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與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簽署協議,將共同研發包含自動駕駛在內的一系列技術,以加速進軍汽車業並擴大越南事業版圖。

基辛格31日造訪越南首都河內時宣布這項消息,他前幾日已在此會晤越南總理范明政。英特爾2月成立車用晶片事業,以滿足汽車客戶的需求,這家晶片大廠正設法追趕台積電和三星集團等競爭對手。

Vingroup表示,與英特爾的夥伴關係包括研發汽車駕駛輔助系統、車用資訊娛樂,以及打造物聯網(IoT)裝置,供電動車和電池製造工廠使用。

這次合作有助這兩家剛跨入汽車業的公司並肩作戰:Vingroup是越南最大企業集團,多數獲利仰賴不動產;英特爾則是一度稱霸市場的晶片製造商。這兩者都認為汽車,特別是電動車,對事業版圖的下一階段至關重要,雙方也已宣布在美國推動大型廠房興建計畫。

基辛格27日會晤越南總理范明政時承諾,將在越南拓展事業。但有消息人士指出,英特爾的擴張計畫已面臨行政業務上的延誤。

在英特爾發展電動車的熱潮中,Vingroup旗下電動車廠VinFast是最新加入這個行列的汽車品牌。英特爾已與福特汽車、中國蔚來汽車和吉利汽車在內的車廠合作,包括直接合作或透過英特爾收購的以色列車廠Mobileye來合作。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18/6356761

A:

據Atlas Public Policy(追蹤電動車市場的華盛頓研究機構)最新統計顯示,美國去年電動車(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倍增至60萬輛以上,隨著汽油價格的飆漲,過去數周的銷售數據顯示,EV佔整體汽車銷量的6.6%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有統計顯示,美國只有不到5000個地點,擁有10000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快速充電樁。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財報顯示,超級充電站年增38%(季增7.1%)3724座,超級充電樁年增37%(季增6.9%)33657支。

美國加州新車經銷商協會(CNCDA)發布的加州汽車市場展望報告,2022年第一季加州電池動力車(BEV)新車註冊預估為62082輛、市佔率為14.6%S&P Global Mobility(原先是IHS Markit汽車團隊)則指出,202211日美國使用中的BEV數量年增將近40%144萬輛。

J.D. Power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最新的2022年美國電動車評估(EVC)研究顯示,24%的美國消費者透露,下次購買或租賃的車輛很可能是EV,比一年前高出4個百分點。

購車市集網站CARS.COM指出,202254日至9日針對1620位美國消費者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在所有計劃在陣亡將士紀念日期間旅行的美國人當中,有82%的人表示計劃開車出遊。那些計劃開車旅行的美國人當中,有11%的人表示打算開EV上路。調查顯示,47%EV車主一年開車出遊3次至5次,假設一次行駛約200英里,一年平均可省110美元至180美元。而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提供的計算公式,油車的出遊成本平均較EV高出將近25%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6-01/%e6%b1%bd%e6%b2%b9%e5%83%b9%e6%a0%bc%e6%bc%b2-%e9%9b%bb%e5%8b%95%e8%bb%8a%e5%8f%97%e6%ad%a1%e8%bf%8e/4103870

A:

日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為防疫清零實施嚴格封控之後,蘋果(Apple)首度將iPad的部分產能,由中國移往越南。蘋果並且要求多家零件供應商必須建立一定安全庫存,以備未來再遇短缺和供應受阻時可以應急。

日經引述知情人士,提到中國的比亞迪協助蘋果在越南建立生產線,很快就將開始在越南生產蘋果的知名平板電腦。比亞迪是iPad的主要組裝代工廠之一。

據了解,蘋果長期以來就一直有計畫將一部分的iPad移到中國以外地區製造。去年1月,蘋果已經準備在越南展開布局,不料幾個月後當地突然爆發新冠大流行,以致計畫延宕。

越南在iPad的生產線也設立起來之後,加上先前已經有的AirPods生產線,就承包了兩大蘋果主要產品的部分產能。日經說,這不僅反映蘋果力圖分散供應鏈,也凸顯越南對蘋果的重要性愈來愈高。

蘋果去年iPad出貨量5,800萬台,絕大多數的iPad供應鏈集中在中國。

蘋果要求供應商準備印刷電路板、機械與電子零組件的安全庫存,特別是這些零件如果是在上海周邊區域製造的話。因為這次封控期間,這些品項奇缺且物流延誤。針對即將上市的iPhone系列新機製造過程,蘋果敦促供應商儘速行動,功率相關晶片等零件必須確保供應。

蘋果希望也找這次封控管制以外地區供應商,幫忙準備未來數月零件供應,讓近期零件不再斷炊。日經說,此備援要求,適用於所有蘋果產品的製造生產。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2160/6356614

 

A:

巴西Ticket Log公司近期公佈之價格指數(IPTL)調查報告指出,本年5月巴西汽油每公升均價為7.54巴幣,柴油價格漲幅更大,每公升均價達6.12巴幣,增加3.14%。與本年1月相較,5月份巴西每公升汽油及柴油平均價格分別上漲了9.8%及6.3%,與去年同期相較,則分別上漲30%及26.9%。

5月份油價全面上漲,東北地區以7.64巴幣之均價為全國最高價,南部地區每公升汽油平均售價7.19巴幣則為全國最低。柴油則在南部地區價格達每公升6.3巴幣為最高價,上漲3.13%,中西部均價最低為5.67巴幣,漲幅1.58%。

另調查指出,在聖保羅州(São Paulo)、Minas Gerais、Goiás及Mato Grosso等州,使用柴油之消費者多於汽油。

A:

巴西政府於2020年5月提出第3188/2021號法案「微小型企業國家扶持計畫」(Pronampe),旨在為微小型企業提供財務援助及在疫情期間維持就業,該法案經修正後送國會審議, 並於本年4月底獲國會通過,總統波索那羅(Jair Bolsonaro)於本(2022)年5月25日宣布實施, 將可嘉惠提供貸款予更多個體戶及微小型企業。

巴西政府將提撥500億巴幣之貸款金額作為執行該計畫之資金,除包括550多萬家微小型企業,亦納入1,300萬個體或微型企業主(MEIs),總共涵蓋約2,000萬家企業及個體戶,占全國企業總數之98%。

該法案並免除申請貸款公司需提出計畫招聘員工人數之要求,以符合疫情下實際現況,另對信貸刺激計畫(PEC)進行修正,擴大貸款對象至年營業額低於3億巴幣之中型公司,並針對可進行PEC貸款之機構,邀情簡化貸款程序如貸款者可免於出示農業土地稅(ITR)徵收證明、保證金及信譽良好證明等文件。

A:

美國能源資訊總署表示,2021 年橫跨德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的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的天然氣產量達到 167 億立方英尺/ (Bcf/d) ,創下歷年新高。EIA預測2022 年二疊紀盆地的產量將增加 21億立方英尺/日, 2023 年再增加 17 億立方英尺/日。

二疊紀盆地是美國第二大頁岩氣產區,僅次於橫跨賓州、西維吉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的阿巴拉契亞盆地(Appalachian Basin)2021 年平均產量為 348 億立方英尺/日。 2012 年以來,二疊紀盆地的天然氣產量穩步上升。即使在COVID-19 疫情期間,市場上的天然氣產量也增加13% 2020 年平均產量為 15.4 Bcf/d

二疊紀盆地生產的天然氣大部分是從油井鑽油時之附帶產品。因此,在盆地營運之生產商在計劃探勘和生產活動時均會適時反應油價波動。

天然氣輸送管道增加是推動天然氣產量成長的原因之一。 2021 年,共有三個新的輸送管道計畫興建完成,可將天然氣從二疊紀盆地輸送到德州墨西哥灣沿岸液化後並出口。二疊紀盆地的總天然氣輸送管道能量約為每天 175 億立方英尺,預計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產能上線。

上周三天然氣價格一度上漲到US$9.33/per 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s (MMBtu),6/1日小幅回跌至US$8.75。

A: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簡稱國油)頃表示,儘管面臨後疫情經濟復甦步伐不一致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動盪因素,然國際石油與天然氣價格普遍攀升,抵銷成本走高衝擊,該集團截至2022年3月31日第一季淨利較2021年同期銳增154%至234.35億馬幣(約合53.56億美元),營業額亦成長49.89%至787.5億馬幣;下游產業續為集團營業額最大貢獻來源。

 
與此同時,本年第一季國油公司總資產從前期5,938億馬幣,增加9.85%至6,523億馬幣(約合1,491億美元)。國油公司本年第一季資本支出為74億馬幣(約合16.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45%,主要投入上游業務項目以支撐該集團的營運及成長策略。

 

國油公司作為能源領域參與者,將繼續履行零碳排放目標的責任,並繼續與利害關係人合作,發展一個強大且具韌性的生態系。展望未來,儘管國油公司本年第一季表現優異,但礙於地緣政治及整體經濟的不確定性,預計高漲的油價及天然氣價格將出現波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祖國斗士黨(Parti Pejuang TanahAir)國際事務主席 Tariq Ismail表示,馬國考慮加入研議中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時,應考慮更廣泛地緣政治影響,並審慎評估的經濟利益,即使馬國在這個復甦期間對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國際貿易及經濟成長感到絕望,但匆忙簽署IPEF可能無濟於事。馬國部長們亦需詳細審查IPEF的細節,並確保加入IPEF是否意味須採用美國律法。

 

Tariq Ismail續稱,該黨並不反對美國,但該黨不支持任何國家圖單獨掌控全球霸權。考慮到美國一直傾向於民族主義的接觸規則,例如保護具國家利益的產業與供應的商業聯繫規則,保護對自己國家主權至關重要的產業。儘管後疫情的供應經濟挑戰使馬國陷入困境,但貿易協定更多地與人道主義問題、環境和永續性等非經濟條件聯繫。雖然沒有人能夠充分評估和思考IPEF下的條款,但可以想像美國將繼續利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所有可用工具向馬國及其他東協國家施壓以支持其外交政策。像IPEF這樣的架構將簡單且很可能將這些壓力化為對美國有利,這很可能包括美國國內政策所定義的社會和人道主義原因。渠敦促馬國相關部門召開特別國會會議,概述IPEF的細節並考慮IPEF更廣泛的外交政策影響,並考慮到東協內部貿易本身,馬國是否可領導東協批准IPEF並設法全面建立共同的貿易標準,更不用說IPEF貿易的共同標準。

 

祖國鬥士黨係於2020年8月12日由馬國前任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所創立,主要為捍衛馬來族群權益,亦是馬哈迪第三次創立的新政黨。該黨主要於2020年馬國政治危機中,吸收退出土著團結黨(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的黨員組成。馬哈迪目前擔任該黨主席,其公子慕克里(Mukhriz Mahathir)則擔任黨總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汶萊首相署頃宣布,該國自6月1日至15日再延長禁止外籍旅客透過陸路或水路關卡入境措施。這期間,入境或過境汶萊,只有持汶萊政府核發的跨境及過境文件或許可證的車輛才獲考量,且需擁有相關國家的證明或支持,並只適用於政府公務、學校教育、緊急服務(如救護車、警察及軍人)以及已接種疫苗、在外國註冊且擁有汶萊政府核發跨境許可證的運輸業者,以運送必需品。

 

與此同時,汶萊政府亦暫時禁止透過陸路或水路關卡出入境工作者。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毛淡棉商品中心表示,貿易商預估未來幾個月外貿夥伴的需求增加,洋蔥價格可能逐步上漲。今年3月,天氣不穩定嚴重破壞洋蔥園,導致產量下降。此外,由於過去連續3年市場崩潰,洋蔥種植面積減少。因此,洋蔥商推測,2022年的種植面積可能會減半。市場觀察員表示,今年,洋蔥產量估計為50萬噸。每日洋蔥的消耗量約為650至800噸,故約有20萬噸洋蔥可出口。目前,洋蔥的生長季已結束,業者正在為雨季囤貨。經銷商提供的優質洋蔥最高可達每緬斤70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洋蔥農稱,去年的價格每緬斤不到200緬幣。

 

緬中跨境貿易通道甫今年初重開,然中國邊境的政策因COVID-19具不確定性,出口洋蔥到泰國則有安全問題及運輸困難。孟加拉於5月中提出購買緬甸洋蔥,少量的洋蔥開始流入孟加拉市場。緬甸洋蔥經常出口到泰國,然後再轉口到馬來西亞及越南。然而緬泰邊境地區的安全問題使貿易路線被封鎖。根據國家啟蒙研究所的統計,泰國約38%的糧食依賴進口,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如果孟加拉對洋蔥的需求增加,價格肯定會飆升。現在的市場行情很難預測。中國及泰國至喜歡優質洋蔥。在疫情期間,由於外國需求枯竭,洋蔥農及貿易商均經歷了市場崩潰。

 

根據曼德勒商品倉庫的統計,孟加拉對緬甸洋蔥的需求加上當地市場的高需求,促使洋蔥價格上漲,於2019年11月15日飆升至每緬斤4,000緬幣。2015年、2018年及2019年,國內洋蔥價格逾每緬斤3,000緬幣。根據農業、畜牧及灌溉部2018-19年的統計,緬甸全國有174,423英畝洋蔥,估計產量為6.29億緬斤(平均每英畝3,620.71緬斤)。主要產地曼德勒省佔洋蔥產量的36%(2.27億緬斤)、其次是實皆省32%(2億緬斤)及馬奎省26%(1.62億美元),該3個區域占總產量的94%。洋蔥主要生長在曼德勒省、馬奎省、仰光省、奈比都及撣邦。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Bayintnaung食米批發中心秘書Than Oo表示,由於國內外貿易商的強勁需求,碎米價格正在上升。出口商、國內酒精飲料製造商及飼料行業的競購推高碎米價格。目前,碎米價格在每108磅籃2.7萬-3萬緬幣之間波動,與出口到國外的低階食米的價格差距只有每袋200-300緬幣。此外,每天約有60萬袋食米及碎米流入BayintNaung食米批發中心,其中半數是碎米。4月份,緬甸出口逾17萬噸食米及碎米,約計5,893萬美元。其中,海運貿易出口逾50,530噸,價值1,562萬美元的碎米,另通過跨境貿易向鄰國出口碎米1,940噸,約計59.8萬美元,包括1,620噸出口到中國,320噸出口到泰國。

 

在5月份,緬甸向中國、比利時、立陶宛、波蘭、新加坡及德國分別出口1.82萬噸、3.06萬噸、1,000噸、500噸、180噸及50噸碎米。此外,緬甸通過海運貿易出口11萬9,260多噸食米,價值4,129萬美元,另透過邊貿出口到中國的4,180噸食米,約值141萬美元。緬甸向亞洲國家出口2萬6,940噸食米、向歐盟成員國出口4萬9,720噸、向非洲國家出口4萬2,600噸。

A:

綜合美媒及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 61報告,美國本年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本年4月55.4升至56.1,較經濟學者預測54.5為佳,PMI連續24個月呈擴張趨勢,主要由新訂單及生產增長帶動,反映美國製造業雖受全球供應鏈限制影響,然潛在市場需求仍維持穩定。

 

ISM主席Timothy Fiore表示,美國製造業仍處於需求驅動及供應鏈受限環境,供應鏈與價格為企業最關切議題,另海外合作夥伴中斷開始影響美國製造業,短期內恐對工廠生產造成阻力,已有業者反應很難從亞洲合作夥伴獲得原物料。

 

本次值得觀察的重要數據:新訂單指數從本年4月53.5增至55.1,為3個月來最高水準,生產指數從53.6增為54.2;另價格指數雖連續2個月放緩至82.2,惟仍位居高位;雇傭指數從50.9降至49.6,為2020年11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範圍。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土耳其統計局(TÜİK)最新數據,土耳其本(2022)年第一季經濟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7.3%,較上季成長1.2%,惟經濟表現低於去年第四季之9.1%正成長。以當期價格計算,第一季經濟規模為2.5兆里拉(約為1,798億美元)。

本年1至3月土國居民家庭最終消費較去年同期成長19.3%,上一季則年增21.4%。按當期價格計算,家庭消費佔土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該季度國民收入之 57.2%。政府最終消費支出加速增加,本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成長0.9%。出口成長則高達16.8%,為土國本季經濟成長貢獻最多項目。總固定資本形成在1至3月期間年增1.1%,較去年第4季下跌0.8%為高。

主要成長品項依序為金融及保險業(24.2%)、資通訊業(16.8%)、服務業(14.9%)、專業、行政和支援服務(8.9%)、工業(7.4%)、其他服務業(6.8%)、不動產業(5.4%)、公共行政、教育、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 (5.2%)、農業(0.9%)。另建築業則下跌7.2%。

土國財政部長Nureddin Nebati在渠個人twitter表示,該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符合預期,從 2021 年開始的平衡經濟增長持續至本年第一季。儘管全球情勢導致成本增加,對生產構成風險,但由於土國支持生產之政策,預計土耳其經濟相較於其他國家將有更正向之發展。另土國財政部則發布聲明,強調第一季機械設備投資增加,將為未來擴大產能奠基,未來出口預計保持強勁,而自本季開始復甦之旅遊業可望持續維持正成長。

A:

綜合美媒及白宮新聞資料,美國拜登總統5月31日與聯準會主席鮑爾及財政部長葉倫會面商討美國通膨問題,拜登總統再度聲明解決通膨為其首要任務,以期美國家庭從歷史性復甦邁向穩定成長的過渡期,並稱美國聯準會具雙重職責 - 充分就業及穩定物價,聯準會主席鮑爾暨其他領導者正與其相同專注解決通膨問題,隨著更多聯準會成員獲得任命,將使用貨幣政策工具處理不斷上漲的物價,惟渠強調尊重聯準會決策及獨立性,不會干涉聯準會。

 

另財長葉倫接受CNN專訪時承認,去年誤判美國通膨走向,並預測高通膨不會成為持續的問題,惟經濟出現超出預期的巨大衝擊,推升能源與食品價格,供應鏈瓶頸亦嚴重影響經濟,伊強調目前美國處於過渡時期,並不期盼此危機復甦階段將出現強勁成長及創造就業機會,然將致力尋求穩定增長與降低通膨。

A:

匈牙利媒體本(2022)年6月1日報導,總理歐班(Viktor Orban)於5月30日深夜在臉書發文誇耀表示,渠挫敗歐盟執委會禁止從俄羅斯通過管道運輸石油的提議。

歐盟領導人於5月30日同意禁止海運進口俄羅斯石油,同時允許管線進口繼續運往匈牙利等內陸國家,此暫時豁免管線運輸俄羅斯石油並無具體豁免時程。海運進口占俄羅斯對歐盟石油銷售的三分之二。由於禁運以及德國及波蘭之前單方面決定停止通過管線進口俄羅斯石油,自俄羅斯進口石油量迄本年年底將下降90%。相較之下,匈牙利實際上未參與歐盟最近減少對俄依賴所做的努力。

歐班在臉書為政府補貼家庭能源費用進行辯護,提及高通貨膨脹,並表示全歐洲都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邊緣搖搖欲墜。對此,歐班再度歸咎於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而非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歐班補充,使用更昂貴的石油來運行經濟是不能容忍的。

歐盟通過對俄羅斯的第6波制裁措施另包括將俄羅斯最大銀行之一Sberbank排除於Swift國際支付系統、禁播3家俄羅斯國營廣播公司、以及對俄羅斯東正教領袖Patriarch Kirill主教的制裁。歐班曾於5月6日以宗教自由為由反對對神職人員實施任何制裁。

為因應未來無法自Druzhba油管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可能性,匈牙利外交部長Peter Szijjarto於5月31日會晤克羅埃西亞能源部長,確保克國擴大Adria油管向匈牙利及斯洛伐克輸送石油的能量。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對此表示歡迎,並說明可能需時45-60天以提高產能,同時須增加“一些投資”,部分原因係為改造匈牙利煉油廠能加工不同品項的石油。

A:

依匈牙利政府英文官網About Hungary 5月31日引述中央統計局(KSH)數據表示,在企業投資及家戶活動成長的支持下,匈牙利投資額於2022 年第1季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 8.7%,較上一季則增加3.2%。由於外資企業發展的帶動,企業投資成長10.5%,但公共部門投資下降13.0%,原因是中央行政機關強力減少物品採購。

分析師表示,第1季投資升至歷史新高,且因投資增速略高於GDP增速,第1季GDP成長出人意料表現強勁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投資成長速度突出。此成長反映政府對企業投資提供慷慨的直接支持以抵銷疫情影響,及中央銀行與國營銀行提供的低利貸款,而外國直接投資也大量流入製造業。

A:

匈牙利外交暨貿易部長Peter Szijjarto於2022年5月底出席日商日昌(Nissho)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附近的 Ujhartyan新建工廠(生產電動汽車使用的光學薄膜)啟用典禮時表示,匈國政府支持本案 40億福林(1,030萬歐元)的投資,提供14億福林稅捐減免,幫助創造140個就業機會。S外長表示,過去15年見證“世界經濟新時代的開始”,雖然 2007 年來匈投資的8成係來自西方國家,但如今來自東方國家的投資已占7成。此也帶動匈國在過去12年來對東方國家出口成長45%。

S外長稱,汽車製造業是匈牙利經濟的支柱,僱用 154,000 名員工,占工業產出的28%,投資該產業是經濟成長的關鍵。關於政府5月25日宣布對銀行及大公司徵收的暴利稅一事,S外長表示,該稅捐不會影響製造業,匈牙利政府繼續為製造業提供歐洲最友好的投資環境。

A:

繼前2個月連續上調 100 個基準點(basis points)後,匈牙利央行於2022年5月31日貨幣委員會會議決議將基準利率上調 50 個基準點至5.9%,亦同步提高隔夜存、借款利率及一週抵押借款利率至5.9%、8.9%及8.9%,自次(6月1)日起生效。

在央行副行長 Barna bas Virag 上週表示放緩緊縮節奏後,該決定符合分析師的預期。貨幣委員會重申,有必要在較長時期內維持緊縮的貨幣條件,以因應持續的負面供給效應而導致第2輪通貨膨脹風險增加。央行將繼續升息週期,直到通貨膨脹前景穩定在央行目標附近,並且通貨緊縮風險在貨幣政策範圍內達到平衡。

匈牙利官方通貨膨脹目標為3%。Virag副行長會後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總體通貨膨脹率將超過 10%,全年通貨膨脹率平均可能達到 9%。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關鍵任務之一將是設定一個最佳利率水平,以確保可達成控制通貨膨脹目標。

分析師表示,央行聲明反映央行面臨的兩難境地:提高利率雖可抑制通貨膨脹,但不應太高,以免增加經濟成本。

A:

根據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ACCCIM,簡稱中總)及馬國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 Malasia)頃發布「2021年度中總企業調查報告—引領未來:後疫情時代的企業家精神」調查顯示,馬國企業對未來三年的業務前景維持謹慎態度,其中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對企業的短期與長期業務增長維持觀望態度。

 

根據該報告顯示,在724家國內企業的訪問中,有54%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業務增長預測保持信心;約35%給予不確定;對企業未來三年的成長願景,約59%認為將可穩健成長、29%維持現狀以及10%覺得會快速或積極增長。

 

PWC Malasia表示,從這次調查所得證實馬國大部分企業家仍對未來看法樂觀,約51%企業將於未來12個月採取精簡企業架構來增加現金流量,約43%選擇快速降低成本計畫,30%則停止或展延資本支出和其他投資項目。在企業未來三年發展重心方面,約71%的企業將拓展新市場或客戶群、48%將提高數位化設備、47%將守住核心業務、46%將採用新科技和自動化,另40%則將改變商業模式。在企業未來三年的長期投資變化上,約73%企業選擇數位化轉型、領導能力及人才發展,以及72%將採用新科技或自動化。

 

該報告同時指出,馬國企業須擬定長期策略計畫,策劃全面的計畫以達成企業的策略重心,包括擁有適合及充足的資源,同時需要適當的技能及預算來推動創新,以便未來搭上全球經濟復甦道路。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木材理事會(Malaysian Timber Council)主席諾里達(Norrida Yusoff)表示,馬國木材產業受惠於全球供應鏈持續中斷,以及俄烏戰爭,帶動馬國木材產品的需求增加以及木材價格上漲。隨著該理事會頃赴美國與歐洲推展貿易訪問以及馬國種植業暨大宗商品部對中東國家進行農產品推廣工作,對該產業的出口表現帶來助益。

 

馬國2022年第一季木材與木材產品貿易額為86.9 億馬幣(約19.86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 10.14%;其中出口額為65.4 億馬幣(約14.95億美元) ,成長 8.28%;主要出口項目為木製傢俱(7.08億美元,占總出口額 47.36%)、膠合板(2.05 億美元)及鋸木(1.46億美元);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5.2億美元)、日本(2.21億美元)及中國大陸(1.35億美元)。馬國木製傢俱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4.2億美元)、日本(3,965萬美元)及新加坡(3,115萬美元)。隨著全球需求殷切,帶動馬國木材與木材產品出口顯著增長。

 

馬國2022 年第一季木材進口額為21 億馬幣(約4.8億美元) ,較2021年同期成長 16.67%;主要進口項目為鋸木(4,996萬美元,成長54.1%)及單板(2,907萬美元,成長57.1%);主要進口來源國為中國大陸(1.8 億美元)、印尼(9,696萬美元)及越南(4,128萬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