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726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35/P200號(商情文號:535號)

 

商情本文:

英國各部長們警告,脫歐後英國建立自己的監管制度,化工業面臨著20億英鎊的脫歐後繁文縟節的法案打擊,是最初估計成本的兩倍。雖然Liz Truss和Rishi Sunak在保守黨領導競選期間承諾取消歐盟繁文縟節的法案,但英國脫歐後繁文縟節條款制訂的成本正在上升。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其看到一份政府影響評估報告中,在英國新的資料庫中註冊化學品的成本估計為20億英鎊。化學化工產業去年警告稱,新化學註冊工業化學管理系統(UK Reach)將耗資約10億英鎊,但英政府現在承認,必須註冊的物質比以前想像中的還要更多。英國UK Reach比EU Reach系統還要昂貴;在過去十年中,英國公司為遵守歐盟領域化學制度花費5億英鎊,贏得進入歐盟27個市場。

英國環境食品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表示,正在與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為UK Reach尋找更低的成本,同時確保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高標準的保護。DERFA影響評估指出,UK Reach註冊的每種化學物質需要支付9萬1千英鎊的費用,並且2萬2400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將屬於新制度的範圍。英國正計劃延長在UK Reach註冊的最後期限以分攤成本。政府已將最後註冊期限延至2025年10月。

新的UK Reach制度讓政府與製造業對立,從化學公司到汽車、航空航天、食品和飲料、鋼鐵和香水等行業的客戶皆是。化學工業協會表示,希望能有強而有力的監管,而不必要的重新註冊並不等於高安全和健康標準。

另外,根據英政府評估預算部門(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的數據顯示,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800億英鎊,國庫收入減少約400億英鎊。在2016年歐盟公投後,英國化工行業最初遊說英國保留EU Reach計劃的準會員資格,並警告說,英國企業將花費高達10億英鎊來創建英國模仿版本。

在2020年的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期間,英國未能就化學註冊資料庫的互惠訪問進行談判,這使化學公司需付巨額費用來重新建立UK Reach資料庫以支持其註冊。UK Reach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健康與安全執行部門缺乏能力和專業知識。英國國家審計署(National Audit Office)指出註冊可能會推遲到2027年。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7)月27日以「臺灣與史瓦帝尼重申合作」(Taiwan, Eswatini Reaffirm Cooperation)為題,報導臺史兩國日前以視訊方式舉行「第24屆臺史經技合作會議」,雙方於會中重申長期之經濟與技術合作關係。該會議繼本月26日獲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報導後,連續2日獲史國主流媒體報導。兩家報社之報導內容雷同,均係轉述今日臺灣電子報(Taiwan Today)於本月25日刊載,標題為「臺灣與史瓦帝尼舉行經濟與技術合作視訊會議」(Taiwan, Eswatini Stage Economic, Technical Cooperation Virtual)之新聞資料。

關於「第24屆臺史經技合作會議」更多資訊,請見:

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100845

A:

依據哥國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及共和報(La República)報導,依據哥國全國企業家協會(Andi)市場研究報告,2021年電子商務銷售之仿冒品以藥品、食品、酒精飲料、農用化學品、個人用品、健康食品與家用清潔產品為主,其中以Mercado Libre電商銷售平台仿冒品比率達1/3。另依據OECD研究資料,目前全球電商平台年平均仿冒品占比3.2%,至2035年將成長至10%

 

2021年哥國電子商務交易量達60億次,營業額達36 兆披索,年增率53%,並預期至2035年電商營業額占該國零售總額比可達7%。另據統計,哥國2020年電商平台使用者造訪率依序分別為Mercado Libre84%)、Amazon2%),OLX y Linio(1%)等。

 

Andi反仿冒品及商標處長Silvia Montoya表示,由於哥國對電商仿冒品尚無法規管控措施,故隨著電子商務交易量成長,將伴隨增加消費者購得仿冒假貨之風險。例如特殊需處方箋管制之藥品,法律明確禁止自由銷售,惟已有該類商品違法透過電商平台銷售情形。此外,亦有未經授權與無合格衛生檢驗登記之商品,違法使用電商銷售情事,故已引發哥國各界對電商服務平台公司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之質疑。另查目前約有4/5仿冒案件屬個別單一事件或低風險案例,倘銷售公司平均商品有30%為仿冒品,則被認定為高風險仿冒品公司。

 

依據 Andi調查報告結論建議,哥國目前每年約有2200萬消費者使用線上購物平台購買商品,惟哥國政府於行政和刑事方面對違法電商平台管理明顯落後,爰呼籲本年8月新任政府上台後,應即加強監管,並立法規範電商平台仿冒商品亂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A:

美國參議院26日以64票支持對32票反對票數,為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掃除掃除最後一道程序性障礙,終結辯論程序,為法案在本周稍後在國會過關鋪路。

參院議長舒默26日在表決前表示:「這是我們經濟安全、國家安全、供應鏈、美國未來的重大一步。有了這項法案,我們將重振讓美國成為全世界欽羨對象的發現、創新、發明和樂觀主義精神。」

這套晶片法案預料最快周三經參院進行最後表決,接著送往眾議院,預料本周末前就會通過,接著送交拜登總統簽署。

除了520億美元補貼在美設廠的半導體業者外,晶片法案的內容還包含為相關研發、人力訓練提供資金,也會資助研發5G無線技術。法案也包含為半導體生產提供25%租稅優惠。

美國總統拜登26日在一場視訊會議中向企業和勞工領袖表示,這項法案中,要提供給英特爾和其他晶片製造商的520億美元並非是「給企業的一張空白支票」。拜登表示,他「將親自簽署最大的補貼案」。

拜登還強調,法律會要求接受該法案補貼設廠的半導體企業向工會支付現行薪資,同時,禁止企業利用這些資金實施庫藏股或分配股息,如果這麼做,將討回補助金。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6491549

 

A:

北加州灣區房屋危機日趨嚴重,但催生所謂「不動產科技」(PropTech)的新興科技事業,讓業主用盡物業賺取額外收入以支持自己物業開支。但有倡議組織擔心,「不動產科技」只會加深房屋危機,令貧富進一步懸殊。

《三藩市紀事報》報道,面對北灣房屋市場競爭越趨激烈,10年來居於教區提供住處的神父拉里莫爾(Chip Larrimore)與丈夫意識到他們需為退休做準備,去年他們聽說了一間名為Aalto的三藩市初創公司,讓他們為其北灣租屋處自訂售價,買賣過程由他們決定,給他們足夠時間另覓房屋購買作退休之用。

Aalto是由一名買屋屢遭挫折的灣區男子所創立,是近年受加州和其他具競爭市場的房屋危機所刺激成立的初創科技公司之一。風險投資者形容這些為「不動產科技」,根據財務研究出版商Prime Indexes 2021年報告指,不動產科技業價值已近210億元。

不動產科技業涉足範圍廣泛,例如Aalto等房屋買賣、網上按揭與估值平台、先租後買、「部份」業權公司或炒樓平台iBuyers,還有受短租網站Airbnb啟發的短租設施公司,供屋主出租泳池、後院、車庫或借出車道泊車。

這些公司的創辦人表示,他們正把房產權大眾化或將買屋的繁文縟節現代化。也有一些在測試人們為了在一個買屋成本日漸增加的時代想要買屋,願意付出多大代價賺取額外收入。

但面對人們買屋漸難,不動產科技業也引起外界對誰輸誰贏的關注。在對大規模無家可歸、住屋歧視的遺留問題與銀主盤危機的影響進行檢討下,有平等倡議人士擔心,部份監管鬆散的科技可能加劇房屋被視為金融資產的趨向,而非人類必需品,繼而擴大住屋不平等。

科技業人員關注經濟不公的組織TechEquity Collaborative近日報告指出,在2008年次按危機後,大批投資客進軍東屋崙這類歷史上被邊緣化的非白人社區,收購大量房屋,然後將房屋出租予能支付高屋租的人。

隨著灣區屋價有所放緩,TechEquity正向不動產科技公司提議道德指引,還有關於如何把住屋明確納入賠償相關辯論的公共政策建議。與此同時,這些公司只能自行決定,避免陷入公平住屋的可能隱患之中。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26/%e4%b8%8d%e5%8b%95%e7%94%a2%e7%a7%91%e6%8a%80%e8%88%88%e8%b5%b7-%e6%88%bf%e5%b1%8b%e5%8d%b1%e6%a9%9f%e6%84%9f%e5%8a%a0%e5%8a%87/4191211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2022年上半年民間銀行發行主題債券達哥幣7,400億披索,年增164%,市場債券認購需求達哥幣1.1兆披索,超額認購比率達1.48倍反應熱烈,發行主題債券用途83%為社會公益債券,另17%為永續綠色債券。而哥國民間銀行自2017年至2022年6月期間,累計共發行5.2兆披索,超額認購達10.4兆披索,顯示該國民間銀行債信良好,目前平均利率達11%。

 

此外,哥國政府2021年財政部首次發行綠色債券,使該國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的國家,總金額達1.4兆披索,1次發行7,500披索,第2次發行6,500披索。2022年6月29日第三次發行5,000披索國庫債券,將投入環保、綠能、生物多樣性等用途,以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資金投入。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發佈的統計顯示,隨著部分貿易政策的改變,在當前的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7月15日,緬甸與中國之間的邊境貿易額達到6.5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9.99億美元減少3.45億美元。目前,由於外匯市場動盪、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之間的差距以及繁複進出口程度(各種豆類須取得出口許可證),跨境出口陷入停頓。過去三個半月,5個緬中邊境地區的合計出口為5.48億美元,進口為1.05億美元,其中通過木姐邊境的邊境貿易額為5.26億美元、通過雷基(Lweje)的貿易額為5,937.8萬美元、通過清水河(Chinshwehaw)的貿易額為2,595萬美元、通過甘拜地(Kampaiti)的貿易額為3,807萬美元以及通過景棟(Kengtung)的貿易額為395.2萬美元。商務部的統計顯示,除甘拜地外,緬中邊境所有口岸的貿易額均呈下降。

 

先前據COVID-19防疫規定,中國禁止緬甸卡車及司機進入,並只允許由中國短途司機運輸貨物,然因缺乏中國短途卡車司機,造成供應延誤問題,使業者收取高昂的運輸費用。木姐食米批發中心副主席Min Thein表示,從2022年5月16日起,緬甸卡車將根據司機替代制度,從木姐邊境點通過金三角(Kyinsankyawt)-畹町(Wang Ding)貿易通道過境。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國關閉與木姐邊境相連的所有檢查站,其中的金三角站已從2021年11月26日開始恢復試行交易活動。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當前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7月15日,緬泰提基(Hteekhee)邊境站的貿易額達到6.4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4.3億美元增加2.13億美元。緬甸提基邊境站是緬泰間第二大邊境貿易站,僅次於苗瓦迪邊境站。

 

緬甸商務部表示,過去幾年,德林達依省的天然氣出口推動提基邊境貿易的大幅成長。緬甸主要通過7個陸地邊境站與泰國進行邊境貿易,分別是大其力(Tachilek)、苗瓦迪(Myawady)、高當(Kawthoung)、丹老(Myeik)、提基(Hteekhee)、茂當(Mawtaung)及眉色(Meisei)邊境站。緬甸主要向泰國出口天然氣、漁業產品、煤炭、錫精礦(SN 71.58%)、椰子(新鮮及乾的)、豆類、玉米及竹筍;緬甸從泰國進口如機械等資本財、水泥及化肥等工業原材料,以及化妝品及食品等消費品。

A: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本(2022)年6月份紡織、成衣、皮革及鞋類原物料進口金額為24億美元。累計本年上半年越南紡織、成衣、皮革及鞋類原物料進口總額達14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7%。

其中各種布料進口金額達79.5億美元,成長9%;紡織成衣及鞋類原物料進口金額達35.2億美元,成長5.5%;各種棉進口金額達18.3億美元,成長15.5%;各種纖維進口金額達14.1億美元,成長6.4%。

中國為越南上述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佔越南此類產品進口總額之53% (相當於7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7%)。

越南紡織、成衣、皮革及鞋類原物料主要進口來源國為中國、韓國、臺灣、美國及東協市場。2021年這5個主要市場佔越南紡織、成衣、皮革及鞋類原物料進口總額之81%。

A:

據越南海關總局之統計,本(2022)年上半年越南進口總額達1,852.9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15.5%。

本年上半年越南進口金額最大之貨品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機械設備,紡織成衣、皮革及鞋類之原物料,各種油品等產品。具體如下:

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進口金額達4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4%(相當於92.6億美元)。其進口主要來源國為中國125億美元,成長29.3%;韓國123.1億美元,成長39.3%;臺灣58.5億美元,成長33.8%;日本35.1億美元,成長40.6%。

機械設備、用具及零配件進口金額達22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中國為最大來源國,進口金額為119億美元,減少0.1%。其次為韓國,進口金額達33.8億美元,減少0.3%;日本進口金額為21.4億美元,減少3.4%。

紡織成衣、皮革及鞋類之原物料進口金額達147.1億美元,成長8.7%。中國為此類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達77.6億美元,成長11.7%,佔越南此類產品進口金額之53%。其次為臺灣,進口金額為14億美元,成長6%;韓國進口金額為13億美元,成長1.9%;美國進口金額9.61億美元,成長0.4%。

電話及其零件進口金額達102.8億美元,成長13.5%。韓國及中國為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總額達93.5億美元,佔此類產品進口總額之91%。

各種油品進口量達481萬公噸,成長17.6%,進口金額達50億美元,大幅成長128.6%。越南自韓國進口油品量為195萬公噸,成長104.5%;自中國進口量為39.1萬公噸,成長92.3%;自馬來西亞進口78.1萬公噸,減少45.8%;自新加坡進口63.6萬公噸,減少15.8%;自泰國進口58萬公噸,減少1.7%。

A:

根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之資訊,截至本(2022) 年7月中旬越南電腦及電子產品出口金額達2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3%。其中最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其次為中國、歐盟、香港及韓國。

在上述產品進口方面,截至本年7月中旬越南進口4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2%。主要進口來源國為中國、韓國、臺灣及日本。

故,截至本(2022)年7月中旬越南電腦及電子產品逆差金額達180億美元。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數位經濟暨企業部長Ahmed Hanandeh與日本國際合作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主任Junji Wakui簽署促進人工智慧生態系統技術合作專案計畫協定。
  2. JICA在其網站上發佈聲明表示,在約旦超過60%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由於鄰國的政治局勢以及新冠疫情的全球影響,導致約旦經濟成長率低迷與高失業率。因此,擴大對青年就業改善的支援是一個急切的問題,此不僅是為約旦的和平與穩定,也是為了實現獨立與永續的經濟成長。
  3. JICA續說明,該專案計畫旨在建立一個使用產官學模式的營運平臺,以促進整個約旦人工智慧技術,促進生態系統的發展及促進新興技術的使用。利用這些技術將振興創業活動,促進ICT行業,並擴大就業機會,將有助於實現永續發展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目標。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社會保障公司(Social Security Corporation, SSC)指出,在政府核定之260約幣最低工資範圍內的參加保險人數約150,530人,占SSC總總保險人數143.7萬人的10.5%。
  2. SSC表示,在核定的最低工資範圍內的保險人數包括142,093名約旦保險人與在約旦工作的8,437名非約旦保險人。SSC呼籲約旦僑民與約旦家庭主婦盡速申請加入保險,以保障渠等權益。約旦人民無論居住在約旦境內還是境外,都可以申請加入,條件是需年滿16歲,女性不超過55歲,首次加入保險之男性不超過60歲。申請者可在SSC網站或APP應用程式上提出。目前該公司活躍保險人數約81,000人。
  3. SSC續表示,自被保險人申請的當月初起,被保險人被視為受保人,被保險人可以透過DAMAN PAY,eFAWATEER.com,Al Alami Financial Services電子支付服務或Cliq即時支付服務支付保險費。惟第一個月的保費至少在提出申請之日起一個月的前15天內支付。

A:

一、    依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於(2022)年7月27日發布的新聞稿,星國第6座廢棄物再生能源廠「TuasOne」於去(2021)年底開始作業,每日可焚化約3,600噸垃圾,生產約120MW電力,可提供約24萬個4房式組屋(國宅)電力需求。
二、    「TuasOne」佔地約4.8公頃,是新加坡目前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廢棄物再生能源廠,將提供星國至少25年的垃圾焚化服務,由於能更有效回收餘熱,因而可生產更多電力。垃圾焚化後剩餘的灰燼,每日將運送至「大士船舶轉運站」,再送至「實馬高垃圾掩埋場」掩埋。
三、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亦於2022年7月22日委任「三菱重工環境暨化學工程株式會社ECO Creation(MHIEC ECO Creation)」為「TuasOne」之長期運作及維修承包商,以往「TuasOne」是由「三菱重工亞太(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sia Pacific)」負責營運。
四、    隨著「TuasOne」投入運作,原有佔地6.3公頃且已運轉36年的「大士垃圾焚化場(Tuas Incineration Plant,簡稱TIP)」將終止運作。TIP已處理共約1.8億噸垃圾,亦即每日焚燒約1.37萬噸垃圾,透過餘熱回收所生產的電力約640萬MWh,提供約為4萬個4房式組屋用電量。雖TIP已廢除,但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刻正探討是否可將部分設備用於垃圾管理項目。
 

A:

一、    依據高力國際(Colliers)最新分析報告指出,在數位服務需求增加及供應有限帶動下,去(2021)年新加坡數據中心平均租金成長3.3%。截至2021年底,每月每千瓦時(kWh)「共構機房(colocation)」租金介於203星幣(146美元)至617星幣(445美元)。不含電費的「基建物業(shell and core)」每平方公尺平均月租金為2.69星幣(1.94美元),倘裝潢完善含電費者則每平方公尺平均月租金為13星幣(9.37美元)。
二、    由於數據中心耗電量大,星國政府前於2019年禁止興建新的數據中心,但自本(2022)年第2季開始受理興建新數據中心的申請,新型數據中心須符合高效能及環保要求。在受理申請的第1階段,最多僅有3座10MW至30MW的數據中心會獲得批准。
三、    上述分析報告表示,雖星國政府允許興建新數據中心,但供應仍非常有限,加上能源價格上漲,預估在2022年至2025年,各類數據中心每年平均租金將成長3%;適合電力需求(500千瓦或以下)的「零售共構機房(retail colocation)」每年平均租金漲幅可能達5%。
四、    依據分析報告, 2021年數據中心的總投資交易額為3.98億星幣(2.87億美元),是2020年的1.85倍。由於可轉售數據中心有限,交易量亦極少,數據中心的投資收益率良好,截至2022年6月15日,「共構機房」數據中心的收益率為6.5%,高於優質物流房地產的5.75%及豪華辦公大樓的3.3%。
五、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新加坡分公司預估,新加坡數據中心租金在2022年將成長5%至10%。在數位經濟支撐下,對於大型數據中心及「共構機房」業者的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數據中心料能承受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因網路廣泛使用及更多企業數位化,推動數據中心需求。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於印太經濟架構(IPEF)線上部長級會議建議設立一個卓越中心(IPEF Centre of Excellence),以提供一個更具凝聚力與結構化平臺,並匯集供應鏈韌性、能源領域轉型與減碳排放密集產業等專家,以促進無縫及動態交流。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與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M. Raimondo)分別主持前述會議。

 

馬國堅信有必要超越一般範圍與領域合作,以納入計畫、行動計畫與立法,以期獲得能力建設、技術援助和資金的支持。

 

阿茲敏部長同時強調勞工、環境、數位經濟及糧食安全不僅對人民的福祉至關重要,並延伸至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馬國原則上同意關於性別平等和婦女權利的倡議,亦認識到有必要充分利用原住民的經濟潛力,並強調馬國刻正積極推行措施與政策,以促進弱勢群體和邊緣化群體的利益和社區福祉。

 

馬國合作夥伴還談到具約束力承諾的重要性,以允許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以確保公平的競爭環境。馬國亦敦促各國解決數位落差,並制定具體的行動計畫來加速這一進程。在綠色經濟方面,馬國強調「氣候變遷戰爭」離不開民營部門的貢獻和積極參與。這是一項共同的責任,所有各方皆須加入並積極推動各項計畫。關於反腐敗措施,馬國亦明確表示透明度、問責制和良好治理是先決條件歸入公平和法治的總體原則,以便確保經濟增長的好處得到廣泛和公平的分享。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Tenaga)在柔佛州永平的變電所於7月27日下午故障,造成吉隆坡國際機場和西馬七州超過10個城市個別地區停電。受影響地區包括柔佛州的班卒(Panchor)、森美蘭州的林茂、檳城州的北海(Prai)、峇六拜(Bayan Lepas)及詩不朗再也(Seberang Jaya)、彭亨州的關丹(Kuantan)、北根(Pekan)、文冬(Bentung)及英迪拉馬哥打城(Indra Mahkota)、吉蘭丹州的哥打峇魯(Kota Bahru)、吉打州的阿羅士打(Alor Setar),以及雪蘭莪州巴生谷地區的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萬宜(Bangi)及蕉賴(Cheras)。除雪蘭莪州巴生谷地區外,其他停電地區都在一小時內恢復供電。巴生谷地區則於當天下午3時恢復供電。

本次停電總共影響2.2吉瓦(GW)電能或約10%電力需求。

 

雪隆地區大規模停電造成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漆黑,管理層隨即在社交媒體向旅客致歉。巴生谷地區Rapid KL公司的安邦至大城堡輕快鐵服務亦受停電影響暫停運作。停電亦造成雪蘭莪州與吉隆坡部分道路交通燈停止運作,影響公路使用者。

 

馬國歷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發生在1992年9月29日,閃電擊中輸電設施而導致輸配電系統故障,全國大規模停電好幾天。登嘉樓州帕卡的蘇丹依斯邁發電站附近一條輸電線路於1996年8月3日因損壞,導致西馬半島所有發電站無法正常供電,西馬大規模停電數小時。馬國政府較後批准五家獨立發電廠參與發電業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表示,中國大陸新冠清零政策雖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國的經濟造成衝擊,但馬中兩國貿易已連續19個月取得兩位數成長。

 

2022年6月馬國總貿易額達2,703.9億馬幣(約606.66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43.4%。

 

阿茲敏部長續稱,RCEP係於2022年3月在馬國生效,這項協定對馬國貿易的影響依然言之過早。然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 (UNCTAD)的研究顯示,預計馬國透過撤銷及調低商品關稅措施,將成為東協國家中在RCEP獲得最大出口利益的國家,預計其出口額可增加2億美元。欲在自由貿易協定下享有豁免或減少進口稅的進口商,須取得原產地優惠措施 (Preferential Country of Origin,簡稱PCO),以證明進出口的商品符合當地規定。根據3月生效後的RCEP至6月30日止,馬國貿工部共核發73份總值3,190萬馬幣(約715.7萬美元)的PCO。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頃發布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時稱,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多重下行風險,包括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突然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通膨較預期更難控制、全球金融環境緊縮加劇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債務問題、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引發廣泛的糧食安全問題和社會動亂等,爰第三次調低本(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至3.2%,進而再下修馬來西亞經濟成長率為5.1%,較4月預測值5.6%為低。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先前估計該國本年經濟成長率將介於5.3%至6.3%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美國富豪Elon Musk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週(7/27)三表示,預計今(2022)年年底前在菲國推出商業衛星寬頻網路服務。

SpaceX在菲國子公司Starlink Internet Services Philippines Inc.於今年5月已獲得菲國國家電信委員會批准成為服務供應商,SpaceX及Starlink資深經理Rebecca Hunter表示,今年底前有望提供服務,費用主要分為設備預付費及網路月租費,衛星天線及路由器等設備為一次性費用,價格為33,000菲幣(約599美元),月租費為5,500披索(約99美元)且無流量限制,對普通菲國家庭而言價格仍屬高昂。

菲國新任資通訊部(DICT)部長Ivan John Uy表示,政府對Starlink提供服務表示樂觀,到2023年第1季可望利用Starlink為菲國山區、島嶼等偏遠地區提供更便宜的寬頻網路服務,DICT將與當地政府合作,於公共場域設置免費WiFi並負擔設備費用。小馬可仕總統已責成DICT於菲國各島嶼間進行數位串聯,U部長進一步表示,政府希望協助提供偏遠地區民眾參與數位經濟機會,已有許多外國公司表示有意於菲國提供衛星網路服務。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