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華府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將生產轉移至遙遠國家的進程持續幾十年,此舉讓許多供應鏈複雜而脆弱,中心節點缺乏靈活性,而且幾乎沒有可替代性。但想要轉移用許多年建立起來的供應鏈並不容易,尤其是必須考慮進入到最終裝配流程的原物料和零組件可獲得性及運輸等因素。


諮詢公司Kearney駐墨西哥合夥人Omar Troncoso表示,過去一年,該公司發現試圖將業務遷移至本土附近的客戶數量成長驚人。墨西哥因靠近美國而成為較受青睞的目標,該國也擁有現成的製造業基礎設施和成熟的貨運網路。根據該公司針對美國製造業展開的一項研究,儘管70%的執行長已經打算、正在考慮或預計會把製造業務轉移到墨西哥,但已經這樣做的僅有17%。許多公司發現墨西哥產能吃緊,而且無法生產某些設備或零組件,且昂貴的塑膠製品模具須從中國進口。企業也必須認識業內人士及與供應商打好關係,讓其相信該業務會帶來好處,並說服供應商投資。
 

A:

美國Bloomberg Green報導,拜登政府將提撥30多億美元以支持於美國內製造用於電動車及儲能的先進電池。
美國能源部製造暨能源供應鏈辦公室副主任Dave Howell表示,拜登政府將提供約31.6億美元來援助用於生產鋰、鈷及鎳等關鍵電池金屬。
鼓勵電池礦物於國內生產一直是拜登首要任務,渠尋求到2030年,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能有半數是電動車。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及供應鏈混亂仍是一個挑戰。今年初,白宮也援引「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以帶動鋰、鎳、石墨、鈷及錳的產量。
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表示,將美國置於滿足對先進電池不斷成長需求的前線及中心,是提高競爭力及讓美國交通運輸系統電動化的方式。能源部這些援助款將資助新的、改裝或擴建的加工設施,以及製造示範及電池回收等計畫。能源部另將提供一個單獨6,000萬美元的電池回收計畫。
此外,於2021年簽署的5,500億美元基礎設施法案,由該法案另提撥70億美元用於電池和在美國建立生產電池供應鏈。
美國全國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Brian Deese表示,拜登政府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支持在美國建立可靠的產業能力,並首次在國內擁有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生產的「點對點供應鏈(end-to-end supply chain)」,即從原材料到生產產品整個過程的供應鏈。
 

A:

路透社報導,儘管電池成本帶動電動車售價飆升,本年以來世界各地電動車買氣卻依然不減,仍有大批消費者排隊等待購車。這也顛覆汽車產業15年來的觀點,即只有在電池成本降至特定門檻後,電動車銷量才會爆增。
由於供應鏈中斷、各國對俄羅斯金屬的制裁及投機炒作影響,鋰離子電池第1季平均成本從去年的每kWh 105美元爆漲至160美元,但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依然強勁。
中國車廠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小型電動車款宏光Mini係中國最暢銷電動車,其電池成本已爆增近1,500美元,相當於電動車售價的30%。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等車廠已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電動車價格上漲達兩位數。
儘管如此,電動車買氣迄今幾乎未受影響。根據EV-volumes.com估計,本年第1季全球電動車銷量爆增近120%。大陸品牌蔚來、小鵬及理想等車廠,今年3月電動車銷量均突破新高,特斯拉第1季全球交車量逾31萬輛,也創下紀錄。
汽車業長期以來一直在等待電池成本跌至每kWh 100美元關卡,認為此門檻是電動車價格能與燃油車相競爭的訊號。但隨著油價飆升和消費者需求偏好改變,這個門檻可能不再重要。
Halifax電池材料供應商 Novonix執行長Chris Burns表示,對環境和氣候變遷的擔憂也促使買家,尤其是年輕買家,選擇電動車而非燃油汽車。
 

A:

美國Bloomberg Green報導,隨著歐洲天然氣價格飆漲,美國煉油廠擁有價格上的絕對優勢。此外,飆漲的汽油、柴油價格為美國製造商帶來巨額利潤。
全球天然氣短缺使美國煉油廠相對於歐洲競爭對手更具優勢。煉油廠依賴天然氣作為一種重要的熱源,將原油提煉成柴油和汽油等產品。在美國,天然氣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一倍多,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per 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s)8美元,但此價格與歐洲用戶需要支付的32美元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由於全球燃料短缺,需要將全球汽油及柴油價格設定在此水準上,使歐洲煉油廠即使在超支情況下也能繼續營運。此意味著,歐美天然氣價格差距越大,如Valero Energy Corp.,等美國煉油廠從供應產品中獲得的利潤就越大,而其他一切都保持不變。Valero執行長Joe Gorder表示,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天然氣價格差異應該會為美國煉油廠提供結構性利潤優勢,尤其對位於墨西哥灣沿岸一帶的資產。
 

A:

美國Bloomberg Green報導,隨著柴油及汽油價格的大漲,煉油企業獲得巨大利潤。所謂3-2-1裂解價差是對美國煉油廠在製造汽油和柴油方面收益的粗略計算,此在過去一年上漲一倍多,達到歷史新高。根據彭博社的分析師預測,美國最大的兩家獨立煉油廠,Marathon Petroleum Corp.,和Valero Energy Corp.,預計於2022年出現創紀錄收益。
根據Phillips 66資料,相對於歐洲競爭對手,較簾價的天然氣價格使美國煉油廠收益高達每桶9美元。倘天然氣價格上漲,最終不利於所有煉油廠,它將侵蝕利潤。
隨著天然氣出口成長,國內價格與海外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又或歐洲供應中斷獲得舒緩,美國煉油廠優勢可能會消失。Marathon Petroleum財務長Maryann T. Mannen表示,天然氣占營運成本的15%,天然氣價格每上漲1美元,既使稅前和其他項目利潤帶來3.3億美元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計天然氣價格將成為不利因素。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10   PAP, The First News,

 

根據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的最新報告,該銀行已將波蘭2023年預計GDP成長率從4.5%下調至3.5%。同時,EBRD維持對波蘭今年GDP4%的預測。

 

該報告稱,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引發的人道主義危機、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進一步上漲以及貿易中斷有關的下行風險可能會影響波蘭的GDP

 

儘管如此,該銀行指出,超過200萬名烏克蘭難民的湧入將支撐國內需求。EBRD還表示,儘管這種湧入帶來的結構性挑戰相當大,特別是在住房、醫療保健和教育方面,但難民可以幫助填補勞動力短缺。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10   PAP, The First News,

 

1份非官方文件稱,波蘭和其他12個歐盟會員國家反對「未經考慮和過早地嘗試啟動歐盟條約變更進程。除波蘭外,該文件已由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馬他、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和瑞典簽署。

 

13個歐盟會員國家表示,雖然他們現階段不排除任何選擇,但他們不支持未經考慮和過早嘗試啟動條約修改進程。在他們看來,朝這個方向努力將會「面臨從公共優先事項和歐洲面臨的急迫緣政治挑戰」中拉走能源的嚴重風險。

 

13個歐盟會員國家的代表表示,歐盟可以在當前的條約架構下實現目標,這一點從歐洲處理近期危機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即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他們表示,他們已經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歐洲,並補充稱,沒有必要迅速進行體制改革。

 

這份非官方文件是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歐洲議會舉辦「歐洲的未來」會議之閉幕式的當天分發的,數百名歐盟公民就歐盟如何更好地回應公眾期望進行磋商。

 

該報告中列出的提案涵蓋9個主題:氣候變化與環境、經濟、移民、數位化轉型、民主、教育、價值觀和法治、健康以及歐盟在世界上的地位。該報告還呼籲歐盟取消歐盟決定中的一致原則,該原則目前存在於外交和安全政策、稅收、歐盟財政、司法和內政以及社會保障和保護等領域。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59日週一表示,應該修改歐盟條約,取消一致同意原則。她表示,如果我們希望能夠更快地採取行動,那麼在某些關鍵領域進行一致投票就不再有意義了。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09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公佈了政府旨在幫助借款人提高利率的計劃。M總理在510日週二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建議包括2022年和2023年四個月的信貸假期。

 

M總理告訴記者,今天政府提出了將提交數天磋商的措施;政府正在討論今明兩年的信貸假期,這將為波蘭借款人帶來30億波幣(6.41億歐元)的利益。他補充稱,政府還計劃將借款人支持基金從6億波幣(1.28億歐元)增加到20億波幣(4.27億歐元)。M總理表示,政府希望盡快提出保護措施,幫助約200萬個波蘭家庭償還貸款。

 

M總理還表示,新措施是打擊俄羅斯引發的通貨膨脹的「反普京保護措施」(anti-Putin Shield)的基石之一,指的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M總理還宣布有關用於抵押貸款的WIBOR利率的變化。他表示,政府將導入機制,幫助公民透過較低的基準償還貸款。WIBOR將被新利率取代,將更受青睞。他並補充稱,這一變化的成本將達到約10億波幣(2.14億歐元),將由銀行業承擔。

 

M總理還承諾了一項提高儲蓄盈利能力的計畫,以及將迫使存款利率上調的措施。他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將提出一項計畫,以增加波蘭人儲蓄的吸引力,使其變得有利可圖。M總理稱,該計劃中的措施將涉及金融部門和財政部提供的儲蓄產品。

A:

巴西石化Unigel公司宣布將投資6億巴西幣(約1.2億美元),擴大生產化肥及增加市佔率,其中6億巴西幣將用於Camaçari (BA)地區新硫酸工廠,另外1 億巴西幣則用於重啟自Petrobras公司租借的 Laranjeiras (SE)硫酸銨處理設備。

Unigel公司首席執行官諾羅尼亞(Roberto Noronha)表示,該項投資計畫將於2023年第2季開始量產,將目前每年290萬噸產能,增加82萬公噸;另產品用於農業用占比將達33%,可望減少對化肥進口之依賴。

A:

2021年汶萊為我第7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為1.73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0.02%;我對汶萊出口為0.24億美元,占我總出口0.005%,為我第100大出口國;我自汶萊進口為1.47億美元,占我總進口0.04%,為我第64大進口國。

我出口汶萊以高溫蒸餾煤焦油、水、紙容器等為主;自汶萊進口石油氣及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等。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哥國駐中國北京大使Luis Monsalve表示,哥國牛肉與豬肉將可輸出中國,目前尚待中國官方派員最後一次到哥國實地查廠之步驟,此步驟前因疫情的關係被延遲近2年。

 

鑒於亞洲中產階級人口成長,哥國肉類外銷亞洲市場前景看好,其他例如咖啡、熱帶水果類、鮮花、巧克力、觀光旅遊紀念品等均具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潛力。

A:

2022年1月至3月期間,約有106萬名哥倫比亞人出國,已超過2019年同期105萬人,成長0.6%,顯示哥國旅遊業已經逐漸走出疫情衝擊及陰霾。

哥國人民出國主要旅遊目的地順序為:美國、墨西哥、西班牙和多明尼加等國,後起之秀為:法國、義大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中國科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inovac)宣布將在哥國波哥大市投資設立疫苗生產廠,總投資將達1億美元。

本計畫預計將自2023年開始生產,第一階段將專注於生物製品的灌裝和包裝,第二階段將在當地進行製劑配製過程,第三階段則進行全面生產,每年盼產能達到生產6,000萬疫苗的產能目標。

A:

根據秘魯官方統計,迄至本(2022)年3月秘魯政府登記之社會抗爭案件計208件,近11個月來均呈現連續成長趨勢,其中160件為急迫案件,剩餘之48件為潛伏案件,此等社會抗爭對經濟造成直接衝擊。

 

報導稱,急迫案件中有101件與環保有關,主要為礦業(65件)及石油(18)開發案,抗議份子透過罷工及封路等手法阻礙經濟活動,以礦業案為例,近來礦業9成經濟活動機近停擺,導致出口收入減少,進而減少稅收等,係當前政府亟須解決之重大問題之一。

A:

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網報,2022年5月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媒體報導,目前越南全國之豬肉平均價格每公斤介於53,000越盾至58,000越盾間(約2.31美元至2.52美元),月增1,000越盾至3,000越盾(約0.044美元至0.13美元)。

 

在北越地區每公斤豬肉介於53,000越盾至56,000越盾(2.31美元至2.44美元)、中部西原地區每公斤豬肉介於52,000越盾至57,000越盾(約2.27美元至2.48美元)、南越地區每公斤豬肉介於53,000越盾至56,000越盾(2.31美元至2.48美元)。

 

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表示,因餐廳、學校、工廠、公司皆已復工,刺激豬肉需求之增長,導致國內豬肉價格上漲。該部亦預測豬肉供銷及各種肉類將維持增長趨勢。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本(2022)年越南豬肉供銷約340萬公噸,在亞洲排名第2位,僅次於中國。

農業暨農村發展部預計本年第2季越南對豬肉與家禽之供銷將達160萬公噸(年增4.8%)。其中,牛肉將達11萬公噸(增加3.4%)、水牛肉達逾2萬8,000公噸(增加2.6%)、豬肉達逾100萬公噸(增加4.7%),家禽達47萬6,000公噸(增加5.7%)。

 

因越南肉類供應鏈充足,爰未來肉類與肉製產品進口將不易出現激增狀况。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統計,2022年4月,中國及香港的4家企業向緬甸製造業投資約599萬美元,該月份只有製造業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DI)。

 

緬甸投資委員會(MIC)優先考慮製造業及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企業。在COVID-19及政情衝擊下,勞力密集型企業面臨財務困難。根據IHS Markit 9月份的報告,在勞工接種COVID-19疫苗後,該行業正在恢復正常。緬甸的製造業多集中在來料加工成衣及紡織,對緬甸的GDP有重要貢獻。

 

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緬甸吸引FDI計49家企業投入逾6.47億美元。其中,40家外國企業投入製造業領域約2.03億美元。此外,農業領域吸引1件金額500萬美元的投資案。畜牧及漁業領域吸則引2家企業,投資額逾1,900萬美元。電力、建築、飯店及旅遊業各有1個新案,其他3家企業投資於其他服務業。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緬甸在2022-23財年的4月1日至22日期間的外貿易額達15.58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15.15億美元增加4,290萬美元。緬甸4月份的出口額逾7.44億美元,進口額為8.14億美元。由於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在COVID-19疫情影響關閉邊境站,使邊境貿易較去年同期驟減1.33億美元,而海運貿易則大幅增加1.76億美元。

 

緬甸主要出口農產品、畜產品、礦產、林產品及工業製成品,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材料及消費品。緬甸的出口領域多依賴於農業及製造業。商務部正致力於減少貿易逆差、促進出口、進口替代及市場多元化。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與至2022年3月),對外貿易為155億美元,2020-21財年為295.8億美元。

A:

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據汽車經銷商的說法,二手車的價格比以前至少上漲300萬緬幣。據市場消息人士稱,Toyota Vitz過去的售價略高於1,100萬緬幣,現在的售價逾1,500萬緬幣,而廣受歡迎的Honda Fit現在的售價逾2,000萬緬幣。部分汽車經銷商表示,美元升值推高國內二手車市價。隨著燃料價格的上漲,發動機功率較小的汽車價格也上漲發動機功率越大油耗越多,故如Toyota Alphard這樣的汽車價格漲幅不大。業者透露,由於當前的燃料價格,民眾不喜歡發動機功率大的汽車,功率低的汽車銷量更好

 

有些人賣掉大動力汽車,改買如Honda Fit的小動力汽車。業者透露,自潑水節後,汽車銷售市場幾乎停滯,近期銷售已恢復正常。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2年5月7日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2年第1季越南胡椒出口量達5萬3,800公噸,出口金額2億5,080萬美元,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年減12.1%及年增40.3%,與2020年比較,出口量減少33.1%,惟出口金額成長42.5%。

 

其中,第1季越南胡椒出口至歐盟金額年增92.9%;出口至美洲金額年增63.5%;出口至非洲金額年增10.3%;出口至亞洲金額年增6.4%。第1季越南胡椒出口至亞洲金額占胡椒總出口33.99%,年減10.31%;惟出口至歐盟金額占28.08%,年增7.87%。

 

2021年歐盟胡椒進口金額達4億1,374萬歐元(約4億3,856萬美元),年增28.3%。其中,歐盟自越南進口胡椒金額達1億2,300萬歐元(約1億3,045萬美元),年增46.9%,歐盟自越南胡椒進口金額占該地區胡椒進口金額之29.75%,年增3.77%。

 

根據歐洲統計機構最新資料,2022年1月歐盟胡椒進口金額達4,356萬歐元(約4,617萬美元),年增66%。其中,自越南胡椒進口金額達1,300萬歐元(約1,387萬美元),年激增110.8%,主要出口至德國及荷蘭。

 

自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針對胡椒產品(HS代碼:0904)零關稅優惠生效後,專家認為將帶動越南產品出口至歐盟,尤其對於先前需課徵5%至9%進口關稅之食品加工產品。

 

歐盟投資者利用越南原物料及低勞工成本,在未來將工廠遷移至越南進行胡椒生產,將為越南胡椒產業亮點。惟專家認為越南胡椒出口至歐盟需滿足該地區之食品安全問題及原產地證明。此外,越南胡椒生產商面臨缺乏歐盟市場需求及客服等問題。

 

另,越南胡椒企業在歐盟知名度及競爭力仍低,企業缺乏產業改善能力及越南胡椒產品廣宣。越南胡椒協會Hoàng Thị Liên會長認為,雖歐盟係品質要求較高之市場,惟充滿發展潛力,目前越南胡椒產業及調味料產業最大困擾係歐盟對肥料及農藥殘留管理嚴緊管控。

歐盟亦對生產方式作出標準,確保該地區消費者健康,並要求遵守公平貿易(Fairtrade),實施性別公平及勞工權利等政策。

A:

一、    依據新加坡外交部本(2022)年5月10日發布的新聞稿,星國總統哈莉瑪於5月9日赴韓進行3天訪問,於5月10日受邀出席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就職典禮,兩位總統會晤時表示,有信心未來兩國可進一步強化友好關係,並著重在數位經濟、航空連接及人員往來等3方面深化雙邊合作,包括探討增加往返星韓兩國之間的航班。 
二、    另據星國媒體報導,哈莉瑪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新加坡及韓國於去(2021)年11月開通「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簡稱VTL)」,是首個銜接亞洲兩大航空樞紐的VTL。開啟連接不僅可促進貿易投資,亦能增加兩國人員交流,但星韓間的航班趟次仍較疫情前少許多,因此請尹錫悅總統考慮增加兩國間往來航班,以促進雙向觀光旅遊。尹錫悅總統則表示,在外來投資及基礎建設方面,新加坡是韓國在東協的首要合作夥伴。新加坡有許多值得韓國借鏡之處,例如政府改革、教育創新及城市發展,兩國在許多領域也具有合作潛能。
三、    前揭新聞稿續表示,「韓國-新加坡數位夥伴關係協定(Korea-Singapore Digital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談判工作已於2021年底完成,哈莉瑪總統及尹錫悅統統均期待儘快簽署該協定。雙方強調透過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多邊機制,以促進區域經濟整合之重要性。兩位領袖亦對韓國有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及「數位經濟夥伴協定」進行討論。尹錫悅總統並承諾擴大與東協合作。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