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4)月25日報導,當前法國人民最關切購買力下降問題,據上(3)月底調查顯示,74%之國民認為自2017年起法國總統馬克洪首任期間購買力下降。雖然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財政部及法國經濟觀測中心(OFCE)均提出家計購買力在5年內提升約5%之統計資料,事實上僅為平均數據。表面上看似就業者購買力有所改善,但對於退休與失業等族群並非如此。
馬克洪總統於本月24日勝選連任後將面臨更多不利因素,首先為高通貨膨漲重現於先進國家。根據INSEE統計,法國3月通膨率高達4.5%,為1985年以來最高紀錄。自去(2021)年秋天起,後疫情時代經濟強勁復甦與原物料供應短缺,民生物價明顯上漲。俄烏戰爭爆發使情況更加惡化,因俄羅斯為世界第1大天然氣及第3大石油生產國,原油及天然氣價格進一步飆漲,且烏俄戰區占全球小麥出口之30%,亦造成各國物價不斷上漲。
根據法國央行預測,本(2022)年該國通貨膨脹率為3.7%,最壞情況下為4.4%,遠高於國民收入增加速度,勢必削弱其購買力;且通貨膨脹主要集中於能源與食品,以車代步者及家計消費中食品比重高者面臨衝擊更大。根據OFCE之2月份統計,對該國收入最低之1%家庭而言,通貨膨脹率高達9.8%。
對此,馬克洪競選政見承諾將採相關因應措施,包括將於5月1日調高最低工資、7月起重新評估退休養老金與最低社會補助,以及教師調薪等;同時持續減稅措施,如取消視聽稅及減輕遺產稅,以及針對低收入戶發放食物津貼等。此外,能源補貼措施與油氣凍漲等機制,似已稍緩解法國通膨,較其他歐洲國家溫和,但預估將耗費國庫逾300億歐元。
A:
根據媒體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於4月21日公布,烏拉圭債信評級為BBB/A-2。對此S&P指出,由於投資帶來的GDP成長,以及堅定的對外立場和完善架構,信評展望穩定,可平衡短期經濟及財政逆局。
據報告,COVID-19疫情及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對烏拉圭經濟帶來衝擊,增加該國本已很高的財政赤字。
烏拉圭的大量投資將在短期內促進經濟成長,目前進行之改革估計亦將可能逐步改善未來經濟展望。因此S&P預期,隨著大型投資案(UPM及中央鐵路)的開發,2022年烏國GDP「穩健」成長為4.2%,2023年為2.9%,2024-2025年即將放緩至2.5%。同時預期,2022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將從2021年的4.4%降至2.8%。
S&P補充道,一旦疫情結束,正在進行的投資計畫及財政調整預計將能改善烏拉圭的經濟展望,並盼經濟復甦及財政調整政策有助烏國改善其財政及主權債務短期信用惡化,並管控對其金融狀況的長期負面影響。
A:
美國商務部嚴查中資太陽能廠透過東南亞製造輸美「洗產地」效應引爆,過往高度仰賴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板的美國市場近期面臨「斷炊」,導致美國境內裝置太陽能目標落後,特斯拉為首的指標美企急找元晶、聯合再生等台廠求援,期盼能擴大供貨。
元晶證實,近期確實有不少美企上門洽談支援模組需求,出貨方式就是直接從台灣輸出到美國,但出貨量以及價格都尚未定案。
業者透露,美國商務部近期出手調查中資太陽能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規避輸美高關稅,過往高度仰賴進口的美國太陽能市場瞬間「斷炊」。
以特斯拉為例,上季太陽光電裝置量僅48MW(百萬瓦),不及去年同期的92MW與去年第4季的85MW,無論年減幅或季減幅都超過四成,特斯拉坦言:「進口延遲的問題影響部分零組件到貨」。業界研判,特斯拉太陽能裝置嚴重下滑,主因於過往東南亞生產的太陽能板已無法大量輸美,受太陽能板取得有限影響,拖累特斯拉裝設。
據了解,特斯拉近期太陽能板來源吃緊,元晶將擔負「神救援」角色,協助出貨。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太陽能市場商機龐大,過往高度仰賴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板,在美國商務部嚴查中企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之後,導致太陽能板貨源告急,美國本土製造的太陽能模組產能難以滿足內需,且製造成本較高,讓許多在地系統廠不願採購;海外模組方面,因美方政策因素,也不便直接向中國進口,所以身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模組產能的台灣,就成為美國系統廠首選。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264305?from=wj_catelistnews
A:
2022 年3月依據哥國國家公共交通登記處(Runt)資料顯示,全國共有 973 輛電動巴士,其中 868 輛為波哥大市的TransMilenio交通公司所有,69 輛為麥德林市的 Metroplus公司所有,36輛為卡利(Cali)的Mio 公司所有。另至 2022 年底,波哥大市將擁有1,485 輛電動巴士。哥國Navitrans車輛公司表示,將引進中國中通客車公司電動車輛,預計至少300輛,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哥國交通部部長Angela María Orozco表示,該國目前電動車數量逾7,000輛,已超越2022年原先目標量6,600輛。哥國之國家發展計晝之中期目標訂為至2030年在Runt註冊電動汽車達60萬輛。此外,在哥國購買電動機車亦呈大幅成長之趨勢,2016年首次註冊230輛,至2021年(5年後),在Runt註冊量共達2,683輛電動機車。
A:
哥國杜傑總統(Iván Duque)頃宣布,自2022年5月1日起,70%人口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城市,室內可不用戴口罩。惟於衛生服務單位、療養院、交通和教育等設施內,為加強防疫,依規定仍需戴口罩。
目前約83%的哥國人民已打第一劑新冠肺炎疫苗,70%的人已打第二劑,1,120萬人已施打第三劑(哥國總人口約逾5,000萬人)。
A:
日期:111年4月21日
來源:ABC NEWS
根據ABC新聞報導,隨著各國擺脫COVID封城限制,煤炭價格回升。去(2021)年煤炭現貨價格上漲2倍,燃煤(thermal coal,發電用)價格每噸300美元,焦煤(coking coal,煉鋼用)價格每噸450美元。澳洲聯邦政府報告預測,本財政年度煤炭出口將突破1,000億澳元。
另根據澳大利亞礦產委員會《2030 年商品需求展望》報告,COVID疫後焦煤及燃煤之出口均將上升。焦煤需求預計將自2019年的295公噸增加到2030年的365公噸,而燃煤需求則將自2019年的947公噸增加到2030年的1,170公噸,增長 23.5%。
然而,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能源經濟學家Jorrit Gosens報告指出,倘中國致力落實氣候政策,未來三年內對焦煤及燃煤的進口需求將下降四分之一,自2019年的2,100萬噸(210 Mt)下降到2025年的1,550萬噸(155Mt)。
中國承諾於2060年達淨零碳之碳中和目標。
G教授警告,在過去十年,由於國內需求旺盛且基礎設施尚未完備,中國戰略性地自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國家進口及儲存煤炭。而今,隨著中國連接國內儲備設施的鐵路等重大基礎建設陸續完工,澳大利亞煤炭出口中國的前景看起來並不樂觀。中國煤炭消費量的減少並不是遙遠的未來,而已是迫在眉睫!
此外,澳大利亞的其他重要客戶,如日本、韓國、台灣,均制定了脫碳政策,未來10年對煤炭進口量亦將大幅減少。
澳大利亞煤炭生產商在大流行期間經歷了動蕩的市場,隨著澳中雙邊關係惡化,中國禁止自澳大利亞進口煤炭。G教授表示,像中國和印度等擁有採礦業的國家,一旦開始認真減少煤炭消費時,勢將優先保護國內產業,使用國內煤炭而不是進口煤炭。
鑑此,G教授呼籲澳州中央及地方政府,宜加快經濟多元化之政策制定,以降低煤礦產地社區就業及投資之衝擊。
A:
日期:111年4月21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rural/2022-04-21/high-fuel-prices-prompt-off-the-grid-transition/100947528
根據ABC新聞報導,因柴油價格持續上漲,澳洲農村逐漸以離網太陽光電系統取代傳統發電機及自電網購電。由修理空調及冷氣電工轉職創立Brayley Electrical太陽能公司的負責人Chris Brayley表示,澳洲農村能源轉型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們感覺比較好(環保),其二是因財務因素(成本)考量。
南昆士蘭大學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副教授Andreas Helwig表示,澳大利亞農村正處於再生能源轉型期。隨著太陽能電池成本下降,農村自主發電及(電力)連接費開始達到交叉平衡點,特別是比邊緣電網更遠的西部,實務上(經濟效益考量)已可選擇自主生產及儲存再生能源。
位於昆士蘭州中西部Boulia小鎮西北郊1,000公里外的牧場主人Rick Britton表示,自1964年以來,其牧場建物所需用電向接自Boulia鎮電網。惟隨著空調增加及擴建員工宿舍區,電費已增至每季約4,000澳元,另柴油價格亦達每公升2澳元。為解省能源開支,已支付訂金請Brayley 先生前來安裝80千瓦(kW)太陽能系統設備。
B牧場主人表示,較大型之房產建物每天可燃燒多達600公升的柴油,倘其每年需花 200,000或300,000澳元之燃料支出,當離網太陽能系統價格為500,000或600,000澳元時,其安裝該系統僅需三、四、甚或五年時間即可回本。H副教授亦呼應,過去18個月燃料價格的上漲,確是澳洲農民轉向離網選項的關鍵考量,因為農業燃料價格是糧食生產完整能源方程式中非常關鍵的驅動因素。
此外,H副教授亦提醒,農民於投資離網太陽能設備前,有必要確認如下事項:
1.備妥資金:太陽能設備之資本支出更新其更短,業主須預做準備。
2.設計自主系統(the system for autonomy):建議可擁有幾個較小的逆變器(inverter),而不是一個大型逆變器,以避免逆變器於發生故障時,不會完全失去電源。
3.安全設施:強調尤其針對電池儲能系統,此為最為重要事項。農場業主應確保系統備有火控、滅火和遏制火勢蔓延等設施,如此才不會增加意外風險。
A:
日期:111年4月22日
資料來源: 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rural/2022-04-22/australian-agriculture-boom-investment-opportunities-asx/100997132
https://www.abc.net.au/news/rural/2022-04-14/australian-farmers-donate-grain-to-ukrainian-counterparts/100989452
根據ABC新聞,由於俄羅斯入侵了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的烏克蘭,造成原本已在檔的糧食價格更強勁地向上飆升。今年夏天澳州糧農估收預估6,190萬噸的收成,將創新高。西澳Kwinana生產的油菜籽(canola,可製成葵花油)每噸價格已較前年上漲72%達1,200澳元。自達爾文港出口到印尼的食用小公牛(steer,閹公牛),價格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12%。
此外,澳洲羊肉也是被看好的農產品項目之一。行銷公司Thomas Elder Markets的商品經理 Matt Dalgleish表示,農產品雖亦受氣候(如旱災)及其他因素(如肥料及柴油短缺)影響,惟目前農業正處於繁榮階段,許多商品於未來十年內(長期)之前景良好,特別指出羊肉,因供應有限且需求不斷增長,期市場前景及商機相當值得期待。InvestSMART 首席市場策略師Evan Lucas表示,澳大利亞人非常擅長農業,因此這也是澳州農業前景值得關注的理由之一。
另一報導指出,全國性遊說團體Grain Producers Australia發起了「捐穀物給烏克蘭」(Grain4Ukraine)的募款活動,除呼籲西澳農民捐贈穀物收益外,並請於農機懸掛烏克蘭國旗,並將照片發佈到社交媒體,呼籲更多人響應。
俄烏衝突導致穀物價格飆升,芝加哥小麥期貨合約每噸售價545澳元,已高出衝突前2月份合約近150澳元。澳大利亞農民雖同為烏克蘭農民於全球糧食市場之競爭對手國,惟仍以具體行動展現對烏克蘭同業的支持,不啻為人性良善面的呈現。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統計,在2021-22財年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緬甸吸引約2.03億美元的投資,計49家獲得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許可的外國企業中,有40家投入製造業。MIC表示優先考慮製造業及需要大量勞力的企業。受COVID-19疫情及政情的影響,部分勞力密集型企業面臨資金困難。據IHS Markit 9月份的報告,在推行工人的疫苗接種計畫後,製造業已見復甦。緬甸的製造業多集中在來料加工成衣及紡織,對緬甸的GDP有重要貢獻。
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緬甸從49家企業吸引了逾6.47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大多數企業都把目光投向製造業。此外,農業領域吸引1個價值500萬美元的投資案。畜牧及漁業領域吸引2家企業,投資額逾1,900萬美元。電力、建築、飯店及旅遊業分別有1個投資案以及其他3家企業投資於其他服務行業。
A:
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緬甸聯邦資訊(MoI)部長Maung Maung Ohn與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MIFER)部長Aung Naing Oo發表聯合聲明,回應外國媒體關於最近燃料短缺、外國能源公司離開緬甸以及對緬甸實施制裁的報導。其中,The Strait Times社詢問,緬甸中央銀行(CBM)發布的強制換匯措施執行時長將多久,MIFER部長回應,該措施的時長取決於緬元的穩定性,政府已於4月20日宣布7類企業及組織豁免適用該措施。
A:
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根據《2022-23財年聯邦預算法》,預計2022-23財年GDP將增長3.7%。《2022-23財年聯邦預算法》最重要的目標是將GDP提高到3.7%,其中各業別增長目標,包括農業領域2.6%、漁畜領域1.8%、林業領域13.5%、能源領域2.6%、礦業領域21.1%、工業領域4.5%、電力領域6.3%、建設領域2.9%、運輸領域4.6%、通信領域3.5%、金融領域4.1%、社會管理領域2%,以及貿易領域4.3%。就各省邦的進展而言、克欽邦預計為3.3%、克耶邦為3.5%、克倫邦為2.5%、欽邦為2.6%、實皆省為4.2%、德林達依省為3%、勃固省為4%及奈比都委員會地區為3.4%。
A:
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據緬甸官方報紙中表示,緬甸提議將Mee Lin Gyaing計畫案列入中緬經濟走廊(CMEC)的早期收穫項目清單,該計畫包括建置一液化天然氣發電廠及連接仰光的天然氣管道,預計投資價值25億美元。Mee Lin Gyaing計畫案總發電量為1,390兆瓦,由3家中國公司【聯邦資源工程公司(41%)、雲南能源投資公司(39%)及Zhefu控股集團(1%)】與緬甸Supreme集團(19%)合作開發。
該計畫案位於伊洛瓦底省Mee Lin Gyaing鎮,包括液化天然氣發電廠、液化天然氣碼頭、一條高壓輸電線及通往仰光的天然氣管道等,已獲緬甸投資委員會的批准。目前,該項目正處於規劃及建設的初期階段,預計將於2027年開始商轉。部分化肥廠(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將立即轉化為30兆瓦的發電廠,並加快其他燃氣發電機或餘熱項目的工作。皎漂(Kyaukphyu)目前總共使用2,000萬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發電約100兆瓦。在管道維護之後,這條管道將擴大到每天3,000萬立方英尺,產生195兆瓦的電力。
緬甸聯邦信息部及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在忙於修復遭恐攻破壞的電線、面臨新經濟制裁的威脅,以及尋求外資投資的同時,宣布政府將加快碳氫化合物及再生能源的開發。
A:
-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於本(2022)年4月22日在線上參與「中國博鰲亞洲論壇」時指出,全球正進入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面臨整體供應短缺的挑戰,急需政府與民間合作擴大投資加以彌補。未來已開發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須投入大量資金推動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促進各國的實體及數位連接、建立更具效率及堅韌的農業及水資源管理,以及投資人力資源。
- 尚達曼資政指出,雖然目前全球的高通貨膨脹,尤其是美國,部分是由於短期的供需失衡因素造成,但根本原因是中期的整體供應不足,全球正為多年來投資不足付出代價。已開發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未來須做出的投資規模,無疑顯著超過各國在過往準備做出的投資,也超過原先打算透過各種全球機制共同做出的投資。
- 尚達曼資政警告,過去數年的低利率時代即將結束,未來各國央行別無選擇須以抑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因此須調高利率,使實際利率高於經濟增長率。在此情況下,「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亦即高通貨膨脹、低經濟成長)將成為全球的風險,某些經濟體的狀況可能更接近衰退。
- 尚達曼資政強調,當實際利率高於經濟成長,各國在思考如何解決整體供應短缺的挑戰時,不能像以往般僅從財政政策或推出更多的政府預算著手,而是在國家及全球層面上建構一個公私合作的新契約,透過公共財政動員私人資金。此涉及將公共財政重新定位,扮演替私人投資解除風險的角色,從而動員更多資金以滿足全球未來龐大的投資需求,尤其是發展中國家。
- 因此,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開發銀行須以全球「公共財 (public good)」為核心宗旨,從全球利益出發,而不僅是為個別國家的需要而投資,尤其在因應氣候危機及大流行病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全球因應金融衝擊的機構角色也須提升,不僅須應付個別國家遭遇的挑戰,也包括全球趨勢引發的衝擊。
A:
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本(2022)年4月22日發布2022年第1季房地產數據顯示,星國辦公大樓租金市場進一步復甦,2022年第1季租金上漲1.6%,高於2021年第4季的0.9%;辦公空間價格亦從2021年第4季的下跌1.8%,反轉至上漲4.4%。分析師認為,優質的辦公空間將越來越受歡迎,因企業意識到工作環境須比居家辦公更好,才能吸引員工返回辦公室工作。
房地產業者指出,新加坡辦公空間租金已於2021年觸底,預料2022年將呈現平穩上漲趨勢;科技業、非銀行金融服務業及提供專業服務的國際企業將繼續進駐中央商業區的優質辦公空間。儘管俄羅斯及烏克蘭戰爭帶來不穩定因素,但星國自2022年3月29日起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將提供辦公大樓市場極大推動力,因此預估新加坡2022年全年整體辦公大樓租金可能成長3%至5%。
上述數據亦顯示,新加坡2022年第1季零售業空間租金從2021年第4季的上漲0.6%,反轉為下跌0.4%;價格亦從2021年第4季的上漲1.9%,轉為下跌1.4%。戴玉祥產業研究及諮詢公司指出,零售業領域尚未完全脫離困境,但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將改善,預期市郊購物商場將引領復甦,2022年全年租金可能上漲高達8%,市區黃金地段租金預料漲幅為3%至5%。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4月21日
一、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4)月21日報導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2022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之際,將史國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自原先1.7%上修至2.1%。國際知名信評機構Fitch上(2021)年底原預測史國本年經濟成長較低,係評估史國將受武漢肺炎持續衝擊,且主要貿易夥伴南非恐經濟表現疲弱而影響史國本年經濟。史國財政部長瑞肯柏(Neal Rijenberg)認為,IMF上修史國經濟成長預測係因上年史國經濟成長率5.9%遠高於原先預期之1.4%,IMF進而順勢上調史國本年度經濟成長預測。
二、史國財長瑞肯柏續指出,史國2021/22-2023/24為期3個年度之「財政調整計畫」(Fiscal Adjustment Plan),盼能強化史國財政紀律,調降史國政府開支,短期內雖將影響與政府營運相關之產業與部門之成長,如公共行政部門、營建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與專業服務業等,惟中期內將有助提高史國經濟成長。另,史國發放採礦執照、實施「後武漢肺炎復甦計畫」(Post-Covid19 Recovery Plan)均有助史國中期經濟發展。
三、IMF上修史國經濟成長預測同時,將全球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自俄烏戰爭前預測之4.4%下修至3.6%,主因俄烏戰爭推升通膨預期;本年因中國出現新一波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封城等因素所致。IMF另分別調高2022年成熟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與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通貨膨脹率至5.7%與8.7%,並示警隨著通貨膨脹預期升高,各國央行恐進一步採取緊縮措施。
四、謹查,史國央行預測2022年史國經濟成長率為2.6%,隨IMF上修史國經濟成長預測至2.1%,兩者預測值差距已明顯縮小,惟仍差達0.5%。另外,史國央行與IMF上年均嚴重低估史國經濟成長率,本年史國經濟表現是否可再次超過兩者預期值得關注。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4月22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4)月22日報導指出,隨著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19日宣布承諾提供1,700億美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武漢肺炎、俄烏戰爭與通貨膨脹、總體經濟嚴重失衡以及能源與糧食短缺等多重危機,史國有望自世界銀行獲取若干援助。
世銀總裁(President)David Malpass於本月19日記者會中宣布,世界銀行理事會(Governors and Board of Directors)未來數週將討論動用為期15個月、1,700億美元之災難應對融資方案細節,以協助發展中國家面對前述多重危機,其中500億美元預計本年6月底前提供。
世銀對史瓦帝尼援助目前主要包含對抗愛滋、改善治理及提升競爭力等3項關鍵領域。世銀亦協助史國對抗武漢肺炎,提供史國8,900萬史鍰(約600萬美元)衛生急難基金,並提供相關技術協助強化史國疫情監控能力。史國將於前述1,700億美元方案獲得之援助項目值得關注。
A:
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羅氏製藥集團(Roche) 2022年第一季銷售額達164億瑞士法郎,比2021年同期增加10%,其中醫療診斷部門(包含新冠狀病毒檢測)銷售額增加24%,金額達到53億瑞士法郎。其中新冠狀病毒檢測銷售由2021年第一季的12億瑞士法郎增加到本年度第一季19億瑞士法郎,該公司表示由於疫情因素,全球的銷售業績皆成長,其中以北美地區成長59%及亞太地區成長34%最多。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 日報
日期: 2022年4月25日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4月24日引述丹麥工總(DI) 就丹麥公司於經歷近兩年新冠肺炎,及近期的俄烏戰爭及高通膨之經濟亂流進行分析報導,檢視經得起三重挑戰是哪些產業?贏家及輸家分別又是誰?
據工總(DI)之分析, 贏家產業分別為能源科技, 零售,金融 ,電信傳播, 及農漁業; 輸家產業分別為航空旅遊、旅行社和文化休閒活動。另木材和家具行業、建築、運輸和汽車貿易在來年也將會變得更加艱難。
DI 之資深經濟分析師 Allan Sørensen 指出, 為期將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當時順應疫情發展趨勢政府反覆祭出封鎖及解封, 重創最深之旅遊休閒業者,將再次受能源價格高漲及民生物品高通膨,導致民眾將再次緊鎖荷包而使這些產業再次受重挫。 然而, 渠強調,就春季之就業率數據顯示仍持續上升,民眾銀行存款仍很多, 因此即便價格上漲,民眾仍有足夠的預算出門旅遊。
DI分析, 許多產業並不被殃及,且估計,如農漁業將受益於因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競爭減少,另化肥和飼料的支出增加,而使銷售價格上漲; 另此分析亦指出多數公司估計,俄烏戰爭及對俄羅斯的製裁已經減弱成長的前景,而3分之1的公司則認為其成長前景將不變,只有少數公司認為未來會有所增強。 其餘產業如塑料、玻璃、混凝土、服裝、醫藥等未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可能會受到目前高漲價格的適度影響。惟建築業受原物料短缺、價格、利息高漲 ,購買力受到壓迫 。87% 建商預期原料價格大幅上漲 :另55%的建商預期來年成長將疲軟。 DI還認為,戰爭反而為加速綠色轉型的額外動力,增加對氣候解決方案的需求。
A:
俄國防疫指揮中心本(4)月25日表示,全俄單日新增7,651個COVID-19確診病例,是2021年5月6日以來的單日新低,其中1,112人住院,單日死亡人數159人;莫斯科市單日新增455個病例。
A:
歐盟外交暨安全高級代表Borrell 4月25日表示,歐盟對於禁止俄國原油及天然氣進口問題仍無共識,各成員國將於本年5月底的歐盟高峰會繼續討論,希望藉著能源禁運向普丁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