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5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自5月15日起越南取消入境越南旅客出示行新冠肺炎檢測陰性證明之規定,顯示最後之旅遊限制亦已解除,有望助推旅遊業強力復甦。越南自3月15日起全面開放旅遊活動之後,幾乎所有旅遊企業啟動旅遊市場,組團前往美國、杜拜、印度等國家旅遊,各航班將數百名遊客送往國外,表明越南人在關閉國外旅遊2年後對出境旅遊之殷切需求,惟入境則因新冠肺炎檢測陰性證明造成最大障礙。因此越南政府宣布5月15日起取消入境越南旅客出示行新冠肺炎檢測陰性證明之要求後,機票與旅遊產品套餐航班、包機航班持續開通,載客率超過90%,在夏季旅遊高峰期之前解封必將為越南旅遊業迎來夏季黃金期,主因旅遊企業在旺季之收入占全年總收入70%。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0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越南加速對18歲以上國人接種第3劑疫苗,越南總理府已對衛生部發出加速18歲以上國人之第3劑疫苗接種,並為第一線防疫人員接種第4劑疫苗之要求。越南總理與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導委員會已明訂18歲以上國人第3劑疫苗接種任務,惟迄今第3劑接種進度仍緩慢。為實現目標,副總理武德丹要求衛生部查察未接種第3劑之18歲以上國人,並提出加速接種案。武副總理亦要求衛生部研議為第1線防疫人員接種第4針作法。為有效使用新冠肺炎疫苗,擴大18歲以上國人第3劑疫苗接種覆蓋率,衛生部已建議各省市人民委員會指導各醫療單位儘速為18歲以上國人展開第3劑疫苗接種工作,以確保按照越南政府指示,於本年第2季前完成疫苗接種工作。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0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02日新增確診1,088例,比6月01日增加41例。累計確診1,072萬2,634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80例,累計痊癒人數947萬7,660例。累計本土確診病例中,仍以河內市160萬968例、胡志明市60萬9,452例,以及藝安省48萬4,690例居多,全國確診病例雖稍有上揚,惟河內市確診病例已持續低於300例以下,惟確診人數及累計確診病例仍均居全國之冠。截至6月1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2,158萬8,297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26.08%),其中7,780萬1,758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79.39%)。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02日新增確診1,088例,均為本土(比01日增加41例)在46個省市,910例為社區感染。

河內市(238)、北寧省(116)、安沛省(58)、永福省(45)、老街省(42)、廣寧省(40)、富壽省(39)、宣光省(37)、藝安省(36)、廣平省(31)、海陽省(29)、胡志明市(26)、太原省(25)、河江省(23)、峴港市(22)、山羅省(22)、海防市(21)、南定省(20)、林同省(18)、太平省(18)、西寧省(18)、奠邊省(15)、北乾省(15)、廣治省(14)、河南省(13)、高平省(11)、和平省(10)、萊州省(10)、清化省(9)、寧平省(8 )、諒山省(8 )、巴地頭頓省(7)、平陽省(6)、平福省(6)、興安省(6)、富安省(5)、北江省(5)、金甌省(3)、慶和省(2)、同奈省(2)、廣義省(2)、順化省(2)、平定省(2)、檳椥省(1)、永隆省(1)、同塔省(1)。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0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歐盟(EU)透過ARISE+ Vietnam援助項目對越南貿易給矛相關協助,以加速東協區域一體化,並有效支持越南政府全面落實歐盟與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

 

ARISE Vietnam援助項目已協助越南履行稅收承諾並進行貿易數據分析。

 

越南目前遵循東協調和稅則分類(AHTN),每5年根據商品名稱及編碼調和制度(HS)之修訂進行審查。

 

據越南財政部表示,越南進出口商品清單正根據 AHTN 編制,以更新技術及貿易並對商品進行分類以滿足市場需求。

 

因此,越南必須前後一致與準確應用HS與AHTN,方能通關。

 

越南財政部表示,越南稅務部門官員必須了解新關稅制度之最新資訊。

 

2022年1 月下旬,歐盟ARISE Vietnam援助項目配合越南財政部,舉辦「越南關稅從2017年版AHTN轉換至2022年版AHTN」之培訓課程。

以上活動,有助越南成功完成稅則清單之轉換,並制定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承諾關稅減讓之路線圖。

 

根據EVFTA第17.14條規定,每年7月1日雙方將交換上年度利用優惠關稅之貿易統計數據報告,以利評估雙邊貿易執行效率。

 

越南財政部國際合作司雙邊合作科副科長張清霞(Truong Thanh Ha)表示,對EVFTA實施過程中之影響進行分析及評估,有助越南加強監管及履行承諾。

 

透過ARISE+Vietnam援助項目,歐盟已為越南財政部、稅務局、工商部以及統計總局等30多名官員開設貿易數據分析培訓課程,以促進自由貿易協定之實施。該課程旨在提升越南官員與研究人員在貿易數據分析及評估EVFTA實施及其影響方面之能力。

 

ARISE Vietnam項目團隊負責人Peter Bernhardt表示,評估EVFTA實施與影響之經濟研究對越南尤其重要,因有助越南調整政策以緩解負面衝擊並可最大能力發揮EVFTA帶來之利益。

 

ARISE + Vietnam援助項目係一個由歐盟資助,旨在對越南公共與私營部門給予支持,以協助越南經濟融入全球供應鏈。該項目將協助越南政府充分利用區域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承諾之利益,並優先執行 EVFTA自貿協定。

 

該項目係歐盟提供之東協區域一體化支持(ARISE 區域計畫)之一部分,旨在為該地區提供與貿易相關之技術援助。

 

該項目在歐洲駐越南代表團監管下,由 DAI Global公司、越南歐洲商會 (EuroCham)、越南商工聯合會 (VCCI),以及 GOPA 集團共同執行。

A:

柬埔寨商工總會(CCC)在加拿大設立第1個辦事處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5月3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商工總會(CCC)上週在加拿大多倫多啟動第1個辦事處,以宣傳柬國投資潛力,及吸引外國投資者與企業到柬國發展。啟動儀式同時任命辦事處處長Lenny Wong,渠為商工總會成員,在加拿大經營多家企業。

 

柬埔寨商工總會林恆副會長表示,多倫多辦事處的運作將有助於促進柬埔寨的投資機會並吸引外國投資者到柬國,特別是在新投資法、貿易優惠地位、與中國、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方面的利基。此外,林副會長相信柬加2國間的投資將會因此有更大的成長,許多大規模的投資,以及對加拿大的出口都在增加價值。

 

根據柬埔寨海關總署統計,加拿大是柬埔寨出口貨物的第4大國家。2022年前4月柬埔寨向加拿大出口逾3.4億美元,年增22.9%。僅4月份柬國對加拿大出口超過5,300萬美元,成長84.3%。

 

林恆表示,這是CCC首次在國外建立辦事處,CCC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在許多國家設立許多辦事處,包括日本、中國及歐盟國家等。由於柬國政府疫情控制得宜,柬國已全面恢復其社會經濟活動,有潛力吸引外人直接投資。

 

此外,柬埔寨皇家學院經濟學研究員Ky Sereyvath近日表示,目前其他國家都面臨著疫情蔓延的問題,而柬埔寨正已成功從這場危機中復甦,這都歸功於柬國政府的疫苗接種策略的努力。鑒於國內外環境皆對柬國招商引資有利,促進國際投資者流向柬埔寨,預計2022年應有許多投資人到柬埔寨考察。

A:

RCEP將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5月3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前副總理Keo Puth Rasmey日前出席由中國海南省、中國日報社、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等媒體智庫於今年5月29日聯合主辦以「RCEP論壇: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為主題之會議。會中官員及專家一致認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於2022年1月1日生效實施,將促進區域經濟整合,為世界經濟成長注入新動力。為此,需要RCEP各成員共同努力,以堅定維護全球化的決心,深化合作,謀求共同發展。

 

Rasmey前副總理表示,RCEP成員確實需要「攜手合作,共同發展」,這是正確和明智的呼籲,尤其在亞洲面臨不確定、令人擔憂的時期,共同努力更加必要。

 

中國日報社出版人兼總編輯瞿應璞表示,世界和平與發展正面臨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嚴峻挑戰。要始終順應歷史正確進展,對反全球化情緒與行為保持警惕與反對,維護經濟全球化,深化互通連結,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RCEP各經濟體應加大開放、深化合作,促進區域整合,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強民心相通,積極營造共同發展的良好環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RCEP是開放區域主義的成功典範,將不同發展水平與產業結構的經濟體前所未有地整合成經濟共同體。RCEP促進貿易與投資,也使貿易及投資自由化,在20年內取消該地區90%以上貿易商品的關稅。相比之下,最近推出由11個RCEP 成員加入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對於關稅減讓與對美市場准入沒有任何實質內容,根據馬來西亞新包容亞洲中心主席Ong Tee Keat 的說法,所有規則與標準制度都是由美國主導。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RCEP不僅有利於充分發揮傳統已開發國家的優勢,也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優化資源配置,有助於進一步釋放RCEP成員的潛力及經濟活力,促進地區經濟穩定成長。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李傑表示,RCEP的實施是亞太經濟體反對逆全球化、共同建構區域統一市場的里程碑;這也是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與便利投資的重要措施,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重大勝利。中國海南省宣傳廳長王斌表示,海南省將抓住RCEP生效之機會,連結國內外市場相輔相成,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對外開放。

 

A:

柬埔寨在東協經濟整合中發揮關鍵作用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6月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2022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此為自23年前加入東協以來第3次,柬國與鄰國共同在確保區域和平、穩定與經濟成長的努力中邁進。亞洲願景研究所昨(5月31)日在金邊凱悅酒店舉辦「柬埔寨自1999年入會以來對東協的貢獻」研討會,出席者包括部長、大使及公共政策專家等,共同討論柬國對東協的貢獻。柬埔寨外交部長Prak Sokhonn表示,柬國加入東協的決定是基於該集團相互尊重的核心原則,所有成員國享有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及和平等。

 

Sokhonn部長表示,在加入區域集團後的3年內,柬埔寨曾於2002年首次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並為緩解南海緊張局勢作出貢獻,成功完成「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f Conduct of the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DOC是確保東協與中國共同致力於促進該地區和平、穩定及信任的里程碑。2002 年柬埔寨另召開第1次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峰會以加強合作,並主辦第1次東協-印度峰會。

 

Sokhonn部長指出,2012 年柬埔寨第2次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期間,取得的成就之一是成功啟動全球上最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的談判。今年柬埔寨第3次擔任輪值主席國,年初洪森總理訪問緬甸,開始為東協領導人之前達成解決緬甸危機的5點共識鋪路。

 

柬國總理府資深官員Kao Kim Hourn表示,區域集團已被證明是所有成員國取得進展的基石。進行區域經濟整合將使所有成員都受益,例如,就柬埔寨而言,柬國與泰國及越南的貿易均翻倍成長。

 

柬國總理府資深官員Chhem Kieth Rethy表示,該地區的繁榮將取決於人力資源發展的趨勢與數位經濟轉型的程度,預計至2030年東協將成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任何經濟體的增長都與現今基礎設施及科技的發展直接相關,同時強調柬埔寨需要加緊努力增加對上述領域的投資。

 

Rethy官員在參加研討會有關「東協社區建設與區域整合的未來趨勢」小組討論時表示,疫情促使柬國快速進入數位經濟,惟缺乏網路就無法相互聯繫,因此目前主要挑戰是消除社會中的數位落差,如今人工智能(AI)已部署在許多經濟領域,智能工廠已成為第4次工業革命的潮流。

A:

柬埔寨與澳洲合作推動永續基礎建設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6月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澳洲政府的基礎設施夥伴關係(Partnerships for Infrastructure, P4I)倡議已在柬埔寨正式啟動,將以包容性及永續性方式,推動東南亞地區自疫情衝擊中恢復經濟成長。該倡議提供超過1.2億美元,與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越南以及東協(ASEAN)等,在運輸、能源、公用事業及電信領域開展合作。

 

澳洲駐柬埔寨大使Pablo Kang於2022年5月31日在金邊與公共工程暨運輸部次長兼發言人Pheng Sovicheano共同啟動P4I倡議儀式。該部公私合作司長Om Macthearith 強調,最近幾個月與澳方討論該倡議工作項目,將在更新道路標準與設計國家廢水策略進行合作。此外,上述倡議也已經與柬國財經部積極合作,以改善污水行業的融資和成本回收,加強公共投資管理,並通過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建設能力,以吸引更多優質私人投資進入柬埔寨的基礎建設。該倡議正在與柬埔寨電信監管機構、礦業暨能源部及其他機構接觸洽談,以擴大澳洲與柬埔寨在電信及能源領域的合作。

 

澳洲Kang大使在啟動儀式中表示,P4I 倡議將建立在柬埔寨與澳大利亞70年的關係基礎上,加快優質基礎建設,以推動柬國具有韌性與包容性的成長。在支持東南亞地區與柬埔寨優質基礎建設方面,澳洲享有長期與值得信賴的聲譽,柬埔寨可藉由澳洲獲取基礎建設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以滿足柬國多元化的需求,並走出疫情衝擊中,以實現包容性與韌性的經濟復甦。澳洲期盼看見該倡議在柬埔寨產生的益處。

 

A:

隨著柬埔寨經濟活動回暖,更多新工廠註冊營運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6月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2年柬埔寨新工廠的註冊顯著增加,反映出柬國允許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後,投資者對柬埔寨的信心。柬國工業、科學、技術及創新部次長Heng Sokkung頃表示,截至今年5月26日計有67家新工廠開業,創造約5萬7,000名就業機會,也使活躍工廠總數達到1,917家。

 

Sokkung次長表示,開設新工廠反映出投資者對柬國的高度信心佐證,柬國政府在疫苗接種上的成功策略,確保柬國能即時重新開放並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工業部門是推動國民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當柬國工業部門增加產出,會對經濟作出很大貢獻。

 

今年前4月柬埔寨出口76.06億美元,其中服裝、鞋類與旅行用品等出口額為41.15億美元,約占出口總額54%。電子、機械設備與零組件5.04億美元,年增57.1%,占出口總額6.6%。Sokkung次長稱,以上數據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符合「2015-2025 年柬埔寨工業發展政策」,該政策以促進及發展勞力密集型產業轉型為技能或技術型產業為目標。

 

根據柬國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服裝、鞋類及旅行用品的出口額達113.8億美元,年增15.2%。柬埔寨的非服裝製造業產品—電子零件、自行車、汽車零組件、家具、皮革、塑料及其他工業產品,去年出口額為45.41億美元,年增44.2%。

A:

依據瑞士通訊社2022年6月2日新聞報導,瑞士工商聯合會(Economiesuisse)下調2022年全年之國內生產毛額預測至1.8%,而此前預測值為2.5%;另全年通貨膨脹率估計將接近3%,平均失業率約為2.2%。

 

瑞士工商聯合會之企業問卷報告顯示儘管瑞士企業新增訂單數發展良好,但由於瑞士產業強烈依賴國際分工,因此受國際供應鏈緊縮對企業打擊較大,且該現象正持續惡化。70%受訪之瑞士企業表示其原料及半成品供應直接或間接受到烏克蘭戰爭影響,該比例超過本年3月調查結果之1.5倍。另能源價格及整體物價上漲擠壓瑞士企業之利潤空間,上述兩因素造成三分之二之受訪企業表示將提高其商品售價。

 

瑞士工商聯合會報告顯示目前專業人才不足以及供應鏈緊縮減緩瑞士經濟發展,若未來能源短缺或烏克蘭戰爭升級,瑞士經濟將可能受到重創。

 

 

資料來源: 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6月2日

A:

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2022年6月2日新聞稿,瑞士2022年第1季就業人口為510.2萬人,較上年同期成長1.7%。男性就業人數增加1.4%,女性就業人數增加2.0%。經季節性調整後,2021年第4季與2022年第1季的就業人數保持不變(+0%)。

 

依據國際勞工局(ILO)之定義,2022年第1季瑞士失業人口約為22.8萬人,失業率為4.6% (2021年第1季5.8%),同期歐盟平均失業率為6.5% (2021年第1季7.8%),歐元區平均失業率為7.1% (2021年第1季8.5%)。依照年齡分類,瑞士2022年第1季15歲至24歲族群失業率為7.2%,25歲至49歲失業率為4.5%,50歲至64歲失業率為4.3%。女性失業率為4.7%,男性失業率為4.6%。瑞士籍居民失業率為3.4%,外籍居民失業率為7.9%。上述所有族群之失業率皆較上年同期下降,瑞士失業超過1年者約為9.5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約 8,000人。

 

2022年第1季平均每週實際工作時間較上年同期增加2.8%,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加1.5%,工作時間增加最多者為飯店及餐廳業(+58.8%)、貿易及維修相關行業(+8.5%)。實施自主居家辦公的行業比例最高者為資通訊業(85%),以及金融及保險服務業(83.4%)。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新聞稿

日期:2022年6月2日

 

A:

依據瑞士新蘇黎世報(NZZ)2022年6月2日新聞報導,NZZ與瑞士Kalaidos技術大學公布中小企業問卷報告中,瑞士616位經濟領域專家預測未來12個月中小企業發展趨勢。整體發展期望指數為-0.9點(2021年: 6.9點),四大評估標準及評估結果分別為:當地經濟框架條件-17.8點(2021年:-11.1點)、與其他國家業務往來-15.5點(2021年:-7.1點)、自身市場優勢20.4點(2021年:32點),以及永續性及雇用條件公平性24.2點(2021年:28.5點)等。評估指數範圍介於+/-100之間,+100表示所有企業皆認為會大幅成長,-100表示所有企業皆認為會大幅衰退。

 

其中12個月內瑞士中小企業預測將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供應鏈穩定性,25.67%企業認為將明顯衰退、44.79%認為將稍微衰退、20.82%認為將無變化、7.51%認為將稍微增加、1.21%認為將明顯增加。其次為尋找人才,20.48%企業認為難度將大幅增加、44.82%認為將稍微增加、28.92%認為將無變化、5.3%認為將稍微改善、0.48%認為將明顯改善。排名第3者為法律規範,10.39%認為會明顯更為嚴峻、39.13%認為會較為嚴峻、45.65%認為無變化、4.11%認為會較為寬鬆、0.72%認為會明顯較為寬鬆。與2021年結果相比,2022年瑞士中小企業明顯擔心未來12個月人才尋找問題。

 

對於未來12個月外包(outsourcing)及離岸外包(offshoring) 發展策略,瑞士中小企業偏好拓展地區依序為:中歐、東歐、北美、北歐及英國、南歐、東亞(除中國)、印度及南亞、中國、南美、西亞,以及北非。

 

 

資料來源:瑞士新蘇黎世報(NZZ)新聞報導

日期:2022年6月2日

A:

經濟成長: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2年6月2日新聞稿,奧地利2022年第1季經濟較2021年同期大幅成長9.5%,GDP較2021年第4季增加1.5%,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較2019年同期增加0.5%。2022年第1季幾乎奧國各產業產值均成長,尤以工業、營建業及零售業成長較多,餐飲旅宿業成長也相對顯著,僅農林業產值微幅下降1.4%。奧地利統計局長Tobias Thomas預測,奧國景氣發展將持續走升,惟同時仍受到疫情及俄烏戰爭之影響。

繼2022年第1季強勁成長後,奧國工業及營建業成長動能在4月份略放緩,其領先指標「營收指數」分別較2021年同期增加30.3%及14.8%,亦高於2019年4月水平。

貿易:對外貿易部分,奧地利2022年1至2月進出口分別較2021年同期成長27.7%及19.9%;倘與疫情前相較,2022年2月份進出口分別較2019年同期成長18.8%及12.8%。

物價:燃料及能源價格飆漲持續推升通膨,奧地利2021年全年物價平均上升2.8%;而自2022年1月以來,每月通膨率均超過該平均值(1月:5.0%,2月:5.8%,3月:6.8%,4月:7.2%,5月初估值8.0%);4月份「房租、水費及能源費用」及「交通」2分類仍續為推升物價主要因素,較2021年同期分別上漲9.4%及17.7%。其中,柴油及高級汽油價格分別上漲56.4%及39.9%,天然氣及輕燃油批發價分別上漲75.8%及100.4%,電價上漲15%,機票上漲45%。此外,「食品暨非酒精飲料」價格上漲8.4%,為第3大推升物價分類。多數食品、日報、咖啡飲品等組成之「每日所需消費」價格約上漲7.7%,倘再加上燃料等構成「每週所需消費」,則物價上漲14.4%。

旅遊業:奧國冬季旅遊旺季(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共創造5,270萬過夜數,較仍在實行封鎖性防疫措施之上(2020/2021)年冬季560萬過夜數顯著成長;惟仍較疫情前2018/2019年冬季之7,290萬過夜數低27.8%。2021/2022年冬季外國旅客過夜數共3,970萬,較疫情前2018/2019年冬季減少29.5%。

就業:奧地利勞動市場情形持續改善,依據奧地利社會保險機構資料,2022年4月奧國就業人數較2021年同期增加3.2%,且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加2.7%。2022年第1季奧國職缺數20.27萬個,創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製造業、服務業及公部門職缺數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加61.2%、54.4%及68.4%。

A: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之糧食價格指數,食用油價格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間上漲40%,為穀物價格漲幅的兩倍,肉類的四倍。自2020年3月以來,食用油價格累計上漲190%,主要因素為穀物生產受到氣候影響、俄烏戰爭(兩國為向日葵及玉米的主要出口國)、對抗通膨之保護主義措施、生物燃料競爭,以及物流價格飆漲等問題,導致食用油的國際價格大漲及供應縮減。

烏拉圭葵花油及大豆油主要供應國分別為阿根廷及巴西,該兩國因地理優勢無需海運運輸,且陸運成本上漲幅度較小。

然而,美國農業部(USDA)於今(2022)年4月指出,阿根廷及巴西大豆今年產量預計較2021年底,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從最初的1億4,000萬噸,逐月下降至1億2,500萬噸;出口量由8,550萬噸降至8,275萬噸。至於阿根廷,USDA預估大豆產量為4,320萬噸,較去年減少270萬噸,與2019/2020年期相較減少530萬噸。另阿國由於乾旱,大豆出口量似乎嚴重受創,估計將從520萬噸降至275萬噸,減少47%;大豆油出口由614萬噸降至590萬噸。

面對上述國際油價上漲趨勢,烏拉圭油菜籽播種面積增加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大豆的營收也破新紀錄。

A:

資料來源 :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鑒於使用塑膠不僅增加碳排且造成大自然與海洋的汙染,因此瑞典利用今(2022)年再度主辦聯合國Stockholm+50會議機會,與美國共同邀請10多個國家、主要產業界等代表共同針對減塑與提高塑膠產品回收進行對話。

瑞典國際發展合作部長Matilda Ernkrans表示,瑞典的目標是促使塑膠製程具永續設計理念,俾塑膠製造後可重複使用或回收塑膠產品,且不生有害物質或阻礙回收,有效減少塑膠在生命週期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

是次6月1日高階對話,探討公私部門協力減塑轉型永續發展的新資助方式,並期許產業界研發塑膠產品的永續設計之外,瑞典將持續推動全球減塑規範,並於國內推出減塑行動方案,俾利更少塑膠使用,更多回收,以及更多新工作機會。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政府任命Erik Widman為瑞典首任氣候安全大使(Ambassador for Climate and Security),主要任務為關注因氣候變遷所引起的安全問題。瑞典外交部長Ann linde表示,鑒於越來越多因為氣候變遷成為安全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以及甚至因氣候問題成引起軍事衝突,因此期待透過氣候安全大使帶來更多轉機。

Erik Widman的工作經歷曾任外交部的亞太司副司長及安全政策處處長,渠表示相關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國際關注,都是亟需因應的挑戰,尤其目前的氣候變遷與俄烏戰爭等因素已嚴重影響全球食物供應,包括聯合國與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都致力解決此類問題。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聯合國Stockholm+50會議,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認為,全球應該不只以GDP為發展繁榮的指標,尤其當人類依賴過度開發自然,擷取資源以創造GDP成長。瑞典總理Magdalena Andersson在會議開幕的致詞中強調綠色轉型的重要性,鼓勵運用智慧科技。

然本次會議被指謫準備不足且缺乏明確的野心目標,瑞典執政黨 – 社會民主黨青年黨部也批評該會議與年輕人的未來息息相關,卻未允許青年政治團體參與討論。瑞典知名環保青年Greta Thunberg便指出該會議的缺失,許多國際環保人士即使被委任參與Stockholm+50會議且訂了機票,卻因未收到前往瑞典的簽證而無法與會,如斯里蘭卡與奈及利亞的青年代表被卡在肯亞。

A:

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6月2日報告,美國最新每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0萬,較前一週21.1萬減少1.1萬,近幾個月來申請人數維持近歷史低點;另截至5月21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30.9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0.9%,較前一週134.3萬減少3.4萬,為1969年12月底以來最低水準,相關數據反映美國勞動市場仍呈緊張情況。

 

另美國勞工部6月1日公布本年4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本年4月美國職缺從3月創新高1,190萬降至1,140萬,其中運輸倉儲與公共事業(+9.7萬)、非耐用品製造業(+6.7萬)及耐用品製造業(+5.3萬)為增長較多類別;勞工辭職人數440萬,離職率略降為2.9%,裁員人數約120萬,係有記錄以來最低水準,每位失業者平均有近2

A:

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計劃加快投資新建工廠的步伐,英飛凌表示該公司希望在未來每兩到三年新建一座工廠,此時程相較過往每四到五年新建一座工廠增快許多,英飛凌負責生產之經理Rutger Wijburg指出配合快速成長之業務公司有必要加快投資的步伐。

 

事實上英飛凌已於去年秋季於奧地利Villach新建一座新工廠,今年2月英飛凌宣佈在馬來西亞Kulim新建另一座新工廠之計畫,為實現規模經濟英飛凌通常在現有之地點如奧地利Villach及馬來西亞Kulim建立新工廠。

 

另一方面英飛凌部分投資者對近期擴大投資提出警語表示過快擴張廠房可能會出現閒置產能造成資源浪費建議應審慎小心。對此英飛凌經理Rutger Wijburg表示依目前情勢預估未來幾年市場對半導體產品需求仍高因此應不會出現閒置產能。

 

在此同時英飛凌業務正增長中今年英飛凌預估銷售額將成長約20%達約135億歐元。此外目前市場情勢對業者有利,諮詢顧問公司麥肯錫預估至2030年晶片業產值每年將增長約8%,若此預估成真晶片業產值在2030年將相較去年增長一倍。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