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美國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發現馬來西亞森那美種植公司(Sime Darby Plantation)違反強迫勞動法後,義大利巧克力巨頭費列羅公司(Ferrero)決定停止採購其棕油。
根據外電報導,費列羅公司生產的費列羅金莎巧克力(Ferrero Rocher)和榛果味巧克力醬(Nutella)皆使用棕油作為原物料。
費列羅公司透過電郵回復詢問時表示,該公司將遵守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決定,並已要求其全球供應商停止向森那美種植公司採購棕油。
先前北美最大巧克力類糖果製造商好時公司(Hershey Co)和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 Inc)亦已分別宣布不再向森那美種植公司採購棕油。
費列羅公司的採購量雖相對較少,但這將進一步打擊森那美種植公司和馬來西亞的聲譽。除棕油產業外,馬來西亞其他數個產業包括手套與電子製造服務生產商亦面臨越來越多的虐待外勞等指控。
根據費列羅公司聲明稱,該公司未直接向森那美種植公司購買棕油,並指其棕油總供應量中只有0.25%是由森那美公司供應。該公司表示,其在美國的產品與品牌已於2021年1月停止自森那美種植公司採購棕油。
棕油是世界上最便宜和成長最快的植物油之一,廣泛應用在食品、化妝品及生質燃油等各種產品。但多年來,該產業因東南亞廣泛的森林砍伐和對外勞的剝削而面臨審查。來自印尼、印度和孟加拉等國家的外勞約占馬來西亞棕油勞動力的80%。
由於一家非政府組織(NGO)於2020年4月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提呈關於森那美種植公司涉嫌強迫勞動和雇用童工的請願書,迫使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於2020年12月向馬國最大種植上市企業發出暫扣令,並於本年1月發布調查結果,認定森那美種植公司違反國際勞工組織(ILO)所設下的11項指標,其部分棕油產品係使用罪犯、強迫或契約勞工所生產的,爰維持對其產品之暫扣令,導致該馬商無法直接向美國出口棕油產品。
另一方面,森那美種植公司表示已就人權領域制定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成立申訴、員工住宿、社會對話、營運干擾、薪資架構和關鍵績效指標等已取得顯著進展,並向該公司所有致力永續發展的利害相關者作出承諾。該公司接下來將由道德貿易諮詢公司Impactt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提呈獨立評估報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針織廠商會(MKMA)會長陳冠智表示,受原物料短缺、海運費上漲及馬幣匯率疲弱等因素衝擊,原物料價格在疫情期間調漲,導致馬國紡織品與成衣業者面對成本飆漲、資金短缺,甚至虧損困境。
由於馬國紡織成衣業主要原物料大部分須從國外進口,其中棉花價格漲幅最大,2020年1磅棉花為70美元,目前則是1磅140美元,價格上漲了一倍,且還不斷向上攀升,使廠商的利潤處於持續被壓縮的不利局面。預計馬國紡織品與成衣的價格在面對各項成本大幅飆漲情況下,將上漲30%至40%。
由於全球各國疫情狀況不盡相同,造成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協調出現問題,目前的生產和供應還是無法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全球海運費亦持續上漲,目前正以10%至20%的漲幅繼續飆漲,預計短期內將難以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廠商面對原物料短缺和供應鏈問題,導致生產線無法如期生產及交貨。
由於外勞在疫情期間無法進入馬國,導致勞工短缺,廠商只好讓員工加班以求如期出貨,但成本亦因而加重,5月又須調高最低薪資規定,將加劇廠商的營運成本。此外,馬國本(2022)年2月工商業用電徵收附加費,這項調整同樣加劇廠商的營運成本。上游成本的漲價最終會轉移至下游,再轉嫁給消費者,市場上的紡織品與成衣價格將難以避免出現上漲趨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Khwanyo水果倉庫的Sai Khin Maung表示,緬甸芒果出口商進入中國面臨挑戰,使果農僅熱衷銷售國內市場。由於在COVID-19疫情期間須遵照標準作業程序,芒果輸中面臨如同西瓜出口運輸延誤的情形,其中司機替代系統及短途運輸評價造成了主要障礙。此外,緬甸與中國仍在進行有關芒果出口綠色通道(Green Channel)的談判。受限下,中國畹町的果園沒有地方存放芒果。鑑於出口市場的重重障礙,果農們只專注於國內市場。
因主要出口到中國的Seintalone芒果品種尚未成熟,故市場尚未反應。此外,據Khwanyo水果倉庫稱,芒果出口到中國需要良好農業規範,果農及工人必須嚴格遵守COVID-19預防措施,例如洗手、戴口罩及手套以及包裝過程中的衛生。COVID-19的預防措施在出口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前據稱在貨物上檢測到病毒,由於中國嚴格的管控政策下,西瓜及甜瓜被丟棄。在進入中國海關之前,COVID-19檢測是在緬方ShweLwein進行的。如果病毒在入境中方後發現,1卡車20至28噸的芒果將被浪費。即使有1個籃子發現病毒,卡車上的所有貨物也會白費。目前只有願意冒險者才會嘗試將芒果出口到中國。由於延誤,無法保證水果的品質。目前緬甸雖放鬆防控措施,但中國並未放鬆防控政策。
緬甸芒果市場及技術發展協會秘書Kyaw Soe Naing表示,去年,Seintalone芒果的價格跌至每16公斤100人民幣的低點。邊境站的關閉及測試時間的延長導致Seintalone的出口比去年減半。在源自緬甸的大約200個芒果品種中,主要種植的是Seintalone、Shwehintha、Padamyar Ngamauk、Yinkwe及Machitsu品種。國外市場更喜歡Seintalone品種。伊洛瓦底省擁有最廣的芒果種植園,約有4.6萬英畝。勃固省是第二大芒果生產地區,擁有4.3萬英畝,曼德勒有2.9萬英畝、克倫邦有2.4多萬英畝,撣邦有20,400英畝,實皆省有2萬多英畝。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GEA)稱,黃金交易將根據緬甸中央銀行(CBM)的參考匯率進行。根據4月3日發布的通知,根據《外匯管理法》第11條、第12條及第13條的規定,緬甸當地人賺取的外匯必須存入持牌銀行的帳戶,並在一個工作日內按照緬甸中央銀行1,850緬幣的參考匯率兌換成當地貨幣。目前在非官方匯價約1美元兌2,000緬幣,因此,黃金價格可能小幅下跌。
在4月9日至17日的潑水節假期期間,YGEA辦公室關閉,因此,每日黃金價格的數據未公佈。4月7日,黃金每緬克(0.578盎司或0.016公斤)的價格為204.1萬緬幣。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提供的統計,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緬甸進口減少,出口增加,產生貿易順差1.69億美元。此外,與2020-21財年同期相比,貿易總額上升。在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間,緬甸出口額估計為81.24億美元,而進口額為79.5億美元。對外貿易額從去年同期的159.7億美元大幅增加到160.79億美元。
緬甸海運貿易上升,而在主要貿易夥伴中國關閉部分邊境站後,緬甸邊境貿易出現下降。緬甸出口農產品、畜產品、礦產品、林產品及工業製成品,而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材料及消費品。此外,在2020-21財年,進口下降導致6.77億美元的最大貿易順差,出口153.6億美元超過進口146.9億美元。
緬甸出口領域主要依賴農業及製造業。為減少貿易逆差,商務部正在努力篩選進口奢侈品,擴大出口。商務部正試圖通過篩選進口的奢侈品,並促進出口以減少貿易逆差。緬甸主要進口生活必需品、建築材料、資本財、衛生用品及配套產品,以達成促進出口及替代進口的目標。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發布的統計,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緬甸出口逾109萬噸的豆類,價值8.3億美元,其中,海運貿易出口108萬噸的豆類,價值7.8億美元,並通過陸路邊境貿易向鄰國出口6.1多萬噸,價值5,046萬美元。印度是緬甸豆類的主要買家,尤其是黑豆、綠豆及木豆。除印度外,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阿聯酋、馬來西亞、印尼、台灣、日本及歐洲國家也購買緬甸豆類。
隨著緬甸央行政策的變化,豆類價格在潑水節前夕下跌,目前,儘管有潑水節假期,但需求更加強勁,價格從每噸黑豆145萬緬幣回升至151萬緬幣,從每噸木豆137萬緬幣回升至141萬緬幣。豆類價格與匯率呈正相關。2021年9月,由於緬元兌美元(3,000緬幣)走弱,黑豆價格在2021年9月29日創下每噸200萬緬幣的歷史新高。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2020-21財年(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逾200萬噸豆類出口到國外市場,估計價值為15.7億美元。目前,由於COVID-19期間的邊境貿易限制,對綠豆的需求,估計每3籃袋價值約為12.5萬緬幣。
A:
資料來源:越南Vietnamnews網報,2022年4月15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企業轉型顧問公司(TMX)近期發布之「供應鏈大遷徙-探討在亞洲展開業務之成本報告」顯示,越南係其周邊地區經商成本最低國家之一,平均每月營運成本為7萬9,280至20萬9,087美元,僅高於柬埔寨與緬甸。
另一方面,越南平均每月倉儲租金為每平方公尺5美元,排名第4低,僅高於泰國、緬甸及柬埔寨。越南目前興建許多倉庫,預計租用廉價倉庫之趨勢將延續下去。
專家在報告中指出,越南在區域內係最具潛力之國家,主因係越南政府對降低關稅及稅收之堅定承諾,以及該國積極洽簽支持投資之多個自由貿易協定。
報告另稱,越南坐擁龐大及可負擔之勞動力資源,其薪資水準係區域內第4低,僅高於柬埔寨、緬甸及菲律賓。隨著越南政府持續推動技職教育,預計熟練及受過教育之勞動力將進一步優化。
專家表示,越南擁有一系列現存及規劃中之工業園區使越南有機會成為外國企業未來遷廠之投資目的地。製造業及加工業仍居越南吸引外資進駐之主要產業,占2020年投資項目約60%。因此,截至2021年5月,越南共有394個工業園區,總面積達12萬1,900公頃。2021年,胡志明市核撥超過300多公頃土地作科技工業園區用地,其設計以滿足專門產業需求為導向,因此能縮短外資決定進駐越南之遷移過程。
另一方面,根據TMX之「自疫情中重建得更好:新常態下之供應鏈展望年度供應鏈報告」顯示,60%之越南頂尖企業決策者相信未來將有更多數位工具及科技應用,58%受訪者則同意立即導入最新數位解決方案至其業務。上述調查數據已反映實際情況,在越南廣大中小企業中,已有18%企業投資雲端技術、12.7%運用網路安全以及10.7%軟、硬體升級以達數位轉型。總言之,越南市場刻正積極採取步驟,以邁向自動化。
越南TMX代表Andrew Maher表示,隨著越南企業開始適應新常態狀況並從疫情中恢復,加上越南位居地緣政治戰略地位,並擁有高素質勞動力以及自動化接受力等優勢,越南繼中國之後,成為第2個世界工廠之時機已經成熟。
A:
資料來源:青年網報,2022年4月1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本(2022)年第1季多項進口商品數量與金額皆劇增。尤其石油,年增13億800萬美元,煤炭年增7億4,800萬美元。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本年3月石油進口量130萬公噸,進口額13億600萬美元,分別年增75%、115%。本年第1季石油進口量266萬公噸,金額24億500萬美元,分別年增27%與128.5%。
本年第1季之石油進口主要來源為南韓,逾100萬公噸,激增107%,馬來西亞56.2萬公噸,年減近30%,新加坡35.3萬公噸,年增3.5%。
越南本年第1季之貨物進口總額876億美元,年增15.2%,達115億美元。其中增幅最大之商品為電腦、電子產品及零組件,年增50億美元、石油年增13億800萬美元、煤炭年增7億4,800萬美元、手機與零組件年增6億9,000萬美元,以及布料年增6億1,500萬美元等。
鑒於國內需求上漲,尤其燃煤發電廠之需求,預計未來煤炭進口量將繼續上升。
工商部與南非日前舉辦2國企業貿易視訊洽談會,以促進自南非進口煤炭,確保國內生產活動之煤炭供應。
該部亞非司司長黎黃鶯女士表示,近期越南對煤炭進口需求不斷增長,俾供應電力與國內工業生產所需。去(2021)年越南已進口3,600萬公噸,估計至2025年將增至4,650萬公噸,及至2045年將增至1億2,370萬公噸。越南係南非煤炭主要出口市場,2019年與2020年成為南非出口煤炭最多前5大出口市場。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UN COMTRADE)統計,2019年越南自南非進口煤炭約12.6萬公噸(760萬美元)、2020年約260萬公噸(1億2300萬美元)及去年約750萬公噸(3億6000萬美元)。
A:
馬來西亞營造商總會(MBAM)總會長蘇福禮頃表示,由於建築材料成本飆漲,且大幅度波動衝擊,導致承包商無法完成手上工程計畫,倘情況無法改善,馬國政府的基礎建設工程計畫恐將暫停或擱置。
蘇總會長續稱,新冠疫情導致建材和燃料成本上升,衝擊承包公共和民間專案的承包商。舉鋼筋為例,2021年2月其價格為每公噸2,680馬幣(約642.69美元),至2022年4月鋼筋每公噸已上漲30.6%至3,500馬幣(約826.84美元)。在建材價格出現不確定及波動下,若合約未獲修正或調整價格指數落後狀況,政府大型專案計畫恐難吸引投標人進場投標。價格緊縮的壓力使許多承包商面對倒閉壓力,部分業者已考慮暫停投標州政府的營造計畫。
另一方面,馬國統計局提供的價格指數完全無法反映快速變化的全球價格,亦不能反映市場真實價格。然公共項目承包合約依賴該價格指數;以價格評估及計算價格。投標價格與實際價格間的差異需加以調整。該總會認為,統計局價格指數不準確,已無法反映市場上的波動。另建材和人力短缺,導致承包商需更長時間以完成一個項目。因此,該總會盼馬國政府能推遲或豁免承包商的人力資源開發基金 (HRDF) 捐款至少一年,並對建材進行價格干預,以幫助馬國營造業渡過困境。
該總會另向馬國政府提出六項建議:(一)建議製造商與供應商為現有項目進行「價格鎖定」,額外的新訂單或建議的新供應,則雙方可協商價格;(二)檢討政府合約專案的價格變動率;(三)建議在三至六個月內逐步或分階段漲價,防止出現極端式價格波動,以減輕承包商面對現金流和蒙受損失;(四)籲請馬國政府暫時免除原物料進口關稅,並向製造商提供補貼/補助金,以降低生產成本;(五)盼建材廠家詳細列出原材料成本,並建議把原物料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掛鉤以及(六)豁免承包商的人力資源開發基金 (HRDF) 捐款,為期12個月,特別是G1至G3類別中的小型承包商。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2)年3月份總貿易額為2,365.7億馬幣(約558.87億美元),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27.3%;出口額為1,316.35億馬幣(約310.97億美元),成長25.4%;進口額為1,049.35億馬幣(約247.9億美元),成長29.9%;貿易順差達267億馬幣(約63.08億美元),成長10.3%。
- 2022年3月份馬國前十大出口市場分別為新加坡、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香港、泰國、越南、韓國、臺灣及印度。馬國主要出口項目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占該國總出口額之40.14%,較去年同期成長32.6%。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棕油、化學與化學產品、金屬製品、機械、配備及零件、液化天然氣、光學及科學儀器、棕油製品及原油。
- 馬國2022年3月份十大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臺灣、美國、日本、印尼、泰國、韓國、沙烏地阿拉伯及印度。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精煉石油產品、機械設備及零件、原油、金屬製品、交通設備、鋼鐵製品、光學及科學儀器及加工食品。
- 2022年3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33.86億馬幣(約31.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5%;對我國出口金額為48.32億馬幣(約11.42億美元),成長42.1%,我國為馬國第9大出口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85.53億馬幣(約20.21億美元),成長49.2%,我國居馬國第3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記憶體、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燃料油及印刷電路。馬國出口至我國主要產品項目為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或其他電路、製造半導體裝置或積體電路之機器及器具、積體電路、供計量或檢查半導體晶圓或裝置之儀器及器具及燃料油。
-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3月份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因係電子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32.8%,精煉石油產品、棕油及化學與化學產品的海外需求強勁,分別成長96.5%、55.9%及9.1%,帶動馬國3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5.4%,表現較市場預期之10.4%為優,亦較2月份之16.8%漲幅出色,為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19個月成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頃將全球約90個國家與地區的旅遊警戒,從最高的第四級別下調至第三級,馬來西亞同列「第三級:正常防範」等級。儘管如此,CDC認為馬國新冠疫情仍偏高。
根據CDC前述最新宣布,不再建議其公民切勿前往旅行,只是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的美國人避免到這些地點。
CDC對美國公民前往世界各國的旅行建議分成四個等級,最高等級是第四級。在調整前,處於第四級的國家或地區約有90個,調整後下調至第三級,包括英國、法國、以色列、土耳其、澳洲、希臘、香港、義大利、日本、韓國、西班牙和俄羅斯
CDC目前的名單中,未有國家列為最嚴重的「第四級」;此一等級已重新命名為「特殊情況」。未來第四等級警告將僅用於反映目的地疫情突然激增的「特殊情況」,比如出現新的變種病毒株,或者醫療衛生系統崩潰等。
第一級至第三級警告的標準則未有改變,仍根據目的地過去28天內的疫情排列;其中第三級警告意味目的地新冠疫情處於「高度」。第二級與第一級則分別意味當地冠病疫情威脅為「中級」和「低級」。近日爆發本土疫情的中國大陸被列入第一級,臺灣、菲律賓和緬甸亦被劃入第一級。
美國國務院上週曾表示,該國大幅縮減建議「請勿前往」的國家名單。國務院此前將約215個國家與地區分列等級,約120個列為「第四級:請勿前往」,包括新多歐洲國家、日本、以色列和俄羅斯,但部分國家本次獲下調等級。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 據日本NHK新聞本(4)月20日報導稱,由於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企業陸續推動「元宇宙(metaverse)」虛擬網路空間領域,同時在教育及旅遊等行業亦陸續導入「元宇宙」相關概念;爰此,日本民間團體本(4)月18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一個推動應用「元宇宙」概念之新組織團體,主要提供各年齡階層及地方居民等進行深入交流的場所。
- 上述該團體表示,未來將積極採取行動,讓民眾能運用「元宇宙」相關概念,近距離接觸日本文化及自然景觀。另外,上述團體亦將建議日本政府擬訂指導方針,規範「元宇宙」相關商品交易及交流等行為。
- 擔任上述新團體負責人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腦科學研究者養老孟司先生,渠說明表示,「有鑑於目前現實及虛擬空間的壁壘正在逐漸消失,我們不能過度依賴虛擬空間,同時亦不能強制他人進入虛擬空間,現在需要每一個人重新思考如何與嶄新科技和諧共存的時代。」
A:
-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4)月20日報導稱,日本參議院頃正式通過撤銷俄羅斯貿易最惠國待遇之「關稅暫定措施法」修正案,預定將實施至明(2023)年3月底止,此係日本政府加強採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經濟嚴厲制裁措施之一。
- 由於上述日本政府決定撤銷給予俄羅斯之最惠國貿易待遇,未來自俄進口的商品,將適用優惠措施實施前之關稅稅率,例如鮭魚稅率將由目前之3.5%調升至5%,螃蟹從4%調高至6%。另一方面,原油、液化天然瓦斯(LNG)、鈀稀有金屬等相關商品,因在優惠措施實施前之關稅率已為零,因此將不受本次撤銷最惠國待遇的影響。
- 此外,日本參議院亦通過「外匯法」修正案,防止俄羅斯利用虛擬貨幣避開經濟制裁;依照修訂後之日本「外匯法」規定,對於制裁對象將虛擬貨幣轉入第三方帳戶等採取限制手段,對於虛擬貨幣的交換企業,規範其有義務確認虛擬貨幣接收方並非是受制裁的對象。
A:
-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本(4)月20日報導稱,日本財務省頃公布上(2021)年度貿易統計速報,出口額減去進口額之貿易收支呈現5兆3,749億日圓的貿易逆差,2020年度日本貿易順差計1兆161億日圓,係2年來首度由順差轉為逆差。
- 造成日本2021年度貿易大幅逆差原因,主要係由於國際原油等資源價格大幅高漲,加上日本進口量大幅提升,逆差幅度創史上第4大紀錄。2021年度日本進口總額91兆2,534億日圓,較上年度增加33.3%;出口總額計85兆8,786億日圓,亦較上年度成長23.6%,進出口總額均創新高水準。
- 以項目別來看,2021年度日本進口原油及煤炭大幅增加至2倍,液化天然氣則增加1.5倍;出口方面除鋼鐵商品大幅增加外,汽車及半導體製造設備亦表現穩定。
- 另外,日本財務省同時公布本(2022)年3月貿易收支逆差4,124億日圓(上年同期貿易順差6,156億日圓),連續8個月貿易收支呈現逆差趨勢,且進出口金額均創史上新高。
A:
出處:NL Times, 2022/04/1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總理:增稅不可避免,調漲工資可對抗通膨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總理Mark Rutte於4月1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政府現在面臨著重大的財務短缺,增稅將不可避免,若僅削減支出,無法解決大問題。
Rutte總理未明確指出增稅的負擔是由公司、民眾、或兩者共同承受,惟強調2022年夏天政府仍會對中等收入群體實施稅收減免,估計約為30億歐元。
荷蘭政府目前正與聯合執政黨派討論預算,有數十億歐元的缺口,例如,眾議院希望增加國防預算,而參議院則希望國家養老金比照最低工資調漲。由於四個聯合執政黨在參議院席位未過半,因此Rutte總理表示,亦有與反對黨討論預算的必要。
Rutte總理亦呼籲雇主在合理的情況下提高工資,調漲工資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助對抗這一波通膨。Rutte總理表示,由於政府的新冠紓困措施已停止,預計破產數量將增加,而烏克蘭戰爭亦將對經濟產生影響,不過他表示,目前荷蘭經濟體質很好,將盡全力渡過難關。
A:
-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4月20日報導,甫於4月14日獲正式推舉成為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第四代團隊領導人的星國財政部長黃循財出訪美國,並於美東時間4月18日分別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會面。
- 黃循財部長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面時指出,貿易是新加坡的命脈,星國與世界各地的貿易額是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雙方討論經濟與貿易合作的新模式,以及美國透過「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更深入和實質地參與該區域事務的重要性。
- 黃循財部長與馬爾帕斯及世界銀行高層見面時,雙方討論世銀在永續融資領域相關工作事項。亞洲有許多計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私部門融資才得以啟動,而新加坡和世銀在這些領域的表現相當活躍。雙方亦探討「世界銀行新加坡中心」(World Bank Singapore Hub)可以如何利用金融生態體系,促進亞洲區域的綠色復甦。
A:
- 依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本(2022)年4月19日發布的聯合聲明,新加坡和紐西蘭皆支持建立以東協為核心的開放式、包容性區域架構,也支持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
- 李顯龍總理表示,他和阿爾登都相當關注俄烏的情勢,並且留意是否將影響中俄關係和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穩定,且不因敵意或互不信任而複雜化或尖銳化,是符合公共利益的。
- 李總理於4月19日的記者會上指出,新加坡將樂見美國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美國已很清楚表明,目前美方盼在國內政治允許的情況下保持與該區域的接觸,並展現其對亞太地區的承諾。
- 阿爾登總理亦表示,其工作是確保美國繼續參與區域事務,並提供機會讓美方參與本區域的經濟架構和經濟福祉,星、紐兩國將繼續在這方面共同努力。
- 此外,新加坡、紐西蘭和智利是「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DEPA)的成員,中國和韓國已正式申請加入,另外還有一些國家也表達加入意願。DEPA歡迎承諾遵守所有條款、並在這些領域開展合作以推動全球數位經濟的經濟體參與。
- 2019年新加坡與紐西蘭同意升級為「增進夥伴關係」(Enhanced Partnership),包含「貿易與經濟」、「安全與防衛」、「科技與創新」及「民間交流」等四大支柱;雙方同意新增「氣候變遷和綠色經濟」為第五大支柱。李顯龍總理指出,兩國將率先進行能源轉型科技、碳交易市場、永續交通運輸,及廢棄物管理方面的合作。
- 星國和紐西蘭亦將成立供應鏈工作小組,透過政府機構和私人企業合作打造更具生產力、堅韌和永續性,及數位強化的供應鏈,加強兩國的食品和能源安全。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2)年3月越南進口金額約326.7億美元,較上(2)月份增加28.7%,並較去年同期增加14.6%;其中越資企業進口金額為110.7億美元,增加7.8%,外資企業進口金額216億美元,增加18.5%。累計本年第一季越南進口金額約87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9%,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為294.3億美元,增加13.7%,外資企業進口金額583.4億美元,增加17.1%。
本年第一季計有16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76.1%,3項進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217.2億美元,增加31.1%;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105.6億美元,減少2.6%;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55.45億美元,增加15.2%。
在進出口市場部分,本年第一季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276億美元;對中國逆差143億美元,增加21%,越南對歐盟順差約70億美元,增加24.5%;對日本逆差4.34億美元,增加23.1%;對韓國逆差104億美元,增加39.1%;對東協逆差33億美元,減少6.6%。
本年3月份貿易順差13.9億美元,本年第一季貿易順差約8.09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61.6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69.7億美元。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本(2022)年3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340.6億美元,較上(2)月份增加45.5%,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4.8%;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86.8億美元,成長14.7%,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53.8億美元,成長14.9%。累計本年第一季越南出口金額約88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9%,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232.7億美元,成長22%,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653.1億美元,成長10%。
本年第一季計有15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80%,其中有5項出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14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9%;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130.5億美元,成長9.2%;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99.1億美元,成長8.8%;紡織成衣品88.3億美元,增加22.5%;鞋類52.8億美元,增加10.1%。
A:
柬埔寨2022年第1季對外貿易總額達131億美元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4月19日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財經部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第1季柬埔寨對外貿易總額達131.62億美元,年增9.1%;其中出口57.16億美元,年增25.7%,進口74.45 億美元,微幅下滑0.9%。第1季貿易逆差為17億2,900萬美元。
美國居柬埔寨第1季最大出口市場,金額達21.5億美元,年增43.7%,其次是越南、泰國及中國,分別為7億5,880萬美元、2億4,850萬美元及3,335萬美元。另一方面,柬埔寨從中國進口25.51億美元之貨品與原物料,年成長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