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7/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雇主預計 2023 年將需為員工調薪 3.8%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根據諮詢公司 Willers Towers Watson (WTW) 年度薪酬預算規畫報告,荷蘭雇主預計在 2023 年將需為員工調薪 3.8%,調幅高於今年的 3.5%。

根據WTW針對 532 家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企業調薪的主因是勞動力市場吃緊,十分之四的公司表示2023 年調薪幅度高於預期,超過三分之一認為調薪過於頻繁。

WTW 表示,努力吸引新員工的荷蘭公司比例已從 2020 年的 31% 增至今年的 93%,同期,難以留住員工的公司比例從 18% 增至 89%。

WTW顧問 Monique Driessen 表示,公司尤其需要資訊科技(IT)及技術人員,緊張的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對於具有高度搶手技能的員工而言,公司需要在吸引與留住員工方面更具創造性,不僅增加工資,亦須為個人和職業發展提供機會。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7月28日報導,據義大利生態轉型部部長Roberto Cingolani在新聞記者會對國家能源現況表示,短期目標將透過分散供應來源、加速天然氣儲備及節能計畫,以順利渡過2022-2023年冬季需求,中期目標為2023年至2024年仍然分散供應來源、部分使用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新備置再氣化浮動裝置及加速再生能源,最後達成自2024年下半年將不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之目標。

據C部長表示,依據歐盟最新降低天然氣使用量15%之協議,在此規定達成100%目標前之節能計畫,自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義大利將節約天然氣總使用量550億立方公尺之7%,即約40億立方公尺。此歐盟新規定已將各會員國在能源組合及互聯性之差異納入評估,包括規劃及實際儲備量之差異、出口低於50%之會員國降低15%課稅基礎及僅在不影響電力生產時將可能移轉天然氣供應。

俄羅斯Gazprom天然氣工業公司在7月27日宣布減少經北溪管線之天然氣供應,僅達最大輸送量之20%;今天阿姆斯特丹天然氣收盤價格每百萬瓦時(MWh)仍超過200歐元。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7月27日報導,義大利競爭局(AGCM)對三星電子義大利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Italia S.p.A.)、 英國Opia Ltd公司及義大利World Business S.r.l.公司在其促銷活動有涉嫌誤導及過於激進廣告行為事啟動調查程序。

據義大利競爭局表示,本案在促銷活動時宣傳如在2022年7月31日前購買三星Galaxy S22、Galaxy Tab S8 及Galaxy Book 2系列手機、平板電腦及筆電,有機會可用最高估價為675歐元之舊手機折抵。惟此促銷活動涉嫌誤導,缺乏充分明確資訊,致使消費者無法瞭解實際為銷售二手產品;消費者不知售價,並由第三方之買方決定產品狀況及訂價,且估價方式不明,因此該局將同時調查二手商品之轉售方式。該促銷活動係由義大利World Business S.r.l.公司及英國Opia Ltd公司辦理。另該局在義大利財政警署(Guardia di Finanza)反壟斷專案小組協助下於7月26日至三星電子義大利公司等3家公司搜查相關資料。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7月28日報導,義大利中右翼政黨舉行會議後發佈聯合聲明表示,中右翼全面達成共識,並以贏得將於9月25日舉行大選為目標開始工作,並在共同認同且創新執政計畫下,共同籌組穩定團結之政府。

據該報導續指出,中右翼政黨將以達成之共識,推出最具競爭力之候選人為優先條件,共同推選221個單一選區之候選人名單,目前大略可推估獲得地方票數最多者為由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之義大利兄弟黨(Fratello d’Italia),可有98個席次;蕯維尼(Matteo Salvini)領導之聯盟黨(Lega)可有70 個席次;前任總理貝魯斯科尼為首之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及屬於小黨派系之中間聯盟(UdC)可有42 個席次;我們與義大利黨(Noi con l'Italia)及義大利勇氣黨(Coraggio Italia)可有11 個席次。

義大利中右翼政黨舉行會議後,聯盟黨對可能重返執政及中右翼黨派在重新籌組政府達成共識表達滿意樂觀。據黨魁蕯維尼表示,團隊組合完整。會中各政黨對選舉名單表達意見,氣氛融洽,沒有任一政黨刻意反對,下一屆總理人選將由得票數最高之政黨決定。

A:

資料來源:德國經濟周刊(Wirschafts Woche)、德國經濟研究所(DIW)

文號:1114070094號

 

依據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DIW)2022年7月27日發布之經濟分析與預測,德國經濟成長指標(由該智庫依據德國各產業製造及銷售數據、民眾消費情形等彙整之綜合指標,對當季GDP成長情形進行預測;該指數以100作為經濟平均成長之基準)已於2022年7月跌至71.8。儘管2022年第2季該指數仍在90以上,惟7月份大幅下滑,幾可預期德國經濟將在2022年第3季呈現萎縮趨勢。

DIW分析德國整體經濟不利因素如下:

  1. 肇因於俄烏戰事衍生之能源危機,天然氣短缺以及能源價格上漲之預期,將持續拖累經濟。
  2. 全球供應鏈瓶頸緩解速度不如預期,仍有眾多產業需在缺乏原物料之狀態下勉強運作。
  3. 俄烏戰事短期內結束無望,復因中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續採「清零」政策,勢將導致全球生產鏈更多環節之瓶頸。
  4. 上開因素對全球經濟所造成之壓力,導致全球通貨膨脹率普遍提升,進而抑制對德國出口商品之需求。
  5. 疫情後經濟復甦逐漸陷入停滯,德國服務業跌深反彈亦開始受到抑制。
  6. 德國家庭購買力受制於通貨膨脹已明顯下降,且擔憂能源危機加劇,勢將進一步縮減開支,不利經濟成長。

針對未來經濟情勢,DIW研究員Guido Baldi提出警示,未來數月勞動市場狀況可能惡化,有許多產業亟需技術勞工,缺工可能遏止經濟復甦。此外,2022年上半年德國經濟成長力道已顯疲軟,偏在第3季又面臨眾多不利因素,全年度經濟衰退的風險已顯著增加。

A:

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728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36/P200號(商情文號:536號)

 

商情本文:

英國Auto Analysis汽車製造預測和供應鏈分析公司表示,英國汽車製造商在 2019 年生產 130 萬輛汽車,2020 年和去年分別下降到 92 萬輛和 85 萬輛。由於全球關鍵零件短缺,英國汽車製造廠至少要到 2025 年才能恢復到每年生產 100 萬輛汽車的水平,比預期晚兩年。

烏俄戰爭和從Covid-19開始半導體晶片持續短缺,今年的預期產量減少 15%Auto Analysis 預測,今年工廠將僅生產 866000輛汽車或貨車,比去年多,但比 3 月份的預測低約 113000輛。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 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的汽車產量下降20%,至 403000輛,這是自 2020 Covid-19以來最差的產量。

Honda在 Swindon 的工廠關閉,以及Vauxhall Astras汽車停產並將於今年底時開始生產新的電動貨車,是導致銷量下降因素之一。但是對貨車和新車型的需求提高產量,月和 6 月製造汽車數量確實有所上升。今年上半年,英國的貨車產量增長 47%,主要來自Stellantis 公司在Luton的工廠。

自Covid-19以來,汽車製造商一直受到全球半導體短缺的阻礙,這導致產量減少並導致許多新車型的都在等待製造的名單上。Jaguar Land Rover表示,其今年訂單量為 20萬輛,為歷史上的新高。然而,該集團將其最新車型 Range Rover  Range Rover Sport 的生產速度放緩歸咎於零部件短缺,導致該集團在 4 月至 6 月的三個月內虧損5.24億英鎊。

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希望英國到 2040 年每年生產 200萬輛電動汽車,這一雄心壯志需要現有的工廠擴大規模,並需要更多的企業來開設工廠。英國需要通過稅收減免來吸引投資,並降低使英國工廠相對於歐洲競爭對手處於劣勢的高能源成本。根據汽車工廠新投資公告的數據,在過去6個月中,總投資額增至 34 億英鎊,高於去年的 6.06 億英鎊,這是十年來的最高。

A:

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7月2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37/P200號(商情文號:第537號)

 

商情本文:

英國BAE Systems公司頃傳聞Cressida Hogg將成為其第一位女性董事長。目前擔任Landsec房地產集團的Cressida Hogg女士將接替Roger Carr先生,Carr董事長將於明年5月退休。Cressida Hogg女士的任命將使英國前三大的國防和航空公司,BAE Systems、Babcock International和Rolls-Royce公司,首次由女性擔任董事長。Hogg女士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董事會成員。

Cressida Hogg女士將在烏俄戰爭後,地緣政治緊張和政府國防預算不斷增加之際,加入BAE Systems。但是BAE週三拒絕置評,該消息首先由天空新聞報導。由於這場戰爭也改變投資者對該行業的看法,鞏固促進國際安全方面的作用。BAE Systems公司在2月份表示,不確定的全球環境將會提振業務,並指出歐洲政府的國防開支增加。自今年年初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已上漲超過40%。BAE Systems公司擁有大約8萬5000名員工,其最大的客戶包括美國、英國和沙烏地阿拉伯。該公司是英國最大的國防承包商之一,生產從核潛艇到歐洲戰鬥機的各種產品。另外該公司上個月宣布,Lord Mark Sedwill於2020年9月卸任國家安全顧問,將從11月1日起擔任非執行董事。

 

A:

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7月2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38/P200號(商情文號:第538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電網表示,俄烏戰爭將導致英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依賴進口電源以維持這個冬天的電力供應。英國國家電網在其冬季電力供應年度展望會議中表示,預計今年冬天將能夠利用海底電纜從歐洲大陸輸送電力,但該單位警告,由於能源供應供不應求,明年1 月份英國家庭戶的電力支出可能達500英鎊。

今年整個歐洲大陸的能源因法國的低核電輸出以及來自俄羅斯的能源供應減少而告急。由於天然氣供應短缺導致的高批發能源價格已將歐洲和英國的家庭能源賬單推至新高。

英國BFY能源諮詢公司本週三預測,英國家庭1月份的能源費用可能達到500英鎊。保守黨議員Bob Seely表示,俄羅斯可能在今年冬天進一步限制能源供,以對德國和其他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國家(如意大利和匈牙利)施加政治壓力。

今年英國希望能夠透過電纜從歐洲大陸汲取5.7 GW的電力,相當於高峰時段需求的 10% 左右,高於去年的預測。英國上週已經不得不支付每GW/hour 9,724英鎊的價格才能從比利時進口電力,因為歐洲大陸東南部諸國也同時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並爭相進口能源。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平均上漲2%,英國的天然氣價格則上漲5%,達到每單位37.16英鎊。另一方面,英國的煤炭、天然氣和核電廠由於年代久遠以及遵守英國政府推動的脫碳政策,大部分已經關閉,這使得英國能源更加依賴歐洲鄰國。

國家電網在周四發布的冬季展望中表示,該單位預計今年冬天將有充足的電力運行,預計緩衝容量為4 GW,即6.7%。然而,該單位警告,歐陸的電網系統並不可靠,可能使英國進口的能源價格高於歐洲。國家電網表示,其與歐陸電網營運商有簽署備用市場供應協議。供應商若不如期交付電力將面臨罰款。

英國政府一位發言人表示,英國能源不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與歐洲不同,英國透過安全和多樣化的能源供應來源來確保對家庭、企業和工業的能源供應。政府已編列370 億英鎊經費來補助家庭開支,其中包括為800萬戶弱勢家庭提供的1200英鎊。

 

A:

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本(7)月27日引述法商跨國建材集團聖戈班(Saint-Gobain,SG)當日公佈之今(2022)年上半年營業額為 255 億歐元,高出預期,其中營利高達28 億歐元,突破新冠疫情、通貨膨脹與供應鏈問題等重重考驗,再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13%,確定將可達成年度目標無虞。

 

SG總經理Benoît Bazin表示,面臨原物料短缺與能源成本飆升,該集團有信心未來數季仍可持續靈活因應通膨、升息及歐洲地緣政治與能源危機之挑戰,並修正預期今年能源與原物料成本將較去年增加近30 億歐元。報導指出,儘管原物料價格走高導致建築業成本增加,SG集團仍能漲價抵銷通膨壓力。

A:

法國財經新聞台BFM Business本(7)月28日報導,法國芥末籽今年因氣候溫和且少蟲害而豐收,但因產量不多,全國芥末醬短缺壓力仍將持續,目前超市大賣場等一般零售通路尚難買到芥末醬。

 

法國芥末醬產業所需原料的3.5萬公噸芥末籽中約有八成自加拿大進口,根據加國農業部指出,該國前已減少芥末籽栽植,改種利潤更高的小麥,不巧又遭逢嚴重乾旱,今(2022)年初芥末籽產量減半,僅有5萬噸。

 

法國少量生產的小農今年雖豐收,但僅足以供應部分餐廳與高級食品店客戶需求,據了解該國芥末栽種面積自2016年起縮小為四分之一,因此必須擴大栽種面積,才能有效補救加國芥末減產之問題。

 

目前勃艮第產區收成期頃結束,預計據以製成之第一批芥末醬 11 月初即可出貨,對國內市場短缺不無小補,惟明年之前仍難恢復正常。法國平均每人每年吃上1 公斤的芥末醬,據調查一年來因供不應求,漲幅已近14%。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依據哥國尼爾森(Nielsen)市場分析顧問公司資料,該國酒類年銷售額達3.3億美元,年消費量達4,300萬頩,Grupo Exito連鎖超市占總銷售額50.5%居首位。酒類銷售額仍僅次於啤酒居飲料類第2位。

 

依據國際葡萄酒組織OVI公佈的最新數據,全球年銷售236億公升葡萄酒而哥國目前每人葡萄酒消費量0.9公升,較2006年同期0.1公升成長9倍。與全球主要消費國家年消費量相較(葡萄牙52公升,法國47公升,義大利46公升和西班牙26公升)仍深具成長空間。哥國葡萄酒消費集中首都波哥大市占48%;麥德林市占26%;加勒比海地區占13%;卡利市7%

A:

綜整奧地利氣候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技術部(簡稱環境部)新聞稿及奧媒近日報導,德國副總理兼經濟暨氣候保護部長Robert Habeck 7月中旬訪奧期間與奧國環境部長Leonore Gewessler簽署聯合聲明,旨在加強兩國於能源危機中之合作,共同應對天然氣斷供危機。

 

G環境部長另指出,持續儲氣為應對冬日供暖危機重要緩衝措施,目前奧國境內天然氣儲存槽已裝滿50%。奧國擁有大量天然氣儲存設施,其「7 Fields」及「Haidach」 兩儲存槽直接連至德國輸氣網,尤其位於Haidach儲存設施與德國巴伐利亞邦供應網連結,目前僅輸予德國家戶及企業使用。Haidach為歐洲最具規模之地下天然氣儲存設施之一,奧國政府將連結Haidach儲存設施至奧國天然氣網,預計於2022年底前完成。

 

奧國與德國係歐盟會員國中,首批簽署確保天然氣供應安全「團結合作聲明」國家之一(按,德國頃與捷克簽署類同聯合聲明),奧、德兩國政府呼籲歐盟會員國儘快於2022年10月(冬季來臨)前完成全體性之協議。

 

旨揭奧德雙邊聯合聲明包括3項具體合作領域,要點如后:

 

  • 短期-確保德奧儲氣網供應安全:鑒於Haidach多數儲存槽因受到俄國控制未填滿,為確保下一個歐洲暖氣供應旺季前,能加速提升天然氣安全存量,奧國與德國將另簽署雙邊協議,共同加快儲氣。

 

  • 中期-合作發展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德國政府邀請奧國企業參與德企發展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相關招標案,或與德企直接討論最新「浮動天然氣接收站」(FSRU)計畫。德國與奧地利相互承諾,將最佳運用兩國間現有輸送基礎設施,並在必要時及技術可行下,升級使用綠氫,避免石化能源鎖定效應(fossil lock-in effects)。雙方盼在現有能源領域之密切合作基礎上,共同發展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

 

  • 中期-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能源供應多元化係擺脫對俄羅斯能源進口依賴之利基,經由歐盟層級之協調尤其重要,例如:透過「歐盟能源平台」(EU-Energy Platform)機制,推動自願採購非俄羅斯天然氣。

A:

依據奧地利勞動經濟部近日新聞稿,奧地利創新中心「HealthGateway.Austria」甫成為「歐洲創新與技術研究學院」(EIT)下之「EIT Health」區域聯絡點及歐洲研究合作之一環,整合奧地利企業與EIT Health相關之所有事務/活動,並連結參與者加強奧國企業及相關組織在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能力。

EIT下有EIT Health等8個創新社群,每個社群應對一項全球面臨之關鍵議題,屬於歐盟「Horizo​​n Europe」研究架構計畫。EIT Health包含約1,000家新創及150個產學夥伴組織,目標是推動以市場為導向之研究,以及將快速將產品原型(prototype)轉為可投放至市場之成熟產品,以建立預防性、以患者為中心之永續醫療系統。

奧地利勞動經濟部對「HealthGateway.Austria」計畫投入120萬歐元,奧國社會健康照護消費者保護部及維也納市政府(透過維也納商務局)各投入60萬歐元,共計240萬歐元,並以奧地利研究促進署(FFG)為執行單位。

「EIT Health Austria」為繼英國、荷蘭、法國、西班牙、瑞典及德國後,第7個EIT Health區域創新中心,聚焦奧國產學界利益。目前「EIT Health Austria」共有6個創始成員,包括:奧地利技術研究院(AIT)、藥廠「Boehringer Ingelheim」維也納區域中心、醫療解決方案新創公司「SanusX」、ICT服務供應商「Kapsch BusinessCom」、醫療科技公司「Wild Group」及維也納高科技新創育成機構「IniTS」。

奧勞動經濟部指出,該部投入資金開啟該計畫之目標,係透過研發為健康醫療體系帶來獨立性及韌性。維也納經濟廳長Peter Hanke表示,「HealthGateway.Austria」創新中心將為奧地利生命科學企業打開通往歐洲網絡大門,並進一步強化維也納作為生命科學產業重要據點之領導地位。H廳長認為,未來在研發、研究專案或新產品市場進入等領域之跨境合作及「歐洲視角」尤其重要。

A:

加拿大出口發展局(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發布加國企業面臨的2022年十大全球風險

1. 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2. 通貨膨脹、需求破壞和重新定價、3. 供應鏈和勞動力限制、4. 俄烏衝突、5. 主權債務危機、6.能源緊縮、7. 全球糧食安全、8. 氣候規範、9. 全球化的解構、10.企業壞帳連鎖效應

全文網址:https://www.edc.ca/en/article/edc-top-10-risks-2022.html?utm_source=edc.ca&utm_medium=social-organic&utm_campaign=comms_top-10-global-risks&utm_content=link_top-10-global-risks_jul-22_e

A:

科技公司紛紛節衣縮食,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經濟萎縮,最新的例證是,推特公司取消了其在奧克蘭的辦公室大樓租約,並且縮減在舊金山總部與其他地方的辦公室規模。

這家社交媒體網路公司取消了簽約不到一年、位在奧克蘭1330 Broadway的公司分部辦公室租約。也關閉與舊金山總部大樓(地址在1355 Market St.)相連、位於1 10th St.的辦公室。推特最近也曾尋求轉租這棟辦公大樓的5個樓層、佔地17萬4000平方英尺,約佔整個總部的五分之一辦公空間。公司正在尋求另外四層樓的轉租,加總起來共有九層樓。

推特曾於本月稍早裁減員工並凍結招聘,但表示沒有大規模的裁員計畫。

推特發言人表示,公司正在評估全國辦公室組合分佈,並且根據利用率來重新調整部分地點的規模。經過多年時間,推特已證明可透過分散在不同地區的員工、成功營運業務,持續承諾服務員工、客戶與市場。推特允許員工永久遠距工作。

由於曾經飆漲的股市苦於掙扎,加上公司成長緩慢,許多科技公司近幾個月來,紛紛以縮減員工人數或裁撤辦公室,縮小辦公規模。舊金山公司包括Lyft、Unity與Substack都進行裁員,推特位在中市場街的鄰居「Block」也透露,總部辦公室明年到期時,將不會再續約。

推特則面對更多挑戰,包括與Tesla暨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收購交易破裂。推特與馬斯克可能於10月前往德拉瓦州法院,因為推特尋求馬斯克完成收購工作。由於廣告支出下降,公司報告第二季度虧損2.7億元。

推特計畫縮小在東京、孟買、新德里、愛爾蘭都柏林的辦公規模。此外,在首爾、紐西蘭惠靈頓、大阪、馬德里、漢堡、雪梨與荷蘭烏特勒支的辦公室,也可能會關閉。灣區在聖荷西的一處小型辦公室仍持續運行。

推特取消租約只是科技產業削減成本的最新實例。大型科技公司近期皆延緩擴增。亞馬遜、Apple、Google與Facebook母公司Meta皆表示,在經歷疫情期間的兩年大規模擴充之後,他們現正在放緩招聘。Google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隨著全球經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公司將在支出方面更加謹慎。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9/6494274?from=wj_catelistnews

A:

參議院27日通過一項法案,其中包括為美國半導體製造業提供520億美元的補貼和激勵措施。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辯論,參院終於以64對33票通過法案,標誌拜登一次重大的立法勝利。

此案接下來要送眾議院認可,預料本周稍晚會表決通過,然後再提交拜登簽署。

除了補貼在美設廠的半導體業者外,該案也會為相關研發、人力培訓和5G無線技術提供經費。

這項法案旨在解決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降低美國在製造方面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例如中國大陸。支持者說,此一舉措不僅對美國的技術發展,也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6493685

 

A:

房地產公司「CBRE」近日公布北美「2022年科技人才」(Scoring Tech Talent)排行榜, 其根據科技勞動力市場情況、運營成本、工作質量等因素綜合評估北美各大城市及都會區的科技環境,排名幫助民眾了解科技發展趨勢,以便選擇生活及工作地點。

該報告顯示,北美擁有最佳科技人才市場的地區為加州灣區(Bay Area),西雅圖和加拿大多倫多分別為第二、三名,大華府都會區位居第四,紐約都會區緊隨其後;今年進步最快的地區包括達拉斯、費城、南佛羅里達、密爾瓦基(Milwaukee)等。

報告指出,多倫多和西雅圖的強項在於科技相關的就業崗位供大於求,而大華府、紐約、波士頓等大都會的科技專業畢業生比職缺更多,市場雖活躍但競爭激烈。

該研究發現,從事科技工作的多為白人和亞裔,且男性多於女性;該報告也調查了科技公司每年的運營成本,以一家有500名職員、占地約7萬5000平方呎的科技公司為例,不同地區的運營成本差異明顯,從加拿大魁北克市的3200萬元,到加州灣區的6900萬元不等。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77/6493804

A:

根據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報告,創紀錄數量的潛在美國購房者正在尋求搬遷。這份報告指出,Redfin用戶最有可能試圖離開的美國前三城市是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

Redfin副首席經濟學家泰勒馬爾(Taylor Marr)在報告中表示,舊金山或聖荷西(San Jose)的典型住宅花費超過150萬元,加上現在5%以上的抵押貸款利率,月供(房貸)會非常高。

馬爾指出,2022年第2季度,大約33%的Redfin用戶在新城市搜索房屋,高於2019年新冠大流行前的26%。

根據Redfin的報告,潛在購房者尋求離開的前十個城市是: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華盛頓特區、西雅圖、波士頓、底特律、丹佛、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美國人口眾多的城市,僅明尼阿波利斯是榜單上唯一一個人口少於65萬的城市。

Redfin在分析了200萬用戶在100多個都會區的搜索後,得出這個榜單。它統計了「淨流入」和「淨流出」等指標,指的是試圖進入某個城市的人數,與想離開該城市的人數之比。報告稱,淨流出最多的城市是人們最想離開的城市。相應地,這些淨流入最多的城市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出現大量房主湧入,這些城市是:邁阿密、佛羅里達州坦帕、鳳凰城、加州沙加緬度、拉斯維加斯、佛州開普科勒爾、聖地牙哥、佛州北港、聖安東尼奧及達拉斯。

佛羅里達州、加州和德州在這份名單上都有多個城市,這可能表明美國人渴望溫暖的天氣。佛羅里達州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占據前十名中的四個。

很多人在搜索Redfin之類的網站時並不打算買房。該公司表示,其分析排除了此類搜索。馬爾指出,edfin的數據通常與人口普查的遷移模式一致,這表明其通常具有準確性。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9/6494273?from=wj_catelistnews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2年7月26日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2022年上半年越南貨品出口至東協金額達175億3,000萬美元,年增26.1%,占越南貨品出口之9.4%。

 

在進口方面,2022年上半年越南自東協進口貨品金額達244億3,000萬美元,年增14.8%,占越南貨品進口之13.2%,貿易逆差達70億美元。

 

2022年上半年越南與東協地區國家主要進出口品項為手機與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零組件、機械設備、農產品等。越南自柬埔寨進口達10億美元,越南稻米出口至菲律賓達7億6,000萬美元。

 

越南工商部對東協市場貿易逆差情況表示,由於許多進出口品項享有東協貨品貿易協定(ATIGA)零關稅優惠,並享有越南與寮國貿易協定,以及越南與柬埔寨雙邊貿易促進合作備忘錄等。

 

相反,東協地區成為越南潛在出口市場,居民數量達6億5,500萬人,勞動年齡占50%,中等收入人數逐漸增加,貨品銷量大幅增加。

 

為維持東協地區進出口作業及爭取開發市場,各企業需不斷更新當地政策及規定,尤其係越南工商部官方網站資訊(www.moit.gov.vn)、 國外市場資訊平台(www.vietnamexport.com)、越南工商網報(www.congthuong.vn)。

 

另,越南各企業需主動確認客戶相關資訊,限制實施簽發合約及付款所造成之風險,各企業可與客戶所在國家之越南商務機構聯繫協助。

 

東協國家加強貿易防衛措施及協助國內企業疫情後恢復生產,促進出口作業,倘企業遭貿易防衛調查案影響時,需加強與國家相關機構配合解決。為避免風險,各企業需早日更新資訊,設立符合之生產線,多元化出口市場,尋找代替市場,勿過度可依賴單一出口市場。

A:

來源:澳洲國會

https://parlinfo.aph.gov.au/parlInfo/genpdf/chamber/hansardr/25919/0034/hansard_frag.pdf;fileType=application%2Fpdf

 

本(111)年7月26日澳洲新國會開議前,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對外表示,儘管目前經濟挑戰越來越大,工黨政府將超越選前承諾,實現超大型立法議程。首波立法重點將鎖定氣候變遷(2030年減排43%目標入法)、國家重建基金(重建產業基地)、創造就業、解決技術勞工短缺、老齡照護機構改革、幼兒托育等。

澳洲財長(Treasurer)Jim Charlmers於本年7月29日在國會針對全球經貿情勢、通膨挑戰、新經濟預測、就業及薪資、預算、經濟計畫等發表歷時30分鐘之演說,重點內容如下:

(一)全球經濟正走上不穩定及危險的道路,通膨上升、增長放緩、持續的衝突及戰爭、新冠疫情、供應鏈受阻。G20財長會議預測未來三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5%,IMF預估本年底全球通膨率將達8.3%。

(二)澳洲本年6月通膨率為6.1%、預估年底達7.75%,預期今年會惡化,明年放緩、後年將正常化回到澳洲儲備銀行(RBA)設定的目標範圍(2~3%)。本年經濟成長下修至3%,2023至24年成長將進一步放緩至2%,關鍵原因在於消費疲軟。

(三)複雜的情況反映在失業率及工資的最新前景中,失業率預計下半年仍保持在3.5%的低水平,2023年6月為3.75%,2024年達4%。本年及明年名目工資增長均上調,由3.25%調升至3.75%,將為近十年來最快的增長。

(四)本年十月份將公布新的財政預算,過去十年在前政府執政下日益嚴重的預算赤字,加上疫情期間的額外支出(本年度就花費16億澳元,約11.1億美元),工黨政府將負責任地完成修復。

(五)面對當前高通膨、實質工資下降、供應鏈阻塞等嚴峻挑戰,工黨政府將提出如下三策略,提高經濟的增長速度:

1、降低生活成本:透過削減托兒費用、藥品成本,幫助人民降低生活成本;

2、提升實質工資:為最低工資領取者、護理人員加薪、透過培訓協助獲得更高工資的機會、透過投資提供高薪職缺。

3、疏通供應鏈阻塞:透過投資更清潔、更便宜、更可靠的能源,對抗供給面的通膨挑戰;解決技能及勞動力短缺問題;設立國家重建基金,提升產業自主力。

(六)C財長另提及中國長期會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國內經濟情勢亦對澳洲經濟造成直接影響,中國對於疫情之管控措施已嚴重影響其產出及使既有的供應鏈阻塞情勢更為嚴峻。部分造成通膨之外部因素係澳洲無法掌控且無可避免,如俄烏戰爭及中國的疫情管控措施。

針對當前經濟情勢,澳洲企業協會(Business Council of Australia,成員主要為澳洲大型企業)執行長Jennifer Westacott表示,企業界盼政府推出短期計畫以刺激經濟成長及因應高通膨,另指出澳洲約有50萬個企業職缺待填補,政府需採取措施引導技能勞工投入相關工作,及放寬國際學生在澳之工作時數等。十月份將公布新的財政預算,過去十年在前政府執政下日益嚴重的預算赤字,加上疫情期間的額外支出(本年度就花費16億澳元,約11.1億美元),工黨政府將負責任地完成修復。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