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2022年1-5月活牛出口金額達1.84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之7,800萬美元,年增135%,活牛出口總數達23萬2,704頭,較2021年同期大幅成長68%。

 

哥國活牛主要出口國家依序為:埃及(194,769頭)、沙烏地阿拉伯(19,712頭)、約旦(11,636頭)和黎巴嫩(6,587頭)等。活牛出口增加主要肇因於哥幣貶值所致,買主主要為中東國家因喜歡購買整頭活牛自行宰殺處理,以配合其慶典、文化等習慣。

A:

根據中美洲財政研究中心(Icefi)資料顯示,瓜地馬拉2021年政府賦稅收入占國民生產毛額比例為11.7%,近21年來平均租稅負擔率僅10.87%,顯現瓜國租稅負擔率明顯偏低,政府財政負擔大。瓜國財長Alvaro González Ricci表示,受疫情影響稅收減少,預估2022年稅收將達108億美元,租稅負擔率可望提升。 

Icefi專家Abelardo Medina Bermejo表示,瓜國租稅負擔率偏低主要原因包含瓜國營所稅為25%,惟經節稅後公司僅繳0.8%1.2%;瓜國營業稅12%在中美洲最低,加工出口區享租稅優惠;以及地下經濟猖狂,造成嚴重逃漏稅。渠指出,倘瓜國政府採取加強稅務稽查措施,將有效增加稅收並提高租稅負擔率。

A:

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CABEI)總裁Dr. Dante Mossi於本(2022)年7月上旬訪韓,俾以落實韓國與CABEI在中美洲地區之貸款合作計畫,M總裁此行與韓方簽署包含環境、教育、基礎建設、人力資源等領域之備忘錄。 

M總裁表示,韓國將中美洲視為物流運輸中心,刻覓尋此區域之良港以增進雙邊貿易。渠此行與韓方所談之計畫,包含宏都拉斯Palmerola機場成為韓國與中美洲空運貨物整合中心、尼加拉瓜Bluefields港口開發計畫、哥斯大黎加電氣化鐵路、巴拿馬公共運輸提昇計畫及與哥倫比亞道路交通連接計畫等。

A:

緬甸商務部統計顯示,在2022-23財年,4 月 1 日至 7 月 8 日期間,來料加工 (CMP) 業的原材料進口額達8.2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3.69億美元增加近4.56億美元。儘管勞力密集型企業在COVID-19疫情,以及長期的政治不穩定中面臨財務困難,但根據2021年 9 月IHS Markit 報告,在針對勞工的 COVID-19 疫苗接種計畫之後,該行業漸漸恢復正常。

緬甸製造業中,成衣及紡織品來料加工業占相當大比重,並對緬甸的GDP有重要貢獻。緬甸CMP成衣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中國、美國與歐洲市場。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商務部發佈的統計,在當前2022-23財年的第1季(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7月8日),緬甸出口52萬噸各種豆類,價值3.9億美元。印度是緬甸豆類的主要買家,尤其是黑豆、綠豆及木豆,印度並延長對黑豆(Urad)及木豆清關托運條件,至2023年3月31日。近期印度黑豆的產量大,已使黑豆的價格走跌。除印度外,其他出口市場包括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阿聯酋、馬來西亞、印尼、台灣、日本及歐洲國家等,然這些國家的需求量相對較小。

 

黑豆的現行價格為每噸153.7萬緬幣,稍早在6月30日價格高達每噸170萬緬幣。此外,由於需求強勁,木豆價格上漲至每噸145萬緬幣。緬甸政府近日將出口收入改定為美元支付,至美元的官方匯率維持在1,850緬幣,然在民間兌換匯率已達1美元逾2,300緬幣。貿易商強調,新政策阻礙出口業務,因緬幣貶值,2021年9月29日黑豆價格曾創下每噸200萬緬幣的歷史新高。

 

在緬甸取消油料作物出口禁令後,花生及芝麻的價格走揚。據商品倉庫稱,當地的油廠大量購買已使庫存減少。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間出口逾109萬噸的豆類,價值8.3億美元。緬甸通過海運貿易出口100多萬噸的豆類,價值7.8億美元,另通過陸路邊境貿易向鄰國出口6萬1,895噸以上的豆類,價值5,046.9萬美元。

A:

一、    依據新加坡貿工部(MTI)於本(20211)年7月21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星國貿工部長顏金勇及「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部長們透過視訊會議方式於7月20日在巴拉圭舉行的「2022年南方共同市場峰會」期間,共同宣布就「南方共同市場及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MERCOSUR-Singapore FTA,簡稱MCSFTA)」談判達成實質協議。
二、    上述新聞稿指出,MCSFTA是一全面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及南方共同市場承諾透過降低商品關稅、增進服務貿易准入及取得政府採購商機,提供雙方更大的市場准入。新加坡石油暨天然氣、農產品、數位、製造、飯店、物流及基礎建設等產業業者,將可從貿易程序簡化、公平競爭及投資者保護等機制中受益。MCSFTA將為雙邊投資、智慧財產及創新方面提供更大便利性。除了直接經濟利益,MCSFTA並可促進雙方機構的制度化連結及能力建構。
三、    「南方共同市場」是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組成的拉丁美洲貿易集團,總人口逾2.95億,國內生產毛額為2.2兆美元。2021年新加坡及南方共同市場的商品貿易及服務貿易總額分別為79億星幣(56.7億美元)及30億星幣(21.5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在南方共同市場的海外直接投資累計為16.6億星幣(11.9億美元)。
四、    據星國貿工部資料顯示,目前共有90家來自南方共同市場業者進駐新加坡,新加坡進軍南方共同市場的業者近70家,包括雅詩閣(Ascott)、樟宜機場管理投資公司(CAI)、冬海集團(Sea)、翱蘭集團(Olam)及豐益國際(Wilmar)等。
五、    顏金勇部長表示,新加坡及南方共同市場的貿易額占新加坡與拉丁美洲總貿易額接近一半,上述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雙方市場的多樣化及韌性,新加坡及南方共同市場將共同致力於保持經濟開放及全球聯繫,雙方自2019年4月展開第1回合談判以來,國際貿易已發生巨大變化,反全球化及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日益增加,供應鏈不確定性亦持續,在此充滿挑戰時期,新加坡及南方共同市場堅定建立一個強大的貿易架構,並與全球網絡保持聯繫。
 

A:

一、    依據亞洲開發銀行(ADB)於本(2022)年7月21日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由於中國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對區域供應鏈及經濟發展帶來連鎖反應,該行將2022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預估由5.2%調低至4.6%,中國經濟成長自5%調降至4%,但東南亞經濟成長預估則從4.9%略微升高至5%,因部分東南亞經濟體在取消防疫措施後,國內需求反彈。
二、    亞洲開發銀行指出,亞洲經濟風險升高,主要受美國聯準會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外部因素影響。俄烏戰爭惡化可能導致全球能源及商品價格進一步飆升,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及通貨膨脹產生衝擊。美元在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前景不明朗時走強,對區域貨幣及股票市場則是雪上加霜。另中國最新防疫封鎖措施造成供應吃緊及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亦給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帶來下行風險。
三、    亞洲開發銀行亦將東亞地區(包括中國、香港、臺灣及韓國)的經濟成長預估從4.7%調降至3.8%。南亞的成長預估從7%調低至6.5%,主要因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及印度的高通膨與貨幣緊縮。
 

A:

在亞洲開發銀行(ADB)於本(7)月21日公布的亞洲發展展望補充報告中,對菲律賓經濟成長預期從今年4月之6%調升至6.5%。該6.5%水準正為小馬可仕經濟團隊預期6.5-7.5%成長之最低水準。至於明(2023)年ADB則維持6.3%之成長預期。

ADB菲律賓事務主任Kelly Bird表示,由於今年第1季GDP成長達8.3%,加以國內消費成長及進行中的大型公共基礎建設案帶動下,成長動能仍強,將使得菲國經濟今年成長可達6.5%甚至更高的表現,此預期並已將今年的通貨膨脹影響納入考量。

ADB對於菲國今年通膨預估為4.9%,明年為4.3%。今年4月當時預期分別為4.2%及3.5%。B主任表示此與全球通膨預期一致,並表示菲國央行最近升息3碼將阻止通膨上升。今年6月,菲國通膨達6.1%,為2018年10月以來最高水準。

A:

瑞士通訊社2022年7月22日新聞報導Dun & Bradstreet經濟顧問公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瑞士申請破產公司數量為2,310家,較上年同期增加20%。2022年申請破產公司增幅最大者為蘇黎士邦,較上年同期增加37%。

 

瑞士本年上半年新成立公司數量為25,443家,較上年同期減少4%。僅蘇黎世邦之新成立公司數量與去年同期無異,其他各邦皆顯示減少。

 

 

資料來源: 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7月22日

A:

  1. 據日本NHK NEWS WEB新聞本(7)月22日報導稱,從日本家庭消費之物品或服務的價格變動來看,2022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扣除易受氣候變動的生鮮食品外的指數,較上年同期增加2.2%,且連續3個月超過日本政府與日本銀行設定之2%年度目標值。

  2. 依照日本總務省公布2022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除去生鮮食品後的指數為101.7(2020年為100),較上年同期增加2.2%,連續10個月呈現增長趨勢;物價上升主要原因為能源價格的高漲,「能源」整體價格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6.5%。從個別項目來看,電力、天然氣分別上漲18%及17.1%;「不含生鮮食品在內的食品」則上漲3.2%

  3. 日本政府及日本銀行設定2022年度物價上升率為2%,惟薪資成長卻沒有跟隨物價上漲,不如原本預估值。對此,日本總務省表示,「受到烏俄戰爭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影響,且日圓貶值對進口原材料帶來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上述多種因素導致物價上漲,未來將會密切注意物價的動向」。

A:

馬塔雷拉總統於2022年7月21日接獲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再次請辭後,於當日下午依義國憲法第88條規定約見參眾兩院議長,聽取解散國會之意見,並於當日宣布解散參眾兩院。

德拉吉總理於2022年7月21日第89次內閣會議時表示,已再次面交辭呈,並獲馬塔雷拉總統指示成立看守內閣。此外,前述內閣會議亦通過將面呈總統簽署有關國會大選日期及選區席次規畫之法令。

馬塔雷拉總統於2022年7月21日簽署上述法令及發布訂2022年9月25日舉行國會大選與2022年10月13日為新國會首次集會,並發表聲明略以:

1. 強調提前國會大選為最後選項,尤其當前義國面臨諸多挑戰,需內閣與國會共同合作因應,然鑒於2022年7月20日參議院信任同票結果,顯見現任內閣缺乏國會多數支持。

2. 渠已簽署解散國會提前大選等相關法令,現任內閣進入看守狀態,但呼籲面臨通膨、俄烏戰爭及尚未歇止疫情等影響,現任內閣仍應運用既有可得之政策工具,以因應當前社會經濟挑戰。

A:

資料來源:越南反傾銷網站2022年07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統計資料顯示,越南2022年上半年貨品出口外國被採取貿易救濟調查計12案件,包括鋼鐵產品、木櫃、太陽能電池等。其中,被進行調查規避貿易救濟稅7件。迄今越南貨品出口國外被採取貿易救濟調查達214件。

 

越南貿易防衛局表示,不僅木材、楂魚、巴沙魚、蝦子、鞋類、紡織、鋼鐵等高額之出口貨品,蜂蜜、割草機、菸紙等小額之出口貨品亦被進行貿易救濟調查。

 

越南工商部刻正對36項出口貨品進行波動監視,並定期發布11項出口貨品之警示,通報各權責單位、協會、企業,以及其他相關單位。

 

另,越南貿易防衛局指出,越南工商部已對全球貨品進口啟動貿易救濟調查計25件,產品調查多樣,包括一般金屬產品(鋁、鋼鐵、焊接材料);化學品(山梨糖醇(Sorbitol)、燈絲纖維(Filament)、BOPP 薄膜);糖製品及味精等。

 

然而,據越南貿易防衛局稱,越南企業對貿易救濟認知仍有限,尤其地方都省市。主因對多數企業而言,此係新衍生之問題,加上越南多為中小型企業,而貿易救濟係極為複雜、涵蓋多項法規,以及要求足夠能力與資源始能處理等。

 

越南工商部未來將持續完善貿易救濟法律之文件制度;有效實施越南對外國進口品所提之貿易救濟措施提案。

 

同時,加強資訊及傳播法律知識工作,以提高越南企業對貿易救濟法規之認知,並協助企業採用貿易救濟工具與應對國外對越南企業之訴訟,以有效保護越南木材、紡織、水產及鋼鐵製造商及出口商業之合法權益。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7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府頃發布關於實施衛生領域經濟社會恢復與發展計畫及確保衛生人力資源之第4282號公文,以迅速有效實施衛生領域經濟社會恢復與發展計畫,同時提出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與為人民提供看病治療服務所需之人力資源之解決方案。同時要求衛生部協調各省市人委會緊速調查、綜合匯報自去年初至今之衛生工作人員辭職或轉移至非國立衛生醫療機構數量,並分析離職原因。另要求各單位主動依職權處置或對超出職權範圍之案件向主管部門報告,及時提出解決方案,確保有足夠人力進行疫情防控與醫療檢查救治工作,於本年7月底前向總理匯報實施結果。越南總理范明正並指派武德丹副總理持續指導衛生部、有關部會及63個省市貫徹落實政府之相關指示,充裕衛生領域之人力資源,為確保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社會復甦與發展作出貢獻。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7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本年7月21日新增確診1,292例,創1個多月以來新高。累計確診983萬7,649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91例,累計痊癒人數983萬7,645例。截至7月20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4,102萬3,060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45.94%),其中8,096萬9,614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79.7%)。

A:

標題:亞洲開發銀行維持越南本(2022)年經濟成長6.5%之預測

資料來原:越南m.hanoitimes.vn網站 2022年7月21日報導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一、亞銀(ADB)頃於7月21日公布新版「亞洲經濟展望報告」 , 預測越南經濟本年將強勁復甦,維持GDP將增長6.5%之預估值,明(2023)年將續增長6.7%。

二、 亞銀報告稱:

(一)上述預測係基於越南之高疫苗接種覆蓋率與持續實施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

(二)越南經濟增長將受到對外貿易持續擴張、製造業復甦快於預期、國內旅遊增長,以及公共投資支出之驅動。

(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尤其國際油價飆升,將加劇越南通膨壓力,惟國內食品供應充足,有助於緩解本年通膨壓力。因此,2022 年與2023 年通膨預估值保持在3.8%及 4.0% 不變,並與越南政府設定本年通膨不逾4%之目標一致。

(四)越南經濟面臨與東南亞其他國家類似挑戰,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經濟擴張放緩、已開發國家採取激進之貨幣緊縮政策、COVID-19 疫情起伏,以及俄烏衝突持續等諸多外部環境不穩定因素,均可能對越南經濟前景構成重大風險。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7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報告,7月16日至21日越南新冠肺炎感染人數持續上揚,19日起單日均超過1,000例。該部表示疫情仍然複雜且難以預測,尤其歐洲地區出現Omicron之BA.4與BA.5變種,許多國家亦建議人們再次戴上口罩,該部已指示各省市加強對BA.4、BA.5等變種之監測,同時加速疫苗接種,並需落實防疫措施。為避免疫情再次爆發,許多衛生專家建議應認真執行衛生部2VK(疫苗、口罩與消毒)之措施。鑒於Omicron之BA.5變種被認為具有高度傳染性,且疫苗有效性在接種6個月後下降,爰感染風險可能增加,需加強注射以確保群體免疫。另由於許多人持有低估疾病風險之心態,而不戴口罩或經常聚集在擁擠之地方,上述原因或係近日感染率上升之原因 。針對疫苗對BA.4、BA.5等新型病毒之保護效果,衛生部表示,疫苗生產商正持續研究與改進疫苗,惟目前之疫苗仍能有效減少嚴重病例與死亡人數。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7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范明正總理表示,房地產市場在維護宏觀經濟穩定、控制通貨膨脹、確保主要平衡與促進增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渠強調,當前要務係穩定宏觀經濟、控制通膨,確保發展平衡與增長速度。建設部部長阮青義報告對去年與本年前6月房地產市場綜合評估,預測形勢並提出解決方案,以發展安全健康之房地產市場,並指出越南房地產市場包括投資者選擇、土地使用權拍賣、規劃審批緩慢等方面之缺失,尤其保障性住房與職工住房嚴重缺乏,而房地產價格,特別是住房與住宅用地價格不斷飆漲。房地產交易方面,交易缺乏透明,出現2價申報現象,亦造成市場紊亂。越南財政部則表示,近2年來許多房地產企業選擇發行債券為商業活動籌集資金,市場相互關聯之風險增加,必須密切關注,該部將持續指導國家證監會及主管單位對上市公司債券市場之發行人與服務機構展開重點檢查,以確保投資者權益。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7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致力實現2023年國際遊客500萬人次之目標, 此係越南文化、體育與旅遊部本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之一,越南媒體報導,為實現目標,旅遊業將持續開發已恢復國際航班之國外市場,允許越南國民出國旅行,以及在疫後允許海外越南人回國探親。旅遊業將聚焦南韓、日本、西歐、澳大利亞、東協市場,積極開拓具有增長潛力之新市場,包括印度、美國、中東,以及俄語市場(俄羅斯遊客至第3國旅遊)、烏茲別克、亞塞拜然等。越南國家旅遊局將與各省市、企業、航空公司與旅遊發展支持基金協調,展開促進東協、南韓、日本、印度、西歐、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遊客計畫,實施「充分享受在越南之每一刻」之(Live fully in Vietnam) 宣傳計畫等。

A:

資料來源:越南觀光局網站2022年07月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越南政府副總理黎文成頃簽署2021年至2030年越南手工藝村保護與發展計畫之決定,越南政府將據以致力保護手工藝村,並將與推動旅遊業發展相結合。該計畫目的為保護、發展手工藝村,以及發揮越南手工藝村之傳統文化價值與特色優勢,促進生產發展、提高競爭力、提升工藝村產品附加價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人民收入、保護景觀、空間與環境,以及打造鄉村文明新氣象,為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永續發展作出貢獻。該計畫致力於2030年恢復與保護面臨消失風險之129 個傳統職業與208個傳統手工藝村、新承認之213個傳統職業與96個傳統手工藝村、開發與旅遊相關之301個手工藝村,以及80%以上之手工藝村與傳統手工藝村有效運作。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7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業用地價格將呈現2位數增長,越南媒體報導,未來3年,越南北部與南部工業用地價格可能分別每年上漲5%至10%與8%至13%,主因製造業復甦後之需求激增。其中,胡志明市工業用地價格最高,每年每平方公尺200美元,遠高於南部135美元之平均水準。河內市以139.9美元領先北方各省市工業區用地價格,北越地區平均價格為109美元。隨著國際航線恢復與製造專案之建設開始,越南工業用地市場正在復甦。北越工業園區之探詢量年增10%,南越地區工業區年增7%,過去6個月北越地區工業區進駐率80%,南越地區為90%。未來3年預計將有超過1萬4,000公頃之工業用地釋出市場。另,外國企業因經濟復甦與高疫苗接種率而相信越南將強勁復甦,導致對工業用地之需求激增。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