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628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57/P200號(商情文號:第457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National Grid)計劃通過支付消費者在高峰時段減少用電,來降低今年冬天停電的風險 。各能源運營商正在競相制定一項計劃,使擁有智慧電錶的家庭能夠選擇在供應不足時減少能源使用。

據泰晤士報報導,由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力系統運營商(ESO)起草的初步提案稱,家庭可以獲得高達每千瓦時6英鎊的信用額度。此舉是因為政府正在尋找方法來確保今年冬天的額外能源供應並限制消費者的使用。商務部長Kwasi Kwarteng希望諾丁漢(Nottingham)的West Burton A發電廠運行,以將英國最後剩下的燃煤發電廠的壽命延長到冬季。

 

烏俄戰爭使本已捉襟見肘的能源供應更加緊張。英國政府擔心今年冬天可能會經歷輪流停電。國家電網計劃可提供一種更便宜、更環保的化石燃料替代品,並為消費者削減開支。英國的年帳單已飆升至每年1,971英鎊,預計10月份將達到每年2,800英鎊,並在1月份達到3,000英鎊。國家電網提議是與Octopus Energy 能源公司聯合進行的試驗後提出的。

 

國家電網已要求其他供應商評估客戶在高峰時段可以減少多少用量。甚至希望在過去十年智慧電錶推廣成效不彰的情況下,此舉可以鼓勵家庭多使用智慧電錶。ESO表示,需求轉移有可能為消費者節省資金、減少碳排放並為系統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並且今天已使用了某些形式的需求管理來幫助平衡系統。推動消費者價值並減少碳排放的創新將始終以經過測試、安全和可靠的方式迅速的部署。Octopus Energy總經理Greg Jackson表示,國家電網傳統上在需求旺盛的時候向柴油發電機支付巨額費用,或者向大公司支付費用以減少其使用。此外,願意減少電力使用的家庭增加意味著受益的不僅僅是大公司。在電網上的靈活性越多,消費者的電力就會越便宜。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628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60/P200號(商情文號:460號)

 

商情本文:

根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CSO)的數據顯示,2020年愛爾蘭的FDI總額升至創紀錄的1.1兆歐元。相當於愛爾蘭國家收入的近325%,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使愛爾蘭成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僅次於盧森堡,而歐盟的平均為79%,OECD平均為43%。

其報告並指出,超過三分之二(68%,約7500億歐元)來自25家大型企業,此顯示愛爾蘭 FDI高度集中,因為愛爾蘭FDI共有成千上萬的公司,其中超過8,390億歐元或6% FDI來自美國公司,美國FDI在愛爾蘭穩步上升,並在2015年大幅增加,並與智慧財產權財務授權有關。

愛爾蘭150億歐元公司稅收,FDI公司占有80% 以上,前10大FDI公司收入並佔FDI公司營業額一半以上,致營業稅高度集中性是愛爾蘭國家的潛在風險因素。統計數據並顯示,2020年美國在愛爾蘭的FDI為8390億歐元,僱用8萬7473個工作,然而英國FDI僅150億歐元,僱用9萬6416個工作。另外2020年愛爾蘭對外投資減少約140億歐元,下降9 %,而愛爾蘭的FDI增加約169億歐元,成長14 %。

2020年,超過三分之一的FDI(相當於2585億歐元)是所謂的幽靈資本,通過司法管轄區為其他地方的運營提供資金。許多跨國子公司充當母公司的資金庫,在其全球供應鏈中分配資金。數據並顯示,愛爾蘭對外直接投資主要由在愛爾蘭註冊的公司主導,這些公司的總部合法設在愛爾蘭,但在國外有大量的投資,並且大部分業務都在國外。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60075號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工業國家所受的能源價格衝擊比德國更大,特別是在歐洲以外地區,迄今危機相較溫和,這對德國企業日後發展將帶來影響。

 

根據德國曼海姆經濟研究院ZEW最新公布,德國的能源供應在國際評比中尤其脆弱 — 無論是在價格上漲幅度,或是供應瓶頸的面向下。在電力供應方面,德國與荷蘭兩國同屬「高價島」,特別容易受到供應短缺帶來的傷害。

按ZEW的說法,德國競爭力將因此受損,令德國對高耗能產業失去投資吸引力;該研究是由「家族企業基金會」(Stiftung Familienunternehmen)委託進行。ZEW報告以全球21個工業國家的能源供應為研究重點,從經濟角度來檢視一國受價格上漲及供應瓶頸之影響,除16個歐盟國家外,尚有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與瑞士等5國一併比較。

根據ZEW研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美、加、日3個非歐洲經濟體的供應安全未發生影響,迄今物價上漲「非常溫和或完全沒有」。在歐洲,絕大多數國家也不像德國那麼容易受到能源供應短缺影響,且德國又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甚深。

該研究報告作者Friedrich Heinemann解釋,電力與天然氣危機的價格影響主要限於歐洲地區,歐洲境內亦存在顯著差異。德國、荷蘭正逐漸成為「高價島」,但法國、瑞士的電價則無明顯上漲。

如採行天然氣配給,金屬加工、化工及造紙將是損失最大產業,不過由於缺乏先例,ZEW也不排除會有其他產業面臨重大損害。

家族企業基金會理事長Rainer Kirchdörfer表示,國外競爭對手因耗電量較低,可較快因應布署。鑒此,該基金會與ZEW籲請德國聯邦政府:德國經濟及能源政策必須為維持能源密集企業競爭力尋求解決之道。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6月2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59/P200號(商情文號:第459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預計本週將對鋼鐵進口徵收更廣泛的關稅,以保護英國就業,儘管此舉有可能違反國際法。2018年美國總統Donald Trump期間,英國與歐盟一起推出鋼鐵防衛措施,以保護生產商免受廉價國際鋼鐵的影響,歐盟成員國對19種鋼鐵產品徵收關稅,徵收25%關稅。在英國脫歐後,重新將歸入與獨立貿易國相同的類別,鋼鐵關稅適用於15類鋼材; 其中10類鋼材關稅措施將實施至2024年6月,但另5類鋼材的關稅適用將於本週四到期英國國際貿易部在本周四前確認,將這5個類別的關稅再延長兩年。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計畫對部分違反進口門檻的發展中國家實施防衛限制。英國部分保守黨議員雖支持自由貿易,並不喜歡加徵關稅的扭曲影響,但在擔心大量廉價鋼鐵進口可能會導致數千個工作流失,另反對黨工黨出人意料地支持政府措施。鋼鐵產業並稱讚國際貿易部的決定。

國際貿易部部長 Anne-Marie Trevelyan 在上週的提案中總結表示,延長關稅對於維護英國鋼鐵業的至關重要。然而,來自鋼鐵下游用戶表示,由於現有關稅,供應存在嚴重問題並增加成本,其中英國金屬成型聯合會指出,英國國內生產商沒有能力滿足對鋼鐵的需求。由於鋼鐵關稅政策,汽車和航太工業的分包商必須承受高昂的成本、經濟損失和供應鏈中斷。

 

此項政策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土耳其、印度和韓國等部分國家可能會透過對英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來報復,例如汽車或威士忌。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60076號

 

德國法蘭克福檢警單位於周二(6/28日)上午出動約140位(另一說有180位)調查員,同步搜索大法蘭克福地區兩家南韓車商-Hyundai與Kia之辦公室,以及一家美商BorgWarner汽車零件貿易商。

據了解,德國檢調單位係配合歐盟司法機關Eurojust,並與盧森堡警方協調後採取本日之同步搜索。主要將調查該2家韓系車廠近期進口歐洲的約21萬輛柴油車輛,是否涉及類似數年前德國福斯VW以及賓士Daimler汽車,亦曾以柴油排氣造假手段欺騙消費者之醜聞。

福斯集團汽車舞弊事件,又稱福斯汽車廢氣排放醜聞(Volkswagen emissions scandal),是指福斯集團(VW)於2015年9月,遭美國環保局(EPA)查獲,其在美國銷售的車輛,引擎控制單元植入特殊軟體,以規避官方檢驗的事件。涉及之車款包括奧迪A3、福斯Golf、福斯新金龜車、福斯Jetta、福斯Passat等使用EA189型號柴油引擎的車款,均遭爆在發動機控制器中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體,在官方檢驗時自動調整相關參數以通過廢氣排放標準,但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數十倍。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60077號

 

根據管理顧問公司Alix Partners研究,至2024年以前,德國汽車業恐將因晶片短缺導致產量持續放緩。其中一大因素為電動汽車所需晶片數量是汽油或柴油車的10倍,因此即使半導體公司增產也難以滿足大量之晶片需求。該公司預估,汽車產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達到疫情前的水準。

該公司亦預測2022年全球汽車及輕型廂型車銷量將自2021年的8,030萬輛降至7,890萬輛。雖然產量下降,但汽車製造商之淨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ation,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則可上升至平均12%;零件供應商則接近11%,兩者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已獲得補償。但由於原物料成本上揚,供應商並未從汽車價格上漲中獲得同等程度的收益。

此外,自2020年以來,用於生產內燃機的原物料價格上漲逾倍,但電動汽車的原物料價格則幾乎飆升2倍。電動車電池的成本經過多年下滑後,可能將再次上漲。預估磷酸鐵鋰電池將在不久後廣泛運用於中低價位電動車,即使它們比傳統鋰電池更重且續航里程更短,但價格便宜,且不依賴稀土,將是酸鐵鋰電之優勢。

目前,汽車市場供應吃緊,價格相對昂貴。但Alix Partners總監Fabian Piontek認為,最遲至2024年,由於高通貨膨脹將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汽車製造商將轉變態度,願意給予折扣以刺激買氣。

據Alix Partners估計,至2035年全球純電動車占整體汽車銷量將達50%;歐盟則上看83%,領先全球;而德國可能高達96%。因此,產業專家Christian Siekmann警告,加強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刻不容緩。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6/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技術專業的學生不足可能影響荷蘭能源轉型

根據荷蘭金融報(Financieele Dagblad, FD)的研究分析報告,荷蘭業界領袖發出警示,技術專業的學生不足,可能影響荷蘭的能源轉型。

FD指出,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永續能源研究、資訊技術和數據科學是實現能源轉型最需要的專業領域,但就讀這些專業的學生人數正全面下降。

以職業專科學校(HBO)為例,過去幾年,就讀電氣工程科系學生人數平均下降 17%,機械工程科系則下降 9%。大學的情況亦不理想,例如,Twente大學的電腦科學入學人數下降 59%,土木工程學生數下降 23%。

目前整個能源轉型行業有 100,000 個職缺,其中23,000 個職缺是此行業最需要的技術專業人員。

荷蘭技術業協會(Techniek Nederland)主席 Doekle Terpstra 表示,除了需要鋪設電纜與安裝太陽能板的技術人才外,亦迫切需要教育水準更高、能處理智慧系統和數據分析的專業人員。此外,亦需受過大學和 HBO訓練人員來推動能源轉型所需的創新。

荷蘭教育部作出回應表示,已經意識到關鍵研究領域的學生人數正在下降,將分配更多的資金給 HBO 、資助更多培訓課程,並將在今夏提出新的解決計畫。然而,該部亦指出,培訓更多人才,僅為解決方案之一,再培訓、創新與良好的就業條件亦很重要。

 

A:

The Star 2022.06.28 駐南非經濟組整理

  •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日前公布2021年南非農業產出較2020年成長8.3%,2020年農業成長率則為13.4%,惟南非農業企業協會(Agibiz)表示南非農業面臨新挑戰,加上過去基期較高,預期本年南非農業產出將呈現衰退。
  • 該協會表示本年南非葵花仔及黃豆豐收,而佔農業產出最高之畜牧產品則面臨原物料價格高漲推升營業成本,例如2022年6月國際玉米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38%,另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亦導致部分國家禁止南非肉品進口,衝擊南非農業產出,而南非肉品以中東等小規模市場為主,南非應積極打入美國、歐洲等高價格市場,以提升產能,減輕農民財務壓力,特別是新興黑人農民。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28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駁回歐盟執委會(EC)關於在2035年禁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的提議,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波蘭氣候與環境部長安娜莫斯科瓦(Anna Moskwa)628日週二在盧森堡表示,汽車市場和公民都沒有為這種變化做好充分準備。她還提到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較長,歐盟認為電動汽車可以替代汽油發動機。

 

Moskwa部長表示,波蘭今天還沒有準備就緒,沒有人準備好,市場還沒有準備好接受2035年作為禁止銷售化石燃料動力汽車的日期,波蘭也反對這個提議。目前不可能談論任何具體的日期。波蘭人民不會接受這個想法,只要波蘭沒有可以--例如行駛一千公里及可停下來兩個小時完成充電的車輛。她補充稱,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引進還需要足夠的基礎設施和可接受的汽車價格。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28   PAP, The First News,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ueller表示,計波蘭的通貨膨脹率將繼續上升。波蘭正在對抗其多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率。波蘭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和服務價格(CPI)年比率上漲13.9%,月比率上漲1.7%。分析師預計6月份通貨膨脹率將超過15%

 

Piotr Mueller 628日週二在波蘭公共廣播節目中表示,政府無法隱瞞預計通貨膨脹將上漲的事實。他並指出,能源和燃料市場的情況是一個特殊的影響因素。Mueller補充稱,為了對抗高物價,政府已經降低稅賦,並將反通脹保護措施(anti-inflation shield)延長至10月底。他表示,如果沒有這些措施,現在通貨膨脹會更高。

 

談到從71日起將個人所得稅的基本稅率從17%降至12%的法律,Mueller表示,該法律旨在讓波蘭人在其錢包裡存更多的錢。在回答有關波蘭經濟成長的問題時,他表示,今年和明年肯定會是正面的。波蘭今年和2023年的GDP肯定會實現正成長,但其規模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形勢。

 

另據波蘭新聞布告(Polish News Bulletin)報導,波蘭通貨膨脹仍在加速,物價漲幅可能創25年來最高。波蘭中央統計局週五上午10點,將發布對通貨膨脹的快速估計(稱為快速讀數)。經濟學家稱沒有好消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僅居高不下,而且6月份與5月份相比可能大幅上升。

 

Macronext報告的初步平均預測是,CPI年比率通貨膨脹從5月份的13.9%將加速至6月份的15.6%。波蘭的物價漲幅可能為24年來最高,與去年5月相比,食品價格上漲14%。與住房或家庭使用和能源運輸相關的成本增加22%,其中燃料增加101%,天然氣增加46%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28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波蘭石油及燃料巨頭PKN Orlen公司執行長Daniel Obajtek627日週一表示,PKN Orlen公司已在4年內分配350億波幣的投資,計劃在零排放能源方面投資1,400億波幣。

 

據報導,在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裡,PKN Orlen公司賺了270億波幣,投資350億波幣。Obajtek在國會參議院國民經濟和創新委員會舉辦的「波蘭和地區能源獨立之路」會議上表示,PKN Orlen公司的整個戰略投資是1,400億波幣。這不僅僅是天然氣工廠,生物煉油廠、石化問題,這也是零排放能源問題。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28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波蘭政府將向小型、中型和大型公司提供公共援助,以支持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有關的波蘭經濟該項規定於627日週一出現在政府立法中心網站上的一項法規。

 

該援助計劃預算約為6,500萬波幣。它涉及資金和區域政策部長關於准予從金融工具和可重複使用的金融工程工具的手段中提供援助之條例草案,其目的為支持波蘭經濟應付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的侵略。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28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money.pl, 27.06.2022

 

據“Wprost”報導,Tomasz Biernacki 成為 2022 年最富有的波蘭人。他是一位鮮為人知的神秘億萬富翁,但為他帶來財富的生意在波蘭廣為人知。對波蘭知名零售連鎖超市Biedronka形成挑戰的正是Dino Polska連鎖店,在某些方面Dino也已經超越德商Lidl連鎖超市和許多其他競爭對手。Tomasz Biernacki是該連鎖超市的創始人和最大股東,擁有51%的股份。根據Wprost周刊的最新排名,他從現在開始也是最富有的波蘭人。B氏的財富估計超過150億波幣,這使他躍居波人富人榜首, 超越Mr. Zygmunt Solorz。

 

Dino Polska公司於2017年4月在波蘭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股票從上市到現在已上漲709%——從每股39波幣到現在的317波幣。伴隨股價上漲,該公司市值飆升。該公司剛上市時市值約35億波幣。僅僅5年後,Dino公司市值幾乎翻了10 倍——2021年7月,該公司市值超過300億波幣。目前為311.2億波幣,使Dino成為波蘭證券交易所第三大公司 - 僅次於PKO BP銀行(360億波幣)和PGNiG公司(330億波幣)。

 

Dino每年展店幾百家:2021年,該連鎖店幾乎每天都開新店,使店面總家數超過1,700家。目前有1,880家門店,幾乎是德國Lidl的兩倍。然而,Dino距離其主要競爭對手Biedronka仍有很大距離,Biedronka擁有超過3,000家店。每年Dino甚至會開設300多家商店——2021年就是這種情況。

 

2021年B氏的公司收入為133.6億波幣,淨利潤為8.05億波幣。很長一段時間,Dino創始人B氏都沒給自己發工資(其薪資水準約在8萬波幣左右),僅在公司股價上漲時從中獲利。

 

Dino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當時B氏Dino Supermarket品牌開設第一家商店。2002年在Krotoszyn建立第一個配送中心,作為實施擴張戰略和開設新店的基礎。2003年B氏收購Agro-Rydzyna的多數股權,該公司所擁有之肉類加工廠自成立以來一直為 Dino商店提供新鮮肉類。2017年Dino Polska在華沙證券交易所首次亮相,從而使B氏躋身波蘭億萬富翁之列。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27 PNB Economic Review取材自波蘭共和報(Rzeczpospolita)

 

波蘭取消防疫限制並沒有使零售部門蓬勃發展。2022年上半年,破產門店數量為2017年以來最高,預計年底將創紀錄。

 

根據鄧白氏(Dun & Bradstreet)波蘭公司收集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零售企業家數為373,000家, 減少3,000多家。從百分比來看,數字雖然不高,但與近年來的趨勢相反,當時商店消失家數要少得多。朝電子商務的強烈轉變導致實體店的受歡迎程度再次下降。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倘未來六個月維持此趨勢,則2022年底預期破產家數將超過5,000家,創歷史新高。此外,今年上半年,已有4,500多家實體店歇業。消失最快的商店類別仍為:日用百貨店(grocery store)(644 家關閉)、雜貨店(general store)(532 家)和服裝店(487 家)。

 

連鎖店越來越強勢

波蘭為Covid-19大流行和連續封鎖的最後兩年付出沉重的代價。此外,零售業越來越感受到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與此同時,家用電器門市增加54家,醫療用品門市增加16家。在近30類零售業中,這些是唯一門市數量增長的行業。食品貿易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而且程度越來越大。

 

從長遠來看,可預期連鎖店將進一步增長和市場整合,因為商店可獲得更好的交易條件和自有品牌。惟通貨膨脹並不會顯著改善大賣場(hypermarkets)的狀況,而顧客也已不太去大賣場。儘管大賣場可提供較低的價格和種類繁多的商品,但“近在咫尺”的廉價購物的便利性將勝過沒有便宜很多的購物選擇,因為到大賣場購物經常必須開車才能到達。尤其今天的燃油價格飆漲,更提高開車成本。

 

互聯網正在興起

波蘭大型連鎖店正在萎縮的市場中成長。Żabka連鎖店開設1,000多家商店。家樂福在其年報中宣布,2021 年將開設20多家門店,今年希望增加170多家門店,其中150家將是特許協議下的鄰里門店。服裝連鎖店認同多渠道發展戰略,更多的可以理解為實體店的現代化甚至緊縮,以及電商通路的密集發展。

 

還有基於現有據點的新零售業態,CCC將部分地點轉變為HalfPrice通路商店。 VRG負責時尚部門的副總裁Marta Fryzowska表示: 在規劃新概念時,該公司專注於讓客戶盡可能輕鬆地做出購買決策。這就是為什麼該公司特別密切關注這些商店的營運結果,以便能夠就這種模式的進一步開發做出決定。

 

在其他更專注於實體銷售的行業,可看到連鎖店的發展更加密集,例如建築和裝修材料的銷售。今年,Mrówka DIY連鎖店已經擴大8家門店,累計共有350家。 PSB集團首席公關人員Marzena Mysior-Syczuk解釋說:到今年年底,將再建10 家現代化銷售據點(outlets)。所有貿易領域都在增加線上銷售的投資:因為顧客已經習慣線上交易,不會再放棄這種形式。

A:

根據匈牙利能源暨公用事業管理局(MEKH)本(2022)年6月24日公告再生能源發電計畫(METÁR)得標結果,得標者將投資970億福林(約新臺幣75億元),新建太陽能發電能量供20萬匈牙利家戶年度電力需求。

本次招標自本年3月徵集提案,共收到24份申請,其中12份提案有效且成功通過申請,半數為小型補助類別(5-19.99MW),半數為大型補助類別(20-49.99MW),2類平均報價費率為每度25.16福林(約新臺幣1.96元)。所有得標案均為太陽能發電,獲選者承諾建造總計271千瓩(MW)的太陽能發電及至少27MW的電池儲能。此為METÁR迄今招標發電量最多的一次(前幾次招標結果的總容量介於131至210MW不等)。本次參與投標的新條件為電池容量相當於得標容量的10%,並須確保為國家輸電系統營運商 Mavir 提供自動調節的備轉電力。總計本次招標結果可產出每年435 GWh 的電力。

METAR(Renewable Energy Support Scheme)係匈國2017年1月1日生效的新再生能源支持計畫,旨在推動使用再生能源的環保發電,並為符合匈牙利國家能源戰略及國家能源與氣候計畫的新增投資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激勵措施。依匈牙利能源戰略,該國的目標是2030 年確保 90%的電力生產來自非碳能源。截至2021年底,匈牙利的太陽能總裝機容量達到近3GW。

A:

國際碼頭和倉儲工會(ILWU)與太平洋海事協會(PMA)經歷逾六周的閉門會談後,22,000名美國西岸碼頭工人的現行合約即將在本周到期,但勞資雙方顯然尚未達成新協議。

根據世界社會主義網站(WSWS)報導,美西碼頭工人現行的合約將於6月30日午夜到期,然而代表勞方的ILWU已明確表示,想讓工人在合約到期後繼續工作,這使得「沒有合約就不上工」的原則形同虛設。ILWU一直在與PMA和拜登政府洽談,以確保港口維持開放和貨物流通,即使沒有達成新的勞資協議。

拜登政府和整個美國企業界深感憂慮,擔心罷工不僅破壞脆弱的供應鏈,還會使美國大部分經濟陷入停頓,甚至將對全國各地的勞工產生激勵作用,因為美國勞工正在與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奮戰。拜登指派的港口特使工作小組的成員直白表示,「今年不會容忍怠工或雇主停止營運」。

報導並指出,ILWU曾在5月要求暫停談判,顯示PMA採取強硬立場,要求勞方在自動化、工時和其他領域做出全面讓步;但工會方面根本不願發起罷工授權投票。事實上,ILWU在兩周前與PMA的聯合聲明中宣布,該組織無意準備發動罷工。

這項聲明並指出,儘管ILWU和PMA「不可能在現行協議於7 月1日到期之前達成協議」,但「(勞資)雙方皆未準備罷工或停止營運,與新聞報導的臆測不相吻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422100?from=wj_catelistnews

 

A:

不到6個月前,華爾街大型銀行靠著歷史性的併購和IPO榮景而大賺鈔票。但業內人士透露,如今一系列因素給市場蒙上陰影,並導致今年大多數交易類別暴跌,即將出現2019年以來首次全面裁員。

這種轉變說明華爾街諮詢工作的盛衰兩極化。當美聯儲(Fed)在新冠疫情開始時釋出數萬億美元支持市場,企業陷入人手不足的境地。隨之而來的公開上市等資本市場活動的激增,導致華爾街徵才也出現牛市,從22歲的大學畢業生到高薪的造市者人人都有機會。多年來,銀行員工似乎第一次佔上風。他們反對重返辦公室的要求,獲得創紀錄的獎金、多輪加薪、受保護的休假時間。

但招聘公司DMC Partners負責人麥科馬克表示:「我看不出下半年銀行不執行RIF的可能。」「RIF」這個詞是個產業術語,意思是「降低員工數」或裁員。

由於金融資產急劇下跌、烏克蘭戰爭造成的不確定性以及各國央行為對抗通脹而採取的措施,金融業正步入傳統上較為遲緩的夏季月份。根據Dealogic的數據,美國的IPO交易量較上年同期大減驚人的91%。公司不願意或無法發行股票或債券,導致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收入急劇下降,尤其是在高收益領域,交易量下降75%。它們也不太可能進行收購,導致今年以來的交易量下降了30%

華爾街高管們承認經濟正在放緩。摩根大通總裁平托(Daniel Pinto)表示,銀行業者面臨「非常、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手續費收入將在第二季下降45%。銀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在業務繁榮時期積極招聘,但在交易逐漸減少時不得不轉向裁員。在疫情牛市期間,銀行暫停裁員,因為它們始終找不到足夠的員工來填補空缺。另一位招聘人員說,但這意味著他們現在人滿為患,甚至粥少僧多。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6-28/%e8%8f%af%e7%88%be%e8%a1%97%e6%8a%95%e8%a1%8c%e5%b0%87%e8%bf%8e%e5%a4%a7%e8%a3%81%e5%93%a1-2/4146851

 

A:

國內機場人流在上周創新高紀錄後,顯示機場旅客量正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航班幾乎與2019年一樣滿,然而今年夏季航空旅遊受到人力短缺、航班更動、飛機票價高漲等問題影響,航班數量無法達到預期,數百個飛往小城市的航班被迫停飛,航空公司復原道路困難重重。

商會組織「美國航空協會」(Airlines for America)的資訊顯示,幾家航空公司已經進一步削減航班,將今年初計畫好的夏季航班減少15%。

去年夏天開始,強勁的需求、有限的供應以及幾乎翻一倍的燃油價格等因素導致機票價格高漲。根據旅遊預定網站Hopper的數據,今年國慶日國內來回機票票價平均437元,比2019年漲了45%。

近幾周延遲和取消的班機已經逐漸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截至23日,6月國內航班約2.9%被取消,2019年同期約2.1%航班被取消。

運輸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本月對航空公司高層施壓,要求業者審查夏季航班,確保能夠切實運作。

航空公司一直在大力招聘人員,試圖重建營運,就業水平正接近疫情前高峰。不少航空公司掙扎著填補職缺,仰賴外包商維持部分工作營運,若找不到人負責機上廁所清潔工作或搬運行李,就可能導致班機延誤。

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航空顧問克里希南(Vik Krishnan)指出,新招聘的工作人員效率通常不如資深員工,因此航空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航班的間隔時間,克里希南說:「大家普遍發現他們還沒完全準備好面對恢復的需求,以及恢復的速度。」

除了疫情期間產生的各種問題,極具破壞性且難以預測的雷雨風暴也常是春夏航班的問題根源,今年也不例外,風暴通過東岸有時導致數百個班機取消。

達美航空(Delta)宣布將減少7月到8月的航班,讓營運更有彈性;由於空中交通管制問題、天氣因素,以及員工意外缺勤等因素,達美航空近幾周已經取消少百個班機。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34/6420148

 

A:

電商巨擘亞馬遜今年年度促銷活動Prime Day預定7月12和13日舉行,延續近年來多舉辦一天以極大化銷售的趨勢,但華爾街日報指出,亞馬遜對此活動的熱度似乎不再如以往,今年的Prime Day盛況恐怕將不如往年。

華爾街日報報導,據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估計,亞馬遜今年Prime Day的美國銷售將可達到約77.6億美元,比去年高約17%;雖然這項活動仍將為亞馬遜第3季業績提供極為需要的提振,但近年來Prime Day的銷售成長已經趨緩,過去增幅一度高達約65%。

不僅如此,消費者的訂單規模也縮水。據研究機構Numerator統計,去年Prime Day的平均訂單規模為54.15美元,低於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58.77美元;去年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平均單價為30.83美元,也低於2019年的33.88美元。

亞馬遜過去兩年在不同月份舉辦Prime Day活動,也未公布過Prime Day的銷售數據。

亞馬遜2015年首次舉辦Prime Day,以提振夏季淡季銷售和提升Prime會員人數,因為只有Prime會員才可參加活動。

亞馬遜員工表示,在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的光棍節啟發下,公司主管早年都會呼籲員工要讓Prime Day成為「史上銷售最高的一天」,並為了凸顯活動而精心打造官網首頁,甚至邀請明星歌手舉辦演唱會,或推出與名人合作的獨家商品。

但從去年開始,亞馬遜改變對Prime Day的策略,網站首頁不再精心設計,多數促銷也集中在亞馬遜自家產品,例如語音助理Alexa和Fire TV電視機上盒。Prime Day提供的整體折扣也未比其他時候好。據線上零售服務提供商CommerceIQ分析,亞馬遜在Prime Day期間對非電子產品的平均折扣約為七折,與非Prime Day期間幾乎相同。

亞馬遜今年也已經表示,並未計劃舉辦任何Prime Day演唱會或是推出獨家商品。

亞馬遜發言人回應報導時則表示,公司仍繼續在Prime Day活動中看到「巨大成功」,今年將為許多品牌商品提供史上最高折扣;亞馬遜第三方賣家在去年活動創下歷來最佳銷售,公司將增加服務的市場和增加新體驗,繼續砸重金投資這項活動。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419945?from=wj_catelistnews

 

A:

阿富汗地理位置位於中亞,北方分別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三國交界,東方和中國接壤,東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和多山的國家,而平原分布在國家的北部與西南部地區。地理位置處於內陸、不臨近海域,先天註定其貿易不暢,也是長年貧困的原因。阿富汗的經濟正從數十年的戰亂中復甦。阿富汗的經濟成長原因主要來自於國際援助、農業以及服務業的改善。目前仍是極端貧窮、封閉以及依賴外援,亦係聯合國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名單之一。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