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同期成長4.6% (其中製造業成長6.2%,電力成長1.5%,礦業微跌0.1%),較市場預期之成長5.5%遜色,惟較上(3)月之漲幅5.1%遜色。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4.2%,木製品、傢俱、造紙及印刷成長10.1%以及非金屬礦物產品、基本金屬及金屬鑄造產品成長5.1%。

 

2022年4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3)月份微漲0.03%;其中礦業指數成長1.9%,製造業指數下跌0.3%,電力指數則下跌1.1%。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製造業與電力指數分別上漲,使馬國2022年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成長4.8%。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5.8%,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成長6.9%。隨著馬國政府允許更多經濟活動在國家復甦計畫重新開放,預期2022年5月生產活動將持續升溫。

 

累計馬國2022年1至4月,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同期成長4.5%,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6.3%,電力指數成長3.1%,礦業指數則下跌1.4%。

 

另一方面,馬國2022年4月製造業銷售額成長13.2%至1,479億馬幣(約336.75億美元);主要成長動力來自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21.9%)、木製品、傢俱、造紙及印刷(成長14.9%)以及石油、化學、橡膠及塑膠(成長13.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經濟領域全面開放,惟外勞延擱,導致中小企業尤其製造業、零售業、種植業及餐飲服務業皆嚴缺勞工,雇主高薪搶人,尤其是大工廠。

 

馬國中小企業總會會長陳芳心表示,新加坡經濟領域全面開放後,面對新加坡幣兌馬幣近1:3.20,導致柔佛州尤其新山的製造業與零售業勞力嚴重短缺。舉洗碗工作為例,新加坡開價3,000新元,折換馬幣近1萬馬幣(約2,273美元),

 

陳會長盼馬國政府簡化聘雇外勞程序,讓各領域儘速引進外勞以解燃眉之急,尤其製造業急需員工履行合約供出口,避免對國家造成經濟損失。

 

根據馬國媒體對各經濟領域最新的人力市場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包括製造業、零售業、清潔工人、種植業及餐飲服務業皆競相高薪爭搶勞工。

 

馬國製造商聯合會會長蘇添來表示,根據估計,包括製造業相關服務在內的製造業,需要約60萬名員工來填補人力缺口,以滿足本(2022)年進行的新投資及擴產的人力需求。隨著馬國過渡至地方性流行病階段,以及外部需求的回升,大多數企業皆面臨嚴重的勞力短缺問題,迫切需要外勞填補勞力短缺,特別是在非技術領域。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外勞工因工作許可證和就業期限屆滿而返國,再加上馬國政府於2月15日才解除聘請外勞的凍結令,以致雇主無法在短時間內填補大批空缺。基於人力短缺,許多企業皆無法接受更多訂單。儘管馬國製造業對前景及銷售持樂觀看法,然若無法履行訂單合約,業者可能面臨嚴厲的處罰。若現有客戶的需求回升而選擇至其他國家尋找替代供應商,馬國有可能面臨被排除於供應鏈之外的憂慮。勞動力短缺影響馬國部分經濟領域的運作,包括被迫停工和產量不足,可能會對商業領域和經濟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因此,該聯合會籲請馬國政府迅速解決聘請外勞的問題,從特定來源國引進外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一、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於本(2022)年6月9日與貝萊德集團、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FC)聯合舉辦第二屆新加坡永續投資及金融大會(Singapore Sustainable Investing & Financing Conference),本次大會約1300名出席者透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參與,出席者包括各國央行主要決策者、金融機構代表、私人銀行代表等。
二、    貝萊德(BlackRock)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芬克(Larry Fink)表示,脫碳(decarbonization)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各國需採取行動加快發展綠色經濟,還需在脫碳科技領域進行前所未有的投資,以尋找降低碳排放的新科技,同時要確保這些科技可擴展(scalable)及負擔得起。
三、    芬克主席指出,新加坡較難發展太陽能和水力發電,可考慮新的脫碳方案(如:氫能)。在邁向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上,融資扮演重要角色,尋找合作伙伴和吸引資本也有助各國邁向目標。
四、    貝萊德集團永續投資全球主管博德納爾(Paul Bodnar)表示,目前已有許多投入綠色項目的資本,但資本市場需要辨識出哪些公司有具體計畫實現綠色轉型。
五、    英國前中央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表示,邁向淨零碳排放目標的挑戰之一,是確保轉型途徑反映各國的特殊情況,私人資本在此方面可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很多經濟體上難以實現,所以有必要轉向混合金融(blended finance)等工具。
 

A:

一、    李顯龍總理本(2022)年6月11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召開聯合記者會,表示盼討論與更新日本—新加坡「經濟夥伴協定」(JSEPA),使其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商定的內容及後續貿易協定一致。(註:2002年生效的JSEPA是日本簽署的首個自由貿易協定,也是星日雙邊經貿合作的一大支柱,讓新加坡出口到日本的多數商品免付關稅。)
二、    李顯龍總理表示,期待後疫情時代的星日雙邊合作更密切,並強調第一步是恢復兩國之間的旅遊和民間聯繫。在航空方面,為因應日本解除旅遊及入境限制後,兩地之間增加的航班需求,希望能加強與東京羽田機場的航班連接。新冠疫情前,新加坡每年約50萬人次前往日本,日本每年則有約80萬旅客訪星。
三、    岸田首相6月11日也與新加坡哈莉瑪總統會面,哈莉瑪總統在臉書發文表示,星日兩國在數位化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上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兩國也討論了維護開放包容之區域架構的重要性。今(2022)年星日雙邊在推動經濟、國防、數位化及永續發展等方面的合作上已簽署了多項協議。
 

A:

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報導,一年一度的法國國際資訊安全論壇(Forum International de la Cybersécurité, FIC)本(6)月7日至9日在里耳(Lille)舉行,會中焦點話題之一即為產業之營運科技(operational technology, OT)資安遠遠落後於資訊科技(IT)之警訊。

 

當今產業IT系統之資安概念早已普及,為因應近年數位化趨勢,產業IT與OT整合,勢在必行,應用於辦公管理網路技術逐漸擴及工業設備,以利資訊互通,若工廠與生產中心缺乏資安防護,往往形成作業系統之網路風險弱點。迎接工業 4.0 之到來,工業設備發送之資料量與日俱增,作業現場資訊多回傳資安監控中心(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 SOC),若未能及早佈署,正確處理高流量並保護相關資料,如遇資安事故時,恐妨礙生產流程之正常運作甚至停擺。

 

根據知名資安公司卡巴斯基發布之最新工業系統網絡安全報告(Kaspersky ICS Security Survey 2022)指出,經其調查OT 系統與資安相符性,91% 受訪業者表示去( 2021) 年中至少面臨 一件以上OT 系統安全事故,其中38% 須採行生產流程與自動化相關之資安措施。因此,專家建議業者應全面檢視其工業環境與個別設備之資安弱點及所面臨潛在風險,據以規劃監測防護措施

A:

OECD於6月9日至10日舉行2022年部長理事會,主題為「我們要的未來:為下一代及永續轉型制訂更好政策」。6月9日開幕式後即就經濟數位化下之稅務挑戰二支柱解決方案談判進展、貿易及環境永續性、OECD與非洲、能源展望進行閉門會議;10日續就青年議題、疾病防治及綠色轉型閉門討論,同日下午舉行閉幕記者會宣布本屆會議成果。

本屆MCM由義大利擔任主席國、墨西哥及挪威任副主席國,開幕演說紀要如下:
1.Mathias Cormann秘書長:烏俄戰爭造成全球高通膨及糧食短缺,俄羅斯應立即停止戰爭,OECD已準備好與烏克蘭政府進行戰後重建。最新一期經濟前景預測指出,全球刻因戰爭歷經低經濟成長與高通膨,家戶收入及支出均降低,值此疫情甫復甦之際,各國仍應專注面對日益迫切的結構性改革壓力,包括淨零排碳、數位轉型、確保全球市場正常運作、因應高齡化社會、強化財政韌性,上述改革目標惟有各國通力合作可達成,OECD將於各領域持續努力,未來亦將特別重視與非洲國家合作。

2.義大利總理Mario Draghi:義大利對稅務在內之各項OECD工作成果表示讚許。戰爭已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並使通膨及糧食價格高漲,各國均有義務協調雙方停戰,且確保烏克蘭可持續輸出糧食至全球市場。目前歐盟境內通膨非因經濟過熱,而是供應面受衝擊造成,各方應採行具體措施,穩定物價及金融體系,並發展潔淨能源,以因應未來挑戰。

3. 塞內加爾總統兼非洲聯盟主席Macky Sall:非盟將於近日應邀與澤倫斯基總統對話。全球化加深非洲國家於全球經濟體系下的不平等待遇,如非洲較易受糧食危機影響、外界錯誤認知非洲投資風險過高,此單憑一國之力難以改變,OECD相關稅務改革有助於平衡此一不平等。建議OECD放寬出口信貸條件,支持G20對暫緩非洲國家償債的決定,盼OECD可與非洲建立一互信、以人為本且平等的夥伴關係。

C秘書長及義大利財經部長Daniele Franco共同主持閉幕式記者會,再度重申成員國高度支持烏克蘭的戰後重建及復甦,指出本屆MCM主要成果及進展:
1. 仿效「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之成功經驗,新成立「碳減量包容性論壇」(Inclusive Forum on carbon mitigation),供各國交換以證據為基礎之淨零排碳政策效果及最價實踐,並將擴大非OECD成員國參與。

2. 建立具開放性、包容性、信任、相互學習之「OECD-非洲夥伴關係」(OECD-Africa Partnership)。

3.稅務改革二支柱進展:原訂之各國實施時間表現具高度企圖心(very ambitious), 成員國重申實施第一支柱多邊公約的決心,然認為應需更多時間。

本屆MCM資訊詳見專網:https://www.oecd.org/mcm/。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安曼商業總會(Amman Chamber of Commerce, ACC)表示,約旦2021年約旦GDP達321.2億約幣,較2020年之310.25億約幣,成長3.5%。。2021年GDP成長是大多數經濟部門均呈現成長所致,其中貨幣服務、保險及房地產部門的貢獻佔18.8%,工業部門佔17.3%,批發、零售、餐館及旅館佔9.2%。
  2. 據安曼商業總會報告顯示,2021年約旦政府地方收入及外資援贈款增至81.28億約幣,較2020年之70.29億約幣,成長15.6%。2021年地方稅收達73.25億約幣,較前一年之62.38億約幣,成長17.4%。其中稅收收入從2020年的49.59億約幣成長至2021年的56.27億約幣,成長13.5%。另2021年外國援贈款達8.03億約幣,較2020年之7.91億約幣,成長1.6%。2021年總支出為98.59億約幣,較2020年之92.11億約幣成長7%。2021年經常帳支出87.21億約幣,較前一年之83.89億約幣,成長4%。2021年的資本支出為11.38億約幣,較2020年之8.23億約幣,成長38.3%。2021年總體預算赤字約為17.31億約幣,較2020年之21.82億約幣,下降20.7%。
  3. 報告另指出,截至2021年底,約旦外債總額達151.38億約幣,相當於GDP的47%,較2020年之137.15億約幣,成長10.4%。2021年約旦貿易總額達219.89億約幣,較2020年之178.75億約幣,成長23%。貿易額成長主要歸因於2021年進口額達153.45億約幣,較2020年之122.35億約幣,成長25.4%。此外,2021年出口額60.4億約幣,成長19.7%。由於2021年進口成長大於出口成長,導致約旦貿易逆差由2020年的65.96億約幣增加到2021年的87.01億約幣,增加31.9%。2021年約旦對幾個主要國家的出口呈現增加,包括對埃及的出口成長48.1%,印度成長47.8%,印尼33.6%,美國30%,沙烏地阿拉伯27.3%。另一方面,進口成長主要國家為:自瑞士進口成長307%,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26%,沙烏地阿拉伯50%,義大利25.4%。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在全球化妝品除原材料價格上漲外,全球貨櫃短缺以及油價的持續上漲導致全球化妝品價格上漲。在此情況下,約旦化妝品價格預計將上漲10%至15%,護膚產品價格預計也將增加30%。
  2. 約旦商業總會副會長Mahmoud Al Jalees表示,石油是所有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植物油是護膚品與一般化妝品的主要成分,價格不斷在上漲,化妝品市場價格將受到直接影響,即護膚、護髮、化妝、香水、清潔用品、除臭劑、口腔護理等化妝品價格預計將隨著上漲。
  3.  另此間化學工程師AfnanBasha表示,燃料和石油價格普遍上漲,造成所有與石化相關的化妝品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化學原料價格的上漲,亦使得化妝品相關原料成本上升。化妝品製造商與商家已察覺幾乎所有化妝品價格均呈現上漲趨勢,業界呼籲約旦政府盡速取消對美容產品課徵之25%特別稅,以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A:

Business Day 2022.06.13 (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一、  南非礦產委員會(Minerals Council SA)表示,2022年1 月至 4 月大宗礦產出口量降至 2020 年上半年因疫情封城來的最低水準。鐵路及港口基礎建設不佳導致南非的煤炭出口量從 2017 年的約 8000 萬噸下降到 2021 年的約 6400 萬噸,降幅達 20%。

二、 今年1 月至 4 月南非煤炭出口量為 2060 萬噸,較 2021 年同期下降 1.9%。鐵路及港口物流問題對礦產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南非國營鐵路港口運營公司Transnet呼籲民營公司更多參與運營鐵路和港口設施,以提高績效。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鑒於原材料價格的高漲、全球貨櫃運輸費用的飆升、商務活動疲軟、市場缺乏流動性以及商品支付的稅費及相關費用等導致貨物及產品最終價格上漲,業界因價格上漲對商業部門造成不利影響表示關切。
  2. 據報導,約旦商業總會(Jordan Chamber of Commerce, JCC)服裝、珠寶暨鞋類部門代表Asad Qawasmi及多位業界代表表示,商品價格由許多因素決定,能源就是其中之一,燃料價格上漲預計將對市場及消費者產生負面影響。雖然降低電價不會直接影響商業部門,但消費者將掌握更多的流動性。傢俱、地毯暨文具部門代表Sharaf Hayajneh指出,任何價格上漲都會對商業部門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燃料價格上漲將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因此呼籲政府大幅降低商業部門的電價。
  3. 約旦能源暨礦產資源部發言人Mashhour Eid表示,約旦政府公告之優惠電價每月消耗少於2,000千瓦的商業部門的企業將從每千瓦小時175 fils降至152 fils,而消費量低於2,000千瓦的企業將維持每千瓦/小時120 fils的價格不變。
  4. 餐飲企業家協會主席Omar Awwad指出,餐飲業最大的挑戰是生產成本的上升,最近燃料價格的上漲將增加食品行業成本提升。例如,一公噸鷹嘴豆過去價格為300約幣左右,但現在卻漲至1,200約幣。18公升食用油的價格已從20約幣增加到33約幣,以及社會安全費用,從每位員工每月14約幣增加到33約幣,均使企業之經營面臨更大挑戰。

A:

The Star 2022.06.10 駐南非經濟組整理

  • 為英國航空航線經營南非國內航線及經營南非廉價航空Kulula.com之Comair航空公司陷入嚴重財務危機,極有可能進行清算,該航空自1946年開始營運,南非國內航線市占比約40%,新冠疫情爆發前已經營不善,新冠疫情及全國封鎖措施進一步重創該公司。儘管如此,分析家表示Comair公司機票銷售管道完善、機組及地勤員工經驗豐富、整體機隊相當現代且代理兩家航空公司,可望有其他投資人願意投資。
  • 導致該公司陷入財務危機主要原因在於管理階層錯誤決策,包括購入8架有問題之飛機後遭南非民航局停飛,購入前述有問題飛機後航空油價大幅上漲,增加營運成本,無端提供顧客七折票價,導致營收大幅減少。
  • Comair公司表示旅客已經訂購之機票將不受任何影響,南部非洲航空協會(Airlines Association of Southern Africa)表示非洲區域內航空景氣已恢復至疫情爆發前之27.7%,若該公司退出市場將有其他國內航空替代提供服務,該公司員工亦可轉換至其他航空公司服務。南非全國金屬業從業人員工會(National Union of Metalworkers of South Africa)則關切Comair公司員工未來去向,已要求南非勞動部提供員工轉職訓練。

A:

SADC News 2022.06.09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部非洲共同體(SADC)日前表示自本(2022)年7月起在史瓦帝尼、馬拉威、辛巴威試用電子產證系統,盼能在2024年在所果SADC會員國完成建置。未來出口商可透過單一平台線上申請產證,線上追蹤申請進度。新電子產證系統將可提升SADC區域內貿易便捷,促進產業發展及建立價值鏈,提高進出口統計資料蒐集效率,作為擬訂貿易政策之參考依據,避免偽造產地證明情事。
  • SADC貿易部長會議於2019年提出南部非洲共同體電子產證架構(E-Certificate of Origin Framework),以促進共同體區域內貿易,除歐盟提供1500萬歐元經費,另由德國國際合作公司(GIZ-Corporation)透過南部非洲共同體經濟整合計畫(SADC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o Programme)協助建置相關系統。

(註:南部非洲共同體包括安哥拉、波札那、葛摩、剛果民主共和國、史瓦帝尼、賴索托、馬達加斯加、馬拉威、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賽席爾、南非、坦尚尼亞共和國、尚比亞、辛巴威)

A:

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根據比利時國家銀行(NBB)最新數據,比利時2022年第1季就業人數甫超過 500萬人,較上年度增加12.3萬人(+2.5%),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增幅。在疫情爆發之前,比利時就業人數每年增加6萬至8萬人。與上年度相比,2022年比利時私部門就業人數增加9.1萬人,在公共服務、醫療衛生和文化領域的就業人數增加3.1萬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私部門的就業人數成長首次超過公部門。

 

經濟學家Stijn Baert認為其主因為疫後時代的經濟復甦。疫情期間受影響最大的產業如文化(+4.1%)、貿易、運輸和餐飲(+3.6%)皆在過去12個月大量徵才。反之金融業(-1.1%)和農業(-0.5%)雇用人數比2021年稍微衰退。由於經濟復甦將勞動力需求推至新高,比利時職缺數量亦創下歷史新高,許多公司表示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

 

然而比利時就業人口比仍然偏低。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數據,比利時20至64歲年齡段的就業率僅為71.6%,遠低於德國(80.7%)或荷蘭(82.4%)。在會員國當中,僅優於西班牙、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希臘和義大利。

 

目前比利時3大行政區之就業率分別為瓦隆區65%、布魯塞爾區62%、法蘭德斯區75%。比利時聯邦政府的目標為在2030年將就業率提高至80%。

A:

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每年發布之外人投資吸引力報告,比利時仍是對外資最具吸引力的歐洲國家之一。與2020年相比,比利時2021年外人投資計畫案數量增加8%(歐洲平均為5%),隨其創造之就業機會亦增加37%。2021年比利時外人投資計畫案達245個,其中80%為新項目,20%為既有項目之擴展,共計創造6,968個工作機會。即使該數據仍低於2019年,在經歷2020年的低谷,2021年能有這樣的成績已是十分亮眼。

 

法國、英國和德國依舊是歐洲最吸引外人投資的前3名,比利時則從第5名下降到第6名。美國則超越英國和法國,重新成為比利時最主要外人投資來源。2020年中國占比利時外人投資來源第3名,2021年則下滑至第5名。中國在比利時瓦隆區的物流業非常活躍,著名投資案有阿里巴巴集團在烈日機場設立物流中心,然而2021年中國在比利時的投資計畫案與上年度相比數量減半。

 

若以行政區來看,比利時外人投資計畫案主要集中在法蘭德斯區(60%),大幅領先布魯塞爾區(25%)和瓦隆區(15%)。外人投資計畫案主要集中在物流業,其次為製造業,銷售和營銷。

 

2021年一半以上(54%)的受訪經理人認為比利時的吸引力有所提高。2020年只有三分之一(35%)的受訪者讚同該觀點。比利時吸引外人投資的主因為勞動生產力和數位化技能。反之,投資者對稅收壓力、政治不穩定、繁複的法規與行政程序感到擔憂。此外勞動力短缺和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也是問題。

 

 

A:

依據匈牙利媒體報導,匈牙利外交貿易部長Peter Szijjarto於本(2022)年6月10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宣布匈、塞兩國簽署重要能源協議,塞國將在匈牙利儲存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以供冬季使用,並連結匈、塞兩國電力市場,增進兩國能源安全。

協議主要內容如下:

  • 匈牙利將自本年7月1日起為塞爾維亞儲存天然氣,並自10月1日起每日向塞國供應300至600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氣;
  • 透過連接兩國的電力市場,匈牙利將可加入塞國與斯洛維尼亞的倡議,以建立一共同的區域能源交換;
  • 將匈、塞兩國電網的年互連容量由目前的1,000千瓩(MW)增加至1,500千瓩,並新建匈牙利Sandorfalva(布達佩斯東南160公里)與塞爾維亞Subotica間線路,於2028年春季前完成;
  • 雙方同意在再生能源領域執行共同開發案,將匈牙利技術用於塞爾維亞的電廠。

匈、塞兩國原本在天然氣領域即已保持良好合作,匈牙利自南方供應的天然氣即是途經塞爾維亞,本年數量達17億立方公尺。新協議將確保塞爾維亞在下個冬季擁有不受干擾的天然氣供應,也確認匈牙利在該地區安全能源供應的角色。

A:

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6)7日報導,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為實現其2027年碳中和目標,日前宣布與法國電力公司(EDF)旗下能源服務公司Dalkia合作,投資數百萬歐元於南法魯塞(Rousset,距離艾克斯-普羅旺斯約16公里)工廠,以啟用外部空氣節能冷卻(aerofreecooling)新系統,預計每年可減少耗能4,500 MWh

 

前揭冷水產製設備係運用兩座冷卻塔與熱能交換器,透過室外低溫滿足廠區生產設備之冷卻需求,以每年節能3,000 MWh為目標,同時更換5台高效冷水機組(chiller),可再額外節能1,500 MWh。意法半導體與2,800家協力廠合作年產50 億晶片之魯塞廠區主管 Philippe Marc表示,新設備將可使該廠能源效率提高20%

 

Dalkia執行長Sylvie Jehanno則表示,節能冷卻系統可按照廠區實際地理條件客製化,並應用到其他廠房,預計魯塞廠區之外部空氣冷卻系統每年可運行達9個月,其數位化系統亦可依設定自主管控(autopilote),根據24小時不間斷生產之特殊條件作溫度調控。對意法半導體而言,外部空氣節能冷卻新系統,不僅為單純替換過時的冷卻機組(原占廠區整體能源消耗約15%),每年更降低56公噸的碳排量,可望節省營運成本並使工廠更加穩健。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6月13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6)月13日以「5G網路即將推出」(5G Network Ready for Launch)為題,報導MTN史瓦帝尼電信公司(MTN Eswatini)執行長Wandile Mtshali宣布,該公司已備妥在史國Ezulwini地區之總部設立首座5G網路基地台,並規劃在通過測試並獲得核可後,推出商用5G網路方案。

 

M執行長指出,該公司已分別在2020年與2021年投資1.46億史鍰與1.79億史鍰提升網路建設,並規劃2022年再投資2億史鍰推動5G網路。該公司在史國已設立431座2G基地台、432座3G基地台、257座4G基地台與前述即將在其總部設立之1座5G基地台。

 

M執行長認為,5G網路有望為史國商業環境帶來大規模變革,並有助推動大數據(Big Data)相關產業發展及政府電子化改革。M執行長另表示,目前該公司3G與4G業務核心係改善鄉村地區連線品質,未來核心將著重在提升校園網路。

 

謹查,史國現階段行動應用仍相當仰賴2G與3G技術,僅部分使用4G技術,且不論係2G、3G或4G,網資費均不斐。史國推出5G技術後,未必會立即出現5G技術之行動應用或需求,但應有助2G、3G或4G網資費降低,進而帶動網路普及與行動應用之使用率。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在瑞典數家創新科技公司,包括瑞典數位醫療公司Kry、Fintech公司Klarna、公關公司Memmo紛紛出現財務危機及裁員後,著名手錶製造公司Daniel Wellington也因為節省成本需求,將裁員全球15%員工(約200名員工),其中包括瑞典斯德哥爾摩總公司一半的員工。

Daniel Wellington由Filip Tysander成立於2011年,長期以來是著名的手錶製造商,更於2017年創下25億瑞典克朗營業額,當年盈利高達9億瑞典克朗。但此後,營業狀況便逐年縮減,Filip Tysander曾試圖找投資者加入該公司但未果,因此只能採節省成本一途。該公司除了裁員,受到通貨膨脹關係,亦關閉數家商店。自2021年7月以來,已裁員共900名員工。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6月10日報導,西班牙政府透過設定天然氣價格上限以控制電費價格之措施將自2022年6月15日生效。西班牙政府盼透過該措施減輕家庭及企業之高額電價負擔,並緩解通貨膨脹壓力。由於電費實際在西班牙消費者物價指數(IPC)所占比例僅為4%,該國經濟學家認為該項措施將可使202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IPC)減少5%至0.8%,低於西班牙政府目標1%。

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主任Raymond Torres表示,倘政府未制定天然氣價格上限,則2022年西班牙消費者物價指數將超過6%,經設定天然氣價格高限,則可使消費者物價指數減少8%,惟2022年西班牙之IPC仍將超過5%。Torres認為,該措施需至本年7月方可顯現成效,惟後續仍需觀察物價下降幅度是否將被上漲之石油等能源價格所抵消。
西班牙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經濟學家Ángel Talavera及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經濟分析師Rafael Doménech均認為政府設定天然氣價格措施將可使2022年IPC減少5%,惟前述2家機構分別估計西班牙2022年IPC為5%及5.2%。儘管多數經濟學家均認為透過制定天然氣價格高限可緩解通貨通膨率之效果將未盡如預期,惟西班牙政府認為,該措施將可使2022年之IPC減少約0.8%至1%。

西班牙生態轉型部(Ministerio de la Transición Ecológica)部長Teresa Ribera表示,政府制定天然氣價格上限之措施將可使近期批發市場電價由每百萬小時(MWh)為200歐元,減少為160歐元,爰簽定小型志願電價合約(PVPC)之消費者,將可減少電費支出約15%至20%。一般認為西班牙政府設定天然氣價格上限能否順利達到政府目標之IPC,仍取決於其他能源產品價格變動幅度,電價並非唯一影響因素。

A:

西班牙再生能源新聞網(Energias-Renovables)2022年6月3日報導,中國遠景科技集團(Envision Group)將於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Extremadura)之納瓦爾莫拉爾德拉馬塔市(Navalmoral de la Mata)建設一座電動車用電池超級工廠,該項目名稱為「VEnergy+」,總投資金額約10億歐元,規劃產能30GWh,預計於2025年建成,並為當地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該廠房將透過西班牙Acciona能源公司之太陽能設備供電,以實現100%再生能源供應。

遠景科技集團表示,「VEnergy+」計畫係獲得當地政府支持,且已提交至西班牙經濟轉型及復甦策略計畫(Perte)中之連網電動汽車(VEC)項目,預計該計畫將有助於加快西班牙去碳轉型及工業化改革,並使西班牙成為歐洲電動車電池生產零排放之領導者。

「VEnergy+」計畫合作伙伴跨及西班牙10個自治區,包括Acciona集團(Acciona Generación Renovables和Acciona Silence)、Teknia Ampuero汽車零配件公司、加利西亞汽車技術中心(Centro Tecnológico de Automoción de Galicia, CTAG)、Aresar微型電動車廠、Liux汽車、Qalma管理諮詢公司、Glavista汽車玻璃廠、Cable Energía電力公司及Kapture軟體商等。

遠景科技集團在美國、法國、日本及英國等亦有設立汽車電池超級工廠之計畫,目標係2030年在全球之零碳電池總產能逾300GWh。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