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里西斯共和國(Republic of Mauritius)位於非洲東南方、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以東800公里之印度洋中,首都為路易士港(Port Louis)。 

模里西斯面積2,04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200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仰有印度教、天主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為主。 

模里西斯自1968年獨立以來,已由低收入農業經濟發展成為中等收入之多元經濟,主要經濟組成包括旅遊、紡織、製糖及金融業等及金融業等。近年資通訊產業、水產、房地產、醫療、能源等產業亦開始發展,吸引國內外資本。模國主要出口產品為衣服、紡織品、糖、花、魚、動物等。進口產品則以製成品、資本財、食品、石油產品與化學製品等為主。

A:

盧安達共和國(Republic of Rwanda)為內陸國,位處非洲中部偏東,北臨烏干達,東界坦尚尼亞,西臨剛果民主共和國及基霧湖,南接蒲隆地,首都為基佳利(Kigali)。 

盧安達面積2萬6,338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200萬人。官方語言為法語、英語及Kinyarwanda語。居民信仰以天主教與基督教為主。 

盧安達與鄰國間交通運輸網絡不甚完善,主要透過陸運至肯亞Mombasa港出口。

盧國鎖定農產加工、資通訊、貿易、物流、礦業及建築業為重點產業,於首都基佳利設置經濟特區,提供租稅減免,鼓勵外人投資。盧國主要出口產品為食品、石油以外原物料、礦物油等。進口產品則以機械及交通運輸設備、鋼鐵、石化產品、水泥等建築材料為主。

A:

賴比瑞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iberia)南部瀕大西洋,西部鄰接獅子山,北部鄰接幾內亞,東部與象牙海岸為界。首都為蒙羅維亞(Monrovia)。 

賴比瑞亞面積11萬1,369平方公里,人口約494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仰以基督教、伊斯蘭教及傳統宗教為主。 

賴國主要出口產品為橡膠、木材、鐵礦、鑽石,可可亞、咖啡等。進口產品則以燃料、化學製品、機器、交通設備、糧食等為主。

A:

柬埔寨青年企業家協會(YEAC)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簽署合作備忘錄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5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官方臉書頃公告,JETRO駐金邊辦事處首席代表Marisa Haruta與柬埔寨青年企業家協會(YEAC)總裁Seang Sopagna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MOU),共同支持雙邊貿易,並增進2國之商業關係。約200名商界人士和官員參加簽署儀式。

 

Sopagna總裁表示,探索商業及投資機會是該協會6個優先策略目標之一。該協會一直在與合作夥伴建立積極關係,以促進其成員在區域與全球貿易之連結及投資機會。該MOU允諾2個組織共同努力,創造良好商業環境,並鼓勵日本私營公司在柬埔寨進行更多投資。雙方另將舉辦商業與投資活動,例如商業洽談會、研討會、貿易展覽及商務考察等。

 

本(2022)年初,JETRO與柬埔寨商工總會(CCC)也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加強與深化兩者間及東協企業諮詢委員會與JETRO間之合作關係。

 

本年1月柬埔寨與日本雙邊貿易額1.81億美元,年增2.1%。據JETRO稱,去(2021)年柬日雙邊貿易額達23.32億美元。柬埔寨去年對日本出口17.52億美元,年增8.4%。柬埔寨從日本進口3900萬美元,年增3.5%。JETRO將服裝、電氣、電子零件列為柬埔寨對日本的主要出口產品,而將機械、電子及高科技產品列為主要進口產品。

 

柬國商務部長潘索拉(Pan Sorasak)表示,日本透過加強在柬埔寨投資基礎建設、進行人力資源開發計畫及保持2國熱絡的經貿關係,為柬埔寨經濟發展貢獻良多。日本以外人直接投資(FDI)及官方發展援助(ODA),帶給柬國現代科技、知識及技能。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毛淡棉商品中心稱,隨著中國COVID-19病例在近幾個月重新攀升,完全依賴中國市場的孟邦冷凍魚出口疲軟。出口商表示,孟邦生產的魚類在中國消費量很大。小型雲鰣(Hilsa)及鯖魚(Mackerel)可出口到馬來西亞。然而,馬來西亞每3個月只購買1個貨櫃的魚類,因此出口量非常低。通常緬甸每月向中國運送3-4個貨櫃的魚類。中國市場占孟邦魚類出口的90%以上,但中國正加強有關貨運的防疫法規,擾亂了供應鏈。自2020年10月以來,中國已禁止緬中間的部分邊境站進行跨境貿易。冷凍魚產通過海運冷鏈出口。在封鎖期間及嚴格的防疫政策下,緬中兩國貿易商都不敢冒險。貿易商因加強COVID-19防疫措施,正面臨著運輸成本上升及貿易障礙等難題。部分貿易商在潑水節前夕出口的冷凍魚,但表示漁貨仍未進入市場,因仍然不能從貨櫃中取出,或者目前可能在冷凍庫中。

 

孟邦的漁產出口業自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已經崩潰。出口市場很難再恢復。據國家啟蒙研究所稱,目前中國大陸正在封城,自市場暫時關閉已近2個月,交易萎縮幅度將超過預期。每年大約有180噸魚類出口到國外市場。中國占孟邦漁產出口的90%。孟邦的冷凍魚出口已連續2年下降,導致孟邦冷藏庫的冷凍魚庫存增加。一家冷凍庫營運商表示,隨著出口衰退及中國需求下降,有豐足的冷庫魚庫存。孟邦有14個漁場,從事漁業的近海及近岸漁船逾1,500艘。由於孟邦有沿海地區,近海及近岸漁業在孟邦蓬勃發展。毛淡棉商品中心表示,漁業在推動孟邦經濟成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A:

柬埔寨與印度考慮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5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洪森總理與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日前在視訊會議中討論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事宜,雙方同意加快完成內部技術工作進度,以展開談判,推動洽簽FTA,雙方另強調該協定將可加強貿易、投資與其他領域之合作。

 

雙方在會中強調,柬印在投資、貿易、文化、旅遊等領域有殷切合作需求。洪森總理要求印方加快內部技術工作以推動FTA談判,並加快諮商步調以完成柬印雙邊投資條約草案。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柬印(度)雙向貿易在去(2021)年降至3億美元。

 

柬國商務部表示,柬埔寨已成立工作小組,研究與印度簽署FTA談判之潛力及可行性。柬國商務部次長兼發言人Pen Sovicheat表示,2國各自之工作小組正在完成洽簽FTA的可行性研究。對柬國而言,印度係巨大市場,獲得該市場將有助柬埔寨出口市場多元化。柬埔寨商工總會(CCC)副會長林恆表示,簽署更多自由貿易協定如柬中FTA或柬韓FTA將有益於擴大柬埔寨產品之出口市場並吸引投資。

 

洪森總理表示,在柬埔寨和印度之間建立直航將可促進旅遊業發展,尤其是在柬埔寨取消部分入境限制後。建立從金邊、暹粒到印度之直航將促進2國間的旅遊業,尤其是柬埔寨已對接種疫苗之遊客開放,抵達時無需進行核酸檢測PCR或快篩。林恆副會長指出,2國直航不僅可以為遊客服務,亦可以吸引柬埔寨旅遊業之投資。

 

2國訂於今年慶祝柬印建交70週年,相信將加強2國合作關係。柬埔寨政府的目標是與主要貿易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柬埔寨已與中國及韓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A:

柬埔寨2022年預計經濟成長5.1%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5月1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財經部最新預測,柬國經濟今年將成長5.1%,到2023年將成長6.2%。該預測是財經部在國際貨幣基金(IMF)駐柬埔寨代表團對柬國總體經濟初評後所進行的估計。

 

有關柬國經濟與金融狀況之評估,IMF駐柬埔寨代表團Alasdair Scott團長表示,柬國經濟增長係歸因於社會經濟復甦,儘管存在高通膨、持續的俄烏戰爭、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放緩,以及已開發國家貨幣政策緊縮快過預期等風險。

 

另IMF預測2023年柬埔寨經濟成長應高於之前預測的6.2%,主要是受惠旅遊業成長的貢獻。IMF還敦促柬埔寨政府採取即時措施以因應社會與經濟挑戰,並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別是,柬埔寨成功的疫苗接種政策應該持續下去。IMF駐柬埔寨代表團還表達支持柬埔寨即將主辦「2022年東協峰會」,並願意提供柬埔寨政府在技術援助與政策指導方面的協助。

 

柬埔寨副總理兼財經部長Aun Pornmoniroth強調,IMF當前使命甚具重要性,尤其在俄烏戰爭造成的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直接或間接已影響世界各國。

 

Pornmoniroth部長要求IMF在未來幾個月研究3個關鍵問題,包括因俄烏戰爭導致通膨上升及其對柬埔寨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對農業部門的影響;柬國民間信貸快速增長造成的問題,與建築業及房地產業面臨的經濟風險,以及檢視柬國政府的稅收策略及資金來源。

A:世界銀行所屬「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rporation, IFC)本(5)月17日發布《宏國私人企業部門針貶報告書》指出,宏國為西半球第二貧窮國家(僅次於海地),2020年宏國人均所得僅2,340美元,全境共990萬人口中,約六分之一每日平均開支不足1.9美元,且自1960年以來,平均每年人均所得成長率僅約1.2% 基於下列因素,宏國經濟成長率始終偏低,且迄仍無法擺脫「結構性貧困陷阱」:高度仰賴農業、違反常規之現象(informalidades)普存於各個領域中、針對外來影響(包括天災等)之高度脆弱性、犯罪率高且暴力犯罪頻仍、政治不穩定及政經環境孱弱。 宏國政府機關行政效率不彰且監管措施繁複冗長,且投資回報率不足,導致犯罪率竄升,民心遂多盼能移居國外,造成惡性循環現象,致使貧窮狀態與「低度開發」之情狀持續。 「國際金融公司」報告指出,雖有前述種種不利因素,但宏國私人企業對於振興宏國經濟,仍得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 - - 宏國私人企業應集中發展重點產業(以期吸引外資)、推動出口多樣化方案,創造就業,進而加速經濟復甦。 此外,宏國享有豐沛之生產資源、工業基礎厚實、擁有「以市場為導向」之改革議程及「得予通聯世界主要市場」之優良地理位置、具成長潛力之勞動人口、肥沃平原中之生物多樣性(農產品多元性)、乾淨河流與豐饒之沿海漁區,致宏國成為世界吳郭魚第一大出口國及拉丁美洲蝦之第二大出口國。 除前開市場導向、勞動人口及豐富農業環境與資源等各項優點外,宏國亦享有工業勃興之經濟發展優勢- -製造業雖方興未艾,卻已占GDP20%,工業產品亦朝多樣化發展,且逐步籌設加工出口區,政府並持續推動經濟自由化政策,宏國亦與中美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加強推動出口。

A:

菲國中央銀行總裁Benjamin Diokno於5月19日宣布,貨幣委員會決定提高中央銀行隔夜逆回購(overnight reverse repurchase)操作利率25基點,達2.25%,從5月20日起生效。該利率在2020年總共降低200基點,達到歷史最低紀錄之2%。據此,隔夜存款及放款利率亦將分別提高為1.75%及2.75%。

此為央行在疫情期間執行超寬鬆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活絡以來首次調升,此調升動作亦早於D總裁先前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才會調升之預期。

D總裁表示,鑒於油價持續上漲,預期通貨膨脹已出現,導致出現第二輪效應,如馬尼拉都會區(NCR)最低工資的調升。央行預測今年的平均通膨率為4.6%,而去年3月為4.3%。2023年的預測從3.6%調升為3.9%。由於油價預期會持續上漲,最低工資也上漲,美國聯邦準備利率上升以及全球經濟產出成長放緩等,價格上漲速度將在下半年達到5%以上的高峰。預計2023年下半年,才會減速至政府目標的2%至4%區間內。因此,貨幣委員會認為利率及時上調將有助於阻止進一步的第二輪影響,並緩和通膨的預期。

A:

印尼總統左科威本(5)月12日抵達美國進行為期5天訪問。訪問期間左科威總統於本月12日偕印尼海事暨投資事務協調部部長Luhut、投資部部長Bahlil Lahadalia、貿易部部長 Lutfi及印尼駐美國大使Rosan Roslani等,在華盛頓特區與美國12家企業領導人進行會晤(包含數據中心、石油天然氣、製藥與醫療保健、再生能源、採礦冶煉廠、食品及LED照明等產業業者),並向該些企業承諾,印尼政府將支持美國企業對印尼擴大投資,並在過程中提供協助。

 

近期美商公司在印尼投資動態包含:

(一) 微軟刻正在印尼建造數據中心及電信基礎設施。

(二) 食品加工業者嘉吉公司(Cargill)將加碼投資印尼,預計在印尼Cikande地區擴廠加倍生產樹薯糖漿及甜味劑。

(三) 空氣化工(Airproducts & Chemicals)預計在印尼投資150億美元,近兩年已投入70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包含甲醇及氫氣相關產業。未來可能再增加投資30億發展氫氣產業。

(四) 自由港銅金公司(Freeport-McMoran)目前在印尼東爪哇錦石縣(Gresik)建造銅冶煉廠,進度已達40%,預計明(112)年投產。

(五) 照明製造業者Alphalite公司及鋰離子電池技術公司Charge CCCV (C4V)亦評估在印尼投資。

(六) 左科威總統於美國訪問期間,曾於本月14日另赴德州Boca Chica拜訪Space X太空科技公司,並與該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亦為特斯拉電動車之創辦人)進行晤談,會上邀請馬斯克訪問印尼及在印尼投資,並獲馬斯克回覆表示預計本年11月訪問印尼。另據印尼KOMPAS報本月19日報載,美國特斯拉公司預計在印尼中爪哇巴塘工業區(KIT Batang)投資電動車廠及電動車電池生態系。倘該計畫具體落實,印尼將成為特斯拉繼中國、德國之後,第三個海外工廠據點。

 

去(110)年全年美國對印尼投資金額達25.37億美元,比109年(7.49億美元)成長約238%,去年美國為印尼第4大外人投資(FDI)來源國。本年第1季美國對印尼投資額達6.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4.47億美元)成長40%,惟比上季(去年第4季)(12.28億美元)衰退95%,本年第1季美國為印尼第5大外人投資來源國。

A:

尼加拉瓜位於中美洲,北鄰宏都拉斯,南與哥斯大黎加為界,東濱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主要港口為太平洋岸Corinto港口。

尼國以農立國,農產品為出口大宗,享有中美洲穀倉盛譽,主要出口產品包含咖啡、冷凍牛肉、冷藏牛肉、乾酪及起司、蔗糖、菜豆、蝦及龍蝦、花生等;製造業以免稅加工出口區為主,外銷成衣及汽車配線等項目。

A:

沙烏地阿拉伯素有「中東心臟」之稱,位處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東臨波斯灣,西臨紅海,為該區域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且是中東地區最大經濟體,石油儲量占全球總量25%,天然氣儲量占全球總量10%。

沙國重要經濟政策:(1)願景2030計畫(Saudi Vision 2030)、(2)新未來計畫(NOEM)、(3)紅海計畫(the Red Sea)、(4)持續推動沙化政策(Saudization)、(5)課徵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

近年為擺脫對石油產業過度倚賴並促進國家經濟多元化發展,積極推動沙烏地《願景2030》,在該計畫引領下逐步推動國家轉型、婦女平權、產業多樣化、本地人民就業率提升及重返溫和伊斯蘭等社會層面之改革。沙國正處於對外開放的起始點,我商可鎖定需求,切入相關產業進行深度合作,未來商機無限。 

貿易資訊:沙國是中東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我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長期以來對臺灣貿易均呈現巨額逆差。2020年沙國為我國第15大貿易夥伴、第11大進口來源國及第27出口目的國。2020年臺沙雙邊貿易總額為57億美元(占我國貿易總額0.9%)。

沙國為我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自沙國進口主要產品為原油、甲醇等化學品、聚乙烯、聚碳酸樹脂及聚丙烯等。我國對沙國出口貨品則相較多元,包括小客車及零件、鋼鐵、照明或視覺信號設備、化學原料及螺釘等。沙國自2018年6月開放女性駕車,對小客車及零配件等產品需求增加,因此相關產品受惠,出口金額成長。

 

A:

墨西哥東臨墨西哥灣,西濱太平洋,北連美國,南接瓜地馬拉、貝里斯,屬於中美洲。面積為1958,201平方公里約臺灣54.3倍大。主要產業為汽車、電子工業,製鞋及製酒業等。

墨國首都位於墨西哥市,主要語言為西班牙語。首都位於中南部內陸海拔2,300公尺高原,涵蓋衛星城市的人口達2,400萬,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與商業中心。

墨國因地廣人多、人力充足、勞工土地成本相對低廉,又為美加墨協定(USMCA)的一員,與全球最大市場美國相鄰,成為外國投資者注目的焦點。

A: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通稱衣索比亞,是位於非洲東北方,俗稱非洲之角的國家。該國北部與厄立垂亞接壤,東部與吉布地及索馬利亞、索馬利蘭相接,西部接蘇丹及南蘇丹,南邊則與肯亞接壤。衣索比亞首都及最大城市是阿迪斯阿貝巴。 

衣索比亞為非洲少數的內陸國家,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12億人,為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家。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種族為奧羅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尼亞族及索馬利亞族,四者共佔衣索比亞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官方語言為阿姆哈拉語。大約2/3居民信仰基督教,1/3信仰伊斯蘭教,另有少數傳統宗教。 

衣索比亞歷史悠久,大約距今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已經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早在公元1世紀左右,該地即有建立國家,因此在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時期,衣索比亞是非洲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者,維持其君主制傳統的國家。衣國70%勞動力集中於農業,該國咖啡具國際知名度,因此主要出口咖啡、油菜籽、蔬菜、黃金、花卉、皮製品等。主要進口金屬及其加工品、電子設備、石化產品、汽車、化學品、肥料等產品。

A:

象牙海岸共和國(Republic of Côte d'Ivoire),或稱科特迪瓦共和國,通稱象牙海岸或科特迪瓦,位於西非,南臨幾內亞灣,鄰國包括東邊的迦納,西邊為賴比瑞亞和幾內亞,北方則為馬里及布吉納法索。首都雅穆索戈(Yamoussoukro),最大城市及港口則為阿必尚。 

象牙海岸面積約32.6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57萬人,全國有69個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約占42%)、曼迪族系(約占27%)、克魯族系(約占15%)和沃爾特族系(約占16%)。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39%)、基督教(33%)及當地傳統信仰。 

象牙海岸自1960年獨立後,享有近40年的政治穩定環境,在1960年至1975年間,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超過6.8%,工業萌芽,現代化建設開始興建,象國自此即被視為西非的典範國家。加以象牙海岸氣候穩定、雨量豐沛,農業亦相當發達。因此該國主要出口可可果、加工可可、棉花、腰果、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天然橡膠、塑膠製品、黃金等。主要進口機械設備、稻米、塑膠原料、鋼鐵製品、交通設備、鮮魚、電機設備等產品。

A:

賴索托王國(Kingdom of Lesotho),簡稱賴索托,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位處非洲南部,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國包圍,接壤邊境線909公里長。 

賴索托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12萬人,主要由巴蘇托族和祖魯族組成。官方語言為英語,另外席索托語(Southern Sotho)、祖魯語、科薩語等於該國通用。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80%),其餘則為當地原住民傳統宗教(20%)。 

賴索托因地處高原,境內地形崎嶇,被稱為「天空王國」,也因此氣候乾冷,主食玉米等未能自給自足。境內基礎設施欠缺,工商業不發達,失業率達40%以上。該國主要經濟來源係1.大批赴南非礦場工作的礦工匯回薪資;2.臺灣廠商在賴國投資成衣、紡織及鞋類生產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也因此該國主要出口成衣及鞋類、羊毛、食物及活動物等。主要進口食物、建材、車輛、機械、藥品、石油產品等產品。

A:

南非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Africa),通稱南非,位於非洲南端、南大西洋與南印度洋交會處,西部鄰納米比亞、北部接壤波札那及辛巴威、東北部鄰接莫三比克及史瓦帝尼,境內另一國家賴索托。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為普勒托利亞、立法首都為開普敦、司法首都則為布隆泉。國際社會公認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普勒托利亞為南非的首都。最大都市為則為約翰尼斯堡。

南非國土面積超過12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900萬人,主要種族包括祖魯、柯薩、荷裔白人、英裔白人、印度、阿拉伯、華人等。南非政府注重種族平衡,官方語文共有英語、南非語(Afrikaans)、祖魯語等11種。居民多數信仰基督教(86%)。

南非礦產及動植物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加上發展較早,有優秀工業發展基礎,主要出口礦產、貴金屬、汽車、機械設備及零件等。主要進口機械設備及零件、電子設備及零件、化學品、汽車及零配件等產品。

A:

瓜地馬拉位於中美洲,西北與墨西哥接壤,南濱太平洋,東靠加勒比海,東南與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為鄰,面積約為108,889平方公里,約臺灣之3倍,並與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有「中美洲北三角」之稱。

瓜國首都位於瓜地馬拉市,主要語言為西班牙語。瓜國具多樣性氣候、天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鄰近美、加、墨及中南美洲國家廣大市場,可快速供應周邊市場及節省運輸成本。

A: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Arab Republic of Egypt),通稱埃及,位於非洲東北方,地理上該國地跨亞非二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鄰國包括西邊的利比亞、南邊的蘇丹、東北方的以色列。首都為開羅,最大商港為地中海岸的亞力山大港,境內的蘇伊士運河則為亞洲至歐洲的重要航道,亦是該國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埃及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1億人,主要為埃及人及少數原住民努比亞人。官方語言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在受過高等知識教育者間可通行。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90%)、基督教約占10%。 

埃及為文明古國,觀光資源豐富,亦具有想當多礦產,且尼羅河流域自古即為埃及糧倉,因此該國主要出口原油、水果和蔬菜、棉花、紡織品、金屬製品、化學品、加工食品等。主要進口機械設備、食品、化學品、木製品、燃料等產品。

A: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通稱奈及利亞,位於西非幾內亞灣西岸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南,北邊的尼日,東北方與查德接壤一小段國界,正東則是喀麥隆。首都為阿布加,最大城市也是該國最大港口則是拉哥斯。

奈及利亞面積超過92萬平方公里,非洲人口最多國家,多達2億人,主要三大部族豪薩(Hausa)、尤魯巴(Yoruba)及伊博(Igbo)等。英語為官方語言,但全境約有三百餘種方言,三大主要部族亦有各自族語。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50%)、另基督教與傳統宗教合計50%。

奈及利亞各項石油及礦產資源均非常豐富,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氣、可可、橡膠、芝麻、蝦及蟹等。主要進口機器設備、化學製品、車、汽車零組件、工業產品、食物、資訊設備等產品。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