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肯亞共和國(Republic of Kenya),通稱肯亞,位於東非,瀕臨印度洋,鄰國包括東邊的索馬利亞、北邊的衣索比亞、西北方的南蘇丹、西邊的烏干達及南邊的坦尚尼亞。首都為奈洛比。 

肯亞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200萬人,境內多達40多個民族,基庫尤族為最大部族(18%),其次是盧希亞族(14%)、盧歐族(13%)等。官方語言為史瓦希里語(Kiswahili)及英文。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83%)及伊斯蘭教(11.2%)。 

肯亞素有非洲矽谷之稱,知名之非洲行動支付M-PESA即由該國發跡。該國主要出口茶葉、園藝產品、咖啡、石化產品、漁業產品、水泥等。主要進口機械及運輸設備、石化產品、汽車、鋼鐵等產品。

A:

智利位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西麓,東與阿根廷以該山為界,北鄰玻利維亞及秘魯,西面臨太平洋。面積756,626平方公里,另在南極亦有領土125萬平方公里。首都為聖地牙哥,智利土地幅員遼闊,農、林、漁及礦等天然資源豐富,為全球第一大銅生產國。

智利崇尚民主、自由、法治,採行開放的自由市場政策,經濟基礎穩固,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與墨西哥、哥倫比亞及秘魯成立太平洋聯盟,並對外洽簽貿易協定,拓銷礦業、農林漁牧等自然資源之出口,以擴大市場。智利具備天然資源及地理型態適合再生能源發展,亦是南美洲第一個課徵碳稅的國家。

 

A:

巴林目前的發展目標在於推升整體經濟動能,主要措施有暫停徵收外勞雇用稅及對國有的海灣航空(Gulf Air)進行紓困;而降低青年失業率,提高國民素質,鼓勵新興產業及降低政府債務將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挑戰。

A:

 

科威特相關政策制定皆是以實現”New Kuwait 2035”為目標,除制定有”Kuwait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KNDP”之長期發展計畫,另亦制定每五年期的「五年經濟發展計畫」。計劃以7大支柱為目標:(1)提升全球定位、(2)強化基礎建設、(3)投資人力資本、(4)改善公共管理、(5)高品質醫療環境、(6)平衡經濟發展、(7)環保宜居國家。

A:

阿曼目前仍朝經濟多元化策略、改善投資環境措施等方向上進行。政府未來發展方向主要仍在積極吸引外資,期使產業能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如製造業、觀光業及物流產業等,積極開發推展自由貿易區與資訊科技園區等,輔以經濟多元化,以及加強國營事業民營化等。

A:

以國鼓勵創新及新創公司,發展利基型產業,扶植自駕車、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量子科學等新興產業研究,以吸引國際企業至以國投資。我國主要出口項目為積體電路及電話機,自以色列進口光學精密計量儀器、積體電路及電機設備、機器及機械用具等。

A: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濱太平洋,與厄瓜多、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巴西相鄰,面積約為1,285,215平方公里,約臺灣之35.5倍。其主要語言為西班牙語,首都位於利馬,為秘魯最大城市,匯集各種產業,亦為秘魯最重要市場。
秘魯市場開放度高,平均關稅低,本土產業不易發展,因此相當仰賴國際貿易,又境內貧富差距大,購買力呈兩極化。其經濟區依地形可劃分為三區:海岸、山區、叢林區,各區各有其樞紐城鎮,亦有不同之市場特色。
 

A:

一、    據新加坡統計局於本(2022)年5月20日發布的「國內批發貿易指數(Domestic Wholesale Trade Index)」數據顯示,星國2022年第1季國內批發貿易銷售額與去(2021)年同期比較成長14.0%;倘不包括石油,則成長18.1%。
二、    其中,「化學產品暨相關行業」及「船舶用品供應暨船隻添油業」,受石化產品、船用燃料及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第1季國內銷售額分別成長53.6%及24.6%;「電信暨電腦業」及「電子零配件業」因市場對流動設備暨電腦硬體需求增加及電子零配件價格上漲,分別成長18.6%及16.6%;「交通設備業」則下跌7.9%,主要是因車輛需求減少;受音頻暨視頻設備銷售減少影響,「家用設備暨傢俱業」亦下跌2.4%。
三、    與2021年第4季比較,新加坡2022年第1季國內批發銷售額經季節性調整後成長5.1%;倘不包括石油則成長5.2%。其中,「化學產品暨相關行業」及「電子零配件業」分別成長12.0%及11.3%,主因是石化產品、半導體及微晶片的銷售額增加;「一般批發貿易業」及「家用設備暨傢俱業」則分別下跌8.2%及4.9%,是因鐵礦石、防護口罩及音頻暨視頻設備的銷售額下跌。
四、    另新加坡統計局發布的「海外批發貿易指數(Foreign Wholesale Trade Index)」顯示,星國2022年第1季海外批發銷售額大幅成長46.7%,是因原油及石油產品的價格上漲;倘不包括石油,則成長25.1%,因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下外部需求增加及金屬暨金屬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與2021年第4季比較,新加坡2022年第1季海外批發貿易額經季節性調整後,成長 13.6%;倘不包括石油,則成長6.7%。
 

A:

一、    據跨國人力仲介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發布的「全球金融科技人才報告(Global FinTech Talent Report)」顯示,新加坡金融科技業(FinTech)人才的流動率位居全球第2名,平均服務年資約1.3年,中國以0.8年位居全球第1名,英國以1.4年排名第3名。
二、    上述報告指出,與2020年比較,2021年新加坡金融科技業的職位數量增加163%,每3個職缺中即有1個是軟體工程師。正積極招聘的金融科技業領域包括科技銷售、資訊科技諮詢及產品管理等。擁有數據科學、營運及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能,同時具備團隊合作、敏捷性、對科技熱情的人才,受到金融科技業高度青睞。但性別差距仍存在,新加坡金融科技業的女性人才比例為26%,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24%。
三、    華德士公司表示,在一個缺乏應聘者的市場,薪資及股票期權方面的報酬在金融科技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然應聘者也希望具備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重視開放及有效率的管理。該公司建議金融科技業考慮工作場所的靈活性,例如遠距工作,以及提供培訓與提高技能的機會,尤其在尖端技術方面,以吸引及保留人才,同時保持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
四、    數據供應商VacancySoft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擁有483家活躍的金融科技公司。另據金融科技分析供應商findexable及雲端銀行平臺Mambu發布的全球金融科技排名,就民間金融科技公司數量與質量及商業環境而言,新加坡排名全球第4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1名。新加坡金融科技業的前3大領域是區塊鏈、支付及個人銀行。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5月18日報導,丹麥梅特總理向媒體指出北海4國聯合擴建150 GW風電將需要超過1兆丹麥克朗的投資,基於關建技術及國安考量,丹麥將排除中國風電製造商參與。

 

梅特總理說: 在這裡談論是關鍵基礎設施,政府的立場是非常明確,在關鍵基礎設施方面,我們將與有共同安全利益的國家合作。 除此之外,丹麥歐盟議員代表Morten Helveg 與丹麥學者Luke Patey也同意總理之說詞。

 

 P氏歐盟議員指出: 北海風電項目牽連許多非常關鍵的技術,我們不能天真對待中國其處理方法。 中國有成為世界風機領導者的雄心,因此必須非常小心。 據歐盟稱,因中國風機公司接受國家補助,歐盟現在透過對中國風機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來遏止這種情況。

 

丹麥國際研究中心之專研中國之學者Luke Patey指出 ,出於同樣的原因,歐洲政客有充分的理由對中國人保持警惕。首先,此項目關及能源供應之關鍵基礎設施。 其次,因渠對中國扭曲競爭有特別的深入研究。並指出,中國製造商從中國政府得到大量的國家補助。 同時,中國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因而可以較歐洲製造商提供更低價格的風機。由通訊產業得以借鏡,華為電信公司因獲國家補助得以在過去十幾年在歐洲市占率達40%。 倘歐盟無制定立法來反對中國公司獲得的國家補助,那麼可以想像,風能產業將會出現電信產業的情景。

 

智庫 Axcelfuture 的主管 Joachim Sperling則認為中國應該在平等的條件下競爭  。渠指出,理解政客的擔憂,但認為,歐盟體系必須建立公平的篩選機制以確保每個人都遵守遊戲規則。重要的是,中國風電在全球的佔有率非常大,應被允許投標。 否則,不能指望丹麥能進入中國的市場,恐將引發另一場真正的貿易戰而轉貧窮。

A:

阿聯大公國地處波斯灣及阿曼灣之間,與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邊界緊鄰,位居歐亞非三大洲之間,位置適中,加上海空運輸設備齊全,營運效率亦較中東其它國家高,社會自由及開放程度較高,因此已發展成中東地區最大轉運中心,其轉口貿易市場涵蓋整個中東地區、印度次大陸、中亞獨立國協國家及非洲大陸,市場幅員廣大。

A:

因伊朗受美國制裁,美國OFAC已將台伊清算機制的相對方伊朗Parsian Bank列入「黑名單」,因此台伊清算機制已全面喊停,自2019年起,我與伊朗貿易往來大幅下跌。

A:

卡達積極與鄰近阿拉伯各國以外之國家開展合作,亦加深卡達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扶植石化、觀光、金融、零售及服務等產業。同時,持續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前往投資布局。我國主要自卡達進口天然氣及石油,長期處於貿易逆差。

A:

保加利亞索菲亞環球電子報(Sofia Globe)報導,本(5)月20日保國電子政府部長Bozhidar Bozhanov在國會答詢時表示,該部將成立一個新的分析部門,以監控在媒體及社交網路針對性散播的假訊息及假新聞,但該部門僅負責監督,並無監管權,亦不會排擠保國廣播監管機構電子媒體委員會(CEM)的權力。

B部長表示,此監控部門將秉持「政府或任何大型企業都不應自行決定哪些資訊為真或假,亦不應擅自封鎖某些訊息」的基本原則,為各機構在其政策領域提供分析報告。

許多針對性的誤導性內容係透過受聘的網路水軍傳播,他們通常在家工作,並透過發表評論或文章獲得報酬,網路水軍收到指示後,在特定的群體中分享假消息,再透過網路演算法的連結,使這些假訊息迅速推播流通。

B部長於本周稍早赴布魯塞爾訪問,與歐盟執委會資深官員討論有關打擊假新聞的問題。渠表示,落實歐盟數字服務法將有助解決假新聞散播問題,而網路推播演算法必須透明,使每位使用者都知道收到該類型推播訊息的原因。

B部長認為,在保加利亞及許多東歐國家,假新聞已明顯成為系統性問題,並稱這些假訊息的來源最有可能是俄羅斯政府。渠進一步指出,假信息傳播有幾個原因,包括訊息的語言較冷門,減少被Facebook封鎖的機率。另針對偽造的個人資料等,Facebook並未向個別歐盟國家或歐盟執委會提供足夠的資訊進行研究。而歐盟數位服務法將要求Facebook等社交媒體提供內部信息,並可能需要確認某些個人資料是真人或是網路水軍。

A:

據媒體報導,沙烏地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投資逾10億美元、持股約67%之美國電動車製造商Lucid Group Inc.,於去(2021)年10月出廠交付首輛電動車後,本(2022)年第1季共交付360輛,本年4月單月交付數量再增加至300輛。

Lucid執行長Peter Rawlinson表示,該公司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之電動車廠持續提升上述產能,估計至2025年前可達35萬輛之年產量,目前市售之Air系列車款每輛售價介於8萬7,000美元至17萬9,000美元之間,本年將推出名為 Air Pure新型車款,訂價為8萬7,000美元起跳,單次充滿電量後最高可連續行駛400英里,能效大幅提升。

R執行長指出,Lucid電動車走的雖是奢華及高端路線,但因採用尖端科技及低耗能技術,產品性價比極高,該公司將持續提升經濟規模,盼可將每輛電動車售價拉近至5萬美元,以利減輕消費者負擔及刺激銷售。

Lucid於美國本土以外之第1間電動車組裝廠落腳於沙烏地西部、鄰近吉達之阿布都拉國王金融城工業區-King Abdullah Economic City (KAEC) Industrial Valley,據悉頃於本年5月18日破土動工,建廠資金來源包括沙烏地產業發展基金(Saud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und, SIDF)挹注50億里雅(約13億美元),估計可創造逾4,500個就業機會,完工投產後最高可年產15萬輛電動車。

R執行長進一部指出,Lucid目前規劃將半散裝(semi-knocked-down, SKD)零組件自亞利桑那車廠運送至沙國KAEC車廠進行組裝,該廠預計可於明(2023)年投開始生產、2025年全面投產、2026年可達最高年產能,另KAEC廠亦可獨立生產電池模組、馬達、變流器及變速器等動力設備,Lucid將選送沙籍人員至亞利桑那廠接受完整訓練,完訓後可將整套技術複製攜回KAEC廠運用。

沙烏地政府前已表示,計劃於未來10年內向Lucid採購最高10萬輛動車,另沙國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部長則透露,Lucid在沙之電動車組裝廠未來將出口85%產量,此均符合沙國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推動之能源轉型、降低碳排、在地製造、國民就業、經濟多元等重要目標。

A:

法國財經部企業總局(DGE)(5)18日公布與勞動部轄下之就業暨職業培訓總署(DGEFP)共同彙整,對於汽車產業協力廠商之支持措施手冊,以因應汽車產業之實際需求。

 

法國汽車產業規模達4千家業者,共創造約40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的營收計1,550億歐元,為重要之戰略工業,目前面臨技術日新月異(如歐盟擬自2035年禁售燃油車,及因應車輛電動化趨勢對新的協力廠商有高度需求等)、產業結構轉型、疫情衝擊及電子零組件短缺等挑戰。

 

法國政府提供多項支持措施,以協助汽車產業相關業者,包括「法國2030(France 2030)」投資計畫中提撥26億歐元協助產業於2030年前推動轉型,並針對投資、維持就業、產業轉型及員工培訓等需求提出四大協助措施,摘譯如下:

  • 個別輔導及投資協助:
  1. 提供業者專家個別輔導服務:產業專家針對供應商多元化、營運績效改善、強化財務體質等提供專業輔導;
  2. 多元化汽車產業協力廠商之徵案計畫:為協助業者發展未來汽車新技術,對於分散其協力廠商相關投資提供協助;
  3. 未來汽車第2期基金(Fonds Avenir Automobile 2):針對汽車產業協力廠商進行股權投資;
  4. COREM 2022徵案:對汽車暨運輸研究指導委員會(Comite d’Orientation pour la Recherche Automobile et Mobilite)訂出之發展路徑相符之創新案件提供協助。

 

  • 員工培訓及轉職協助:
  1. 國家就業-培訓基金:補助部分停工或財務困難企業之培訓支出,並協助其渡過難關;
  2. 職業轉型:補助新興產業或高度需求產業領域之培訓費用,以因應經濟轉型;
  3. 提供半工讀制度(alternace)特殊補助:針對企業聘僱學生實習工讀提供補助;
  4. 轉職協助:協助實習培訓後專業證書之取得。

 

  • 協助業者處理人資及維持營運、提供聘僱補助等:
  1. 部分就業:協助業者支付應給付員工之部分就業補償金;
  2. 長期部分就業:協助業者支付長期應支付員工之部分就業補償金;
  3. 人力資源業務諮詢:提供人力資源業務諮詢費用支持;
  4. 綠色企業地區志願者(Volontariat territorial en entreprise Vert):補助業者以聘僱/半工讀制度招募年輕人,以因應能源及生態轉型實際需求;
  5. 政府與機構間就業及專業能力發展協議(EDEC):提供個別機構有關管理就業及提升員工素質作法之相關協助。

 

  • 輔導基金、員工轉職及全球化調整:
  1. 特別輔導基金及員工轉職基金:提供因經濟結構因素而被解雇之員工轉職輔導的資金支持;
  2. 歐盟全球化調整基金(FEM):提供因企業重組計畫而被解雇之員工就業補助。

 

A:

出處:CISION PR Newswire, 2022/05/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Shell將與Inaccess在荷蘭建置100MW太陽能加風電混合電網

美通社(PR Newswire)報導,隨著再生能源使用率提高,許多電網營運與開發商都開始面臨電網運作效率不佳的問題,荷蘭即為面臨此類挑戰的國家之一。

解決方案之一是將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安置在一起,由於白天和夏季有大量太陽能,而冬季則有大量風能,因此兩種發電來源相得益彰。

太陽能和風能的互補性可以改善能源生產的間歇性,且最大限度地提高電網連接利用率,從而在可調度性、靈活性和可靠性方面帶來顯著優勢。

Shell公司5月23日表示,將與英國再生能源監控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Inaccess 合作,在荷蘭建置100MW太陽能加風電混合電網,其中太陽能與風電將各佔50MW。電網組成部份包括太陽能板、風機、電池與微電網,期望監控調整並使發電值最大化。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5)月23日報導,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晉升新內閣第二號人物,職掌事務除原有之經濟金融外,將擴及工業暨數位領域。L-M部長刻面臨雙重挑戰,即有效控制通膨並同時節制公共支出。渠認為因應通膨不應只有政府單打獨鬥,呼籲企業應共體時艱,協力對抗通膨壓力。

法國上(4)月之通膨率逼近5%,勞工組織要求政府與資方採取行動,例如加薪及凍漲能源食品等日常開銷,以保障國民購買力。L-M部長訂於本(23)日與法國企業行動聯盟(Medef)、法國中小企業聯合會(CPME),以及商業、零售及營造等產業協會代表會面,研商通膨因應對策,避免國人受物價上漲過度衝擊。CPME表示,企業亦承受通膨壓力,倘生產成本上漲無法反映於售價,情況將陷入膠著。

L-M部長強調,因應通膨不應依賴政府單打獨鬥,雇主亦應協力分擔作為,例如發放特別獎金、加薪或改善各行業集體協定之待遇條件等。為因應烏俄戰爭衝擊,穩定物價,法國政府迄今已花費260億歐元。此外,多方期待之購買力法案中眾多措施中,如公務員加薪、養老金與社會救助金改革及食物津貼等,亦需耗資數十億歐元。

法國2021年公共赤字占GDP 6.5%,債務占112.9%。馬克洪總統欲藉由推動經濟成長及充分就業,促使2027年公共赤字占比降至3%。此目標可否達成,仍有待觀察。

A:

依據瑞士通訊社2022年5月23日新聞報導,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會議期間21位企業執行長及董事會成員發起永續發展聯盟,以共同加速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該聯盟共同創始人之一的瑞士羅氏製藥公司(Roche)副總裁Andre Hoffmann呼籲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糧食危機以及國際衝突造成的問題,企業應互相合作度過難關。

 

該聯盟四大目標為:公司董事會成員應接受永續發展教育訓練、信託責任應更加擴大、社會及生態責任、以及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影響皆應列入永續發展考量範圍內。該聯盟成員並計畫每年舉辦會議以分享永續發展經驗。

 

 

資料來源: 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5月23日

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5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56/P200號(商情文號:第356號)

商情本文:
根據格林威治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Greenwich Business School)研究,擬議興建的Sizewell C核廠核電站成本則可能比政府估計的金額超過1倍,且需要額外五年才可完工;研究估計,每個家戶每月應多支付2.12英鎊,即每年25.40英鎊,以籌措興建費用;若上述核廠成本持續飆升家庭每月實可能要多付近4英鎊。該核廠項目預計花費200億英鎊,建設時間為10年至12年;格林威治商學院教授Stephen Thomas則預測花費應為未來15年每年23億英鎊,總成本可能達350億英鎊。另政府商業部預計,透過政府監管資產基礎模式(RAB)興建Sizewell C核廠,將可由家庭每月額外負擔1英鎊,以填補建設成本,政府將於今年7月決定是否批准該核廠之開發。

政府在能源安全策略中承諾在2030年前每年推出1座新核反應爐新研究可能使政府目標在核廠興建成本與時間方面引起更激烈的爭論。法國EDF電力公司已於19日警告,Hinkley Point C核電廠成本可能增加30億英鎊,預估總成本最高達260億英鎊,且預計要推遲到2027年6月才可啟用。Sizewell C核廠開發案最終決定日期已從5月25日推遲到7月8日,擬訂場址為EDF公司現有的Sizewell B核廠以北地區。Sizewell C核廠發言人表示,政府監管資產基礎模式是歷經考驗的融資方式,已被用於境內總額超過1600億英鎊的英國基礎建設,將之用於Sizewell C核廠應將可降低開發成本。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