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依據高力國際調查顯示,2021年智利聖地牙哥首都區主要辦公大樓由於疫情閒置率持續提高,約有12%閒置率,租金亦較2020年下降。目前聖地亞哥平均辦公租金為19.6美元/平方公尺,主要辦公區域租金行情如下:Las Condes區為21.4美元/平方公尺、Providencia區為19.6美元/平方公尺、Santiago區為15.5美元/平方公尺、Vitacura區為21.3美元/平方公尺、La Dehesa區為15.7美元/平方公尺、Huerchuraba區為12.3美元/平方公尺。

在店面部分,2021年聖地牙哥首都區店面閒置率約5.6%,平均租金27.5美元/平方公尺,其中東北區為31.8美元/平方公尺、北區22.0美元/平方公尺、中區21.3美元/平方公尺、東南區21.0美元/平方公尺、南區20.4美元/平方公尺。

在倉庫部分,2021年聖地牙哥市倉庫使用率創新高,大型倉庫僅有0.19%閒置率,平均每平方公尺租金約在6-7美元間,40%之倉庫位於聖地牙哥市西區、 22%位於西北區、19.5%位於北區、11.9%位於南區、5.7%位於市中心舊城區。小型倉庫部分,約有12%閒置率,平均租金約每平方公尺16美元,44.9%倉庫位於聖地牙哥北區、38.5%倉庫位於批發零售集中之中央舊城區、11.2%位於東區。

 

A:

依據智利當地媒體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智利的衛生體系在190個國家中排名第33位,私立醫院醫療水準高,但收費昂貴;公立醫院服務品質普通。另在智利原廠藥非常昂貴,因此學名藥的供應對照顧廣大低收入民眾非常重要。為因應公共醫院及病床的長期不足,2018年智利政府公布2018-2022年100億美元的醫院基礎設施計畫,將在全國建造75家新醫院,為公共衛生體系增加約12400張床位,並建造120個初級保健中心。截至2021年8月,已完成興建12家醫院、24家興建中,另有12家醫院工程招標中。

 

智利的醫療器材市場不大,但人均支出在拉美地區最高,據研究報告2020年智利醫療器材總市值約17億美元,較2017年成長75%。智利國內產製醫療器材產量很少,市場依賴進口,本地醫療設備製造占比不到10%,且本地通常僅製造技術低端之醫療用品,例如繃帶和用品、醫療器材、義肢、機械治療儀、基本醫療家具和輪椅。

 

智利醫療器材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是在智利設有子公司的國際品牌和當地的代理商。2021年智利醫療器材進口額為7.55億美元,市場占比為:美國約25.82%,其次是中國21.35%,德國10.81%。

A:

中國嚴厲打擊加密貨幣後,許多業者紛紛遷往德州,主要著眼於德州廉價電力以及土地。據估計目前德州已佔全美加密貨幣挖礦業的25%。知名業者包括Riot Blockchain Inc.、新加坡 Bitdeer Group以及英國Argo Blockchain Plc德州電力管理機構ERCOT估計,挖礦業者湧入後約增加5-6 GW的電力需求,約等於全休士頓市的需求。

德州民意代表對於挖礦業及加密貨幣交易表示歡迎。Abbott州長表示歡迎挖礦業者進駐德州。聯邦參議員Ted Cruz一再提到挖礦業將有助於德州電力供應的穩定,在危機發生時挖礦業可以暫停運作將原使用之電力轉輸送至有需要的地方。但反對人士指出挖礦業需要大量電力,對德州脆弱的電力網將是一大負擔,缺電危機時挖礦業者是否信守承諾又是一回事。挖礦業者則認為興建風電或太陽能電廠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除了自用外,還可將多餘的電力出售給德州電力網。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2025)執行委員會6月1日召開會議,來自22個AEC委員會的代表,以及緬甸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長(MIFER)Aung Naing Oo、副部長、次長、局長等出席會議。在會議上,A部長分享緬甸參加2022年5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經濟部長特別會議的經驗,並強調須做好準備,以適應來自區域及國際合作的新趨勢。此外,A部長更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執行情況,及東協共同體2025年後願景的發展情況,另說明緬甸對2021年AEC年度優先事項的執行率為70.7%,他還鼓勵會員國遵守東協協議中的承諾。

 

隨後,MIFER副部長兼東協共同體2025年後願景高階工作組成員Than Aung Kyaw,介紹東協為制定東協共同體2025年後願景,及其核心要素的準備工作。根據議程,常次兼緬甸資深經濟官員會議主席Wah Wah Maung博士介紹AEC目前及未來的工作以及緬甸的執行情況。會中,副部長、常次、局長及AEC委員會主席、秘書及成員的代表,報告進行中的活動、未來計畫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報告後,A部長提供了必要的指導。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酪梨生產商及出口商協會副主席Myo Nyunt表示,在湄公--瀾滄合作專項基金下,曼德勒省的部分酪梨農場正在進行一項為期1年的蟲害管理研究案,該研究由緬甸農業局植物保護司的專家參與合作。自5月的第1週起,酪梨農場開始使用捕蟲器,已捕獲植食性等類別的昆蟲。害蟲的監測在6個有捕蟲器的農場進行,分別是位在曼德勒省彬烏倫鎮、撣邦北部Nawnghkio鎮及撣邦南部東枝鎮內的各2個農場。Myo Nyunt主席表示,目前大多植食類昆蟲已被陷阱捕獲,將續監測哪個季節吸引更多的植食昆蟲,及哪個季節易受其攻擊,並將進行蟲害防治的研究。經誘捕法計算出全年的害蟲數量,如無破壞性果實病害,酪梨即可出口,每15天須清除1次昆蟲。

 

捕獲的昆蟲被送往植物保護司(仰光)進行實驗室測試,以確定害蟲的類型及數量。在採集害蟲後分析防治方法,本研究將檢查酪梨農場的害蟲是否具有破壞性,並找到控制及消除害蟲的方法。該計畫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出口市場至關重要,也將幫助農場達到國際標準。為此,農業局及緬甸酪梨生產商及出口商協會正積極合作。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2日報導,繼梅特總理於36日提出國安協議同時亦提出於61日進行對是否加入歐盟共同防衛進行公投。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丹麥在過去的29歐盟共同防衛合作一直堅持保留態度。此源自1993年丹麥民眾對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2次公投投下贊成票, 因而形成丹麥擁有不必加入歐盟共同的防衛、貨幣(歐元)、司法及內政政策之4個政策。 於61日的公投結果顯示66.9%之丹麥公民贊成加入歐盟的安全合作,決定放棄該國29年來對歐盟共同防衛政策的「選擇退出權」(opt-out), 爰丹麥軍隊此後經丹麥國會同意後, 將參與歐盟軍事行動。

 

丹麥先前已經歷3次公投否決歷史,分別為於199250.7%反對遵守馬斯垂克條約、200053.2%公民反對加入歐元,及2015年之53.1%反對加入歐盟家庭及司法。 此次公投選擇加入歐盟共同防衛合作之公投率66.9%為歷史性之最高, 高於1972年加入歐盟之 66.3%,亦高於2015年加入歐盟專利法之公投率65.8%2月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戰, 推高此次公投加入歐盟共同防衛合作, 對梅特總理而言,是一個矛盾的勝利,在俄烏戰爭之前,丹麥一直堅持保留此選擇退出權。該總理成為丹麥政治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間民眾公投選擇退出歐盟權利的首相。 國防部長Morten Bødskov 對此公投的表示,丹麥公民選擇加入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另公民亦希望將丹麥成為歐洲國防和安全政策中心。 此次公投之前,自由黨歐盟主席Jakob Ellemann-Jensen 於競選期間一再表示,渠一直夢想著廢除 29 年前引入國防選擇退出權。渠對此次的公投結果指出,是團結和自由的勝利。 有許多跡象顯示,這一次更多的丹麥民眾聆聽政府和讚成方的政見,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在歐洲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安全政策局面,因此這次需要團結,而不是保留擁有選擇退出權

 

參加歐盟的任務與北約和聯合國一樣,屬自願的,因此歐盟不能強迫任何成員國提供軍隊。 對刪除國防選擇退出權的丹麥來說意味著什麼?  未來,丹麥在歐盟必須啟動哪些軍事任務將擁有影響力、投票權和否決權,並可坐在談判桌前做出決定,例如是否參與目前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中海和非洲等6個活躍歐盟聯合軍事任務。 政府和讚成黨沒有明確說明希望丹麥參與哪些歐盟任務,其他歐盟國家已決定成立約5,000 名士兵的聯合應急部隊 ,但丹麥政府宣明將持積極的參與態度。 除此之外, 歐盟的國防合作還涉及國防設備和武器系統的發展,例如坦克機器人、通用導彈、太空監視、無人機和網絡安全。如果丹麥想參與其中,將必須加入歐盟防務署的佩斯科任務(Pesco cooperation)

A:

一、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於本(2022)年6月1日在「新加坡亞洲科技會展人工智能會議」上表示,將於南洋理工大學(NTU)設立「數位信任中心」(Digital Trust Centre)。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和國立研究基金會將撥出5,000萬星幣(約3,650萬美元)資助該中心,聯合本地其他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研究提升數位信任的科技,並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可行的市場方案。
二、    數位信任指的是用戶對科技產品和服務以及背後團隊與技術的信任。「數位信任中心」將集中研究如何以可靠的方式計算和共享數據、數位身份,以及能夠評估系統是否為公平的演算法。
三、    楊莉明部長表示,新加坡應與國際合作,積極推動科技向善,以及人工智能的使用,包括通過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和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組織等多邊平臺交換經驗和想法、推動安全負責的人工智能發展,以及就監管架構達成協議,促進能力和科技的流動。
四、    根據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文告,「數位信任中心」將提供沙盒(Sandbox)環境,讓企業試用這些科技,以及為100人提供數位信任方面的培訓。該局和蒙特利爾人工智能國際專業中心也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研究解決敏感數據與隱私等問題。此為全球少數研究創新科技的跨國合作項目,研究成果將成為業界使用的實際方案,並幫助制定國際標準。
五、    目前已有超過70家企業和機構加入「新加坡貿易數據共享平臺」(SGTraDex),通過燃料供應(bunkering)領域數位化和共用監管、物流和貿易等方面的數據,來協助供應鏈業者強化物流運作,以及提升各方對貿易融資的信心,預計至2026年將取得約1億星幣(約7,300萬美元)的價值。SGTraDex未來也將涉及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貿易融資、船舶採購和駁船活動的數據共享,以及優化滯期費(demurrage)的管理。
 

A:

The Star 2022.06-02 駐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ABSA銀行日前公布5月經理人採購指數(PMI Index)為54.8,較4月指數成長4.1,其中PMI銷售訂單次指數為58.5,較前月成長14.9%,顯示製造業景氣自4月之納他省水災後持續恢復,惟5月之企業活動次指數為49.3,仍然低於平均值50,加上2022年4月指數亦低於50,南非2022年第2季製造業仍處於衰退狀態。
  • 分析家表示5月PMI指數成長顯示南非國內需求及出口在納他省水災後已恢復正常,其中企業活動次指數仍低於平均值50主要原因為5月Eskom國營電力公司無預警限電所導致。南非製造業對未來6個月景氣仍保持樂觀,可能原因為原物料價格漲幅可能已達最高點,另南非迎來第五波疫情下政府並未採取封城管制措施,惟未來仍須持續觀察國際供應鏈情形,以及通貨價格及油價上漲是否提高製造業營業成本。

A:

一、    新加坡旅遊局6月1日發布新聞稿指出,隨著向疫苗接種者開放、取消隔離和檢測要求,再加上世界多地轉向與新冠病毒共存,商業活動已逐漸恢復,新加坡「會議、會展與獎勵旅遊」(簡稱MICE)行業預計兩三年內全面復甦。
二、    新加坡去(2021)年舉辦了超過200場活動,吸引約4萬9000名訪客出席。今年1月至3月,新加坡已舉辦超過150場活動,實體與會者超過3萬7000人,已超過去年全年的75%。今年下半年至少有66個國際活動確定在新加坡舉行。
三、    為把握商機,旅遊局推出提升版的獎勵計畫「惠聚獅城」2.0(INSPIRE Global 2.0)計畫,商團參加的免費體驗從原有的54個增至近80個,這些獨特體驗橫跨餐飲、景點、主題導覽和團隊活動。旅遊局也為喜歡購物者,尤其是來自大中華區、大洋洲、南亞和東南亞團體增添新購物體驗。例如,商團成員到本地「設計·烏節」(Design Orchard)購物時,可體驗私人導遊購物服務,甚至有機會與設計師交流等。
四、    新加坡會展組織者和供應商協會(SACEOS)主席艾爾蘭(Richard Ireland)表示,因通貨膨脹加上供應鏈等問題,舉辦MICE活動的成本增加了約15%至20%。由於新加坡較依賴區域和國際與會者,因此整個亞洲區域的開放腳步及速度,將是MICE行業復甦的關鍵。在疫情前,中國、香港、日本和韓國都屬新加坡10大MICE訪客來源地。
五、    管理新加坡博覽中心的星域展覽集團總裁昆汀(Jean-François Quentin)表示,博覽中心下半年的業務已恢復至疫前六成的水平,展廳將舉辦至少六個國際活動,以及超過10個大型的會議和會展。但由於通貨膨脹和供應鏈影響,再加上各國不斷改變旅遊和健康條例,這些風險不是活動主辦單位和參展者願意承擔的,因而都縮小業務規模。
六、    隨著活動增加,業者也面對人力短缺的挑戰。新加坡旅遊局旅遊人力資源辦事處政策規劃司執行署長林子敦表示,由全國職工總會、旅遊局、勞動力發展局、職總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及精深技能發展局合作設立的「旅遊職業中心」將舉辦職業展,應付業內需求。中心也將在本月為新加坡酒店業舉辦一個月的徵聘活動,參與的酒店業者超過70個。
 

A:

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瑞士2022年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4點(該局以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與上月份相比較物價指數上漲0.7%,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2.9%。 與上月相比的物價指數在住宅租金、暖氣燃油及食品等價格呈現上漲情形,但在旅其他旅館住宿及清潔產品的價格則下跌。

 

該報告指出,2022年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與2022年4月相比,上漲的主要項目為: 食品和不含酒精飲料類產品(+1.8%)、酒精類飲料及菸草類(+1.7%)、服飾類及鞋類(+1.4%)、交通類(+0.9%)、其他雜物類產品(+0.7%)、住宅及能源類(+0.6%)、休閒及文化類(+0.5%)及新聞傳播類(+0.2%)。價格下跌的主要項目為: 家用產品及家庭用器具雜務類(-0.2%)。另外,健康保養類產品、教育類用品及餐廳與旅館類則價格則維持不變。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6月2日

A:

瑞士Tages Anzeiger日報報導,依據瑞士ImmoScout24及IAZI房地產仲介公司發布之發表的瑞士房地產價格指數(Swiss Real Estate Offer Index),在本年5月份的房租租金比4月份上漲0.7%,此漲幅與過去12個月的租金調整幅度機乎相同(+0.9%)。瑞士各地區房租漲幅不一,其中以蘇黎世地區的房租漲幅最多為1.8%,瑞士中部地區漲幅為1.2%,日內瓦湖地區則上漲0.5%,南部義大利語區則下跌0.8%

另獨棟住宅的售價上漲1%,公寓的售價亦上漲0.2%

 

資料來源: 瑞士Tages Anzeiger日報

日期: 2022年6月2日

A:

捷克媒體Expats本(2022)年5月31日報導,捷克國家銀行(Czech National Bank)宣布,明年有望正式啟用「手機門號轉帳服務」,即以手機號碼綁定個人銀行帳戶,匯款人直接輸入收款人手機號碼即完成轉帳。

捷克國家銀行表示,目前已有9家捷克銀行加入此項創新服務計畫。捷克國家銀行董事會成員Oldřich Dědek指出,若本年夏天階段測試成功,可望於明年年初開始實行,未來甚至可將銀行帳號綁定其他個人資訊,如電子信箱等。 

此項創新服務已在美國等多個國家啟用,捷克銀行公會(ČBA)預計,手機門號轉帳服務可有效減少用戶手動輸入帳號發生錯誤之機率,並可加速匯款及轉帳流程。除前述新服務外,捷克銀行已於2018年實施即時支付系統,實現24小時全天候即時轉帳,目前捷克約有5分之1的銀行可進行即時交易
 

A:

一、    根據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本(2022)年6月2日發布最新的「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整體製造業連續23個月擴張,5月製造業PMI達到50.4,比4月上升0.1。(註:PMI在50點以上意味著經濟處於擴張狀態,50點以下則反映萎縮狀態。)
二、    電子業方面,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供應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增長放緩,儘管這個領域的PMI連續擴張22個月,但5月PMI指數報50.5,比4月少了0.2。主要經濟體(如美國)陷入衰退,亦導致全球電子需求開始走軟,工廠產出從擴張轉為萎縮,進口增速也放慢。
三、    因出口和進口指數下降,完成品指數加速萎縮,導致供應商交付指數由連續12個月擴張轉為萎縮。再加上中國實施大規模封鎖和歐盟經濟增長放慢,也導致全球需求疲弱,儘管新訂單加速增長,但一些指標放緩拖累了整體製造業PMI的增長步伐。
四、    「標普全球」(S&P Global)6月2日發布2022年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新加坡為57.3,低於4月的58.1,增速有所放緩,但表現仍領先其他東協國家。由於東協生產、新訂單和就業陷入疲態,「採購經理指數」從4月的52.8放緩到52.3。東協之指數涵蓋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七個成員國。
五、    「標普全球」經濟師貝盧茲(Maryam Baluch)表示,供應鏈和通膨壓力在5月份加劇,影響了東協的增長,再加上地緣政治緊張、中國實施封鎖措施,以及運輸瓶頸等因素,進一步讓供應鏈情況惡化。
 

A:

一、    本(2022)年6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舉辦政策對話會議,此次的主題為「亞洲與太平洋的氣候相關金融風險和綠色融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在會中表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暨金融業已開始使用「綠色金融網絡」(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簡稱NGFS)的氣候情境分析,預計今年底開始進行氣候壓力測試,並做出必要的政策調整。
二、    孟文能表示,新加坡首先要建立金融體系抵禦環境風險的能力,金管局和許多監管單位都在致力於預防環境風險,並發布「環境風險管理準則」在金融業全面推行,準則涵蓋風險管理與信息,及有效的治理與策略。
三、    因自然界生態系統決定了空氣、水和食物的供應,NGFS未來一年的要務為探討自然環境相關的氣候變化所造成的金融風險應列入貨幣政策的考慮,並將專注於關鍵過渡風險或新興風險的總體經濟模型,以便分析對經濟的衝擊。
 

A:

依匈牙利中央統計局(KSH)6月2日發布數據,本(2022)年3月出口較2021年同期成長8.8%至121.31億歐元,進口則成長24.7%至128.4億歐元,貿易逆差為7.08億歐元,已是連續9個月呈現貿易逆差。

累計本年第1季貨品出口340.45億歐元(成長14.4%),進口351.14億歐元(成長29.2%),貿易逆差近11億歐元,2021年同期則為25.82億歐元的貿易順差。

媒體Portfolio指出,11億歐元係自2000年以來第1季最高赤字,貿易逆差顯著惡化的主要原因是進口能源價格飆高,匈國於第1季進口大致相同數量的能源,惟價格是2021年同期的3倍。僅此一項即增加20億歐元的進口成本。Portfolio預測,由於能源價格在2021年下半年才開始上漲,預計第2季貿易逆差將進一步上升。

A:

資料來源:越南勞動部網站2022年05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與農民進行第4次對話會議,越南媒體報導,越南總理范明正於5月29日在山羅省主持「助力農民、實施農業與農村永續發展策略」之第4次會議,以實體與線上混合方式舉辦,在全國62個省市設立分會場,計有3,400人參加。全國農民、合作社、企業與科學研究人員已於會前提交1,600 多個問題、建議與意見。范總理強調,越南重視農業、農村與農民在國家發展之地位與作用,推出許多重要主張與政策,最具代表性係越共10屆7中全會關於農業、農民與農村之決議。農業係越南優勢之一,惟發展潛力仍有待加強促進,范總理要求各級、各部門提高農民之作用、地位與自主能力,使其能夠掌握生產、經營技術並靠農業致富,並朝向生態農業方向發展,應用高科技提高質量增加價值,創造自有品牌,參與國內與全球供應鏈與價值鏈,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0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胡志明市社會保險機構表示,實施總理第8號決定1個多月後,已確認1,855家企業共2萬1,116名員工獲得房租補貼,其中企業在職員工為2萬415人,重返勞動市場之員工達701人。另根據胡志明市勞動廳審查結果顯示,該市目前約有120萬名員工需提供房租補貼,其中企業在職員工約98萬7,000人,重返勞動市場員工約20萬5,000人。依據第8號決定,企業在職員工每月可獲得50萬越盾(約21.74美元)補貼,最多3個月。重返勞動力市場的員工每月獲得100萬越盾(約43.48美元),最多3個月。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6月0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推動旅遊促進農業計畫,近年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旅遊業積極創新,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在社區旅遊、農業旅遊等模式中,主要人力資源為農民,旅遊活動可為當地居民提供穩定之收入來源。例如茶榮省農民充當導遊向遊客介紹該省風土人情與各種特色產物,動員在地鄉親們為遊客提供服務,從而幫助許多家庭透過提供旅遊股務擺脫貧困。茶榮省明鄉鳥州村自2019年已接待遊客超過2萬2,000人次,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準,生活方式亦逐漸變得更有禮貌與優雅。茶榮省文化、體育與旅遊廳表示,該省發展生態旅遊業,根據農民生計打造旅遊產品,創造就業、增加收入,俾使農民擺脫貧困。疫情過後遊客傾向於前往鄉村旅遊,以體驗平靜而簡單生活,放慢日常節奏並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爰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之社區旅遊、農業旅遊等模式發展前景都頗為樂觀,以旅遊興盛農業,農旅融合促進農民脫貧致富。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0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越南全國工資委員會會議討論每月基本工資,而小時基本工資則未提及,係由市場調整。目前越南各部會正就預計於7月 1日實施之基本工資法令草案進行諮詢工作,起草該草案之勞動部首次引入基本時薪制度,第4區至第1區之基本時薪自1萬5,600越盾(約0.68美元)至2萬2,500 越盾(約0.98美元),旨在實施自2021年初生效之2019年修正之勞動法。實施每小時基本工資之目的,係擴大適用對象並保護在家庭式與小型企業(例如餐館、超市與酒吧)中從事兼職工作之勞工。勞動部明文規定基本時薪將可避免對員工工資支付造成干擾,對企業勞動關係產生負面影響。越南2012年勞動法納入基本時薪,惟過去10年無實施最低時薪具體規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部分勞動力自正規工作轉至非正規工作,爰為增加保障覆蓋面,保護依時計費之勞工,爰需重視基本時薪議題。全國工資委員會於4月12日提議自2022年7月1日起將地區基本工資提高6%,倘獲批准,第1區基本工資為468萬越盾(約203.5美元)、第2區為416萬越盾(約180.9美元)、第3區為364萬越盾(約158.3美元)、第4區為325萬越盾(約141.3美元)。在此基礎上,第1區建議之基本時薪為 2萬2,500越盾(約0.98美元)、第2區為2萬越盾(約0.87美元)、第3區為1萬7,500越盾(約0.76美元),以及第4區1萬5,600越盾(約0.68美元)。

A:

資料來源:越南統計總局網站2022年05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本年5月越南國際遊客人數年增11.8倍,主因越南全面開放旅遊活動,重新開放國際航線與第31屆東南亞運動會期間吸引許多國際遊客等活動之成果。本年前5月越南國際遊客人數年增3.5倍,惟較2019年同期減少95%。其中航空入境之國際遊客占87.8%,年增5.3倍、陸路入境遊客人數增長47%,水路入境遊客人數下降50.8%。另本年5月份旅館與餐飲服務營業額年增15.7%,第31屆東南亞運動會活動促使5月旅遊業營業額年增69.3%。另越南文化、體育與旅遊部表示,依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顯示,去年越南旅遊業發展能力指數排名第52位,較2019年上升8名,增長幅度躋身全球前3名。自本年4月27日起,越南取消入境健康申報規定,自5月15日起取消入境越南需出示新冠肺炎PCR檢測陰性證明之要求,已為國際遊客赴越南觀光創造便利條件。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