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航太集團(Roskosmos)建議俄國交通部及民航總署將現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變更為俄國自行研發的GLONASS系統,Roskosmos總經理Rogozin表示,俄方早已注意到可能被逐出GPS的風險,因此預先因應,經過多年研究整合,GLONASS系統能同時接收中國「北斗」定位系統的連線訊號;俄國自2017年起開始在國產汽車上安裝該系統的車用版本ERA-GLONASS。

A:

受到西方制裁影響,外資企業紛紛撤出俄國,俄國國會(杜馬)經濟委員會副主席Arefiev認為,上述企業重回俄國市場,不會遭遇太多困難,以IKEA及服飾零售集團Inditex (旗下包括Massimo Dutti、 Zara、Pull & Bear等)為例,只要俄國政府並未針對該企業進行「國有化」,重返俄國市場沒有任何問題。Arefiev提到進口替代問題,俄國有3,500萬失業人口,但外資企業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有限,因為這些企業的生產線都在境外,俄國應該利用外資撤出的機會,發展國內製造業。

A:

依據瑞士聯邦海關總署2022年4月26日新聞發布,瑞士2022年第1季進出口貿易額已連續6季成長。本年第1季出口金額為654.25億瑞士法郎,較上季成長1.2%;進口金額為566.94億瑞士法郎,較上季成長6.7%。

 

第1季出口產品依照金額依序排列為:化學製藥產品340.5億瑞士法郎(-0.7%)、機械及電子產品79.89億瑞士法郎(+2.4%)、手錶61.19億瑞士法郎(+5.3%)、精密儀器產品44.99億瑞士法郎(+4.2%)、以及金屬產品39.09億瑞士法郎(+6.3%)。在進口方面,依照進口金額依序排列為:化學製藥產品157.9億瑞士法郎(+11.8%)、機械及電子產品84.39億瑞士法郎(+1.4%)、能源類產品57.37億瑞士法郎(+46%)、金屬產品46.08億瑞士法郎(+4.2%)、以及交通工具42.84億瑞士法郎(+0.3%)。

 

主要出口市場依序為:美國127.48億瑞士法郎、德國110.7億瑞士法郎、義大利43.81億瑞士法郎、法國40.64億瑞士法郎、以及中國39.86億瑞士法郎。主要進口來源為:德國160.77億瑞士法郎、義大利50.26億瑞士法郎、法國50.08億瑞士法郎、中國49.15億瑞士法郎、以及美國34.91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瑞士海關總署(BAZG)

日期:2022年4月26日

A:

根據中華民國海關統計,2022年1-3月,台俄雙邊貿易16.2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24.14%,俄國是我國第20大貿易夥伴。

 

其中,我對俄出口2.77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6.22%,俄國市我第29大出口市場;我自俄進口13.46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33.0%,俄羅斯是我第16大進口來源。

 

A:

根據中華民國海關統計,2022年3月份,台俄雙邊貿易額5.59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2.12%,其中我對俄出口僅0.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55.3%,我自俄進口5.14億美元,仍較去年同期成長9.11%。

A:

根據中華民國海關統計,2022年1-3月,台烏雙邊貿易1.05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78.33%,其中對烏克蘭出口值2,91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13.76%,自烏克蘭進口值7,608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1.43%。

 

3月份台烏雙邊貿易直1,991萬美元,較2021年3月成長3.78%;受俄烏衝突影響,我對烏克蘭出口值僅48萬美元,較去年3月減少95.67%;自烏進口直1,942萬美元,較2021年3月增加142.09%。

A:

馬來西亞五金機械建材聯合總商會總會長許聖傑表示,俄烏戰爭造成馬國鋼鐵價格飆漲及短缺,影響馬國鋼鐵的供應鏈帶來影響,而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亦導致鋼鐵有價無市。

 

目前俄羅斯鋼鐵出口占全球總鋼鐵出口量約10%,而烏克蘭則占3%,俄烏戰爭影響了鋼鐵五金機械的出口,同時,目前中國大陸因疫情封港,中國的鋼鐵產品產量占全球50%以上,倘中國大陸碼頭、工廠停運,將使鋼鐵的出口受到更大衝擊。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五金鋼鐵建材價格飆漲30%,由於價格漲幅過高,許多工程計畫恐須停工或重新投標,爰鋼鐵等材料可說有價無市。因此,該總商會建議會員廠商縮短帳期,減少至60天至90天,這樣資金回流更快,商家將有更多營運資金採購貨物以供應市場。

 

另一方面,該總商會認為馬國政府決定自5月1日起調整最低薪資規定時機不正確,亦不合時宜,因目前大部分馬國企業剛經歷新冠疫情衝擊,處於掙扎求存的時候,這無疑會加重營運成本。馬國政府應積極協助企業界控制不斷上升的經商成本,並提高生產力以達到雇主與雇員雙贏方案。另外,該總商會籲請馬國政府儘速讓廠商引進外勞,以一勞永逸解決國內勞工短缺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美元維持上漲勢頭,加上國際油價下跌,打擊馬幣走勢,不僅兌美元跌破1美元兌4.35馬幣關口,兌新元更是一度下降至1新元兌3.1709馬幣,創下歷史新低紀錄。

 

美元因美國聯邦儲備局委員會加速升息而保持漲勢,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貶值,馬幣兌美元亦難逃此劫,4月25日時最低曾降至1美元兌4.3575馬幣,截至6時結算創兩年最低的4.3560馬幣,遠低於上週五的4.3230馬幣水準。

 

馬來西亞財政部頃發布消息稱,儘管受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但馬國的經濟基本面依然強穩,這可從出口成長和競爭力、充裕的外匯存底得到佐證,而這一切將可緩衝馬幣匯率下跌的趨勢。馬幣仍具競爭力,以及通貨膨脹受到控制。馬國強穩的國際收支狀況,包括健康的經常帳盈餘和淨對外債權國的地位,大大提高馬國抵禦匯率波動和周邊衝擊的能力。

 

財政部強調稱,馬幣兌美元貶值與主要區域貨幣普遍疲弱息息相關。影響馬幣匯率近期走勢的因素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可推出更為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預計將於5月份加息2碼,以及本區域貨幣整體走弱。馬幣的靈活性將繼續支持馬國經濟,促進適當的周邊領域調整,緩衝國內經濟所受到的不利全球衝擊。至於通膨問題,馬國政府所實施的價格管制措,以及為RON95無鉛汽油和各種食品提供補貼,將保護人民免受進一步通膨壓力的影響。預計馬國本年的通膨率將介於2.2%至3.2%之間(2021年為2.5%),較東協其他國家為低。

 

馬國財政部將繼續與中央銀行監督經濟所面臨的金融與非金融風險,這包括近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這些問題將如何影響全球供應鏈,從而可能導致通膨壓力加大,並加劇馬國外匯和金融市場的波動。馬國央行亦將確保擁有充裕的遊資,以促進國內外匯市場的平穩運作,確保企業能夠更有把握的規劃和執行貿易和投資交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ttps://e.vnexpress.net,2022年4月24日

 

越南財政部頃表示,刻正考慮將汽油之最惠國待遇(MFN)進口關稅自20%調降至12%。

 

該部亦表示,目前全球供應鏈受干擾,有斷鏈疑慮,調降關稅將有助越南燃料供應來源更加多元化,並減少對部分供應商之依賴,惟越南國內汽油價格將不太可協調降。

 

去(2021)年越南汽油主要進口來源包括南韓及東協地區國家,並享有自由貿易協定之8%進口關稅,惟去年享有最惠國待遇稅率之汽油進口僅占極少比例。

 

該部認為調降關稅係必要,由於最惠國待遇稅率與自由貿易協定稅率之間有4%差異,將可鼓勵越南進口商倘出現石油短缺時可尋找新供應商。

A:

資料來源:越南新聞報網站2022年04月2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計畫投資部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頃於2022年4月21日簽署雙邊合作修訂協議,以擴大該署對越南之支持,包括當地能力發展。

修訂後之協議將擴大共同努力,以加強越南私營部門之競爭力、促進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優化人力資源及提高地方能力建構。

根據該份修訂協議,USAID對上述領域之援助將自4,200萬美元擴增至 1 億美元,並將實施時間展延3年,迄 2028 年 9 月 30 日止。

USAID駐越南代表Ann Marie Yastishock表示,該協議象徵美國政府持續承諾支持越南成為1個開放、創新及包容之經濟體之成果。藉由與越南政府之密切合作,USAID之開發援助將符合兩國共同願景,即創建繁榮及獨立之越南。

依據該協議,USAID之技術援助,藉由加速獲取提高競爭力之技術,將提升越南小型與成長中之企業能力,包括由弱勢群體帶領之企業。該協議亦有助知識經濟所需之高品質人力資源。

USAID之技術援助亦將協助改善地方政府(省級及以下)參與能力,以有效實施政策,並加強地方政府、私營部門及其他利署關係者之間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議題之互動。

A:

資料來源:越南快訊網站2022年4月24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經濟正在復甦,惟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稱,通貨膨脹與金融風險亦可能正在增加。

 

IMF最近與越南舉行諮商會議,IMF駐越南代表團團長兼國際貨幣基金亞太處處長 Era Dabla-Norris 表示,俄烏戰爭可能會對越南復甦步伐與通貨膨脹產生影響。

 

儘管越南商品及原物料價格上漲,惟IMF認為通膨仍在控制中,顯示經濟活動仍然溫和。

 

IMF預測越南通膨率將在2022年底達到3.9%,接近越南設定之目標4%。另預測2022年越南GDP 將增長 6%,2023 年將增長 7.2%。

 

IMF認為越南近期經濟前景充滿風險,可能導致增長放緩與通膨上升。

風險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及中國增長放緩。此外,全球金融環境收緊以及房地產與公司債券市場發展亦帶來風險。

 

IMF代表稱,為讓越南經濟增長並同時控制通膨,政策制定宜快速,政策支持規模及結構應靈活,並根據經濟復甦步伐進行調整。

 

其中,財政政策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在增長減速風險下,只要通膨風險持續存在,寬鬆貨幣政策之空間即很有限。未來財政政策必須一方面提供臨時援助與一方面促進經濟轉型之間取得平衡。預計2022 年財政赤字將溫和上升。

 

在貨幣政策方面,IMF建議越南警惕通膨壓力上升。倘出現持續通膨壓力,越南國家(中央)銀行應收緊貨幣政策,以協助抑制通膨。

 

IMF認為,未來信貸增長政策應在促進經濟復甦與確保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合理平衡。

 

IMF稱,加強銀行業韌性,持續支持中期增長至關重要。隨著經濟加速復甦,越南應停止放鬆對債務分類與提撥備抵壞帳之規定,以免加劇不良資產之確認與升高。

 

IMF認為,越南應加強金融部門監管,以應對新出現風險,並建立更具韌性之銀行體系。 IMF建議,為促進壞帳解決,應加強機構與破產架構。此外,越南需要進行更澈底之結構性改革,以及改善商業環境與勞動力品質。政策制定時應考慮對收入與財富不平等之影響。在國際上,不平等加劇被認為會降低經濟增長。

A:

會,提出促進國際合作措施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4月2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於2022 年4月23日出席第4屆亞太水峰會,並提出3項加強國際合作之措施。該峰會於4月23日至24日在日本熊本市舉行,日本德仁天皇、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包括印尼、泰國、菲律賓、汶萊、寮國及柬埔寨在內之其他東協6國元首及總理出席。 

范總理在線上會議中強調,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自然災害、氣候變遷,以及包括水資源在內之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等全球性挑戰,已為當代與後代帶來重大影響,因此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與應對措施。為積極應對與減低上述挑戰之負面影響,同時促進綠色、永續、包容及跨國經濟增長,尤其在疫情後之復甦過程,各國努力係關鍵與決定性因素,惟加強國際合作更顯重要,以有效因應全球性問題。

在此情況下,范總理提出下列3項加強合作建議措施:

(一)以公開、透明、實質性、互利共贏之方式,加強區域及國際合作。國際社會應認真、有效地履行國際水資源承諾,尤其是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及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 (COP26) 上所作之承諾,以及 2015-2030 年仙台(Sendai)減少災害風險架構。

(二)日本與已開發國家應在水資源有效管理、永續利用及公平分配等用水方面之經驗、資金、科技、治理、人力資源培訓、基礎調查及規劃等方面關注、分享並支持發展中國家。

(三)應加強合作,支持湄公河委員會等跨界流域管理組織及合作機制運作,致力推進數位化轉型等綜合解決方案,鼓勵企業與民眾參與,促進公私合作,以加強智慧水務治理。

范總理另強調,對越南而言,由於過度開採、水電在許多地方過度開發,以及氣候變化與海平面上升之影響,越南水資源面臨下降之風險。越南始終將水視為需要合理、安全、有效管理與利用之戰略資源,並積極推動綠色、循環與永續發展,以確保在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與適應氣候變化之間取得平衡。

A:

亞洲開發銀行協助柬埔寨建立衛生系統、使用潔淨能源和改善公路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 年 4 月 26 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亞洲開發銀行(ADB)頃發布年度報告,重點介紹其去(2021)年的營運與財務情況,其中協助柬埔寨建立衛生系統、使用清潔能源和改善公路,分述如下:

 

一、協助柬埔寨建立衛生系統

亞洲開發銀行承諾提供 2,500 萬美元加強柬埔寨的衛生系統。這筆資金將加強全國81 家省區轉診醫院的實驗室服務及感染預防控制。亞銀還提供去年在柬埔寨的各種項目與計畫的詳細資訊。為因應去年在東南亞發生新冠肺炎病毒蔓延,亞銀表示,會進行策略投資,以加強國家衛生系統、服務和計畫,以便在危機時期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大的保護。

 

此外,在同一項目下,亞銀一直在管理「日本促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繁榮和彈性基金」(JFPR)提供的500萬美元贈款,用於改善 14 家省級醫院的急診護理。該贈款將資助新設備並培訓衛生人員識別與支持受性別暴力及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的人。

 

二、支持擴大使用潔淨能源

去年亞銀支持私營部門擴大使用潔淨能源基礎設施,亞行對 Prime Road Alternative Company Ltd. 提供470 萬美元的非主權貸款,用於柬埔寨磅清揚省開發與營運1座 60MW的太陽能發電廠。該項目預計每年可減少近 11萬1,000 噸溫室氣體排放。亞銀表示,將繼續協助東南亞城市克服挑戰,包括投資改善固體廢棄物管理、擴大安全供水與衛生設施,以及疏通道路網絡阻塞瓶頸。

 

此外,亞行承諾提供 1.8 億美元的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管理設施及服務,以便居住在柬埔寨巴維、貢布和波貝約 14 萬居民受惠。該計畫將透過升級城市的雨水與排水系統,以協助緩解城市淹水情形,本項目包括來自日本減貧基金(Japan Fund for Poverty Reduction, JFPR)贈款200萬美元,用於發展市政府在城市與基礎設施規劃方面的能力。

 

三、協助改善公路連結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間,東南亞的農村與偏遠社區經常發現無法獲得醫療及其他關鍵服務。為解決該問題並支持該地區的長期復甦,亞銀積極投資改善道路連結性與數百萬農村居民的市場進入。

 

亞銀承諾在柬埔寨投入 8,210 萬美元,使48公里的國家及省級道路不易受到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與車輛超載造成破壞。該行表示,這項投資將協助柬國波羅勉省及乾丹省的約 250 萬人與市場及創收機會聯繫起來。該計畫位於大湄公河次區域 (GMS) 南部經濟走廊沿線,並將擴大偏遠社區獲得教育、衛生及其他公共服務的機會。

 

此外,亞行指出,去年的3項重大投資凸顯其對加強東南亞治理和機構能力的支持。在柬埔寨,該銀行承諾提供 4,000 萬美元的政策性貸款,以擴大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管道;同時也支持大型企業的改革,以促進金融穩定與升級金融部門的基礎設施,包括支援升級過時的支付系統。

 

亞銀一直致力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間之整合,以協助此地區加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實現綠色與包容性復甦。

A:

資料來源: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IW)等

 

烏克蘭戰爭使能源市場陷入恐慌,到目前為止都聚焦於天然氣和原油價格,不過俄羅斯也是重要的柴油供應國,德國近15%的柴油來自俄羅斯煉油廠,因此,戰爭對柴油價格也產生嚴重影響。

 

烏克蘭戰爭開始一週後,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並反應在德國加油站的柴油價格,對柴油車主而言,自2月24日開戰以來,柴油價格每公升已上漲近12歐分,約為汽油價格的兩倍;燃料種類間的價差已降到8歐分以下,約為稅收差異的一半。

 

德國15%柴油來自俄羅斯

價格上漲的主因在於,俄羅斯不僅出口德國超過三分之一原油,也是石油加工產品的重要供應國;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德國道路運輸總能源消耗量中,柴油佔超過3,300萬公噸,同年進口的柴油量約1,500萬公噸,其中480萬公噸(約三分之一)由俄羅斯供應,而在道路交通的能源消耗方面,從俄羅斯進口的柴油佔近15%;若以柴油總消耗量(包括船舶、機車、發電機、工程機械等)來看,此比率降至約12%。

A:

歐洲柴油車數量多

煉油廠無法任意決定汽油和柴油的生產比例;德國煉油廠已大量生產柴油,但仍無法滿足需求;此外,歐洲柴油車眾多,繼而對柴油的需求相對較高;相較之下,其他國家的柴油主要用於商用車輛,進口足以供應所需。

 

柴油價格仍面臨壓力

由於整個歐盟的產量不足,因此各國從產量過剩的俄羅斯進口大量柴油,儘管因COVID-19疫情減少了柴油進口量,不過俄羅斯煉油廠基於其在全球生產結構的重要地位難以被取代,因此柴油價格的壓力將會居高不下。

A:

資料來源:ntv、德國每日報等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認為不應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因這將引發化石燃料跳脫目前價格上漲並導致永久高價的情況,繼而對德國乃至歐洲帶來嚴重的經濟危機。受到烏克蘭戰爭的影響,Habeck預期汽油價格還可能因戰爭、證券交易所投機,以及美國可能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的討論而持續推動,並上漲到每公升三歐元。

此外,Habeck不認為俄羅斯政府會真如威脅般停止透過Nord Stream 1供應天然氣,因俄羅斯應要知道,停止供應天然氣使自己成為不可靠的供應商,等局勢平和,歐洲也不會再成為其客戶,也就是對制裁進行制裁行動並非正當理由。

 

延長核電廠的運行時間對明年冬天沒有幫助

最後,Habeck將不會讓德國的核電廠延長運行時間;德國最後三座核能反應爐確定將會在2022年12月31日退役,因延長運行的情況下,短期內並不具經濟效益,一方面不會為2022/2023年冬季帶來額外電力,而是最早要到2023年秋季起再增加新生產的燃料棒後,另一方面持續運行將伴隨著此三個核電廠的通盤安全檢查和人員培訓,因此對解決問題無太大貢獻,成本又高;此外,長期而言還有安全的顧慮,包括核電廠被炸或是網路攻擊的情況。

A:

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Kühne+Nagel物流公司2022年第一季銷售額約102億瑞士法郎,比2021年同期成長68%,第一季稅前息前利潤為11億瑞士法郎,利潤金額達8.32億瑞士法郎。該公司執行長 Mr.Detler Trefzger表示業績成長的主要因素為在全球對物流運輸需求大幅增加。2021Kühne+Nagel公司淨銷售額約330億瑞士法郎成長61%淨利潤成長173%,金額為20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2年4月26日

A:

根據德國聯邦經濟部與環境部的評估報告,要使核電廠具經濟性,將須至少延長三到五年,而在2028年之前,儘管天然氣短缺,但仍有其他可確保充足電力供應的選擇;此外,延長核電廠的運行時間是否符合憲法,也是個問題。

 

核電廠企業也面臨極大障礙

 

根據德國核電企業的評估,能源瓶頸難以透過延長核電廠運行時間迅速彌補;能源企業e.on的子公司PreussenElektra表示,新的燃料棒交貨期很長,初步評估新的燃料元素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取得,且還得尋找新的鈾供應商,過去主要向哈薩克和俄羅斯採購,少量向加拿大採購。

2022年初,Brokdorf,Grohnde和Gundremmingen核電廠已退役,目前供電的核電廠為Isar 2、Emsland和Neckarwestheim 2。

A:

德國的食品價格將因燃料、能源和化肥的成本大幅上漲而持續上揚,不過供應安全並沒有受到影響;超市大部分貨架上空無一物的原因,除了烏克蘭戰爭和恐慌性搶購外,還有物流產業因柴油價格上漲及貨車司機短缺帶來的緊張局勢。

 

在加油站的Diesel汽油已是每公升超過2歐元,儘管烏克蘭戰爭持續推動價格上漲,但價格上漲的主因是德國政府以各種稅收形式收取超過一半的汽油和柴油價格。

德國政府對汽油和柴油等燃料依消耗量徵收能源稅,自2003年以來,汽油的能源稅率為65.45歐分/升,柴油的稅率為47.04歐分/升;此外,自2021年1月1日起,化石燃料收取二氧化碳排放費每公噸30歐元,相當於汽油7.06歐分/升和柴油7.98歐分/升;另外還有所謂的石油儲備稅,汽油0.27歐分/升以及柴油0.30歐分/升,再加上淨銷售價格的增值稅19%。

然而,柴油、汽油和取暖油價格的上漲不僅直接助長通貨膨脹,還間接因運輸產業轉嫁增加的成本而導致物價上漲,因此德國聯邦貨物公路運輸、物流和廢物處理協會(Bundesverband Güterkraftverkehr Logistik und Entsorgung;BGL)多年來呼籲引入「商用柴油(Gewerbediesel)」,也就是更便宜的貨車柴油,特別是在危機時期可降低成本。

 

德國新聯合政府於3 月 24 日決定通過援助方案,將能源稅降至最低稅額,意即柴油的能源稅每升可降低約14歐分;汽油可降低近30歐分。此外,亦無須繳納增值稅,因此,柴油的稅收減免近17歐分;汽油的稅收減免則約35歐分。惟目前尚無實行稅收減免的具體時間。

A:

企業面臨破產威脅

柴油價格在過去幾週內上漲超過1歐元,3月21日的柴油價格已高達每公升2.192歐元;德國黑森邦貨運公司Schuldes表示,目前所經歷的狀況並不包含在貨運協議中,因此無法因應,且大多數貨運公司都面臨同樣狀況;德國聯邦貨物公路運輸、物流和廢物處理協會表示,許多會員廠商都已面臨破產威脅,有些甚至已停止運輸服務,因此呼籲經濟部長立即舉行「中小企業危機高峰會」解決此一問題。

此外,已將貨車車隊轉為經營天然氣的企業也需要幫助,因天然氣價格上漲幅度更大,因許多企業已基於環保因素轉入此領域,德國聯邦貨物公路運輸、物流和廢物處理協會呼籲政府為受影響的公司提供「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救援計劃(Compressed Natural Gas/Liquefied Natural Gas-Rettungsschirm;CNG/LNG-Rettungsschirm)」。

 

從物流產業的角度來看,貨車司機的短缺與物價上漲一樣嚴重。據業界人士透露,德國約有140萬人持有註冊的「駕駛證」,持有此「駕駛證」是駕駛商業運輸貨車的先決條件。

德國Bielefeld的運輸業者Linnenkamp表示,正透過招聘國外的貨車司機解決此問題,但波蘭目前給予貨車司機的工資相當高,到德國工作已不再具吸引力;此外年輕司機缺乏,例如過去通常每年有四個學徒,目前僅一個。

 

德國聯邦貨物公路運輸、物流和廢物處理協會表示,此問題因烏克蘭戰爭惡化,因為烏克蘭貨車司機主要為波蘭和立陶宛的運輸公司和貨運代理商工作,所以運輸地區遍布整個歐洲;根據在波蘭的姊妹協會之數據,為波蘭運輸公司駕駛國際運輸貨車的司機,有三分之一來自烏克蘭,立陶宛應該也是如此;根據德國聯邦貨物運輸辦公室(Bundesamt für Güterverkehr)的收費統計數據,2021年波蘭貨車在德國的市場佔有率為17.5%,立陶宛的市場佔有率為3%,合計為20.5%,據此估算,2021年為德國地區送貨的貨車中,至少有7%為烏克蘭司機。

由於貨車司機多為男性,這約10萬的烏克蘭司機中,許多人已收到徵兵通知並被迫參戰;德國聯邦貨物公路運輸、物流和廢物處理協會表示,缺少來自烏克蘭的司機,使德國人員短缺現象惡化,根據德國聯邦貨物公路運輸、物流和廢物處理協會的數據,德國目前缺少8萬貨車司機,且年減1.5萬名,通常有3萬名員工退休,但只會新增1.5萬名新員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