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包括食米、碎米、玉米及香蕉出口公司在內的600多家公司正在努力向中國海關總署(GACC)註冊,出口逾1,600種商品。目前,已有62家食米及碎米公司、112家玉米出口公司及32家香蕉出口公司在GACC註冊。其他公司也在努力註冊鳳梨、酪梨、柚子及大豆。農業局植物保護司主管部門正在協助出口食米、碎米、玉米、香蕉等農產品的公司、組織及個人在GACC登記。簽有政府間協議的農產品占市場較大的比重。負責協助向中國海關總署註冊的相關部門是農業局、畜牧獸醫局、漁業局及食藥署。

 

根據GACC通知248及249,從2022年1月1日起,只有註冊企業的貨物才允許出口到中國。截至9月30日,共有1,022家公司及工廠向GACC提交了1,850份申請。經營食用油、油籽、酥皮製品、食用燕窩及相關產品、食用穀物、穀物加工工業產品及麥芽、新鮮及脫水蔬菜、乾豆、植物品種、堅果及種子、乾果、未烘焙咖啡、可可豆、不含奶配方的特殊膳食食品、功能食品、蜂產品、水產產品,包括農產品、動物產品及動物飼料及牲畜動物企業需要申請GACC許可證,才能在中國市場銷售其產品。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與孟加拉的跨境貿易中,緬甸續享出超,在2022-23財年4月至10月期間,對孟加拉出口量約8千621噸,約計1,073萬美元。在緬甸與孟加拉的實兌及貌奪邊境站,緬甸的漁業出口占65%,乾貨占35%。漁業產品包括養殖Rohu魚、雲鰣(hilsa)、鯖魚、幹鯷魚及乾魚粉。羅望子、洋蔥、姜、乾棗粉,棕櫚糖,籠基(longgyi)及服裝也出口到孟加拉。2019-20財年,通過兩個邊境站向孟加拉出口的漁產品值為632萬美元(7千093噸),2020-21財年為476萬美元(5千011噸),2021-22財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至2022年3月)為1,398.7萬美元(11,363噸)。

 

若開邦漁業局負責人Thet Oo稱,孟加拉越來越多地購買當地種植的Rohu魚。緬孟邊境貿易呈貿易順差,進口極少。商人們也呼籲展開合法的牛隻貿易。然要讓此類正常的貿易能為兩國創造收入並抑制邊境地區的通膨,還有很多步驟要做。本財年近7個月來,緬甸對孟加拉的邊境出口總額為1,073萬美元。貿易順差有助增加企業家及養魚戶的利益。通過若開邦的貌奪邊境進行貿易可節省時間,貿易順暢,但已自9月底暫停。通過實兌到達孟加拉則約需要5個小時。若開邦還從來往孟加拉港口的26艘船隻的賺取了24,100美元執照費。

A:

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11月1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海事局統計顯示,前10月越南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總量達到6.08億公噸,完成全年目標之84%,年增3%。

根據 SSI 研究指出,鑒於全球經濟疲軟,航運業增長前景依然黯淡。
然而,即便面臨社會經濟挑戰,越南許多國內港口營運商在營運中仍取得積極成果。例如,北越海防港股份公司頃公布2022年第3季稅前利潤為2,222億越盾, 年增20%。

中越峴港股份公司第3 季貨物吞吐量與總服務收入分別增長3.4% 及14.4%。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11月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第15屆越南國際包裝、加工暨充填機械展覽及會議(PROPAK VIETNAM)於2022 年 11 月 9 日至11 日在胡志明市西貢國際展覽會議中心(SECC)盛大舉辦。

 

該展計有30國與地區之354家廠商參展。本次活動展示包裝技術、原物料、飲料、醫藥、印刷、冷鏈、物流、倉儲等10產品與服務。其中,臺灣、德國、新加坡、南韓及義大利等5國籌組國家館。臺灣由貿協組團,臺灣館展出面積達396平方公尺,參展商24家,展出食品包裝、食品加工機械、藥品包裝機械及產線自動化等項目,符合越南市場需求。臺灣館造型優美、標誌清礎,充分凸顯臺灣意象,甚具吸睛效果,攤位參觀人潮熱絡,成果可期。

A:

一、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於本(2022)年11月9日在國會接受質詢時表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自2021年10月以來連續5次緊縮貨幣政策,預估將可使星國2022年及2023年的核心通膨率,每年平均下跌1.5%。該局將視情況調整政策,以確保中期價格穩定,同時亦將全球經濟放緩及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風險列入考量。
二、    陳聖輝部長指出,改變貨幣政策抑制通膨,須時間發揮效應,由外部及國內各種因素引起的價格壓力亦需要時間才能更明顯地緩解。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預期,星國核心通膨率在2022年第4季及2023年上半年將維持在高點,2023年下半年才會明顯趨緩。
三、    針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緊縮貨幣政策的同時,星國政府如何確保不影響就業市場,陳聖輝部長表示,目前新加坡企業及員工均受通膨影響,勞資政三方須合作推動經濟轉型,提高生產力,並協助員工提升技能。另在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中,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仍持續吸引具有創新、高增值的外來投資,能為新加坡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帶動薪資成長。
 

A:

一、    新加坡永續發展暨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於本(2022)年11月9日在國會就「電動車充電法案(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Bill)」進行一讀時表示,一旦該法案通過,所有新建築物及正進行中建築或電氣工程發展項目,須安裝符合最低數量的電動車充電樁,並確保具備足夠電力以應付未來加建的充電樁需求,預計該規定將於2023年下半年生效。
二、    「電動車充電法案」將管制電動車的充電事項,包括充電設備的款式、廣告宣傳、安裝過程、註冊程序及建築項目須提供的充電樁數量等,以確保業者提供可靠及安全的充電服務。
三、    依據法案,建築項目須提供每個停車位(包括電單車停車位)至少1.3千伏安(Kva)電量,並使用當中至少20%電量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因此建商可自行決定要安裝何種充電樁。以7.4千瓦(kW)充電樁為例,建商若要達標,須為至少約4%停車位安裝充電設備。少過8個停車位的建築項目則不受此規定限制。
四、    「電動車充電法案」還規定包括:(1)電動車充電設備須依據指定標準安裝、認證及使用;(2)充電設備須註冊才可使用;(3)電動車充電服務業者須申請執照等。違例者則依嚴重程度面對不同刑罰,例如:蓄意使用未經註冊充電器為電動車充電者,可面對最高5,000星幣(3,570美元)罰款或最長6個月監禁或兩者兼施;在電動車充電器動手腳,危害他人及產業者,將面對最高10萬星幣(7.1萬美元)罰款或最長5年監禁或兩者兼施。
五、    為協助業者及民眾過渡至新規定,上述法案生效後,現有供應商可繼續供應不獲批准的電動車充電器6個月、現有未註冊的電動車充電器可繼續使用6個月、現有無照電動車充電服務業者可繼續營運12個月。星國政府計劃於2025年之前,在每個政府組屋停車場各安裝3至12個充電樁,預計至2030年,全國將設有6萬個充電樁。
 

A:

馬來西亞第一國產汽車製造商─「寶騰汽車公司」(Proton) 刻正加強其電動汽車 (EV)的能力,並計劃於2027年推出與生產自有品牌電動汽車。

 

該公司副執行長羅斯蘭(Roslan)表示,寶騰汽車公司一直與潛在合作夥伴討論開展合資企業,因它不能在不瞭解如何銷售與營銷車輛的情況下直接生產電動汽車。該公司的電動車計畫始於 10年前,但由於市場需求與技術原因,迄今仍未落實。

 

該公司將透過與Smart Automobile Co Ltd公司合作以獲取更多經驗,作為後者在馬國和泰國的新經銷商。與S汽車公司的合作與配銷將教導該公司在國內組裝電動汽車,並為其提供組裝過程的經驗與知識。S汽車公司是賓士公司及中國大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合資企業。

 

馬國政府將為新能源汽車(NEV)提供更強而有力的支持、更好的產業準備以及客戶對電動汽車的偏好轉變。迄今為止,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至 3.4%或1萬3,800 輛,其中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較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更受馬國消費者喜愛。

 

馬國目前電動汽車價格仍昂貴,致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採取觀望態度。此外,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發展缺乏明確性、電動汽車領域的人才發展以及缺乏對相關技術的投資。馬國電動汽車產業極須更多研發計畫、供應鏈投資、技術以及更好的電動汽車基礎設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2年8月份汶萊國際商品貿易統計」顯示,本(2022)年8月份汶萊出口額為16.87億汶幣(約12.04億美元),較上(2021)年同期成長35.3%,惟較上(7)月減少10.7%;其中原油出口1.62億美元,衰退3.7%;液化天然氣出口3.01億美元,成長11.9%。前述2項產品,占汶萊總出口額38.47%。其他出口產品分別為化學品 (1.7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7.3%)及機械與交通設備 (813.5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44.1%)。

 

綜觀汶萊2022年8月份出口表現,主要出口市場為馬來西亞(占總出口額23.2%),其他依次為澳洲(22%)、新加坡(18.8%)、日本(13.1%)、中國大陸(9.4%)、印度(7.5%)及智利(1.5%)。


 
2022年8月份,汶萊進口額為10.84億汶幣(約7.74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40.4%,惟較上月減少2.9%;其中燃油進口額4.81億美元,為汶萊最大進口項目;其他進口產品分別為機械與交通設備(1.23億美元)、食品(5,209萬美元) 、製成品(4,224萬美元)及化學品(4,046萬美元)。汶萊主要進口來源國為馬來西亞(占總進口額41.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3.7%)、中國大陸(11.2%)、澳洲(9.3%)、美國(5.8%)及英國(4.2%)。

 

2022年8月份,汶萊貿易順差為6.03億汶幣(約4.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27.1%,惟較上月下跌21.9%。

 

汶萊2022年前8個月總貿易額為218.23億汶幣(約155.7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48.1%;出口額為131.47億汶幣(約93.82億美元),成長51.2%;進口額86.76億汶幣(約61.91億美元),成長43.6%;貿易順差44.71億汶幣(約31.9億美元),成長68.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捷克媒體 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本(2022)年11月7日報導,捷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捷克本年9月份對外貿易出現139億捷克克朗 (約5.6億歐元) 赤字,已是捷克連續第八個月貿易表現逆差。

捷克上次出現類似情況是在2009年2月,當時與前一年同期相較貿易逆差為26億捷克克朗 (約1億歐元)。

受全球市場石油與天然氣價格上漲影響,捷克貿易收支平衡再次受到衝擊。

A:

捷克媒體布拉格晨報 (Prague Morning) 本 (2022) 年 11月 8日報導,捷克眾議院近日批准了一項法案,倘經參議院批准與總統簽署,該法案將對能源公司及銀行過高利潤徵收60%暴利稅。

捷克政府預計明年向能源、石油、礦業公司及銀行徵收之暴利稅到達35億歐元。該筆收入將直接歸入國家預算,用於支付國家設定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上限相關費用。

財政部長史坦由拉 (Zbyněk Stanjura) 11月4日向捷克立法委員表示,其建議2023至2025年的暴利稅稅率訂為60%。在眾議院批准該議案幾小時後,捷克最大能源公司之一EPH決定將其專門從事能源商品交易之子公司EP Commodities遷往國外。

專家警示,由於60%暴利稅比其他國家嚴格,該法案可能將其他相關公司逼離捷克。本年9月,歐盟能源部長同意將最低暴利稅稅率訂為33%。

A:

根據斯洛維尼亞媒體「Slovenia Times」本月8日引述斯國統計局最新外貿統計資料指出,9月份單月出口貨物53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3%。進口貨物則為50億歐元,成長34%。

 

9月份對歐盟出口及進口分別成長31%及17%,達到30億歐元及28.4億歐元。對第三國(非歐盟)市場出口及進口則分別成長95%及64%,達到22.9億歐元及22億歐元。與非歐盟國家貿易多為加工貿易。排除加工貿易,向該等國家出口及進口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32%及62%,來到10億歐元及11億歐元。

 

另,斯國本年前三季商品出口及進口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37%及45%,來到396.6億歐元及424.9億歐元,貿易逆差為28.3億歐元。前三季斯國出口最多的國家為瑞士(21.7%)、德國(14.6%)、義大利(10.8%)、克羅埃西亞(8.5%)、奧地利(6.5%)及法國(3.3%)。進口最多的國家則為瑞士(14.6%)、德國(12.5%)、義大利(11.3%)、中國(9.5%)、奧地利(8.6%)及克羅埃西亞(5.1%)。

A:

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本月8日報導,轄區斯洛維尼亞及克羅埃西亞再次調整汽車燃油價格上限。

 

根據斯國經濟部稱,1公升普通汽油上限上調0.052歐元至1.482歐元,每公升柴油則調降0.057歐元至1.718歐元。斯國政府每14天調整1次價格上限,惟僅對非高速公路加油站價格實施上限,不干預高速公路加油站價格。

 

在克羅埃西亞方面,克國1公升普通汽油上限上調0.06歐元至1.54歐元(約11.58庫納,克幣單位),柴油調降0.03歐元至1.75歐元(約13.19庫納)。克國政府亦每14天調整1次上限價格,調整措施適用所有加油站。

A:

菲國統計局(PSA)本(11)月10日宣布,菲國第3季GDP成長7.6%,不僅超過上(第2)季之7.5%,亦超過市場預期之6.1%。此表現使得菲律賓在東南亞地區成長排名第2,僅落後於越南的13.7%,高於第三名之印尼5.7%。今年1至9月菲國經濟平均成長已達7.7%,超過政府今年經濟成長6.5%-7.5%目標。

PSA資料顯示,第3季成長以餐飲住宿、交通及食品部門貢獻最多,家計消費支出成長8%。PSA估計今年1至9月,消費者支出達10.37兆披索(約1,788億美元),約佔GDP之73%。消費者支出承擔成長動能,而政府的支持逐漸減弱。第3季政府支出僅成長0.8%,因政府在前2季已支出大量經費。菲國財長Benjamin Diokno對第3季超乎預期之表現,認為原因除報復性消費外,菲幣貶值對海外移工匯款有利亦是因素之一。

但菲國今年10月通膨已達14年來新高之7.7%,且央行預警仍未達最高峰,因此菲國政府經濟團隊預期通膨將影響第4季消費支出表現,第4季成長將在3.3%-6.9%間,但全年表現仍可在經濟成長目標範圍內。

A:

越南農業部馮德進次長稱,本(2022)年前10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金額為4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1%。其中,主要農產品出口約達18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2%;林產出口約達144億美元,成長10.7%;水產出口金額達94億美元,成長32.7%;畜牧業出口金額約3億2,690萬美元,成長8.7%;農業生產原料出口金額約20億美元,成長45.3%。

目前出口金額超過20億美元之農產品共8類產品。具體為咖啡、橡膠、稻米、蔬果、腰果、蝦子、Tra漁及木製品。

關於出口市場,本年前10個月美國持續為越南農林水產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達114億美元(佔出口比例之25.4%)。其次為中國,出口金額達83億美元(佔出口比例之18.5%)。排在第三名為日本,出口金額達35億美元(佔出口比例之7.8%)。排在第四名為韓國,出口金額達21億美元(佔出口比例之4.7%)。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askanews.it)2022年11月9日報導,依據義大利永續發展基金會(Fondazione per lo Sviluppo sostenibile)及義大利安永基金會(EY Foundation Onlus)在2022年9月之「義大利公司與生態轉型」調查報告,並在義大利Ecomondo-Key Energy展覽之2022年國際綠色經濟會議時表示,面臨生態轉型挑戰,轉型過程不易,尤其行政官僚為最大障礙(占50%),義大利企業仍視生態轉型為推動業務永續發展之契機。多數義大利企業相當重視生態轉型,其中45%表示非常重視,41%表示重視,僅14% 業者表示不關心;四分之三義大利企業(76%)表示鑑於生態轉型可促使義大利成為全球先進經濟體,義大利應更積極成為生態轉型主要推動者。

據該報導續指出,該調查報告對1千家義大利公司之主要調查為如何在高昂能源及經濟前景不確定下進行生態轉型,受訪業者包括中大型企業及10名員工以上之小型企業,其中62%受訪業者表示在此歷史性階段,有更多策略契機必須選擇生態轉型,但調查顯示義大利業者對生態轉型資訊有強烈需求,實際上僅有35%受訪業者表示對生態轉型有一定程度之瞭解。

據義大利永續發展基金會理事長Edo Ronchi表示,該調查報告顯示生態轉型不僅是想法,更涉及多數義大利公司正經歷氣候轉型及循環經濟等兩項主要議題之實際過程,此兩項議題將要解決環境問題、競爭力及市場之挑戰。

A:

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11)9日發布聲明表示,為鼓勵出口商使用盧比進行國際貿易,已根據印度儲備銀行(RBI)(2022)711日公布之指導方針,修訂對外貿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FTP) 程序手冊(Handbook of Procedures),允許以印度盧比進行國際貿易結算,即以印度盧比開立進出口發票、付款及結算,從事盧比貿易之出口商將能夠從中受益。

修訂後對外貿政策第2.53段將涵蓋:以出口為目的之進口、確認出口實績資格(Status Holder)預先授權(AA)免稅進口授權(DFIA)計畫下出口收益,及促進資本財出口(EPCG)計畫。DGFT表示,鑑於人們對印度盧比國際化之興趣日益濃厚,因此進行政策修訂,以促進並簡化印度盧比國際貿易。

A:

馬自達汽車將向俄羅斯索勒斯集團轉讓其在海參崴的馬自達-索勒斯製造廠合資企業中的股份。該交易將以 1 歐元的價格完成,但包括日本公司在未來三年內回購合資企業股份的可能性。在股份轉讓方面,該集團將承受8,200萬美元的虧損。

馬自達汽車自2012年起在海參崴組裝CX-9、CX-5、馬6 等車型,自 2022 年 3 月起,由於俄烏衝突引發的經濟制裁,停止供應用於生產汽車的零部件,而自 4 月底以來,馬自達已停止參與合資企業。根據俄羅斯歐洲商會的數據,今年前十個月,馬自達在俄羅斯的銷量下降了 63.7%,至 8,494 輛。

A:

俄國政府正在考慮鼓勵俄羅斯公司購買大容量船舶,包括外國製造的船舶。

政府正在討論為服務於俄羅斯進出口物流的貸款利率提供補貼,而且無需進口船隻並在俄羅斯登記處進行登記。

相關人士表示,俄羅斯需要大量不是外國生產的各種船隻。市場人士希望,該文件不會與現有的支持造船的措施發生衝突,其影響也不會僅限於石油和油品船隊。

A:

依據德國媒體heise online報導指出法國總統Emmanuel Macon及西班牙總理Pedro Sanchez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共同宣布西班牙通過法國輸送天然氣到德國之天然氣管道將不會興建,取而代之的是將在西班牙巴賽隆納和法國馬賽之間建造一條橫跨地中海的氫管道,此氫管道預計完工後除了運輸氫之外必要時亦可以運輸天然氣。

 

該天然氣管道原計畫從西班牙巴賽隆納穿過庇里牛斯山脈通往法國南部,報導指出部分位於西班牙之天然氣管道正興建中惟受到近期法國與西班牙政府高層決議興建計畫將暫停。該報導指出原計畫自西班牙通過法國輸送天然氣之管道取消興建的主因應是法國及西班牙評估興建該管道需耗資數十億歐元且需歷時數年預估無法於短期內興建完工缺乏長期獲利之前景,目前北非的阿爾及利亞與歐陸之間已興建天然氣管道供應歐洲天然氣。

A:

俄羅斯央行總裁Elvira Nabiullina 在一場研討會上沒有回答記者有關俄羅斯經濟是否已經觸底或面臨長期衰退的問題,只說她不喜歡「追根究底」。

Elvira Nabiullina 表示,俄羅斯的通脹預期並未下降。她認為,為應對世界金融形勢的惡化,俄羅斯需要加快結構轉型。她宣布年底前將採用新的金融部門監管理念。

在談到可能保留關鍵利率時,她表示短期內通貨緊縮和促通脹風險是平衡的。據她介紹,監管機構將審視情況並考慮經濟部門的適應速度。他表示俄羅斯經濟的結構轉型將需要一年多的時間,7.5%的關鍵利率充分顯示了通脹風險的平衡。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