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汶萊初級資源暨旅遊部部長阿都瑪納夫(Abdul Manaf)頃表示,汶萊盼至2035年將農業、漁業和農業食品部門的生產貢獻提高至10億汶幣(約7.1億美元)。為增加農漁業暨食品領域之貢獻,該部將專注於增加上、下游產業之產量,包括開放農場、透過鼓勵使用技術來提高現有農場的生產力,不僅專注於2035年,且可能更早達成目標。

 

2021年,汶萊農業、漁業和食品領域的總產值無論在公噸與金額方面都有所增長;其中畜牧業、農作物和稻米業在內的農業總產值從達4.24億汶幣(約3.02億美元),較2020年的3.21億汶幣(約2.28億美元)成長32.09%;食品領域總產值為1.67億汶幣(約1.19億美元)則長11.33%。

 

汶萊未來將舉辦更多小型展銷會,以加強民營企業與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間的合作,探索和發展國內市場以及農產品、漁業和食品等出口市場,盼透過前述活動平臺,能促進更多企業界進行商業媒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執行長阿罕阿都拉曼(Arham Abdul Rahman)頃於主題為「轉變模式:增強國內直接投資 (DDI)以實現永續經濟成長」的研討會上表示,2022年馬國核准的總投資額將恢復至每年逾2,000億馬幣(約422.8億美元)新冠疫情前之水準。

 

平均而言,國內直接投資與外人直接投資占馬國年度核准投資額的 60:40比率,尤其在服務業。本年半導體及電子電機(E&E)的投資額將繼續占總投資額的最大貢獻來源。

 

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許多晶片與半導體被轉用於生產手機和電腦,導致全球汽車產業面臨晶片與半導體供應鏈中斷危機。目前汽車產業對晶片與半導體的需求仍呈上升態勢。

 

2022年上半年,馬國共核准1,714項製造業、服務業及第一級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233億馬幣(約280.28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8.48%;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98.78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70.92%,增加0.9%;國內投資金額為81.5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29.08%,衰退25.4%。當中服務業投資金額為177.27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63.25%,包括柔佛州核准的資料中心計畫。這一趨勢正在增加中,同時馬國作為國內外投資人首選投資目的地的興趣日益濃厚。

 

2021 年,馬國共核准4,564項製造業、服務業及第一級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3,094億馬幣(約735億美元),主要歸功於數個大型投資計畫,特別是在電子電機和半導體產業,包括來自英特爾和歐司朗的投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9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同期成長10.8% (其中,礦業成長15%,製造業成長10.4%,電力成長4.1%),略優於市場預期之成長10.5%,惟較上(8)月之漲幅13.6%遜色。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交通設備成長21.6%、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5.5%、木製品、傢俱、造紙及印刷成長8.7%以及石油、化學、橡膠、塑膠產品成長6.5%。

 

2022年9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8)月份成長0.7%;其中礦業指數成長6.3%,製造業指數下跌0.5%,電力指數則下跌1.1%。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製造業、電力及礦業產出強勁,使馬國2022年9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成長10.8%。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10.1%,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成長11.2%。

 

累計馬國2022年1至9月,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同期成長7.9%,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9.7%,電力指數成長6.3%,礦業指數則成長1.6%。

 

另一方面,馬國2022年9月製造業銷售額成長19.5%至1,617億馬幣(約341.86億美元);主要成長動力來自石油、化學、橡膠及塑膠(成長27.2%)、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24.7%),以及交通設備(成長21.6%)。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市場分析師預測,馬國近期棕油產量增加,預計10月庫存將銳增至3年新高,出口亦較上個月強勁。儘管棕油價格已回升至每公噸4,000馬幣(約845.67美元)水準,但估計漲價潮不會持續太久,一旦其他植物油供應恢復正常,棕油價格勢必再度承受壓力。

 

由於棕油與大豆油的價格差異創下新高紀錄,推動棕油期貨價格走高,馬國衍生產品交易所的2023年1月指標貨一度上升至每公噸4,449馬幣(約940.59美元),閉市報每公噸4,440馬幣(約938.69美元),上揚73馬幣(約15.4美元),創逾4個月新高。

 

9月及10月向來是棕油產量高峰期,由於季節性因素,10月馬國棕油產量估計較9月增加3.2%,亦較上(2021)年同期成長5.8%至183萬公噸。估計至10月底,棕油庫存可增長7.5%,常年漲幅更可能擴大至35.7%,增加至249萬公噸,為2019年4月以來最高,且較比過去10年的10月歷史平均水準216萬公噸高出15%。

 

與此同時,根據其他機構預測,10月棕油出口可平均按月增長7.4%,按年增長7.6%至153萬公噸。當中,貨運測量機構天祥集團預測按月增長5%、SGS預測按月增長5.5%,馬國Amspec公司則預測可成長11.7%。前述出口預測較上個月強勁,部分原因為棕油價格較大豆油價格相對廉宜,極具吸引力。截至10月27日止,馬國棕油對大豆油折價為每公噸535美元。強勁的需求,推動棕油價格上漲。

 

馬國市場分析師指出,近期馬國棕油價格上漲近20%,但隨著庫存增加,可能會損害棕油市場信心。此外,棕油供應可能會受到馬國持續的勞力短缺以及聖嬰氣候現象的負面影響。市場分析師預測,11月棕油價格將介於每公噸3,500至4,500馬幣(約739.96美元至951.37美元)間。棕油價格較其他競爭對手的植物油來得便宜,從而提振需求。然Godrej國際公司表示,大豆油對棕油的可觀溢價,是不會持續的,這種情況或於一兩個月內緩解,主因巴西未有任何出口,阿根廷的庫存亦已清空,致大豆油的供應有限。

 

馬國市場分析師預測,這波棕油漲價潮只是暫時的。棕油價格從9月下旬的每公噸3,200馬幣(約676.5美元)低點,上漲至10月的每公噸4,000馬幣(約845.67美元)水準。馬國棕油價格回升,部份原因為其他植物油價格較便宜,尤其是大豆油,導致市場對棕油產品需求增加。大豆油和棕油價格差異擴大,促使對價格敏感的買家,尤其是中國大陸、土耳其、印度及孟加拉,購入更多的棕油產品。而棕油與柴油之間的有利價差,增加生質燃油產量。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半島電視台報導,至少有46個國家或地區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或承諾採取與美國和歐盟相稱的制裁,自2月22日以來,已對俄羅斯實施超過9,119次制裁,使其成為世界上受制裁最多的國家。

A:

Interfax(國際文傳社)報導,根據俄國央行貨幣政策,俄羅斯中央銀行估計2022 年第三季度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將同比減少 4%,第四季度將減少 7.1%。

根據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Rosstat) 的數據,俄羅斯的 GDP 在第一季度增長 3.5% 後,在 2022 年第二季度同比減少 4.1%。Rosstat 將於 11 月 16 日發布第三季度 GDP 數據。

俄國央行對 2022-2025 年的經濟預測比政府的更為保守。經濟發展部預計 2022 年 GDP 將萎縮 2.9%,2023 年將再萎縮 0.8%,但隨後在 2024-2025 年每年增長 2.6%。

A:

Interfax(國際文傳社)報導,塔吉克總統埃莫馬利·拉赫蒙說,塔吉克打算將其利用可再生資源生產綠色能源的能力提高一倍。

中亞 60% 以上的水資源都來自塔吉克。由於氣候變化,塔吉克的冰川每年都在越來越快地融化,塔吉克的 13,000 條冰川中有數千條完全消失了。

塔吉克目前 98% 的電力由水力發電廠生產,比重排名世界第六。塔吉克打算在未來將可再生能源的綠色能源生產能力提高一倍。

A:

Interfax(國際文傳社)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一次關於支持俄羅斯收入的會議上表示,俄羅斯的通貨膨脹率正在保持穩步下降的趨勢,並可能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至 5% 或略低。

根據俄國經濟發展部預測,2022年通脹率為12.4%,2023年為5.5%。

俄國央行則預估2022年通脹率為12%-13%,2023年為5%-7%。

A:

Interfax(國際文傳社)報導,哈薩克總理Alikhan Smailov在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7)表示,哈薩克已準備好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區域中心,並促進中亞向綠色技術過渡,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背景下,哈薩克將增加綠色氫的生產和出口。

目前綠色能源約佔哈薩克總發電量的 3%。與此同時,哈薩克計劃到 2030 年將其產量提高到 15%,到 2030 年增加 7 GW的綠色電力。哈薩克還計劃到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至少 15%。

A:

越南廣寧省位於越南政治經濟策略之地區,為越南全國與中國大陸之陸地邊界及海上邊界接壤之唯一省市。據廣寧省經濟區管理局局長黃忠堅(Hoang Trung Kien)表示,本(2022)年該省已迎接20個外人投資團考察投資。截至本年9月止,廣寧省外資案件數為153件,投資資金約計103.1億美元。廣寧省大型外資案包括:Jinko Solar PV Vietnam及Silic Jinco Solar Vietnam (投資資金9億美元)、越南Multi Sunny 電動車(1,000萬美元)。據廣寧省書記阮春寄(Nguyen Xuan Ky)表示,廣寧省歡迎投資者前往投資,並將投資者成功視為該省之成功。

A:

據越南政府向國會報告顯示,本(2022)年前9個月越南外資總額較去(2021)年同期衰退15.3%,其中新登記之外資僅相當於去年同期57%,顯示越南尚未利用外資移轉潮流所帶來之商機。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局長杜一皇(Do Nhat Hoang)表示,新登記之外資衰退之主因是:第1、由於去年底疫情控制政策致使外人投資者難以進入越南考察投資並辦理新登記之外資案相關手續,影響本年初新登記外資案件數;第2、歐盟政治變動極大,影響全球市場、通貨膨脹高、供應鏈段裂,對大型經濟體赴海外投資之資金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越南投資合作夥伴。

在前述背景下,本年前10個月諸多大型投資案仍擴大投資,包括在太原省投資之韓商越南Samsung Electro-mechanicsVietnam增資2次(分別為9.2億美元及2.67億美元)、Samsung HCMC CE 電子責任有限公司增資8.41億美元。

A:

The Star新聞報2022.11.08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總統Cyril Ramaphosa日前出席在埃及舉行之第27屆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7)表示,目前國際社會提出之能源公正轉型融資方案一體適用所有非洲等開發中國家,未考慮個別國家或地區因素,將無法達成全球減碳及能源轉型目標。
  • 渠表示目前融資方案將造成開發中國家額外債務負擔,國際金融機構應採取更創新方法提供金援,放款時考慮開發中國家個別因素,並成立專責機構統合各項信用及附擔保之融資工具,確保相關融資能促進包容性能源轉型目標。
  • 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全球經濟減碳步調仍然緩慢,世界銀行預期本世紀中期全球僅能平均減碳11%,除非至2030年將每公噸碳價格提高至75美元以上,否則無法促使業者及消費者支持減碳。

A:

BusinessTech新聞報2022.11.08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汽車工業協會(NAAMSA)日前表示,202210月南非新車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11.4%,其中車商銷售佔82.6%、租車公司採購佔13.1%、政府採購佔2.4%、公司採購佔1.9%。出口方面,10月汽車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16.1%,自25407輛成長至29508輛,迄10月為止本年度汽車出口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4.4%
  • 以車型而言,10月輕型貨車及小型巴士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14.3%,自11148輛成長至12738輛,中型卡車銷售成長29.9%,重型卡車則成長3.7%
  • NAAMSA表示南非ABSA銀行公布之經理人採購指數下降至49.2,為20205月以來最低點,南非儲備銀行亦因低經濟指數及分區限電等因素調降2022GDP成長率預期,而全球景氣已進入高通膨及低經濟成長時期,南非Transnet國營運輸集團罷工影響物流,惟10月新車銷售較去年同期仍呈現成長,儘管成長幅度趨緩,預期本年新車銷售仍將呈現成長。

A:

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刻正研擬一項綜合能源法案,其中包括電費債務重組及氫能投資獎勵措施等條款。

土國配電網絡民營化時,政府未收回債務為16億土耳其里拉(8,200萬美元)。至2006年土國配電市場完全私有化,土國政府累計債務為60億里拉,未收回債務為16億里拉,其中10億來自農業灌溉相關產業,其餘6億來自已經死亡及無法確認所在地的個人。根據新法案,這些債務將在3年內取消或重組;AKP黨高級官員則表示,法案亦包含住宅電費債務重組。

AKP新法案並將為氫能投資奠定法律基礎,比照歐盟模式,鼓勵投資者在該領域開展業務。AKP官員指出,氫氣已成為替代天然氣使用再生能源選項之一,歐盟亦撥款2,500億歐元協助成員國轉型,歐洲國家目前正將天然氣網中的20%以氫氣取代,未來土耳其亦盼達到相同水準。

AKP官員表示,外國公司對向土國出口綠色氫氣能源表現出濃厚興趣。土耳其可以輕鬆適應及管理使用氫氣取代天然氣之過渡期,並具有潛力成為主要參與者。

A:

歐盟媒體EURACTIV本 (2022) 年 10月 27日報導,自13家捷克公司於本年8-9月期間宣布大規模裁員後,專家警告,通貨膨脹與高能源價格將導致公司進一步裁員。許多公司已採取縮減勞動力的預防措施,尤其製造業的員工數量已減少。

捷克儲蓄銀行 (Česká spořitelna) 總體經濟分析師史科哲帕 (Michal Skořepa) 向經濟日報 (Hospodářské noviny) 透露,迄今為止,勞動力市場數據雖無明顯惡化,但在能源和其他投入成本增加壓力下,生產放緩很可能導致許多公司裁員或召回派遣員工。史科哲帕補充,在能源密集型產業,如建築材料製造業或食品行業,裁員更是迫在眉睫。

根據捷克統計局10月的調查,員工擔憂被裁員的指數也在增加。該調查同時反映企業家與消費者對經濟的信心,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達到2003年以來的新低。捷克統計局表示,擔心個人財務狀況將惡化的家戶數達史上新高,調查也顯示人民對整體經濟形勢發展與失業率的上升感到極為憂慮。

A:

據法媒Le Moci報導,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司法部長Eric Dupond-Moretti及外貿權理部長Olivier Becht頃於本(11)月8日共同發布新聞稿,宣布委託巴黎歐洲金融市場協會(Paris Europlace)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數位化撰擬研究報告。該機構已建立工作小組,成員由國際商會(ICC)與國貿相關金融部門代表組成。

前揭新聞稿主要係回應ICC於7月發布之「國際貿易數位化之挑戰與機會白皮書」。據其統計,每年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活動約產生40億份文件,但其中僅有1%為電子文件,主因電子文件具有真實性之疑慮,爰偏好採用簽名背書之紙本文件。因此,即便金融業已高度數位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仍採實體化程序及紙本文件居多,時間及人力均產生成本。反觀數位化將可加快交易速度、強化風險管理,且降低交易成本,進而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

據瞭解,國際貿易融資程序去實體化為聯合國及七國集團之推動措施之一,主要係為促進貿易程序及文件數位化。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CNUDCI)於2017年通過「電子可轉讓記錄示範法」(MLETR),意使跨境貿易融資毋須使用紙本文件。迄今全球已有包括新加坡等6國通過採用MLETR,英國亦即將加入。ICC刻爭取法國跟進,為進出口企業及其融資者建立國內制度,並對電子可轉讓文件(如海運提單)提供法律認可。 

法國政府前揭新聞稿說明委託案之重點,在於評估利害相關人對於數位技術之需求,以界定所需之法律與技術發展,並針對強化巴黎市場對國際貿易融資吸引力提出建議。工作小組預計於明(2023)年3月向法國政府提出完整報告。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
文號:1114110025號
 

燃油引擎的終結速度比許多汽車業的策略想像來得快,德國舍弗勒工業集團(Schaeffler)為因應趨勢,也不得不轉型改變。

根據報導,該公司將在2026年以前,從現有約83,000個工作職位中裁減1,300人,其中德國本地約有1,000人受影響,為該集團在短時間內啟動的第2次轉型計畫。Schaeffler自2020年宣布裁員4,400人後,現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從燃油引擎向電動車轉型,但此次裁員暫無關閉工廠之計畫。

Schaeffler表示,在2026年前計劃裁減的工作職位中,尤以對巴伐利亞邦的Herzogenaurach、巴登符騰堡邦的Bühl(Baden)及薩爾邦的Homburg等3據點之衝擊最大。四分之三的工作多來自燃油引擎零件研發或核心部門。該集團執行長Klaus Rosenfeld稱,裁員計畫預計將耗資1.3億歐元,惟自2026年起每年估可節省1億歐元。

R執行長進一步說明,在中國與美國的發展推動下,向電力驅動之轉型速度比想像的要快得多,故有必要及時減少過剩產能,以保持競爭力。且同一時間內,新技術的發展也需與時俱進,渠特以Herzogenaurach據點的氫氣與電動2大新中心實驗室為例。

目前Schaeffler電動車解決方案訂單金額估約47億歐元,明顯超過原規劃之20至30億歐元。整體而言,2022年第3季進展順利,主要得益於工業部門銷售良好,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加20.2%。

繼2021年營收成長9.7%、金額達139歐元之後,Schaeffler預期2022年營收增幅約在6%到8%間。該集團2022年前3季銷售額達118億歐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獲利從9.62億歐元降至8.13億歐元。

A:

     加拿大聯邦與亞伯大省政府投資4.61 億加元設立全球最大的製氫廠

    該製氫廠位於艾德蒙頓,價值達16億美元,預計在 2024 年投產,每年可生產多達 10 萬噸氫氣,將是世界最大的氫氣工廠,主要投資人為加拿大Air Product公司。工廠將使用碳捕獲來儲存溫室氣體排放。

資料出處:https://www.cbc.ca/news/canada/edmonton/federal-alberta-governments-pour-461-million-into-edmonton-hydrogen-plant-1.6645228

A:

根據2022年11月8日瑞士每日廣訊報的報導,瑞銀(UBS)發布了一項薪資漲幅的調查報告,瑞銀針對290家瑞士公司的薪資調查顯示,瑞士所有行業預計明年平均將調升2.2%薪資。名目薪資漲幅在明年可能會創下近 15 年來的新高。

 

根據調查,批發業、資訊科技業、電信業、鐘錶及珠寶業明年的薪資漲幅最高,為3%。另旅遊業和餐飲業在疫情後逐漸復甦,薪資調幅亦可能達至 3%。薪資調升較少的是金屬業、紡織業,以及傳播媒體業。

 

瑞士的兩個勞工組織 Travail Suisse 和瑞士工會聯合會指出,由於通貨膨脹和健康保險保費增加,要求2023年薪資應調升3% 至 5%。但根據瑞銀經濟學家預估,由於明年的通貨膨脹率約2.1%, 2023年的薪資調升將被通膨所吞噬。瑞銀經濟專家預估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 2.9%,這將導致平均實際工資減少了 1.8%。由於通貨膨脹以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在今年的工資談判中約20%的瑞士公司表示可配合調升。

 

資料來源:每日廣訊報

日期:2022年11月9日

A:

資料來源 : 挪威政府官網 (Regjeringen)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指出,若欲達到降溫1.5度C的氣候目標,所採取措施必須具快速且明顯的減碳成效。挪威曾於2020年為最早提交提高減碳目標的國家之一;今(2022)年在埃及舉辦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7召開之際,挪威政府再度提交最新氣候目標,將於2030年減碳55%。挪威總理Jonas Gahr Støre希望透過提高挪威氣候目標,鼓勵其他國家跟進。

挪威政府早於今年2月即提高減碳目標,從原本至2030年減碳40%,提高至50%甚至55%。挪威氣候環保部長Espen Barth Eide表示,挪威的新減碳目標顯示與合作夥伴相同的氣候改善野心,透過氣候報告和行動計畫,清楚描述挪威政府如何實現減碳55%的轉型過程。

挪威國際發展部長Anne Beathe Tvinnereim指出,除了挪威自身的減碳,確保全球更多人能夠獲取再生解決方案亦屬氣候政策之一。針對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所需的協助,挪威將可加倍提供相關補助,為再生能源、糧食安全和氣候服務提供資金,使開發中國家能有能力面對氣候變遷之挑戰。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