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柬埔寨工會希望基本工資調升至204-214美元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7月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每年基本薪資談判預定於8月開始,由政府官員協助工廠業者與工人間進行三方會談。在談判之前,柬埔寨工會已將2023年紡織、服裝、鞋類、箱包及旅行用品業的基本工資從今年194美元提高到204至214美元。

 

勞動與職業培訓部(簡稱勞動部)7月召開一系列內部會議,討論明年各行業基本工資標準。全國基本工資委員會(NCMW)將於9月召開會議,確定明年最低工資後,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勞動部已敦促利益相關者根據通貨膨脹率、生活成本、生產力、競爭力、勞動力市場狀況與行業盈利能力等標準之數據與可信的學術研究進行內部審議。

 

據報導,柬國工人每月花費介於250至300美元。另根據柬埔寨勞工聯合會(CLC)表示,2023 年是大選年,政治領導人可能被迫屈服於工會的要求。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7月8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7)月8日以「國際旅客人次增加119.1%」(International Visitations Increase by 119.1%)為題,報導依史國觀光與環境部(Ministry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資料顯示,本(2022)年4月至5月訪史旅客人次較上(2021)年同期成長119.1%達71,701人次,旅客主要來自南非、歐洲與美洲。

 

該報導指出,史國觀光部分析訪史旅客數成長主因為史國鬆綁武漢疫情防疫管制措施;另於本年5月27日至29日在史國舉辦之「野火祭2022」(Bushfire Fire 2022)大型戶外音樂祭活動亦吸引非洲國家大量旅客訪史,帶動史國觀光。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原本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與德國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計畫合資在德國Salzgitter市建置電池廠,但Volkswagen然已選擇中國公司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Gotion High-Tech Co.,Ltd.)合作建設Salzgitter電池廠。雖然Volkswagen仍是Northvolt的主要股東之一,亦採購Northvolt在瑞典北部Skellefteå市電池廠的電池,但已決定另行在歐陸建造電池廠網絡。

A:

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7月7日報告,美國最新每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3.5萬,較前一週23.1萬增加4千,較市場預測高,為本年1月以來最高水準,顯示緊繃的勞動市場可能有所緩和;另截至6月25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37.5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較前一週132.4萬增加5.1萬,雖持續接近歷史低點,然為去年9月以來最大單週增幅。

 

另美國勞工部7月6日公布本年5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本年5月美國職缺從3月創新高1,190萬連續2個月下降至1,130萬,然已連續6個月超過1,100萬,持續位居高點,其中專業與商業服務(-32.5萬)、耐用品製造業(-13.8萬) 及非耐用品製造業(-7萬)為降幅較大類別;勞工辭職人數降至430萬,離職率2.8%為4個月以來低點,裁員人數約140萬,仍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每位失業者平均有約1.9個職缺。

 

美媒指出,美國勞動市場是抵禦經濟衰退重要條件,5月職缺持續1,130萬高位,顯示就業市場仍具韌性,企業持續積極招聘人才,然最新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上升,則反映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放緩跡象,裁員人數增加,緊繃的勞動市場似有所緩和,未來數月經濟學者將密切關注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以判斷勞動市場是否出現降溫趨勢。

A:

資料來源: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70031號

 

為加速再生能源拓展、擺脫自俄羅斯進口石化燃料之依賴、朝能源轉型等多重目標邁進,在德國執政聯盟(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自民黨FDP)主導下,聯邦議會於2022年7月7日就再生能源法改革套案(簡稱EEG 2023,包含20多項再生能源相關法令)進行討論與表決,相關修法重點摘整如下:

一、調整2035年全德電網接近100%再生能源目標:

1. 由於立場較為親商之自民黨反對,執政聯盟放棄明訂2035年實現近100%氣候中和電網之規定,但仍堅持於2030年實現再生能源占總電力消耗比例達80%目標,且將電網氣候中和期限訂於完成煤炭淘汰後(coal exit)。相關政經評論分析,德國此前曾將淘汰煤炭期限訂於2038年,但3黨聯合政府於組閣協議中揭示,盼致力提前至2030年實現;且2022年6月底,七大工業國組織(G7)領袖峰會亦達成2035年實現電力系統脫碳共識。整體評估,德國於2030年代實現100%再生能源電網的總體戰略目標並未改變。

2.淘汰煤炭使用後,再生能源建設將以市場導向進行募資,爰聯邦政府須於2024年3月前,說明如何於煤炭淘汰使用後,為再生能源拓展提供資金。

二、新增有利再生能源發展之規定:

1. 對密集用電之工業用戶,新增「工業契約」規定,相關企業可以較低成本之特別電價,購買再生能源,以鼓勵產業能源轉型。

2. 新增有助於設置再生能源設施之規定,例如:於高速公路旁擘劃更多太陽能面板安裝空間、鼓勵於湖泊上設置浮動太陽能裝置,並允許永久於部分農地安裝太陽能面板。

3. 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招標量,以於2030年達離岸風電115 GW、離岸風電30 GW以及太陽能215 GW之目標。

4. 以「創新招標」方式,激勵公私協力建設更多儲能設施。綠氫也將於2023年首次招標,容量約800MW,並至2026年前,每年招標200MW。

三、賦予各邦更多時間實現陸域風電目標:

德國13個面積較大的邦(即柏林、漢堡、布萊梅3個城市邦以外),可至2027年前(原規定2026年)完成1.4%土地面積用於陸域風電、2032年達1.8%至2.2%之目標;且各邦允許相互交換達50%比例之區域,從而允許陸上風電產能較少的邦,可向其他邦支付費用,俾達法定目標。

針對本次即將通過之修法,德國太陽能協會(BSW)表示,EEG 2023是政府拓展再生能源的第一步,建議行政部門後續尚需藉由創建更好的管理體制、減少繁瑣行政流程,以協助太陽能營運商的投資與排除經營障礙。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igizmo.it)2022年7月7日報導,依據義大利資通訊科技產業公會(Anitec-Assinform)報告指出,受到經濟復甦及所有產業強力推動數位化轉型之影響,2021年義大利數位市場營業額總計753億歐元,成長5.3%。

據義大利資通訊科技產業公會理事長Marco Gay表示,數位化為義大利經濟復甦之必要要素,相關設備使用及投資技術研發之統計足以證明數位化已具備長期發展條件,惟目前因地緣政治及通貨膨脹等問題,產業環境再次面臨轉變,更加確認義大利執行《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之改革及投資為平衡及推動數位轉型之必要措施。另據報告指出,購買資通訊科技(ICT)及數位產品與服務多來自義大利西北部省區(約267 億歐元)及中部省區(約193 億歐元)。以公司規模來看,義大利中小企業在資通訊科技產品與服務支出約為174.5 億歐元,員工人數超過250人之大型企業為271.4 億歐元;義大利中小企業運用PNRR計畫資金將為公司絕佳成長及創新之機會。

據報導續指出,2021年幾乎所有數位相關產業皆有成長,「系統及設備類」因個人電腦及電視機銷售明顯成長,總營收計211 億歐元(成長9.1%);資訊科技部門因大力推行數位化,系統整合服務恢復投資,雲端計算及網路安全服務推動成長,其中包括「軟體及資通訊科技解決方案」營收總計81億歐元(成長8%);「資通訊科技服務提供」總計136 億歐元(成長7.6%);「電信網服務」(Servizi di Rete Tlc)持續減少,下跌3.3%,並較2020年為低;「數位內容」業務主要因網路平台廣告投資推動,成長達8.7%。預估2022年部分產業更易受到國際危機影響,成長將較2021年放緩,成長3.6%,2023至2025年將恢復成長,預估2025年數位市場營業額將超過910億歐元。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lameziainforma.it)2022年7月6日報導,2021年義大利總共回收10,250,252公斤之一般及充電電池,其中南部卡拉布里亞省(Calabria)自288個回收點(較2020年增多3.23%)共回收26,091 公斤,較2020年增加37.46%。義大利回收一般及充電電池重量歷年皆有成長,2021年卻減少7.5%,可能原因為電池技術演變;充電電池容量高於一般單次性電池,增加電池平均壽命,同時減少廢棄物回收。

據義大利國家一般及充電電池協調中心(Centro di Coordinamento Nazionale Pile e Accumulatori;CDCNPA)負責人Giuliano Maddalena表示,單次用電池電力耗盡後即成廢棄物,充電電池可反覆使用多年後再回收,加上智慧工作及遠距學習帶動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在網路發達及高效率下,充電電池更加普及使用,實際減少廢棄物回收量。另在CDCNPA登記之銷售點、回收中心、RAEE廢棄物管理中心等回收點持續增加,2021年由10,952個增加為 11,296個,全國回收點數量幾乎皆有增長,北部地區再創下最高回收量紀錄,其中以倫巴底(Lombardia)、威尼托(Veneto)及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三個省區為高。

該報導續指出,2021年義大利工業用(占15% )及汽車電池(占85%)回收量總計156,722噸,較2021年增加約1,000噸,其中受到電動車或混合動力汽車愈趨普遍影響,汽車電池回收數量增加377,757 噸。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padovanews.it)2022年7月7日報導,義大利啤酒商協會(AssoBirra)年度報告指出,2022年在原物料及能源價格高漲威脅下,義大利啤酒產業雖試圖加強銷售,但仍難在疫情後復甦;2020年義大利啤酒產業營業損失總計14 億歐元,約相當於減少約15,000個工作機會,2021年因疫情停止生產數個月;為減少疫情影響,啤酒產業陸續降低成本、優化程序且執行目標投資,以致無法再吸收額外增漲費用。

據義大利啤酒商協會理事長Alfredo Pratolongo表示,該產業已投資在義大利生產大麥,盼能提高義大利產大麥使用比例(由40%提高為60%),惟過程費時,且可能受到目前大環境影響延緩;2022年義大利啤酒銷量似顯復甦,然實際情形較為複雜,目前高成本已非短期情形,將造成通貨膨脹,並喪失競爭力及影響復甦,產業亦將停止投資經銷及通路等。

 

在疫情前,2019年義大利啤酒產業年營業額達95 億歐元,每年繳稅約45 億歐元,提供108,000個家庭工作保障。
 

A:

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7月7日報導,依據市場調查公司RegioData Research最新訪查結果,2021年奧地利網購支出總額達113億歐元,平均每位奧國民眾花費1,265歐元,網購支出占零售市場總額16.2%。

奧國網購市場前10大網購平台排行(市場占有率及其零售業別)依次為:亞馬遜(28%,綜合百貨)、Otto Group/Unito(5%,綜合百貨)、Zalando(5%,服飾)、Ikea(2%,家具及家居)、MediaMarkt(2%,電子電器)、Shop-Apotheke(1%,網路藥局)、H&M(1%,服飾)、Apple (1%,電子通訊)、XXXLutz(1%,家具家居)、Austrian Mint(1%,奧國鑄幣廠)。

Austria Mint排名首次進入奧國網購平台前10大,因其商品性質及企業屬性特殊,特別吸引住目。該企業為奧國國營鑄幣廠,除製造歐元硬幣外,另製造並販售金銀紀念幣及金條等。

RegioData分析近幾年奧國網購市場趨勢指出,新冠疫情防疫措施是奧國線上交易大幅成長主要推手。2020年奧國網購支出較2019年成長近20%。2021年成長幅度趨緩,成長率4%。目前預估2022年成長率4.3%,惟若通貨膨脹持續攀升,則成長率恐不增反降。
 

A:

奧地利統計局日前公布2022年6月份躉售物價指數,較2021年同期上漲26.5%,漲幅創1973年來新高。另,2022年6月份躉售物價指數較5月份上漲2.5%。

2022年6月份奧國躉售物價上漲幅度較大產品包括:固體燃料(+120.8%)、其他石油產品(+115.5%)、車用燃油(+75.6%)、穀物、種子及動物飼料(+53.5%)、化肥及農用化學品(+44.0%)、鋼鐵(+33.4%)、有色金屬(+32.7%)、辦公室文具(+24.9%)、初級橡膠及塑膠(+22.3%)、紙類製品(+22.2%)、奶及蛋製品(+22.2%)、活體牲畜(+20.2%)等。

2022年6月份躉售物價較5月份漲幅較大之產品為:其他石油產品(+14.5%)、車用燃油(+12.8%)、奶及蛋製品(+5.5%)、固體燃料(+5.0%)、玩具(+4.4%)、金屬建築材料(+4.1%)等。
 

A:

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 Slovenia News」日前報導,斯國工商總會(CCIS)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逾1/4受訪斯國廠商表示,受到國際能源、原物料及服務業價格高漲衝擊,企業正面臨生存威脅。該會籲請斯國政府立即採取紓困措施。

上述受訪對象係60家斯國較具規模企業,其中80%係製造業,多數受訪企業表示,目前面臨最大挑戰為:因成本上升被迫提高售價、業界競爭力下降、市場占有率減少,以及營利銳減等。

受訪斯國企業2022年1至5月能源使用成本較2021年同期平均增加166%,原物料成本增加47%。成本漲幅最大者係天然氣(+560%),其次為醋酸(+320%)、無煙煤(+277%)、鋼鐵(+73%)、鋁(+63%)、纖維素(cellulose,+52%)。

CCIS總經理Ales Cantarutti表示,斯國企業界正面臨嚴峻挑戰,亟需斯國政府採取更多紓困措施協助企業。數週前斯國政府實施之抑制車用燃油價格措施,深受企業界歡迎;爰呼籲斯國政府優先考慮解決能源成本高漲問題,以緩解企業高成本危機及民眾負擔。
 

A:

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2年7月8日報導,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所長Gabriel Felbermayr預估,2022年奧國平均通貨膨脹率為9%,惟若俄羅斯減少或停止天然氣供應,以致本年冬天奧國出現天然氣短缺情形,則最壞狀況下,通膨恐飆升至18%。

奧國政府針對天然氣短缺危機,制定安全儲量為達到奧國境內儲存槽總量之80%。奧國政府雖於數週前即敦促天然氣進口商以各種方式加速儲存天然氣,惟迄今儲量僅達46%。鑒於「北溪一號輸氣管線」(奧國主要天然氣來源管道)將於近期內關閉維修,之後無法百分之百確認俄國是否恢復供應。為此,奧國朝野各界高度關切本案發展。

F所長表示,倘若通貨膨脹出現上述極端高脹情況,慎防奧國社會出現動亂衝突現象,否則市場經濟恐失序,甚或迫使奧國政府實施類「戰時經濟」管制措施。

F所長呼籲奧國政府實施電價與天然氣價格脫鉤措施,以抑制部分能源價格。此外,渠建議奧國政府儘速實施電價上限措施(由政府補貼電力供應商),此舉比調降車用燃油價格更可舒緩企業界及奧國家庭負擔。此外,另須制定配套措施禁止奧國電力出口。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7   PAP, IAR, wnp.pl

 

韓國SK Nexilis公司已開始動工在波蘭東南部城市Stalowa Wola建設一家新的銅箔工廠。據波蘭新聞局( PAP)報導,該新的生產設施價值30億波幣(6.3億歐元),預計將可創造500多個工作機會。

 

波蘭官員們表示,該工廠將生產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的銅箔(copper foil)。波蘭副總理兼國有資產部長雅采克·薩辛(Jacek Sasin)77日週四應邀出席,他是新工廠正式動工的嘉賓之一。

 

S副總理兼國有資產部長表示,波蘭專注於促進使用新能源的技術。當談及該新工廠的建設,他告訴記者,這個投資計畫是世界趨勢的一部分,將使波蘭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地圖上的重要位置。他補充稱,很高興波蘭能夠與韓國合作完成這個宏偉的計畫。

 

S還表示,新的銅箔工廠將建在波蘭東南部,因為波蘭政府向人民承諾,國家將均發展。他告訴記者,政府承諾支持多年來被忽視的領域,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此新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底完工就緒。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7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中央銀行的利率制定機構--貨幣政策委員會(Monetary Policy Council ; RPP)77日週四將參考利率提高50個基點(bps)6.50%。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的倫巴第利率(lombard rate)也從6.50%上調至7.00%,再貼現率(rediscount rate)6.05%上調至6.55%,貼現率(discount rate)6.10%上調至 6.60%。同時,RPP還將存款利率從5.50%提高到6.00%

 

最近一次升息是連續第10次升息,經濟學家認為這是對通貨膨脹上升和本國貨幣疲軟的反應。同時,根據中央統計局(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 ; GUS)的數據,20226月份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比率上漲15.6%,月比率上漲1.5%

 

據政府智庫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 PIE)稱,升息週期可能即將結束。PIE專家表示,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仍將居高不下,全球經濟越來越受到深度衰退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不大。他們補充稱,NBP沒有宣布任何進一步行動,但由於經濟數據惡化,進一步提高利息是值得懷疑的。

 

PIE在評論中稱,在歐洲,德國面臨的風險最大——德國央行的估計顯示,天然氣危機意味著德國GDP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將高達8.5%PIE稱,如此大的崩盤對波蘭出口商和工業來說意味著問題。這就是為什麼PMI指數在6月份跌至44.4點。類似的值僅在大流行期間才出現。該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升息可能會顯著加深波蘭經濟放緩的規模。

 

分析師表示,儘管經濟活動下降,但通貨膨脹將居高不下。PIE稱,儘管原油和農產品價格最近幾天有所下跌,但歐洲仍將與能源成本上漲相抗衡。他們補充稱,波蘭政府正在觀察天然氣和煤炭價格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明年將帶來關稅的大幅上漲。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2022.07.07新聞稿

 

日本的國際大廠 - 大金工業有限公司 - 生產空調、冷卻和供暖系統的領導者,將在波蘭的Ksawerów設立一座新的生產工廠。這是近年來外國公司在波蘭最大的單筆投資,也是羅茲經濟特區歷來最大的。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和經濟發展技術部長瓦爾德馬爾·布達(Waldemar Buda)等人出席該投資的宣布活動。

 

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長Waldemar Buda強調,波蘭是一個投資的好地方,最好的證明就是波蘭在各種排名中的位置。重要的是,投資人對波蘭的看法和投資決策不受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波蘭與日方進行密集會談,也是在B部長6月份訪問日本期間。現在終於看到成果。這將是Lodzkie省最大的投資,也是波蘭最關心的:創新、良好的工作、非常高的投資支出。更重要的是,它的生產技術是基於最現代和最生態的解決方案。

 

本件大金投資是建設一個大型的生產工廠,將根據最新生態解決方案-微通道熱交換器(MCHX)技術,進行生產熱泵、空調/空氣淨化器。

 

該工廠將成為大金繼捷克、比利時和德國之後在歐洲的下一個生產基地。最終,它將成為該公司在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三個生產工廠之一。

 

在決定落腳波蘭前,大金公司曾考慮的其他地點: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土耳其。

 

羅茲( Lodz)經濟特區董事會主席Marek Michalik表示: 這家日本公司的投資至關重要,原因有很多:這將是該經濟特區歷來最大的投資計畫,是該公司在歐洲最大的工廠,技術先進,並將創造一千個以上新的就業機會。

 

投資相關資訊

•投資計畫金額約3.1億歐元(約15億茲羅提)

•規劃就業人數:800多人

•機器啟動時間:2024年7月

•計劃開始生產時間:2024年7月。

•計劃完成投資時間:2025年12月。

 

波蘭已將全境已納入成為投資區(Polish Investment Zone), 從2018年9月至2022 年6月,共核發1,677項投資許可,支持790億茲羅提的投資(申報金額)和33,114 個新工作機會。

 

在投資補助計畫(the Grant Program)方面,自2016年以來共簽訂62份合約。這些投資的申報支出總額為219.6億茲羅提。創造15,136個新工作崗位。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的報告,波蘭仍然是中東歐地區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市場,也是歐盟第三大最具吸引力的市場。 2021年波蘭的FDI(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創歷史新高,達到248億美元。2020年為138億美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8   Polish News Bulletin, biznes.interia.pl

 

波蘭石油及燃料業巨頭PKN Orlen 公司已簽署協議,收購Basell Orlen Polyolefins公司與生產和銷售LDPE聚乙烯相關部門的業務。PKN Orlen公司是該公司的股東。

 

PKN Orlen公司在評論該協議時指出,LDPE聚乙烯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產品。 它主要用於生產鋁箔(foil)、袋子、罐子和食品包裝。PKN Orlen公司補充稱,該收購資產的產能為每年10萬公噸,這意味著PKN Orlen是波蘭唯一的LDPE聚乙烯生產商,生產量將涵蓋約10萬公噸。該產品佔波蘭國內需求的三分之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8   Polish News Bulletin, Firma.rp.pl

 

波蘭出口信貸局(KUKE)Bank Ochrony Środowiska (BOŚ)銀行簽署一項協議,該協議將為該銀行的客戶提供創新的保險解決方案,以支持其出口潛力的發展。

 

根據協議,KUKEBOŚ將在對出口商貸款提供支付保險擔保的範圍內開展合作。合作夥伴強調,對於銀行而言,這些工具將確保所獲得的貸款之高達80%金額在波蘭投資,旨在增加特定公司的出口潛力。BOŚ銀行副總裁Robert Kasprzak在評論該協議時指出,為了實現其使命,BOŚ銀行不斷擴大其產品供應,為已經作為出口商或正在考慮向海外擴張的公司推出產品。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7)月8日報導,法商航空引擎與設備製造商賽峰集團(Safran)將在印度興建三座新廠與一座大型維修中心,不僅呼應莫迪總理「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亦強化鞏固該集團當地發展量能與市場地位,目前賽峰在印已有10座廠區,僱用750名員工,預計至2025年前將於該國投資2億歐元。

 

其中兩座廠區毗鄰設於印度南部Hyderabad,分別由Safran Aircraft Engines 與奇異(GE) 共同開發生產Leap 與 CFM引擎零件,以及 Safran Electrical & Power產製 Leap引擎電纜與飆風(Rafale)戰鬥機零件;兩廠附近則將新建一座 Leap引擎專用大型維修保養與檢測中心,預計2025年啟用後將成為賽峰集團全球維修網絡之最大據點,屆時可因應印度機隊之維修需求;第三座工廠為Safran Aircraft engines 與印商Hindustan Aeronautics Ltd (HAL)合資企業,設於印度矽谷Bangalore,專事生產Leap零組件。S集團執行長 Olivier Andriès 同時宣布成立集團數位業務公司 Digit,其兩大中心將設於Hyderabad與孟買。

 

法商航太軍備巨擘深耕印度市場逾半世紀,自 2016 年以來更積極拓展多方合作夥伴關係,強化當地產業影響力。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7)月7日報導,根據零售市調公司IRI最新統計數據,法國上(6) 月底民生消費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 4.9%,其中冷凍肉品漲幅最大,超過20%。IRI主管Emily Mayer分析,漲幅成因不單是俄烏戰爭衝擊,亦因去年新冠疫情促使運輸與包裝成本上漲所致,賣場零售價上揚往往是上游原物料漲價之延後效應 。

 

上月漲幅排名前10項民生消費品依次為:冷凍肉品(較去年同期上漲20.92%)、麵條(或義大利麵,上漲17.04%)、生鮮絞肉(上漲15.48%)、麵皮(烹飪或糕點等用,上漲14.21%)、芥末醬(上漲13.74%)、食用油(上漲13.55%)、料理包(上漲13.08%)、冷凍甜點麵食(上漲12.79%)、廚房用紙巾(上漲12.78%)及烘培咖啡(12.66%)。

 

其中肉品漲價係因畜牧為高耗能產業,自然受能源漲價影響,且穀價上揚刻正推高動物飼料成本;麵條與芥末漲價則因小麥與芥末籽出口大國加拿大去年夏天因乾旱減產,供不應求;油品漲價可能有多重原因,如巴西去年夏天霜害影響大豆收成、石油飆漲促使轉用生物燃料之需求大增以及全球最大葵花油生產國之烏克蘭爆發戰爭等;廚房用紙巾漲價主因紙漿原物料成本飆升,此外造紙業為天然氣用量密集產業,亦受能源價格波動之衝擊;烘焙咖啡漲價主因為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巴西之前述霜災減產,以及烘培所需天然氣之能源價格攀升之故。

A:

據法媒Le Figaro本(7)月8日報導,法國海關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繼4月貿易逆差額高點124億歐元後,5月進一步創新高達131億歐元,過去12個月累計逆差金額共1,139億歐元。5月進口額計607億歐元,增加速度仍高於出口額476億歐元。

前述進出口成長速度之差異,主要係因能源進口持續上升,5月增加5億歐元,但因電力進口下降,增幅已低於前2個月(3月與4月分別增加11億及7億歐元)。如排除能源項目,法國貿易逆差額則僅增加1億歐元。自2022年初以來,法國進出口成長均源自價格上漲。本年迄5月之進口價格上漲約8%,出口價格則上漲3%,分別帶動10%之進口額及6%之出口額。

根據法國央行最新數據,在國際收支方面,法國4月之經常帳赤字為27億歐元,5月進一步增加至39億歐元。數月以來,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油價飆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法國目前加油站銷售之汽柴油平均價格仍超過每公升2歐元。能源價格飆漲料將持續牽動法國貿易逆差惡化。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