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2022.06.02新聞稿
波蘭-烏克蘭政府間諮商在基輔舉行,由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和烏克蘭總理丹尼斯·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共同主持,會後波蘭經濟發展和技術部長瓦爾德馬爾·布達(Waldemar Buda)和烏克蘭副總理朱莉婭·斯維里登科(Julia Svirydenko)簽署了雙邊貿易支持工具領域的經濟合作協議。
波蘭與烏克蘭首次舉行政府間諮商。波蘭也是自俄羅斯入侵開始以來第一個以這種方式與烏克蘭政府會面的國家。會談中討論了發展波-烏貿易合作、改善進出口、支持烏克蘭重建等的可能性。首要任務是幫助烏克蘭增加對世界市場的農產品出口,同時面對與歐盟的貿易自由化以及向烏克蘭供應關鍵物資的情況。
波蘭B部長強調:相信波蘭公司將能夠支持烏克蘭的重建。波蘭提供支持以確保此過程符合歐盟標準,這對於烏克蘭申請歐盟成員資格尤為重要。烏克蘭在加入過程中可以信賴波蘭的支持。
B部長補充表示:盡快恢復烏克蘭經濟的生產能力對其重建至關重要。波蘭已準備好進行深入對話,波蘭投資和貿易局(PAIH)、波蘭經濟特區和波蘭發展基金(PFR)之投資相關機構也可以參與其中。
波-烏雙方簽署的協議中最重要的條款包括:
• 加強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與烏克蘭經濟部之間關於進出口的對話,包括指定聯絡窗口以通報貿易障礙、國際支付限制和貿易救濟措施;
• 建立確保商品和服務供應的保險機制。這種機制,作為波蘭對烏克蘭的又一支持的表現,旨在提供支持烏克蘭所需之關鍵物資;
• 本著開放貿易的精神繼續合作,避免對對方生產商採取不合理的貿易救濟措施。
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波蘭就一直主張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歐盟高峰會)已達成協議,歐洲理事會同意依照波蘭的要求,對俄羅斯實施的第六套制裁應涵蓋俄羅斯向歐盟會員國供應的原油和汽油產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0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money.pl, 01.06.2022
波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 (PGNiG) 已將商業客戶的天然氣價格調降 25%。 降價將自動生效,這意味著公司企業無需提交任何申請,並且調降後的價格將在 2022 年 6 月 1 - 30 日間生效。PGNiG Obrót Detaliczny(零售)公司的新聞發言人 Rafał Pazura 表示,過去12個月以來氣體燃料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不穩定局勢,儘管如此,PGNiG零售公司決定提高商業客戶的自動折扣水準。
該公司另表示,儘管烏克蘭戰爭爆發且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暫停對波蘭的天然氣供應,該公司還是在2022年1月中旬引入自動折扣。到5月底,商業客戶之天然氣汽油價格下降了15%。
對於許多企業用戶來說,降價幅度仍然太小了,無法彌補天然氣價格的飆漲。最近通報1則來自大波蘭省(Wielkopolska)的企業Huta Szkła Gloss的問題,該公司從PGNiG購買天然氣。由於今年的天然氣價格暴漲,這家擁有50多年傳統的家族企業將不得不申請破產。
企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是,有別於家庭用戶,企業用戶之天然氣價格並不受能源監管辦公室核准費率之約束。因此,它們的價格直接取決於天然氣市場的情況和世界交易所藍色燃料的價格。
波蘭中小企業代言人亞當·阿布拉莫維奇(Adam Abramowicz)曾就此事與政府代表進行過干預,長期以來一直要求對天然氣之企業用戶降價,尤其是中小企業。A發言人曾提議將天然氣價格下調35%,並一直適用到今年年底。他認為,這樣的解決方案將可使波蘭公司鬆口氣,並部分抵消高通膨的影響。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6.0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01.06.2022;tvn24.pl, 01.06.2022
波蘭前貨幣政策委員會(RPP)成員亨利克·沃諾羅夫斯基(Henryk Wnorowski)認為,波蘭政府正在推行非常擴張的財政政策,因此,波蘭國家銀行(NBP)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提高利率。自2021年4月以來,RPP 已將升息8次,目前的基準利率為5.25%。RPP下一次會議定於2022年6月8日舉行,分析師預計將再次加息;且再加上未來之升息預期,基準利率可能在2022年底達到8%。
另據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稱,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RPP)將放慢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在2022年6月將利率上調50個基點。渠預期RPP將釋放之訊息:只要通膨率持續上升,就會繼續緊縮貨幣政策,基準利率在今年9 月或10月可能升到7%。惟在RPP的6月會議之前,高盛分析師警告稱,他們認為,基準利率將提高75個基點至6%,這將是自2008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並在今年晚些時候達到7%的峰值。
A:
資料來源:德國新聞(Westdeutscher Rundfunk)、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60005號
德國為緩解油價因俄烏戰事高漲對民生經濟造成之衝擊(謹按:2022年5月份整體能源格較去年同期上漲高達38.3%),自2022年6月1日起3個月,將燃料中課徵之能源稅降至歐盟最低水平,預料將使汽油每公升價格平均降至2歐元以下,與近數周價格相比,降幅最高約達0.3歐元。惟德國石油工業協會(MWV)發言人Alexander von Gersdorff批評,就算降價最終能使消費者受益,也非立即發生,因為石油零售商之油庫中,仍載滿先前按原稅率課徵能源稅之燃料,須待此批燃料耗盡後,新進之燃料得以較低稅率計價,屆時始有降價空間。
德國能源經濟學家Claudia Kemfert亦稱,德國政府相關措施將使大量公共資金落入石油公司手中;且觀察德國過去幾周油價走勢,並未與國際市場同步下滑,意味石油公司近期早已從消費者口袋獲取巨額利潤。德國反壟斷主管機關「聯邦卡特爾署」(Bundeskartellamt)署長Andreas Mundt表示,迄今為止尚無石油公司聯合濫用市場力量左右油價之證據,但強調將密切關注油價走勢與發展。此外,M署長指出,欲證明石油公司聯合操縱價格殊屬不易,主要難處在於油商對彼此的調價行為迅速做出反應,並可能已利用過去數周時間緩步提高油價,造成德國油價未如國際整體下降,但該署已準備於近日向英國石油(BP)、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殼牌(Shell)、道達爾(Total)等石油零售商要求說明。惟大眾也應瞭解,德國油品為自由市場,主管機關並無強制石油公司降價或轉嫁退稅予消費者之法律工具。
德國環保相關組織自始即反對親商之德國財政部長Christian Lindner(FDP自民黨)主張之燃料降價方案,環團認為燃油價格補貼計畫所費不貲而效果有限,政府應投入資源,執行其他替代方案:例如提供長期低價公共運輸交通票券、限制高速公路速限以減少燃料消耗、補助民眾購買自行車及電動車等較合實際。此外,燃油價格波動造成之價差,卻以政府財政支出補貼,最終石油公司及高收入族群受益最多,但對氣候環境損害甚鉅,實非良策。
據此,德國政府實面臨兩難,日後如何在民生經濟與環境氣候間取得施政平衡,將有待觀察。
A: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世界報(Welt)
文號:1114060006號
根據聯邦統計局6月1日公布已排出季節性及營業天數差異後之初步數據,2022年4月份德國零售業名目(nominal)營收金額較前一(3)月份降約4.7%,如再排除通貨膨脹因素,則實質(real)營收金額較3月降約5.4%。
如與去(2021)年4月相較,則今年4月零售業名目營收增約6.2%,惟如排除通膨因素,則小降0.4%。
尤其在食品類消費方面,營收衰減最為明顯。統計局資料顯示,與3月份相較,2022年4月份食品類零售金額衰退達7.7%。統計局分析,2022年4月份德國零售業總營收金額係自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低,主要原因當與俄烏戰事迄今,各種能源與民生消費品的漲價導致,對於景氣的發展亦抱持悲觀,使得民眾消費型態趨於保守有關。
此外,由於去年4月間德國因新冠肺炎疫情,曾經祭出限制部分零售店面營業範圍的防疫措施,因此今年的營收金額照理應有明顯的成長,但實際情況令業者與產業專家同感失望。
根據世界報(Welt)訪問德國貿易業協會Handelsverband Deutschland (HDE)理事長Stefan Genth表示,根據該會調查,零售業者當中服裝業反映今年的營業額的確有回春跡象,但其實是與去年封鎖措施相比的必然結果,實際營收金額還是未回到疫情前的水準,與理想中的目標差距尚遠。
HDE近期曾針對會員零售業者進行訪查,據統計德國各城市「中心區」的零售店面平均顧客親臨實體店面人數,較疫情前減少約二成。此外,根據服裝業者Zalando回報,不僅實體店面銷售未見起色,該公司2022年第1季甚至發生自成立線上網購平台以來,首次的營收衰退。另一家知名的德國服裝及家庭生活用品網購公司Otto董事長Alexander Birken也於上周公開表示,渠不看好公司今年的營收,預期2022年的業績恐怕會令人失望。整體而言,德國零售業者目前普遍對前景表達憂慮。
A:
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news)2022年6月2日報導,葡萄牙公司Madoqua Renewables執行長Roger Rebelo表示,葡萄牙將成為世界上第1個以工業規模生產綠色氨氣之國家,預估自2026年可自葡萄牙錫尼什(Sines)港出口綠色氨氣至其他國家;此項目投資金額計10億歐元,包括建設500MW之電解製氫槽及配置太陽能及風能發電設備,未來預計每年可生產5萬噸綠色氫氣及50萬噸綠色氨氣。
A:
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news)2022年6月2日報導,依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最新發布之「2022年歐洲外資吸引力調查」(EY Europe Attractiveness Survey 2022),葡萄牙2021年外人直接投資件數計200件,較2020年(154件)成長30%,排行歐洲第8名,較上一年上升兩個名次,領先排名第9位之波蘭及第10位之愛爾蘭。
2021年歐洲外人直接投資件數計5,877件,較上一年成長5%,惟較2017年減少12%;其中法國為歐洲最吸引外人投資之國家,2021年外人直接投資件數計1,222件,成長24%,其次為英國計933件(成長2%)及德國841件(減少10%)。該報告調查,有63%受訪者表示,歐洲復甦基金為其決定是否維持或擴展在歐洲之投資計畫;許多投資者認為,俄烏戰爭恐會導致歐洲外人直接投資減少,惟64%受訪者認為未來3年會逐漸好轉。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6月1日報導,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於2022年4月預測2022年經濟成長率為5%,通貨膨脹為7.5%。惟依據西班牙央行「歐盟與俄羅斯中止貿易關係對經濟之影響 (Consecuencias económicas de un hipotético cierre comercial entre Rusia y la Unión Europea)」報告顯示,倘歐盟與俄羅斯全面暫停貿易,將嚴重影響西班牙經濟發展,最壞恐使西班牙2022年經濟成長率(GDP)減少近一半,僅為2.7%,消費者物價水準(IPC)將上漲為8.9%。倘歐盟與俄羅斯暫停能源貿易,則西班牙2022年經濟成長率為3.4%,通貨膨脹為8.4%。
該報告顯示,目前歐盟18%天然氣及煤碳係源自俄羅斯,西班牙則分別為3%及5%。歐盟9%之石油及其衍生品係源自俄羅斯,西班牙則為3.5%,與歐盟其他國家相較,西班牙對俄羅斯能源之依存度較低。西班牙中央銀行指出,短期內歐盟欲全面取代俄羅斯進口能源之難度頗高。為切斷俄羅斯戰爭所需資金來源,2022年5月30日歐盟會員國領袖初步達成決議,將施行俄羅斯石油禁運措施,暫停自俄羅斯石油進口比率逾3分之2。
西班牙中央銀行認為,歐盟決議將影響西班牙自俄羅斯進口原物料相關之運輸業、重工業及化學工業等產業,業者生產成本上漲將影響相關同業,使整個產業供應鏈成本增加,甚至全面波及西班牙經濟發展。由於西班牙生產結構除受國內業者影響外,亦與歐盟業者息息相關,爰前述歐盟決議恐將加劇西班牙經濟成長及通貨膨脹問題。
A:
卡達多哈新聞(Doha News)報導,卡達作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受益於俄國侵略烏克蘭後需求增加,本(111)年4月出口上揚。根據彭博社報導,該國4月全部出口金額自一年前210億里亞爾增至435億里亞爾(119億美元),此致使4月貿易順差達342億里亞爾。
在俄國侵略烏克蘭後,歐洲刻正爭奪尋找俄國-此歐洲最大供應國天然氣之替代品,自卡達及美國等全球最大出口國而來的液化天然氣進口是此解方相當重要一環。
本年4月時中國是卡達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出口金額將近66億里亞爾,其後是印度及日本。根據世界銀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經濟更新報告,由於油氣產品出口增長10%,卡達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提高至4.9%。
由於北方氣田計畫開始生產,波灣對油氣的依賴可能上升。該項數億美元計畫目標在於將卡達年液化天然氣生產自7,700萬公噸於2027年增加至1億2,600萬公噸,將使該氣田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田。卡達經濟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無法持續成長,但相較於2020年萎縮3.6%,2021年正成長約3%,顯見卡達經濟持續復甦中。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報導,土耳其能源市場管理局(EPDK)宣布,家庭及工業用電價分別調漲15%及25%。新費率於6月1日生效。
土耳其國營石油管線集團(BOTAS)宣布家庭、發電及工業等用途之天然氣價格分別上漲30%,16.3%及10.2%。BOTAS表示,土耳其99%所需天然氣根據國際合約進口,而全球能源價格自2021年起上漲。
在全球市場出現之高能源價格已經完全轉嫁給本地消費者,然仍無法避免必須自6月1日起調升價格。此外,最新的瓦斯價格上漲經過設計以期對消費者產生最小衝擊。
A:
巴西太陽能光電協會 (Absolar)會長Rodrigo Sauaia指出,迄本(2022)年4月巴西太陽能發電量達15.3GW,以民間之屋頂式太陽能板發電(即所謂分散式發電)為主,產電10.3 GW,另各大型工廠集中之發電量為4.98GW。
S會長表示,目前巴西太陽能發電平均價格為30美元(MW/h),係巴西國家電力局 (Aneel) 於 2021年所發展之潔淨能源中最便宜的,且鼓勵私人企業對該能源市場投資及可自由簽署供應合約。太陽能發電成本低、具備可持續性且不排放溫室氣體,引起企業界對此產業高度興趣以因應未來需遵守ESG之永續能源議程,使巴西太陽能產業投資及擴展迅速,
渠預計至本年年底,民間太陽能板之投資額將可超過403億巴幣,而集中發電之大型專案總額將可超過105億巴幣,巴西太陽能產業之投資總額將達508億巴幣。至年底太陽能將增加發電量7.8GW,超過Rio Madeira、Jirau及 Santo Antônio這3個水壩所產7.3 GW 之總電量,太陽能總發電量可達24.9GW,成長82%。且未來幾年太陽能產業將成為最具爆發力之產業,太陽能板及其發電系統設備架設及使用將成為能源領域最重要之角色
A:
加州資源回收局積極提倡各個產業轉換為資源循環利用的「環形經濟」,以此節省資源,保護環境。
加州資源回收局局長瓦格納(Rachel Machi Wagoner)在線上會議中表示,「希望加州成功轉型,給全國其他地區立一個榜樣,把原本是一種污染的東西,變成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
加州環境保護局局長布魯姆菲(Jared Blumenfeld)指出,「現在的『一次性』用品社會需要改變,大家都不想生活在一個塑料社會裡。在『線性經濟』裡生產了一個很精細的產品,然後它就被遺棄了。『環形經濟』則是我們如何去重複使用,重新思考,重新設計產品生產管線。」
瓦格納解釋,加州在2020年總共生產了7740萬噸材料,其中有大約4000萬噸被作為遺棄在垃圾填埋場,堆放佔地有大約10萬4,000個奧運會標準的游泳池這麼大。2020年加州重新回收利用材料約3200萬噸,只有總生產量的42%。
他相信,「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成長改進的機會,在未來達到100%,達成真正的無浪費『環形經濟』。等我們成功達到75%有機廢物回收利用率,就相當於減少了300萬輛車的排放污染。」
信息科技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公司代表卡爾多索(Emmeline Cardozo)解釋「環形經濟」,「不只是『從我們提取的資源中擠出最多的價值』,而是盡可能地重複利用,重新生成剩餘價值。不是要避免垃圾填埋,而是想辦法從這些垃圾中獲取可用價值」,這是與當前線性的生產模式最大區別所在。
他續稱,「環形經濟」的生產模式是一個有巨大潛在經濟利潤的生意。「埃森哲的研究表明,『環形經濟』的全球潛在價值可達4.5 兆美元,在加州則有1400億元的潛在價值。」
卡爾多索展望一旦達成「環形經濟」,「我們可以在2100年之前把全球污染排放量減少超過3000億噸。我們可以在2050年之前把重工業排放污染量減少56%。」
A:
全球科技新創公司近兩個月來累計裁員超過2萬人,寫下疫情爆發以來次高的裁員數,反映整個募資熱潮降溫,未能吸引大量創投資金流入。
追蹤科技業和新創公司裁員情況的網站Layoffs.fyi表示,全球科技新創業者4月迄今共裁員20,514人。根據到31日為止的公開資訊,這些裁員多數發生在美國。
Layoffs.fyi也說,新創科技公司過去兩周的裁員數增加一倍,顯示這個領域的勞動市場開始惡化。該網站自2020年3月疫情爆發後持續統計新創科技公司的裁員數,若換算成季度來看,這一波裁員數僅次於2020年第2季的6萬多人。
日經新聞報導,消費品大廠、獨角獸新創公司Thrasio早在5月初就感受到資金吃緊壓力,當時寫信通知員工說:「我們今天要宣布一項新消息,就是我們決定縮編整個團隊人力。」這封信強調,須在策略和營運上做出改變,以確保持續成長。
Thrasio在2018年成立,是亞馬遜品牌收購平台中的佼佼者,這類平台專門收購雨電商亞馬遜合作的品牌,並提供商務支持,幫助這些資產取得成功。這家新創公司透過一系列收購案迅速擴張,成為估值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有媒體報導,Thrasio自從寫信通知員工以來,已裁員多達20%人力。在這波裁員潮中,美國雲端廚房技術供應商Reef科技公司宣布,將裁員750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5%。
矽谷創投業者紀源資本(GGV)執行合夥人理查4月推文說:「這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預估今年堪稱是金融危機以來最艱辛的一年。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66/6358943
A:
舊金山市長布里德1日上午在市中心聯合廣場,公布2022-2023和2023-2024雙財年舊金山市的預算提案,總額分別約140億元預算,將致力於加強疫後經濟復甦、公共安全、支持工人和家庭,並減少無家可歸者;民選官員、市政府部門代表、非營利組織、社區團體、商人和居民代表等人,也出席會議。
2022-23財年的年度預算是139.5億元、2023-24 財年的預算是138.5億元,這組數字,比上一年批准的預算總額 133億元高出約5%,預算將專注於城市業務運營,包括港口、市交通局、機場和公共事業委員會,以及支持公共服務,例如公共衛生、住房、無家可歸者管理服務、安全和消防服務、公園管理等。
公共安全
布里德提議大幅增加預算的領域是公共安全,與2021年相比,今年的擬議總額從17.5億元增長10%至超過19億元,其中同比增幅最大的部門是市消防局和市警察局(SFPD )。消防部門的預算從去年的4.4億元增加到4.99億元,增加了5900萬元;市警察局預算從6.57億元增加到7.08億元,增加了5000萬元。擬議增加警察支出的大部分原因是,警員工資和對警官招聘和保留的投資增加,希望在未來兩個財政年度填補220個警官職位空缺。
經濟復甦
布里德表示,「舊金山正在從疫情中恢復,意味著我們應專注於經濟復甦,建設一個安全有活力的城市,並支持工人、兒童和家庭,為減少無家可歸者做更多的投資,讓舊金山從疫情的挑戰中恢復過來,並創造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市長的預算計畫在兩年內投資4890萬元,用以促進舊金山市的經濟復甦,包括對小企業直接的支持、公共空間的改善,以及對旅遊商業的支持,同時擴大社區安全大使計畫,將增加位於中市場街、聯合廣場、市中心、市場南部和Embarcadero海岸沿線等地區的安全大使。另外,兩年內投入720萬元,用於支持和增強田德隆地區的清潔計畫。
無家可歸者服務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過去幾年,舊金山市通過無家可歸者恢復計畫,對無家可歸者服務和住房進行了大膽投資,目前無家可歸者已減少了 15%。擬議預算6.8億元,包括為在本財政年度收購的支持性住房和庇護床位的持續運營提供資金。預算還包括擴大舊金山市的行為健康治療床位容量,包括兩年內花費5750萬元用於運營新購置的床位設施。
兒童、青少年和家庭
擬議預算包括每年近2500萬元,用於支持兒童和家庭恢復計畫的四項建議:為低收入家庭和有孩子的過渡年齡年輕人提供托兒;增加家庭資源中心的人員配備;父母支持和培訓;以及創建系統來幫助家庭註冊服務。市長的擬議預算旨在通過每年500萬元投資,支持兒童和家庭的整體健康。包括支持UCSF醫院臨床醫生與社區組織(CBO) 合作,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現場支持,培訓和指導CBO工作人員,為他們提供臨床支持。
基礎設施投資
預算案還包括兩年內2.16億元的資本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來自普通基金和債務支持,值得注意的資本投資包括華埠公共衛生中心的翻修、街道和人行道的維修、家庭避難所的抗震改造規畫、符合ADA的翻修,以及對幾個城市建築的關鍵屋頂維修。
財務彈性預算
為了弭平不斷增長的結構性赤字和減少支出,擬議預算在財政儲備金中留下了大約1.3億元,以防止由於一次性聯邦收入損失,而導致的預算嚴重短缺。
舊金山市議會預算和撥款委員會將於6月舉行預算公開聽證會,並在提交市長擬議的預算計畫之前,對預算方案進行修改。整個預算計畫必須在8月1日之前由全體市議會成員投票通過。最後,預算提案將返回給市長簽字並最終通過。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359101?from=wj_catelistnews
A:
休士頓港口之Ship Channel航道於6月1日展開高達10億美元的擴建計畫Project 11,Ship Channel航道於1914年興建後已歷經10次擴建工程。以噸位計休士頓港是全美第一大港,2021年進出口貨物金額達1700億美元,增加36%。
休士頓港口成長快速可歸因於幾個因素。休士頓地區經濟發展快速,進出口增加以滿足地方產業及消費需求。2015年底美國撤銷原油出口禁令,大批油輪從休士頓港口載送原油至全球各地。巴拿馬運河擴寬後,超大型貨櫃船可直接來回亞洲和休士頓港。由於船隻更大更長,Ship Channel航道常常只能單向通航,使得拓寬航道變得迫不可待。
拓寬經費一半來自港務局,其餘來自聯邦政府補助款,包括基礎建設法案下核撥的1.42億美元。航道預計自530尺擴寬為700英尺,水深亦將加深。浚通之泥沙將在鄰近用作興建鳥類棲息地。擴建計畫預定於2025年完成。
A:
美國能源資訊署6/2指出,5/27當週的商業用原油庫存量為4.147億桶(不計入戰略儲油),較上週減少510萬桶,較過去5年平均短缺15%。車用汽油庫存量較上週降低70萬桶,低於過去5年平均9%。
煉油產能每日1600萬桶,產能利用率達93%,但業界指出過去兩年來煉油設備關閉耗損,此一利用率恐無法長久。由於夏日已近加上歐盟抵制俄羅斯原油,能源短缺問題將益形嚴重。雖然OPEC+會員國同意於7/8月增產65萬桶/日,但西德州中級原油價格仍持續上揚達$115.6/桶。
A:
馬里蘭州為吸引外商進駐投資,將透過Maryland Global Gateway Initiative投資200萬美元協助外商前進美國市場,該計畫為「軟著陸計劃(Soft Landing Program)」,於去(2021)年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活動期間設立。
該計劃主要鼓勵外商與馬州加速器(accelerators)及育成中心(incubators)進行合作,且提供申請該計畫前50家外商臨時辦公室租賃及新創公司註冊費用、協助市場規劃、安排一對一諮詢會議及設廠協助等。
軟著陸計劃(Soft Landing Program)提供以下協助:
- 外商可以較低費率進駐本計劃的合作機構,辦公期間(最長3個月)可使用其設施(如網路、會議室等) 。
- 在軟著陸計劃期間,合作機構將提供進駐外商下列服務中至少兩項服務:
- 各種商業主題教育課程/培訓計劃
- 接觸導師、顧問或駐地企業家
- 戰略夥伴關係或其他特殊計劃
- 提供基金
- 社交活動
- 與馬州企業或組織進行至少5次商業媒合會議
- 協助商業登記及介紹州政府商業法規
- 各合作機構均提供不同服務,有興趣者可洽詢合作機構。
軟著陸計劃之合作機構:
- Bethesda Green
- BioHealth Innovation
- Bwtech
- Clinical Laboratory Innovation Accelerator (CLIAx)
- Eastern Shore Innovation Center
- Emerging Technology Center (ETC)
- F3 Tech Accelerator program
- FounderTrac
- Frederick Innovative Technology Center, Inc. (FITCI)
- Garrett College
- Harbor Launch at IMET
- Innovation Station Business Incubator
- LifeBridge Health BioIncubator
- Maryland Development Center (MDC)
- Maryland Innovation Center, HCEDA
- Quantum Startup Foundry
消息來源:
馬里蘭州州長官網
https://governor.maryland.gov/2022/05/24/video-release-at-world-economic-forum-governor-hogan-announces-global-gateway-initiative-to-attract-more-international-businesses/
馬里蘭州商務廳官網
https://open.maryland.gov/blog/maryland-invests-2-million-attract-international-businesses/
軟著陸計畫(Soft Landing Program)
https://commerce.maryland.gov/softlanding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哥國交通單一登記處(Runt)及全國永續交通協會(Andemos)統計資料,哥國2022年5月份新車登記數量達2萬2,435輛,較2021年同期之1萬4,716輛大幅成長52.5%。主要原因係上年同期因全國罷工造成新汽車需求衰退,使比較之基期較低所致。另累計2022年1-5月登記數為10萬526輛,與2021年同期相較成長10.8%,預估全年新汽車需求量將達26萬5,000輛。
本年5月新汽車銷售以廠牌為區別,雷諾汽車4,306輛居首位,其次為雪佛蘭3,277輛、豐田2,477輛、馬自達1,914輛、起亞1854輛。按使用功能市場區分,註冊量最多為多功能車9,264輛,其次一般轎車8,993輛,及低於10.5噸商用貨車達2,217輛。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國家統計局(DANE)統計資料,受惠於俄國入侵烏克蘭戰爭影響國際能源類產業供應鏈重組,2022年1-4個月,哥國對歐盟出口達18億7,110萬美元,其中煤出口達5億1,20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金額則為1億4,090萬美元大幅成長263.20%。
哥國煤主要買主依序為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愛爾蘭等。此外,哥國對土耳其1-4月出口達7億5,45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大幅成長197%,其中以煤出口土國之金額達6億2,220萬美元為最高,較2021年同期成長183.5%,表現甚為優異。
A:
依據智利當地媒體報導,智利Boric總統於本(111)年6月1日在國會發表上任以來首次國情咨文,渠表示政府施政將以促進社會權益、加強民主發展、改善司法及治安、包容性經濟成長及重視環境保護等有五大主軸進行推動,其中有關包容性經濟成長施政主軸之具體規劃如下:
- 稅制改革:本(6)月將向國會提出稅改法案,期構建一個更公平、更透明的租稅制度;對高收入、高資產及採礦收入等增加課稅並防堵逃漏稅,以挹注更多預算在國民健康、退休金及及照護服務等社會福利項目。
- 促進國家生產及經濟成長:訂定國家生產效率增加1.5%及每年經濟成長4%以上之目標
- 促進勞工權益:目前智利勞工法規定基本工時為每週45小時,Boric總統承諾將逐步下修至40小時。預計本年8 月將向國會提交養老年金改革法案,推動每月基本保障金額可達25萬智幣(約305美元)。
- 礦業創新:將投入9,000萬美元預算改善智利國家銅礦公司(Codelco)營運,以及8,600萬美元挹注予Codelco進行技術創新研發。
- 將設立國家鋰礦公司。
- 發展潔淨能源:智利在發展綠氫具有優勢條件,發展綠氫為能源轉型最佳方式。
- 鼓勵創新研發:將投入1%的GDP在技術研發領域。
- 加強國家交通網絡:將擴建全國捷運及鐵路幹線,包括興建首都聖地牙哥至第2大城市Valparaiso之鐵路。
智利重要公協會如生產及商業聯盟(CPC)理事長Juan Sutil、工業總會(SOFOFA)理事長Richard von Appen等均對Boric總統於國情咨文揭示將於本月向國會提出稅改法案感到驚訝,渠等贊同透過增稅來改善社會公平及福利,惟認為政府應與各界進行深入討論後再提送國會,以利全面檢視目前稅制缺失,且應確保經濟持續發展及避免對投資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