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瓜地馬拉2022年第1季外人投資衰退22.7%
瓜國央行統計資料指出,瓜國2022年第1季外人投資金額為2億3,620萬,較2021年同期3億560萬美元衰退22.7%。2021年因Millicom (Tigo) 電信公司以22億美元收購瓜國企(Tigo Guatemala)的投資,使得瓜國外人投資金額高達34億7,100萬美元,央行預估2022年外人投資將衰退。
當前國際情勢如烏俄戰爭、美國高通膨、全球物流問題及原油及原物料價格高漲等,使得投資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儘管前述外在不利因素,瓜國本年第1季經濟成長仍達4.5%,預估第2季經濟成長4%。
本年第1季外人投資主要產業別、金額及其占比為商業及汽車修理業(8,230萬美元,34.8%)、資通訊業(5,180萬美元,21.9%)、金融保險業(4,540萬美元,19.2%)、水、電及衛生清潔業(2,710萬美元,11.5%)。
A:
瓜國央行預估2022年第3季瓜國經濟成長仍保持穩健
瓜國央行總裁Sergio Recinos指出,目前瓜國通膨率仍在目標值內、財政穩定及匯率平穩,預估2022年第3季瓜國經濟成長仍保持穩健。R總裁指出,2021年瓜國經濟成長8%,2010年至2019年平均成長3.5%,預估2022年成長3.5%至5.5%。自2021年起,受疫情影響之經濟活動逐漸復甦,成長最多的產業包括旅館餐飲業(20.4%)、醫療(17.8%)、運輸倉儲(11.6%)、採礦採石業(10.7%)。
預估2022年瓜國經濟成長將趨緩,教育、農業、公共行政及國防為成長幅度較低的產業;僑匯將成長11%;進出口約成長7.5%。全球經濟預估成長5%,貿易成長6.7%。
A:
瓜國2022年成衣紡織業之投資將達3億5,000萬美元
依據瓜國央行統計資料,2021年成衣紡織業出口達15億8,150萬,占瓜國總出口的14.16%,占瓜國GDP8.9%。2022年1至5月成衣出口達9億5,34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32.8%。
瓜國紡拓會(VESTEX)指出,儘管成衣加工持續成長,瓜國紡織品成為近年該產業訂單最多的產品,且吸引更多在瓜國設廠之投資。該會分析主因為全球物流改變,及近岸生產之優勢。估計2022年成衣紡織業之投資將達3億5,000萬美元,主要係現有工廠之廠房擴建及購置新設備等,例如MT Textil, S.A.因獲得數個新合約而決定投資擴建廠房。
依據VESTEX統計資料,2020年瓜國出口至墨西哥及中美洲之紡織品重量為2,280萬磅,2021年成長56%,達5,190萬磅;2022年1至6月出口6,330萬磅,成長22.1%。瓜國每年另出口傳統手工藝織品逾3,000萬磅。
VESTEX指出,近年該產業之投資主要聚焦紡織品投資而非成衣加工,主要係因成衣加工為勞力密集產業,而瓜國勞工薪資成本為中美洲最高,因此成衣加工之投資逐年減少;紡織業之投資增加則因許多美國客戶要求供應商於鄰近國家設廠,瓜地馬拉因列於其中而有利促進本產業之投資。
依據瓜國競爭力委員會(PRONACOM)之統計資料,2021年成衣紡織業之投資為1億7,400萬美元,估計2022年將達3億5,000萬美元。瓜國2022年吸引外資目標為15億美元。
A:
瓜國2021年採礦業成長36.46%
2021年採礦業成長36.46%,占國內生產毛額0.62%。瓜國2013-2027能源政策(Política Energética2013-2027)設定2027年以前達成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須達80%。瓜國近年積極發展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綠能產業,2021年再生能源及非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分別為77.1%及22.9%,其中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分別為水力(38.8%)、生質能(29.8%)、風力(4.7%)、地熱(2.0%)、太陽能(1.8%)。
A:
瓜地馬拉2021年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63.2%
2021年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63.2%,商業占19.3%、運輸倉儲業3.08%、金融保險業
3.77%、私人服務業11.93%及其他。
1. 金融保險業:2021年成長3.77%。Tax Justice Network公司對全球133國進行2020年金融保密指數評比(Financial Secrecy Index),瓜國較2019年前進9名,居第69。
瓜地馬拉18家營運銀行,前5大銀行為工業銀行(Banco Industrial)、鄉村發展銀行(Banco de Desarrollo Rural)、Banco G& T Continental銀行、瓜地馬拉農商銀行(Banco Agromercantil de Guatemala)、BAC改革銀行(BAC Reformador),上述5家銀行2021年資產共達497億美元。獲利潤排名,工業銀行及鄉村銀行分別位居中美洲第一及第二名。
A:
瓜國2021年自亞洲進口情形
瓜國2021年自日本進口額3億7,314萬美元,占瓜總進口1.4%,居瓜國第12進口來源國。主要進口產品:車輛及零件、鋼鐵、柴油、化學品及家電。
瓜國2021年自南韓進口額4億1,085萬美元,占瓜國總進口額1.54%,為瓜國第11進口來源國。主要進口產品:車輛及零件、家電、汽油、塑膠品及油漆類。
2021年自中國進口額37億249萬美元,占總進口13.92%。主要進口產品:家電、汽車、鋼鐵、塑膠品及紡織品等。
A:
薩國現任政府經貿政策主軸以促進國內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吸引外人投資、輔導微中小企業發展及穩定財政與金融政策為施政重點。2021年薩爾瓦多經濟成長達10.3%,得以恢復疫情前水準。國內生產毛額達287億3,690萬美元,較2020年增加41億7,390萬美元。
A:
2021年薩國經濟呈現高成長
2021年薩國經濟得以呈現高成長主要可歸因於國內及國際因素,國內層面主要係:1.國內生產產品多樣化得以滿足對防疫產品的需求;2.增加或提供相關基礎建設以因應居家或遠距工作所需;3.透過提高最低薪資ヽ微中小及農業貸款計畫ヽ提供師生電腦設備ヽ執行基礎建設計畫及推動施打新冠疫苗等有效恢復及增加就業,帶動經濟成長。國際因素主要係:1.供應鏈逐漸恢復正常運作;2.主要貿易夥伴對薩國產品需求增加;3.僑匯收入創新高等。
受到上述有利因素影響,薩國19項經濟活動得以成長,其中成長最多的產業包括餐旅業(成長36.5%)ヽ運輸倉儲業(17.0%)醫療及社會救助業(16.7%)及商業及汽車修理業(9.7%)。
受總體經濟有利條件影響,薩國私人及公共消費分別成長15.4% 及 7.2%;公ヽ私部門投資成長29.5% 及23.9%;進ヽ出口分別成長26.6%及26.1%。
整體國民收入亦呈現成長,包括受薪階級薪資調漲10%ヽ自營業者收入增加16.2%ヽ企業收入增加19.7%及賦稅收入增加35.4%。
2021年薩國僑匯收入達75億1,710萬美元,成長26.8%,僑匯主要來源為美國。
A:
2021年薩國進出口概況
2021年薩國主要出口市場依序為美國、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巴拿馬、多明尼加、韓國、中國;其中薩國對美國出口總額達26億1,408萬美元,占總出口額之39.43%;而對中美洲及巴拿馬出口總額達31億2,936萬美元,占薩國總出口額之47.2%。
2021年薩國主要進口來源依序為美國、中國、瓜地馬拉、墨西哥、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韓國、日本、西班牙;其中自美國進口總額達40億9,040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27.13%;自中國進口總額則達25億3,165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16.78%;自瓜地馬拉進口總額則達15億9,297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10.5%;自墨西哥進口總額則達12億2,719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8.13%。
A:
薩爾瓦多預估2022年經濟成長約3.2%
薩國央行總裁Douglas Rodríguez指出,2021年薩國經濟成長主要靠公共投資帶動,建築業及旅遊業亦將隨之成長,相關投資計畫包括3 de Febrero水力發電廠、Gerardo Barrios和Claudia Lars周邊地區發展計畫、Surf City發展計畫。
央行依據目前數據及最新國內外情勢,預估2022年經濟成長約3.2%,本年影響薩國經濟表現的因素包括:新冠疫苗施打率ヽ政府持續推動的基礎建設等公共投資ヽ近2年私部門所進行之投資以及政府為促進經濟成長所發展之相關策略計畫等,然而薩國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力道減弱ヽ因國際緊張情勢導致之原物料價格高漲ヽ供應鏈受阻及美國調升利率等因素,將可能影響薩國經濟表現。
A:
薩國央行統計,2021年表現最佳之產業為餐旅業、運輸倉儲業、醫療及社會救助業、商業及汽車修理業
2021年薩國產業結構中,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之62%,工業占22.2%,其中製造業占14.65%,而農漁牧業則僅占5.13%。顯示國家經濟重心繼由農業經濟轉向製造業後,已邁向以服務業為主軸。薩國農牧業產品主要以咖啡、蔗糖及基本穀物為大宗;製造業以食品加工、製藥及紡織為主、石化、金屬、塑膠及機械等製造業亦逐漸起步。服務業則以商業服務、旅館餐飲、金融業、倉儲物流、電話客服中心及飛機維修等為重點。政府除了發展製造業及投資高科技與服務業外,近年來亦鼓勵咖啡、蔗糖、基本穀類(玉米、麥類、稻米、豆類)等農產種植、發展農產品加工及水產養殖業,以因應國際糧食短缺問題。
薩國央行統計,2021年表現最佳之產業為餐旅業、運輸倉儲業、醫療及社會救助業、商業及汽車修理業。
A:
2021年薩國蔗糖出口額共計2億66萬美元
目前薩國在美國與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AFTA-DR)中享有美國給予每年68萬7,000公擔之蔗糖配額,加上美國在WTO中承諾給予之59萬7,000公擔配額,總計128萬4,000公擔蔗糖可免關稅輸美;另據中美洲5國與歐洲聯盟協定,歐盟亦給予中美洲國家每年共計15萬公噸之蔗糖配額,其中薩國分配到2萬5,000公噸配額;其他如薩國與我國、墨西哥等國之自由貿易協定,均給予薩糖免關稅配額;薩國央行統計,在「臺薩自由貿易協定」架構下,薩國充分運用蔗糖免稅輸臺配額,2021年薩國對臺出口6萬370公噸糖,總額3,694萬美元。2021年薩國輸臺蔗糖免稅配額為8萬公噸。
薩糖業理事會(CONSAA)統計,2021年薩國蔗糖出口額共計2億66萬美元,成長7.13%;同年薩國蔗糖業三大主要出口國為中國、韓國及美國。
A:
2021年薩國咖啡出口額為1億813萬美元
薩爾瓦多咖啡種植面積約22萬畝,主要分布於西部Ahuachapán、Sonsonate、San Salvador;東部San Miguel、Usulután;北部Chalatenango等地,惟自2012年底中美洲爆發嚴重咖啡葉鏽病疫情,真菌孢子經由空氣或雨水傳播,造成咖啡樹葉出現橘色斑點、落葉和病株死亡,葉鏽病真菌主要侵襲種植於中、低海拔咖啡樹,而薩國高達98%咖啡樹種植於中低海拔地區,受疫情衝擊大,尤其小型咖啡農缺乏控制疫情資源,受創嚴重。
2021年薩國咖啡出口額為1億813萬美元,衰退13.6%。薩爾瓦多咖啡出口五大主要國家為美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及英國。
A:
2021年薩國紡織成衣出口總額8億7,500萬美元
2021年薩國紡織成衣出口總額8億7,500萬美元,成長39.6%,主要出口國依序為美國、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墨西哥、越南、哥斯大黎加、加拿大、多明尼加、巴拿馬。
薩紡織業與其他主要競爭國如柬埔寨、印尼、越南、中國大陸和鄰國宏都拉斯相較仍不遜色,薩國與中國大陸及越南同為美國紡織成衣主要供應國。除了美國市場外,加拿大及中美洲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等國亦為薩國紡品潛力市場。薩國出口至美國之產品有成衣、配飾、外套、夾克、各種褲子、西裝、洋裝、裙子和針織衫等。
A:
2021年薩國塑膠產品出口金額達2億7,016萬美元
薩國塑膠業為國內5大出口製造業之一,2021年薩國塑膠產品出口金額達2億7,016萬美元,成長26.09%。薩國塑膠產品主要為運輸用塑膠包裝及塑膠容器及家用塑膠產品等兩大項,主要出口項目為飲料用容器、塑膠袋、包裝用塑膠產品及廚房其他塑膠用品。
薩國塑膠產品超過80%出口至中美洲各國,主要出口產品為飲料用容器,瓜地馬拉為最大出口市場,其次為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哥斯大黎加等國。
目前薩爾瓦多有100餘家大、中、小型規模塑膠公司,創造9,000個直接就業機會及1萬5,000個間接就業機會,樹脂及塑料主要從美國進口,其次為中國大陸、墨西哥及臺灣等國家。
A:
依據薩國央行資料,2021年薩國紙製品出口金額達3億6,760萬美元,減少26.02%,主要出口國家依序為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巴拿馬。
薩國工業總會指出,印刷業扮演角色越來越重要,相關印刷品如書籍、小冊子、傳單、貼紙、郵票、版畫和照片、報紙、週刊等,銷售及出口均有成長,主要出口至中美洲各國,甚至多明尼加、智利、墨西哥等國亦有需求。薩國紙品出口成長,惟缺乏足夠樹木做為造紙原料,大部分原料均仰賴進口,為發展紙製品產業之一大問題。
A:
2021年薩爾瓦多外來觀光人次達140萬人次
薩爾瓦多觀光部指出,薩國為拉丁美洲重要航空轉運中心,該部運用此一利基加強推廣觀光產業,已見成效, 2021年外來觀光人次達140萬人次,觀光收益達14億美元。主要遊客來自中美洲(55.6%)、北美(39%)、南美(2.4%)及歐洲(2.2%)。
A:
2021年薩國電力來源分別為水力發電(約占28.5%)、地熱(約占26.3%)、生質能發電(約占24%)、太陽能發電(約占10.6%)及重油發電(約占7.6%)。
薩國高度依賴石油發電,加上採行浮動電價,電力價格隨國際油價起伏,不利企業控管成本,為提高能源自主性,薩政府自2007年底頒布「發展再生能源賦稅獎勵法」, 並於2015年10月再度修法,擴大賦稅獎勵,因條件豐厚,吸引法、德等國內外廠商爭相投資。
薩國政府每年公布1至2項再生能源發電計畫招標案,以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為主,同時開放民眾在自家安裝發電設備作為自用或出售。國家能源委員會(CNE)表示, 即使國際油價下跌,薩國政府仍會將發展再生能源視為首要目標,主要發展項目為風力、太陽能發電,並將鼓勵換購LED燈泡等各式節能產品。
A:
2021年多國經濟成長12.3%,經濟活動成長4.7%
2021年多國經濟成長12.3%,經濟活動成長4.7%,為拉丁美洲經濟成長幅度最多的國家之一。為減輕疫情對多國經濟的衝擊,多國政府採取相關財政及貨幣政策措施,以期逐步恢復多國生產及消費活動。受惠於多國健全的經濟環境,多國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內外在環境的風險因子多國皆控制得當。
2021年多國各產業活動成長情形如下:餐旅業(39.5%)、建築業(23.4%)、自貿區(20.3%)、運輸倉儲業(12.9%)、商業(12.9%)、製造業(10.6%)、服務業(6.4%)、水電業(6.0%)。
A:
隨著全球對電動車的需求快速成長,生產鋰電池所需材料的短缺現象似乎沒有消退跡象。迄今為止,全球採礦業仍未能跟上步伐:專家指出,目前上線的新礦和加工設施仍然嚴重不足,新計畫往往需時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開發完成。
根據 Inside EVs 新聞網,今年5 月全球註冊近 70萬輛新電動汽車,較一年前增加 55%。汽車製造商承諾到 2030 年代中期將生產線轉換為生產電動車,估計未來十年對鋰、鎳、鈷和其他金屬的需求將繼續上升。根據顧問公司 Rystad Energy 的數據, 2021 年初以來,用於電動車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上漲 8倍。
目前中國在市場上佔主導地位,擁有國內外礦權及大部分加工設施。雖然美國和歐盟正努力追趕,但由於需取得政府許可和其他困難,將面臨艱鉅挑戰。
過去 18 個月鋰價格飆漲引起全球各國領導人注意,拜登總統即強調須終結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長期依賴。
近幾個月來鈷和鎳的價格維持相當穩定,主因是中國重新實施 COVID-19 封鎖措施導致需求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