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期:111年7月12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https://todayspaper.smedia.com.au/afr/default.aspx
據潔靜能源監管機構(The Clean Energy Regulator)最新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已超過 320 萬個家庭已裝屋頂太陽能板,這意味著全澳三分之一的家庭已安裝屋頂太陽能板。
太陽能諮詢公司Sunwiz董事總經理-Warwick Johnston 估計,目前僅有13萬戶家庭安裝太陽能板及儲能電池,這意味著太陽能電池儲能設備安裝率僅不到 5%,意味著未來家庭每年可能需多付800澳元的電費。
據西澳Edith Cowan大學的工程博士候選人Aakash Hassan 表示,許多家庭以為僅安裝太陽能板不需安裝家用儲能電池,即可節省額外成本。惟以長遠來看,更早投資電池儲能設備可以更節省成本,以一個電池儲能系統平均使用壽命 25 年週期來看,每年將可以節省800多澳元。若未安裝家用電池儲能設備則需電網輸電,尤其以用電尖峰時段,能源供應商收取的費用將比自家儲能電費高許多。
H博士候選人表示,以一個標準型的屋頂太陽能系統成本約需花費 6000 澳元,若再加上儲能電池費用將需增加 1萬 至 1萬2,000 澳元,雖花費不貲 ,但以長期投資回收收益來看是可翻倍。
維多利亞大學維州能源政策中心Bruce Mountain教授表示,隨著電價飆漲,預計太陽能儲能電池組將迅速普及。而太陽能面板、儲能電池系統和變電器等附加設備需求亦將大幅成長,並可採先安裝後付的方式安裝。
M教授表示,消費者目前以固定費率將剩餘電力輸送回電網,而零售商卻可於尖峰用電時刻自儲能設備之電力調度回饋電網。惟預估7到10年後,市場將回歸到每戶皆有自己的儲能電池設備。為推廣家戶安裝太陽能板,目前零售商提供太陽能板及儲能電池先安裝後付款之配套措施,將可消除消費者對高安裝成本望而卻步的疑慮,並可使電池安裝後更具經濟效益。
長期而言,電池確實為解決方案之一, 惟對消費者來說,目前電池安裝費用仍然過高。
A:
標題:越南上半年工業生產成長8.48%
資料來源:vietnamnews.vn網站2022年7月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GSO)頃公布之資料,越南2022 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指數(IIP)成長8.48%,要點如下:
(一)加工製造業、供水與廢水處理、發電與配電,以及採礦業分別年增9.66%、6.51%、6.1% 及2.28%。
(二)IIP指數上漲較高之產品,包括成衣(23%)、電氣設備(22%)、藥品與醫材(17.5%)、皮革(13%),以及電子、電腦與光學產品(11%)。
(三)IIP指數下跌較多之產品,包括機器設備維修、保固與安裝(11%)、橡塑膠產品(8.5%)、焦炭及精煉石油產品(1.4%),以及原油與天然氣(1.2%)。
(四)全國63個省市中有61個省市IPI指數成長,以加工製造業成長最為顯著,歸功於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增長率較高省市包括北江省(46%)、萊洲省(45%)、廣南省(25%),以及河江省(24%)。
(五)迄6月1日,工業部門員工人數月增1.3%、年增5.89%。另,國企員工數年減4.8%、非國企員工數年減0.3%,以及外資企業員工數年增7%。
A:
2022年前6個月柬埔寨批准87個投資項目,金額27億美元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7月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頃公布之報告,柬埔寨在2022年上半年共批准87件固定資產投資案,金額約27億美元。報告稱,獲批准投資案包括成衣廠、鞋廠、旅行用品廠、輪胎廠、酒店、醫院、汽車裝配廠、電子廠、水果加工廠,以及包裝廠等,預計將提供數萬個工作機會。
柬埔寨商工總會(CCC)副會長林恆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柬埔寨-中國自由貿易協定(CCFTA),以及柬國有利之新投資法均為吸引投資者的關鍵。即使在疫情期間,柬埔寨亦吸引大量國內外投資資金,尤其是中國投資者。
柬埔寨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由於RCEP 與CCFTA 均於2022 年1 月1日生效,長遠而看,上述貿易協定均將成為推動柬國貿易與投資成長之重要動力。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提供的統計顯示,進口激增使緬甸在2022-23財年第一季(2022年4月至6月)的貿易逆差逾1.4億美元,而2021-22財年同期的貿易逆差僅為8,600萬美元。過去3個月,緬甸對外貿易額從去年同期的72.4億美元飆升至85億美元。本財年第一季的出口額為41.89億美元,而進口額為43.3億美元,與2021-22財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長逾5.2億美元,進口價值增長7.49億美元。
緬甸海運貿易上升,但邊境貿易下降,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下,與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跨境貿易仍未回復正常。緬甸出口農產品、畜產品、礦產、林產品及工業製成品,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料及消費品。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緬甸進口減少,出口增加,貿易順差為1.69億美元。此外, 2020-21財年出口額為153.6億美元,而進口額為146.9億美元,因進口減少而出現歷年最大貿易順差額6.77億美元。
緬甸的出口領域更多地依賴於農業及製造業領域。為減少貿易逆差,緬甸商務部正試圖通過篩減進口奢侈品,及促進出口來減少貿易逆差。國家主要進口生活必需品、建築材料、資本品、衛生材料及配套產品促進出口及替代進口。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發佈的統計,在本財年的2022-23年第一季(2022年4月至6月),7家中國企業投資緬甸製造業計1,111.2萬美元。緬甸在第一季吸引2,199萬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FDI)。所有的投資都只注入製造業。過去3個月裡,除中國企業在製造業的投資逾1,100萬美元外,香港的2家企業向製造業投資570萬美元,日本投資約310萬美元。來自台灣的現有製造業企業也增資200萬美元。
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表示,優先考慮製造業及需要大量勞動力以創造就業機會的企業。緬甸的製造業多集中在來料加工成衣及紡織,對緬甸的GDP有重要貢獻。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緬甸從49家企業吸引逾6.47億美元的FDI。其中,40家外資企業在製造業領域投資,投資額預計為2.02億美元。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GEA)的統計,黃金價格近10天內每緬克(0.578盎司,或0.016公斤)下跌逾2.6萬緬幣。國內市場黃金價格在7月2日達到最高峰,每緬克207.35萬緬幣,7月9日跌至每緬克104.7萬緬幣。國內金價隨全球市場的暴跌而下跌。7月2日,全球黃金價格每盎司逾1,800美元,7月9日跌至每盎司1,741美元。為結束黑市並穩定黃金價格,YGEA敦促會員及黃金交易商應採即時付款方式進行黃金交易。
根據YGEA 5月17日的聲明指出,倘未向該協會報告,不得進行黃金跨境交易。此外,YGEA還於5月4日決定在即將到來的雨季從國外進口原金,以避免原料供應不足。根據緬甸中央銀行4月3日發布的聲明,為穩定黃金市場,黃金交易最好根據緬甸中央銀行(1,850緬幣)的參考匯率進行。然而,YGEA主席Myo Myint表示,由於在執行參考匯率方面有困難,故該措施尚未生效。
A:
柬埔寨2022年上半年貿易額成長20%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7月1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國官方近日發布之報告顯示,柬埔寨2022年上半年貿易總額為2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之226億美元成長20%。
海關總署報告稱,今年1月至6月柬埔寨出口總額為113.7億美元,年增33.9%,進口總額達158.6億美元,年增11.9%。
報告稱,中國是柬埔寨最大的貿易夥伴,其次是美國、越南、泰國及新加坡。其中,柬中貿易額達到59.8億美元,增長19.7%。
上述顯著增長歸因於柬埔寨疫苗接種高覆蓋率、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及出口市場多元化。
A:
柬埔寨電子商務發展受惠於RCEP與柬中自由貿易協定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7月1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柬中自由貿易協定(CCFTA)推動柬埔寨新興電子商務業蓬勃發展。根據柬國商務部上周發布的iTrade Bulletin,柬埔寨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在2021年飆升至9.7億美元,比2020年8.13億美元增長19%。
柬國商務部次長兼發言人Penn Sovicheat表示,由於技術快速發展與網路使用者快速增加,近年來柬國電子商務業蓬勃發展。由於RCEP與CCFTA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為柬埔寨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電子商務是極具潛力的行業,有助於後疫情時代經濟的復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此成長趨勢將在未來幾年持續下去。
商務部發言人續表示,有關柬埔寨與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之合作,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可供柬埔寨借鏡。渠期盼阿里巴巴等中國電子商務巨頭或JD.com 在柬埔寨進行技術基礎建設與物流方面的投資,此將成為柬埔寨擴大市場到中國及鄰近國家提供必要的基礎。
S次長指出,中國是柬埔寨產品的巨大市場,特別是對具出口潛力的農產品,例如稻米、木薯、香蕉及芒果等,發展柬國電子商務將有助於促進柬埔寨產品對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的銷售。
柬埔寨線上市場Smile Shop的執行長Jack Lee表示,疫情期間戶外活動限制措施是柬埔寨電子商務迅速成長的原因之一。柬埔寨皇家科學院中國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Ky Sereyvath則認為,RCEP及CCFTA為柬埔寨電子商務發展注入新活力。
A:
日期:111年7月12日
資料來源
https://www.minister.industry.gov.au/ministers/bowen/speeches/address-national-press-club
本年6月16日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與氣候變遷暨能源部Chris Bowen部長共同致函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Ms Patricia Espinosa,更新澳洲之NDC為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減少43%,較先前承諾之26%-28%提高15個百分點,並於2050年達淨零碳排。
6月29日B部長全國媒體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發表演說,首先說明工黨因應氣候變遷之施政重點與國會選舉競選時提出之「Powering Australia」政策一致,以積極且可實踐之政策及作法減排,關注氣候行動與政策帶來之商機,確保全澳皆可共享經濟效益,並為企業提供明確穩定之政策架構,以吸引私部門投資,與州政府和所有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推動百年一次之變革。
B部長指出2030願景,表明盼成為出口潔淨能源、綠鋼/綠鋁、關鍵礦產及電池與零組件製造國,並列出下列具體目標:
1.排放量將至少較2005年水準減少43%,較目前排放量減少1.3億公噸。
2.透過海底電纜及出口綠氫,出口再生能源,及保有數千名就業機會。
3.成為太平洋國家氣候變遷行動之良好合作夥伴,改善貿易及外交關係。
4.82%以上使用電力將由再生能源供應,再生能源和儲能將主導澳洲電力供給,透過Rewiring the Nation計畫使電力傳輸至家戶及產業。
另盼透過首份「全國電池戰略」(National Battery Strategy),確保澳洲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供應鋰和其他關鍵礦物,亦將在澳製造電池及零組件,並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規劃與昆士蘭州政府合作在Gladstone政府開發區內建立澳洲製造電池專區(Australian Made Batteries Precinct),聯邦政府將挹注1億澳元啟動(kickstart)發展電池製造業;設立驅動澳洲產業成長中心(Powering Australia Industry Growth Centre),以再生能源競爭優勢吸引電池及氫能等技術投資,聚焦商業化、國際市場進入、人力技術及管理、法規改革等。
A:
日期:111年7月12日
來源: 澳洲總理府新聞稿、澳洲金融評論報
https://www.pm.gov.au/media/leaders-gather-australia-clean-energy-forum
根據7月12日澳洲總理府新聞稿,有鑑於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同時要達減碳目標極需區域及全球合作,而當前全球能源危機除進一步強調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外,更將「能源安全」議題推向能源轉型的核心。印太地區約佔世界能源消耗及排放之50%,同時也是減少碳排至關重要的原材料、產品及技術之主要來源。
澳洲邀集美國、日本、印度等四方會談(QUAD)成員、印尼(本年G20峰會主辦國)及太平洋島國薩摩亞部會首長、企業界領袖等公私部門,於7月12至13在雪梨探討如何確保印太地區潔淨能源之供應鏈安全,就太陽能、氫能、關鍵礦物、電池等清潔能源技術及創新進行交流,並盼透過此區域合作支持全球能源轉型。
去(2021)年9月24日QUAD首度實體領袖峰會,「氣候變遷」為討論焦點之一。澳洲前總理Morrison於峰會後宣布將舉辦旨揭會議。本(2022)年初總理府網站公布澳洲聯邦政府將與國際能源總署(IEA)及澳洲商業委員會(BCA)在雪梨舉辦「印太清潔能源供應鏈論壇」,即旨揭論壇會議。
旨案新聞稿指出,能與IEA共同主辦本能源論壇,證明澳大利亞又重返積極因應氣候變遷之國家行列,並重獲盟友及貿易夥伴的接受。亦證明澳洲可過渡至淨零經濟,同時也可為地區盟邦的轉型,提供清潔、可負擔及安全的能源。
澳洲總理Albanese於開幕式致詞略以,認為近十年澳洲因欠缺協調一致的能源政策,無法提供企業及投資明確及確定性,致錯失運用豐沛的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增加就業的機會。新政府已進一步承諾2030年減排43%,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達82%,提撥高達30億澳元發展如電池及儲能等新產業、清潔能源零組件製造、氫電解槽及燃料切換等。
澳大利亞之氫能發展及具潛力,擁有成為氫氣生產及出口大國之所有要素。目前計有70多個氫能專案刻正建設中,其中超過91%是計畫生產「綠氫」。澳洲還計劃建立加氫站之基礎設施,以支援下一代之重型氫能載具。同時,澳洲將制定首份國家電動汽車戰略,期使電動汽車更便宜,並擴增投資電動車充電站。
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IEA署長Fatih Birol專文寫道,國際能源危機會日益嚴重,應對石油及天然氣價格飆升的最佳回應就是針對清潔、安全的能源進行大規模的投資;目前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找出出現於新能源經淨的潛在脆弱性,將重點移至確保供應鏈安全,支持包括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電動車電池及氫能電解槽等清潔能源科技之快速發展。
A:
日期:111年6月29日
資料來源
https://www.minister.industry.gov.au/ministers/bowen/speeches/address-national-press-club
澳洲氣候變遷暨能源部長Chris Bowen於2022年6月29日發表演說,提出因應氣候變遷之相關政策與計畫,針對「電動車政策」之重點包括:
(一)增進基礎設施建設-Driving the Nation計畫:聯邦政府投入5億澳元建立基金,首要兩項投資為:
1.鋪設全國電動車充電網絡,規劃在全澳主要幹道每間隔150公里、建立共117座快充站;
2.與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及昆士蘭州攜手興建氫能高速公路(Hydrogen Highways),聯邦政府將在澳洲物流最繁忙路線投資建造16座加氫站。
(二)提供減稅誘因:工黨將於本年7月底國會開議時遞交電動車減免進口關稅等稅務優惠之法案,以鼓勵澳洲民眾購買電動車。
(三)未來行動:75%聯邦政府車隊將改用零排放車輛,草擬澳洲首份「全國電動車戰略」,提供澳洲民眾可負擔之電動及氫能車之選擇,以改善目前電動車購買比例偏低之現況。
B部長亦提及本年7月底國會開議時將推動「氣候變遷法案」(Climate Change Bill),除將澳洲2030及2050減排目標入法、責成氣候變遷管理局(Climate Change Authority)評估及發布減排進展,給予政府未來減排目標之建議外,另要求氣候變遷部長每年向國會報告減排進度,將新減排目標納入澳洲再生能源局(ARENA)、潔淨能源融資公司(CEFC)、澳洲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Australia)及北澳基礎建設中心(Northern Australia Infrastructure Facility, NAIF)等相關單位執行。
此外,B部長說明「全國電力傳輸系統更新計畫」(Rewiring the Nation)內容重點如次:
(一)政府投資200億澳元建置現代化電網,以承載日益增加之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澳洲電力調度中心(Australian Energy Market Operator,AEMO)於6月30日發表「2022整合系統計畫」(2022 Integrated System Plan, ISP),透過與逾1,500個來自政府單位、政策制定者、消費者、能源產業代表等利害關係人諮商及專家分析,揭櫫未來30年NEM必要且有效之電網投資路徑圖,並訂出五大重要輸電項目時程,包含新州之HumeLink、Sydney Ring、New England REZ Transmission Link、橫跨新州與維州VNI West及以新海底電纜橫跨維州與塔州之Marinus Link;
(二)全國整合計畫(ISP加強版):不同於前揭ISP僅涉及電力傳輸,聯邦政府刻正規劃整合型之全國計畫,將涵蓋轉型至再生經濟必要之各面向投資、儲能系統及地點、綠氫及管線,並點出強化人力訓練及在澳製造等關鍵成功要素。
A:
菲律賓披索兌美元匯率在本(7)月12日創下18年以來新低點,當日價格為56.37披索兌1美元,係自2004年11月5日56.375披索兌1美元以來新低。今年以來菲國披索已貶值近10%。
一般認為,披索貶值係因為菲國5月份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美國聯準會加速緊縮貨幣以抑止通貨膨脹,使市場轉向美元等避險貨幣,造成近期美元匯率走強,以及聯準會官員近期暗示下次會議可能升息達75個基本點。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SA)統計,5月份貿易逆差為56.78億美元,較4月54.38億美元及3月31.8億美元擴大。
菲國本年6月通貨膨脹上升至6.1%,創近4年來新高。菲國央行(BSP)面臨通貨膨脹壓力,上週BSP行長Felipe Medalla表示,BSP正密切關注披索貶值壓力,8月18日貨幣委員會會議中將升息50個基本點,BSP迄今僅升息50個基本點。
相關學者預期下半年菲國披索因貿易逆差仍呈現弱勢,可能突破56.45披索兌1美元之歷史低點,至年底海外移工匯款後方有升值可能。菲國發展預算協調委員會上週表示,由於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美聯準會積極緊縮貨幣政策、俄烏戰事以及全球油價上揚,將2023年至2028年披索匯率預期擴大為51至55披索之區間。
A:
一、 依據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集團(Temasek)於本(2022)年7月12日發布的2022財政年度年報(截至2022年3月30日)顯示,該集團投資組合淨值較2021財政年度增加220億星幣(156.32億美元),達4,030億星幣(2,863.48億美元),1年期股東總報酬率為5.81%,10年期及20年期則分別為7%及8%。
二、 淡馬錫集團在2021財政年度的投資交易維持活躍,投資額為610億星幣(433.43億美元),脫售額為370億星幣(262.9億美元);非上市資產佔集團投資組合的52%,總值從10年前的530億星幣(376.6億美元)成長約3倍至2,100億星幣(1,492.13億美元)。
三、 淡馬錫集團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劇、供應鏈瓶頸未解決等因素持續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前景,該集團在2022財政年度投資步伐將放緩,雖預期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可能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但仍將專注於建立一個永續及具韌性,且符合長期發展趨勢的投資組合。
四、 自2016年起,淡馬錫集團的投資組合聚焦於數位化進展、永續生活、未來新型態消費及更長壽命等4個長期結構性趨勢,對其投資佔總投資組合的比例自2016年的13%成長至2022年的30%。主導前述4個長期趨勢的投資涵蓋不同行業及市場,其中金融服務(23%)、交通暨工業(22%)及電信、媒體暨科技(18%)是佔比最高的三大行業。
五、 另淡馬錫集團極力爭取於2050年實現投資組合的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並於2021年將碳成本納入投資決策中,2022年的內部碳價已從每噸二氧化碳當量42美元調高至50美元,預計至2030年年底前逐步調高至100美元。
A:
一、 依據新加坡財政部於本(2022)年7月12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150萬新加坡公民將於2022年8月獲得星國政府發出總值12億星幣(8.54億美元)的「消費稅補助券-現金補助(GSTV-Cash)」及「保健儲蓄(MediSave)」戶頭填補,以減輕個人及家庭日常開銷負擔。符合條件公民最高可獲得700星幣(約497.9美元)的現金補助,該款項包括「消費稅補助券-現金補助」以及星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於2022年6月宣布的15億星幣(10.67億美元)元補助配套下之「額外消費稅補助券-特別現金補助(GSTV-Cash Special Payment)」。
二、 另約57.5萬名年滿65歲及以上公民,可獲得最高450星幣(320.09美元)的「消費稅補助券-保健儲蓄(GSTV-MediSave)」戶頭填補。此外,在1969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且未享有「建國一代」或「立國一代」福利的公民,在2022年8月底將獲得100星幣(約71.13美元)的「保健儲蓄」戶頭填補,星國政府是於2019年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每年為此年齡公民填補保健儲蓄,為期5年。
三、 除了上述現金補助及「保健儲蓄」戶頭填補,新加坡政府日前亦已宣布一系列補助中、低收入個人及家庭的措施,包括消費稅補助券-水電費、服務暨雜費補助、社區發展理事會鄰里購物券、填補學生教育儲蓄戶頭(Edusave)及延續教育戶頭(PSEA)等。
A:
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2022年7月12日公布資料,瑞士聯邦經濟國務秘書處(SECO)核准的軍用物資出口資料顯示,瑞士2022年上半年出口約5億瑞郎的軍用物資,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59億瑞郎。主要出口目的國為卡達、丹麥、沙烏地阿拉伯、德國、波札那。
另瑞士依據瑞士中立國原則及其戰爭物資法(Federal Act on War Material),向烏克蘭出口戰爭物資、或透過第三國向烏克蘭出口戰爭物資是不被允許的。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委員會公布資料
日期: 2022年7月12日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7月10日報導, 丹麥42個港口中,已有21個港口預期未來將參與綠色燃料PTX轉型, 其中17個港口已有明確的計畫並與合作夥伴進行具體討論及啟動一些項目,且渠等將共同找尋如何在綠色轉型中發揮其最佳作用。大部分的港口在計劃綠色燃料的生產和使用方面涵蓋多個價值鏈區塊,如部分港口將保留大面積土地做為 PTX工廠建設用,另一部分則專注於將碳捕捉獲和捕捉的碳運輸至鄰近港口的PTX 工廠用於生產綠色燃料。
濱臨北海的Esbjerg港和臨波羅的海的Rønne港為丹麥目前領銜的主要綠色轉型港口,這兩個港口已訂出其長期轉型策略目標,並都已分別著手規劃成為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兩個能源島的關鍵港口。 Esbjerg 港主打成為航運樞紐和首選綠色燃料加油站,並創建一個由北海能源島取得的綠電輸送到港口製成氫氣、綠醇或綠氨的生態系統。 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合作夥伴 (CIP)於該港口計劃投資約 80 億丹麥克朗,欲建造丹麥最大的PTX 工廠,該工廠將為農業提供綠氨以及船用燃料,預計將於 2026 年投入運營。CIP夥伴 Michael Hannibal指出,毫無疑問,港口將扮演與地方協調及營運的重要角色。
Rønne港之長期目標則是讓 Børnholm 成為波羅的海的一個綠色航運加油站。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通過當地生產綠色燃料來實現,但該港口正在與 Ørsted、Topsoe、Molslinjen 和 Rambøll 組成合作夥伴共同研究策畫實際可行之商業模式。
Aabenraa 港之港口總監 Henrik Thykjaer 指出,如果綠色能源和燃料成為丹麥下一個成功的產業, 顯然沒人願意落後,每個人必定都想要分一杯羹。 主導CBS與DTU大學透過科技提供能源和港口轉型項目之海事副教授 Henrik Sornn-Frese 表示, 渠深信該市場將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能並需要巨額投資。許多港口已看到綠能轉型是一個未開發,並有成長潛力的領域,因此許多港口已逐步重新定位其業務,紛紛正盡其所能吸引投資。 然而,儘管該領域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能, 但該產業仍有其潛在未知數。 渠舉例如,應該先由船舶公司建造使用綠色燃料之新船隻,還是應先由港口或又是能源公司投資生產建設之類的問題;其次另一個大筆投資或為港口制定綠色燃料戰略的主要挑戰是,目前仍不清楚哪些燃料實際將用於何處。爰儘管此產業之發展潛力雖大,惟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 渠另指出, 因受天然地理條件差異而將使各港口出現各種搶投資之戰,爰並不屬完全自由競爭。 繼上述因素並非所有港口選擇加入生產綠色燃料行列, 亦有港口選擇將進入未來其他價值鏈區塊。 Køge 港、Vejle 港以及 Kalundborg 港都將專注於碳捕捉領域。21個港中其中一個港口Korsø 港因礙於空間不足,而預期不參與未來綠色燃料生產。 換句話說,港口正衍生出在綠色燃料生產和分銷的未來格局中自行定位以及尚未明確得知應如何面臨挑戰之難題。
A: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7月11日至12日對馬來西亞進行官式訪問。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陛下於7月12日在國家王宮接見王毅部長。雙方談到馬中兩國自1976年起建立的雙邊關係。雙方亦談到強化兩國貿易與經濟至新高度的努力。陛下感謝王毅部長邀請陛下對中國展開官訪。陛下亦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馬國展開官訪。習近平主席係於2013年最後一次訪馬。雙方亦談到中國企業在馬國彭亨州,尤其格賓(Gebeng)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所展開的投資項目。上述專案可作為馬國經濟成長催化劑,尤其在彭亨州和東海岸經濟特區(ECER)。
中國自2009年以來一直皆為馬國最大貿易夥伴。2021年,馬國投資發展局批准43項來自中國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166.04億馬幣(約39.82億美元),已落實的中國投資計畫達18.2億馬幣(約4.36億美元)。
王毅部長接著拜訪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中國盼於明(2023)年與馬國建立「全面策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10週年及後(2024)年馬中建交50週年為契機,為雙邊關係發展明確新方向,設定新目標,並加強資通訊、數位經濟、綠色發展、農業等全方位合作。中國將繼續優先加強與馬國的雙邊合作,特別是解決兩國當前挑戰如全球通膨及糧食安全。王毅部長同時感謝馬國政府讓中國基礎設施企業參與馬國國家發展項目諸如東海岸鐵路計畫(ECRL),同時表明中國有意繼續涉及寮國與泰國的鐵路網路。此外,依斯邁沙比里首相亦表達將於近期到中國展開官式訪問,並禮貌拜會習近平主席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另外,馬國外交部長賽夫丁(Saifuddin)與王毅部長召開聯合記者會時表示,馬中兩國在數位經濟及電訊公司合作方面加強合作的重要性。賽夫丁部長稱,中國習近平國家主席所提出的「命運共同體」和馬國首相所倡議的「世界一家」理念相近。雙方亦討論「一帶一路」、「兩國雙園」計畫、東鐵專案,以及汽車高科技谷合作。馬中兩國同意銜接一帶一路的合作,全力推進東海岸鐵路、打通泛亞鐵路中線等計畫。兩國凝聚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的政治共識,將宣導真正多元主義,進行開放區域主義,維護東協的中心地位以及以東協為主導的區域合作架構,解決陣營對抗,加速推進「南海行為準則」(COC),共同把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及合作之海。中國將自馬國進口更多棕油、熱帶水果及其他農特產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090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之1,111億美元減少1.89%,惟較上(5)月31日之1,128億美元減少3.37%。
馬國經常帳持續維持盈餘,現有外匯存底仍處於穩定水準,可供支付5.8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1倍之短期外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7月1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頃於2022年7月11日對外公布,美國商務部(DOC)將繼續對自越南產製進口之部分鋼管(Stell pipe)產品,海關稅號(HS Code)7306.61及7306.30之規避貿易救濟稅案進行展延30天調查,即截至2022年7月28日,而非之前宣布之7月1日。
此前,美國大型鋼管製造商指控越南自中國、臺灣、南韓及印度進口熱軋鋼(HRS)之生產鋼管主要原料,然後在越南進行簡單加工後輸往美國,以逃避美國對中國、臺灣、南韓及印度課徵相應之貿易救濟稅。
為確保被調查之越南鋼管製造商與出口商權益,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建議利害相關者積極檢視其生產與外銷美國活動,尤其HRS原料之來原,並對美國貿易救濟稅之調查法規與程序進行研究,以及呼籲越南相關企業積極配合調查,並嚴格遵守美國主管機關之要求(若有)。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7月1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7月12日新增確診873例,比11日增加305例,1病例死亡。累計確診1,075萬6,254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90例,累計痊癒人數978萬172例。截至7月11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3,611萬1,209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40.93%),其中8,035萬3,624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