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OECD於本年6月8日所發布報告指出,對巴西本年經濟成長由去年12月底所預估之1.4%下修為0.6%,全球平均成長率則由4.5%降至3%。明(2023)年則預估巴西由2.1%降至1.2%,全球預估為2.8%。另預估拉美國家之哥倫比亞為6.1%、阿根廷3.6%及墨西哥1.9%,均高於巴西。
OECD指出,巴西本年經濟成長下修主要係;(一)高通膨:阻礙民眾消費力,本年巴西通膨率預計將達9.7%;(二)俄烏戰爭:儘管大宗糧食作物出口增加,但俄烏戰爭延續將持續使農作物成本(尤其化肥)增加;(三)國內勞動力市場復甦緩慢:參與率及實際收入仍低於疫情前之水準;(四)10月總統大選:帶來之政治不確定性使投資者在明年以前都會持較保守態度,投資低於預期等因素影響;(五)貨幣緊縮、利率調升使需求減少及政府終止疫情期間所發放之緊急援助金,也造成巴西經濟低成長。
該報告稱,倘巴西通膨壓力持續,巴西央行應繼續提高基本利率(Selic),在下次貨幣會議上,基本利率預計將從目前的12.75%調升至13.25%,並維持至明年初後,利率可望緩慢調降。OECD鼓勵巴西政府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以遏止貧困率上升,加強執行為提高生產力及就業之各項計畫,有效管控政府預算確保財政可持續性以吸引更多投資,尤其在各地區增加風力及太陽能之投資及開發,以彌補水力發電廠不足。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土耳其資通訊產業協會(TUBISAD)資料,去(2021)年土國資通訊科技(ICT)市場成長36%,達2,660億里拉(299億美元),該產業前一年(2020)市場規模為1,980億里拉且預估今年將成長約10%。匯率及IT軟體變化分別貢獻該產業金額190億里拉及185億里拉市場成長。該國ICT產業於2017-2021年間平均每年成長23%,該報告並強調去年為此段期間最大擴展,資訊科技產業較同期平均擴展29%,而通訊科技成長為19%。

去年資訊產業在整個產業中的占比29%(1,145億里拉),而通訊科技產業於整個產業規模中占1,201億里拉。在資訊科技產業中軟體和硬體類獲得最大占比,金額分別為510億里拉以及435億里拉;通訊產業中電子通訊類以及設備類規模各為924億里拉以及591億里拉。

2017年時,土耳其當地ICT產業市場規模為1,138億里拉,2019年時成長至1,529億里拉。以產品來源而言,國內IT軟體類比重最高達76%,其後為IT服務類,占69%。

國內產品比重為IT硬體26%以及通訊科技設備類16%。去年ICT產業較2020年出口成長58%,達175億美元。IT軟體在產業總出口具最大占比達148億里拉,其後為通訊設備10.2億里拉。硬體與IT服務出口則分別站上10億及6.19億里拉。土國科技園區數量(科技發展區)從2021年87座增加至2022年3月以後的92座,區內營運公司數量上升23%,自6,267家增至7,707家。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6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99/P200號(商情文號:第399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中央統計局(CSO)證實,截至 2022 年 5 月,通貨膨脹率飆升至 7.8%,為近 38 年來最大漲幅,目前處於 1984 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僅在 4 月至 5 月的一個月期間,中央統計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就上漲 0.9%,這給家庭開支帶來進一步的壓力,能源、住房和交通成本的快速上漲都促成過去一年生活成本的總體飆升,尤其能源和住房價格再次成為 5 月份通貨膨脹的最大驅動因素。

歐洲央行本週四決定加息後,未來幾個月住房成本可能會進一步攀升,從 7 月份開始加息 25%,9 月份可能出現更大的加息幅度。能源價格本月上漲 9.8%,過去一年則飆升 56.7%,原因是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商宣布價格上漲以因應更高的批發成本。截至 今年5 月,電價上漲 40.9%,天然氣價格則上漲 57.1%,家庭取暖用油的成本增加一倍。

住房方面,CPI 顯示,住房租金較一年前高出11.2%,5 月份平均上漲 1.6%。與此同時,食品和非酒精飲料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中上漲 4.5%,當月上漲 0.8%,而酒類價格在 5 月份上漲 3.3% ,較一年前高出7.8% 。運輸方面,汽油價格同比上漲 25.9%,而柴油價格上漲 41.6%,5月份運輸業整體價格成長 16.5%,但運輸價格則下降 1.7%。這是因為與 4 月份相比,機票價格較低,並且政府採取降低公共交通票價措施,作為政府補助政策的一環。

KBC 愛爾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Austin Hughes表示,日常必需品的成本增幅最大,使得普通消費者難以削減支出。並表示,隨著 6 月初燃料價格走高,運輸成本上漲和全球供應問題的連鎖反應尚未完全顯現,愛爾蘭通貨膨脹可能更趨嚴重。全球能源市場變幻莫測,總體通貨膨脹率似乎很可能接近 9%,甚至可能升至 10%。中央統計局 還公佈 4 月份特定商品的全國平均價格,柴油的平均價格為每升 1.89 歐元,汽油的平均價格為每升 1.81 歐元,在過去一年中分別上漲40.1%和 23.9%。

A:

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6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98/P200號(商情文號:第398號)
 
商情本文:
因為化肥和飼料成本的飆升,迫使養牛戶提前屠宰動物,導致超市和餐廳面臨牛排短缺的威脅。肉類加工商警告,隨著農民因為高昂的肥料價格而減少種植飼料牧草,消費者將被迫選擇更便宜的肉類,如絞肉。小麥和穀物雖然也可以作為乳牛飼料的替代品,但這些穀物的價格也在上漲。業者表示,由於幾乎沒有負擔得起的飼料,養牛戶將不得不在牛隻較小且含肉量較少的季節提早屠殺牛隻。

英國肉類加工商總會秘書長Nick Allen表示,英國僅有的兩家主要化肥廠之一昨日宣布永久關閉,今年秋天對農民來說將非常混亂。渠表示,牛絞肉已經出現供應短缺和成本上升的問題,其價格與去年相比上漲了 17%,並且有可能不得不再上漲 10% 以維持農民的利潤。

根據國家統計局 (ONS) 的數據,牛排價格同比上漲 5%,每公斤的成本是絞肉的兩倍。4 月份,絞肉平均每公斤售價 6.87 英鎊,同樣重量的臀部牛排售價為 16.36 英鎊。牛排連鎖店 Hawksmoor 表示,與去年春天相比,牛排的成本增加了 25%。
Hawksmoor牛排連鎖餐廳執行長Will Beckett表示,現在為牛排支付的成本比去年春天高出約25%。渠並預測,由於種植飼料和飼養動物的時間尺度,高昂的肉價可能至少會持續到 2024 年。

與此同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衝擊糧食的全球供應鏈,因為兩國都是主要糧食出口國。而糧食的短缺也直接影響豬肉業,因為飼料佔養豬成本的一半。全國總農民工會主席 Minette Batters 表示,由於成本飆升和勞動力稀缺,英國的豬群已經減少20%。

根據ONS的數據顯示,4 月香腸的價格比一年前高出 11%,其中火腿的價格上漲20%以上。同時,上漲的小麥價格推高了英國麵包的成本,農民選擇優先種植穀物作為動物飼料,而不是花費更高的成本生產供人類食用的製粉小麥,據統計,在 12 月至 4 月期間,普通白麵包的價格上漲 8%。UK Flour Millers烘培公司主管Alex Waugh表示,隨著額外成本的增加,今年後半年麵包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並表示,麵粉是麵包的主要成分,而除此之外,一切都在上漲,包括運輸成本和員工希望提高工資。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6月10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6)月10日以「史國失業率比南非低」(Eswatini Unemployment Rate Lower than SA)為題,報導史國全國失業率與青年失業率分別為33.3%與58.2%,南非則為34.5%與63.9%,顯示兩國皆有嚴重失業問題,惟史國失業情形(尤其青年失業情形)略較南非為輕。

 

史國勞工暨社會安全部(Ministry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發布之「史瓦帝尼國家技能審計報告」(Eswatini National Skills Audit Report)顯示,史國產學落差嚴重,多數史國青年不具備企業界所需技能係史國青年失業主因。此外,史國人口結構年輕,青年占整體人口比例高,更凸顯青年失業問題嚴重性。

 

另南非2022年第1季「季節性勞動力調查」(Quarterly Labour Force Survey)報告顯示,南非青年15-24歲與25-34歲人口失業率分別為63.9%及42.1%,其中15-24歲與25-34歲人口具大學學歷者之失業率分別為32.6%與22.4%,顯示大學學歷確實有助相同年齡層者取得就業機會。

 

謹查,2021年史國經濟成長率為5.9%,2022年預測為2.4%,在經濟狀況許可情況下,史國青年失業率卻達58%,反映欠缺企業所需技能係青年失業之結構性因素。另外,史國係全球少數吉尼係數超過0.5之國家,反映貧富差距嚴重。經濟成長果實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亦可能係導致史國經濟成長卻多數人失業之背後主因之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09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下議院(眾議院; Sejm)已通過立法,將所謂的「反通脹保護措施」(anti-inflation shield)延長本(2022)1031日,並導入實施「信用假期」(credit vacations)

 

2021年底,波蘭政府推出第1個「反通貨膨脹措施」,以應付波蘭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該措施包括食品加值稅將從標準的5%稅率降至0%,而燃料加值稅將從23%的標準水準降低至8%。目前的反通貨膨脹措施將持續到7月底,但下議院決定將其延長到本年1031日。

 

根據中央統計局(GUS)的數據,20225月份,波蘭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比率上漲13.9%,月比率上漲1.7%

 

眾議院還通過了一項關於向借款人提供援助的法案,其中包含有關對借款人的支持的規定,例如對那些有波幣債務的人可以利用「還款假期」。他們今年仍然可以申請4個月的信用假期。該立法案還包括旨在加強對借款人支持的基金之條款,該基金幫助遇到財務困難的借款人。根據該立法草案,銀行將在年底前對該基金額外支付14億波幣(3.04億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10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表示,在波蘭已發現第一例猴痘病例,這種疾病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了數週。這種相對罕見的疾病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國家,由猴痘病毒引起。猴痘病毒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然而,它的嚴重性和傳染性遠不及它的致命親戚。

 

Niedzielski部長於610日週五表示,波蘭已發現10例可疑病例,到目前為止,其中一例已被確認為猴痘。610日是波蘭發現第一例病例的日子。衛生部發言人Wojciech Andrusiewicz表示,該患者正在醫院隔離。猴痘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和皮疹。西歐以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出現了這種疾病的病例。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10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統Andrzej Duda表示,位於波羅的海(Baltic)、黑海(Black)和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s)12個國家之間的合作,共同構成「三海倡議」(Three Seas Initiative),可以為歐洲提供新的動力。三海倡議是波蘭和克羅埃西亞的一個計畫,旨在加強該地區的交通和能源基礎建設。

 

Duda總統於610日週五在致華沙舉行的「新歐洲現實中的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in a New European Reality)會議的與會者(由三海國家中央銀行的代表出席)的一封信中表示,今天面對全球經濟問題的規模是巨大的。他補充稱,更何況,我們必須共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可以為歐洲注入一股力量、新動力。我們一起可以邁向新的發展道路。

 

Duda總統在文中續表示,我們可以一起為三海地區建設一個成功的未來。今天這一點尤其明顯,當我們聲援那些為自己的國家而戰的烏克蘭人時。根據Duda總統的說法,這種團結為「自由世界的力量」提供軍事和經濟優勢。Duda總統認為,以GDP衡量,俄羅斯經濟的潛力已經小於美國或西方國家的經濟,而且還小於三海國家的經濟潛力。他補充稱,必須善加利用三海潛力,以解決通貨膨脹上升等問題。

 

Duda總統表示,中央銀行對金融穩定和經濟成長以及公民的經濟安全負有很大的責任。他指出,2019年波蘭國有開發銀行BGK和羅馬尼亞進出口銀行共同設立三海倡議投資基金,重點投資該地區的交通、能源和數位基礎建設。他補充稱,所有這些活動顯示,我們可以共同確保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安全,透過共同行動,我們不僅可以重建因COVID-19大流行而惡化的經濟,強化對全球和本地威脅的韌性。他補充稱,他希望三海基金(Three Seas Fund)可以成為創建一個聯合銀行對該地區發展的投資提供資金的第一步。

A:

  • OECD於本(6)月8日發布旨揭報告初版,內容涵蓋社論「戰爭之代價(The price of war)」、全球總體經濟情勢及針對OECD38個會員國、中國、印度、南非等大型經濟體及阿根廷等候選會員共48國,一一檢視其經濟發展預測三大部分。

 

  • 摘譯報告前兩部分之重點如下:
  • 全球將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付出沉重代價,戰爭除帶來傷亡,亦對疫情後經濟復甦形成威脅,不僅俄烏兩國經濟重創,大多數經濟體成長將遠低於預期。OECD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僅3%,遠低於2021年12 月時預測值4.5%,另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2.75%。
  • 2022年經濟成長放緩、高通膨及金融緊縮將打擊市場信心,金融市場亦明顯緊縮,支付系統更加分裂,國際貿易動能將減弱,供應鏈壓力依然嚴峻且將進行重組。當年度經濟成長將伴隨之風險與弱點包括:(1)戰爭不利影響加劇;(2)通膨壓力恐較預期更強勁且持久;(3)金融市場與新興經濟體結構脆弱,尤其俄烏戰爭將更加惡化。
  • 世界多國對俄烏兩國貿易依存度高,戰爭爆發導致能源與食品價格飆升,使民眾生計更為艱辛。OECD會員國通貨膨脹率預測近9%,為先前預測的2倍,凸顯全球通膨正侵蝕家戶實際可支配收入與生活品質,進而衝擊消費。同時,不確定性阻礙企業投資,未來數年內恐對供給端產生不利影響。中國防疫清零政策將續影響全球經濟,不僅阻礙該國經濟成長更干擾全球供應鏈。
  • 戰爭擾亂食品與能源分配,歐洲經濟體致力擺脫對俄國燃料之依賴,然而替代能源無法驟增,仍有漲價或短缺風險。若戰況升級或延長,低收入國家及歐洲之經濟展望恐再惡化。限制俄國資助戰爭能力(如石油禁運)的制裁措施為儘速終結戰爭之關鍵。目前當務之急係避免糧食危機,儘管全球糧食產量尚足,各國仍須通力合作,確保食品價格之可負擔性,並對低收入與新興經濟體提供支持包括國際援助及運輸物流等措施,以記取疫苗分配不均之教訓。
  • 通貨膨脹之分配效應(distributional effect)可降低債務負擔但亦侵蝕實質收入、儲蓄與購買力並影響企業利潤、投資與創造就業,政府須支持受衝擊最深之族群。成長放緩與通脹加劇程度,將取決於戰事演變,最貧窮者將受創最深,國際社會應共同分擔這場戰爭之昂貴代價。
  • 貨幣與財政政策須針對非常情況進行調整,依目前通膨與就業水準,寬鬆貨幣政策已不適用,應依照通膨驅動原因審慎調整以為因應。戰爭助長各國對國防之投資及綠能轉型,加上既有對於醫療保健、數位化、高齡社會與教育之投資,使公共債務水位偏高,各國須鎖定目標採取因應措施俾化解難題。由於歐洲緊鄰戰區,區域及國防、能源支出等領域的團結互助更形重要。
  • 戰爭凸顯出能源安全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各國須加速能源轉型。歐洲即將禁運俄國煤炭與石油,讓已疲於因應通膨與後疫情復甦之各國政府面臨更多挑戰。發展潔淨能源仰賴全球資源、礦產及中間原物料之投入,其價值鏈將日益廣大多元,倘無自由貿易與強韌的全球價值鏈支撐,恐無法達成減緩氣候變遷之目標。

 

A:

潔淨能源技術攸關降低美國家庭能源支出、降低電網風險及應對氣候危機。拜登總統自就任首日起,即推動促進該等關鍵技術之投資。

 

拜登總統目前正敦促國會通過潔淨能源相關投資及稅賦減免外,亦將採取行動以加速美國潔淨能源轉型進展,並確保過程中使用美國產製產品。近日宣布行動包括:

 

  • 授權能源部使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 DPA)以加速太陽能板零件、建築物隔熱材料、熱泵、潔淨電力所需設備、關鍵電網基礎設施等潔淨能源技術在美國內生產。
  • 運用聯邦政府採購能力以提升國內太陽能製造業能量。
  • 支持美國電網之強化及潔淨能源工程計畫,包括在短期內提升太陽能板供應及支持相關工程計畫。
  • 支持良好就業機會及促進環境正義之措施。

 

 

消息來源:白宮網站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6/06/fact-sheet-president-biden-takes-bold-executive-action-to-spur-domestic-clean-energy-manufacturing/

 

A:

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廠英特爾示警,經濟疲軟將影響需求並衝擊其財務表現,市場雜音比一個月前更多,並傳出該公司將凍結個人電腦(PC)晶片部門人事至少兩周,顯示對晶片業前景保守。

半導體市況雜音不斷,英特爾是近期最具重量級地位的指標廠示警市況。尤其英特爾不僅是全球最大電腦中央處理器(CPU)供應商,業務還遍及電腦運算、資料中心、網路與邊緣裝置、晶圓代工等領域,該公司對營運前景感到憂心,意味眾多領域後市堪虞,市場關注整體半導體市場是否正醞釀一場「完美風暴」。

英特爾示警等相關消息拖累美國晶片類股8日重挫,英特爾股價大跌5.3%到2017年10月以來最低,超微跌3.2%,輝達挫低1.5%,費城半導體指數收黑2.4%。晶片類股賣壓也在9日蔓延至亞股,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雖然在8日股東會上釋出今年營收將成長三成的利多,9日股價開盤仍重挫,一度跌7元,三星電子也一度跌逾1%。

綜合外電報導,英特爾財務長辛瑟(Dave Zinsner)8日在美國銀行(BofA)的一場研討會表示:「我認為在總體面上,經濟明顯較為疲軟。這顯然會影響到我們,不僅影響到半導體的其他所有人,也會影響全球的企業。」

辛瑟也拒絕更新英特爾下半年財測,他說,「等拿到本季所有數據,我們會給出確定數字。在這個時候,我只能說,比一個月前有更多雜音」。一些分析師已認為英特爾之前的財測過於樂觀。辛瑟的這番評論,使外界更加擔憂,高通膨、及消費者和企業支出下滑,將使整體半導體和電子產品需求減緩。

路透也引述英特爾8日寄出的一份內部備忘錄指出,正凍結客戶運算事業群(PC桌上型電腦和筆電晶片部門)的人事聘僱,並且暫停所有職位申請,在該公司重新評估優先事項後,一些聘僱可能最快兩周後恢復。這份備忘錄也提到其他撙節措施,例如即刻取消該事業群的出差、限制參與產業研討會,並指示儘可能以視訊方式進行事業群內的會議。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377531?from=wj_catelistnews

 

A:

過去幾個月來,企業和投資人總計承諾投入約20億美元,支持發展把二氧化碳從大氣移除以協助對抗氣候暖化的技術。有了這批資金挹注,新興的「碳移除」產業財力支援大增,成為另一個創新溫床。

華爾街日報分析PitchBook的數據後發現,碳移除新創公司吸引創投資金的速度,稱冠氣候相關產業。近月來科技巨人Google和Facebook、顧問公司麥肯錫和BCG、金融機構瑞銀集團和瑞士再保,以及列支敦斯登王室家族,已慷慨允諾投資碳移除技術。

這些金主承諾將預先付款給成功的碳移除公司,和獎勵研發瘧疾疫苗、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等基建工程的做法如出一轍。

碳移除技術有許多類型,常見策略是直接空氣捕捉;碳捕捉則是從工廠煙囪和其他溫室氣體密集來源捕捉碳,是過程不同但相關的技術。碳移除在科技層面上挑戰更大,因二氧化碳在大氣中較擴散。企業為達到「碳中和」目標,願意付費給碳移除公司,許多公司認為碳移除比購買碳權更直接、有效。

今年4月,Google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麥肯錫、支付處理商Stripe以及加拿大電子商務公司Shopify宣布加入一項Frontier合資計畫,承諾在2030年底前支付將近10億美元進行碳移除。瑞銀、BCG等公司也成立類似團體,預計投資數億美元。微軟和Salesforce承諾的類似投資合計3億美元。這使企業界近幾周來承諾投入金額達到15億美元左右,比之前已允諾的大約5,000萬美元暴增。

現有的碳移除公司也吸引大筆投資。例如在冰島營運碳移除設施的瑞士商Climeworks,最近募得6.5億美元資金,比整個碳移除產業之前募資總和還要多。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377561?from=wj_catelistnews

A:

拜登政府週五宣布,本周日凌晨開始(美國東部時間)美國將不再要求航空旅客在出發前進行 COVID-19檢測才能進入美國。依據目前入境要求,航空旅客必須在登機前一天內進行冠狀病毒檢測陰性。

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表示此一決定將在 90 天內重新評估,未來並將持續評估。若發現新變體,CDC可能恢復出發前檢測之規定。
對藉由陸路或渡輪進入美國的旅客之要求不變:非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必須完全接種疫苗才能進入。經由陸港或渡輪碼頭無檢測要求。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本年6月9日報導,哥倫比亞證券交易所(BVC)、智利證券交易所和利馬證券交易所(BVL)董事會成員與執行長舉行新聞發表會,南美洲三國證券市場整合進程刻進入第2階段,重點係整合3家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組織建置,運營、設計和監管條件等,預計將於2023年底推出新平台組織,未來將提供更多投資選擇機會。

哥倫比亞證券交易所(BVC)執行長Juan Pablo Cordoba表,已確建置11個工作團隊,專注於這3個國家監管作業整合的細節規範,需要與金融中介、發行人和系統監管機構合作等所有市場參與者之同意,此措施提高了投資者參與度,可成為後疫情區域經濟復甦動能,長期而言具有經濟利益,使中介商為其用戶提供適當投資管道。

秘魯利馬證券交易所執行長Francis Stenning de Lavalle表示,將開始進行所有企業監管審查工作,同時在運營方面儘快開展作業,監管標準化、流通性和協調性,盼能使證券投資擁有更好價格和流動性。

智利股市董事會主席Juan Andres Camus表示,這三個市場的總和將使我們能夠產生一個具有更大流動性和價格機會的更廣泛的市場。刻透過在智利聖地亞哥建立一家區域控股公司來進行整合,將涉及證券存款和交易清算過程中的所有資訊,因將產生規模經濟,從而讓投資者受益,擁有更廣泛、更深入和更具流動性股票。

在此背景下,前述三家交易所已與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簽署諮詢服務合約,就新整合證券平台之設計、規劃和啟動階段提供建議和支持,其中包括業務等不同領域。以及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運營模式、技術基礎設施、獲得協同效應、監管策略、組織和其他方面等進行整合。

未來三國投資者能於2023年底在螢幕上進行操作,規則不會改變,股票指數是個別獨立維護,首先將整合股票交易系統,隨後再逐漸添加其他投資標的,如公共債券等衍生性金融品。如果從整合最初2008年到執行前5年營運表現,年收入介於2,100萬美元至4,100萬美元之間。後8年年收入增加自2,700萬美元至5,100萬美元,證明提升交易和資產透明性,將可增加營運動能,新交易平台於2023年底進一步整合,旨在未來可與大型國際股票市場競爭。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依據哥國中央銀行統計資料,2022年第1季外人投資51.86億美元,占該季國內生產毛額6.2%,較2021年第1季同期28.33億美元大幅成長83%,亦較2021年第4季30.20億美元成長71%。主要投資產業類類包括礦業、石油、運輸、電信、公共服務(水、電、瓦斯)等,主要外來投資來源國包括美國、巴拿馬、西班牙及智利等。

 

哥國2022年第1季對外投資金額達13.42億美元,較2021年第1季及第4季金額4.73億美元及2.03億美元,亦呈成長走勢,主要投資產業類別為礦業、金融、運輸及電信等,主要投資目的國分別為墨西哥、巴拿馬及荷蘭等。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國會

 

史國國會於本(6)月9日舉辦「國會策略計畫2022-2026」(Parliament Strategic Plan 2022-2026)及國會新網站雙重發布會。出席該發布會之貴賓包括史國總理Cleopas Dlamini、參議院議長Lindiwe Dlamini、眾議院議長Petros Mavimbela、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史國代表(UNDP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in Eswatini)Rose Ssebatindir、史國國會書記長(Clerk to Parliament)Benedict Xaba、內閣成員、參議員、眾議員、地方首長及各國駐史使節團官員,共計百餘位官員與民意代表出席。

 

史國政要與UNDP官員於上揭發布會之發言要點如下:

  1. D總理表示,旨揭計畫與國會網站係本(11)屆史國國會重要里程碑,展示國會致力提升其運作之清廉度、透明度與責任性。D總理認為,國會網站有助史國民眾瞭解相關法規議事情形,渠並已指示史國資通訊科技部及王家科技園區(RSTP)加強投資通訊建設,盼每位史國民眾均可藉由資通訊科技暨該網站平台瞭解國會相關法規資訊。D總理亦認為旨揭計畫有助「國家發展策略2022-2028」(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2022-2028)之推動。最後,D總理感謝UNDP對旨揭計畫與網站之協助,認為若無UNDP協助,該計畫與網站將無法實現。
  2. D參議院議長表示,旨揭計畫有助提升國會立法及議事效率,而國會網站亦有助該計畫之落實並且擴大民眾參與議事過程。D議長另以,青年失業問題導致史國青年對社會日益不滿,並容易受外部勢力影響。政府與國會應創造便民環境讓史國青年以和平方式提出建設性建議,並共同尋找永續解決方案,相信該計畫與網站平台有助青年反映相關意見與建議。最後,D議長感謝UNDP之協助,並認為史國國會與UNDP夥伴關係亦有助史國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3. M眾議院議長表示,旨揭計畫有助提高國會便民之服務品質,並有助「國家發展策略2022-2028」計畫之推動。
  4. UNDP駐史S代表表示,UNDP很榮幸為旨揭計畫、網站與「國家發展策略2022-2028」提供協助,相信亦有助史國達到SGSs目標。

 

另X國會書記長說明「國會策略計畫2022-2026」將由下列5項策略支柱(Strategic Pillars)組成,預計斥資16.7億史鍰:

  1. 行政與組織結構(Administration and Ogranizational Structure):國會將定期檢視委員會與執行單位之組成,期提高效率。
  2. 資通訊科技(ICT):國會將利用資通訊科技推動電子化。
  3. 能力強化(Capacity Strengthening):國會擬建立議事研究機構,將增進議員研究能力。
  4. 服務提供(Service Delivery):國會將與相關單位合作以研議如何提升服務品質。
  5. 法律架構(Legal Framework):國會將推動議事準則(Code of Conduct)及檢視議事流程,期更有效達成憲法賦予國會之責任—立法、反映民意及監督。

 

史國國會網站網址如後:https://www.parliament.gov.sz/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Kanbawza(KBZ)銀行6月9日宣布,包括仰光在內的4個城市的47台KBZ ATM機可以提取現金。在仰光Kamayut 1-2U分行、Sule Pagoda路分行、Kyaukmyuang市場M-1分行、9英里(U3)分行、KTM-M-2分行、MICT公園分行、U Wisara路分行、Junction City分行、Sakura Residence分行、City Mart 6英里分行、Ocean 9英里分行、Ocean East Point分行、Yankin Center分行、Super One Kyaikkasan分行及Hledan Center分行的ATM機每週最多可提取30萬緬幣。此外,客戶還可以從他們的MPU借記卡(ATM卡)中提取現金,或通過mBanking無卡提款,在曼德勒、奈比都及東枝指定的KBZ ATM 機。公告還表示,擴大後的可發放現金的ATM機名單將及時公布。目前,仰光的15個地方、曼德勒的10個地方、奈比都的13個地方及東枝的9個地方將從ATM機中提取現金。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發佈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5月,在線上註冊系統MyCO上註冊的公司總數為5,323家。

 

MyCO網站上的公司註冊及重新註冊系統,依據《2017年緬甸公司法》於2018年8月1日啟用。DICA統計顯示,2021年註冊公司數量為8,011家、2020年為15,080家、2019年為17,380家、2018年為8,506家。

A:

Telecoms電子報報導,前身為Telenor的營運商ATOM宣布,未來幾年在緬甸投資數億美元的計畫,其目標之一是推出市場上的首個5G服務。ATOM全名為緬甸推進電信(Advancing Telecommunication of Myanmar),於週三(2022年6月8日)在緬甸正式啟動。去年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後引發網路監控問題,Telenor決定售出緬甸業務予黎巴嫩的投資者MI集團,後應緬甸政府要求,M1引入當地營運商Shwe Byain Phyu企業集團作為新的大股東,Telenor的出售交易於3月底完成後,改名為ATOM公司,各方正在共同努力,以確保服務的連續性。雖然Telenor顯然覺得無法繼續在緬甸營運,但ATOM的成立帶來強烈的樂觀氣氛。ATOM表示,該公司計畫在3年內投資3.3億美元,以確保其網路的未來發展、業務轉型、創造就業機會及培養當地人才,並分享將成為緬甸第一個商用5G的雄心,但該公司並未為此目標設定具體的時間表。

 

ATOM的執行長Muhammad Ziaullah Siddiqui稱,ATOM的信念是,即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必要的電信服務,尤其是在困難時期。公司的願景是推動緬甸實現先進的互聯互通,使民眾能夠體驗更美好的生活。迄今為止,緬甸的數位化程度令人震驚,但未來還會有更多。

 

全球電信行業對緬甸感興趣,因是世界上少數未開發的電信商機之一,緬甸在2013年拍賣了行動營運許可證,並在次年迎來了Telenor及Zain。該2家公司須在陌生的市場中學習,雖推出行動服務的過程並不容易,但他們成功了。後來,2家國有營運商也加入私有營運商的行列,使緬甸手機用戶數及使用量爆增。然而2021年初的軍方接管政權後,電信使用受限制,業者營運困難。Siddiqui指出,ATOM將面臨的挑戰與Telenor在10年前所遭遇的不同,但肯定會有挑戰。

 

ATOM公司啟動時著重於正面的思考,除談論其各種通信費、網絡流量套餐(Voice & Data Packages)及其APP商店外,並強調客戶服務、24小時營運的免費呼叫中心,以及即將推出的交易、獎勵及新服務。另承諾從現在到2023年底,將在企業社會責任(CSR)方面投資30億緬幣(約合160萬美元),其中包括醫療、教育及對缺乏服務社區的人道援助等領域。雖然對緬甸人民來說是好消息,但ATOM在市場成功與否的最大考驗,將是其推出5G的能力。

 

該公司的營運長Ahmad Abdallah 表示,5G將促進新興數位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機器學習及元宇宙。數位共享宇宙不再是未來主義者的夢想。緬甸不應等待太久才能體驗及享受5G帶來的好處。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10日引述丹麥統計局的數據,5 月份的消費者價格較去年前同期高出 7.4%,亦較今年4月份之6.7%高, 為自 1983 年 5 月以來最高年增率。價格增長之主因是受能源及食品等商品的價格上漲,推高過去一年的價格。 如果把能源和非加工食品排除在外,核心通膨率僅有 4.4%,但卻是自 1989 年 10 月以來核心通膨最大增幅。

 

Sydbank 資深經濟分析師 Mathias Dollerup Sproegel 指出,價格上漲意味著一個有兩個孩子的普通家庭必須在年度預算需額外增加 30,000 丹麥克朗。雖然第一季的薪資增長是 13 年來最高的。因此,消費者是否會用盡儲蓄為維持日常生活物價的上漲為關鍵,在最壞的情況下,經濟可能硬著陸。

 

然而,丹麥商總之首席經濟學分析師Tore Stramer則較樂觀,渠初估通膨將在夏季達到頂峰,之後將會消退。而通膨放緩的速度仍不確定,除此之外,能源價格的發展將影響通膨的發展。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合理的預期為通膨盡快達到頂峰,到 2023 年通膨水平將可達到較寬鬆的2-3% 左右。 渠另指出,大多數的丹麥民眾有足夠的儲蓄,爰足以應對一段高通膨時期。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