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11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699/P200號(商情文號:第699號)
商情本文:
英國首相Rishi Sunak於今年11月7日召開的COP27上宣布一系列關於能源轉型、氣候融資以及森林和自然保護的措施。Sunak首相除重申英國對支持處於氣候變遷前端的國家之堅定承諾外,內容並包括:提撥6550 萬英鎊用於綠色技術創新以及投資肯亞和埃及的重大清潔能源案件、啟動一項新的森林和氣候領袖夥伴關係,並確認超過 1.5 億英鎊資金將用於保護熱帶雨林和自然棲息地,包括剛果盆地和亞馬遜雨林。
英國政府承諾將繼續為氣候變遷政策挹注資金,在國際氣候融資上投入116億英鎊。近年包括巴基斯坦的災難性洪水及索馬裡發生的乾旱等災變,使世界意識到氣候變化已對人類的存續構成威脅,英國政府承諾將氣候適應資金增加三倍,作為該預算的一部分,從2019年的5億英鎊增加到2025年的15億英鎊。
Sunak首相還將啟動森林與氣候領袖夥伴關係(Forests and Climate Leaders’ Partnership)。該合作夥伴關係由20個國家組成,預計每年將舉行兩次會議,以追踪在COP26會議上對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森林和土地利用宣言之承諾,該合作夥伴關係旨在到2030年停止和扭轉森林退化。為支持森林議程,英國政府承諾投入9000萬英鎊用於保護剛果盆地,該地區是一個重要的熱帶雨林,有大約1萬種熱帶植物和幾種瀕危物種,包括森林大象、黑猩猩和山地大猩猩。此外,Sunak首相還承諾將對剛果盆地的土著和當地森林社區的自然、人類和氣候投資基金提供6500萬英鎊的資金,並為正在努力保護和恢復200萬公頃熱帶森林的Treevive公司提供新的資金。
英國政府於此次COP27會議中特別關注與私部門的合作,以促進英國和世界各地的綠色創新和能源轉型。除幫助推動淨零排放,也促使全球降低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為支持這點,Sunak首相將宣佈為清潔能源創新基金再撥款6550萬英鎊,該基金將向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提供資金,以加速發展潔淨技術。自從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主導的清潔能源創新基金於2019年啟動以來,該基金支持在印度創建生物質動力製冷設備、在奈及利亞創建鋰離子電池原型以及在摩洛哥生產用於鋼鐵生產的清潔氫基燃料等創新技術。
另一方面,除支持創新,英國還與G7盟國合作,為各國提供可靠、透明的永續性基礎設施融資來源,包括由英國支持在肯亞新建和擴建的太陽能和地熱發電廠之國際投資、對在奈洛比建設開創性鐵路城提供出口融資以及由英國GBM工程公司主導投資總額達30億美元之Grand High Falls Dam水力發電廠等項目。
A:
加拿大統計局公布2020年服務貿易報告指出,加國服務貿易高度集中在五大產業,其比重超過80%,包括科技服務業、資訊文化業、金融保險業、製造業及批發貿易等。
以企業規模來看,加國中小型企業服務貿易出口額略高於大型公司,反觀服務貿易進口方面,大型公司則高於中小型企業。此外,跨國企業占服務貿易總出口的3/4及總進口的86%。
該報告分析,2020年加國服務貿易進口為1,014億加元和出口為1,002億加元,均有所增長。2020年正值新冠病毒疫情第一年,由於服務貿易進出口大多數透過數位化服務進行,因此,疫情影響相較其他旅遊或運輸業之衝擊較小。加國數位服務出口明顯成長25.2%,而非數位服務貿易出口則小幅衰退,以數位服務方式提供海外客戶服務出口價值從2019年313億加元增至2020年392億美元,占總體服務貿易出口的42%(2019年36%)。
加拿大統計局全文報告連結:
https://www150.statcan.gc.ca/n1/daily-quotidien/221110/dq221110a-eng.htm
A:
據智利國家統計局(INE)公布數據,2022年10月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12.8%,較上(9)月13.7%略為收斂,而本年8月CPI年增率飆升至14.1%,為智利史上CPI最高紀錄(智利CPI最高歷史紀錄為1994年之13.7%)。
各項物價漲幅最大為機票、旅遊行程、大樓管理費、天然氣、飲用水及飲料等,而家具、汽車、衣服及鞋子類產品價格則略有下跌。
A:
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狀況,曾引領10年股票牛市的科技行業,在2022年普遍出現了一連串的裁員。以下是最近宣布的大事件。
Meta:這家臉書母公司9日表示,該公司將裁減13%,相當於11000多名的員工,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將獲得16周的工資,另外每服務一年還將獲得兩周的工資。Meta將支付六個月的健康保險。
推特(Twitter):削減約3700個工作崗位。在上月底完成對Twitter的440億美元收購後不久,馬斯克(Elon Musk)裁減了大約一半的Twitter員工,他們獲得了三個月的遣散費。
Lyft:這家乘車公司上周宣布裁減13%的員工,即約700個職位。對於被解雇的工人,該公司承諾提供10周的工資,到4月底的醫療保險,工作四年以上的員工將獲得額外的四周工資。
Stripe:這家在線支付巨頭上周裁減了大約14%,相當於約1100名員工。Stripe將為所有離職員工支付14周的遣散費,對那些任期較長的員工支付更多。它還將支付相當於6個月的現有醫療費用或醫療延續的現金。
Coinbase:6月,Coinbase宣布裁減18%的全職工作,約1100人。被解雇的人獲得了至少14周的遣散費,超過一年的工作時間每一年增加2周。美國員工還獲得了四個月的COBRA健康保險,全球範圍獲得了四個月的心理健康支持。
Shopify:7月,Shopify宣布裁員1000人,相當於其全球員工的10%。被裁員的員工將獲得16周的遣散費,在公司每工作一年還將獲得一周的補償。
Netflix:削減約450個職位。Netflix宣布了兩輪裁員。5月,該流媒體服務取消了150個職位;6月下旬,Netflix宣布再裁員300人。
微軟(Microsoft):據說裁員不到1000人。10月,微軟確認請走了不到1%的員工。
Snap:8月底,Snap宣布裁減20%,相當於1000多名員工。
Robinhood:31%的員工。這家零售經紀公司在8月裁減了23%的員工,此前在4月裁減了9%的員工。
Chime:本月早些時候,這家金融科技公司裁減了12%,即約160名員工。
特斯拉(Tesla):6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稱,該公司正在削減10%的受薪員工,這並不包括實際製造汽車、電池組或安裝太陽能的人。按小時計算的員工人數將會增加。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754392?from=wj_catelistnews
A:
灣區有越來越多科技與生技公司透露將裁員,讓灣區整體經濟的觀察人士感到擔憂。「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研究副總裁凱勒曼(Patrick Kallerman)表示,科技是灣區經濟引擎,若科技業下滑,將對經濟的其他領域產生連鎖反應。
Facebook應用程式擁有公司Meta Platforms是最新一家被認為在近幾個月收入損失與股票估值大幅下跌之後大規模裁員的公司之一。「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就透露,Meta可能於本周開始將裁員計畫通知員工。
其他備受矚目的科技與生技公司裁員包括Twitter、Cepheid、Oracle、Lyft、Stripe、Astreya、 Zymergen及BioMarin Pharmaceutical。加總可能導致灣區至少3000居民失業。
凱勒曼認為,最近部分科技公司裁員,可能是個別公司特有情況,例如Twitter。但是,面對可能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其他科技公司陸續裁員,也可能是削減開支與精簡人事的機會。灣區任何科技業裁員發生,都可能在當地產生連鎖反應,因為許多餐館、零售商店、旅館與其他科技產業,都仰賴大型科技公司來增加銷售額與利潤。
巴洛阿圖「加州經濟持續研究中心」(Continuing Study of the California Economy)主任李維(Stephen Levy)表示,科技業對灣區經濟非常重要。裁員主要是經濟放緩與可能發生即將到來經濟衰退的結果。
灣區目前還可能裁員的科技與生技公司包括:
•桑尼維爾醫療設備與生技公司Cepheid在灣區裁減約1000個職位,最大影響發生在紐華克工廠、裁員746人。
•Oracle裁員200人,主要受到影響是紅木城與貝爾蒙員工。
•生技公司Zymergen東灣辦公室裁減110個職位。
•Astreya紐華克辦公室裁減144人。
•飛行車研發公司Kittyhawk Corp.在灣區裁員100人。
•BioMarin Pharmaceutical裁減94人。
•WeDriveU Inc.主要為灣區科技公司提供員工交通車服務,裁員97個職位。
•半導體製造商Onsemi裁員88人,皆在聖荷西辦公室。
聖荷西智庫「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總裁漢考克(Russell Hancock)認為,疫情期間,科技界發展興盛,因為地球上每個人都必須購買設備、裝置、加強媒體流功能、平台與手機,現在所有採購都已完成,恢復正常狀況。不過,儘管裁員代表著就業增長放緩、可能發生一些痛苦,但專家表示,不會影響灣區長期前景。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754390?from=wj_catelistnews
A:
在本周舉行的2022 Zoomtopia會議上,視像會議平台Zoom宣佈與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合作,將視像會議功能帶進特斯拉電動車中。
雖然目前細節不多,但根據Zoom組合產品經理瓦利亞(Nitasha Walia)說法,這項視像會議功能「很快會成為新款特斯拉的標準配備」。
瓦利亞說︰「你可以從你的家、辦公室、手機甚至電視來進行Zoom會議,我們將會令你們更容易從任何地方進行Zoom。」
目前不清楚的是Zoom所稱的「成為所有新款特斯拉的標配」所謂何意。這種融合是否需要特斯拉電動車安裝新硬體,還是否透過軟體更新推出?還有,甚麼時候會出現?這都是有待有關方面進一步證實。
特斯拉一直持續為它的訊息娛樂系統加入新功能,從而為司機或乘客在等待充電等情況安坐車內時提供娛樂。配備觸碰式大屏幕的特斯拉電動車可串流Netflix和YouTube影片、播放卡拉OK以至提供電子遊戲,包括《異塵餘生︰庇護所》(Fallout Shelter)、《茶杯頭》(Cuphead)和《星露谷物語》(Stardew Valley)等。這些娛樂功能還有性能相關的改善,皆透過無線軟體更新推出。
A:
Lucid Group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其淨虧蝕達到了6.7億美元。但是,該公司重申了其今年的產量目標,即生產6000至7000輛Air電動房車。
Lucid表示,第三季度其營收為1.9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23.2萬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Lucid開始在其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Air車型,但是在此之後該公司曾多次削減其產量目標。
Lucid首席執行官Peter Rawlinson在11月8日進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依然在與供應鏈問題作鬥爭。但是,儘管存在這些挑戰,該公司預計其依然能實現2022年的產量目標。Rawlinson稱:「事實上,我們現在依然面臨一種零部件的供應問題,這將導致非常短暫的停工。」
他並未透露是哪種零部件出現了短缺,但是他表示在停工期間,該公司將採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在未來提高產量。
此外,Rawlinson還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第三季度該公司的周產量和交付量都迎來了明顯提升。他說道:「第三季度我們的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282輛,是第二季度的兩倍多;第三季度交付量為1398輛,是第二季度的一倍有餘。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已經證明了自己有能力每周生產300輛汽車。」Lucid還表示,該公司將于明年開放第二款車型的預訂,該車型預計將在2024年開始交付。該公司首席財務官Sherry House表示:「我們依然觀察到了較高的市場需求,截至2022年11月7日,我們的訂單數量超過了3.4萬輛。我們計劃在2023年初開始接受Gravity項目SUV的訂單。我們相信,此舉將幫助我們解鎖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Lucid還宣布,該公司已經達成了融資高達15億美元的協定,在努力精簡和擴大生產業務的同時,支撐其財務狀況。Lucid在一份監管文件中稱,該公司計劃通過美國銀行、巴克萊資本和花旗銀行出售高達6億美元的新股。該公司還表示,已經達成了一項協議,向沙特阿拉伯的主權財富基金出售高達9.15億美元的股票,該基金已經持有Lucid的大部分股票。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11-10/lucid%e5%b0%87%e8%9e%8d%e8%b3%8715%e5%84%84/4326352
A:
特斯拉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今年四月與推特達成購買協議後,數度公開表示,想要創造一款西方的微信「超級應用程序」,引起各方好奇,他於不同領域做出成績後,能否再創新猷,還是可能遭到滑鐵盧。
馬斯克規劃中的這款「超級應用程序」可以由推特改建而成,也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打造。他還認為,推特可以像微信一樣,成為西方民眾辦理政府類似車管局業務的通道。在美國部分評論中,有抱持懷疑的,認為微信式的手機應用軟件就算在中國常用,在西方都還沒能獲得同樣的成功;還有的人稱馬斯克對微信的看法已到「痴迷」程度。但在不同國家有不同文化及國情,在美國不同應用程序分工已相當成熟,市場佔有率也已接近飽和,如果硬套上去,恐會像其它早已想跟進卻又未能打響的應用程序,落得不上不下的窘境。
此外,馬斯克一旦買下,所面臨的挑戰還有推特機器人假帳戶或所謂的殭屍戶,多過原本估計的百分之五而為人所詬病;想要扭轉這些頹勢,從運營來看比起重新創立一個品牌更難,因為消費者對原本產品已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就如同現在許多使用者跟朋友聯絡用臉書,看明星動態用IG,想知道政治宣告常往推特找。外界因此懷疑他的計劃是否太過樂觀。
雖說任何企業都可能有成有敗,就如同投資股市,過去的成功並不能保證未來的收益。但在蘋果手機之前,如果有人知道手機上的應用程序包羅萬象,將會大為吃驚,因為新科技的發展,顛覆了世人對手機的定義及想像。在蘋果之前沒有人成功整合,並不表示蘋果做不到。企業領導人是帶領團隊的脫穎而出的關鍵。在全球創新的領域下激烈競爭,端視領導人如何帶領頂尖的人才打造出何種產品。
縱觀全球即時軟件的競爭,矽谷引起為傲的部分應用軟件,近年來到了發展的高原期,有的甚至出現倒退,新的市場被中國等其它新一代產品超越。例如抖音(TIKTOK)短視頻,連臉書和YOUTUBE也跟進。臉書引導時尚風騷十幾年之後,即使改名元宇宙引進短視頻,不免隨著使用者的年齡老化。
被《時代》雜誌評為二○二一年度風雲人物的馬斯克,代表的是美國科技業的巨擘如何在下一波競爭中推陳出新,馬斯克在做出特斯拉及太空事業之後,今年仍然是話題人物,而這個話題是否能延續,就要視他的帶領,能否再度登頂。
馬斯克公開說,他的推特想學微信,不免傷了矽谷的科技業者顏面,其實馬斯克的收購,可能帶起矽谷科技產品與全球其它同行競爭的另一波高潮,無論是否「激起千堆雪」,他的嘗試或將為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受惠最多的也將是消費者。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哥國礦業暨能源部部長Irene Velez於代表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屆締約方大會(COP27)訪問埃及期間宣布,在未來6個月期限內,將與各界充分溝通並建構能源轉型路線圖政策規畫。
V部長表示,該部將成立能源轉型路線圖政策規畫小組,規劃邀集工會、大學、研究中心、能源企業、國內及國際界業代表共同參與討論凝聚共識,以規劃出公平正義能源轉型計畫。
哥國能源轉型計畫將以與公民及各界進行社會對話作為推動核心基礎,時程區分成以下3個階段:
1.第一階段進行規劃與準備過程,建置參與機制及界定所需分析資訊清單,為期1個月。
2.第二階段建立長期目標之願景所需時程規劃,進行與工會、地區、產業協會及學術界等利益團體進行溝通與互動,及對能源系統之整合性研討分析,需時2個月。
3.第三階段確認監管機制,建立風險及落差分析,以完成路線圖設計,達成政策規劃目標,為期3個月。
哥國能源學者表示,能源轉型路線圖規畫錯綜複雜,對國家未來發展影響深遠除需各方參與外,仍需所有利害關係團體達成共識,6個月內應無法達成具體目標。
A:
據歐盟商會(EuroCham)或日商會(Jetro)考察報告顯示,國際投資資金在Covid-19疫情後逐漸恢復,其中越南繼續為外人投資者選定之投資地點,尤其是跨國投資集團。據世界銀行下屬國際金融組織機構(IFC)頃公布之研究報告顯示,跨國集團刻正規劃在東亞暨太平洋及歐洲暨中東地區之投資布局,中國大陸為渠等擬減少投資之3個地點之一。近年來,提供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服務之Goertel、Foxconn、Compal、Luxshare、Pegatron等跨國集團已在越南擴大投資。據世界銀行專家Yan Liu表示,各集團將以「中國大陸加一」策略擴大投資至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印尼、巴西、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越南應利用前述機會吸引更多外資。
A:
東協各國經濟合作與投資活動多樣化並取得許多成就。其中越南方面是接收外資(FDI),另一方面赴東協地區投資。據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統計資料顯示,越南在東協地區及全球分別為柬埔寨第1大及第5大投資來源國,投資案件數為197件,投資資金約計29億美元。另,越南為寮國第3大投資來源國,投資案件數為237件,投資資金約計53億美元。此外,新加坡在東協地區為越南第1大投資來源國,投資案件數為 2,959件,投資資金約計698.6億美元,占越南外資總額之16.3%。
為加速東協地區內部外資移轉及吸引東協外之重大投資合作夥伴之速度及投資案規模,東協各國應提高因應負面影響之能力,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法規機制,培訓人力資源以供應投資者之需求。
A:
近期許多投資者對越南半導體產業有投資興趣。SMC、三星以及Intel等全球大型晶片生產集團均選越南為重要投資據點,如:許多年前Intel已在越南投資10億美元設廠,至今該廠仍為Intel集團之重要生產據點之一。目前,該集團工作小組將繼續考量越南對美商投資者之投資優惠及協助機制。韓商Amkor擬在越南投資16億美元生產半導體設備及零配件,韓商Hana Micron擬在越南投資5億美元。
據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WSTS)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價值約計5,270億美元,本(2022)年預估成長8.8%。近年來越南將電子暨半導體產業視為國家重要工業,占越南出口總額之三分之一,為全球第9大電子出口國。
A:
近期越南外資案趨於綠色化方向改善,許多高科技、電子業、再生能源等投資者選越南為投資地點。包括Intel、三星等數億美元投資案在越南執行,已有助於帶動越南經濟永續病綠色化發展。丹麥LEGO集團頃在越南平陽省投資10億美元設廠。該計畫工廠屋頂將裝置太陽光電板,並將在鄰近土地興建太陽光發電廠,以供應每年工廠電力需求。另丹麥Pandora集團已決定在越南投資1億美元,廠房將全部使用再生能源,創造6,000個就業機會,並以LEED Gold標準設廠。
A:
本年前10個月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6,162億9,9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4.3%,前5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及我國,其中美國為越南第一大出口國,越南對美國出口增加21.7%。以單月份觀察,本年10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583億7,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0%,其中出口為305億9,800萬美元,進口為277億7,200萬美元,順差為28億2,600萬美元。
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238億3,6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5.5%,其中自我進口195億5,46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15.5%,對我出口42億8,16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15.3%。累計對我國貿易逆差為152億7,3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5.6%。本年前10個月我國為越南第5大貿易夥伴,第3大貿易逆差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我國為越南第14大出口市場(次於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香港、荷蘭、菲律賓、德國、泰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第4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
台越雙邊貿易單月份分析方面,本年10月份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20億4,19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越南對我出口4億46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8%,自我進口16億3,73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減少0.03%,逆差為12億3,27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1%。
A:
越南國會頃以93.37%同意票表決通過明(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之決議。該決議計有15項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率6.5%;平均國民所得4,400美元;加工製造佔GDP比重約25.4%~25.8%;通膨率平均4.5%;平均生產力成長率5~6%;農業勞工佔社會勞工總數比重26.2%;經訓練之勞工與經訓練且取得文憑認證之勞工等比例分別達68%與27%;都市失業比例4%以下;貧戶比例減少1~1.5%;平均一萬人之醫師人數12;平均一萬人之病床數32張;醫療保險之投保人數比例達93.2%;符合新鄉村標準之鄉村比例78%;符合標準、規範之都市生活廢棄物回收與處理比例95%;具備符合環保標準之廢水處理系統之工業區、加工出口區比例92%。
另國會亦要求政府與相關機關執行各項政策與解決方案來維持整體經濟穩定、抑制通膨、保障整體經濟之平衡。政府應採取彈性之金融、貨幣政策來輔助生產經營恢復、貨物流通、勞力供需媒合、促進國內外銷售、加強投資。
A:
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由於越南已恢復開放國際觀光、以及許多國際航線航班,本(2022)年10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48萬4,400人次,較上(9)月增加12.1%,並較去年同期增加45.9倍。累計本年前10個月來越之國際旅客人數235萬7,20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8.8倍;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人數為209萬3,70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4.9倍;由陸路來越之旅客人數26萬2,800人次,增加6.5倍;海運來越之旅客人數僅為745人次,增加49.3%。
以旅客國別統計,前10個月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人數為158萬8,563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452.9%,其中韓國旅客61萬9,619人次,增加2342.1%;柬埔寨旅客為13萬4,879人次,增加21,140.8%;日本旅客為12萬178人次,增加1,715.7%;新加坡旅客為10萬8,198人次,增加18,915.5%;泰國旅客為11萬4,600人次,增加4,719.2%;中國旅客為9萬2,108人次,增加87.7%;馬來西亞旅客為9萬9,998人次,增加10,640.9%;台灣旅客為8萬252人次,增加817.3%。
歐洲旅客部份,前10個月來越之旅客為32萬3,636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632.3%,其中英國6萬1,471人次,增加4,127.7%;德國5萬5,393人次,增加5,849.8%;法國5萬1,040人次,增加3,755%;俄國旅客2萬2,430人次,增加1,878%。
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26萬854人次,增加5,943.9%,其中美國21萬8,175人次,增加7,382%;加拿大3萬325人次,增加6,352.1%。
澳紐旅客為10萬6,284人次,增加10,712.2%,其中澳大利亞旅客為9萬8,696人次,增加11,892.2%。非洲旅客為7,895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599.3%。
A:
一、 依據新加坡總理公署於本(2022)年11月10日新聞稿表示,星國總理李顯龍總理於本年11月10日至13日赴柬埔寨出席「東協峰會」暨相關會議。
二、 李總理於10日抵達金邊後,立即與印尼總統佐科威會面,表達對印尼即將接任東協輪值主席國的支持,並表示將與印尼密切合作,實現其作為主席國的目標。印尼亦是2022年G20輪值主席國,佐科威總統將於11月15日在峇里島主持G20峰會,李顯龍總理期待為峰會上的討論作出貢獻。
三、 兩位領袖亦就星印(尼)雙邊關係進行討論,再度肯定兩國以推動經濟復甦及人力資源發展為共同優先事項,及雙邊在永續發展計畫取得的進展。
四、 此外,陪同李總理出訪的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亦在印尼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面,雙方盼俄烏兩國能遵循聯合國憲章,達成和平協議。庫列巴並代表烏克蘭簽署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具法律約束力,最早於1976年由東協成員國簽署,之後陸續有其他國家加入。條約原則包括相互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紛爭、禁止使用威脅或武力手段等。目前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及區域增加至50個,俄羅斯亦是締約國之一。
A:
一、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於本(2022)年11月9日出席「第二屆年度經濟議題對策全球會議(Next STEP Global Conference)」時表示,過去數百年,全球共同努力合作發展同一套技術體系,降低許多科技成本,一旦中美邁向技術脫鉤之路,競相發展各自體系且互相抵制,不僅將加劇通膨,亦將進一步擾亂全球體系,或將造成全球分裂不再繁榮與和平。
二、 自歐洲復興及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皆為同一套技術體系而努力,包括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科技及商品等,該體系加快進步的速度與降低成本,例如晶片製造成本下降,功率卻提高。一旦中美分化共同技術體系,恐將導致成本增加,雙方技術脫鉤亦將進一步擾亂二戰後全球所一直推動的世界和平、穩定及繁榮的體系。
三、 維文部長認為,其他國家皆依賴並盼利用中美兩大強國的技術及經濟實力。無論是軟體或硬體,中美體系的重疊程度,取決於兩國是否願意彼此接觸、互動。
四、 倘中美兩強無法妥協,其他國家仍要在強國對立的國際秩序中,繼續在科學、技術及供應鏈等三方面加強合作。維文部長認為,中美以外國家可在相關領域推動「不結盟運動」,建立一個更開放、包容、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網絡,承諾保持科學開放、創新、公平分享與取得智慧財產權的競爭體系,而非被迫選邊站。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10日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最新數據, 10月份通膨率自上個月之10%上漲至10.1% ,為自 1982年以來之最高紀錄,主要受能源、食品及j物價上漲之影響。 。過去一年平均物價上漲16% 亦為自 1981年6月來之最高。 上週Voxmeter 的一項研究表示,價格上漲導致 48% 的民眾購買物品時,以選購較廉價的商品為主, 39%的民眾則選擇減少購物,有 21.8%的民眾維持相同購物量
Nykredit 首席經濟分析師Palle Sørensen指出,原有跡象通膨已達最高點,油價、木、鐵及小麥價格已大幅下跌應將有助於緩解通膨壓力,惟此最新通膨數據,令人非常驚訝,此數據亦反映需要時間才能在實際影響在消費者價格上。
Handelsbanken 首席經濟分析師 Jes Asmussen 表示,通膨可能將會繼續走高,此數據表示目前已極高的通膨是否已經達最高峰。惟至少可以得出結論,今年的年通膨率將接近 8%,對於一個典型有孩子的家庭意味著今年需額外支付約 35,000 丹麥克朗,才足以維持與去年相同的消費。
A:
本(2022)年10月份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3%。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9%。其中,製造業成長9.6%,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7.8%,礦產開採成長5%。
本年前10個月在二級產業中,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成長,如:飲料生產成長31.5%,服裝生產成長19.2%,皮革及其產品成長17.7%,藥品、化學藥物(Pharmaceutical Chemistry)及藥料均成長17.5%,未分類之機械設備成長16.3%,木、竹子及其製品加工成長17.3%,電力設備生產成長12.8%,其他運輸工具及香菸生產均成長11%。
為使本年年末剩餘時間能穩定及發展國內工業,工商部將協助 企業,媒合國內企業參與外資企業及國際大廠之供應鏈,以尋找生產用之原物料。同時繼續實施穩定生產之各措施,確保大宗物品之供需平衡;指導協助企業解決所遭遇之困難,恢復生產經營活動,讓各重大工業投資案投入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