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美國清潔能源協會(American Clean Power Association)的數據,德州的風電裝置容量在全美排名第一,在太陽能發電容量僅次於加州。2021 年德州在清潔能源裝置方面領先全美,安裝容量為 7,690 兆瓦(MW),加州以 2,852 兆瓦的安裝容量位居第二。此外,德州的風能、太陽能和儲能營運能量在全美各州中排名第一。德州生產的所有電力中, 24.6%來自風能、太陽能和儲能發電廠。理論上,德州擁有大量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但現實中,雖然再生能源可在溫和天氣和正常運行期間支援電力網,但再生能源有時會在需求高峰和熱浪期間失效。
7 月 11 日熱浪來襲,德州的風力發電開始出現下滑,因為在高溫高壓中上方的空氣會抑制風速,使得風速急劇下降。因此,德州的風力發電量僅達容量的 8%。無法支援創下歷史新高之電力需求。
德州電力管理委員會(ERCOT) 於 7 月 13 日向德州民眾和企業呼籲節能,原因包括:創紀錄的高電力需求、風力發電量不足、以及西德州上空雲層減少太陽能發電量。
A:
2021年多國出口金額約117億250萬美元,主要出口項目為珍珠、電子產品、菸草、醫療器材及鋼鐵等。主要出口國為美國、瑞士、海地、波多黎各、加拿大、荷蘭、中國大陸。
進口金額約241億432萬美元,主要進口項目為石油暨相關提煉物、小客車、家電、機械、食用油,主要進口來源為美國、中國大陸、墨西哥、巴西、西班牙、哥倫比亞、日本及德國等。
A:
2021年多國農業成長2.9%,畜牧、林業及漁業成長1.1%。
農產品主要成長項目為蔗糖(4.0%)、咖啡(11.2%)、米(7.7%)、大蕉(2.3%)、可可(10.8%)、玉米(7.0%)等。畜牧業成長項目為雞肉(10.9%)、水產(4.6%)、雞蛋(2.3%)。
A:
2021年多國製造業成長10.6%
2021年製造業成長10.6%,主要成長項目為飲料及菸草製造業(10.0%)、煉油及化學業(21.3%),食品業(0.1%)。其他製造業成長23.3%,包括金屬產品(39.2%)、非金屬礦產品(39.2%)、工業製造業(18.3%)。
2021年多國經濟已逐漸擺脫疫情影響,多數工廠恢復營運,加工出口區成長20.3%,主要成長項目為珠寶(77.7%)、菸草(33.6%)及成衣(29.5%)。
A:
2021年多國建築業成長23.4%
2021年新增許多建案,促使建築業成長23.4%。為振興經濟,多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建築業為主要受惠產業之一,此外,多國政府亦進行多項道路工程,包括La Penda公路、Baní環城公路及修復Santiago-Puerto Plata旅遊公路等。建築業之復甦將有效帶動其他經濟活動成長。
2021年旅館餐飲業自疫情復甦,成長39.5%,旅客人次成長115.1%,旅遊業收入成長112.6%。
受惠於疫情期間,民眾居家上班上課對網路的需求增加,2021年通訊業成長4.6%,其中行動服務及網路分別成長7.6%及6.7%。通訊業服務在疫情期間格外重要,諸如政府機關正常運作、醫療網絡聯繫集遠距教學等皆需仰賴穩定的通訊服務。
A:
- 綜整本處駐在國媒體報導,秘魯勞動部於近日公布一項新勞動決議,修改勞工集體談判規範及簡化罷工之程序,給予勞方更多集會保障,且該項決議未經大眾諮詢過程即於本(111)年7月25日生效。
- 本次修法焦點在於便利勞方執行罷工之方式,未來勞團罷工不須經與資方談判,僅須向勞動部提出申請,倘在3天內未獲政府回應,勞團即可自動認定申請獲准並展開行動;再者,罷工過程中,雇主不得要求勞工返回工作場域,亦不得要求到班之勞工取代其勞務;此次修法亦擴及非正式人員組織工會之權力。
- 此項修法震驚秘國業界,資方認為此決議不僅擴大工會集會結社權力,勞資雙方前須透過集體談判之仲裁程序亦在修法後變為勞團獨有權利,可依任何理由展開罷工。為此,秘國業界計205個公商協會已於近日連署向政府表達嚴正抗議,認為此項修法牽涉廣泛,惟勞動部未經與各界溝通即一意孤行推出此不利經濟發展且破壞勞資關係之措施,爰要求行政部門立即撤銷此決議。
A:
一、 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及貿工部(MTI)於本(2022)年7月25日發布的聯合新聞稿顯示,由於服務、食品暨零售商品價格及電費暨煤氣費用漲勢更為強勁,星國2022年6月核心通膨率(不包括個人陸路交通及住宿費用)較5月成長0.8%達,4.4%,再創13年(2008年11月)來新高;整體通膨率升高1.1%,達6.7%,亦是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
二、 2022年6月新加坡電費及煤氣費受全國電力開放市場平均零售價格加速上升影響,成長幅度達20%,高於5月的19.9%;食品服務及非熟食價格漲幅加大,使得食品通膨率自5月的4.5%成長至5.4%;旅行費用、點至點交通服務及機票價格升幅增加,推動服務通膨率自2.6%成長至3.4%;藥品暨保健品及服飾暨鞋類價格漲勢增快,使得零售暨其他商品通膨率自1.8%成長至3.1%。另汽車及油價上漲強勁,個人陸路交通的通膨率自5月的18.5%明顯成長至21.9%;住宿通膨率受房屋租金漲幅擴大影響,自5月的4%成長至4.2%。
三、 星國政府指出,未來數月通膨壓力將持續增加,預期核心通膨率在2022年第3季成長至最高峰,至2022年底趨緩,汽車及住宿費用在2022年可能維持高價。另國內勞動力市場預估將持續緊縮,薪資漲幅繼續強勁。由於消費者需求強勁,業者可能將燃油、水電、進口投入品及人力成本升高轉嫁至物價上。據星國官方預估,2022年全年核心通膨率介於3%-4%;整體通膨率介於5%-6%。
四、 新加坡華僑銀行表示,星國整體通膨率預估在未來數月可能上升至近7%,鑒於俄烏戰爭持續、國內暨多數主要經濟體勞動力緊縮、區域需求復甦,加上主要商品市場供應侷限,本次通膨風暴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緩解。ING集團指出,在消費者需求升高及商品價格激增夾攻下,新加坡物價將進一步被推高;倘核心通膨率無法滑落至4%以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能於2022年10月再度緊縮貨幣政策,該局例常在每年4月及10月發布貨幣政策聲明,但自2021年10月至今,已4度緊縮貨幣政策(包括在2022年7月中旬例常會議之外時間),藉由加快星幣升值,為超乎預期的通膨現象降溫。
A:
一、 依據新加坡華僑銀行日前發布的「本(2022)年下半年投資展望」分析報告顯示,由於目前全球經濟刻正處於成長停滯且通貨膨脹上升的局面,預期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不致陷入衰退,但部分地區或許會經歷短暫及稍微衰退。
二、 上述報告指出,新加坡經濟在2022年及2023年不致於陷入衰退,預估可分別成長3.8%及3.0%。倘外部環境繼續惡化,2022年下半年不排除會陷入連續2季經濟萎縮的技術性衰退,但考慮星國製造業及貿易業成長趨勢依舊強勁,以及國內消費反彈等因素,陷入技術性衰退不是目前所預期的「基本情況(base case scenario)」。據日前星國官方發布的預估數據,新加坡2022年第2季經濟與第1季比較持平。但通膨情形在2022年第4季放緩後不致回到疫情前水平,因各國央行繼續緊縮貨幣政策、新加坡勞動力緊縮及俄烏戰爭等因素,通膨情形不會快速趨緩。
三、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林秀心表示,目前全球的經濟風險是各國央行預期通貨膨脹升高,因此即使經濟成長趨緩,仍提前加息,倘相關央行不謹慎制定政策,可能導致經濟真正陷入衰退。
A:
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7月23日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最近宣布到2024年前將該國所有工廠遷至環保工業區的目標。FTI主席Kriengkrai Thiennukul表示,此舉是將泰國工業部門提升到工廠、社區與環境可和諧共存的計畫之一部分。
FTI於7月22日與內政部、工業部、自然資源及環境部簽署關於工業部門「走向綠色」(going green)的諒解備忘錄(MOU),簽署方還包括地方政府及39個府級相關主管部門。
推動該項MOU的靈感來自工業部的計畫,即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園區同時,在不傷害當地社區的情況下持續繁榮發展。據Kriengkrai主席表示,約有380家公司,包括FTI成員與非成員,對「走向綠色」表現出興趣。預計到2024年全國所有14,000個FTI成員都將成為該項努力的一部分。
工業部工業工程局局長Wanchai Phanomchai表示,該局將推動工業廠房升級,使其成為100%的綠色;並將努力在政府20年國家戰略下,完成至少40%的目標領域達到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標準。鑒於環保是全球趨勢,泰國需要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以促使本地製造商在國際上被接受,且有助增加更多價值以維持其工業部門。
工業部副常務秘書Chulapong Taweesri表示,更多的生態工業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證明。此外,如果沒有相關各方,特別是當地社區的合作,就無法實現工業部門的轉型。工業部門轉型有5個步驟,包括:參與、支持與採取行動;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效率;工廠與社區相互依存;以及企業、人與環境和諧相處。
A:
一、 依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本(2022)年7月26日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 6月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率為2.2%,增幅遠低於5月10.4%的增長率;倘不包括生物醫藥製造,6月份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率為4.2%,低於5月13.4%的增長率。儘管製造業連續第九個月擴張,但6月份的表現不如預期,彭博社較早前收集經濟師預測的中位數同比增長率為5.4%。
二、 前揭報告指出,由於來自中國的訂單減少,造成半導體產值下滑,影響製造業整體表現,半導體產值從5月擴張率32.1%降為2.6%,電子業產值6月增長率為2.3%,低於5月22.9%的增長率;其他電子模塊與組件業的跌幅則擴大至23.5%。經季節性調整後,6月份製造業產值較5月萎縮為8.5%,倘不包括生物醫藥製造業,環比下跌6.9%。
三、 前揭報告顯示,化學業的產值跌幅加劇,從5月的–3.3%擴大至–11%;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跌幅從5月的–5.1%擴大至–9.2%。交通工程業的表現最強勁,產值在6月增長率為32%,高於5月13.4%的增長率;完成交付的船隻維修和岸外項目更多,推動海事與岸外工程領域達44%增長率。一般製造與精密工程集群的產出亦擴張,分別同比上揚10.1%和5.6%。
四、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與李主禮指出,半導體產出自今(2022)年1月以來首次下滑,跌至13個月的最低水平,消費者對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需求放緩,影響市場對晶片的需求。製造業表現不如預期,將影響早前官方預估第二季的經濟增長率4.8%下調至4.2%。經季節性調整,預估第二季經濟表現將轉為環比下跌0.5%,將是自2021年第二季以來首次出現萎縮。
五、 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指出,有鑑於製造業第二季增長無預期高,原預估增長8%,實際只增長5.7%,新加坡第二季經濟增長預計將比官方預估率低0.3%,為4.5%。
六、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表示,民眾對經濟陷入衰退感到擔憂,將促使企業更加縮減資訊科技預算,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將受影響。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已考慮放緩或凍結聘請員工,此將進一步打擊市場情緒與消費者信心,連帶影响新加坡製造業處於低成長,預估2022年全年增長率約5%。
A:
一、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本(2022)年7月26日宣布,將擴大去(2021)年5月推出的企業創發平臺(Corporate Venture Launchpad),在未來兩年注資2000萬星幣(約1,440萬美元),比平臺剛推出時的預算高出一倍,除大型及成熟公司,擴大後的平臺亦將協助各行業具潛力的區域公司、高成長公司和創投公司,開發原有核心業務以外的新成長業務。
二、 前揭企業創發平臺由經發局轄下的創投機構New Ventures負責,專門支持無創立新業務經驗的企業開發創新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平臺去年5月推出後,經發局與創業工作室(venture studio)在試行期間共協助13家公司開發首個創發概念,範圍涵蓋永續發展、農業科技、金融科技、養老及元宇宙等領域,公司在試行期間進行概念核實衝刺(concept validation sprint),主要在發展產品、蒐集客戶資訊、測試商業概念的接受度及業務的生存能力等。
三、 經發局7月26日同時與波士頓諮詢公司數位創投(BCG Digital Ventures)、FutureLabs Ventures、Leap by McKinsey、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旗下的Next、Rainmaking和Wright Partners等六家創業工作室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擴大後的企業創發平臺,參與的企業與經發局將為概念核實衝刺計畫共同出資高達50萬星幣,未來建立與推出新成長業務階段時,企業與經發局將再額外共同出資50萬星幣,以加快開發業務的步伐。
四、 經發局局長傅美晶表示,創新為新加坡經濟理念的主要支柱,許多新加坡企業意識到開發企業創投是取得成長趨勢與推動創新的重要途徑。目前新加坡有近80家企業創投公司,比2021年1月增加近一倍。
五、 參與企業創發平臺的電器公司伊萊克斯(Electrolux)亞太、中東與非洲區家電暨服務部主管尤爾卡(Gaurav Julka)指出,該公司用一年的時間開發「只租不賣」的電器訂閱式服務業務,為星國消費者帶來永續的生活方式,進而減少垃圾填埋場的電子廢棄物,希望通過回收與再利用家電來提高資源效率,以邁向循環經濟。
A:
歐盟自105年6月30日起對自中國進口之鉬絲課徵最終反傾銷稅(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6/1046),嗣因歐盟國內產業提出申請,主張措施屆期後可能造成持續傾銷及國內產業再度受損,歐盟執委會爰於110年6月28日公告展開落日複查。
執委會復於111年7月26日在第L197號歐盟公報以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22/1305公告落日複查結果,並自次日起對旨揭產品續課徵稅率64.3%反傾銷稅,應課稅產品之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 ex 8102 96 00 (TARIC codes 8102 96 00 19、8102 96 00 20、8102 96 00 30及8102 96 00 40)。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22R1305&from=EN。
A:
查歐盟於110年11月18日公告對自中國進口之石墨電極棒組啟動反補貼調查,惟申請人嗣於本(111)年5月9日通知歐盟執委會盼撤回啟動調查程序之申請,且執委會認定終止調查程序無損歐盟利益,爰於本年7月20日在第L191號歐盟公報公告終止前述反補貼調查程序。
本案詳細資料可自歐盟公報網站下載,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22D1263&from=EN。
A:
據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看好沙烏地經濟自COVID-19疫情復甦情況,尤其是國際油價高漲將大幅推升沙烏地石油產能及收入,加上非石油經濟持續成長,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預估沙烏地明(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3.7%,略高於前期預估的3.6%,另對本(2022)年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前期預估的7.6%。
另IMF再次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本年實質GDP成長率預估自前期的3.6%下修至3.2%,主因為國際通膨高漲,加上烏俄戰爭未歇,最嚴重恐造成全球經濟大衰退,其中,本年第2季全球經濟實際上已較去(2021)年同期衰退,主因為中國大陸及俄羅斯國內經濟分別因戰事、經濟制裁及疫情而呈現低迷。
A:
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會長蘇添來(Soh Thian Lai)頃表示,儘早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進一步協助馬國自新冠疫情中復甦。任何延遲或不參與 CPTPP 都將導致馬國的機會成本,從廣泛保障措施中被拋棄。
馬國自2018年3月簽署該協定以來,已然過去四年,批准 CPTPP已刻不容緩,隨著東協鄰國強勢前進,馬國將面臨被排擠到場邊的風險。
蘇會長援引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的對CPTPP進行的成本與效益分析(CBA)的報告時稱,CPTPP將為馬國帶來淨經濟利益,因馬國與汶萊、新加坡與越南一起,是東盟僅有的四個參與該協定的國家。
該報告重申,CPTPP為三個新國家提供市場進入機會,即加拿大、墨西哥與秘魯,馬國與前述三國未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統計顯示,前述三個新市場人口逾 2 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逾3.5兆美元,較馬國的經濟大9.4倍。此外,CPTPP將為馬國企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及更廣泛的原物料採購渠道,這將直接提高馬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競爭力與吸引力。
雖然在各方之間實施如此廣泛和高規格的協定存在很多挑戰,然CPTPP的核心與主要推動力為促進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與投資,透過該協定中必要的例外與暫停條款,馬國的利益將可得到廣泛保障,而國內利益亦將受到保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頃為原產業部舉辦的「2022年馬來西亞國際農業暨大宗商品展覽會及峰會」(MIACES)主持推薦儀式時表示,中國大陸國營企業公司包括山西建設投資集團公司(SCIG)及中國大陸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ICC-CAS)將投資60億馬幣(約13.48億美元)與馬國棕油局(MPOB)及宏洋控股公司(BENALEC)的獨資子公司邊佳蘭海事工業公司(Pengerang Maritime Industries)及沙巴石油及天然氣發展機構(SOGDC)合作,以在馬國興建首座加氫處理植物油及永續航太燃料廠,並推動馬國棕油業往高科技和高附加價值產業業發展。估計前述合資企業將可創造1,000個就業機會。
截至2021年,原產業為馬國創造2,702億馬幣(約606.24億美元)的出口額,較前(2020)年成長39.7%。馬國政府為MIACES展設下目標,預計2022年可為馬國創造3,000億馬幣(約673億美元)出口額,並成為棕油、橡膠、木材、可可、胡椒、洋麻出口國際市場的最佳平臺。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表示,在橡膠領域,根據馬國聯合國際知名大學共同研發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自天然膠與石墨烯(Graphene)萃取成為新一代複合膠,可製造航太產業所需要的高空汽球,類似產品屬於全球首創。這項新發現可協助馬國投入高附加價值的工業發展領域,並可開拓航太產業和衛星應用系統方面的新市場需求,從而推高馬國橡膠業的出口值。馬國為世界知名的天然膠出口國,向來出口高品質的橡膠產品,尤其是已開成功進軍近190個國家市場的橡膠手套。配合生產鏈上技術不斷地改革,馬國已成功地將橡膠製品多元化,並生產更多高附加價值產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衛生部副部長諾阿茲米(Noor Azmi)頃表示,自2021年至2022年6月底止,共計714項未經申報的美容產品廣告被勒令從社交媒體平臺撤下。同期,計有1,326則在社交媒體及海外電商平臺銷售未經申報的化妝美容產品已轉發給平臺管理員以要求撤下;其中計有100個網頁已提交馬國通訊暨多媒體委員會採取行動,藉以解決日益氾濫的社交媒體醫生過度銷售化妝品以致對消費者造成副作用的現象。
根據馬國1984年毒品及化妝品管制法令下,所有化妝品或美容產品在生產、進口或銷售前皆須向馬國衛生部登記。該
部將繼續監督各種媒體,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化妝品廣告,以確保相關化妝品廣告符合法律及指南的要求。
自2021年至2022年6月底止,馬國衛生部監督1,775則廣告,其中向違反指南的公司發出283則警告,而104種化妝品因違反化妝品法令而被撤銷申報。同期,該部透過藥品執法組接獲86項線上銷售未申報化妝品的投訴,執法組亦針對投訴取締444間商店,取締金額達33萬8,629馬幣(約7萬6,096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捷克媒體Expats.cz本(2022)年7月25日報導,歐盟執委會能源總署報告指出,捷克電價在超過30個觀測地點中,高居歐洲第6位,電價高於捷克的城市包括維也納、倫敦、羅馬、哥本哈根及柏林。捷克政府刻規劃於天然氣及電力等能源補助細節,以減輕消費者負擔。
與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5月歐盟首都家戶零售電價上漲44%,其中電價最高的維也納每度電( Kwh)為0.496歐元,布拉格則為每度0.4歐元,漲幅高達70%。電價最便宜之歐盟首都則為布達佩斯,因匈牙利政府已採補貼政策為電價設立價格上限。除匈牙利外,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政府亦採取降低能源價格或稅收等措施,以降低能源價格。法國更對能源價格上漲幅度設定4%上限,並支應消費者100歐元之一次性補貼。
捷克政府預計在7月底或8月初公布天然氣及電費補貼之細節及減免使用再生能源費用之相關規定,以減少民眾的能源支出。捷克媒體Echo24.cz於本年7月21日指出,捷克政府有可能接管捷克國營電力公司ČEZ集團,以充分掌握對能源價格之管控,目前捷克財政部擁有該公司69.78%之股份。法國政府亦刻計劃採取類似措施將法國電力公司(EDF)國有化。
A:
依據瑞士通訊社2022年7月27日新聞報導,瑞士雀巢集團宣布將於墨西哥建立新的咖啡工廠,計畫將投資3.4億美元,為墨西哥Veracruz城增加1,200個工作機會,藉此雀巢於全墨西哥咖啡供應鏈總員工人數將增加至8萬人。
雀巢於新聞稿中表示,Veracruz工廠將使用新型環保技術,以減少水電等資源消耗,並表示該工廠的用水將實現100%重複利用。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2022年7月27日
A:
依據瑞士通訊社2022年7月26日新聞報導,瑞士羅技電腦周邊設備製造商2022年第2季營業額約為1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羅技集團表示營業額減少主要受整體經濟環境衰退,以及去年營業額因為疫情大幅成長等因素影響。
除營業額減少外,由於重組及併購等成本因素第2季利潤亦顯示減少,息前稅前利潤約為1.46億美元,減少超過30%。淨利潤預估為1億美元,減少46%。
羅技集團下調本年預測,估計營業額將減少4%至8%,EBIT營業利潤約6.5至7.5億美元。該集團今年5月份原預估營業額將減少2%至4%,EBIT營業利潤約8.75至9.25億美元。
羅技自2020年啟動回購計劃,原計畫回購價值10億美元之股票,現該集團將金額上限調整為15億美元。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