品的網紅,不讓這些內容創作者投效競爭對手。

此際正值Alphabet力求營收來源多元化。該公司上季財報顯示,YouTube的廣告銷售下滑,是母公司2020年開始單獨公布其業績以來,首見遜於分析師預期。

過去幾年,包括Meta和TikTok在內的競爭對手都紛紛進軍所謂的社群商務,各家都看好這會是未來的購物趨勢。顧問業者麥肯錫估計,全球市場規模到2025年可達2兆元以上,目前以中國大陸最成功,消費者去年的社群網購金額為3520億元。

根據YouTube Shopping總經理Michael Martin,YouTube將在2023年推出兩個前導計畫。一個是目前測試中的「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 YouTube和內容創作者視銷售分紅,但比率未透露。另一個是明年初起,YouTube在Shorts影片之間插播廣告,會將45%的營收分給內容創作者。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2160/6767043

 

A:

從Meta、Lyft、Stripe到推特,美國知名科技公司紛紛裁員,最新傳出亞馬遜(Amazon)將裁掉數千人甚至上萬人,給人像是天要塌下來的感覺,這對就業市場是否帶來重大衝擊?

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勞動市場分析公司Lightcast高級經濟學家Rucha Vankudre指出,這些科技公司只占科技產業的一小部分,占美國企業整體聘僱人數的比率更小。事實上,許多科技公司未曾停止招聘,例如在草創期最後階段的新創公司,由於較不受創投資本挹注減少的影響,最近反而更能趁大企業凍結招聘甚至裁員時,出手爭奪人才。

企業仍渴望招募到技術水平高桿的人才。軟體從業人員即使被炒魷魚,仍可能迅速找到別處落腳。根據「當前人口調查」(CPS),電腦和數學相關職業10月失業率為2.2%,只比9月稍稍攀升,且與2019年10月的水準相同。打擊最大的職業其實是商業和金融業。

他指出,此時科技業裁員大致是為因應三種情況:

一,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疫情期間營收暴增,因而過度增聘,如今隨經濟回歸常態而縮編,例如健身器材公司派樂騰(Peloton)。

二,美國10月通膨雖趨緩,但Fed升息抑制通膨要隔一段時日才能讓消費者有感。在通膨壓力下,通常第一個刪砍的是非必需性消費者支出。因此斯拉電動車這類高價品公司正設法削減成本。

三,先前押注的策略失利,如臉書母公司Meta進軍「元宇宙」,如今付出代價。或Zillow和Lyft等公司遲遲未轉盈,隨著經濟大環境轉變,投資人也轉趨審慎。

因此,儘管媒體天天大肆報導科技業裁員消息,但多數指標顯示,美國整體勞動市場情況仍強健,BLS的數據顯示,每一人失業有1.85個職缺等人補,失業率仍維持低點。基於嬰兒潮世代屆齡退休和人口結構變化,美國缺工問題至今未解除。只要員工待的公司財務健全,營運模式也強,面臨大規模裁員的機率並不高。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767728?from=wj_catelistnews

 

A:

隨著FTX這曾盛極一時的資本帝國瞬間崩塌,幣圈所有交易機構正感到人人自危。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以及Crypto.comOKXDerebit等多家交易所,都正在競相向客戶做出承諾,將提供證據證明它們有足夠的儲備金向客戶支付。對於FTX的違規交易行為,機構們也正努力與其撇清關係。

美國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也正在行動中。Coinbase向客戶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描述了「Coinbase 的業務有何不同,並最終更好地保護了客戶帳戶和資產」。這封電子郵件提到了該公司的財務狀況,並表示公司為客戶的所有資產提供11的準備金保證。

在今年早些時候Terra的崩潰後,FTXAlameda Research曾一度被人們視為數字資產市場的支柱。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嚴重打擊了人們對數字資產市場的信心。根據資訊供應商CoinMarketCap的數據,加密貨幣市場中最重要的穩定幣泰達幣在過去4\xf9堛瘍咻^額達到了約30億美元。與此同時,根據區塊鏈分析平台Nansen的數據,在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包括FTX)中,第二大加密貨幣乙太坊的持有量在過去兩周下降了7%,至2290萬,這意味著其市值減少了約20億美元。

這種恐慌並非空穴來風,FTX的全面崩盤不是個例,幣圈的深層次隱患正在逐漸暴露出來。在FTX崩盤之後,未來幾周可能會有更多公司倒閉。摩根大通策略師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也在最新報告中表示,不可避免的是,FTX這次崩潰將再次引發監管問題,並迫使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提高對其資金的透明度。同時,對於FTX的違規交易行為,多家交易機構也正努力與其撇清關係。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導致FTX崩潰的源頭是,FTX將客戶存入交易所用於交易的資金提供給了Alameda,現在AlamedaFTX100億美元。SBF稱這一決定是一個糟糕的判斷。一般情況下,交易所必須將客戶資金與其他公司資產隔離開來,如果沒有做到,監管機構可以懲罰違規行為。

另外,區塊鏈分析公司Elliptic表示,價值約4.77億美元的加密資產「在可疑情況下從FTX中移出」,但無法確認代幣是否被盜。Elliptic首席科學家Tom Robinson表示:「這些資產的轉移方式非常可疑。過去曾出現過與大規模盜竊非常相似的交易模式——被盜資產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迅速交換,以避免被扣押。」

而加密貨幣交易平台Kraken在與執法人員交談後,於13日凍結了FTXAlameda及其高管持有的一些帳戶。該公司在推特上表示:「為了保護客戶,這些帳戶已被凍結。」

與此同時,幣安也暫停了FTT的存款:「我們注意到該代幣的合同提供商有大量FTT美元的可疑流動。」幣安還向客戶提供了如何保護其數字資產的建議。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11-15/%e8%99%9b%e6%93%ac%e5%b9%a3%e5%9c%88%e4%ba%ba%e4%ba%ba%e9%83%bd%e8%a6%81%e3%80%8c%e8%87%aa%e8%ad%89%e6%b8%85%e7%99%bd%e3%80%8d/4330803

 

A:

谷歌(Google)與全美40州達成3億9150萬元和解協議,結束谷歌長期追蹤用戶位置涉嫌侵犯隱私的調查;州檢察長稱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跨州隱私和解協議。

官員表示,這椿跨州調查最初是由美聯社(AP)2018年一篇報導所引發,調查發現,即便使用者選擇不被追踪,谷歌仍繼續追蹤用戶的位置。

康州檢察長湯偉麟(William Tong)透過聲明說。在日益依賴技術的時代 下,此一和解協議對消費者來說是歷史性的勝利;位置數據是谷歌所收集最敏感和最有價值的個人訊息之一,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的原因很多。

美聯社當初報導,Android設備和iPhone上的許多谷歌服務都會儲存用戶的位置數據,即使隱私設定顯示會阻止這麼做。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應美聯社要求,證實這些發現。

儲存此類數據會帶來破壞隱私風險,並已被警方用來確定犯罪嫌疑人的位置。

美聯社在2018年報導稱,位置跟踪的隱私問題影響了大約20億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設備用戶,以及全球數億依賴谷歌進行地圖或搜索的iPhone用戶。

參與調查的州檢察長表示,位置數據是谷歌所收集最敏感、最有價值的個人數據,即使是少量數據也足以揭示個人的身分和日常生活;谷歌至少自2014年起就誤導用戶,違反州消費者保護法,將位置訊息應用於廣告。

根據和解協議,谷歌同意對用戶更加透明,包括在他們打開和關閉位置帳戶設定時顯示更多訊息,並保留一個網頁,向用戶提供有關谷歌收集訊息的相關數據。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6765705

 

A:

根據NBP最新預測,2022年GDP成長率由4.7%下修為4.6%,2023年則由原先1.4%調降0.7%,2024年則由2.2%下修2%。調降的主因是通貨膨脹,特別是能源價格。2022年通貨膨脹率為 14.5%,2023 年通貨膨脹率將達到 13.1%, 2024 年為 5.9%。

波蘭國家銀行預測 2023 年Q1能源價格同比上漲 39%。在 2023 年接下來的Q2-Q4將下降至20.7%、14.3% 和 10.3%。2022年全年,能源價格漲幅達30.5%。

來源: https://www.pap.pl/aktualnosci/news%2C1479061%2Cnbp-obnizyl-prognoze-wzrostu-pkb-na-przyszly-rok.html

A:

   加拿大、美國、歐盟、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挪威、丹麥與日本等國際夥伴集團(IPG)成員於11月15日於印尼舉辦之G20峰會期間宣布旨揭倡議,將推動包容性的能源轉型,在促進經濟成長過程,同時確保各利害方受益。

   IPG並將提供200億美元加速印尼能源轉型,協助印尼及早達成淨零碳探排與氣候目標。

 

共同聲明連結:https://pm.gc.ca/en/news/statements/2022/11/15/joint-statement-new-just-energy-transition-partnership

 

A:

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印尼銀行、馬來西亞中央銀行、菲律賓中央銀行及泰國銀行本(2022)年11月14日於印尼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中,簽署「區域支付連結」(Regional Payment Connectivity,簡稱RPC)合作諒解備忘錄,強化合作支援跨境支付。
二、    「區域支付連結」旨在促進跨境貿易、投資、金融、匯款、旅遊與其他經濟活動,使區域的金融生態系統更包容並加速區域經濟復甦,幫助微型及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RPC合作方式包括二維碼及快速支付系統(fast payment)。
三、    新加坡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表示,前揭合作諒解備忘錄實現東協在2025年區域支付交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及連結的承諾,以達成更廉價、快速及透明的跨境支付交易。東協與G20解決全球跨境支付摩擦的目標一致,並可創造商機及實現包容成長。
 

A:

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德國總理蕭茲本(2022)年11月14日於新加坡總統府簽署聯合宣言,星、德兩國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的自由貿易,以及開放、多邊與規則的貿易體系,雙方以「共同的決心與雄心」加強雙邊合作關係,打造永續、創新及韌性的未來。新公布的聯合宣言以2005年李顯龍總理與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簽署的聯合宣言為基礎,並增設新的合作領域,包括再生能源及氣候行動,以作為兩國未來的合作方針。
二、    新加坡與德國將在八個領域加強合作計畫:
(一)    政治關係:深化各層級的政治交流,並加強對全球挑戰、共同問題及合作領域的對話,包括多邊事務、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人權等方面。
(二)    經濟合作:透過本(2022)年11月13日簽署的「星德永續與創新架構協定」,加強雙方政府對政府、政府對商業、商業對商業三個層面的經濟合作。
(三)    氣候行動、永續發展及再生能源:深化永續發展及綠色經濟方面的合作,支持兩國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同時促進綠色領域的成長並創造就業機會。
(四)    互聯互通:落實東協與歐盟簽署的「區域全面航空運輸協定」,深化航空領域合作,並加強區域間航空的互聯互通。
(五)    國防及國家安全:透過每年舉辦對話會、專業領域交流、演習及培訓等方式,加強政策、軍事及警察層面的雙邊互訪。德國有意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東協加八防長會議」(ADMM-Plus)專家工作小組,新加坡對此表示歡迎。
(六)    網路安全:加強兩國網路安全機構及國防機構的合作並展開定期對話,加強執法機構間的國際合作,以打擊金融詐欺及網路詐騙。
(七)    教育、研究、科學及技術:鼓勵研究與發展領域的合作及人才交流,並支持學校、職業專科學校如新加坡的理工學院及工藝教育學院、大學與研究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八)    文化:加強文化、民間及語言學習等方面的交流。
三、    德國總理蕭茲本年11月14日到訪新加坡,此係其自去年底上任以來,首次以總理的身份訪問星國。此行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擴大歐盟與東協之間的合作。前揭聯合宣言中亦指出,星德兩國將深化歐盟與東協,以及東協相關組織的戰略夥伴關係,並透過東協現有機制來因應本區域面對的挑戰。
 

A:

SONY集團於2012年率先推出「堆疊式CMOS感光元件」,成為智慧型手機相機小型化、高性能化不可或缺的影像感光元件,也成為SONY的主力產品。該集團的吉田憲一郎會長日前於熊本廠表示「未來將著手評估機會與風險,讓影像感光元件事業持續成長」。

SONY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清水照示社長表示,SONY感光元件全球市占率在2019年達到巔峰之54%,之後雖受到美中貿易戰爭影響曾下滑到40%,但仍為全球第一。感光元件所使用的邏輯IC多委託台積電生產,但近年因全球半導體供應不足,感光元件的生產受到大幅影響。為解決此問題,日本政府招攬並補助台積電於日本熊本建廠,盼未來產品得以優先供應日本企業所需。

另一方面,由於智慧型手機的相機高畫質化,SONY預估智慧型手機相機感光元件的市場在2030前將每年成長10%。惟受到全球性通膨影響,智慧型手機價格高漲,且美國接連宣布升息,半導體調查公司IC Insights則預測2022年CMOS感光元件市場將會出現13年來首度下滑。此外,影像感光元件在自動駕駛等車用領域也有相當的潛力,因此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技術運用逐漸面臨極限的情況下,SONY認為在智慧型手機用途以外,如何擴大開拓車用領域等應用,將是該企業未來10年的主要發展方向。

A: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日前發布綜合經濟對策草案,為因應燃料價格長期上漲與日圓貶值問題,未來3年內將積極協助並鼓勵企業投入節能投資,以降低中長期能源使用成本。

烏俄戰爭造成燃料價格高漲以及日圓急速貶值,企業成本增加迫使企業以節省能源使用為因應,日本政府在對企業節能的支援方面,除鼓勵企業進行碳循環研究開發以外,也計畫支援電動車載功率半導體及光電融合技術等的技術開發與製造。在家庭方面,將鼓勵民眾改建可提高住宅高斷熱性及導入高效率熱水器等。

該草案對減輕汽油、電力與瓦斯等的能源負擔也提出因應對策,明年將持續調整石油銷售業者補助金、推動透過電力零售業者調整每月電力收費,對於瓦斯費用上漲則依據漲幅及事業結構等進行協調。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巴爾幹綠色能源新聞媒體(balkangreenenergynews.com)2022年11月15日報導,希臘能源部長Kostas Skrekas於11月14日宣布,為減少能源成本及更符合歐盟能源計畫「REPower EU」,希臘修正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將增加再生能源生產為28百萬瓩(GW)及7 百萬瓩儲存量,提高再生能源占總生產能源比重為80%。為達成2030 年綠色能源目標,預估總投資約350億歐元,包括再生能源新裝置投資約120至130 億歐元,儲存系統再投資約需70至100億歐元,升級現代化電網約需100億歐元。另2022年希臘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預計增加2百萬瓩,生產約3百萬瓦時(MWh)電力及減少消耗天然氣約6百萬瓦時。在歐洲及希臘正遭逢嚴重能源危機時,此將為希臘財政節省約6億歐元。另為協助減輕民間高能源成本,將提供25萬個家庭安裝太陽能裝置之補助措施,並將在2022年年底採行可在家用涼亭頂安裝太陽能板新措施。

2030年希臘再生能源生產新目標高於預期之25百萬瓩,儲能目標由原先之3 百萬瓩提高為7 百萬瓩,可能再調高為8 百萬瓩;目前希臘再生能源約為10百萬瓩。

據報導續指出,為符合歐盟於2022 年5月之「REPower EU」能源計畫之最新方針及目標,希臘政府正研議修訂「國家能源和氣候計畫」(National Energy and Climate Plan,NECP),該計畫將涵蓋離岸風電場、綠色氫能及其他新能源技術等目標。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能礦部長Saleh Kharabsheh表示,在本(2022)年10月份約旦自伊拉克進口405,550桶石油,平均每天約13,000桶。
  2. K部長指出,自2021年9月1日以來,已從伊拉克進口約300萬桶石油。由一支11,565艘油輪組成的船隊將這些石油從Kirkuk運送到Zarqa的約旦煉油公司。
  3. K部長續指出,約旦自伊拉克進口原油,係依據兩國於2021年9月初簽署的暸解備忘錄執行。根據這項協定,約旦承諾購買Kirkuk石油,以滿足約旦部分年度原油需求。每桶成本基於布倫特原油的平均月價格,每桶額外收費16美元,以支付品質和運輸費用。根據備忘錄,約旦承諾提供特別油輪,將伊拉克石油從Kirkuk運送到Zarqa的煉油廠。油輪的數量將由約旦和伊拉克公司分攤。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依約旦官方數據,衡量通貨膨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在本年前10個月小幅上漲4.14%,達106.53點,去年同期為102.29點。
  2. 根據約旦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DoS)發佈之月度報告,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是主要由燃料與電價推動的,約佔23.57%,其他如運輸佔5.84%、租金佔2.17%、文化與娛樂佔9.4%、蔬菜與豆類佔7.21%。
  3. 統計局指出,以月份分析,2022年10月通貨膨脹率上升5.23%,達108.31點,2021年同月為102.92點。數據顯示,燃料與電力部門占月成長的34.12%,其次是文化與娛樂佔14.36%,健康醫療佔7%,運輸佔5.1%,租金佔4.48%。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依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2022年11月16日發布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10月義大利消費者物價指數(NIC)(含煙草)較同年9月增加3.4%,較2021年同期增加11.8%(2022年9月較2011年同期增加8.9%),低於預期之11.9%。

通貨膨脹快速增加主要因能源商品價格上漲(由9月增加44.5%再增為71.1%),包括受管制能源商品(自47.7 %上漲為51.6%)及非管制能源商品(自41.2%上漲為79.4%)均大幅上漲;食品價格增加較小(自11.4%上漲為13.1%),其中加工(自11.4% 上漲為13.3%)及未加工食品(自11.0% 上漲為12.9%),以及其他商品(自4.0%上漲為4.6%)皆小幅上漲。娛樂、文化及個人護理服務業價格增長則出現減緩(由9月增加5.7%至減緩增加5.2%)。

2022年10月「核心通貨膨脹」(扣除能源及新鮮食品)由9月5.0%增加為5.3%,如僅扣除能源,由9月之5.5%增加為5.9%。

2022年10月商品價格較2021年同期加速上漲(自12.5%上漲為17.6%),服務價格增加減緩(自3.9%減緩上漲3.8%),此使服務與商品價格間之通貨膨脹差異明顯擴大(由 9 月之負成長8.6% 擴大為負成長13.8 %)。食品、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價格均上漲(自10.9%上漲為12.6%),常購產品漲幅較小(自8.4%上漲為8.9%)。

2022年10月一般指數較同年9月增加主要是因非管制能源商品(增加28.3%)、受管制能源商品(增加20.0%)價格高漲;未加工食品(增加2.4%)、加工食品(增加1.6%)、非耐用產品(增加0.7%)及耐用產品(增加0.6%)價格漲幅較小;另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娛樂、文化及個人護理服務(減少0.7%)及交通相關服務(減少0.8%)價格均減少。

2022年10月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IPCA)較同年9月增加 3.8%,較2021年同期增加12.6%(9月為增加9.4%),低於預估之12.8%。2022年10月全國一般家庭消費價格指數(義文縮寫FOI)(扣除煙草)較9月增加3.3%,較2021年同期增加11.5%。

A:

保加利亞通訊社(BTA)報導,根據保國國家統計局本(11)月15日公布之初步數據,保國本(2022)年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3.2%。

本年第三季附加價值毛額(GVA)較去年同期成長3.4%,其中最終消費成長3%,總固定資本形成下降8.4%,商品和服務出口成長7.8%,進口亦成長5.3%。按季節調整數據,本年第三季GDP較上季成長0.6%,GVA成長0.8%;第三季GDP增長主因為最終消費成長0.5%。

以當期價格計算,第三季GDP計445.39億列弗,GVA為393.36億列弗。從支出面計算,最終消費計336.68億列弗,占GDP比例為75.6%;固定資本形成總額97.80億列弗,占GDP比例為22%。出口減去進口之外部平衡為正。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1月1日報導,橄欖油素有液體黃金(oro líquido)之譽,西班牙為全球第1大橄欖油生產國,每年出口量均逾100萬公噸,產量占全球44%。2021年至2022年收成季西班牙橄欖油產量為149萬公噸,出口量為107萬公噸。依據西班牙農漁暨食品部(Ministerio de Agricultura y Pesca y Alimentación)資料,2022年至2023年收成季受乾旱雨量不足影響,橄欖油產量僅78萬公噸,西班牙農牧產品合作社則預估產量為90萬公噸。

近期西班牙生產橄欖油除產量減少外,由於電力及肥料等價格上漲,售價大幅上漲。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估計指出,2022年1月至9月橄欖油價格與2021年同期相較,上漲12.3%,其中9月則上漲14.1%。Dcoop農牧產品合作社表示,西班牙過去於9月至12月降雨量約為300公升,惟本(2022)年9月1日以來,降雨量僅為30公升,且有逐漸漸少趨勢,未來恐將影響橄欖油生產。

依據西班牙農漁暨食品部編製之「農民支付價格指數(Índice de precios pagados por los agricultores)」資料,2022年7月肥料價格上漲92.28%,電價上漲99.45%,惟氣候仍為影響橄欖油產量主因。目前為橄欖收成季,倘氣候持續乾旱,勢將影響2022年-2023年收成期產出。Dcoop表示,除電力及肥料價格上漲外,消費品及原物料價格上漲亦影響企業獲利能力。鑒於橄欖油可提供人體優質脂肪,為最佳食用油,盼消費者於橄欖油價格上漲時,仍能持續使用。Dcoop表示,該合作社2022年橄欖油營業額可達12億歐元新高,惟預估至2023年,營業額將會減少。

Dcoop另表示,歐洲各國於2022年至2023年收成期橄欖油總產量將低於147萬公噸,減少80萬公噸,減少35%。同期西班牙橄欖油產量將為90萬公噸,惟最終仍取決於2022年氣候。西班牙農漁暨食品部統計資料指出,2019年至2020年收成期西班牙橄欖油產量為112萬公噸;2020年至2021年收成期產量為139萬公噸;2021年-2022年收成期產量為149萬公噸;2022年至2023年收成期產量預估將為78萬公噸。該單位並認為義大利與葡萄牙等其他橄欖油重要生產國,於2022年至2023年收成期之產量亦將減少,且價格將較上一年收成期上漲27%。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1月12日報導,依據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ea)資料,西班牙2022年經濟成長率(GDP)自7月原預估之4%,上調至4.5%,優於歐元區平均之GDP為3.2%;2023年之GDP將由原預估之2.1%,下修至1%,惟仍優於歐元區平均GDP為0.3%,僅愛爾蘭、馬爾他及羅馬尼亞經濟表現優於西班牙。

歐盟表示,受俄烏戰爭及歐盟仍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因素影響,本年第4季歐盟經濟將陷於技術性衰退,情形將持續至2023年第1季。屆時仍需面臨高通貨膨脹、國際經濟情勢不確定及歐洲中央銀行(BCE)升息及融資緊縮等情形,爰歐盟2023年總體經濟表現將趨緩。儘管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相較,西班牙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較低,惟歐盟各國經濟活動放緩,亦將影響西班牙經濟表現。

歐盟表示,西班牙2024年GDP為2%,優於歐元區平均GDP為1.5%,惟西班牙經濟復甦速度較其他歐盟國家慢,需待2024年西班牙整體經濟才能恢復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水準。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2023年西班牙GDP為1.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西班牙財稅監督獨立機構(Autoridad Independiente de Responsabilidad Fiscal,Airef)均認為, 2023年西班牙GDP為1.5%,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則認為, 2023年西班牙GDP為1.4%,均低於政府預估之GDP為2.1%。

在通貨膨脹部分,歐盟認為西班牙本年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為8.5%,2023年IPC可望降至4.8%,2024年IPC則為2.3%。在財政赤字部分,歐盟認為西班牙2022年財政赤字將為GDP之4.6%,較西班牙政府預測為GDP之5%為低,而2023年及2024年各將為GDP之4.3%及3.6%。另在政府公債部分,歐盟認為西班牙2022年政府公債將為GDP之114%,2023年及2024年則分別將為GDP之112.5%及112.1%。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11月15日報導,西班牙「運輸產業保護平臺(Plataforma para la Defensa del Sector del Transporte)」號召小型運輸貨車司機,自2022年11月14日起,進行無限期罷工。該平臺主席Manuel Hernández稱,倘政府未具體回應該平臺要求,恐重演2022年3月所發生之罷工活動,該次罷工活動第1週即導致全國損失金額逾6億歐元。惟西班牙各自治區相關資訊指出,迄今公路運輸正常,Mercamadrid及Mercabarna等生鮮批發市場之貨物運輸作業均正常,未受罷工影響。另批發經銷及食品業者表示,迄今貨物運輸均屬正常。

西班牙食品業者、經銷商及旅宿業者表示,擔憂此項罷工恐影響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及耶誕節促銷,已於上週要求政府確保產品及原物料供應,不受罷工事件影響。西班牙政府為避免2022年3月罷工事件重演,於此次罷工活動中,派出逾5萬名警察於主要各主要道路執勤。交通部(Ministerio de Transporte, Movilidad y Agenda Urbana)部長Raquel Sánchez表示,此次罷工首日僅有14起警察執勤及罷工者要求罷工權利之零星事件。

西班牙警方估計,此次參與罷工人數約1,500名,多數均為自營業者及中小企業業者;運輸產業保護平臺則稱,參與罷工人數上萬名。前述平臺為提高罷工活動能見度,另並於2022年11月14日於首都馬德里進行遊行,抗議貨運經銷商等業者未依據政府於2022年8月通過法令,規範業者支付運輸貨車司機之運輸費用,不得低於其工作成本,且政府單位應嚴格執行前述規範。西班牙交通部表示,現有貨運業者及相關營運機制均依據相關法規,正常運作。
 

A:

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2年11月9日報導,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主席Francesco La Camera呼籲全球領袖應縮短再生能源落差,找尋韌性、安全及具包容性能源。近日國際能源署(AIE)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均呼籲,應透過大量投資風力及太陽能等潔淨能源,同時並改善能源效率,以減緩氣候變遷危機。

IRENA分析指出,至2030年各國再生能源裝機目標容量為5.4TW,但前述數據係依據溫度上升攝氏1.5度所需10.8TW再生能源裝機量之50%。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2030年裝機目標量必須加倍。原為達成既有目標,各國於未來9年每年均須安裝再生能源設備259GW,倘各國每年額外裝設再生能源設備,則可產出261GW再生能源,則可達成10.8TW之目標。IRENA之2022年再生能源目標報告指出,再生能源提供全球氣候變遷解決方案簡便之解決方案,但須即刻開始執行。

西班牙享有太陽能、風力及具有適合發展再生氫能源運籌中心的優勢。依據西班牙電網(REE)之Redia資料,2021年西班牙係歐洲第2名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大國,同期僅使用2.2%之具汙染之化石燃料發電。西班牙政府於2021年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承諾,將於2030年全面去除化石能源發電。

西班牙政府為達成零碳排目標及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提供再生能源計畫補助。依據2021年至2030年西班牙國家整合能源及氣候計畫(PNIEC),2030年全國再生能源比率將可達42%,高於歐洲同期再生能源占38%至40%之目標。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執行長Maria Mendiuce表示,歐洲各國政府應簡化承諾機制,以進一步促進再生能源之發展。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