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媒體頃報導,印度信實(Reliance Industries Ltd)集團預計在2022年10 月再次調漲天然氣價格,並盼政府能取消價格上限,使國內價格與全球能源價格保持一致。該集團預計其KG-D6 天然氣銷售的價格上限將超過目前每百萬英熱單位(per 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 9.92 美元。近期在連續幾個季度處於虧損狀態後,Reliance天然氣勘探業務已開始因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而獲益。

查印度從 4 月 1 日起,舊氣田或受監管氣田之天然氣價格已上漲1倍多,創紀錄達每百萬英熱單位 6.1 美元,而深海氣田的價格則上漲至每百萬英熱單位 9.92 美元。印度政府依據國際價格每6個月修訂天然氣價格,下次將於 10 月修訂費率,預計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Reliance強調無論國內價格漲或跌,該價格上限仍與國際價格脫節,該公司也將持續向政府提議取消上限價格。目前天然氣價格上漲,使得該公司在 4 至 6 月收入增長 80.5% 至 362.5 億盧比,EBITDA(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增長 76% 至 273.7 億盧比。

A:

印媒頃報導英國議會下議院國際協議委員會於「英印自由貿易協定:對政府談判目標審查」(UK-India free trade agreement: Scrutiny of the Government’s Negotiating Objectives)報告中,質疑即將卸任的首相強森於2022年4月訪問印度所訂排燈節(Diwali)完成協定談判。該委員會主席Dianne Hayter女爵強調,印度雖經濟不斷成長,且中產階級持續增加,使印度成為英國具吸引力的貿易夥伴,惟英國政府絕不能為了達成期限而接受糟糕的協議。

H主席重申政府應發布貿易政策,提出貿易如何更廣泛連結外交政策、安全、國防、勞工、婦女、人權、環境等,方能瞭解貿易政策與各優先事項之關聯,進而評估相關的影響及權衡取捨。跨黨派委員會更稱印度深植多年的保護主義政策(historically protectionist policies)、不同的監管方法與商業慣例等,後續協定之執行,將非常漫長。

另報告亦提及印度常要求支付所謂「疏通費」、中央和地方行政要求不同、營業許可申請流程冗長、複雜稅制、及有限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儘管強森政府強調將達成全面性協定,惟鑑於印度充滿挑戰的監管和商業環境,該協定是否能達成全面性尚不清楚,但呼籲政府應為所有談判提出框架。

主導貿易談判下產業工作小組(UK-India Industry Taskforce)之英國工業聯合會主席Karan Bilimoria勳爵亦表示,2022年12月底完成係較可行的目標,並強調需更長的談判時程,才能達成更全面的協定

A:

出處:NL Times, 2022/07/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近半數荷蘭工作者從事兼職工作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 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 (CBS) 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半數荷蘭工作者從事兼職工作,其中有 150 萬人每週工作不到 20 個小時。

目前荷蘭從事有償工作人數創新高,總計 940 萬人, 其中從事全職工作者為 490 萬人,從事兼職工作者為450 萬人。

平均而言,荷蘭人每週工作 32 小時, 由於 15 至 25 歲的年輕人每週平均僅工作20小時,導致平均值被拉低,各年齡層中,以 45 至 55 歲的人平均工作時數最多。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從事兼職工作,  440 萬女性勞動力中,有 300 多萬從事兼職工作。而500 萬男性勞動力中,有 140 多萬從事兼職工作。 平均而言,男性每週工作 36 小時,女性則為 28 小時。

A:

The Star 2022.07.27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主要連鎖超商集團持續努力緩漲售價,目前售價上漲幅度仍低於南非消費者物價指數,南非至本(2022)年7月3日為止消費者物價指數為7.1%。
  • 南非最大連鎖超商集團Shoprite自7月3日為止,產品售價平均上漲3.5%,重要產品價格平均上漲3.9%。Pick n Pay連鎖超商集團產品售價平均上漲5%,Woolworths產品售價平均上漲3.5%,重要產品售價平均上漲3.9%。
  • 烏俄衝突影響,國際通貨價格大幅上漲,中國因新冠疫情實施嚴格封鎖管制措施拖累國際需求,而南非持續調高之利率同時壓縮消費意願,限電措施亦增加營業困難,為降低產品上漲幅度,各連鎖超商僅能持續提高管理效率,以降低成本。

A:

捷克媒體Expats本(2022)年7月19日報導,捷克投資促進局(CzechInvest)於本年5月底舉辦新創挑戰賽(Startup Challenge),選出最具創意的創業提案(pitch),無人機新創公司Dronetag自參賽的10家新創中脫穎而出。 
本次參賽的10家捷克新創公司,係自2016年至2022年間參與捷克投資促進局加速計畫之217家新創公司中挑選出,除前述獲得首獎之Dronetag,第2名為運用人工智慧分析網路使用者行為及預防詐欺之ThreatMark公司,及運用手機應用程式操控門禁系統之Sharry公司。 
捷克貿工部次長Petr Očko表示,此次挑戰賽已證明,捷克新創企業巨大潛力使人驚豔,該局的科技孵化計畫(Technology Incubation Project)刻為新創企業提供有力支持。渠並指出,當前的世界情勢突顯科技與創新之重要性,故政府需持續予以關注。
捷克投資促進局自2011年起,持續支持捷克創業環境,透過其加速計畫支持近400家新創企業,協助捷克新創前往矽谷、紐約、新加坡及倫敦發展,該局另自2016年起,舉辦236次新創團赴國外考察。許多新創公司已透過該局相關計畫募得超過13億克朗(約5,300萬歐元)之投資。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等媒體(Agenzia ANSA、agenpress.it)2022年7月27日報導,據負責北溪1號管線(Nord Stream 1)自俄羅斯輸送天然氣至德國Lubmin站之德國Gascade公司公告,因一具天然氣渦輪機關閉,北溪管線輸送天然氣供應每小時降為128萬立方公尺,僅約為北溪管線最大輸送量之20%。

在俄羅斯Gazprom天然氣工業公司宣布減少天然氣供應後,阿姆斯特丹天然氣價格下跌至百萬瓦時(MWh)196歐元,較7月26日下跌2%;在倫敦,每百萬英熱(Mmbtu)價格​約403便士(penny),下跌0.2%。

俄羅斯Gazprom天然氣工業公司繼2022年7月21日突然宣布對義大利恢復供應天然氣,較7月20日增加71.4%後,7月27日宣布當天對義大利天然氣供應降為2,700萬立方公尺,較過去每日約3,400萬立方公尺輸送量減少約20%。

A:

資料來源:南非勞動就業部2020年4月1日公告、南非Cliffe Decker Hofmeyr(CDH)律師事務所,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整理。

  • 為解決南非勞動就業部(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and Labour)在審查工作簽證(Work Visa)程序之模糊角色,該部2020年4月1日公告修正工作簽證申請程序如下:

適用之工作簽證種類:一般工作簽證(General Work Visa)、公司簽證(Corporate Visa)、現有簽證延簽後轉換為一般工作簽證、現有簽證轉換為一般工作簽證、擁有永久居留證之外國人現持有合法之工作簽證。

修正後申請程序為:

南非企業需先向勞動就業部申請登記雇用需求。

勞動就業部將提供國內具資格人選供申請企業面試。

若勞動就業部提供之人選不符需求,該企業必須將此結果通知勞動就業部後,向該部省級辦公室提出工作簽證申請,審查期間為30個工作日。

勞動就業部若同意該工作簽證申請,除核發「簽證確定通知」(Visa Finalization Notification)給申請企業外,該部同時將通知內政部(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建議書建議本件申請同意核發工作簽證。申請人不可針對該建議提起行政訴訟,僅能對內政部最後是否核發之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申請企業持該「簽證確定通知」向內政部委託辦理簽證申請之Visa Facilitation Services Global公司申請工作簽證,同時申請工作簽證之外國人則須持該確定通知向南非駐外使館申請工作簽證。

  • 與原申請程序不同之處:

原程序中,申請企業仍須向勞動就業部提出雇用需求及面試該部提供之人選,之後逕向內政部提出工作簽證申請,新程序則改為向勞動就業部申請,以便強化該部工作簽證審查功能。

  • 注意事項:

專業技能工作簽證(Critical Skill Visa),以及與宗教、體育、文化藝術有關之工作簽證仍直接向內政部提出申請。

申請工作之外國人若將受雇於政府或公立學校,則向勞動就業部申請工作簽證時應一併提供省政府基礎教育局長(Provencial Head of Basic Education)信函。

A:

法國財經新聞台BFM Business本(7)月27日報導,歷經前(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後,享譽歐洲「TRUFFLE 100」排行榜上軟體供應商百强去(2021)年業績穩健成長 10%。

 

創設「TRUFFLE 100」排行榜之Truffle Capital,其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Bernard-Louis Roques表示,去年法國軟體出版業營收高達 220 億歐元,較前年明顯成長,為T排行榜創設17年來第二高紀錄,且產業好不容易熬過新冠疫情,卻又遇上烏俄戰爭及通貨膨脹等總體經濟不利因素,仍能有此表現,彰顯法國軟體出版產業之韌性。

 

惟近兩年來,產業獲利空間因企業大規模投資而被壓縮,目前僅佔營業額 9.1%,為 2019 年以來最低;同時亦與當今許多產業一樣面臨人才荒的挑戰;儘管如此,法軟體業者普遍對今年前景保持樂觀,多數預期在雲端計算技術主力拉抬下,年度業務成長可望超過6%。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7月27日報導,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顯示,鑒於旅遊觀光業及工業恢復成長,2022年義大利經濟表現優於預期,經濟成長預測由4月之2.3%上調為3%,惟因能源價格高漲及政治不確定性高,2023年經濟成長將明顯趨緩,由先前預測之1.7%大幅下調為0.7%,因此義大利須持續進行改革。據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此時最重要為在歐盟計畫下之多項改革計畫,期盼未來義大利政府能支持並落實對義國有益之各項改革。

據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表示,重視義大利能否持續改革,並維持義大利信用評等BBB,惟受到提前大選對改革能否持續之風險影響,將展望由原先之「正面」下修為「穩定」,調整展望為穩定,反映出改革緩慢或反轉將可能對義大利經濟及財政造成風險,且不應忽視高通貨膨脹及能源供應等風險;預估在義大利選舉後及新政府成立前之過渡期,將不會立即造成預算風險;提前大選對義大利及歐洲都是艱難時刻,且不能完全排除俄羅斯停止天然氣供應之風險,預估2023年及2024年義大利經濟可能衰退,2022年及2023年義大利經濟分別成長2.8%及1.9%。

另穆迪(Moody's)信評機構調降2022至2023年義大利經濟成長預測,分別自2022年成長2.3%調整為2.2%,2023年自成長1.7%調降為0.8%。

A:

本(2022)年7月2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能源部長會議批准一項所有成員國於本年冬季在緊急狀態下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15% 的提案,惟獨匈牙利反對該提案。

該提案是在俄羅斯表示由於維修需要將大幅減少通過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管道輸送到歐洲的天然氣量之後做出的。

依據通過的提案,歐盟可以強制要求成員國削減使用量,但需歐盟成員國以條件多數決(qualified majority)通過。匈牙利政府也反對這一點,其不同意任何強制性的削減。

匈國外交暨貿易部長Peter Szijjarto在其臉書上傳影片中嘲諷表示,該提議顯示「緊急狀態的出現不在歐盟實施制裁的國家,反而是在實施制裁的我們」(a state of emergency prevails not in the country on which the EU imposed the sanctions, but on us who imposed the sanctions)。渠進一步表示,由於烏克蘭的持續戰爭及布魯塞爾實施的無效制裁,一場能源危機正在整個歐洲展開,因此主要問題不再是天然氣價格,而是是否有足夠的天然氣供冬季取暖。

S部長譴責該提案「毫無根據、無用、無法執行及有害的,完全無視國家利益,純粹是為宣傳目的,及挽救一些西方政客的顏面」。

匈國歐班總理(Viktor Orban)也在其臉書回應歐盟此一決定表示,來自布魯塞爾令人震驚的消息代表布魯塞爾向戰時經濟又邁出了一步,複雜的時代即將到來,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較低的公用事業費率將在匈牙利繼續維持(按:為保護匈牙利家庭及經濟的能源供應,匈牙利政府於本年 7 月 13 日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並已批准相關因應措施,惟仍然提供在平均使用量範圍內的家戶電力及天然氣優惠價格)

A:

依據本(2022)年7月26日匈國媒體報導,過去一週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達10,255例,死亡40例,疫情似有上升趨勢。專家建議某些場所應該佩戴口罩,同時也警告今年秋天可能會另有一波疫情出現,屆時每日確診數可能會上萬。

A:

依匈牙利央行 (MNB) 貨幣委員會本(2022)年7月26日會議決議,自次(27)日起基準利率上調100個基準點至10.75%,略高於分析師預測。貨幣委員會同步將隔夜存款利率上調至 10.25%,隔夜拆借利率及一週抵押貸款上調至13.25%。

查央行貨幣委員會於本年7月12日將基準利率由7.75%上調至9.75%,2週後又再次升息,基準利率已處於 2008 年 12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貨幣委員會於會後發布聲明表示,通貨膨脹進一步上升及持續的通貨膨脹風險須持續緊縮政策。央行副行長 Barnabas Virag肯定政府財政緊縮措施及經常帳餘額的改善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經常帳及貿易逆差將是暫時的,且隨著新的出口能力建立而將得到改善。V副行長推測,能源補貼的削減 (請參見本組本年7月25日匈經字第1110000204號函)可能會使總體通脹率提高3%。本年通貨膨脹率可能達到13%至14%的峰值,主要受食品及工業品價格上漲的推動,而服務業價格漲幅將較小。另渠推估本年第2季GDP成長率達到6%,但自6月起開始放緩,同時指出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

A:

法媒國貿觀測(Le MOCI)本(7)月26日報導,考量供應鏈斷鏈問題日益加劇,歐盟於本月22日於美方舉辦之國際供應鏈部長級論壇(Supply Chain Ministerial Forum)會後,與全球五大洲計17國(大洋洲的澳洲,巴西、加拿大、美國及墨西哥等美洲國家,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及英國等歐洲國家,非洲剛果,以及印度、印尼、韓國、日本與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共同簽署「全球供應鏈合作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n Cooperation on Global Supply Chains)」,盼於合作夥伴關係架構下,共同建立強韌穩健之長期供應鏈,以確保國際貿易體系及企業順利營運。前揭論壇由美國總統拜登發起,本屆於7月19日至20日舉行,前屆則於2021年10月31日在羅馬舉辦。

 

儘管本次簽署之聲明並未提出具體措施,但提議建構國際合作框架,由政府、企業、勞工、學校、產業公會及公民社會等共同參與,以協助企業克服全球疫情、烏俄戰爭及通貨膨脹對生產及營運造成之考驗。四大推動主軸包括:(一)強化資訊的透明度以建立預先警示機制;(二)推動採購來源多元化;(三)確保供應鏈安全避免斷鏈;(四)推動永續供應鏈。

 

法媒指出,7月初國際能源署於光電產業報告中示警,太陽能板的原料及零組件供應鏈過度集中。本次聲明中國並未參與簽署,但該國在多晶矽(太陽能模組材料)之產量占全球高達79 %;中國為汽車、航太、電子與國防等產業供應稀有原物料之霸權地位,令人堪憂。舉例來說,歐盟2020年針對30項關鍵原物料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至2016年間,歐盟高達98%稀土由中國供應,另土耳其供應98%硼酸鹽、南非供應71%鉑及代鉑合金等,而歐盟在生產鋰離子電池、風力發動機及電動馬達等產品時僅能自主供應1%所需材料。

 

 

A:

  • 依據法媒費加洛報(Le Figaro)本(7)月24日「格勒諾布爾晶片廠:前所未有的協商案之隱藏細節」專題報導,旨揭投資案為本屆「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投資高峰會最大亮點,57億歐元單一計畫之規模為核電廠投資案以來之史上罕見,獲法國政府補助比重達43%(約25億歐元)。此為法國推動招商引資及再工業化政策之指標投資案,預計可創造1千個工作機會並達成產量雙倍(由55萬片成長至120萬片),成為歐洲最大的晶片製造廠,尤其FD-SOI技術(由18奈米切入,接續發展10奈米)可望使法國掌握10奈米以下關鍵技術,躍升為全球前五大晶片製造國。

 

  • 報導重點摘要如次:
    • 全球晶片短缺之背景: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表示,全球對於半導體先進技術的掌握,如同一場耗費巨資之激烈競賽,渠對於CAC 40(巴黎股市前40大企業)不斷呼籲政府協助解決半導體短缺之訴求仍記憶猶新。由於晶片短缺將嚴重衝擊銀行卡、飛機及汽車等產業生產鏈,歐美均意識到亞洲全球晶片市占率高達80%(其中一家台積電就掌握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60%),半導體儼然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環。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統計,2021年宣布將興建之晶圓廠(含新設及擴廠)39案中,有31案位於亞洲。

 

    • 美歐推出晶片法案:2021年6月美國推出晶片法案,規劃提供境內晶片製造新廠約500億美元補助,對歐盟產生巨大激勵效果,歐盟執委會遂於2022年2月8日發布歐洲晶片法案之立法提案,以確保歐洲半導體之供應鏈安全及科技主權,預計2030年前公私投資規模達到430億歐元,晶片產量擴增4倍,全球市占率由10%提升至20%。對比之下,美國晶片法案的財政預算近日才獲參議院通過。

 

    • 英特爾來法投資未果:財經部召集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及企業總局(DGE)團隊盤點具投資潛力之半導體廠商(但不包括台積電),數位國務部長Cederic O更曾親赴韓國平澤與三星電子對談。2021年最有希望之潛在投資者為英特爾,因其規劃投資200億美元建廠,盼尋求至少100億美元之資金協助。英特爾要求包括廠房占地約400公頃,鄰近產業生態系核心且環境適合(水、電充足與便宜,且無鐵路線之震動干擾等),經綜合考量,加上半導體重鎮格勒諾布爾土地面積不足等多重因素,最終選擇德國而捨棄法國,如同前次2019年馬斯克於柏林興建期特斯拉超級工廠。法媒描述英特爾在法成立研發中心似有安慰意味。L-R部長表示,渠當時認為法國未能成功吸引英特爾投資設廠,恐將造成工業降級(declassement industriel)風險,亟需尋求解方。

 

    • 摩爾定律、超越摩爾定律與法國創新優勢:歐盟僅允許會員過對於創新活動進行補助,歐盟內部市場B執委說明,公共資金係協助業者因應發展次世代先進製程所面臨之風險,渠盼歐盟能於晶片極端微型化競賽中占一席之地。然而,意法半導體執行長Jean-Marc Chery 強調,對部分產業領域(如汽車)客戶而言,晶片微型化已不再是產業進展指標,儘管有摩爾定律(Moore's law),現還有超越摩爾定律(More than Moore),運用FD-SOI技術讓自動化及降低耗能程度獲得進展,以回應客戶需求;該技術主要由位於格勒諾布爾的CEA-Leti及梭意科技發展。

 

    • 格羅方德投資法國始末:2021年法國優勢在於,當年10月馬克洪總統宣布之「2030年法國投資」計畫中,協助半導體產業發展為重中之重,政府承諾將提供至少50億歐元推動電子製造產量雙倍並確保晶片供應安全。法媒分析,法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緊密雙邊關係(按阿聯主權基金Mubadala為格羅方德主要股東),亦對促成此案有所助益。格羅方德提出與合作夥伴合資、以現有廠房為基礎、取得政府投資及擁有客戶等投資條件。意法半導體C執行長指出,適逢該公司布署中期計畫之際,雙方投資目標及發展模式十分契合,且意法半導體鄰近格勒諾布爾之Crolles廠房,相當符合對方需求及標準。

 

  • 然而,法媒剖析此投資案決策過程堪稱峰迴路轉,儘管三方(格羅方德、意法半導體、財經部企業總局)工作小組已於20221月成立並固定每週召開會議,20222月格羅方德Tom Caufield執行長與馬克洪總統會面時,似乎透露法國並非首選(法國強勁競爭對手包括新加坡、美國)L-M部長認為須強化論述俾逆轉局勢,成功說服C執行長及董事會,業經鍥而不捨12次會談,並對其問題親力親為,3月份投資法國的可能性再度浮現,6月時兩家廠商已完成費用分配協商,並於7月初將合作備忘錄分別送交董事會,終於712日選擇法國投資高峰會前夕定案。

 

A:

Business Day 2022.07.27 (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7月26日公布數據表示,南非2022年預估經濟成長率 2.3%,高於該組織 4 月時預測的 1.9%,原因係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多數國家現致力應對通貨膨脹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負面影響,致使該組織對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分別向下修正至 3.2% 和 2.9%。

二、儘管南非經濟前景有所改善,但南非7月大規模限電使經濟大幅受創,其監管障礙與國家能源部門調整步伐緩慢,恐將導致第二季經濟收縮。電力短缺一直是南非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之阻力,亦嚴重影響該國競爭力。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askanews.it)2022年7月27日報導,依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預估2022年7月義大利消費者信心指數將由98.3下降為94.8,此為自2020年5月以來最差;企業信心指數亦自113.4下跌為110.8,降回至2022年5月指數。

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消費者信心指數所有組成項目皆呈現下降,其中經濟環境(由93.9降為84.9)及未來景氣(自98.8 降為92.9)之降幅最為顯著,個人財務情形(99.8降為98.1)及目前情形(97.9降為96.1)之降幅較小。企業信心指數下降主要是因製造業(自109.5降為106.7)及服務業(自109.0 降為104.1)信心惡化幅度較大;建築業(自159.7升至164.4)及零售業(自107.2升至108.1)信心有所改善。製造業不看好生產前景,特別對訂單預期衰退,服務業所有組成項目指數皆較2022年6月減少;建築業對訂單及特別對公司就業預期有所改善。另零售業對未來銷售預期成長,並預期庫存增加。

A:

資料來源:德國工商總會(DIHK)、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70091號

 

德國工商總會(DIHK)2022年7月25日發布近期針對全德3,500家企業調查結果:德國已有16%企業,囿於飆漲的能源價格,不得不進行產能調整。在這些企業中,有四分之一已完成減產布署,四分之一正縮減營運規模,另一半企業則正思考與規畫因應步驟。

能源密集型產業(如:鋼鐵、造紙與玻璃產業)受衝擊最重,32%的能源密集型企業正考慮或已開始減產、縮減產線與調整營運項目。能源密集型產業中有8%企業已完成減產布署,10%正進行營運規模瘦身,14%刻規畫實施減產。

DIHK主席Peter Adrian提出警示,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製造業認為,高昂電力與天然氣價格已使德國作為優良經商地點的競爭力下滑,且許多公司反映由於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無法順利將能源價格直接或間接轉嫁至商品,營運與獲利難度升高。

相關政經分析指出,基於多種因素,包含德國與歐洲經濟於新冠肺炎疫情後復甦,幾乎所有型態的能源價格在2021年下半年均迅速上漲。復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速漲勢,引發市場對石化燃料後市飆升之預期,近期亦因對俄羅斯之貿易制裁,助長整體通貨膨脹率,形成德國製造業營運困境。現階段行政部門尚需留意,倘飆升的天然氣與石油價格一旦蔓延至電力市場,將對產業及民生造成更大衝擊,不可不慎防相關效應對經濟造成之危害。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德國新聞(n-tv)

文號:1114070092號

 

歐洲今夏航空業確實不得平靜,除了行李運送混亂、航班延誤,現在德航Lufthansa 地勤人員又發動罷工。德國服務業聯合工會Ver.di宣布,在德國杜塞道夫、漢堡、柏林、布萊梅、漢諾威、斯圖加特及科隆等機場,德航Lufthansa地勤人員自7月27日凌晨3時45分起展開罷工, 估將有134,000名旅客行程受到影響,不得不更改或取消原訂之旅行計畫。

例如在德國最大的機場法蘭克福,7月27日原訂1,160航班中,便有725班飛機取消。除了因罷工影響之646架Lufthansa航班外,瑞士(Swiss)、奧地利(Austria)、布魯塞爾(Brussels)及多洛米堤(Dolomiti)等與Lufthansa隸屬同集團的航空公司,也因合用地勤人員,無法正常營運。此外,克羅埃西亞、美國聯合航空、加拿大航空、波蘭LOT等航班也受到波及無法起飛。

工會及航空公司相互指責對方須為當前局勢負責。由於Lufthansa前已提議,月薪毛額不到3,000歐元者未來一年增幅超過10%,6,500歐元為6%,令德航發言人Martin Leutke稱罷工行動為「非必要且過分」,雙方可再做討論,但不應罷工。該公司現正盡力於7月28日早上6時起恢復正常營運。

工會Ver.di業務秘書長André Bill坦承,在盛暑假期間罷工雖不是最佳時機,但有感於未受認真對待,不得不採罷工以示抗議。工會要求為20,000名地勤人員增加9.5%工資,最低時薪13歐元,為期一年。第3輪薪資談判訂於8月3日於法蘭克福舉行。

A:

英國鮭魚種群報告顯示野生大西洋鮭魚數量呈最低紀錄,並已面臨危機

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7月2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33/P200號(商情文號:第533號)

 

商情本文:

英國環保署(Environment Agency, EA) 7月25最新的鮭魚種群評估報告顯示,野生大西洋鮭魚數量呈最低紀錄,並已面臨危機。英國河流是大西洋鮭魚的傳統繁殖地,被列為河流中的標誌性魚種,然而,許多因素正影響其在淡水和海洋中的數量。特別是氣候變化導致海洋和河流溫度上升,過度捕撈也會影響全球鮭魚種群。河流和河口的水質也會影響魚類的生命週期以及阻止鮭魚逆流而上。

過去英國已透過鮭魚五項維護法恢復英格蘭鮭魚種群的豐富性、多樣性、復原力。這次英國環保署及其合作夥伴正在協助消除鮭魚遷移障礙,去年改善19條魚道,並改善水質和減少網釣和釣竿捕鮭魚的工作。環境署農漁業處副主任 Kevin Austin 指出,這次對英格蘭的鮭魚評估令人擔憂,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野生大西洋鮭魚可能會在有生之年從河流消失。隨著氣候變遷加速,需政府、合作夥伴和民間企業一起採取行動,以使鮭魚數量穩定並恢復到可持續繁殖的水平。

來自漁業和水產養殖科學中心、環境署和威爾斯自然資源中心的最新種群評估報告顯示,2020年,有20條鮭魚河流被認為處於危險之中,使鮭魚種群不再處於可持續繁殖,但在最新報告中,西南地區的河流現已上升到31條是處於危險之中,英格蘭西北部和威爾斯被認為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去年,英國環保署已改善橫跨英國19條河流的堰塞湖和障礙物,使鮭魚能夠更容易進入這些河流Severn、Ribble、Camel、Tyne和Test。在Severn河上的新魚道也已完成,恢復了158英里的河流並幫助鮭魚遷移。為保障河流流量和改善水質,英國環保署還通過水工業國家環境計劃確定了改進措施。2021年,53個計劃已完成,這些計劃將為鮭魚帶來好處。其中 37 條在主要的鮭魚河流上,16條是正在恢復的鮭魚河流上。由英國環境食品鄉村事務部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資助的50名新農業官員也被任命與農業社區合作,以解決嚴重的水質問題。

確保乾淨和充足的水是英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 英國環保署和政府的首要任務。7月初,EA 發布了關於水質的年度環境績效評估報告,報告中EA對那些對嚴重影響水質和蓄意污染河川的公司處以更嚴厲的罰款和監禁。

A:

參考資料:BBC

日期:111年7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34/P200號(商情文號:第534號)

 

商情本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警告,英國明年將成為G7最富裕經濟體中經濟成長最緩慢的國家。該組織預測英國經濟成長將在2023年降至0.5%,遠低於今年4月預測的1.2%。IMF表示,受俄烏戰爭和 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自2020年以來首次萎縮。

英國財政部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英國政府知悉居民生活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這是由於俄烏戰爭等全球因素所引發的經濟問題。並表示,政府對各家戶的支持措施包括400英鎊的能源賬單補貼以及每年最高330英鎊的個人稅減免。

另一方面,IMF已將其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下調至3.2%,並警告經濟放緩風險更加嚴重。並表示,快速上漲的物價是造成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隨著各國央行上調利率以對抗通貨膨脹,家戶和企業將面臨物價上漲和借貸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

IMF另表示,全球經濟截至今年7月的三個月內有萎縮的趨勢,這是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下滑。G7(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美國和英國)成員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目前約為15%,幾乎是過去的四倍。依據IMF目前的預測,未來發達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6.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將可能達到9.5%,比4月份的預測高出近1%。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