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俄媒引述彭博社報導,德國 GDP 為白俄羅斯之 60 倍,惟白俄羅斯 4 月對俄羅斯出口金額首次超越德國。多國對俄出口4 月同比下降約40%,甚至是未加入歐美制裁之中國。
與此同時,白俄羅斯從建築材料至寵物食品等商品出口額於 4 月增長逾100%。
2022年3月德國對俄出口降至2002年來之低點,自23億歐元降至9億歐元,其原因為對俄製裁以及其他限制出口措施,亦包括其他市場參與者與制裁無關之活動。 根據聯邦統計局(Destatis)統計,與 2 月相較,對俄出口降幅為62.3%。
https://www.vedomosti.ru/economics/news/2022/06/08/925677-bloomberg-eksport-v-rossiyu-iz-belorussii-vpervie-previsili-postavki-iz-germanii?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
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6月8日
亞洲最大的食糖生產商泰國Mitr Phol集團盼泰國商業部開放討論提高食糖價格的問題,因種植與生產成本已飆升40%。
Mitr Phol集團董事長Buntoeng Vongkusolkit表示,目前全球食糖價格飆升是由於世界最大食糖生產國及第二大食糖出口國─印度限制出口所致,但此情勢並不會嚴重影響泰國的供應與出口。
目前的產量雖足以滿足國內消費及出口需求,但最受關注的問題是甘蔗種植與製糖成本的上漲。其中,柴油及化肥是Buntoeng董事長擔心的主要原因,因與上一個收穫季節相比,該2種物資價格已猛增40%。
Mitr Phol集團與甘蔗農民協會已多次向甘蔗及糖業委員會辦公室提出其要求,以向政府提出此問題。由於糖為一種受價格管制的商品,所以在提高價格之前,利益相關方需與政府商討,盼政府能儘快展開討論合適的價格。
Buntoeng董事長並未回應糖的合適價格為多少,僅表示目前全球糖價約為每磅 19美分,因此泰國糖價應不超過該水平;並敦促政府在全球糖價下跌之前考慮緊急提高糖價。
農民及生產者仍然能夠忍受目前的狀況,係因為糖的價格真的很好;然而,當食糖供應增加足以滿足需求,但能源與化肥成本卻依然很高時,將是真正的危機。
A:
據俄媒轉述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世界四分之一天然氣儲量和超過 5% 石油位於俄羅斯聯邦境內,能源產業在俄羅斯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反俄製裁執行後,包括英國石油、殼牌、埃克森美孚在內的多家外國公司決定停止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投資,許多國家拒絕向俄羅斯供應石油。
諮詢公司 Wood Mackenzie 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與生產專家邁克爾·莫伊尼漢 (Michael Moynihan) 表示,目前情況俄羅斯需要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將供應轉向亞洲並減少潛在市場風險。 惟在可預見的未來,將難以實現。
https://infinica.ru/financial-times-predreklo-dolgosrochnyiy-spad-rossiyskoy-nefti-i-gazu.php?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
據俄媒引述《經濟學人》報導,歐盟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實施部分禁令,惟俄國對歐盟石油供應量不斷增加,1 月至 4 月間由每日 750,000 桶增加至 857,000 桶,增長 14%;東歐國家搶購之低價石油。
https://inosmi.ru/20220608/neft-254470260.html?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
據俄媒報導,美國財政部對俄羅斯證券二級市場實施制裁,明確禁止美國公民在俄羅斯進行任何投資,亦適用於在二級市場上購買俄羅斯公司擁有之任何俄羅斯債務或股份。然而仍可向非美居民出售或協助出售此類資產,並可繼續持有;相關規則適用於公司和主權債務和股票。
據彭博社估計,新措施將打擊交易俄羅斯債券之基金,因措施將減少使類金融資產之潛在買家數量並降低其價值。
https://lenta.ru/news/2022/06/07/zapternavtor/?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
世界銀行下修俄羅斯 2022 年 GDP 預測至衰退 8.9%,而非 1 月估計之成長 2.4% 。2023 年GDP由成長1.8%,下修至衰退 2%。2024年則預計成長2.2%。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則預測,2022 年 GDP 下降 7.8%,2023 年下降 0.7%。
世界銀行表示,俄羅斯 2022 年 GDP 下降 8.9%,反映國內需求急劇下降和出口下降 。2023 年俄羅斯經濟動態將部分受到歐盟石油禁運和石油產量預期減少的影響。相關不利因素中包括部分國家禁止向俄羅斯供應高科技產品,包括軟體、半導體和航空設備。與此同時,俄羅斯很可能將其部分貿易和投資從實施制裁之國家轉向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
https://ria.ru/20220607/vvp-1793786179.html?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0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電子商務暨數位經濟局頃於2022年6月8日與亞馬遜全球銷售越南公司(Amazon Global Selling Vietnam)簽署「突破時代跨境電子商務」倡議合作備忘錄。目標係在5年內協助越南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提高當地企業能力並開拓出口機會。
越南工商部次長阮生日新(Nguyen Sanh Nhat Tan)表示,隨著越南深入與廣泛融入全球經濟,數位平臺係企業滲透與擴大市場之有效解決方案。
阮次長續稱,預計至2025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將高達7.38兆美元。而越南在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亦取得長足進步,在後疫情復甦時期,為刺激國內經濟發展與提高數位經濟作出貢献。
越南2021年電子商務零售營業額為137億美元,年增16%。預計至2025年將攀升至350億美元,自2022年至2025年間將平均年增25%。
此外,該倡議有望支持越南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提供進出口與市場資訊,以利逐步在全球市場上打造越南品牌。
亞馬遜全球銷售越南公司區負責人Gijae Seong表示,該倡議旨在自2022年至2026年協助1萬家越南電子商務企業培訓人才。培訓課程將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建立商品項目、商標登記與保護,以及在Amazon平臺之售貨規定等20個課程,以線上或實體方式在越南全國進行。2022年之課程將在胡志明市、峴港市以及其他地區展開。
根據Amazon公司發布資料顯示,越南跨境零售額每年增長超過 20%。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0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8日新增確診913例,比7日減少47例。累計確診1,072萬7,918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81例,累計痊癒人數953萬1,653例。累計本土確診病例中,仍以河內市160萬2,206例、胡志明市60萬9,595例,以及藝安省48萬4,904例居多,全國確診病例稍有下降,河內市確診病例已持續低於300例以下,惟確診人數及累計確診病例仍均居全國之冠。截至6月7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2,238萬1,906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26.92%),其中7,792萬8,017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79.52%)。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0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8日新增確診913例,均為本土(比7日減少47例)在43個省市,716例為社區感染。
河內市(187)、安沛省(67)、北寧省(57)、藝安省(49)、峴港市(38)、老街省(35)、富壽省(35)、永福省(33)、廣寧省(27)、廣平省(27)、胡志明市(26)、北乾省(24)、河江省(23)、太原省(23)、海陽省(22)、宣光省(21)、南定省(19)、興安省(17)、太平省(16)、河南省(14)、諒山省(13)、河靜省(13)、廣治省(12)、山羅省(11)、寧平省(10)、林同省(10)、和平省(9)、平福省(8)、清化省(8)、順化省(7)、平陽省(7)、巴地頭頓省(6)、萊州省(6)、高平省(6)、廣義省(6)、嘉萊省(5)、西寧省(4)、北江省(3)、奠邊省(3)、平定省(2)、慶和省(2)、平順省(1)、同奈省(1)。
A:
據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最新統計,沙烏地本(2022)年第1季共通過101件投資案,較去(2021)年同期的31件年增225%,金額總計152億里雅(約40億美元),年增逾3倍,共創造約6,000個就業機會。
該統計亦顯示,以業別計,來自新創事業及創新產業之投資案總計71件占比最大,其次為金融服務業的10件、運動業的4件及石化業的3件。另以來源計,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資金佔12件最高,其次為埃及資金的11件、英國資金的8件及美國資金的5件。
A:
據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2)年4月工業生產指數(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IPI)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26.7%,係去年5月以來連續第12個月成長,且係2019年1月以來最高,主因為礦業及製造業產出大幅成長。
該數據顯示,沙烏地本年4月礦業在整體工業產出佔比74.5%最高,其次為製造業的22.6%、電力暨天然氣供給事業的2.9%。其中,礦業產出年增28.3%,主因為沙烏地石油產出持續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自本年3月的每日1,030萬桶增加至1,044萬1,000桶水準,較去年同期增加231萬桶,年增率28.4%。另製造業產出年增25.1%,主要受惠於國際貿易復甦,至於電力暨天然氣供給事業產出則年減2%,一改過去連續6個月的漲勢。
A:
綜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NSA)等媒體2022年6月8日報導,義大利是少數尚未受歐盟最低工資指令「保證工人體面的生活標準」規範之國家。歐盟於2022年6月6日就最低工資達成協議,但義大利尚未有任何最低工資法。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該協議將保護工作之尊嚴,並確保工作有報酬。 義大利外交暨國際合作部長迪馬佑 (Luigi Di Maio) 在Facebook表示,此協議為歷史性的歐盟協議,義大利必須遵循。多年來,迪馬佑部長一直推動義大利最低工資,並早於2019年即認為係優先政策。目前義大利必須實施最低工資,約有數百萬義大利人之時薪低於 9 歐元。對推動國家進步之義大利員工,義國需有尊嚴的法律。長期以來,義大利五星運動黨(Movimento 5 Stelle,M5S)一直支持最低工資政策。另,義大利農業政策部長Stefano Patuanelli亦在Facebook表示,義大利需要最低工資,並須獲得義國國會通過。 歐盟勞工事務執委Nicolas Schmit在新聞記者會表示,歐盟不會強迫義大利實施最低工資;歐盟非常有信心義大利政府及社會將達成共識,以加強集體談判,特別是對受保護程度較低者,最後他們將達成協議並實施義大利最低工資制度。 義大利為六個無最低工資法的國家之一,其他國家包括奧地利、塞普勒斯、丹麥、芬蘭及瑞典。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長Giancarlo Giorgetti表示,工資水準係以集體談判來達成,不應受到懲罰。我們有非常進步之二階段談判,此項協議不能當做懲罰義國已成功實驗之方式。 據調查結果顯示,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響下,義大利工資持續下降,2021年底在歐盟會員國中,義國工資降幅最大。另據資料顯示,義大利有許多從事兼職及短期合約之員工,此將持續影響義大利經濟。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6)月9日報導,歐洲議會頃於昨(8)日表決支持歐洲執委會有關2035年起禁止銷售排放二氧化碳新車之提案。
配合2035年車輛零排放政策,屆時僅能銷售配備電池或氫能之新車,為此,汽車製造商須自 2030 年起將新車之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55%,商用車減少 50%。此外,為順利自 2030 年起強制淘汰最污染汽車,或廢除卡車相關優惠制度等,歐洲議會同意設置過渡基金,以支持受衝擊之業者。
此一具歷史意義之決議,再為歐洲能源轉型邁開一步,而歐盟各會員國仍須於本月底左右確立個別談判立場,展開諮商,期能於年底前與歐盟執委會及歐洲議會等三方達成協議。
A:
依據阿根廷電子商務協會(CACE)統計資料指出,2022年5月30至6月1日舉辦第9屆電子商務促銷購物節(Hot Sale 2022)活動,僅為期三日即創下420億披索銷售額,相等於每小時銷售5億8,500萬披索,整體活動與2021年同期相較,大幅成長69%。
本屆72小時的活動超過370萬用戶消費,共1,091家公司參加,交易訂單達410萬筆,發票金額平均為1萬111披索,較2021年增加54%。
依據銷售額排名前10大產品類別為機票及旅遊、家電及空調、手機、電子/電視及音響、家庭用品/家具及花園用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服飾(非運動類)、運動裝、床墊以及電腦。
CACE會長Alberto Calvo對此次活動成果感到滿意,因該活動為消費者提供超過1萬4,000項超值優惠促銷商品及多種付款方式,促使消費者盡情把握三天的促銷活動。
A:
瑞士SRF電子報報導,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之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預估瑞士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5%,低於原先預測的3%;明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3%,低原先預測的1.8%;2022年通貨膨脹率為2.5%,2023年將為1.8%。由於該組織秘書長 Mr. Mathias Cormann表示烏俄戰爭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因此瑞士的經濟成長亦受到影響。
另OECD預測本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低於2021年12月預測的4.5%,而明年成長率預估為2.8%,低於原先預測的3.2%。另預估2022年OECD會員國的通貨膨脹率為8.5%,在2023年將減少為6%。
資料來源: 瑞士SRF電子報
日期: 2022年6月9日
A:
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14060018號
德國規劃在20年後實現氣候中和,不過目前大部分電力仍仰賴化石燃料產生。煤炭雖為主要電力來源,但可再生能源占比近來持續增加,逐漸迎頭趕上。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22年第1季總發電量計達1,438億千瓦時(kWh),其中一半以上(52.9%)來自煤炭、天然氣及核能等傳統能源,至風電、太陽能及生質能源等可再生能源之占比則為47.1%。整體而言,2022年第1季德國電網的電力比2021年同期增加3.7%。
與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首季傳統能源的電力供應量下降8%,但可再生能源則增加21%。今年前3個月最重要的電力供應來源是煤炭,占總電量的31.5%。相較去年同期,德國電網中的燃煤發電量增加12.5%。
風能是第2大電力來源,占第1季德國發電量之比例為30.1%。統計局解釋,由於2021年第1季強風相對較少,致使一年內風電量增加28.8%。另利用天然氣(-17%)與核能(-49%)產生的電量已大幅下降。在德國階段性淘汰核能政策下,2022年首季核能占電網供電總量比例降至6%,而天然氣之占比則為13%。依照德國聯邦政府規劃,目前僅剩之3座核電廠將於本(2022)年底前完全停止發電。
到2030年以前,德國80%的電力可望由可再生能源所供應;到2035年前,幾乎可達100%。德國希望在2045年前實現氣候中和。
A: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60021號
據德國政府評估,即使持續推動能源多元化、提升能源自主,德國欲完全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之依賴,估約2024年3月以後始能實現。考量目前俄烏戰事陷入膠著、德國續透過七大工業國組織(G7)協調對俄羅斯制裁,並討論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之可行性,德國勢需對於2022年、2023年冬季天然氣短缺時之緊急情況未雨綢繆預作因應。
德國聯邦政府甫於2022年6月8日通過相關計畫,規範遇天然氣供應瓶頸等緊急情況時,可啟用替代發電廠之應變方案,具體措施包含:擴大燃煤電廠納入國家儲備電力之數量及範圍,並授權聯邦政府可於短時間內啟動燃煤電廠投入發電,以使有限之天然氣可運用於供暖及工業使用,而不致消耗在發電上(按:2021年德國約有15%天然氣用於發電),俾使全德天然氣使用量降至最低水平。為確保該計畫順利運作,政府可提高發電廠使用天然氣發電之成本,最高長達6個月,以使電廠無利可圖,迫其改用其他方式供電。
相關分析指出,上開計畫實施將持續適用至2024年3月止,估計德國約可騰出9吉瓦(GW)之電力儲備(其中包含原訂關閉之燃煤電廠共計2.6GW發電量),相當於9座核電廠之輸出,足以因應未來2個冬季之能源需求與緊急情況。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60023號
受到中國新一波疫情死灰復燃之封鎖措施影響,目前全球主要港口塞港情況嚴重,物流效率受到嚴重衝擊。而德國北部各主要海運樞紐,近因物價波動及通貨膨漲造成的實質薪資遽減,也嚴重影響碼頭工人士氣。
值此青黃不接時期,全德服務業公會Ver.di卻宣布,配合明日周五(6/10)將舉行的第3輪薪資協商,勞方預計於周四下午動員先召開工會會員大會,屆時碼頭疏運業務將會受到延誤。
Ver.di公會希望藉此舉增加對資方談判代表「德國聯邦海運聯合會」(ZDS)施加壓力。勞方目前提出的訴求包括:時薪調高1.2歐元、因應物價通膨之「補助金」若干,但工會方未列出實際要求之金額。
由於碼頭工人對於工會的參與熱衷程度較其他行業略高,估計至少七成勞工均隸屬相關公會,因此預估近期德國北部各主要海運港口-如漢堡、埃姆登、布萊梅、布萊梅威廉港、布萊梅港市等地,船舶處理均會出現延誤。
根據Ver.di資料,目前北德碼頭公會會員大約12,000名,分屬位於漢堡邦、布萊梅邦以及下薩克森邦的58家公司員工。
到目前為止,雇主方面提供的對案是工資分兩階段增加:2022年與2023年分別調薪3.2%與2.8%,以及加發600歐元的一次性通貨膨漲補償金,但不為勞方所接受。
由於新冠疫情及相關全球貨櫃運輸吃緊,目前德國各港口碼頭營運均面臨巨大壓力。平均貨運處理延誤時間少則數周,多則上月,港口貨櫃停放區幾乎全部客滿,而後續等待入港的船隻隊伍越排越長,已經排到北海的德國灣區(German Bight)。
A:
捷克媒體Expats本(2022)年6月2日報導,捷克目前面臨的經濟危機未見和緩,2022年4月捷克通膨率14.2%,能源價大幅格飆升、建材、燃油及食品飲料價格大幅上揚。捷克的通膨率遠高於5月底公佈的歐元區平均通膨率8.1%。在上述情況下,有關捷克改採歐元,放棄現行克朗是否有利國家經濟狀況之討論再度成為話題。
捷克Trinity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Lukáš Kovanda認為捷克是否加入歐元區並無法避免高通膨率問題。渠舉波羅的海國家及瑞士為例,前者係歐元區會員國,惟通膨高於捷克,瑞士雖非屬歐元區,但通膨低於德國,以上證明貨幣並非造成通膨的因素。經濟學家認為,捷克高通膨率係一系列國內因素,加上疫情與俄烏戰事引起全球不穩定因素所造成。
至於採用歐元是否使投資者較具信心的討論,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捷克獨立於歐元區或有利於鞏固外國投資人信心,但亦強調,投資人信心主要考量因素是地主國貨幣、財政及法規政策,及政治法制環境的穩定與透明度,捷克投資環境友善,未規範價格上限或採取其他扭曲市場之措施。
捷克中央銀行自2021年7月 當時利率1%,提高至目前的5.75%,以對抗通貨膨脹,經濟學家認為,捷克中央銀行上述自主性政策是否有利目前經濟現況,主要視採取該措施之智慧。經濟學家Kovanda認為,自主之貨幣政策對捷克是一大好處,倘捷克目前採用歐元,通膨可能比目前再高10%。
A:
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6/0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眾議院希望政府對因俄烏蘭戰爭而受害的企業提供協助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眾議院多數議員表示,政府應對因烏克蘭戰爭而受害的企業,提供適當的協助。
眾議院頃通過一項動議,呼籲政府提供擔保,使有需要的企業更容易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尋求過渡性貸款,而工資或固定成本紓困則未列入建議中。
目前尚無法確知企業申請條件,該動議列出的條件包括因銷售市場枯竭、價格上漲與原材料短缺,而遭遇問題的企業。然而,僅因能源價格上漲而受害的企業就有數千家。
該動議發起人、基民黨(CDA)議員Mustafa Amhaouch表示,重點主要集中在資本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例如,不再被允許出口給俄羅斯農業的機械製造商,以及正遭受高昂天然氣價格之苦的園藝業。
Amhaouch 認為申請協助計畫的企業應該只會有數十家而不是數百家,申請條件則留給經濟部長 Micky Adriaansens 和財政部長 Sigrid Kaag 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