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he Star報2022.10.21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金融監理機構(Financial Sector Conduct Authority, FSCA)日前公告新修正金融顧問及仲介法(Financial Advisory and Intermediary Service Act),正式將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納入金融商品管理,承銷加密貨幣之金融顧問公司或中間商須在2023年6月起至11月止向該機構辦理登記許可後始能營業,且須遵守良好誠實行為等道德規則。
- 該機構表示加密貨幣未來是否納為政府法定貨幣(legal tender)係南非儲備銀行權責,爰新法並未對此進行規定。將加密貨幣納為金融商品進行管理,將可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亦有助於南非自國際金融行動特別小組公布之反洗錢犯罪者恐怖主義灰名單移除。
- 分析家表示新法除保護消費者權益外,亦提供投資人明確之規則可以遵循,預期將可增加投資機構投資組合。
A:
據希臘媒體(www.ekathimerini.com)2022年10月25日報導,希臘政府已開始有財政緊縮壓力。因高債券收益之市場訊號、歐盟執委會提出穩定計畫(Stability Pact)提案及2023年選舉之不確定性等,希臘因危機致中斷3年之財政目標將需要改變。 希臘財政部將停止任何援助措施,以確保希臘能達成2022年之財政目標,並擬以在成長或財政水準之「超額績效(over-performance)」對市場創造可靠之儲備(reliability reserve)。另希臘須確保2022年原始赤字(primary deficit)將會減少,最高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7%,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比將低於政府之預算草案(國內生產毛額之169.1%)。 金融市場對英國取消計劃經濟政策之速度可做為希臘經濟在後紓困(bail-out)已經結束之最嚴格監控;任何可能造成額外赤字之政策討論將產生問題;此亦希臘總理在布魯塞爾強調應確保達成2022年原始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之1.7%目標。
A:
據希臘媒體(www.ekathimerini.com)2022年10月25日報導,希臘預計於本星期發佈聯合部長決議,並將於聖誕節前發放暖氣津貼,該措施將於2023年4月結束。預計分配總金額為5億歐元及每升25歐分之泵(pump)補貼,該項措施第一階段將實施至2022年底,亦有可能會延長。 2022年希臘符合資格之家庭約為130萬戶,2021年符合資格之家庭低於90萬戶,此係因資產客觀價值因資產標準基準增加,以致提高價值。 每個家庭將獲得最高補貼為800歐元,2021年補貼為750歐元,最低為100歐元,與2021年相同。2022年恢復使用暖氣用油並取代任何其他暖氣燃料(天然氣或電力)之家庭將獲得雙倍之暖氣津貼。
A:
出處:Green Queen, 2022/10/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投資 6,000 萬歐元用於推動細胞農業發展
Green Queen雜誌報導,荷蘭政府投資 6,000 萬歐元及額外融資 2,500 萬歐元,用於大力推動細胞農業發展。荷蘭政府的投資是當今全球對新型細胞培養動物技術的最大筆政府撥款。
荷蘭政府預計,投資應可產生巨大的回報,到本世紀中葉,荷蘭將因此增加 12.5 億至 20 億歐元的進項。此外,預計人造肉類及類似技術將可每年減少約 180 萬噸碳排量及 15 至 20 千噸氨。
荷蘭細胞農業基金會董事Ira van Eelen表示,荷蘭在細胞農業方面有悠久的歷史,是生物技術、替代蛋白質和食品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未來幾個月將擴大團隊,並在公共研究、教育等領域展開首批活動。
截至目前,僅新加坡批准出售人造肉,但荷蘭應該很快就會跟進。今年稍早,荷蘭人造肉類的取樣合法化。 2013 年,荷蘭的 Mosa Meat 公司首次推出了由細胞培育的肉類。
Mosa Meat 公共事務負責人Robert Jones表示,細胞農業是荷蘭的一項發明,不應失去荷蘭的競爭優勢。
荷蘭消費者對傳統肉類替代品的接受度亦已成熟。根據 2 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希望有更多無肉選擇以助減碳的荷蘭民眾超過 25%。
新資金將推動該業發展,並吸引相關新創公司來到荷蘭。政府資金將支持私募股新創公司,並為細胞農業帶來更多專業知識及投資。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10月24日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儘管2022年上半年西班牙勞工就業情形良好及薪資調升,家庭淨收入較疫情前之2019年增加3.5%。由於物價大幅上升,2022年同期西班牙家庭實質所得較2019年減少6%,與2008年及2014年經濟大衰退時期減少12%相較,家庭收入減少已達經濟大蕭條時期之50%。
西班牙政府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採行「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隨後調漲最低薪資,提供各產業補助,調降電費及天然氣稅等,自2021年夏季至本年底將提供約200億歐元補助。惟202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IPC)高漲,前半年IPC高達8.5%且影響層面廣泛,其中基本生活必需物品價格大幅上漲,受影響最深者為低收入及低儲蓄家庭。2022年2月俄烏戰爭使能源及食品價格全面上漲,更加惡化低收入家庭之購買力。
除2022年上半年西班牙家庭收入減少之外,消費者物價指數居高不下及銀行調高利率等,均將使西班牙2022年下半年及2023年上半年消費受到影響。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及政府財政單位均認為,未來經濟發展將使西班牙就業市場成長放緩,而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則認為,未來將有暫時技術性經濟衰退情形。
西班牙中央銀行認為,本年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為8.7%,2023年之IPC則將為5.6%。西班牙Pablo de Olavide大學教授Manuel Hidalgo表示,通貨膨脹使政府稅收收入增加。薪資調高雖使家庭收入因而增加3.5%,惟民眾所繳納稅捐則增加17%,且其中三分之一係因通貨膨脹而增加。西班牙中央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IMF)均建議,西班牙政府所提出之補助措施應以受損害較大家庭為對象,而非一體適用。
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10月21日報導,西班牙國家鐵路基礎設施管理公司(Adif)於2006年設立,迄今已完成逾150項研發創新計畫,管理鐵路長度2萬2,000公里, 高速鐵路長度3,762公里。Adif總經理Maria Luisa Dominguez表示,該公司目前有44項軌道計畫持續進行中,運用大數據、雲端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維護基礎設施,透過光纖技術檢測軌道異常或石塊掉落之可能性,運用新資訊系統,周知客戶軌道運輸情形。
為增進潔淨運輸,歐盟有意推廣鐵路運輸,減少公路運輸,因此全歐洲火車運輸業者均致力於技術創新,近年鐵路運輸因而持續大幅成長。西班牙Plain Concepts跨國鐵路運輸公司創立於16年前,擁有員工450名,運用雲端電腦、大數據、人工智慧改善鐵路基礎建設使用率。該公司表示,全球多數地區火車均屬舊系統,許多國家均致力鐵路現代化。
西班牙交通部運輸報告指出,2008年空運約占47%,長程鐵路運輸約占53%;2019年空運約占33%,長程鐵路運輸約占67%。本年由於疫情緩減解封,同時政府提供火車搭乘補助以因應通貨膨脹及能源危機,火車運輸需求因而大增。
Plain Concepts等火車運輸業者表示,已與Adif簽定合約,運用人工智慧改善問題,增加木材或蔬果運輸,認為歐盟下世代補助基金(Next Generation EU)將有助運用新技術改善軌道運輸,以獲得更安全、有效率、永續、更低投資及維護成本之鐵路運輸。
西班牙Ineco工程公司主管Montserrat Alvarez表示,該公司使用科技於ERMTS鐵路管理系統計畫,運用無人機及多種數位技術應用程式檢查軌道,智慧車站及鐵路科技安全等。該公司主要創新包括內部創業,依據員工想法開發綜合解決方案,並與其他公司或機構進行計畫合作。Ineco於2022年9月推出設備及軌道圖形檢測裝置(DIGVA),透過運算機制、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等技術檢視車道、固定設備、臥鋪及鎮流器等設備。
2022年9月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於柏林在全球最大之InnoTrans運輸展展出與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合作鐵路計畫,使巴塞隆納Lloregat之San Boi成為西南歐首個雲端數位車站。Renfe等火車營運商運用雲端訊號等技術節省成本及能源,增加既有基礎建設生產力,取得更佳收益。西班牙西門子移動(Siemens Mobility)公司執行長Agustin Escobar表示,該公司以顧客為中心,逾20年來致力於促進軌道車永續及包容成長。
西班牙Indra工程技術公司於澳洲、荷蘭、立陶宛、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印度、馬來西亞、西班牙、拉脫維亞及立陶宛興建逾3萬公里鐵路。該公司頃於愛沙尼亞提供火車準確服務、改善旅客資訊,減少事故率。
儘管西班牙鐵路業者於海內外均展現研發創新成果,Plain Concepts公司認為,業者仍有改善空間。該公司認為,飛機僅於長程運輸具有運輸效益,而火車則可於短程、中程及長程均有效益,應運用新技術改善生產力及使用經驗。此外,並應加強運用研發技術創新,改善軌道維護及安全。Adif表示,該公司於西班牙將運用綠色氫為火車動能,以淨零節碳,發展智慧鐵路網路電氣化,並將運用低噪音及低廢棄材料,興建永續鐵路基礎建設。
A:
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2年10月21日報導,西班牙最大能源集團伊比德羅拉電氣(Iberdrola)頃與西班牙前3大金融機構外換銀行(BBVA)協議合作,提供國內企業永續節省能源成本及提升能源效率解決方案。其中自用再生能源方案旨在透過策略聯盟,協助兩家業者透過安裝自用再生能源設備,節省能源費用,以開發更多新客源。
因應能源價格高漲,西班牙金融業與能源業者跨業合作情形日益普及。桑坦德銀行(Santander)與Powen能源合作,CaixaBank銀行與EDP能源合作,Sabadell銀行則與EiDF能源及SolarProfit能源合作,另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Repsol)則與Kutxabank銀行合作。
伊比德羅拉電氣與BBVA銀行協議,銀行客戶可獲得Iberdrola智慧產品個人化節能建議資訊,包括自用節能方案、電動汽車充電站及航空能源效率方案等。前述方案均可申請政府相關補助,同時並可向BBVA銀行申請Iberdrola永續能源設備融資。兩家業者將依客戶個人需求,運用Iberdrola提供之Smart Solar設備安裝及服務套裝方案,提供自用能源。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0月21日報導,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葡萄牙總理柯斯塔(António Costa)決議,將興建自西班牙巴塞隆納(Barcelona)連接至法國馬賽(Marsella)長逾約360公里海底天然氣管道「BarMar」計畫,以取代原計劃跨越庇里牛斯山之「MidCat」管道計畫。據瞭解,「BarMar」計畫不僅將運送天然氣,亦將成為運送氫氣之綠色走廊(Corredor Verde)。西班牙、法國及葡萄牙三國領袖表示,「BarMar」計畫將連接伊比利半島與歐洲中心,為運送天然氣最直接及有效率之計畫。
「BarMar」計畫案規劃於2030年興建完成,初期將可運送天然氣,自2035年起,則將亦可運送氫氣。西班牙、法國及葡萄牙政府業同意,將於2022年12月假西班牙阿利坎特市(Alicante)舉行會議,進一步確認「BarMar」計畫施工時間表、成本及資金等細部資料。
西班牙與葡萄牙並協議,將在西班牙薩莫拉市(Zamora)及葡萄牙塞洛里庫達貝拉鎮(Celourico de Beira)興建天然氣管道計畫。另在電力網路計畫方面,西班牙、法國及葡萄牙三國領袖亦同意,將加速興建比斯開灣(Golfo de Vizcaya)電力互聯網計畫,並評估西班牙與法國其他電力互聯網線路之可能性,以改善電力輸送現況。
除「BarMar」計畫外,西班牙與義大利計劃興建自巴塞隆納(Barcelona)至義大利Livorno之海底管線,長度約為700公里,規劃於2028年興建完成,旨在輸送天然氣。西班牙另將持續進行自巴塞隆納(Barcelona)與義大利航海路線(puente naval)計畫,俾於短期內透過液態瓦斯(LNG)載運船,運送LNG至義大利等歐洲國家。有關前述「MidCat」天然氣管道計畫案,位於西班牙境內所屬195公里管道已興建完成88公里,而位於法國之310公里管線工程,則從未啟動。
A:
根據S&P Global mobility專家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往碳中和目標邁進,但未來非石化能源供應及車用晶片供給不穩定等仍為干擾因素。全球汽車產業目前受到各國通膨及升息影響,消費者需求是否將回到新冠疫情前水準仍有變數。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仍處於疫情封城階段,中國政府雖祭出刺激需求政策以支撐汽車生產及銷售,但仍無法消除市場風險。
汽車製造商為確保車輛庫存,積極尋求各項車用晶片的穩定供應,但半導體供需問題仍將對2023年全球汽車生產造成極大影響,新半導體產能在擴充前,預估還需花費2到4年才有可能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分析家另對日本電動車市場的發展表示,日系車廠商雖致力於電動車(EV)開發,但目前市場上油電混合動力車(HV)仍占壓倒性優勢,HV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預估未來幾年HV銷售仍將持續成長。
專家認為,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汽車產業須自零組件生產,到車輛製造、使用、廢棄等完整生命週期的能源使用情形作整體考量,使用再生能源及可循環利用的零組件等循環經濟模式將會是最有效的方式。
專家也對全球供應鏈的變化提出看法,目前全球供應鏈有回歸當地生產化的傾向,汽車產業首當其衝。日本汽車產業受到海外生產據點人事費上漲與日圓貶值的雙重影響,已逐漸將零組件供應鏈回歸到國內生產,未來若能從國內衛星工廠就近供應,將可減少國際物流等相關碳排放量,有助於日本車廠商達成零碳目標。
A:
捷克媒體 expats 本 (2022) 年 10 月 18日報導,捷克貿工部部長西克拉 (Jozef Síkela) 與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 (Robert Habeck) 於10月1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西克拉部長於會中表示,捷克與德國即將簽署一項緊急情況下共享天然氣之協議,目前兩國已確立天然氣共享條件,以及針對德國提供服務之補償方案。
自今年2月俄烏戰爭開始,捷克持續拒絕使用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轉而透過德國運輸系統,使用來自西歐及挪威之天然氣。德國哈貝克部長於捷德經濟論壇上表示,俄羅斯為歐洲經濟問題主因,歐盟通貨膨脹係因俄羅斯減少天然氣供應所造成,進而推升能源價格,破壞歐盟經濟與社會之穩定。
A: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區域資料中心服務供應商Bridge Data Centers,將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士年納(Sedenak)科技園區興建資料中心,並為中國大陸字節跳動(ByteDance)集團提供110兆瓦(MW)電力資料。
前述資料中心占地38英畝,分為三個階段工程進行,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竣工,並正式投入營運。該公司先前在賽城(Cyberjaya)及武吉加里爾(Bukit Jalil)分別開設2個及1個資料中心,而本次進駐柔佛州興建資料中心,將支援不同客戶群,計劃於未來將持續擴充資料中心版圖。
中國大陸字節跳動是跨國網路技術公司,旗下產品包括抖音和西瓜視頻社交平臺等,而抖音的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
隨著新加坡政府去(2021)年終止所有新資料中心的設立,跨國集團因此轉移至柔佛州建造資料中心,將為柔佛州政府倡儀的「資料中心樞紐」注入強心劑。
另一方面,馬國柔佛州州務大臣翁哈菲茲(Onn Hafiz)表示,柔佛州盼於2030年邁向先進州,與距離柔佛州700公尺的鄰國新加坡相媲美。因此柔佛州須將軟硬體的基礎設施提升至國際水準,才能惠及人民與投資人,並吸引更多外資進駐柔佛州。數位經濟在柔佛州取得正面發展,而跨國資料中心進駐亦成為新的里程碑。渠舉Bridge Data Centers投資為例,一般需耗時15至18個月建造資料中心的進度,已縮短至11個月內在柔佛州就竣工及投入運作。
2022年上半年柔佛州核准的服務業與製造業投資額達609億馬幣(約138.4億美元),主要投資項目為高科技與化工產業的投資,包括資料中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指出,隸屬該部之國家藥品管理局(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簡稱 NPRA)近期進行產品化驗分析,發現馬國5項美容護膚品,Karisma Birds Nest Gel(含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及維甲酸(Tretinoin))、Haemun Cream(含咪康唑 (Miconazole))、Sweet 13 Skincare Treatment Cream(含水銀)、Ninaskincare Skin Puteh Moisturizer(含水銀)以及Skin Dessert Cream(含水銀)毒性物質,而遭該局勒令撤銷註冊及禁止銷售。
依據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規定,對苯二酚會導致皮膚發紅、不適、使皮膚出現顏色變化、皮膚變得高度敏感、抑制色素的過程減少皮膚對有害紫外線的屏障保護,以及增加皮膚癌的風險;使用含有維甲酸的產品,可導致塗抹的皮膚發紅、不適、疼痛、皮膚剝落及對陽光過敏;咪康唑會增加皮膚耐藥性,從而降低未來治療感染疾病的有效性。水銀則可被人體吸收,對腎臟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並干擾幼兒或未出生兒童的大腦發育,亦會引起皮疹和刺激等。
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要求相關經銷商立即停止出售前述產品,以免抵觸1984年馬國化妝品及毒品管制條例。首次違反條例者之個人,將可判處2萬5,000馬幣(約5,276美元)的罰款,或3年以下的監禁並可能兩者兼施;若再觸犯條例,將可判處5萬馬幣(約1萬553美元)的罰款,或5年以下的監禁並可能兩者兼施。抵觸條例的企業,初犯者將可判處5萬馬幣(約1萬553美元)的罰款,重犯者則可判處高達10萬馬幣(約2萬1,106美元)的罰款。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2年第二季汶萊經濟成長表現」數據顯示,受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萎縮9.3%拖累,使該國本(2022)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萎縮4.4%,較上(2021)年同期(下跌1.9%)遜色,亦較本年第一季(下跌4.2%)為差。汶萊2022年第二季石油每日產量為9萬4,500桶,較2021年同期下跌14.94%;液化天然氣每日產量為68萬4,400熱能單位(mmbtu),較2021年同期下跌19.62%。
綜觀汶萊2022年第二季各領域表現,服務業下跌2.8%,主要受金融(下跌15.7%)、批發與零售貿易(下跌5.2%)、餐館(下跌2.1%)及教育(下跌0.1%);成長之領域為空中運輸(成長114.3%)、商業服務(成長9.9%)、旅宿業(成長7.8%)、通訊(成長5.5%)、陸運(成長4.8%)、房地產(成長2.3%)及保健(成長1.2%)。工業下跌5.3%,較本年第一季(下跌7%)略優,主因紡織與成衣製造下跌18%、石油與天然氣開採下跌6.4%、營造業下跌4.1%、液化天然氣及其他石油與化工產品下跌3.7%及供電與供水下跌3.7%所致;成長之領域為其他製造業成長3.8%及食品與飲料成長0.8%。農業、林業及漁業下跌6.7%,主要受林木業(下跌34.3%)、畜牧業(下跌15.8%)及蔬菜、水果及其他農業(下跌7.9%)。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捷克媒體iDNES本 (2022) 年 10 月 19日報導,由於能源價格高昂,捷克政府19日決議提供更多大型公司財務支持,惟受協助對象不包含需繳納暴利稅的部門與受惠價格上限之公司。除此之外,政府支持在皮爾森 (Plzeň) 附近設立工業區,福斯集團預計在該地區建立一座電動車電池工廠。
目前能源費用的補貼主要提供加工業、採礦業、農業、漁業與林業廠商。捷克貿工部部長西克拉 (Jozef Síkela) 表示,政府已將該補貼計劃擴及所有經濟部門,更多公司將因而受惠。政府甚至研議將該補貼計畫延長至2023年年底。
根據目前消息,高耗能公司預計可獲得最高補貼為2億捷克克朗 (約816萬歐元),其他公司能獲得最高4,500萬捷克克朗 (約183萬歐元)。該計畫預算總額為300億捷克克朗 (約12億歐元)。
另捷克政府支持在皮爾森附近後備軍機場處建立電動車電池超級工廠 (Gigafactory),福斯集團管理階層考慮將捷克納入設立電池超級工廠三個地點之一,目前正等待捷克總理費亞拉 (Petr Fiala) 對該計畫做出決策。
根據初步消息,捷克政府將投資90億捷克克朗 (約3.67億歐元) 設立工業區,捷克貿工部部長估計,超級工廠將為國家財政帶來顯著收益,中央、區域政府與市政當局可獲得約700億捷克克朗 (約28億歐元)之稅賦收入,倘考慮乘數效應,相關生態系統將額外帶來約2850億捷克克朗 (約116億歐元)收益。
福斯集團旗下子公司 Škoda 汽車董事會主席澤爾默 (Klaus Zellmer) 表示,該超級工廠的地點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定案。除了皮爾森附近外,亦考慮波蘭與匈牙利。
A:
資料來源:
氣候變遷暨減排部長Chris Bowen新聞稿
https://minister.dcceew.gov.au/bowen/media-releases/australia-joins-global-methane-pledge
氣候變遷暨減排部長Chris Bowen於本(111)年10月23日發布新聞稿,宣布澳洲加入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與全球122國共同達成2030年集體甲烷排放量較2020年水準減少30%之自願性目標。各簽署方承諾採取能源及廢棄物部門之減排標準、農業部門技術減排商機等國內行動,不具強制拘束力。
謹查畜牧業(48%)、化石燃料(30%)、廢棄物處理(10%),為澳洲三大甲烷排放來源。
能源及廢棄物部門之減排計畫重點將為:捕捉廢棄物甲烷並用以發電、捕捉或避免煤礦場及天然氣設施溢出甲烷。
產業部門則將改革現有之防衛機制(Safeguard Mechanism)並維持產業競爭力。
農業部門之減排計畫包括:編列國家重建基金30億澳元,投資低碳排技術、零組件製造及部門減排;編列800萬澳元,加速蘆筍藻(Asparagopsis,低碳排飼料補充劑)之商業化;編列2,900萬澳元,推動「畜牧業甲烷減排計畫」。
旨揭承諾公布後,澳洲全國農民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 Federation)主席Fiona Simon表示,此可強化澳洲農業永續經營及持續出口之決心,政府保證不課稅並將與農民合作,故對農業無負面影響。
澳洲石油生產與探勘協會肯定本案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之重要一步。
在野國家黨魁David Littleproud則抨擊,目前民眾面臨生活成本高漲壓力,簽署甲烷承諾將提高肉品價格,為「與現實脫節」(out of touch)之舉,要求執政黨應提出兼顧減排及民生之作法。
A:
資料來源:
澳洲總理府新聞稿 https://www.pm.gov.au/media/australia%E2%80%93singapore-landmark-green-economy-agreement
澳洲外貿部綠色經濟協定專頁如連結https://www.dfat.gov.au/geo/singapore/singapore-australia-green-economy-agreement
依據澳洲外交暨貿易部(DFAT)澳星綠色經濟協定專頁,本案於2020年10月11日由雙方貿易部長發表共同願景,歷經13回合談判,本(111)年10月18日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來訪澳洲與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共同主持澳星年度領袖會議,並見證雙方貿易部長完成簽署「綠色經濟協定」(Green Economy Agreement, GEA)。
同(18)日澳洲總理府發布新聞稿略以:
(一)澳洲為協助企業掌握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商機,與澳洲東南亞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完成簽署具里程碑意義之GEA,將於現有基礎下,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並加強區域清潔能源之貿易與投資。
(二)「綠色經濟」將成為澳星2015年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的新支柱,展現雙方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及掌握淨零轉型機會之決心。
(三)澳洲宣布未來4年將投資1,960萬澳元於新合作項目,推動綠色商品及服務之貿易與投資(含確認及降低非關稅障礙)、促進星澳企業合作、調和雙邊標準等,以創造澳洲境內就業機會、強化供應鏈、貿易及市場商機。
(四)澳洲A總理認為,GEA已遠超出簡單的雙邊貿易協定範疇,係全球首創之綠色經濟合作架構。在此架構下除可推動能源轉型,亦可支持企業及產業發展,為區域及全球邁向淨零碳排道路之新經濟合作模式。
(五)澳洲貿易部長Don Farrell表示,根據GEA,將可強化星澳雙邊經濟、貿易、投資及商業聯繫,為企業和投資人創造能源轉型新機會,強化關鍵供應鏈及支持本區域邁向淨零碳排之目標。
據DFAT公布之GEA資訊,澳星兩國將進行七個領域合作:(一)貿易及投資;(二)標準制定及遵守;(三)綠色及轉型金融;(四)碳市場;(五)潔淨能源、脫碳及科技;(六)技能及能力建構;(七)建立商業合作及夥伴關係,並共同開展17項合作倡議。其中星澳兩國共同制定372項環境商品及155項環境服務清單,將促進環境商品及服務貿易,為企業帶來商機並支持轉型,並將定期更新清單,為多邊及國際綠色經濟領域貢獻。
另查,澳星於2020年10月26日雙方能源(澳方)、貿易(星方)部長簽署「低碳排解決方案」(Cooperation on Low-Emissions Solutions)合作備忘錄(MOU),同意就氫能、碳捕捉利用及儲存(CCUS)、再生能源貿易、碳排測量(measurement)、驗證報告(MRV)等優先領域,由官方、企業、產業協會、科研、教育機構等共同進行合作。
A:
越南工商部稱,根據電力集團(EVN)批准之國家電力系統營運方式,本(2022)年9月份全系統電力生產及進口電量達226.45億kWh(包含屋頂太陽能產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8.6%。累計本年前9個月越南電力集團電力生產及進口電量達2,043.59億kWh(包含屋頂太陽能產量),較去年同期成長6.3%,惟較本年原定「電力供應及營運計畫」少18.98億kWh。
本年前9個月越南電力供應能滿足生產及民用之需求。為確保電力供應之安全及穩定,越南工商部指導各水力發電電廠留意各電廠使用之水壩儲存量。另外,在國際政治地緣發生衝突之衝擊情況下,工商部已配合廣寧省人委會,指導各地方提供煤炭,同時要求各煤炭發電廠之投資廠商確保發電所須之煤炭。
A:
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根據越南2017年外貿管理法第70條及其施行細則第10/2018/ND-CP號議定第13條之規定通知,將就對自馬來西亞及中國進口之若干桌椅產品調查反傾銷案舉辦公聽會(本案編號AD16)。
公聽會舉辦時間於本(2022)年11月21日9點至12點,地點於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第101號會議室,舉辦方式:實體及線上會議。
會議以越文進行,各相關方可用其他語言但須有翻譯人員翻譯成越語。
報名期限提供公聽會發表內容(若有):本年11月14日17點前(河內時間)。
調查機關請各相關方報名參加公聽會,並應於規定期限內寄紙本或透過電子郵件方式提供報名表。
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地址: So 23 Ngo Quyen, quan Hoan Kiem, Ha Noi
連絡電話:+84-2473037898
Email: hunghq@moit.gov.vn
調查機關之通知及報名表請於下列連結下載:
https://congthuong.vn/bo-cong-thuong-to-chuc-phien-tham-van-cong-khai-vu-viec-dieu-tra-ap-dung-chong-ban-pha-gia-ban-ghe-224354.html
A:
澳洲執政工黨首份預算報告預訂今日發布,選前承諾之減稅方案將延後實施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澳洲執政工黨發布2021-22經濟成長3.9%、預估2022-23經濟成長3.25%、2023-24經濟成長1.5%。
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報導,今(10/25)日澳洲執政工黨將發布5月上任以來的第一份預算報告案。由於目睹英國執政黨日前宣布減稅方案的慘痛教訓,AFR戲稱澳洲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對於首份預算報告之重要性已深刻體認。
C財長等對新預算公開之訊息摘要如下:
澳洲未來雖不致陷入蕭條,但對英、歐盟等經濟惡化、美國經濟面臨相關問題、中國經濟放緩等均嚴肅看待,澳洲自無法倖免於外,遂下修明(2023-24)年度經濟成長預測至1.5%(前政府原預估2.5%,現任政府7月時預估2%)。
為對抗全球經濟逆風,工黨政府將採以「投資」帶動及增強員工及經濟生產力,以負責任方式(非減稅)、不影響聯邦儲備銀行(RBA)對抗通膨使命,減低民眾的生活成本壓力。
推測2023-24年通膨預期將高於預期3.5%,一年後將恢復至RBA設定目標(2~3%)。影子財長泰勒(Angus Taylor)推論,工黨允諾選民的第三階段減稅方案立法時間,將延後於2024年7月開始。
C財長回應反對黨評論,認為當通膨率回到目標範圍時,為透過減稅鼓勵(刺激)經濟成長的好時機。又稱,2021-22年歲收雖高於預期1,000億澳元,惟為免加劇通膨導致進一步推升利率,不擬編列減輕民眾生活負擔之救濟預算,為負責任的決定。
超收歲入,將用於兒童保育補貼、提供民眾可負擔的處方藥等優先關注領域,並協助減少財政赤字。金融部長葛勒(Katy Gallagher)表示,前政府編列之專案已逐案嚴審,前政府編列之地方基金及停車場基金(計20億元,有買票之嫌),為無用預算,已全數刪除。
新預算另將削減政府部門之委外人力支出、廣告、差旅、法律費等計36億澳元。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玉米工業協會(MCIA)主席Aye Chan Aung表示,在外國需求強勁的推動下,玉米價格小幅上漲,在10月18日已升至每緬斤1,08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外國需求及緬元貶值是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由於國外的需求,出口商正大量採購,玉米的價格逐漸上漲。先前美元兌緬元匯率跌至2,500-2,600緬幣時,仰光市場上的玉米價格跌破每緬斤1,000緬幣,隨著匯率來到2,900時,價格小幅升至每緬斤1,080緬幣。
目前越南及菲律賓正通過海運貿易向緬甸購買玉米。A主席稱,緬甸玉米主要出口到菲律賓,占菲律賓市場比重的75%;其次是越南。另泰國允許在2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以零關稅(Form-D)方式進口玉米。但若為泰國玉米產季,則對玉米進口徵收最高73% 的稅率,以保護玉米農。
據政府6月30日發布的指令,包括玉米、食米、豆類及油料作物在內的農產品出口交易將以美元結算,而非人民幣-緬幣/泰銖-緬幣。因此,玉米的出口收益必須按照緬甸中央銀行(CBM)的參考匯率1美元兌2,100緬幣計算。美元在非官方市場的匯率已逾2,900,管制匯率及非官方匯率間存在很大差距。據MCIA稱,目前已將112家公司的提議轉交給中國海關總署,以利緬甸貿易商通過合法貿易管道出口玉米。
在2020-21財年,緬甸共出口230萬噸玉米,其中大部分出口到泰國,其餘出口到中國大陸、印度及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