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卡達多哈新聞(Doha News)報導,德國與卡達因在包括合約期限等重要條款上產生分歧,導致雙方無法達成長期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協議。

德國想於2040年前削減碳排放88%,爰無法同意卡達長期合約之要求,據報導此合約要求年限至少20年。目前德國正想方設法多元化其LNG來源以使該國降低對俄羅斯依賴。

卡達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氣供應國,也要求如目的地條款等項目,此將阻止柏林轉運天然氣至其他歐洲地區,而此條件為歐盟所反對。由於德國政府努力求取任何交易與其減碳目標之平衡,因此此項卡達能源公司與德國政府間的緊繃談判顯示了歐盟持續要求尋找俄羅斯天然氣替代來源所面臨問題。

路透社引用消息人士指出,德國與卡達討論存在LNG合約年限將使德國去碳化目標產生風險問題,德國也正與其他國家爭奪自卡達供給LNG。另一消息來源指出,欲確保卡達供應LNG短期內不太可能立刻成真。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10   PAP, The First News,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FAO)秘書長屈冬玉(Qu Dongyu)曾表示,波蘭已成為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國之一。屈冬玉於510日週二在波蘭中部羅茲(Lodz)舉行的第33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歐洲區域會議(Regional Conference for Europe ; ERC33) 開幕式上發表了上述聲明。據糧農組織官員稱,波蘭在糧食生產中的地位越來越強。他還表示,波蘭屬於歐洲最具競爭力的食品生產國之一。

 

波蘭農業部長Henryk Kowalczyk表示,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找到解決當前糧食安全威脅的方法,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在惡化。他表示,

俄羅斯對世界重要糧食生產國烏克蘭的侵略,對農業和糧食安全造成了更多威脅。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11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副總理兼國有資產部長Jacek Sasin表示,波蘭儲氣已裝滿84%的天然氣容量,該國現在不需要俄羅斯天然氣。

 

4月下旬,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公司引用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之命令以盧布支付俄羅斯天然氣費用的法令,停止向波蘭和保加利亞輸送天然氣,但該兩國拒絕此一要求。

 

Sasin副總理兼部長511日週三告訴公共電視頻道 TVP1,波蘭的儲氣已裝滿了84%。他表示,波蘭是歐洲對這場天然氣危機準備得最充分的國家。他並補充稱,歐盟的儲氣平均裝滿30%的天然氣容量。他還表示,假設波蘭沒有其他天然氣進口,目前的天然氣儲量足以維持一個半月。但這位官員表示,波蘭在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進行管理,也沒有使用儲存在儲氣中的天然氣。波蘭透過從其他來源進口來彌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短缺。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11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宣布,波蘭財政部將開始發行票面利率與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利率相等的一年期債券。

 

M總理於511日週三表示,財政部正在推出發行一種基於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的參考利率(現在)5.25%的新型1年期債券。他補充稱,新的2年期債券也將基於NBP的利率,但它們將帶有額外的溢價。M總理表示,新債券將於本月稍晚時候上市。

 

波蘭中央銀行於去年秋天開始升息週期,並在幾次升息中將參考利率從創紀錄的低點0.10% 上調至5.25%,因為該行為控制通貨膨脹做出遲來的嘗試。儘管如此,就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顯示,波蘭的年成長率為12.3%NBP仍遠遠落後於通貨膨脹曲線。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11   PAP, The First News

 

世界銀行(World Bank)511日週三在1份報告中表示,波蘭應投資於提高生產力以保持高成長率。世界銀行在其以「波蘭生產力成長的路徑」(Path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Poland)為題的報告中表示,過去30年來,波蘭經濟的成長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為了使波蘭繼續縮小與西歐的差距,波蘭應透過適當的公共工具,包括專注於中小企業(SMEs)的工具來支持提高生產力。

 

該報告回顧稱,波蘭的國內生產總值在過去30年中成長3倍,並於2009年加入世界銀行方法所定義的高收入經濟體集團。該報告警告稱,儘管成長表現突出,但波蘭的經濟仍落後於許多歐洲國家。這種差距在企業層面也很明顯,與德國相比,平均波蘭製造公司需要3倍的員工以生產相同的商品。此外,製造業的生產率自2012年以來一直沒有快速成長,該部門的發展主要受到資本密集度的推動。

 

世界銀行駐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代表Marcus Heinz警告稱,儘管成長記錄令人印象深刻,但波蘭仍面臨嚴峻挑戰,包括投資水準和老齡化社會。該銀行對波蘭的建議包括提高管理和員工能力、更佳地利用商業諮詢服務和支持企業群聚。該銀行還表示,波蘭政府應透過消除監管和金融障礙以及推廣數位技術來支持中小企業。

A:

法國財經新聞台BFM Business本(5)月17日報導,根據國際企管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為匯集歐洲眾多奢華品牌之歐洲文化暨創意產業聯盟(Europe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lliance (ECCIA)所撰最新研究報告,後疫情時代來臨,即使目前大陸封城,限制中國觀光客出國,歐洲觀光產業正逐步復甦,豪華旅遊市場亦不例外,估計每年產值介於 1,300 至 1,700 億歐元間,更可能在10年內成長兩倍。

 

歐洲向為全球最熱門之國際旅遊目的地,根據報告研究顯示,豪華旅遊客層僅占2%,卻為歐洲創造近 22% 之觀光收入,其中占住宿總消費之 22%,更占文化、娛樂及購物總消費 33%。高級觀光遊客花費為一般遊客平均消費之8倍,高級酒店旅宿業僱用員工人數則為一般旅宿業的兩倍。名列前茅的目的地為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及英國,豪華觀光產值均逾200億歐元,其次德國、瑞士、希臘及葡萄牙表現也不錯。而近年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與北歐國家則以其自然與永續發展賣點更躋身為新興目的地。

 

除了傳統的美食、文化、歷史、藝術與購物吸引力外,歐洲在自然與舒壓療癒保養訴求之豪華旅遊市場仍有開發空間,值得思考妥善策略並改善相關周邊設施;ECCIA新任主席Matteo Lunelli表示,歐洲豪華旅遊產業若依規劃順利發展,至2030年與2035年間,預期每年產值將可上看 5,200 億歐元。

A:

法國財經新聞台BFM Business報導,馬克洪總統連任後,本(5)月16日傍晚公布由前勞工部長Elisabeth Borne出任總理,為該國30年來首位女性閣揆,亦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法國第二位女總理。B氏身為馬克洪親信之一,在其第一任內亦曾先後執掌交通部、生態部及勞工部。

依據法國總統府日前揭示之第二任施政路線圖,主要任務將包括生態、醫療保健、教育、充分就業、民主復興、歐洲及安全。其中生態為首要使命,B總理將親自統籌指揮法國氣候政策,並由兩名部長輔佐,推動以能源為主要考量之生態計畫,包括重啟核電、擴增10倍太陽能發電量能,並興建50座風電場。另為面對當前能源危機,恐須重啟一座火力發電廠才足以過冬。

然而當務之急,則是因應通貨膨脹以維持國民購買力。下一回合預算修正案(PLFR)內容將包括:相關費率凍漲期間延展、燃油補貼調整、低收入戶食物津貼以及退休養老金之提前重估等。至於退休制度改革之燙手山芋,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對於馬克洪總統第二任施政之重要性,已不及當前的能源與購買力危機,可能將暫時擱置。

另一方面,其他有關家計個人及企業減稅150億歐元之提升競爭力措施,目前政府高層避而不談,將風向帶往充分就業。惟依據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最新數據,本(2022)年就業率停滯不前,失業率為7.3%。面對持續擴大之貿易逆差,B總理將須持續推動法國2030投資計畫(France 2030)及再工業化,以予以因應。

A:

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SA)的初步數據,菲律賓在2022年第1季出口達過去六年來最高的紀錄,到19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9.8%。菲國2017到2020年,第1季的出口水準均在160億美元左右。該紀錄在2021年被超過,當年第1季出口成長8.4%,超過170億美元。僅今年3月,菲國當月出口額就達到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5.9%。這顯示菲國持續以比疫情前更好的狀態維持出口成長,並且隨著全球貿易的擴大,菲律賓已經能夠迎頭趕上。

貿工部(DTI)部長Ramon M. Lopez估計,菲律賓經濟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反彈和成長,但也取決於世界經濟受到烏克蘭長期戰爭的影響情形。就主要出口產品和市場而言,出口復甦的速度為菲國經濟強勁帶來更大的樂觀期待,唯一不確定性為全球經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放緩。

出口的成長主要是由電子產品、其他礦物產品、陰極銅、椰子油以及加工食品和飲料的出口推動,其他也有成長的包括新鮮香蕉、鳳梨和鳳梨加工產品、芒果以及服裝和服飾配件。在出口市場方面,雖然中國是菲律賓3月份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但菲國今年第1季出口以美國排名第一,是最大的出口市場。第1季的前5大市場除美、中以外,還有日本、香港和新加坡。菲律賓對新加坡的出口突破10億美元大關,出口額達到12億美元。


菲律賓出口也在其幾乎所有前10大市場中都出現正成長,除德國以外,德國3月和今年第1季的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外,在下列菲律賓主要出口市場,觀察到出現兩位數的成長率,包括:馬來西亞、瑞士、墨西哥、加拿大、法國和澳大利亞。

A:

土耳其自1998 年第一座 1.5百萬瓦(MW風力發電電廠設立以來至今總風能裝置電力於去2021年底達到10,750 MW風機數目於2020年達到3,591座,電廠數目為239座,另根據WindEurope土耳其以其16億歐元投資額於2020年列名歐洲第五大風能投資國,且土耳其風能裝置容量在歐洲國家中排名第四,顯示土耳其風能發展具相當成果與值得學習之處。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木姐食米批發中心(MRWC)副主席Min Thein表示,從2022年5月16日起,緬甸卡車已獲准在司機替換制度下通過金三角-畹町(Kyinsankyawt-Wang Ding)入境,已有30多輛緬甸卡車排隊進入中國,這些貨車直接來自仰光及曼德勒城市,卡車的數量將逐漸增加,然而具體程序及卡車規定尚未公布。5月16日之前,中國根據COVID-19疫情防控規定,禁止緬甸卡車及司機進入中國境內,只允許中國短途司機運輸貨物。因此,中國的短途卡車運輸成本飆升至每輛卡車1,000萬緬幣,而當緬甸卡車獲准進入中國時,卡車運輸成本僅需70萬至80萬緬幣。

 

MRWC副主席表示,緬甸的出口大幅下滑。每日通過金三角邊境檢查站運往中國的卡車數量,從400輛大幅下降到目前的30輛。因此,食米及碎米的出口量將從每天6萬袋減少到4千袋。開放司機替換制後可降低運輸成本,但木姐的邊境貿易需要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目前,緬方卡車已獲准進入境中國,此舉將有助於將中國的短途運輸成本從1,000萬緬幣降低到100萬緬幣。

 

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關閉所有連接木姐邊境的檢查站。在這些檢查站中,金三角已從11月26日開始試運行恢復交易活動。緬甸每天通過金三角過境點向中國出口橡膠、綠豆、辣椒、洋蔥、芒果及其他食品。緬甸已經與中國開放了5個邊境貿易區—木姐、雷基(Lweje)、甘拜地(Kampaiti)、清水河(Chinshwehaw)及景棟(Kengtung)。商務部的統計表示,大部分貿易是通過木姐陸路邊境進行的。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海關統計顯示,在當前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5月6日,緬甸出口額達到13.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12億美元增加1.15億美元。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COVID-19疫情的管控措施對農業、畜牧業及礦產領域造成嚴重打擊。隨中國放寬部分COVID-19法規,本財年農業出口略有增長。目前,工廠勞工經疫苗接種計畫後,來料加工CMP成衣業已見復甦。在7個出口類別中,漁業、林業及其他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在此期間,農業產品出口額為4.23億美元、畜牧產品為277萬美元、水產品為5,613萬美元、礦產品為6,966萬美元、林產品為1,215萬美元、製成品為7.51億美元、其他商品為2,624萬美元。

 

緬甸最大的出口國是中國、泰國、日本、印度、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韓國及荷蘭。緬甸的出口領域主要依賴於農業及製造業。緬甸商務部正致力於減少貿易逆差、促進出口、進口替代及市場多樣化。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海關的統計顯示,建築市場疲弱已影響資本財的進口,在當前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5月6日,包括汽車零件、汽車、機器及鋼鐵在內的資本財進口額合計3.45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3.99億美元減少5,400萬美元。

 

此外,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在COVID-19期間停業,使依賴外籍人士的公寓房地產市場急劇下滑。因此,房地產經紀人被迫調降租金。在COVID-19疫情及政情的影響下,租賃市場繼續下滑。仰光的一名房地產經紀人表示,入住率大幅下降,然而房價及土地價格卻走揚,因為部分投資者認為在困難時期,房地產是避險資產。隨緬幣兌美元貶值,建築成本上升,開發商因此面臨供應鏈的問題。建築業進口鋼鐵、水泥、電子電器、機械等。

 

與此同時,其他3個進口類別出現增長。緬甸進口逾3.07億美元的消費品,包括藥品、化妝品及棕櫚油。消費品進口較去年同期減少2,360萬美元。中間財占緬甸進口的比重最大,主要的進口商品是石油產品及塑料原材料。在此期間, 原材料進口從去年同期的4.61億美元飆升至4.82億美元。來料加工(CMP)成衣業進口價值逾3.06億美元的原材料,較上一財年同期的8,914萬美元增加2.17億美元。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緬甸前10大進口國是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越南、日本、韓國、美國。

A:

  1. 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年5月18日報導,日本沖繩縣政府本年5月11日表示,速報數據顯示該縣管理之大型黑鮪魚(30公斤以上)超過漁季前期(4月1日至7月31日)漁獲配額(TAC)之95%,已下達停止捕撈之命令。捕撈配額主要針對沿岸漁業漁民,該縣本年沿岸漁業黑鮪捕撈工作實質已宣告結束。
  2. 本年該縣原漁獲配額為147公噸,前期保留部分於4月26日追加,更新本年配額為196.3公噸;前期TAC為180.6公噸,設定保留配額13.7公噸。但5月11日為止包括船上載運之漁獲量達174.2公噸,已消化TAC之96.4%,縣府因此公告停止捕撈。
  3. 該縣曾於2021年5月18日發出該漁期6月5日停止捕撈命令,亦形成漁期剩2個月仍須被迫結束捕撈之狀況。該縣本年漁季後期(8月至翌年3月31日)之TAC為1公噸,加上前期殘留分及保留配額,倘能與其他都道府縣(縣府)通融有增加之可能,但主要是使用在誤捕對策上;而小型魚(未滿30公斤)之TAC僅0.1公噸,並無法作為實質之漁獲對象。
  4. 本年4~5月黑鮪大量洄游至該縣西南之八重山群島近海,特別是4月漁獲特別高,且許多報告相繼指出:「過去釣不到場所似乎也能漁獲」,從事黑鮪漁獲之漁民表示:「資源恢復超乎想像之成果」,已發出增加漁獲配額之聲音。
  5. 按日本黑鮪資源管理係由日本水產廳依大型魚及小型魚分配漁獲配額,各縣府在配額內進行管理,捕撈至95%TAC時即公告漁期結束,停止捕撈回港,倘有剩餘則作為下年度之保留分。日本黑鮪大型魚主要為食用,多數為延繩釣、一支釣、定置網及圍網所捕獲;小型魚以圍網捕獲多做為養殖使用,各縣及各種漁業競爭激烈,經常形成僧多粥少現象。就永續發展目標而言,黑鮪資源管理似仍應以高強度方法作為努力方向。

A:

菲律賓勞工就業部(DOLE)本(5)月14日宣布,由於日常必需品、商品及石油產品價格不斷上漲,為保護民營企業勞工購買力,區域薪資委員會已批准馬尼拉都會區(NCR)之非農業勞工及農業勞工的每日最低工資提高33披索分別至570披索(約10.88美元)及533披索(約10.17美元),同時西未獅耶區之非農業勞工及農業勞工的每日最低工資分別提高55~110披索及95披索至420~450披索(約8~8.6美元)及410披索(約7.8美元)。本次調整將於公布後15天內生效。

本次調薪預期可讓NCR約100萬名領取最低薪資之勞工因此受惠,西未獅耶區則約214,836名勞工因此受惠。根據DOLE公布資料,NCR前一次調整每日最低工資為2018年11月22日,西未獅耶區前次調整為2019年11月26日。同時西未獅耶區亦提高家政勞工每月最低薪資500披索至4,500披索(約85.9美元),預計將有160,795名勞工因此受惠。

國家薪資及生產力委員會(NWPC)執行長Maria Criselda Sy表示,根據 1989 年工資合理化法案或第 6727 號共和國法案,允許雇用不超過10名勞工之零售及服務型企業以及尚未自疫情恢復之微型企業申請豁免調漲每日最低工資,另外其他經貿工部(DTI)認證為鄰里型微型企業(BMBE)之企業可申請豁免。根據統計,目前NCR中約有4,650個BMBE,西未獅耶區約有1,075個BMBE。

A:

 

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土耳其Yildiz科技大學(YTU)藝術與科學科系教職員成員Serap Gunes教授與該大學有機電子實驗室7人團隊刻正努力創造生產太陽能電池科技,他們在紡織品上崁入電池且成功地點亮led燈泡,使電充進可溶於水之生物塑膠中,目標為使用可穿戴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為手機充電。

歸功於YTU的G教授與團隊所發展太陽能計畫,G教授贏得由能源及自然資源部所主辦Academy 2022中的土耳其活力女性(Turkey's Energizing Women)領域獎項。

G教授表示,他們在思考是否能夠同時生產能源以及用織在T恤上的太陽能面板執行日常事務後,開始探索科技穿戴科技。該穿戴科技的問題為,他們想鋪展在布全部表面之薄膜無法以可控制方式鋪展,他們認為穿戴裝置如同魔術貼布應可黏上並脫下它而無清洗問題。伊強調該項崁在布上科技僅是此項研發工作一部分,這項科技也可能危害環境,並且為獲得更為環境友善結果,他們將焦點轉向更為生物材料而非布料科技生產。

G教授表示,這項研發工作涉及其他方向,例如讓人們像一件雨衣一樣穿戴它或像一只雨傘一樣攜帶它等,此吸引很多人注意,他們正朝向此進行研發。這個他們用來研發可溶於水穿戴科技之生物塑料可於大自然中快速溶解,當使用者已經產生完電力,完成工作後可洗掉此穿戴裝置,將它與大自然融合,就像一個可拋棄太陽能電池,此為他們目前所朝向的點。

G教授表示,太陽能電池包括由兩個鐵電極包夾的半導體材料科技,他們可以很容易地使用有機材料,也就是聚合物為主的材料生產這些半導體材料,在實驗室情況下製作更容易且更便宜,其他矽科技需有點高的真空並且需要較長時間的製程,而他們的材料製作則為比較簡單、便宜的系統,甚至是在現有的實驗室環境中,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準備,對他們來說,存在著快速生產電力並使用的方式,也就是有太陽時,以電池生產能源並立即使用。

A:

資料來源:越南VnEconomy網報,2022年5月1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本(2022)年第1季越南鞋類出口金額達5.288兆美元,年增10.1%。

 

根據葡萄牙鞋業協會(APICCAPS)公布之2021年世界皮革鞋業年鑑,越南皮鞋出口占全球市場10%,排名第2位。

 

越南10年來鞋類占全球比重市場自2%快速成長至10.2%,2020年出口約12億雙鞋,皮鞋出口排名世界第2位。

 

越南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陽省、隆安省、前江省等係集中許多鞋業大企業之地區,占該產業產量與出口金額之70%。其中,同奈省為全國出口金額最多之省份,據越南工商部表示,目前同奈省之鞋業已出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本年前4月同奈省之出口金額達逾17億美元,占出口總金額20%,年增11.5%。

 

自本年初迄今,同奈省2大鞋類出口市場為美國與比利時。其中,本年前4月美國進口7億4,700萬美元,占出口額近一半,年增26%。比利時約2億6,000萬美元,年增49%。出口之鞋類大部分係世界大品牌如Nike、Adidas、Reebok、Puma等。

 

部分鞋業生產企業表示,本年訂單較增加,目前已排至本年第4季末。

A:

資料來源:越南新聞報網站2022年05月1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區塊鏈協會於2022 年5月17日在首都河內市成立,成為越南政府第1個核准專門從事區塊鏈技術領域之法律實體。該協會係根據內政部第 343/QĐ-BNV 號決定成立。

 

協會主席黃文輝(Hoàng Văn Huây)表示,該協會將聚集越南各地區塊鏈研究者與應用愛好者,促進越南數位經濟發展,以提升越南科技水準與地位。

 

該協會任務包括擴大與世界各地區塊鏈組織與社區關係,並與成員分享經驗及資源,另根據越南法律研究、測試、應用、部署與交易區塊鏈技術創造有利條件。

 

該協會為區塊鏈行業營運吸引投資,專注於培訓與開發數人力資源。

 

越南專注於研究與應用區塊鏈,其係一種使用加密數據存儲與傳輸技術。由於數據共享透明、保密性高、可信度高,區塊鏈正被應用於金融、物流、零售等多個行業。越南支持發展社會經濟領域之區塊鏈技術應用,以造福社會。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5月1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5月17日新增確診1,785例,均為本土(比16日增加237例)在48個省市,1,206例為社區感染。

河內市(419)、永福省(119)、富壽省(111)、藝安省(97)、海陽省(71)、廣寧省(70)、安沛省(70)、宣光省(57)、北寧省(51)、北乾省(48)、老街省(46)、太平省(44)、太原省(41)、峴港市(39)、胡志明市(36)、河南省(29)、山羅省(27)、平陽省(26)、南定省(26)、興安省(25)、廣平省(23)、和平省(20)、河靜省(20)、巴地頭頓省(19)、寧平省(19)、河江省(19)、廣義省(18)、北江省(17)、廣治省(17)、平陽省(17)、得農省(15)、高平省(14)、萊州省(13)、奠邊省(12)、順化省(11)、西寧省(10)、清化省(10)、嘉萊省(8)、諒山省(8)、慶和省(7)、富安省(7)、金甌省(7)、平順省(5)、平定省(5)、檳椥省(5)、同塔省(5)、隆安省(1)、後江省(1)。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5月1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5月17日新增確診1,785例,比16日增加237例。累計確診1,069萬9,965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71例,累計痊癒人數936萬4,857例。累計確診病例中,仍以河內市159萬6,478例、胡志明市61萬692例,以及藝安省48萬3,762例居多,全國確診病例雖有上升,惟河內市確診病例已維持於500例以下,惟單日及累計確診病例仍均居全國之冠。截至5月17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1,737萬7,159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21.81%),其中7,718萬1,334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78.76%)。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5月1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應美國拜登總統邀請於5月11日至17 日正式訪問美國。范總理於16 日(當地時間)前往紐約市拜會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規劃署(UNDP)署長等領導,並造訪紐約證劵交易所。與此同時,美國國際中心(US International Center)董事會主席Virginia B. Foote 接受范總理隨行之越南通訊社(VNA)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越南與美國之經濟關係隨著時間推移而穩步發展,美國企業界對越南前景非常樂觀並在越南努力開拓事業版圖。

 

(二) 越美雙邊貿易已於2021年突破1,100 億美元新高紀錄,美國居越南最大出口市場,越南則係美國第9 大貿易夥伴。

 

(三)美國希望讓越南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美國政府已經討論過此議題,以及如何有助於建立全球標準,並進一步深化美國與越南之關係

 

F主席曾於2007 年榮獲越南政府頒發之友好勳章,以表彰伊對簽署越美雙邊貿易協定 (BTA)、越南加入 WTO 協定以及美國與越南建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PNTR) 之支持。2006 年,F主席擔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美國企業聯盟主席與美越 WTO 聯盟主席。2014 年至 2017 年,伊擔任美國-東協企業委員會執行副主席。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