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MF駐菲律賓代表Ragnar Gudmundsson於本(111)年7月26日宣布,IMF預期2022年菲國經濟成長率由原先之6.5%上調至6.7%,反映2022年上半年強勁復甦之趨勢,事實證明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對經濟之衝擊不如預期嚴重。菲國2022年第1季GDP成長 8.3%。菲國政府設定2022年經濟成長率目標值從7%至8%調整為 6.5% 至7.5%,惟仍高於2021年之成長率5.7%。
然而G代表指出,由於基期效應、烏俄戰爭、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放緩、美國貨幣政策緊縮速度加快及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IMF預期2023 年菲律賓GDP成長率由原先6.3%下修至 5%,遠低於菲國政府設定之6.5% 至 8% 成長率目標。
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預期2022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2023 年2.9%,較 4 月份之預測分別低 0.4%及0.7%。
A:
依據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2022年7月28日新聞報導,瑞士雀巢集團2022年上半年營業額約為455.8億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成長9.2%。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營業額約為8.1%,成長主因其中約6.5%來自價格成長,另約1.7%來自銷售量增加。上半年有機成長超過此前分析師預測之7.5%。同期營業利潤約為77億瑞士法郎,EBIT利潤率約為16.6%,減少0.5%。
雀巢集團預估2022年全年營業額應成長6%至8%,較此前預測之5%為高;並小幅下調全年息前稅利潤率預測至17%,此前原預測值為17.0%至17.5%之間。
資料來源: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7月28日
A:
據媒體報導,受國際油價飆升及原物料成本上漲影響,全球各國通膨湧現,美國聯準會(FED)為抑制美國自1980年代以來最高通膨,於本(2022)年7月27日將基準利率升息3碼(0.75%),此係本年繼3月、5月及6月後第4度升息,且增幅係1994年以來之最,目前利率甚至已高於前(2020)年3月COVID-19疫情爆發前之水準。
由於沙烏地等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產油國家之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計價,且為商品進口需求國,因此向來固定兌美元匯率並與美方利率連動,以穩定國內股匯市及物價,此次亦然。
GCC國家中,科威特匯率係以一籃子貨幣(綜合各外幣)計算,美元為其中一種,因此貨幣政策較具彈性,此次科威特央行亦僅將折現率(discount rate)調升1碼至2.5%。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卡達、巴林等國央行則均將國內主要利率調升3碼,調升後利率分別為3%、3.75%、3%、3.25%。至於阿曼則因石油經濟規模低於其他GCC國家,此次亦如同以往,目前僅表示需先觀察其他國家升息情形再評估跟進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沙烏地央行(SAMA)本年3月及5月升息幅度皆緊跟FED腳步,惟6月僅升息2碼,低於FED的3碼,本次則再度與FED同步升息3碼,專家分析,沙烏地通膨較他國緩和,政府評估貨幣緊縮幅度可稍微放寬,另依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最新統計,沙烏地本年5月通膨年增率自4月的2.3%下降至2.2%,6月則回升至2.3%。此外,UAE係GCC國家中唯一未對國內燃料價格訂定上限及實施補貼者,採自由市場機制,本年迄今已數度調升國內燃料價格,UAE央行前已預估本年全年通膨將達5.6%。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7月21日報導,西班牙政府將於2022年7月22日與西班牙銀行界代表如桑坦德銀行執行長José Antonio Álvarez、薩瓦德爾銀行(Banco Sabadell)總裁Josep Oliu等以及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總裁Pablo Hernández De Cos召開會議。本次會議將討論西班牙總體經濟情勢、財政稅收、通貨膨脹危機之經濟措施及金融排擠(exclusión financiera。註:金融排擠為社會財富總量為定量,政府透過向銀行徵稅或借款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利率上升及借貸資金需求競爭,使民間支出減少,因而抵銷財政支出政策之部分或全部擴張效果)等議題。日前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anchéz)宣布為因應通貨膨脹危機,將對西班牙金融機構徵收新稅,預估此新稅制可為西班牙2022年至2023年帶來30億歐元之財政收入,惟目前具體稅制內容尚未正式公布。一般認為,本次會議旨在週知銀行界此項新稅收計畫。
有關西班牙政府規劃徵收新金融稅,卻未事前溝通事,銀行界普遍表示不滿,並強調該稅制恐無法改善西班牙經濟,而將對西班牙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嚴重衝擊市場投資活動,並削弱銀行之資本能力。銀行業者並認為,為因應目前經濟衰退情勢,惟有吸引投資,才能改善通貨膨脹危機及信貸緊縮問題。
西班牙外換銀行研究中心(BBVA Research)於2018年發布之向金融業徵稅對總體經濟影響報告指出,倘政府向銀行業課徵新稅總額為國內生產毛額(GDP)之0.1%,就長期而言將使國家GDP減少0.09%、貸款利率增加0.1%,且信貸、存款及銀行資本均將因而減少。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7月22日報導,歐洲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Europeo,BCE)於2022年7月21日宣布將調升利率2碼,升息5%。此係BCE自2011年來首次升息,該項政策對西班牙經濟影響說明如后:
1.信貸與抵押貸款成本增加:由於西班牙80%抵押貸款利率均參照歐元區銀行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貸款人將受Euribor調升影響,使其信貸與抵押貸款成本增加。依據西班牙HelpMyCash金融產品比較平台統計,Euribor可能於2022年年底前上漲至5%,固定貸款利率則可能增加2.5%至3%,且貸款條件亦將有所調整。
2.中小企業將受衝擊:西班牙中小企業經營日前已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通貨膨脹及俄烏戰爭等壓力。由於BCE升息將影響經濟發展,中小企業經營將再次受衝擊。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la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Cepyme)表示,許多中小企業尚未自疫情中全面復甦,BCE宣布升息將使已負債之中小企業融資及再投資面臨更多困難。由於中小企業占西班牙經濟生產結構之98%,提供60%之就業機會,爰其重要性甚高。同時中小企業仍積欠西班牙國家信貸局(Instituto de Crédito Oficial,ICO) 1,300億歐元信用貸款,且通貨膨脹將使中小企業成本上漲及營業利潤減少,使未來營運難度更高。
3.政府公債升息:西班牙政府財政主要依靠公債融資,BCE宣布升息後,將使政府公債無法維持零利率或負利率,增加政府公債利息負擔及國家預算壓力。
4.影響股票市場:過去低利率及歐洲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對股市之效益將不再持續。近幾週歐洲央行控制通貨膨脹之措施,已使西班牙股市下跌。
5.儲蓄報酬率增加:BCE升息將增加存款及金融產品報酬率。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7月24日報導,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ea)提議各會員國於未來幾個月調減天然氣使用量15%,以因應俄羅斯可能全面切斷供應歐盟天然氣,前述提議已取得多數會員國支持。西班牙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事務部(Ministerio de Transición Ecológica y el Reto Demográfico)部長Teresa Ribera表示,西班牙天然氣基礎設施完善,天然氣供應尚堪充足,目前僅有價格高漲問題。
西班牙Enagás天然氣技術管理公司表示,西班牙於1969年設立首座再氣化(regasificación)液化天然氣(Gas nautral licuado, LNG)基礎設備,目前擁有6座LNG儲存槽,總儲存量為76萬立方公尺,為歐洲擁有最多LNG再氣化設備國家。由於德國並無LNG儲存槽,所需天然氣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透過天然氣管線輸入。目前德國規劃於2022年年底至2023年於北海及波羅的海設立4座浮動再氣化存儲設備(Regasificacdoras flotantes),以避免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
埃爾卡諾研究院(Real Instituto Elcano)之能源與氣候計畫負責人Gonzalo Escribano指出,西班牙政府及企業多年來鉅額投資天然氣基礎建設。而德國自1973年起,採用俄羅斯供應低價天然氣,爰目前須承擔較高風險。Escribano認為,西班牙未來應不致於有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惟恐無法避免天然氣國際價格高漲趨勢。
依據Enagás資料,2022年上半年西班牙天然氣首要進口來源國為美國,占34.4%,續為阿爾及利亞(24.7%)、奈及利亞(14%)、俄羅斯(10.1%)、埃及(3.6%)、法國(3.1%)、千里達及托巴哥(2.6%)、卡達(2.3%)、葡萄牙(1.4%)、赤道幾內亞(1.3%)、阿曼(1.3%)、喀麥隆(0.5%)、秘魯(0.5%)及南韓(0.1%)。
歐盟執委會規劃天然氣用量減量方案指出,各會員國均需減少天然氣用量15%。依據前述方案(計算基準係依2016至2021年間每年平均使用量估算),由於西班牙每年平均天然氣使用量為22.9bcm (billion cubic meters, 十億立方公尺),爰須減少用量3.4bcm。另德國平均每年天然氣使用量為68.9bcm,爰須減少用量10.3bcm。惟歐盟執委會亦指出,倘各國有特殊需求,則可將天然氣用量減量比例由原規劃15%調整為10%。日前西班牙政府對該方案持反對意見,由於大多數歐盟會員國均同意前述方案,爰西班牙政府現已同意配合該項政策。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7月27日報導,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Actualización de las perspectivas económicas mundiales)」報告指出,俄烏戰爭及通貨膨脹上漲使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加,可能導致2023年全球經濟發生衰退。IMF此次將全球2022年經濟成長自原預估之6%調降至3.2%,2023年自3.6%下修至2.9%;歐元區2022年經濟成長自原預估之2.8%調降至2.6%,2023年自2.3%下修至1.2%;西班牙2022年經濟成長自4.8%降至4%,2023年則自3.3%調降至2%。日前西班牙政府調整經濟預估,樂觀認為其2022年及2023年經濟成長率將分別為4.3%及2.7%。
俄烏戰爭影響:IMF認為,俄烏戰爭使食品及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全球通貨膨脹。由於食品與能源成本上漲幅度高於預期,IMF將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率自原預估之9%調升至8.3%;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則自原預估之4.4%調升為7.3%。IMF對俄烏戰爭導致供應鏈中斷及能源價格持續上漲表示憂心,認為除了使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之外,恐將使全球失業率增加,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Estanflación),使全球各地爆發動亂及衝突。
天然氣短缺:為因應俄羅斯可能切斷供應歐洲各國天然氣,歐盟要求各會員國減少天然氣使用量15%。前述措施恐將使全球能源價格再度上升及通貨膨脹大幅上漲,並使歐盟實施天然氣集中管控,因而影響工業發展,導致歐元區於2022年及2023年經濟成長率恐需再度調降。
IMF建議:鑒於2023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IMF提出下列建議:(1)各國政府施政首要工作為抑制物價上漲:儘管升息或貨幣緊縮政策將使各國經濟成本於短期內增加,以長期而言,將可避免發生更嚴重的經濟風險。(2)維持金融穩定為主要挑戰:在政府採取貨幣政策前,須先提出解決債務之改革方案,且應該透過加稅或減少公共支出解決政府債務及預算不足問題。(3)建議政府於採行管控能源及食品價格時,應保護弱勢團體,避免扭曲市場價格、直接限制企業商品價格及員工薪資。(4)呼籲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未達70%之全球130個國家應儘速施打疫苗,避免衍生新型變種病毒。
A:
據沙烏地城鄉暨住宅事務部(Ministry of Municipal and Rural Affairs and Housing)報告資料,沙烏地首都利雅德本(2022)年6月新增住宅量成長37%,總住宅量達4,826處,係反映房市需求增加。
該部指出,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目標之一為2030年前使70%國民可擁有住宅,該部持續與沙烏地不動產產業發展基金(Saudi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Fund)合作,透過購屋資助計畫Sakani提升國民購屋量。另為提高國內住房供給且看好市場需求成長,沙烏地已針對麥加、吉達、達麥等主要城市展開第2階段閒置土地轉住宅建地計畫(Idle Lands Program),鼓勵地主開發房市以增加不動產供給。
A:
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測( Le MOCI)本(7)月27日報導,根據法國農漁產品局(France AgriMer)有關大宗穀物栽種及市場( grandes cultures-marchés céréaliers )專家會議初步預測,法國小麥2022-2023 年推廣促銷專案可望使其歐盟以外銷售量由880 萬公噸提升至1,030萬公噸,增加14.6 %。
前開專案自本(7)月初展開,對全球最大穀物進口地區 -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 ),如葉門、馬格里布地區( le Maghreb)及埃及等國市場,促銷成果顯著;當地最近兩次招標採購的130公噸中,埃及單獨買進了53萬公噸;法國穀商因俄羅斯面臨國際制裁與烏克蘭出口極為有限而間接受益。同時,法國小麥報價甚具競爭力,且高度依賴穀物進口之鄰近市場如馬格里布、非洲及中東,就近自法採購亦可節省昂貴運費。
根據France AgriMer資訊,索馬里自烏克蘭進口小麥佔八成以上,黎巴嫩六成以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及突尼西亞亦有四成以上;預估2022/2023 年俄羅斯將可出口 4100萬噸小麥,而烏國約可出口1600萬噸。惟目前約有2000萬至2500萬公噸穀物受困於Odessa港無法出口。本月22日烏俄與土耳其及聯合國簽署糧食出口協議後,可望近期內將可逐步恢復黑海出口運輸。
A:
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iger)報導,瑞士Holcim建材集團2022年上半年銷售額為147億瑞士法郎,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9%。上半年其稅前息前利潤(EDIT)為22億瑞士法郎,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9.6%;淨利潤金額為12億瑞士法郎,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38%。
該集團執行長Mr. Jan Jenisch表示,該公司本年的營銷預測至少將提升為10%,預計屋頂及隔熱部門業績將可達到35億瑞士法郎的銷售額。該集團對多家公司收購促成了屋頂業務上半年銷售顯著成長,由於收購Firestone Buildings創建新的解決方案和產品部門,Holcim預計銷售額將可實現2位數的成長,超過50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iger)
日期: 2022年7月28日
A:
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iger)報導,瑞士Clariant公司上半年銷售額約為25.6億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成長26%,銷售額增加主要受到瑞士法郎貨幣升值及銷售量增加所致。該集團透過有效的產能使用率及節約成本,使得稅前息前利潤(EBITDA)達到4.36億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成長30%。
總而言之,Clariant達到集團利潤3.86億瑞士法郎,高於上一年的1.57億瑞士法郎,由此數據,Clariant在銷售額方面超出了金融界的預期。該公司預計本年度的銷售額將成可達到50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iger)
日期: 2022年7月28日
A:
依據法媒費加洛報(Le Figaro)本(7)月26日報導,在歐盟支持下,法國積極推動深科技發展,如馬克洪總統於6月17日參觀「科技萬歲(Viva Technology)」展覽時宣布,法國已訂立2030年至少有100家新創獨角獸目標,即7年內還需再促成市值超過10億美元之新創企業共73家始能達標。
自2017年以來,法國政府強調新創企業及深科技扮演的關鍵角色。統計指出,自2021年至2025年政府為新創生態系及創新企業提供公共資金達32.5億歐元,透過新創競賽、R&D計畫(如i-Demo徵案)或單一補助窗口(如深科技補助)等措施積極協助企業發展創新研發。2021年10月馬克洪總統宣布之2030年投資計畫,規劃以540億歐元在5年內強化產業競爭力、推動未來科技發展,並透過創新研發提升法國經濟實力。
檢視歐盟經費支出項目,研發創新名列第三,僅次於融合政策及共同農業政策。歐盟的積極支持賦予法國實現前述宏遠目標之可能性。歐盟2014年至2020年之七年期科研架構計畫(預算金額800億歐元)項下,已提供法國共計92.5億歐元資金支持;嗣該計畫由「展望歐洲(Horizon Europe,2021-2027)」科研計畫取代,預算規模則成長30%至955億歐元,並強調環境及數位領域之科研發展。
歐盟科學創新研究委員Carlos Moedas表示,投資創新研發活動相當於對未來歐洲於知識及創新方案之投資,展望歐洲計畫堪稱史上最具雄心之科研計畫。具體來說,新創企業或中小企業只需遞件,即有機會受惠於歐盟創新委員會(EIC)協助措施或是歐洲之星(Eurostars)計畫對於跨國創新合作案件之補助。
歐盟對於共同創新研發計畫之支持不遺餘力,從衛星製造到因應疫情挑戰等課題,如歐盟8年前啟動歐洲共同利益重大計畫(IPCEI),已成為支持歐洲科技發展之重要支持機制。歐盟執委會負責競爭政策之副主席Margrethe Vestager說明,歐盟透過支持工具使成員國及企業共同投資創新科技及破壞式創新基礎建設,因為往往推動創新計畫之風險已非單一成員國或單一企業所能承擔。
舉例來說,歐盟23個成員國與挪威於2020年12月共同推出發展氫能產業之歐洲共同利益重大計畫,以建構歐洲的低碳氫產業鏈,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於2022年3月宣布法國政府已選出15案並遞交給歐盟執委會,歐盟預計此計畫將帶動公共及民間投資合計將超過70億歐元。此外,儘管法國甫於6月30日正式結束6個月的歐盟輪值主席任期並交棒給捷克,7月4日仍舉辦歐盟贊助下之2021-2022國家創新競賽(Concours d’innovation de l’Etat)頒獎典禮表揚241位獲勝者。
A:
加拿大國貿部長Mary Ng部長將8 月 3 日至 6 日出席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ASEAN)部長級會議及東盟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伍部長與東盟部長將討論全球和地區問題,包括 COVID-19、緬甸危機以及擴大加拿大與東盟成員國之間合作範圍的方式。伍部長將提議升高加拿大與東盟成員國為戰略夥伴關係。
第29屆東盟區域論壇將討論加強東盟在印太地區和平與安全問題、長期穩定和繁榮方面的核心地位。伍部長將說明俄羅斯政權為無端和無理入侵烏克蘭辯護的企圖,包括使用虛假訊息及入侵他國領土造成的全球影響。
加拿大為東盟的對話夥伴及東盟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的創始成員,2019 至 2020年,加拿大為印太地區提供 10.8 億美元的國際援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28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波蘭天然氣巨頭 PGNiG 仍無法與挪威達成天然氣合約協議,這些天然氣將由新的波羅的海管道運送。這是波蘭在與俄羅斯原油切斷後的由海上供應燃料的關鍵蘭來源。與此同時,挪威天然氣的買家眾多,波蘭不得不與其他歐洲國家競爭。波蘭方面認為明年展開波羅的海管道運送將非常困難,即使真的奏效,價格那將非常昂貴。波蘭正考慮以離岸風電談判來與挪威妥協。 今年5 月PGNiG 當局報告已簽訂 45 億立方米天然氣合約,用於明年運送波羅的海管道,略多於管道儲備容量的一半。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自COVID-19疫情以來,根據哥德堡大學Sahlgrenska學院持續檢驗哥德堡市下水道,最新數據顯示,所檢驗出的COVID-19病毒量較疫情初期的病毒量高。
Sahlgrenska醫學院微生物學家Helene Norden表示,這數據顯示,感染COVID-19且需要醫療醫治的病人應比預期的人數多。
瑞典近9星期以來,COVID-19確診者人數持續增加,但因為已解除相關管制措施,所以無法取得確切的確診統計數據。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歐盟於7月27日通過歐盟會員國減少使用15%天然氣之緊急決議,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度。瑞典主要媒體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認為,此態勢發展將促使原本使用天然氣之產業尋求其他替代能源,原本已受到電價上漲壓力的用戶,其用電成本亦將再攀升。
瑞典西部為車輛產業聚落地,當地近1/5用戶依賴天然氣提供暖氣(全瑞典使用天然氣之用戶約3%),天然氣供應減少將使該類用戶受到影響。原本當地並無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但因丹麥Tyra天然氣田正在維修更新而關閉輸送天然氣,因此當地開始使用來自各地之天然氣,其中包括俄羅斯天然氣。
雖然目前Tyra天然氣田關閉,但秋季即將開通從挪威輸送至波蘭之天然氣管,可暫解燃眉之急。且Tyra天然氣田將於明(2023)年夏季開啟,因此預估未來幾個月的天然氣供應暫未達緊急狀態。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近期波羅的海的鯡魚(herring)產量僅為過去之1/10,如此少的漁獲量將影響捕魚業、漁產食品生產和整體生態體系發展。此間相關專家和捕魚業認為,拖網捕魚(trawl fishing)是導致鯡魚無法及時生長的主因。
鯡魚(herring)是瑞典製造世界知名魔性臭的鹽醃鯡魚(fermented Baltic herring, Surströmming)之主要材料,是瑞典北部的代表性食品。瑞典漁產製造公司BD Fisk執行長Veronica Apelqvist表示,鯡魚漁產大減可能造成該項瑞典傳統食品消失的危機,也將引發相關漁產公司被迫關門等產業隱患。
除了產業憂慮,斯德哥爾摩大學波羅的海中心科學記者Henrik Hamrén指出,由於鯡魚是海洋浮游生物與大型魚類之間重要食物鏈的一環,因此鯡魚大量減少亦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穩定與平衡。
A:
綜合美媒及美國聯準會7月27日新聞資料,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26至7/27召開會議,會中一致通過上調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至2.25%-2.5%,本年已連續4次升息,且本次為連續第2度升息3碼(0.75%),累積本年6月至7月共計升息6碼(1.5%),為1980年以來最大升息幅度。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強調,雖然下次會議可能考慮繼續大幅升息,然仍將取決目前到9月的數據,且聯準會亦將研議適時放緩升息速度。
FOMC會後聲明表示,美國近期支出與生產指標已走向疲軟,然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保持低位;通貨膨脹仍然居高不下,反映與新冠疫情、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以及更廣泛價格壓力的供需失衡;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正造成巨大的人力及經濟困難,對通膨造成額外的上行壓力;並再度使用先前高度關注通膨風險的用語,以及重申堅定致力將通膨率恢復到2%的目標,強調就預計目標範圍持續升息係適當的,然倘出現可能阻礙目標的風險,將適時調整貨幣政策。
A:
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7月27日報告,美國本年6月耐久財訂單為2,726億美元,較前一個月增長+1.9%,主因為國防飛機暨零件大幅成長(+80.6%),電腦相關產品(+5.9%)、電器設備暨零件(+2.5%)及汽車暨零件(+1.5%)亦為主要增長類別;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亦增長+0.5%為739億美元,顯示企業雖面臨借貸成本增加及經濟不確定性,仍繼續進行資本投資。
美媒指出,本年6月耐久財訂單雖優於市場預期,然主要為波動較大的運輸類別,且耐久財訂單沒有經通膨調整,部分可能係反映價格上漲;分析師普遍認為,美國聯準會積極升息以對抗高通膨,勢必增加企業生產成本,減緩消費者於汽車、住房暨電器及電子產品等支出,而隨著通膨居高不下、經濟前景不明,許多企業可能為明年經濟放緩預做準備,重新規劃未來商業投資。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7/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天然氣價格高居歐盟國家第二位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根據荷蘭能源評比網站 Energievergelijk.nl 的分析顯示,荷蘭的天然氣價格高居歐盟國家第二位,僅次於瑞典。
目前荷蘭天然氣價格為每kwh 23.3分歐元,或每立方尺 2.25 歐元(含稅),為歐盟平均數( 12.4分歐元)的一倍。德國與比利時則比較接近平均數,分別為 14.2 分歐元及12.2分歐元。
Energievergelijk.nl 發言人 Koen Kuijper 說:荷蘭政府稅收佔天然氣價格的 37%,全歐盟最高,此外,由於高度依賴進口天然氣,導致天然氣價格高於水能、核能及燃煤等能源。
Kuijper 預計荷蘭消費者面臨的最大問題將在今年年底出現,屆時固定能源合同到期,且供暖用天然氣用量將增加。
荷蘭政府為減少家庭開支,自7月1日起將天然氣加值營業稅(VAT)稅率從 21% 降至 9%,並針對低收入戶提出能源費用補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