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10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669/P200號(商情文號:第669號)
商情本文:
英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進口商警告,英國部分最暢銷的紅葡萄酒價格將飆升,此前英國政府推翻凍結稅率的計劃,該舉措將導致酒稅的上漲。新上任的財政部長Jeremy Hunt日前取消一項單獨的臨時凍結措施,該凍結措施將使對酒精課徵的關稅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Hunt部長的此項改革使每年為政府節省6億英鎊的開支。取消凍結關稅係使葡萄酒關稅將在明年2月隨著通貨膨脹而增加,並在明年8月再次上漲。
澳洲葡萄酒農表示,去年與英國簽署的一項新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助於填補中國在 2020 年徵收懲罰性關稅留下的出口空白,並希望貿易協議能夠降低英國消費者的葡萄酒成本,但目前從該協議中獲得的2600萬英鎊潛在收益,將與稅收變化相關的額外7000萬英鎊成本相互抵銷。
根據英國葡萄酒和烈酒貿易公司的數據,到2025年2月,一瓶酒精含量為14.5%的葡萄酒的關稅將增加0.58英鎊。在全新關稅計劃生效之前,包含27個葡萄酒等級的11.5%至14.5%葡萄酒將適用臨時稅率。
貿易機構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的首席執行官Tony Battaglene表示,英國堅持關稅變化令人失望,特別是因為它是澳大利亞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場。WSTA首席執行官Miles Beale表示,提高關稅將使英國對大多數海外葡萄酒的吸引力降低。
A:
根據羅馬尼亞媒體Romania Insider近日報導,羅馬尼亞上市公司EVERGENT Investments 甫透過收購軟體公司 MWARE Solution SA進入 IT 行業。
MWARE Solutions 專長係運用IT深度技術為羅國及國際 客戶分析決策策略、運用AI自動化模組流程推演可能的新趨勢。
IT 部門是羅馬尼亞經濟的重要結構,對全國 136 億歐元的GDP貢獻約 6.2%。IT產業預期在未來幾年將有兩位數的成長率。
A:
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info)本(10)月25日報導,法國政府再祭出新補貼方案,盼協助中小企業度過能源危機,受惠企業之電費最多可省25%。
報導中受訪企業為位於北法之昆蟲養殖場France Insectes,該公司專門為動物園與寵物店培育昆蟲,其負責人 Antoine Garault表示,昆蟲養殖相當耗能,平時有四間冷藏室須保持恆溫-18°C,即使為了節約能源關閉其中一間,電費帳單仍大幅飆升。渠指出,去(2021) 年該公司電費約為 1萬歐元左右,今(2022)年大概1萬5,000 歐元,預期明年恐將漲到4萬5,000 歐元;渠對此嚴峻情勢甚感擔憂,因此指望政府新補貼 “雪中送炭”。
法國政府日前宣布補助電費超出 325 歐元/MWh之中小企業,受惠企業最多可少付四分之一電費,預計將為此花費70 億歐元國家預算。但法國中小企業聯合會(CPME)批評該補助方案限制過嚴。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10)月25日報導,創立於2020年的法商Aleia,盼能推廣歐洲企業人工智慧(AI)之運用。報導指出,目前歐洲只有 7% 的公司發展AI以改進其製程,比例僅為美國或中國之半,且僅五分之一AI專案得以產業化,究其主因為過程艱鉅複雜且缺乏有力輔導。Aleia總裁兼共同創辦人Antoine Couret表示,歐洲缺乏符合大型工業集團所需之AI方案,因此立志打造單一自主平台(plateforme souveraine),串聯所有需要大規模AI方案之利益相關者,推廣公民營機構積極運用。
該平台匯集市面所有相關AI軟體,如數據集或即用型 AI 模型等後,促進企業內部或外部供應商中,數據科學家、開發人員與業務用戶之間的協作,一旦順利開發模型,可配合企業規模與方案特性,以合理的價格快速產製並整合內化於企業經營管理或生產結構中,形成使用者付費之AI服務商業模式。
目前與Aleia合作約有 20 家客戶包括,包括雷諾汽車、米其林輪胎或萬喜(Vinci)等大型集團、中型公司及地方當局等。
A:
- 斯國總理Eduard Heger於本(10)月24日對外表示,因應能源價格上升對斯國民生及經濟發展造成的衝擊,倘35億歐元預算於國會通過,斯國政府將在明(2023)年第 1季期間實施天然氣及電價補助措施,以電力每兆瓦時 (MWh) 199 歐元、天然氣為每兆瓦時 99 歐元為基礎,超過該數額之價格之80%將由政府支付,以減輕企業之負擔。倘國會審查通過,斯國企業亦可就本年支出提出補助申請。
- H總理補充,政府將第1季結束前視補助成效決定是否延續執行,政府盼補助儘量涵蓋所有產業,另經濟部對能源有高度需求之企業將另提供各別協助。
- 包括斯國雇主及公協會等代表參與其中的斯國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日前召開特別會議,與會代表稱許政府將實施的能源補助措施,另工會聯合會 (Trade Union Conferderation,KOZ)及共和黨雇主聯盟 (Republican Union of Employers,RUZ)等單位皆表示補助措施對維持企業營運及減少裁員有一定的幫助,因斯國已有越來越多人因能源危機而喪失工作,再加上物價上漲幅度絲毫未減緩,已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
- 然而公會亦指出,政府本項措施設有今年每家公司 50萬歐元及明年每個月10萬歐元的補助上限,對能源密集型企業及部分醫療院所協助有限。公會代表並將於近期與經長Karel Hirman會晤討論,尋求共識及解決方法。
A:
- 根據斯國統計局於本(111)年10月20日公布的數據,斯國2021 年的國家預算赤字(State-budget Deficit)接近 54 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5.46%,較2020年增加3.75億歐元;而 2021 年的政府負債因該年大量發行公債達 613 億歐元,較2020年增加62億歐元,佔GDP比62.19%。
- 通貨膨脹方面,斯國民眾近期感受到明顯的物價漲幅,根據斯國統計局最新數據,本年9月通膨率達13.6%,較8月13.4%微幅增加,其中食品、非酒精飲料之漲幅為大宗,其次則為住房、水、電、天然氣和其他燃料部門。斯國本週(10月17-21日)95無鉛汽油每公升為1.70歐元,柴油則為每公升1.82歐元。
- 失業率部分,斯國勞動部最新數據顯示,本年 9 月失業率降至 6%,低於上(8)月的6.14%。雖然失業人數下降,勞工市場情況已就疫情流行時改善許多,惟業界亦表示不容易找到適合之員工。
A:
法國產業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報導,法國美妝聚落Cosmetic Valley(CV)總裁Marc-Antoine Jamet與首爾市長吳世勳於本(10)月23日假巴黎韓國文化中心共同簽署策略聯盟協議,將加強法、韓大學在研發與培訓領域之雙邊合作,輔導兩國新創與中小企業之創新,並提升國內業界投資吸引力。
在歐盟執委會的支持下,由CV聚落主導「歐洲全球美妝聚落(Global Cosmetics Cluster-Europe )」 計畫,旨揭協議可視為其今年5月組團訪韓之具體成果,盼藉以加強法商在南韓美妝市場中之影響力。CV聚落除與五松生命科學園區(Osong Biovalley )、國際美容產業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beauty industry trade association, IBITA )、經銷商及法韓商工會(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franco-coréenne)等韓國業界簽署多項合作夥伴協議外,亦與首爾市政團隊建立合作關係。
按隨著K-Beauty浪潮席捲全球,南韓美妝市場欣欣向榮,估計市值近60 億歐元。
A:
旅遊網站 Big 7 Travel 和 EnjoyTravel.com 合作調查列出了 25 個最適合數位遊牧者(digital nomad)的城市。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排名第 15。
上項調查考慮了生活成本、獲得簽證的難易程度、外籍人士的整體社交生活和共同工作空間等因素。
布加勒斯特是令數位遊牧者感到可以舒適負擔生活花費的城市,並且提供了大量的開放空間和綠色空間,其共享辦公空間包括 Co-working 160、Digital Unirii 和 Seneca Anticafe等。它們大多位於城市的老城區,意味著可在老城享用咖啡的同時撰寫程式。
羅馬尼亞今年年初開辦數位遊牧者簽證,更增添其對數位遊牧者的吸引力。
A:
瑞銀在2022年第三季困難的市場環境下,收入明顯低於上一年,但仍再創盈餘。瑞銀(UBS)是瑞士目前最大的銀行,今年第三季的表現了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但是面臨目前的通貨膨脹及能源危機,市場還是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根據瑞銀10月25日發表的聲明,瑞銀在 2022 年夏季收入為 17.3 億美元,雖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四分之一,當時瑞銀收入超過 20 億美元。瑞銀公布的稅前利潤為 23.2 億美元,下降了近 20%。瑞銀的首席執行長Ralph Hamer表示雖然瑞銀在困難的市場環境下獲得良好的成績,但是客戶仍然擔心通貨膨脹、能源價格上漲、烏克蘭戰爭以及疫情大流行的影響。瑞銀今年7 月至 9 月的收入與去年同時期相比下降約10%,達 82.4 億美元。由於成本也下跌(-6%),銀行業很重要的成本與收入比率惡化至71.8%,然而瑞銀仍處於其自我設定的 70% 至 73% 的目標範圍內。在許多不確定的大環境下,瑞銀所有部門的盈收都顯現下降,瑞銀在核心部門的全球財富管理 (-4%) 和瑞士管理業務 (-2%) 呈現小幅下降,另一方面,在投資銀行業務(-47%)和資產管理業務(-34%)都在困難的銀行市場情況下遭受很大影響。
由於金融市場幾乎在全球遭遇挫折,管理的資產持續下降。總體而言,瑞銀在 9 月底仍管理著 37060 億美元的資產,比今年 6 月底少了 2000 億美元。儘管全球金融市場普遍不景氣,瑞銀仍繼續獲得新資金。
資料來源: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2年10月25日
A:
Business Day 2022.10.24 (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一、 南非公務員協會(Public Servants Association)於10月24日提出為期 7 天的罷工通知,要求政府調漲高於通膨率的薪資。此次罷工將造成所有政府部門都將受到影響,包括勞動、內政、警務等相關部會人員等。
二、 南非公務員協會是繼國營鐵路港口公司 Transnet 營運罷工後另一公部門罷工行為,Transnet工會與資方最終談判結果為 2022 年薪資調升6%,2023 年調升5.5%,2024年增加 6%。
三、勞工問題專家Michael Bagraim表示,南非公務員協會先前拒絕政府提出調升3%薪資的提議,目前該協會呼籲政府同意協會要求加薪 6.5% 之方案,否則公共服務集體罷工的情況將會發生,將繼大規模限電後對,南非國內經濟再次受到負面衝擊。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受到能源、原物料與物流價格高漲,及持續在低點的瑞典克朗,造成瑞典食品製造商與供應商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也導致消費商品價格高漲,目前食物價格達到16%的高漲幅。
銷售呈現佳績的瑞典超商集團ICA在一場供應商會議中,指出價格上漲應該停滯;此語一出便引起供應商與製造商的反彈,表示目前已是不可抗力的狀況,各項成本持續增加。
瑞典食品公會(The Swedish Food Federation) 經濟研究員Carl Eckerdal表示,由於短期間造成獲利急速衰退,使各方都受到極大壓力。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知名家族瓦倫博家族旗下投資顧問公司FAM,所發布報告顯示,瑞典企業資安管理能力落後於其他國家。FAM執行長Håkan Buschke以法國、英國、芬蘭和愛沙尼亞為例,該等公私部門對於致力推展資安的程度均超過瑞典,因此呼籲瑞典產業亟需正視資安問題,以免因瑞典資安標準不足影響出口。
Håkan Buschke指出,雖然瑞典公部門與企業界均有心改善資安問題,但卻各自為政,未能互通有無相互分享資訊。因此,他認為唯有公私部門彼此交流分享可能的資安威脅,始可強化所有相關單位因應資安的責任與能力。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無化石燃料鋼鐵製造公司H2 Green Steel近日宣布,以取得新一波的資金借貸及信用擔保,共計380億瑞典克朗(約34億美元),包括法國巴黎銀行(BNP)、荷蘭ING銀行、義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 SpA)、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 IPEX-Bank)及瑞典出口信貸局(The Swedish Export Credit Corporation, SEK)等,都是新一波的借貸銀行。另,瑞典公債辦公室(Swedish National Debt Office, Riksgälden)也提供綠色信貸擔保。
H2 Green Steel希望設於瑞典北部Boden市工廠,儘早正式開始生產無化石燃料鋼鐵。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無化石協會(Fossilfritt Sweden)與佔瑞典溫室碳排70%的22個主要碳排產業共同撰文,呼籲新政府推動無化石科技(Fossil-free technology)為瑞典主要出口項目。渠等指出,雖目前瑞典處於能源黑暗時代,但新政府仍應致力綠色工業革命,落實減碳與發展無化石科技,強化無化石科技競爭力。
瑞典發展無化石的綠色轉型之速度令人驚艷,包括瑞典國營鋼鐵公司SSAB規劃可於2026年正式商轉無化石鋼鐵,在Skellefteå市、哥德堡市和Mariestad鎮建造的電動車電池工廠,水泥企業Cementa計劃於2030年生產綠色水泥、能源公司Stockholm Exergi與其他相關公司計劃碳捕存以及Preem和St1兩家能源公司投資生物精煉廠(biorefinery)等。
該文認為,應促使瑞典成為全球無化石示範國,除可激勵其他國家共逐環保綠色科技願景,更可使無化石科技成為瑞典的主要出口項目。
A:
出處:PV Magazine, 2022/10/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2年荷蘭太陽能裝機容量有可能增至17.6 GW
PV Magazine報導,根據荷蘭經濟部國際企業局(Netherlands Enterprise Agency, RVO) 發佈的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荷蘭太陽能裝機容量有可能再增加 3.3 GW,總計達 17.6 GW,足夠滿足全荷 12% 以上的電力需求。
RVO 列舉了最終未能設置太陽能項目的例子,例如由於建築物屋頂不適合設置太陽能板,或由於電網擁塞而沒有立即連接新項目。
此外,RVO 報告稱,截至 2021 年底,荷蘭太陽能裝機容量為 14.4 GW,佔總電力需求約 9.3% 。2021年荷蘭新增約 3.5 GW的太陽能裝機容量。
荷蘭政府持續透過相關計畫,補助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大型再生能源開發項目。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 (TNO) 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到 2050 年,荷蘭的太陽能裝機容量有可能達到 132 GW。
A:
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10月25日報導,瑞士Kühne+Nagel物流公司2022年第三季淨銷售額99.7億瑞士法郎,比2021年同期成長16%,其毛利潤達27.1瑞士法郎,比2021年同期成長7%;第三季稅前息前利潤(EBIT)為9.24億瑞士法郎,比2021年同期增加17%,淨利潤金額為6.88億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增加19%。
該公司執行長Mr. Stefan Paul表示,業績成長受益於全球供應鏈問題,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和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供應鏈進一步波動的發展。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 2022年10月25日
A:
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報導,瑞士諾華製藥集團(Novartis) 2022年第三季淨銷售業績受美元匯率變動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金額約125億美金。該集團製藥部門的創新製藥銷售額為103億美金,下跌3%。 另旗下學名藥製藥Sandoz公司的銷售額下跌7%,金額為22億美金。另營業利潤為22億美金,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3%,淨利潤約16億美金,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3%。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 2022年10月25日
A:
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Handelsblatt)
文號:1114100058號
根據媒體報導,針對中資國企「中遠集團」(Cosco)參股漢堡港(Hamburg)爭議案,德國聯邦政府內部似已備妥替代方案,即中資占比將由原先35%降至24.9%(謹按:股份低於25%之股東於董事會無投票權),藉此降低中方對漢堡港務碼頭營運決策有影響力之疑慮。媒體分析,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政界對中國態度發生轉變,尤其本案涉及之聯邦部會雖反對,但德國總理府態度仍主張應同意。
隨著近來中資入主漢堡港案引發各界呼籲應予拒絕,德國經濟部與外交部均已明確表示,即使中資占比降低,也不是一項好的解決方式,惟是否能於內閣中處理此案則尚不明確。據媒體揭露,本案最終權責機關之經濟部已提報總理府本案應予拒絕,惟總理府始終未將本案提上內閣會議討論議程。該案若未於10月31日前遭否決,按照中遠集團與漢堡港營運公司(HHLA)協議,中方將順利取得35%的股份。
此外,該案也遭到德國目前執政3黨(社民黨、綠黨、自民黨)聯邦政府分支黨團與基民黨(CDU,最大反對黨)的批評。綠黨主席Omid Nouripour認為,德國應從俄羅斯天然氣問題記取教訓,尤其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不應出售,以避免政治上的依賴。
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歐洲事務委員會主席Anton Hofreiter呼籲,全歐洲應禁止威權國家企業購賣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股權。總部位於柏林的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簡稱MERICS)也警告中遠集團(Cosco)購置漢堡港股權之風險;分析師Jacob Gunter於受訪德國新聞社時稱,問題不在35%比例本身,也不在於持有哪家子公司的股份,Cosco是中國政政府推進其戰略目標的工具,整筆交易將令歐洲航運市場更加倚賴中國。
中國及其國有企業多年來一直有系統地參與歐洲港口活動。根據德國外交委員會(DGAP)中國事務研究員Tim Rühlig分析,中國國有企業迄今已參與歐洲至少18座港口營運,顯示歐盟地區市場對其依賴程度甚深。
但另一方面,漢堡(Hamburg)市長Peter Tschentscher及什霍邦(Schleswig-Holstein)邦長Daniel Güntherm則籲請中遠集團能參與漢堡港營運。鑒於漢堡港過去幾年來與競爭對手鹿特丹(Rotterdam)、安特衛普(Antwerpen)等相較處於劣勢,故由多數漢撒同盟城市組成之漢堡港與倉儲物流公司HHLA,希望藉此來強化德國最大海港漢堡之重要性。
中遠集團(Cosco)現為全球第4大航運公司,其在德國之集裝貨運業務過去40年來由HHLA處理。該集團擬透過購買股權,促成漢堡港成為未來歐洲首選轉運點。
德國總理Olaf Scholz計劃11月初訪問中國,在10月21日歐盟峰會上,渠並不同意對中遠集團(Cosco)可能購買漢堡港股權之批評。
A:
華爾街日報10月23日報導指出,半導體產業為全球供應鏈整合的典範,由於高昂研發成本及密集資本支出,促使各個國家專精晶片製造過程不同步驟,然美國仍控制半導體供應鏈最關鍵及先期部分,尤其美國亦有諸多關鍵先進晶片設計及製造設備廠商,例如美國占全球晶片設計軟體74%,主要廠商包括益華電腦、新思科技;美國占全球邏輯晶片設計67%,主要廠商為輝達、超微、英特爾及高通;美國占全球晶片製造設備41%、主要廠商為應用材料、科磊及泛林集團;美國占全球邏輯晶片製造廠15%,主要廠商為英特爾、格羅方德。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晶片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旨在利用美國在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領域實力,削弱中國先進晶片發展,範圍從晶片軟體設計、先進晶片、晶圓製造設備,以及具美國身分的個人與實體,要求美國企業需獲先進晶片及製造設備的特別出口許可,亦禁止使用美國技術在國外生產的晶片,尤其美國人才充斥於供應鏈各環節,讓美國政府更有能力限制中國取得晶片製造資源的管道,華爾街日報分析16間中國晶片公司文件發現,近40位高階主管為美國公民,現恐面臨被迫放棄美國公民或離開中國企業。
A:
卡達多哈新聞(Doha News)報導,1971年所發現北方氣田占地9,700平方公里,有6,000平方公里位於卡達領海內。卡達能源公司上週日(10/23)指定殼牌(Shell)石油為北方氣田南段(NFS)計畫第2夥伴。並給予9.3%股份。
殼牌石油執行長Ben van Beurden同日出席簽署儀式並與卡達埃米爾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 Thani會晤。卡達能源執行長Saad Al-Kaabi表示,北方氣田南段將使卡達增加1,6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產能。上(9)月卡達能源在主要液化天然氣計畫中選擇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作為其第一夥伴,給予9.375%股份。
北方氣田南段為卡達巨型LNG產能擴增計畫第2部分,將使此波灣國家成為最大LNG生產國。2019年卡達能源開始尋找該計畫潛在夥伴,並盼望可在2025年底前開始生產。本年稍早卡達能源與5家全球性公司就總價287.5億美元之北方氣田南段計畫完成簽約,其中包括有殼牌、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康非能源(ConocoPhilips)、埃尼石油(Eni)以及道達爾能源等公司。北方氣田南段預定將卡達產能從77百萬噸/年(mtpa)提升至2025年之110mtpa,計畫第2部分預期至2027年將卡達液化天然氣產能自110mtpa提升至126mtpa。
隨著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引發對卡達天然氣需求升高,近期市場預測預示此波灣國家能源部門價格上升。部分歐洲國家如德國、義大利與奧地利等於本年初開始努力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並轉向卡達。歐洲國家過去自俄羅斯獲得40%天然氣供應,有幾乎1/3天然氣經由烏克蘭運輸,然隨著俄國侵烏後對俄制裁之際供給下跌。
K執行長表示,卡達仍與亞洲買家簽有長期供應合約,僅卡達一國無法滿足歐洲全部天然氣需求。卡達今年將不會把天然氣供輸轉向歐洲。另卡達致力於維護合約精神,因此當與亞洲或歐洲買家簽訂合約後將忠實履行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