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非華人網 2022.06.07 駐南非經濟組整理
- 南非2021年電動車銷售量為218輛,較2020年同期成長將近一倍,成長速度驚人。依據國際能源署(IEA)公布之全球汽車展望,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占總汽車銷售量之9%,主要需求來自中國、歐洲及美國。
- 目前南非電動車銷售量不及所有汽車總銷售量之0.05%,主要原因為南非本地車廠無法生產電動車,必須仰賴進口,而整車進口關稅高達25%,一般消費者無法負擔,加上充電站設施仍然不足及南非Eskom國營電力公司供電不穩定,導致電動車難以推廣。
- 為推廣電動車,南非貿工競爭部應考慮降低電動車及其零件之進口關稅,透過減稅等優惠措施鼓勵本地BMW、Toyota車廠升級轉型,建立電動車組裝能力,並鼓勵研發電動車電池,直接採購南非本地生產之鋰、鎳及鈷等電池原料。
A:
富比世(Forbes)雜誌捷克版本(2022)年6月8日報導,臺灣創投基金台杉投資將投資中東歐國家新創公司2億美元,該基金預計在未來10年將80%之資金投資在捷克、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三個中東歐國家。
台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在 6月7日捷克布爾諾南摩拉維亞新創中心(JIC)開幕致詞表示,臺灣與中東歐國家雖相距甚遠,但共享和平與自由價值。中東歐投資基金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半導體、生物科技、航太、金融科技、電動車、雷射光學等策略性產業,並以已在臺設立或規劃設立辦公室之捷商,及已規劃與台灣廠商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之捷商為優先。渠另表示,6個月前曾訪問捷克,透過本次來訪布爾諾,進一步確認中東歐新創及企業對亞洲市場深感興趣,尤其臺灣。
臺灣代表團本次與捷克當地創投會晤,例如 Garage Angels, Y Soft Venture or Purple Venture等,亦參訪布爾諾大學電子顯微鏡新創公司NenoVision。JIC主任Petr Chládek表示,捷克南摩拉維亞區域高度聚集電子顯微鏡與光電業者,盼與半導體製造業緊密合作,透過中東歐投資基金之投資將有助區域電子顯微鏡產業聚落之成長。
A:
出處:NL Times, 2022/06/0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工會對歐盟的最低工資共識感到滿意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已就最低工資達成共識。其中設定的標準是,最低工資必須至少是一個國家平均工資的 50%,以及工資中位數的 60%。
本月稍晚,歐盟部長們將對本案進行討論,預計將於本年9月送交歐洲議會審議。之後,歐盟國家將有兩年時間,以實施新規則。
荷蘭工會( FNV)理事會成員 Petra Bolster對於前述共識感到滿意,伊指出,荷蘭目前每小時最低工資僅10.48 歐元,而現在通膨高漲,商品、汽油和天然氣支出變得難以負擔,荷蘭約有 300,000 名工人無法靠微薄的工資維持生計。依據前述共識,政府必須將最低工資調高至每小時14 歐元,且各項福利措施亦須配套。
工黨(PvdA) 歐洲議會議員 Agnes Jongerius 亦稱該共識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支持工會主張最低工資應調高至每小時 14 歐元。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8日引述Axcelfuture 智庫的分析,丹麥必須於2050年在北海建置35GW容量之海上風電,該智庫指出, 如果國家運用此利基,不僅有利於氣候,也有利於國庫, 如允許私營公司在丹麥水域獲得更多建造海上風場的自由,不僅可建造更多的綠色能源, 亦可向國庫注入數十億丹麥克朗。該智庫之資深顧問Finn Lauritzen指出,如果國家沒能於此機會中得到收入,那就太愚蠢了。渠指出, 鑒於上一次決定誰應該建造丹麥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之Thor招標案,最後混亂到以抽籤遴選為做決定,如果丹麥要實現其氣候目標並同時從海上風電中獲得巨額收入, 該智庫認為政府應該修正其老舊補助方式,並為未來之的招標遴選提出下列建議:
1: 國家應該放鬆管制,引進私營企業自行評估預測於現行條規內所需之海床範圍。 例如取消一個地區可以安裝多少風機的上限。這意味著,在盡可能較少的空間內進行盡可能最多的綠色能轉型。
2: 增加除競標價格以外之遴選標準, 如將引進環境氣候足跡及永續評鑑為遴選參數。
3: Finn Lauritzen 建議進行可與政府分享利潤之比例為遴選參數,如海上風場的開發商可由海上風場賺取的利潤中向國家支付比例多少為競標遴選參數。投標公司可以競爭他們將在海上風場的任何利潤中分配給政府的比例。
CIP 的合夥人 Thomas Dalsgaard 指出,上述方針都是很好的建議,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應該是允許私人參與招標,將讓社會大眾受益匪淺。
Axcelfuture 強調,許多因素會影響海上風電場的價格,這就是為什麼不能保證所有海上風場將來都會為國家帶來收入。然而,該智庫建議方針得到業界的廣泛支持,多數認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不宜用抽籤來決定。
A:
依據瑞士通訊社2022年6月9日新聞報導,美國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顧問公司瑞士分公司公布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累積財富約530兆美元創歷史新高,較2020年成長10.6%。瑞士累積財富約為4.1兆美元,較2020年成長5.5%。造成全球財富急速增長原因為泡沫化的企業利潤及股市強勁成長,以及全球對房地產、葡萄酒、藝術品、手錶等物品資產的需求成長,2021年物品資產占總資產近50%。
上述報告預測2026年瑞士資產預計將達到約4.6兆美元,其中境內資產(Onshore)年增率為3.2%,達到約1.9兆美元,成長速度超過跨境資產(Cross-border),而跨境資產中來自新興市場的資產預計將由目前的約1.4兆美元增加到約1.6兆美元,來自成熟市場資產將由目前的約1兆美元增加到約 1.1兆美元。
報告預測2026年美國(約71.3兆美元)及香港(約4.5兆美元)將繼續蟬聯全球第1及第2大之金融中心(境內及跨境資產),然而瑞士位居第3名的位置恐將被資產成長較快速的英國取代。於跨境資產方面,預估在2023年瑞士全球排名第1的位置恐亦將被取代,2026年香港跨境資產約3.4兆美元,瑞士約2.8兆美元,新加坡將繼續維持全球跨境資產第3名的地位。
報告另預測2026年瑞士境內資產業務成長將趨緩,然而富豪及超級富豪(以2,000萬美元為界)資產漲幅將大幅超過平均值,因此瑞士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正在致力拓展該領域業務。此外,報告亦指出銀行業應投資於數位化、資料分析、加密系統、以及諮詢服務等項目,以增加其利潤並降低成本。
資料來源: 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6月9日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7日報導,丹麥出口信貸 (EKF)首次為3台漂浮在法國海岸的維斯塔斯 (Vestas )風機融資,開啟出口丹麥風能的下個章節。 據全球風能委員會 (GWEC) 預計,到 2030 年,全球將有 16.5 GW的浮動式海上風能。據WindEurope之報告預估到2030年於歐洲將安裝60GW容量之離岸風電,浮動式海上風電之發電量至2030年將超越10 GW。 今年年初蘇格蘭釋出可開發25 GW海上風電之海域開發權許可證為及全球第一個15 GW大型浮動式海上風場之開發權許可證 。鑒於浮動式海上風場之潛力,V公司欲成為該區塊之先鋒, EKF 商業總監 Peter Boeskov指出,丹麥已在風電領域領先30年,起初為在陸上,然後到海床,現在正在轉向公海的離岸風電,丹麥必須在開啟浮動式海上風場的下一個風能出口章節處於領先地位。即便EKF為漂浮在法國海岸名為Éoliennes Flottantes du Golfe du Lion (EFGL)項目融資高達 4.47 億丹麥克朗,較傳統風機昂貴,但為開啟丹麥風電出口之新章節是值得的 。
維斯塔斯之全球海上風電商業總監 Morten Buchgreit指出,該公司已多年投入浮動式海上風電技術開發,現在時機及市場已趨成熟,藉由 EKF 的融資將有望將此技術擴大至商業化。 EKF此次融資的項目並不是全球第一或最大的浮動式海上風電項目,挪威Equinors集團已於2017年於蘇格蘭之Hywind Park建置30 MW容量之首座商業化浮動式海上風場 ,預計於今年底完成建置容量達88 MW之Hywind Tampen 最新浮動式海上風場,屆時該風場將成為全球最大之浮動式海上風場。
幾家丹麥大型開發商正在大力投資, 如沃旭與與Falck Renewables及BlueFloat Energy組成的聯合承攬團隊獲得1GW的浮動式海上風電許可證;另沃旭在2個月前接管蘇格蘭另一個 100 MW的Salamander 項目為加強其浮動式海上風電的地位; CIP 與日商Marubeni 及蘇格蘭當地 SSE Renewables 獲得2.61GW的浮動式海上風電許可證。EKF之B氏指出,我們的夢想是資助建造一個使用丹麥風機和丹麥基樁的浮動風電場。
A: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簡稱國油)頃表示,隨著業務恢復正常運作,該集團本(2022)年計劃將資本支出提升至600億馬幣(約136.6億美元),較上(2021)年成長96.72%,並第一次設定再生能源資金比重。
在上述資本支出中,除非碳氫化合物相關業務外,國油公司亦將繼續投資石油與天然氣業務,預期將撥出約400億馬幣(約91.07億美元)資本支出。
國油公司的目標是將非碳氫化合物相關業務的營收貢獻提高至30%。該業務須納入考量,否則將無法推動能源轉型計畫,亦難以實現2050年的淨零碳排放目標。該集團大約10%資本支出將撥給非傳統業務,包括特殊化學品及太陽能等。
此外,馬國國家石油化學公司(Petronas Chemicals Group Bhd,簡稱國油化學)將以15.4億歐元(約15.98億美元)收購瑞典特殊化學品公司「柏斯托控股公司」(Perstorp Holding AB),國油公司亦會提供國油化學協助。國油公司擁有國油化學公司64.35%控制性股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Sarawak State)首席部長阿邦佐哈里(Abang Johari)頃為「砂拉越州─韓國能源商業論壇」致詞時表示,該州盼尋求韓國技術以發展綠色產業。砂拉越州與韓國可共同探索該州作為碳排放的捕獲、再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簡稱CCUS)地區的潛力,以及生產永續航太燃料(SAF)等替代航太燃料的潛力。CCUS可在實現零碳排放的道路上加速東南亞經濟體的成長。韓國駐馬國大使Lee Chi Beom亦出席該活動。
砂拉越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需要技術與專業知識來為該州的資源提升附加價值,並為全球對綠色環境需求做出貢獻。
阿邦佐哈里首席部長表示,砂拉越州頃通過 2022年土地法(修正)案,使該州能更佳發展CCUS作為一項針對低碳經濟的強大緩解技術。砂拉越州經濟發展機構(SEDC)亦透過馬國航太創新中心(AMIC)與Airbus及勞斯萊斯公司(Rolls Royce)合作,展開綠色氫及燃料電池作為未來航太燃料的研究與開發。前述試點項目係砂拉越州生產替代航太燃料(如 SAF)向前邁出的一步,並為低碳燃料過渡及航太產業減碳永續發展關鍵。渠深信砂拉越州與韓國擁有巨大機會邁向由SAF推動的未來,這可釋放額外的社會、環境及經濟利益,從創造就業機會到恢復土壤和集水區以改善飛機性能。
自1970年代起,砂拉越州與韓國維持良好關係,韓國為砂拉越州繼日本與中國大陸後的第三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2020年進口量為490萬公噸,進口額為59億馬幣(約13.4億美元)。砂拉越州亦與韓國三星工程公司簽訂總值 10.7億美元的合約,為位於民都魯Tanjung Kidurong的砂拉越甲醇計畫提供許可、工程、採購、施工及調試服務。韓國刻正推動減少對煤炭和核能發電的依賴。砂拉越州作為一個資源豐富的州屬,決心利用再生能源為該州的各項活動提供動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 法媒國貿觀測(Le MOCI)本(6)月8日報導,法國物流協會(France Logistique)於5月底發表其委託運輸暨物流專業培訓發展協會(AFT),針對運輸及物流產業之未來專業技能需求之前景調查研究初步報告。
- 近年能源轉型、數位化與電子商務興起,加上新冠疫情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全球供應鏈動盪,法國運輸與物流產業成長快速並創造可觀就業機會(2020年創造約2百萬個就業機會),同時面臨技術及經濟層面之考驗。為釐清涵蓋十餘個領域之運輸暨物流產業,未來對專業技能之需求,該報告調查主要產業之國際化需求(高度國際化產業如汽車、航太、化學、醫藥及農業等;國際化程度較低產業則為漁業、建築、商務經銷),指出產業轉型仍有進步空間,面對技術、環境、社會、法規或人口之考驗,需因應生產價值鏈重組而進行就業的重新配置。
- 前揭報告預期產業將產生一系列變化,舉例來說運輸暨物流產業對物流操作人員(operateurs logistiques)需求將會提高,以處理更多工作並逐步與自動化接軌;在物流經營管理(Exploitation logistique)方面,數位工具為重要發展趨勢,但客戶服務仍為第一優先;在運輸經營管理(Exploitation transport)方面,發展核心在於整體價值鏈之數據傳輸。此外,涉及之領域亦包括資訊系統(Systemes d’informations)、交通駕駛(Conduite)、研究與策略(Etudes &methodes)及維護保養(Maintenance)等。法國物流協會表示,本研究報告係分析未來專業技能需求之第一步,該會將參酌其行動方案,為發展未來運輸暨物流產業預作準備。
A:
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6/1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 今年採取額外措施提高購買力的可能性不高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總理Mark Rutte與財政部長Sigrid Kaag認為,今年採取額外措施以提高中低收入購買力的可能性不高。
荷蘭中央計劃局(CPB) 於6月9日公佈的家庭壓力測試結果顯示,由於能源成本急劇上升和食品價格上漲,荷蘭有高達67 萬至 120 萬戶(佔總數的 9-15%)可能無法支付帳單。
Rutte總理對於測試結果做出回應表示,結果顯示問題非常嚴重,但並非完全出乎意料。政府將檢討能再做些什麼,但渠亦警告不要寄予厚望。因為政府已經做了很多,今年不可能再有太多額外的補助措施。
Kaag部長則表示,看到無法支付帳單的家庭比率如此之高,當然感到震驚,但並不訝異。政府已經採取了幾乎所有可以使用的措施,再採取額外措施近乎不可能,但仍須留意那些無法維持生計者。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英文西貢經濟時報,2022年5月30日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與韓國國際合作署(KOICA)於2022年6月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減緩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之污染及氣候變遷,並支持越南轉型至潔淨能源。
USAID駐越南代表團主任Ann Marie Yastishock表示,美國將致力與全球夥伴合作,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樂意與KOICA合作實現與越南打造環境具韌性未來之共同目標。
KOICA主任Cho Han Deog表示,KOICA將改善環境及氣候政策視為發展合作之優先目標,並認為透過各國共同努力將較單打獨門在極救地球更具效率。
USAID與KOICA將共同發展目標包括減少塑膠及其污染產品、改善固體廢棄物管理、加強生物多樣化、減少農業產業之排放、加強湄公河三角洲弱勢群體之適應戰略,以及加速在中央及都市之再生能源開發及部署等政策。
USAID向越南提出有關氣候變遷及加強環境安全與保護之倡議,包括開發潔淨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包括森林及受威脅物種之自然環境,以及與當地社區就空氣污染、廢物管理暨水資源保護等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合作。
USAID正在越南實施11個環境及能源計畫案,投資總金額超過1億6,000萬美元。
同時,KOICA極為重視海洋塑膠污染、污染監測、森林保護及其永續管理。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5月2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電子商務協會 (VECOM) 頃公布之電子商務指數 (EBI) 報告,2021 年越南電子商務增長 20% 以上,達到160 億美元。
報告指出,胡志明市與河內市去年儘管受到嚴厲封鎖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 )傳播,惟在電子商務方面仍繼續領先全國。
報告稱,社區購物平臺出現與發展將在未來大力推動線上零售,提升客戶體驗並在全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越南電子商務未來之發展速度將取決於是否能順利吸引資金投資線上商業體系平臺以及培育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
該報告預測,由於疫情控制良好與受到第2波電子商務發展驅力推動,本年電子商務行業增長可望突破新高。
A:
資料來源:越南新聞網站2022年06月0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第7屆越南資通訊展(ICTCOMM)於6月9日至11日在胡志明市西貢國際展覽會議中心(SECC)盛大舉行。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張組長文忠於9日上午應邀參加展覽開幕儀式,並與越南工商部外貿推廣局副局長黎皇財(Le Hoang Tai)及越南數位通訊協會主席阮明鴻(Nguyen Minh Hong)等人共同參加剪綵儀式,宣告展覽活動正示展開。該展為越南官方主導規模最大之資通訊展覽,因受疫情影響,前2 年以線上方式舉辦,2022年重返實體展,計有200 家來自12 個國家之廠商參展。
自2017年起臺灣外貿協會已第4次參加ICTCOMM實體展覽,本次臺灣精品館占地168平方公尺,華碩、宏碁、微星、創見等20 家國際知名大廠之臺灣精品一起參展,規模龐大,展示各種資通訊與電子軟硬體產品、服務與創新節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甚獲好評,歡迎踴躍前往參觀採購。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0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9日新增確診802例,比8日減少114例。累計確診1,072萬8,720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81例,累計痊癒人數953萬5,998例。累計本土確診病例中,仍以河內市160萬2,390例、胡志明市60萬9,618例,以及藝安省48萬4,932例居多,全國確診病例持續下降,河內市確診病例已持續低於300例以下,惟確診人數及累計確診病例仍均居全國之冠。截至6月8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2,261萬562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27.15%),其中7,795萬4,271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79.55%)。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0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9日新增確診802例,分別為3例境外移入及799例本土(比08日減少114例)在45個省市,612例為社區感染。
河內市(184), 安沛省(66), 富壽省(42), 峴港市(33), 永福省(32), 廣寧省(29), 藝安省(28), 老街省(27), 胡志明市(23), 宣光省(22), 太原省(21), 河江省(19), 南定省(19), 山羅省(19), 廣平省(18), 太平省(17), 河南省(17), 海陽省(14), 諒山省(13), 和平省(13), 北乾省(12), 萊州省(11), 嘉萊省(10), 高平省(10), 河靜省(10), 海防市(9), 巴地頭頓省(9), 興安省(8 ), 北江省(8 ), 寧平省(7), 清化省(7), 平福省(6), 林同省(6), 慶和省(6), 廣治省(6), 同塔省(5), 奠邊省(4), 芹苴市(2), 平順省(1), 同奈省(1), 檳椥省(1), 永隆省(1), 安江省(1), 堅江省(1), 後江省(1)。
A:
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06月0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副總理黎明凱(Le Minh Khai)頃要求胡志明市政府向市議會提議考慮在2022年7月調整海港基礎設施收費案。
胡志明市政府須與企業、產業公協會及相關機構就海港基礎設施收費問題達成共識。
黎副總理亦指派越南交通運輸部與相關部會協調,對調整收費案進行監督,並將結果呈報總理。
越南各部會表示,胡志明市公布有關海港基礎設施收費之決議係符合其職權。
惟該措施推出適逢許多國內外企業因飽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而面臨困境之際。因此,許多企業及公協會紛紛抱怨該市府對海港收費問題。
越南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工商部,以及司法部等部門認為,有關貨物在胡志明市內外之報關收費標準差異與收費標準確保企業間之公平與透明。
此外,胡志明市應檢討為復運出口之暫時進口貨物、過境貨物,以及轉口貨物之收費,是否符合國際承諾,以及調整內河運輸之進出口費用等。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0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經濟復甦加速,越南媒體報導,雖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惟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獲良好增長,營商環境指數上升12%為第4波疫情以來最高。國際組織預測,越南本年GDP增幅將介於5.3%至6.5%間,雖低於疫情前,惟國際對越南未來在全球價值鏈中之表現充滿信心。越南經濟復甦期間,亞銀等許多國際組織預測越南本年通膨率可能為去年2倍,主因成本上漲、全球糧食危機等,越南政府亦了解新形勢下之許多挑戰,並設定通膨脹率4%以內之目標。越南國家統計總局表示,設定通膨脹率4%以內之目標可行,惟需整體努力,尤其致力落實政府發布之社會經濟復甦與發展計畫。越南政府應及時解決行政機制、政策與程序方面之困難與障礙、審查與取消不合理規定、多元化供應來源、簡化貿易流程、提升貿易政策透明度、主動儲備,避免原物料短缺、提高經濟自主性、靈活實施貨幣與財政政策。企業界方面,需積極準備充足條件、促進生產經營活動、保障商品供應與流通,以及確保石油貿易業者、消費者與用戶間利益之協調。
A:
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06月0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股市近期下跌,專家表示股市起伏很大係短期現象,越南媒體報導,越南股市專家於本年越南經濟論壇表示,目前股市急劇下跌係短期現象,投資者需冷靜因應,長期而言股市將趨於穩定。越南5月底6月初之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之每個交易日超過1兆6,000億越盾(約6.9億美元),惟6月3日交易量暴跌至少於1兆3,000億越盾(5.6億美元)。越南專家表示,股市正受國內外許多因素影響,包括通貨膨脹導致之全球經濟不穩定、俄烏戰爭與美國升息等。另越南國內最近發生之幾起與股票操縱有關事件亦影響股市;外國投資者對越南股票市場極感興趣,穩定股市與吸引外國資本流入,越南應努力將改善股市營運與管理,例如市場流動性需達每日20億至30億美元、須提高償付能力、治理與資訊能力,並使其更加透明,以及外國投資者擁有權限制需要增加等。截至本年4月,越南股票市值為2,343.4億美元。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本年5月新註冊企業數量年增15.2%,越南媒體報導,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5月新註冊企業數量為1萬3,370家,年增15.2%。5月全國復工企業數量5,207家,年增6.4%。退出市場企業數量1萬489家,增加17.7%。其中,暫停營業企業4,964家,增加46%、等待辦理註銷企業4,186家,減少1.1%,以及註銷企業1,339家,增加4.7%。另依越南營業執照登記管理局表示,本年前5月新註冊企業數量6萬2,961家,創下有史以來前5月最高,年增12.9%。越南統計總局建議各行業持續遵照第128號有關安全靈活適應、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決議辦理,並應確保原物料與能源供應充足,滿足生產與經營復甦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越南工商部亦將持續實施協助企業減少各項貿易救濟措施對出口影響之措施。
A:
資料來源:越南勞動部網站2022年06月0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與 COVID-19 之後勞動力過剩之預測相反,旅遊業正面臨遊客返回時人力資源嚴重短缺風險。越南媒體報導,鑒於人才培訓未符合實際需要、疫情後職工跳槽浪潮及高素質職工流失,造成經濟復甦流動之風險。峴港市旅遊局表示,隨著國家全面復甦,前往該市遊客數量不斷增加,迄今國內旅遊市場基本上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而國際旅客市場亦逐漸恢復中。惟隨著遊客增加,觀光業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亦隨之顯現。該局表示,該市自2017年至2018年即開始缺乏旅遊工作者,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觀光業前景更加惡化。據峴港市旅遊業估計,需額外增加5萬5,000名職工人始能滿足疫情前人力需求。尤其即使薪酬高亦難聘僱符合需求之高素質職工、經理與部門負責人。長遠而言,解決人力資源問題需學校、企業、管理機構等單位相互合作培訓,使員工在進入企業時能夠快速勝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