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711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92/P200號(商情文號:492號)

 

商情本文:

Covid-19期間,由於公共交通乘客人數的下降,政府向公車公司和輕軌公司提供20億英鎊的補助資金,保持服務的運行。但從10月初開始,此補助將結束。當地領導人警告稱,隨著政府對Covid-19的補助減少,公共交通運營商將退出無利可圖的路線,並可能使英格蘭的公共交通網絡縮減三分之一。政府已指示交通當局和運營商在補助措施結束前審查其網絡的可持續性。

 即將卸任的英國強生首相承諾要改變英國的公車服務,認為在倫敦以外運行30年的管制系統沒有發揮作用,需要進行干預以扭轉乘客人數長期下降的趨勢。但是,由於許多地區的乘客人數比Covid-19前水平下降了20%至25%,交通活動人士表示,對公車的營運影響很大。South Yorkshire政府認為,其中三分之一的公車交通路線可能面臨消失的風險。South Yorkshire市長Oliver Coppard表示,今年夏天重新招標的一些路線甚至沒有收到運營商的投標,其認為這些路線是不可行。

 英格蘭東北部的交通當局 Nexus 的客戶服務總監 Huw Lewis表示,公共汽車行業正處於脆弱狀態,自3月以來有16%的路線流失。政府對公車運營商在Covid-19期間的支持,將會在10月結束。該行業也在努力應對司機短缺和罷工行動。工會(Unite)正在West Yorkshire舉行為期三週的工資罷工。經營全國各地線路的First交通公司表示,該運營商將保留其大部分的網絡,但所有運營商都必須調整其服務路線。

 在East Riding of Yorkshire的村莊,連接約克與海岸的服務被運營商 Go-Ahead停止服務後,村民們今年發起一場運動。但該運營商表示,即使在Covid-19之前,這條路線每年損失30萬英鎊,該地方政府成立一個部門,表示將繼續與運營商合作,努力使其正常運行。而在North Dalton生活和經營業務的電影製片人Julian Woodford表示,如果沒有公共汽車能搭乘,就會有更多人開車。政府必須提供真正滿足社區需求的服務,而不是如何賺錢。交通部表示,政府在Civod-19期間提供了20億英鎊來支持服務,為了最大化地使用這項投資,地方當局需要確保服務在商業上具有可持續性,並改善Covid-19後乘客的需求。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7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93/P200號(商情文號:第493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於上週7月7日請辭。在其擔任首相期間,英國完成脫歐。然而,英國政府的繼任者要面對的可能不僅是英國脫歐衍生的問題,英國的生產力和實際收入長期停滯,將為未來的新任首相帶來挑戰。

據統計,2004年至2019年的15年間,也就是Covid-19疫情前和英國脫歐以前,是自1919年至1934年以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成長最疲弱的時期。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成長緩慢,相較於1961-1976年的非養老金領取者收入平均成長為40%,2004-2019年間,成長率僅12%。除此之外,收入分配的變化也很顯著,從1980年到1995年,非養老金領取者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成長37%,最高收入的10%族群成長67%,而最低收入的10%族群成長3%。然而,在2004年至2019年期間,收入中位數僅成長12%,最高收入的10%族群成長11%,而最低收入的10%族群成長2%。此現象顯示英國經濟的全面的停滯。另一研究顯示,2018年,英國在高收入民主國家的可支配收入分配最為不平等,僅次於美國。

根據數據,在2007年至2018年期間,英國的實際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數下降2%,同期法國上漲34%,德國上漲27%,荷蘭上漲23%。結果顯示,英國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數遠低於西歐國家。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7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94/P200號(商情文號:第494號)

 

商情本文:

根據Ulster Bank research的研究顯示,6月份北愛爾蘭的消費者需求惡化速度比英國其他任何地方都快。Ulster Bank 6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北愛爾蘭上個月的商業活動較5月份大幅下滑,產出下滑幅度為2021年2月以來最大。商業活動下滑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建築業、零售業和服務業。

以製造業為首的所有四個產業的新訂單均出現下降,這是自2020年第一波Covid-19疫情以來的最大跌幅。Ulster Bank北愛爾蘭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Ramsey表示,產量和新訂單的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價格急劇上漲,客戶越來越不願承擔新項目。Ramsey經濟學家還表示,雖然許多製造商從北愛爾蘭協議中受益,但英國政府與歐盟之間目前的政治僵局引發對這些利益持久性以及貿易協議將如何演變的擔憂,倘若客戶繼續削減支出計劃,將導致整體商業情緒大幅下降。

然而,情況也有積極的一面,6月份的數據顯示,上個月北愛爾蘭的就業率繼續快速成長。研究指出,就業水平現已連續16個月上升。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金融時報(Eswatini Financial Times)

 

本(7)月8日發行之史瓦帝尼金融時報(Eswatini Financial Times)週刊報導指出,史國天然資源及能源部資料顯示,史國國家石油公司(Eswatini 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 ENPC)正著手於史國Phuzumoya地區之農場取得為期99年土地租約,作為興建戰略儲油槽(Strategic Fuel Reserve Facility)之土地。此外,ENPC亦有意徵詢石油專家與跨國公司之協助以興建該油槽。

 

該報導另指出,ENPC主要職責之一係供應並分銷石油產品。史國天然部資料顯示,ENPC於該公司分銷液化石油氣策略(strategy of distributin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上取得進展,即ENPC已成功訂購一批鋼瓶裝之液化石油氣,預計於本(2022)年9月交貨,並將以史國既有零售管道分銷。此外,該部亦揭露ENPC與莫三比克Petromoc石油公司以及南非國有之PetroSA石油公司皆有夥伴關係。

A:

  • 法媒費加洛報(Le Figaro)(7)10日報導,法國能源轉型部P-R部長接受專訪表示,歐盟理事會於上月29日針對55套案立法達成共識,該法案將使法國及歐洲以前所未有之速度展開行動方案,具劃時代意義。同時,俄烏戰爭亦掀起歐洲對於高碳排能源過度依賴與能源生產自主性之反思。

 

  • 本次法媒專訪內容,重點如下:
  • 來冬能源供應緊張:P-R部長認為,仍無法排除能源供應最糟情況之發生,因俄國隨時可能中斷天然氣供應,法國政府已分散天然氣採購來源並擴大位於Havre浮動式接收站之接收量能,以增加天然氣庫存水位;另12座核能反應爐因故障等非預期因素關閉亦限制電力生產,因此其餘電廠的維修保養作業更需採取高標準。P-R部長認為,法國須成為第1個擺脫化石燃料之工業化國家,並達成能源節約及效率,為此應加緊努力,如透過隔熱工程、消費習慣改變等,以避免淪為地緣政治之犧牲品。

 

  • 法國電力公司、Engie及道達爾能源三大能源集團聯合警示民眾應立即減少能源消耗,與外界批評政府未呼籲大眾節約能源:P-R部長盼能源業者的作為能超越聯合聲明層次,如透過優惠方案鼓勵節約能源,使民眾實質感受節能帶來之益處。政府選擇先從公家機關及企業界著手,主要以家戶來說,自9月起宣導才能獲致最好效果,因暖氣降低攝氏1度可望可減少7%天然氣消耗量,政府已推出節約能源計畫,未來盼家戶或企業能配合降載,因為節能減碳人人有責。

 

  • 購買力法案相關措施針對化石能源進行直接補貼,有違氣候目標之虞:P-R部長不能贊同強求財務困難之民眾避免使用化石燃料之相關作法,伊強調政府首要任務係提供短期解決方案,未來將以更聚焦的措施逐步取代對於燃料的補貼,落實法國政府為徹底擺脫化石燃料之能源長期戰略,因此將延長對於清潔車輛及更換鍋爐之補助措施。伊表示,9月份將向Elisabeth Borne總理提出加速能源轉型法案,該法案牽涉生質能、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預計未來半年至1年半間效果將逐漸顯現。

 

  • 加速能源轉型法案牽涉再生能源及核能,如何於國民議會獲致共識,以及如何達成中長期目標包括建置614EPR型核電機組與50座風電場:P-R部長認為在國會殿堂內應有政治協商之可能性;關於離岸風電法國政府需在能源氣候法架構下推動2023年計畫,並考量個利害關係人及相關限制條件,展開對於核能計畫及Penly兩座EPR機組之公開辯論。法國政府將確保核能電廠的營運績效並擴大發電量、延長現有核電廠壽命,俾使新的核能發展計畫獲致成功,未來將完全國營化之法國電力公司,可望成為實現法國核能雄心之重要武器。

 

A:

法國多家媒體本(7)11日報導,在法國總統府主辦第5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高峰會背景下,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與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宣布將於法國斥資約57億歐元於鄰近格勒諾布爾之Crolles建立半導體製造廠,預計創造約1千個就業機會;未來生產之晶片將供應汽車、工業、物聯網與通訊基礎設施等終端市場。依據其聯合新聞稿,此項重大投資案的意義係於歐洲當地生產先進製程半導體,支持歐洲科技生態系發展,強化自研發至量產之產業韌性與領導地位,以應歐洲及全球客戶實際需求。法國總統馬克洪亦規劃於次(12)日參訪意法半導體位於當地之大型晶圓廠。

 

法媒指出,由於目前以台積電為首之全球重要晶圓廠大多設在臺灣,以致在全球對晶片高度需求情況下,歐洲面臨晶片採購困難之重大挑戰,尤其美中貿易摩擦及臺海緊張局勢等均對半導體供應安全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歐盟於本年28日發布歐洲晶片法案之立法提案,以確保歐洲半導體之供應鏈安全及科技主權。繼本年3月英特爾首先宣布將於德國馬德堡及愛爾蘭萊克斯利普投資330億歐元建廠之後,本次意法半導體及格羅方德之投資案亦相當具有戰略意義,因其符合歐洲晶片法案之立法宗旨,在前揭法案架構下,歐洲將於2030年前挹注約500億歐元投資以達成次世代晶片市占率由10%倍增至20%之遠大目標。

 

意法半導體及格羅方德具高度互補性,前者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及義大利卡塔尼亞之自有廠房進行晶片設計及製造;格羅方德則為晶圓代工大廠,在歐洲(如德國德勒斯登)及美國設有工廠,專精於10奈米以下製程之蝕刻技術且透過投資提升績效表現。法媒指出,格羅方德需不斷地與臺灣廠商競爭,前者設計最精密之晶片(但常委託其他晶圓代工廠製造)供應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蘋果等重量級客戶。本投資案將大幅提升法國在次世代晶片製造之量能,為法國建立半導體科技自主權之重要里程碑。

 

A:

根據本處駐在國媒體報導,秘魯第四波疫情越演越烈,近一週內首都利馬市感染人數大幅增加50%,為此政府已在研議降低群聚的措施,其中本(7)月底秘魯國慶四天連假(7/28-31),屆時約4成人口將外出旅遊,勢必為群聚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因此秘國政府刻研議取消夜店舞廳、大型表演等密閉空間活動,甚至將取消國慶遊行。

 

秘魯政府在反應此等公衛措施上持續顯示內部混亂及不協調的問題,其中衛生部長上週曾宣布在室外場所應重新配戴口罩之規定,但隔日總理則否決衛生部之決議;再者,秘國相當重視觀光等服務業產值,倘此刻叫停各項室內活動,恐將影響消費者出遊意願,再次重創觀光業發展,且秘國已於下半年規劃辦理35場大型表演,若政府未有相關配套,勢將衝擊甚鉅。

 

據秘魯官方數據,7月9日感染人數為3,492人,累計367萬人,死亡21萬人,已有66.4%人完成3劑疫苗。另猴痘方面目前已有29個確診案。

A:

哥倫比亞棕櫚油2022年1月至6月產量97.96萬公噸,2021年同期為95.53公噸,約微幅成長2.6%。依據哥國全國棕櫚油種植者聯合會(la Federación Nacional de Cultivadores de Palma de Aceite)報告資料,因本年哥國產地氣候異常,產量已連續第6個月放緩。

 

哥國所生產之棕櫚油其中35%用於出口,65%供給國內消費市場。本年截至6月累計出口量約為34.4萬噸,與2021年同期相較成長7.9%。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依據哥國公司監管局(Superintendencia de Sociedades)公布2021年前1,000家大型企業財務訊息報告,前5大汽車公司(RenaultGeneral MotorsToyotaNissanMazda)營收逾10.5兆披索(以本日匯率1美元兌换4,500披索計算約23.33億美元),年增41%,營運表現優於預期。

 

儘管2020年哥國汽車業受Covid-19疫情影響,營運較2019年同期衰退17%,為該國受衝擊最嚴重之產業之一,然2021年整體汽車產業計有54家公司進入前1,000大,營收達36.4兆披索,較2020年成長49.5%,並由48家增加6家。

 

2021年哥國前5大汽車公司營運情況茲摘述如下:

Renault公司營收2.5兆披索,年增22%,於哥國前1,000大公司中位居第65名。General Motors公司營收2.3兆披索,年增25.39%,淨利738.52億披索。Toyota公司營收2.1兆披索,年增57.96%;淨利1,318.62億披索,年增 107.88%2021年總資產達3,970.83億披索,年增13.56%Nissan公司營收1.67兆披索,年增62.86%,淨利及總資產分別成長564.37% 25.62%。該公司市場行銷經理Juan Carlos Lopez表示,Nissan汽車商以創新、安全及高性價比漸獲哥國消費者喜愛。Mazda公司營收1.66兆披索,年增64.51%;淨利563.62億披索,成長66.32%

 

另據近期哥國媒體報導,2022年上半年新汽車銷售123,766輛,較2021年同期111,011輛年增11.5%,亦較2019年疫情期間之116,039輛成長6.7%,顯示哥國汽車業需求已逐漸走出疫情對其市場之衝擊。市場專家樂觀預估本年新車銷售可達26.5萬輛,倘以新汽車銷售品牌為區別,依序分別為雷諾、雪佛蘭、豐田、起亞和鈴木,展望未來銷售,在國際海運運輸運費逐漸下降回穩情況下,前景看佳。

A:

美股迎面而來的科技公司財報,可能是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波。由於利率走高、通膨狂飆、消費支出退燒、衰退疑雲圍繞,加上供應鏈瓶頸、美元升值、俄烏戰爭沒完沒了,投資人得當心六朵烏雲恐籠罩美科技公司財報季。巴隆周刊(Barron's)列舉六個值得關注的趨勢:

市場預期太高

Baird科技產業分析師摩騰森認為,即將發布的第3季財測恐將全面疲軟,包括蘋果、英特爾、微軟等大型科技股的指引都可能不如華爾街預期。Satori Fund分析師奈爾斯指出,從微軟、美光下修財測,已見初步警訊。

PC麻煩

記憶體晶片製造商美光最近調降對2022年個人電腦需求量的預測。戴爾、惠普雖仍對企業PC需求熱絡保持希望,然而,顧能估計,今年消費者PC出貨量將減13%、商用PC下滑7%、平板和行動電話出貨分別減少9%和7%。

晶片頹勢

摩騰森認為半導體股「麻煩大了」,從美光止於8月當季財測數據大幅低於華爾街預期,即可見端倪。這種未達市場預期的情況,可能普遍見於晶片公司第2季盈餘報告和第3季財測,晶片股接下來可能再跌15%至20%。

雲端轉趨黯淡

大型雲端運算業者,包括亞馬遜網路服務、微軟Azure和Google Cloud Platform,仍是企業雲端市場佼佼者。但影音串流、電子商務和線上媒體業者都遭遇問題,從Netflix裁員、Meta暫緩招聘等消息嗅到苗頭不對。

網路股減速

Piper Sandler分析師費雪察覺,網路流量成長已放緩,反映串流和電商網站活動減少。19日出爐的Netflix財報可能顯示訂戶淨流失比預期嚴重。分析師估計,亞馬遜線上商店事業可能萎縮2%,延續3月當季下滑3%頹勢。

衰退疑慮

「經濟衰退」可能在法說會上頻頻被提起。Independent Solutions財富管理基金經理人米瑟遜說,如果衰退降臨,營收、現金流、每股盈餘最糟情況會差到什麼地步?企業執行長不會直接回答,但不大幅調降財測才怪。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450506?from=wj_catelistnews

 

A:

舊金山目前約僅有三分之一員工返回辦公室工作,為全國比例最低。各公司正思考其他方法來說服新進員工加入、並且留在仍然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包括提供遠距工作員工更多與辦公室無關的福利內容。

儘管辦公室餐點與設施等各項福利仍是招聘計畫一部分,企業主更擴大福利,從補助生育、線上個人資料保護、或可到其他地方工作數個月等與辦公室無關的福利,吸引人才。Airbnb等公司開始為員工與其子女提供線上輔導,彌補學校停課與疫情期間教育中斷而失去的學習機會。

招聘公司「Robert Half」灣區地區主任門度薩(Ireneo Mendoza)表示,遠距工作者重視他們到辦公室所需往返時間,許多員工不願返回辦公室,或期望他們獲得長途通勤的補償。研究美國遠距工作趨勢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布魯姆(Nicholas Bloom)表示,即是被告知要全時或半時回到辦公室,約有五分之一在家工作者仍拒絕到辦公室工作。

為了留才,許多公司擴大遠距醫療與心理健康福利,包括在家中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設備與健身,也增加醫療保健福利,或擴大生殖保健選擇的機會。灣區生殖保健公司「Carrot Fertility」執行長昇陽(Tammy Sun)表示,公司近幾年客戶增加快速,許多企業客戶為員工提供福利、讓他們有生殖保健選擇機會。

也有一些公司提供遠距工作員工資料保護服務。「DeleteMe」執行長舒維夫(Rob Shavell)指出,許多公司客戶提供員工線上資料隱私保護。

舊金山公司「data.ai」則提供員工1000元家庭津貼與其他健康福利,也鼓勵員工每年花時間在所在國家其他地點工作。公司設立「90天全球照護計畫」,讓員工一年中有四分之一時間在任何有網路地方上班,提供員工體驗世界各地文化的機會。

舊金山「Monograph」公司則是一周工作四天,為員工提供更有價值的福利:空閒時間(free time)。門度薩指出,有求職者接受一份薪水較低工作,因為他們擁有更多在家時間;有越來越多找工作的人自問:「工作的同時,是否能享受個人生活?」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450208?from=wj_catelistnews

 

A:

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英特爾公司執行長基辛格8月將第三度赴台,與台積電高層會面,商討修改3奈米生產計畫,因為其第14代處理器Meteor Lake原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現在可能被迫延後到明年底。

合約規定,台積電3奈米製程將用來為英特爾製造繪圖晶片,而這是英特爾第14代Meteor Lake CPU採用的其中一個晶片。

英特爾第14代Meteor Lake原訂2022年底進入量產,並於2023年上半年推出,如今傳出已延後到2023年底。既然這種Meteor Lake的繪圖晶片塊已外包給台積電生產,英特爾若當真延後日程,勢必打亂台積電的3奈米生產計畫。

WCCFTech報導,英特爾內部已開始「緊急修正」未來一年平台藍圖以及「自家製程產能計畫」。在此情況下,外界普遍傳聞,基辛格8月將三度訪台。據英特爾與台積電簽定的外包合約,台積電將遵照進度生產3奈米繪圖晶片。若英特爾自家Intel 4運算晶片因「市場狀況」和製程技術問題而無法如期生產,那麼英特爾希望台積電也能延後生產,因此造成的損失將由英特爾完全承擔。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451622?from=wj_catelistnews

A:

通貨膨脹和歷史性乾旱將加州杏仁生產和供水成本推高,而貿易困境也導致商品滯留在港口,使得該產業正處於失去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的邊緣,今年杏仁出口下降約13%。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72歲加州杏仁生產商David Phippen無需聽到農業經濟學家預測,就知道杏仁行業每況愈下。Phippen說:「一切都是為了錢,經過多年的共榮,外國船舶決定停止為我們提供服務。」

7600個加州農場生產全球82%的杏仁,但產品在歐盟、中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市場交付貨品之前,他們不會獲得報酬。今年杏仁收穫28億磅,僅略低於202129億鎊和2020年創紀錄31億鎊,讓該行業既興奮又擔心,主因是約13億磅未售出的杏仁,仍堆積在加工和包裝工廠中,杏仁的價格已降至每磅約2元的歷史最低水平。

加州杏仁聯盟首席執行長 Aubrey Bettencourt說:「我們正面臨交付和現金流危機,從去年92月,加州杏仁產業損失20億元的價值,若無法解決問題,產品將被取代。」

目前世界各地的客戶都在詢問何時能夠買到杏仁,奧克蘭港是加州中部乾果和堅果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門戶,但港口瓶頸預計將持續數月,所幸堅果的保存期約兩年。

Phippen則開始增蓋新倉庫,以避免工廠在9月即將到貨的新作物給淹沒,同時支付80萬購買3000個木製儲物箱。他說:「我們有很多杏仁,問題是要找到願意買單的人。」

加州自1850年在洛杉磯、沙加緬度和蒙特利種植第一批杏仁樹以來,直到1968年堅果才作為零食產品,並說服美國航空公司購買,作為機上零食贈送。之後一系列創新產品打開市場,包括杏仁黃油、杏仁剃鬚膏、杏仁味香檳、高蛋白杏仁奶、杏仁冰淇淋、糖果和餅乾|杏仁油等。

由於杏仁較不會變質且無需太多勞動力,種植者1970年代開拓了74000畝。2021年杏仁是加州第一大農業出口產品,價值47億元,是1990年代的三倍,但今年加州正經歷第三年乾旱,農民不得不放棄種植全年需水的乾渴永久性作物。

2021年乾旱使加州農業損失11億元和近8750個全職工作崗位,種植者正尋求州和聯邦協助,希望建立新的、更可靠的運輸策略,提案包括繞過奧克蘭港,將杏仁和其他農產品通過鐵路運送到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航運公司,或駛入洛杉磯港的杏仁特快列車。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11/%e5%8a%a0%e5%b7%9e%e6%9d%8f%e4%bb%81%e5%87%ba%e5%8f%a3%e4%b8%8b%e9%99%8d13-%e6%81%90%e5%a4%b1%e5%85%a8%e7%90%83%e9%a0%98%e5%85%88%e5%9c%b0%e4%bd%8d%e5%af%b6%e5%ba%a7/4167694

 

A:

據The Verge報道,微軟表示其數據中心很快就會為電網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提供備用電源。數據中心已經在現場安裝了鋰電池,可以在停電時繼續運行。現在,該備用系統還可以支持電網,後者需要更多電池以存儲越來越多的來自太陽能電池板或風能電場的電能。

對於任何試圖用可再生能源運行電網的城市和地區來說,這種儲能方式絕對至關重要。微軟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最新數據中心將於明年上線,將率先全面嘗試提供該服務。

與煤炭或天然氣不同,太陽能和風能隨著天氣的變化起落。雖然它們已經成為化石燃料的更清潔、更便宜替代品,但需要配備能夠為電網儲能的電池,以便在需要時使用。微軟認為其數據中心可以介入其中。

鋰電池是數據中心「不間斷電源」(UPS)的一部分,通常只在緊急情況下才會啟動。如果停電,電池通常會在短時間內替代供電,直到備用發電機啟動並運行。

在都柏林,人們希望微軟的大電池能夠在電網能源供小於求時提供類似的備用電。但它不僅可以響應斷電,實際上還可以防止斷電。該系統可能會取代當前的「旋轉儲備」系統。目前,一些天然氣和煤電廠可能會產生比通常需要的更多電力,以防能源需求激增或其他電源的供應下降,稱為旋轉儲備。有了電池,可以減少煤炭和燃氣發電廠需要保持的旋轉儲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微軟沒有公開分享其都柏林電池能夠提供多少能量。但是,據微軟數據中心高級開發小組副總裁貝拉迪(Christian Belady)稱,其數據中心通常使用「數十兆瓦的電力」。因此,電池可能能夠提供這麼多電力。相比之下,發電廠生產一兆瓦可能能為數百個家庭供電。

這表明數據中心是多麼耗能。儘管這些年來它們變得更加高效,但仍然使用了全球約1%的電力。

微軟去年表示,計劃每年新建50100個數據中心,而2021年它只擁有200多個數據中心。為了防止這種擴張偏離減排目標,該公司的數據中心將需要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同時,電網和與之相連的數據中心將不得不應對更多風能和太陽能帶來的波動。因此,幫助電網在可再生能源入網時保持更穩定的供電,也符合微軟的利益。

微軟曾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和華盛頓州昆西測試過將數據中心電池連接到電網。但愛爾蘭是商業推廣的理想選擇,因為它最為依賴風能發電。該國約35%的電力來自風電場。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09/%e5%be%ae%e8%bb%9f%e6%95%b8%e6%93%9a%e4%b8%ad%e5%bf%83%e6%96%b0%e5%8a%9f%e8%83%bd%e6%93%94%e4%bb%bb%e9%9b%bb%e7%b6%b2%e9%81%8b%e8%a1%8c%e8%aa%bf%e7%af%80%e5%99%a8/4164943

 

A:

一、依據媒體報導,阿根廷新經濟部長Silvina Batakis於上任一週後,於本(7)月11日趕在上午股市開盤前召開記者會,公布其經濟政策,向各界傳達政府執行財政撙節政策訊息,扭轉大眾認為伊上任後將遵循阿國副總統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為首之基什內爾主義派(Kirchnerismo)擴大國家財政支出之印象,包含拍板本週五(7月15日)啟動的能源費率調整方案,以及同時針對全國房地產重新估價,以達開源節流目的。


二、有關B部長公布之新經濟政策重點如下:
(一)執行政府機構撙節政策,穩定財政償付能力:全國公部門機構之財政管理單位,自即日起均需衡酌有效管理預算,為此,將修改金融法第8條,所有機構均需有效管理財政支出。畢竟國家償付能力為一國經濟活動引擎,須確保國家擁有財政秩序及達到財政平衡之能力。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財政赤字為阿根廷主要問題之一,當一國無力支付開支時,將轉而尋求發行更多貨幣或舉債。未來公家機關每月預算額度將依據國庫收支進行編列。
(二)維持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協議目標:阿國將維持前經濟部長Martín Guzmán與IMF達成之協議目標,藉此向市場傳遞遵守國際協議之訊息。
(三)凍結公務人員招聘:將禁止雇用公職人員措施擴大至國營公司和其他公部門。
(四)確保實質利率為正:執行實質利率為正政策,避免披索儲戶因通膨蒙受損失,並將提供其他類金融工具,便利投資阿國,免於匯率變動。預計財政部將以更高利率發行債務,以吸引投資者,央行亦將跟進提高定存利率。
(五)房地產重新估價:因調整房屋稅稅率須由國會審議通過,較快方式係針對房地產價格進行重新估價,以擴大稅基,達到在不提高稅率下增加國家稅收,並決定將執行房地產估價之稅務機構移轉至經濟部。
(六)能源費率調整:批准前經濟部長設計之費率調整方案,預計於本月15日開始實施,並開放民眾填寫電費及瓦斯費補助申請表,每位用戶均須填寫,以免失去政府補貼。
(七)成立債務委員會:將成立債務諮詢委員會,負責評估與分析,並針對披索主權債務提出建議。本週三(7月14日)將有一筆約110億披索小額債務即將到期,下週另一筆到期債務則超過5,000億披索。經濟部不僅需重新延展到期債務,還須設法獲得其他披索來彌補財政赤字。
(八)建立價格競爭防衛機制:透過價格競爭防衛法庭,以仲裁及監管過度漲價。將不允許物品價格濫漲,上週阿國貨品價格飆漲並無任何技術性因素,純粹為廠商投機行為。

A:

紐約市長亞當斯於7月10日宣布在該市 Bronx安裝首座公共5G無線熱點站,該新型熱點站覆蓋範圍達方圓1,000呎,範圍內民眾均可享受免費高速上網服務,該項目屬於紐約市府LinkNYC計畫,將採用公私合作模式運營,預計未來五年將在全市設置2,000個公共5G無線熱點站,提升紐約市全市設置的無線網路熱點站至4,000個以上。

紐約市長亞當斯表示,無線上網並非奢侈品,而係必需品,如同電力、暖氣及熱水,相關服務乃確保城市正常運轉的關鍵角色,然許多市民仍未能享受數位服務,紐約市府正致力改變該現狀。

A:

一、    依據美國數據中心業者Equinix本(2022)年7月7日公布的「全球科技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66%的受訪新加坡企業仍計畫在接下來一年內到海外新市場拓展業務。
二、    前揭報告表示,54%的受訪企業因為新冠疫情而加快數位化轉型、67%的企業增加資訊科技預算,顯示科技企業若要改變經營模式,就必需具備完善的數位基礎設施。68%的受訪企業表示,將維持因新冠疫情而採取的技術及相關投資;78%的企業表示將維持或增加在運營商中立主機託管(carrier-neutral colocation)解決方案的開支;許多企業計畫增加在互聯互通服務的投資,為進一步的數位轉型及提高因應服務中斷的能力做準備。
三、    該報告指出,企業最擔心遭受網路攻擊、資訊科技基礎設施故障導致公司運作中斷、安全措施出現疏漏及數據洩露,超過八成的企業認為提升網路安全是首要任務,且需遵循新加坡數據法規。受訪企業也希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數位體驗,約三分之二的企業計畫改用雲科技來運作,約七成的企業使用兩個或更多雲科技商的服務。
四、    Equinix東南亞區董事經理梁綺媚表示,新加坡企業在疫情期間採取積極的資訊科技策略,並加快數位轉型,企業借助數據分析加強數據安全及靈活度,並提升企業對總體變化的應對能力。新加坡企業計畫拓展海外市場,但首先需確保公司的數位能力經得起網路攻擊及服務中斷的考驗。
 

A:

一、    依據新加坡人力部本(2022)年7月7日發布的失業率數據顯示,5月份新加坡失業率與4月份相同,總體失業率為2.2%,其中居民失業率3.0%、公民失業率3.1%;5月失業居民計7萬2300人,當中公民佔6萬4700人。
二、    人力部指出,目前新加坡勞動市場人力短缺,許多職位空缺待填補,失業率將繼續走低,因此經濟衰退的風險不高,但全球經濟放緩、高通貨膨脹壓力、俄烏戰爭持續及部分國家疫情惡化等因素,將影響企業的商業決策。
三、    依據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日前發布的最新採購經理指數顯示,星國整體製造業連續24個月擴張,6月PMI達到50.3,比5月下降0.1。PMI在50以上表示經濟處於擴張狀態,50以下則為萎縮狀態。
四、    新加坡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表示,失業率保持穩定顯示企業無裁員情況,目前某些行業仍進行選擇性招聘,新加坡失業率已達自然飽和點。製造業與服務業需求仍持續增長,酒店及旅遊業逐步復甦,但因外籍勞工政策仍然收緊,因此企業對新加坡當地人才需求將增加,預估6月以後的失業率繼續下滑。
五、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表示,新加坡目前處於接近充分就業情況,失業者可能因轉換工作或剛結束培訓等因素暫時失業,並非因勞動力供需無法配對而失業。目前的失業率與疫情前及全球金融危機後相似,預估接下來幾個月變化不大。
 

A:

  1.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11日報導稱,日本經濟產業省為預防液態天然氣(LNG)採購困難,計畫制定要求家庭及企業「節約瓦斯」制度,在瓦斯供給到達極限前可對消費大戶的企業提出限制令。

  2. 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由於擔憂俄國產的LNG供給不穩定,而計畫參考電力公司要求節電之模式來擬訂制度。為能在今年冬天面臨高峰前完成該制度,日本學者會議正研議細節,並預定在秋天的臨時國會上提出天然氣事業法修正案。

  3. 目前研議採用與節電相同模式,會階段性加強節約要求;暫時先不設目標的要求節約,再進一步設定節約目標,若仍無法解決供應量緊迫的問題,則將針對企業發出限制令。日本去(2021)年度的都市瓦斯販售總量,其中工業用占60%,家庭用占25%。

  4. 日本天然氣幾乎全為仰賴進口,其中60%用於火力發電,40%用於都市瓦斯。目前自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日本整體的9%,今後是否可以穩定提供尚不明朗。另一方面,俄國普丁總統簽署將接收日本參與之俄羅斯資源開發計畫「薩哈林2號」總統令一事,日方如何回應將成眾所矚目焦點。

A:

馬來西亞外交部發布消息稱,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將於7月11日起,一連兩天官式訪問馬國。馬國外交部長賽富丁(Saifuddin Abdullah)將與王毅外交部進行雙邊合作會談,涵蓋貿易與投資、高科技、數位經濟、高等教育、新冠疫苗合作以及後疫情復甦等議題。馬中外長也將針對共同關心的區域與國際課題,進行討論和交換意見。

 

王毅部長曾於兩年前訪問馬國,本次訪問馬國除將到國家王宮拜會馬國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陛下(Yang di-Pertuan Agong, Al-Sultan Abdullah Ri’ayatuddin Al-Mustafa Billah Shah) 與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外,亦將歡慶兩國於2013年起建立的「全面策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將於明(2023)年迎來10週年紀念。

 

2009年起,中國一直是馬國最大貿易夥伴國。2021年馬國對中國雙邊貿易額達4,210.7億馬幣(約1,009.76億美元),占馬國總貿易額的18.9%,較2020年成長27%。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