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加州上周末達到潔淨能源里程碑,太陽能與風能等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基本上幾乎與所需電力一樣多。明顯記錄發生於周六下午3時之前,當時太陽能發電量飆升,但是在下午稍後的電力需求開始之前。

在溫和氣候協助下,加州人在春天大部分時間裡,一直使用可再生能源。根據營運商數據,可再生能源於上周六下午2時5分首次超過需求,發電量為1萬7636兆瓦,電力需求為1萬7548兆瓦。這個情況維持約一小時,直至下午5時5分需求超過產能。下午2時40分高峰期,產量超過需求有623兆瓦。

柏克萊加大能源教授凱曼(Daniel Kammen)推文表示,加州可實現100%的再生能源。非常清楚的是,若能減少石化燃料使用與政治慣性,可以於2030年之前、達到每天使用潔淨能源的目標。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賈克伯森(Mark Jacobson)指出,風能、水力與太陽能在周六連續8小時滿足了加州80%的電力需求。

不過,專家警示,統計數據不完善,因為忽略住宅屋頂太陽能,另一方面,也未考慮電力自生產到使用的傳輸過程、損失多少能量。「加州獨立系統系統營運商」(California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管理加州電網指出,加州可能已接近達到百分之百的里程碑,再生能源超過需求量,但並未完全實現。

此外,短暫時間並不能反映加州整體電力情況。春季是電力需求相對低的時期,因為室外溫度適中,對加熱或冷卻需求較少,太陽能發電量高。加州仍全年重度依賴天然氣。「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天然氣能供加州37%能源,超過所有可再生能源33%。太陽能則提供13%電力、風能提供11%電力。

儘管如此,潔淨能源倡議人士仍將周六達到里程碑、視為過去數十年能源轉變的短暫卻令人驚訝的證明。若要實現四年前由當時州長布朗(Gov. Jerry Brown)簽署成為法律的目標,加州必須於2045年前從無碳能源獲得100%電力。加州環境部門主任笛翰(Laura Deehan)表示,在不燃燒化石燃料之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只發生一整天或整個周末而已,但一定可達到目標。

加州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於過去十年增加三倍,主要是新風能與太陽能計畫。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來自木製品的生物質與來自食物殘渣與動物糞便的沼氣。儘管核能是一種無碳能源,但並未被包含在電網營運商的可再生能源計算器內。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284247?from=wj_catelistnews 

 

 

 

 

 

 

A:

對於變「芯」的蘋果而言,距離真正換掉高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2019年蘋果與高通迎來世紀大和解後,高通一直是蘋果基帶芯片的主要供應商。然而隨著自研基帶芯片的不斷探索,蘋果在換掉英特爾後,「去高通化」的腳步正在加快。

《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蘋果正在繼續擴大基帶芯片領域的人才儲備。在高通總部聖地牙哥,蘋果大約發布了140個招聘基帶芯片研發的職位。與此同時,在博通總部加利福尼亞歐文市,蘋果的衛星工程辦公室有大約20個類似的空缺職位,可能會吸引設計基帶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博通員工加入公司。

早在2019725日,蘋果就宣布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特爾旗下的手機基帶芯片部門。這筆交易中,蘋果除了將得到英特爾該部門相關設備外,還有8500項蜂窩專利和連接設備專利,以及2200名英特爾員工。CCS Insight 高級研究主管Wayne Lam表示,自研基帶芯片將在許多領域為蘋果提供優勢,包括節省成本和擺脫對高通等供應商的依賴。

首先是成本。通常情況下,智能手機和類似移動設備的主處理器比用於無線通訊的部件更加複雜、昂貴。但這一常態被蘋果中低端系列iPhone SE(支援5G連接)顛覆了,其採用的A15處理器及其附加記憶體芯片比通訊芯片更加便宜。

其次是供應商。此前因為與高通公司的專利官司,蘋果從iPhone 6S開始混用高通和英特爾基帶,之後的iPhone7iPhone8iPhoneXiPhoneXs系列、iPhone11系列都是使用的英特爾。但隨著蘋果與高通公司和解,iPhone 12iPhone 13已換回高通。自研基帶芯片將使蘋果「去高通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202111月,高通首席財務官表示,到2023年,高通預計將為蘋果移動設備提供20%5G基帶芯片。目前,高通幾乎供應這些芯片的100%Apple Watch是個例外,自4系列以來一直使用英特爾基帶芯片。

目前,蘋果已經將採用自研5G基帶的規劃提上了日程表:預計於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將首度全部採用自研芯片,由台積電代工。但對於變「芯」的蘋果而言,距離真正換掉高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蘋果現在正面臨一項艱巨的任務:製造出確實能夠趕上或超過高通的基帶芯片。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5-03/%e8%98%8b%e6%9e%9c%e5%8a%a0%e5%bf%ab%e3%80%8c%e5%8e%bb%e9%ab%98%e9%80%9a%e5%8c%96%e3%80%8d/4058025 

 

A:

為鼓勵馬州居民及企業安裝能源儲存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馬州能源管理局已開放申請「2022納稅年度儲能所得稅扣抵計畫」(Tax Year 2022 Maryland Energy Storage Income Tax Credit Program)。

 

該計畫適用於在2022年間(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安裝合格儲能設備的住宅及企業納稅人,均可申請所得稅扣抵。該扣抵計畫總額為75萬美元,以先申請先得為原則。扣抵金額為儲能系統總安裝成本的30%,住宅最高可獲5000美元扣抵申請,企業最高可獲15萬美元扣抵申請。

 

線上扣抵系統已於2022年4月26日開放申請,截止日期為美東時間2023年1月15日下午5點。詳細資訊請至「2022納稅年度儲能所得稅扣抵計畫」官網(網址如下)查閱。

 

謹註:馬州能源管理局並非馬州稅務局,詳細稅額扣抵資訊,請查閱馬州稅務局官網。

 

消息來源:馬里蘭州能源管理局官網

https://energy.maryland.gov/business/Pages/EnergyStorage.aspx

 

https://news.maryland.gov/mea/2022/03/28/maryland-launches-tax-year-2022-energy-storage-income-tax-credit/

 

A:

哥國中央銀行近期表示,2022年第1季通膨年增率8.5%,超出預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劇通膨上行壓力,特別是農產品和農業資材、能源和石油的國際價格均大幅上漲,導致通膨居高不下,惟央行預估全年通膨年增率為7.1%,2023年將收斂下修至4.8%。

 

哥國本年經濟將持續受地緣政治、利率上升、總統選舉帶來的不確定性和疫情發展等因素影響,惟仍持續復甦中,預估2022年經濟成長率將達5%。

A:

2022年第1季哥國出口129億7,27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45.2%。主要由燃料出口大增所帶動,因2022年第1季哥國燃料出口68億64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39億9,410萬美元大幅成長71.9%。其次為製造業出口24億6,37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8%。第三位為農業、食品和飲料,出口29億736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7.8%。

 

哥國2022年第1季主要出口國依序為:美國占24.5%居首位、巴拿馬(13.1%)、印度(6.7%)、中國(5%)、巴西(4.6%)、土耳其(3.7%)和厄瓜​​多(3.6%)。

A:

一、    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金管局)於本(2022)年4月28日發布半年一度的「整體經濟評估」報告,俄烏衝突情勢進一步加劇物價上漲壓力,使星國通貨膨脹率明顯高於歷史平均水準(約1.6%),尤其是汽油、電力與煤氣及非熟食品價格皆將持續飆升。新加坡核心通貨膨脹率或在2022年第3季上升至約4%峰值,直至年底才會趨緩。至於包括個人交通費及住宿費之整體通貨膨脹率,可能高達5%至6%。
二、    金管局表示,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率預計為4%,創2008年以來新高。全球能源及農產品價格飆升,推高新加坡國內汽油、電力與煤氣及非熟食品價格,進而擴大至運輸及餐飲服務價格上漲。但短期內物價上漲是漸進式的,且較全球漲速和緩。整體而言,未來數月星國核心通貨膨脹率將大幅上漲,2022年物價漲幅平均2.5%至3.5%。個人交通及住宿的通貨膨脹保持穩定,整體通貨膨脹率介於4.5%至5.5%。
三、    俄烏衝突情事雖削弱新加坡經濟成長前景,但並未嚴重影響其成長步伐,預估星國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為3%至5%,較去(2021)年成長7.6%有所放緩,但持續保持擴張態勢。金管局指出,俄烏衝突情事,使外部需求減弱,2021年引領星國經濟復甦的貿易相關領域,預計對2022年經濟成長貢獻將減少,但自2022年3月底新加坡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及邊境限制後,內需服務業及旅遊行業將較預期提前復甦。由於防疫限制逐步放寬,星國國內勞動力市場趨向緊縮,帶動員工薪資成長反彈,加劇企業成本壓力,累積的成本漲幅或將轉嫁至消費價格。
四、    為抑制通貨膨脹強勁走勢,金管局於2022年4月中將星幣名目有效匯率可波動範圍的中心軸調升至現行水準,以及略微調高匯率可波動範圍坡度,大幅緊縮貨幣政策。此係新加坡繼2021年10月及2022年1月,第3次讓星幣升值。連續3次緊縮貨幣政策,有助於短中期抑制通貨膨脹,也使整體經濟活動水準更接近潛力水準,確保中期價格穩定。
五、    據新加坡華僑銀行表示,因受俄烏戰爭及中國管制疫情措施的影響,可能加劇亞洲供應鏈瓶頸、造成進口需求銳減以及資本外流等,因此對星國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將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從原先的4%調降至3.5%。
 

A:

一、    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金管局)於本(2022)年4月28日發布半年一度的「整體經濟評估」報告指出,由於需求放緩、產能強勁擴張、全球晶片市場料於2023年進入整合階段,2022年星國電子業成長速度料放緩,但中期前景仍然明朗。去(2021)年雙位數成長的精密工程業,預計2022年增速趨緩,但由於全球半導體業持續資本投資,半導體器材的需求將支援機器及系統業成長。
二、    新加坡持續吸引頂尖半導體業者投資,例如,美國晶片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及臺灣半導體代工廠聯華電子(UMC)正興建新的晶圓廠,將於2023年至2024年投產。先進、高端晶片的需求繼續獲得5G市場、雲端服務及數據中心,以及汽車及工業應用的結構性支撐。
三、    全球資訊科技行業的擴張期已邁入第3年,比以往週期更長。半導體業者大規模擴充料於2022年年底開始投產,2023年或出現部分產能過剩,尤其記憶體(DRAM)等相對成熟技術領域。供過於求風險可能衝擊晶片價格,進而拖累全球晶片銷售額,全球晶片市場於2023年可能邁入庫存增加、銷售下跌的整合階段。
四、    2021年全球晶片銷售迅速成長,預計在未來數季趨緩。據市場研究調查機構Gartner分析,2022年全球半導體業營收增幅將從2021年的26.3%下滑至13.6%。雖電子業投資及消費需求在疫情高峰期非常強勁,但近幾季有趨向正常化的跡象。
五、    金管局指出,俄烏衝突情勢對半導體業衝擊有限,與石化及運輸業相比,半導體業原材料採購來源多元化,對石油或能源的依賴較小。相比之下,石化業前景疲軟影響化工業成長,原料成本上升,加上中國等主要出口市場的需求放緩,可能壓縮利潤及產量。整體而言,2022年化工業、批發貿易及水路運輸等貿易相關行業成長放緩,貿易相關領域對新加坡2022年經濟貢獻可能減少,現代服務領域則維持穩定。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5月2日,奈比都市議會議長Maung Maung Naing博士在奈比都市議會與奈比都石油暨石化產品小組委員會共同召開的簡報會上表示,將監督並確保民眾能以穩定的價格購買及使用燃料油。此外,奈比都市議會將為油品之監督暨檢查局的活動提供必要協助。M議長亦指示該局須檢驗進口燃料油,以落實在進口、儲存及分銷的職責。他還呼籲加強對燃油進口、儲存及分銷的合規管理,以確保品質及數量。

 

根據Denko加油站在2022年5月1日出售的汽油價格,仰光的Octane 92為1,960緬幣、Octance 95為2,020緬幣、Premium Diesel為2,345緬幣、柴油為2,320緬幣;曼德勒的Octane 92價格為2,000緬幣、Octane 95為2,145緬幣、Premium Diesel為2,375緬幣、柴油為2,340緬幣;奈比都的Octane 92價格為2,000緬幣、Octane 95為2,100緬幣、Premium Diesel為2,400緬幣及柴油為2,365緬幣。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漁業局稱,魷魚捕撈季節在3月份結束,但魷魚漁船被允許延長作業直到4月底。魷魚捕撈船的經營者表示,魷魚價格看好,使今年的休漁期的魷魚捕撈活動熱絡。丹老區魷魚企業家協會主席U Min Tun表示,魷魚捕撈期通常在10月到4月之間,4月底進入休漁期後,其價格十分看好,在土瓦市,魷魚的價格達到每10緬斤(1緬斤等於1.6公斤)16萬緬幣的高點。在丹老市,每托盤則報價14萬緬幣。今年,魷魚產業蓬勃發展。

 

據漁民表示,雖然漁船的費用隨油價上漲而增加,然仍因魷魚的高價而生意興隆,預料明年油價會下跌。船舶經營人必須以現行的市場價格承擔風險。這些船返回各自的港口,正在進行維修活動。在德林達依省的丹老區,註冊捕撈魷魚的大型漁船有300多艘,及小型漁船500艘。緬甸魷魚主要出口到中國及泰國市場。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證券交易所(YSX)的月度價格統計顯示,今年4月份股市交易量較3月份略有增加。2022年1月,7家上市公司共在YSX共成交61,435股,成交值2.82億緬幣,2月交易量增加到80,291股,成交值為4.149億緬幣。2022年3月則有52,408股交易,成交值為2.34億緬幣。2022年4月,YSX的成交值小幅升至2.76億緬幣,交易量為53,059股。

 

目前有FMI、MTSH、MCB、FPB、TMH、EFR及AMATA等7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正在YSX交易。4月份,每股股價收於FMI為7,600緬幣、MTSH為2,600緬幣、MCB為7,700緬幣、FPB為1.8萬緬幣、TMH為2,600緬幣、EFR為2,600緬幣及AMATA為4,900緬幣。緬甸股市未受全球股市暴跌影響仍正常運作。

A:

《2022年緬甸聯邦稅法》於2022年3月31日頒布,且於4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共有10章,具體分為:(一)名稱、開始生效日期與定義;(二)預計稅收款;(三)規定稅率與報告稅收情況;(四)相關部門之職責與權利;(五)特殊商品稅;(六)商業稅;(七)所得稅;(八)珠寶稅;(九) 其他稅收之稅率;(十)總則。新的聯邦稅法主要調降的稅目如下:

 

  1. 所得稅

第七章《所得稅》第23條;

所得稅法第6條中規定,仰光證券交易所(YSX)上市公司必須繳納17%的所得稅,較之前減少了3%。

 

2.   總則

第十章《總則》第40條;

商業稅法第21條(f)中規定,所有店家及在國內營運的其它服務業,必須在服務和銷售時向消費者徵收商業稅,及在發票上黏貼其營業所得所需繳納之印花稅,倘地方稅務局發現商店沒有給消費者黏貼印花標籤,將會處以下列罰款:

 

2021年

2022年

第一次違規

50萬

100萬

第二次違規

100萬

200萬

第三次違規

150萬

300萬

第四次違規

200萬

600萬

 

上述稅率降適用於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有關《2022年緬甸聯邦稅法》詳情,請參見:https://www.ird.gov.mm/sites/default/files/2022_UTL_Law.pdf(緬文版)。

A:

據越南海關總局公布之資訊,本(2022)年3月份越南紡織成衣品出口金額達30.5億美元,成長48.3%。累計本年第一季越南紡織成衣品出口金額達8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3%,為2012年以來最高成長率。

本年3月份美國持續為越南紡織成衣品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達43.6億 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2%,佔越南紡織成衣品出口總額之50.3%。

其次為歐盟市場(27個國家),出口金額為8.96億美元,成長31.4%;日本市場7.71億美元,減少2.9%;韓國7.54億美元,成長6.9%。

國際預估本年全球對紡織成衣品之需求較去年成長3%。同時Covid-19期間越南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通順亦為越南之優勢。諸多國際大訂單均優先下單予越南廠商。惟越南該產業主要對手如中國、孟加拉及印度正加倍努力彌補去年訂單之短缺,此使越南亦需持續努力,不讓對手超越。

A:

越南鋼鐵協會(VSA)稱,本(2022)年3月份越南成品鋼鐵出口達95.6萬公噸,較2月份驟升75%,惟較去(2021)年同期減少22.8%。出口金額達9.09億美元,較2月份成長72%,相當於去年同期。

累計本年前3個月成品鋼鐵出口量為230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2%;出口金額達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5%。

越南鋼鐵主要出口市場為東協(40.5%)、歐盟(19%)、美國(8%)、韓國(7%)及香港(4%)

本年前3個月越南成品鋼鐵進口量達110萬公噸,成長23%;出口金額達11億美元,成長22%。

累計本年前3個月,越南各種成形鋼鐵進口量約300萬公噸,減少18%;進口金額約31億美元,成長19%。

越南鋼鐵進口主要來源國為中國(32.5%)、日本(16%)、印度(13%)、韓國(11%)及台灣(1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第一季越南鋼鐵出口金額驟升,為越南鋼鐵貿易仍逆差8億美元。此為越南鋼鐵產業不合理之處,建材鋼鐵供過於求,惟生產原料之鋼鐵(甚至是廢料鋼鐵)仍短缺。製造業或周邊工業(supporting industry)使用之HCR、合金鋼鐵仍依賴進口。

A:

綜整丹麥新聞媒體於5月3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於5月3日/4日對丹麥進行20年來歷史性訪問。 此次 Modi總理的到訪將與丹麥梅特總理(Mette Frederiksen) 、菲雷德里克(Frederik)王儲和來自能源和氣候領域的 16 家丹麥公司會晤。 丹麥和印度於2020年已簽署綠色戰略合作,梅特總理並已於去年 10 月拜訪印度。此次莫迪總理拜訪丹麥是因為印度和丹麥已經達成了所謂的綠色戰略合作,亦意味著丹麥必須為印度的綠色轉型提供許多解決方案。 氣候和綠色能源將為此次造訪丹麥之首要議程。除了拜訪丹麥之外,亦將訪問法國和德國。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印度目前有13.8億人口。 據聯合國指出,印度將在5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丹麥工總(DI)之副主任Peter Thagesen表示,丹麥向印度出口綠色技術的潛力巨大, 丹麥對印度的貨品和服務出口在 2021 年創其總額紀錄接近 200 億丹麥克朗,尤其歸功於海運方面的增加。 通過綠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預計將增加風機和水資源公司在印度的投資。丹麥公司將向印度代表團展示可減少水資源浪費、能源優化和創造再生能源的技術。渠表示, 這次的訪問對丹麥公司來說是一個完全獨特的機會,丹麥公司可以展示並向印度解釋可提供的服務項目,這是一個絕對絕佳的營銷機會。

A:

西班牙國家報2022年4月28日報導,歐盟核准提供予西班牙之復甦基金為1,400億歐元,其中695億2,800萬歐元為無償之直接補助款,其餘則為貸款。西國政府預計2021年及2022年間可獲歐盟撥款515億2,800萬歐元,爰已核准303億1,100萬歐元之計畫,占2021及2022年歐盟可撥款額之58.8%,西班牙各自治區可獲得133億8,600萬歐元,占西國政府核准計畫金額之44.1%。2021年及2022年西班牙預計可獲歐盟撥款515億2,800萬歐元中,實際已獲歐盟撥發金額僅為190億3,700萬歐元;近日西國政府將向歐盟申請120億歐元之撥款,下半年則將另申請60億歐元。

現階段西班牙政府規劃之「經濟復甦及轉型策略計畫(Perte)」已通過9項,包括電動汽車、公共衛生、再生能源、農業糧食、國語新經濟(Nueva economía de la lengua)、循環經濟、造船工業、航太工業、數位化水循環計畫(Digitalización del ciclo del agua) 等,西班牙政府預計總投資金額為560億歐元,其中190億9,200萬歐元資金係源自歐盟,另378億歐元源自私人投資。西國政府亦另宣布於PERTE計畫中新增長照社會經濟(Economía social y de los cuidados)與發展晶片2項計畫,政府將分別投資7億歐元及118億歐元,而私人投資額部分則仍待確認。預計前述11項投資總額達693億7,508萬歐元,公共投資315億7,811萬歐元,民間投資則約為377億9,600萬歐元。

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表示,西國正需要經濟轉型之計畫,呼籲政府應儘快落實歐盟基金之核撥及計畫之執行,以帶動西班牙經濟成長。
(
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亦指出,歐盟復甦基金之相關招標案件資訊不足,並要求應加強計畫之核可及執行之透明度。此外,許多研究機構如西班牙預算監督獨立機構(Autoridad Independiente de Responsabilidad Fiscal, Airef)及西班牙央行等均表示,由於總體經濟環境不佳及通貨膨脹等,歐盟基金可帶動之經濟效益將不如預期。

A:

綜合西班牙國家報及ABC日報2022年4月30日報導,能源價格上漲及俄烏戰爭影響歐元區及全球近半數國家經濟成長、家庭購買力及企業營業利潤,西班牙亦難倖免,爰西國政府將原於2021年9月預測2022年7%之經濟成長率(GDP)下修至4.3%。前述修正後之GDP較國際貨幣基金(IMF)原預測之4.8%及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預測之4.5%為低,惟較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預測之4.2%及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預測之4.1%為高。西班牙政府另預估202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為6%,於2023年將降為2%。前揭修正顯示西班牙GDP恐無法於2022年恢復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水準。另西國經濟學家協會(El Consejo General de Economistas de España)則認為, 2022年西班牙經濟成長將介於3.7%至3.9%之間。

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2022年4月29日公布資料,西國2022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0.3%,遠低於西班牙中央銀行預測之0.9%及多數專家預測之1%。西班牙經濟部(Ministerio de Asuntos Económicos)部長Nadia Calviño表示,由於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因素,2022年經濟表現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惟隨著疫情管制措施逐漸鬆綁,伊認為西班牙觀光業將大幅復甦、同時歐盟復甦基金資金及西班牙近來就業市場表現良好等因素,均有助西班牙2022年經濟成長維持於4%。

另依據2022年4月29日西班牙提供歐盟之穩定計畫(Programa de Estabilidad),西國政府確保於2025年之前,將財政赤字縮減至3%以下。同時在不縮減政府支出及承諾於2024年與2025年各自治區維持財政盈餘前提之下,預計2025年西國政府公債可降為GDP之110%以下,失業率則降為10%。

A:

西班牙國家報2022年4月29日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公布勞動力調查報告(Encuesta de Población Activa,EPA),2022年第1季西班牙全國總就業人數為2,008萬4,700名,較2020年第4季減少10萬200名,全國失業人數為317萬4,700名。由於西班牙勞工失業人數增加7萬900名,自營業者人數減少5萬5,700名,爰全國失業率增加至13.65%,高於2021年年底之13.3%。在25歲以下青年失業方面,失業人數為45萬9,100名,失業率為30.18%。西國製造業就業表現於2022年第1季衰退之主因為電力及汽油等物價大幅上漲、生產成本上升、貨車司機罷工及俄烏戰爭等問題。

以產業分析,製造業就業表現深受電價上漲影響,2022年第1季減少6萬8,000個就業機會;其次為服務業,減少5萬100名;再其次為農業,減少1萬2,500名;惟房地產市場持續復甦,建築業就業人數增加3萬300名,增加2.3%。同期長期合約勞工人數增加16萬4,100名,短期合約勞工人數則減少20萬9,800名,使短期合約勞工人數占總就業之比例減為24.21%。

依產業分析,服務業失業人數增加9萬6,300人,增加9.5%;製造業失業人數增加1萬5,700人;農業失業人數則增加6,300人。依自治區分析,馬德里自治區失業人數增加最多,增加6萬8,500名,其次為巴利阿里群島(Baleares)自治區,增加2萬3,100名及加納利群島(Canarias)自治區增加1萬5,500名。

A:

依據瑞士商業週報(Handelszeitung)2022年4月28日新聞報導,瑞士Fenx環保建材新創公司開發出於製程中零排碳且可回收之隔熱材料。該材料組成概念係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材料科學系研究,該材料隔熱、不易燃、永續且生產成本低廉。該種專利材料係由土石混合特製泡棉製成,95%組成成份為空氣及土,可以在一般環境溫度下生產,因此無二氧化碳排放。

 

報導中指出該永續建材除了能夠幫助實現巴黎協議減排目標外,更能進一步解決建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問題。瑞士聯邦環境署統計,顯示瑞士建築活動產生的廢物所占比84%,其中包含挖掘工作每年產生約5,700萬噸土石外,建築物修繕及汰換每年亦產生1,700萬噸廢料。該項新技術運用挖掘工作產生之土石生產建材,且該隔熱材料為可回收,因此不會產生垃圾。該新創公司於2019年5月成立,2021年獲得270萬瑞郎投資資金,開始大量生產後將優先開拓歐洲市場。

 

 

資料來源: 瑞士商業週報(Handelszeitung)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4月28日

A:

美國能源部(DOE)5月2日宣布拜登政府自兩黨基建法案撥款31 .6億美元,增進美國國內電池製造暨供應鏈,支持電動車發展及儲能需求,其中31億美元將用在美國生產更多電池與組件、加強國內供應鏈、創造高薪工作,以及協助降低家庭成本,其基建投資將包括商業設施的新建、改造與擴建,以及製造示範與電池回收;另單獨撥款6千萬美元,支持電動車電池二度使用、以及將材料回收至電池供應鏈的新技術。

 

本次撥款為美國供應鏈戰略關鍵,以期強化美國能源獨立性、減少對競爭國家的依賴、落實拜登總統2030年電動車占全美汽車銷售一半的目標,美國能源部長Granholm強調將美國定位在需求快速增長的先進電池前端與中心地位,有助提高美國競爭力,促進美國運輸系統電動化。

A:

依據瑞士Tages Anzeiger日報報導,瑞銀集團(UBS) 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瑞士房地產泡沫指數(UBS Swiss Real Estate Bubble Index),顯示瑞士房地產泡沫風險持續上升,從1.38點上漲為1.47點,主要因素為房地產價格及房租上漲,但瑞士家庭收入未能與其同步。2022年第一季的房地產價格比2021年同期上漲1.5%,另非自住的購屋房貸申請數量也比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與2021年同期相比,瑞士家庭收入成長超過2%,但房租價格也自2017年已來首次出現增加。

瑞銀表示,瑞士的房地產泡沫指數仍低於1990年代初期的房地產泡沫水平,瑞銀專家認為未來12個月,瑞士房地攢價格不會有太多變動。

 

資料來源: 瑞士Tages Anzeiger日報

日期: 2022年5月4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