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媒新工廠(L’UsineNouvelle)(4)15日報導,俄烏戰爭促使法國政府重新思考建立金屬戰略庫存之可能性,尤其是對產業發展不可或缺之重要金屬。舉例來說,倘自俄國進口的鈦金屬面臨供應短缺,空中巴士(Airbus)之上游供應商達梭航太(Dassault Aviation)裝配產線,恐面臨停工,無法製造飛機機身零件、起落架及機翼結構等。

 

俄烏戰爭爆發後,令產業界意識到其脆弱體質。根據法國航太工業公會(GIFAS)統計,法國工業領域所需之鈦金屬,其中半數自俄國進口。達梭航太執行長Eric Trappier向國民議會議員報告時指出,為避免供應短缺,儲備戰略庫存為唯一解答,尤其新供應商認證程序需耗時約18個月。對於產業界而言,已習於儲備充足庫存以為因應,如賽峰集團(Safran)已備妥數個月庫存量。

 

法國工業主管機關過去數週已展開相關討論,另法國武器裝備總局(Direction Generale de l’Armement)亦高度關切。財經部表示,目前尚未訂立相關政策,但該部刻調查產業界之實際需要。專家分析,實際上法國國防產業不只對俄國金屬高度依賴,亦仰賴中國的鈷(cobalt)、鎢(tungstene),以及巴西的鈮(niobium)等金屬。倘無法取得由南非開採之鉑所生產的釕(ruthenium),恐無法製造用於飛機發動機之超合金。

 

在歷史上,法國曾有在1975年石油危機後建立國家戰略原物料庫存之先例,後於1980年代轉型為國家原物料管理機構(Caisse francaise des matieres premieres),然而政府並未因應產業需要適時調整,且冷戰接近尾聲時,隨著風險意識減弱及原物料價格因東歐國家分散戰略庫存而下跌,法國政府已於1997年結清其戰略庫存資產。稀有金屬基金創辦人Vincent Donnen表示,為避免重蹈覆轍,戰略庫存2.0需結合中央採購中心,依據產業實際需要動態調整資產配置,並應聚焦於未上市的戰略金屬包括鉑系元素(platinoides)、鉭(tantale)及稀土等,主要因為該類金屬在數量方面,回收率低於其他金屬,且僅由少數國家供應,產量相對稀少。

 

甫於本年1月向法國政府遞交「工業礦物原料之供應安全政策建言書之Philippe Varin指出,在量少之特殊金屬方面,政府還有許多應推動之事項,不能僅憑空想像就能達成鋰或鎳金屬之供應安全。法媒盤點目前仍有數個關鍵問題仍待解答,包括金屬種類、數量及儲備目的等,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角色、庫存管理及受益廠商為何等,亦須完整釐清。倘法國往建立金屬戰略庫存之方向前進,則是遵循日本、南韓及美國之作法。舉例來說,日本已建立60日關鍵金屬之庫存量,其中18日存量之花費係由國家公帑支應。

 

 

A:

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為達到綜合2035年氣候中和目標,芬蘭政府提出2022至2035年生物經濟策略(Bioeconomy Strategy 2022-2035),以生態、社會及經濟等永續方式,透過循環經濟的資源有效利用,達成加倍提高生物經濟的產值之目的,並加速芬蘭和歐盟的綠色轉型。生物經濟是芬蘭產業重要的一環,2019年其產值已達260億歐元,相當於芬蘭經濟總值的13%。為促進社會福祉,更應注意生物經濟的利弊及公平分配。

芬蘭經濟就業部長Mika Lintilä表示,該策略強調提升生物經濟附加價值之重要性,尤其紡織業、製藥業以及電池材料所使用的新生物基產品(new bio-based products),總體概念原則就是有關運用創新與科技開發之再生原物料(renewable raw materials)及其產品製造之永續使用,以及任何涉及自然的服務,如生態旅遊等,俱屬於生物經濟產業的一環。

2022至2035年生物經濟策略之七大目標為:

  1. 增加生物經濟的附加價值;
  2. 針對全球問題,提出具競爭性及創新性的生物經濟解決方案; 
  3. 創造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新商機,增加芬蘭社會福祉; 
  4. 增加資源有效利用與回收及重複使用度;
  5. 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其他不可再生的原物料之依賴度;
  6. 確保再生自然資源的生態永續性、社會正義和再生能力,並強化生物經濟的廣泛基礎能力;
  7. 改進與改革科技基礎。

查經濟就業部前於2020年夏季更新生物經濟策略,同時點明生物經濟附加價值的重要性,同時審視其他政策的相關執行內容,如森林政策、產業政策或潔淨星球(Clean Planet for all)計畫。生物經濟策略涵蓋4個面向,包括提高生物經濟的附加價值;加強知識和科技基礎;創造具競爭力的運營環境及增加生物資源和其他生態體系的可用性和永續性。

A:

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2年4月19日報導,奧地利氣候環境能源部最新之電子及電器設備維修補助獎勵措施將於2022年4月26日生效,補助金每人最高100歐元。該計畫實施期間至2026年為止,由奧國聯邦政府編列1.3億歐元預算,分階段實施。第1階段至2023年底,編列預算6,000萬歐元,該階段預算用完不再追加。

上述維修獎勵措施旨在鼓勵消費者減少購買新電子及電器設備,除可減少電子垃圾、珍惜地球資源外,亦可為消費者節省花費及增加工作機會。凡申請參加該計畫之維修店家須在奧國設立公司(註冊)(含個人公司,以及各類專業安裝及修理技術合格證照,諸如:電器工、天然氣燃氣工、通風技術、空調技術、機電工、通信電子、汽車電子(如:汽車無線電、GPS)、電子弓弦樂器(如:電吉他)、電算機、以及電動自行車等。經奧國政府審核發照後,維修店家(或個人)即成為特約店家(特約修理師)。

消費者可向上述特約店家購買200歐元面值之維修劵,實際上僅需支付100歐元,亦即奧國政府補助50%。惟,不論最終修理費用為何,每件修理物品費用奧國政府補助上限為100歐元。

特約修理店以修理劵發票向政府申請實際收費額200歐元以下50%補助款。例如,倘若實際收費300歐元,則自奧國政府獲100歐元補助金。倘若收費100歐元,則獲得50歐元補助金;另若僅對消費者收取修理估價金,並未獲得實際修理委託工作,亦可依據估價單據自政府獲得最高30歐元之估價補助金。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8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副總理兼國家資產部長Jacek表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波蘭決定禁止使用俄羅斯煤炭,波蘭將必須彌補多達800萬公噸硬煤的短缺。

 

Sasin副總理兼國家資產部長於417日週日對公共電視TVP Info表示,為了彌補此一差距,波蘭將增加國內煤炭開採量並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他表示, 2049年作為波蘭終止煤炭開採的最終日期仍然有效,但逐步淘汰的曲線將與原計畫不同,因為目前政府必須將煤炭開採保持在一個增加的水準。

 

Sasin還表示,由於天然氣價格飆升,以前用天然氣代替煤炭的想法現在已經「過時」。波蘭不能依賴價格上漲如此之多的燃料。據Sasin稱,波蘭將不得不延長一些煤礦的營運,直到波蘭能夠產生足夠的核能和再生能源。Sasin在評論煤炭禁令時表示,從形式上而言,只有整個歐盟才能導入此類限制,但波蘭已決定採取此一舉措以「樹立榜樣」。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9   PAP, The First News

 

據波蘭新聞局(PAP)The First News報導,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於419日週二表示,20223月份波蘭的核心通貨膨脹(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年比率增長6.9%,高於2月份的6.7%

 

不包括固定價格的核心通貨膨脹在3月份年比率增長10.6%,高於上個月的8.0%。不包括價格波動最大的項目在內的核心通貨膨脹在3月份年比率增長7.9%,而一個月前為7.5%

 

根據中央統計局(GUS)的數據,20223月份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11.0%,月3.3%各類商品中,燃料漲幅最大,同比漲幅高達33.5%。能源載體(energy carrier)增加23.9%。只有食品價格沒有以兩位數的速度上漲;其價格漲幅9.2%燃料價格漲幅最大,平均而言,現在家庭取暖成本比一年前高出61.3%。天然氣價格雖略有下降,但仍然比2021341.4%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9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宣布,波蘭將對已接種加強劑疫苗的人無限期延長其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證書的有效期。當被問及在某些歐盟數位Covid-19證書的有效期已過期的情況下,是否有計劃實施另一次加強劑疫苗接種時,Niedzielski部長發表了上述聲明。

 

Niedzielski部長表示,這是政府在波蘭採用的解決方案,他並補充稱,歐盟對Covid-19證書的有效期尚未明確說明會發生什麼改變。他表示,由於大多數波蘭人都可以獲得加強劑接種,政府決定無限期地延長Covid-19證書的有效期,以供收到證書的人使用。

 

202221日起,歐盟數位Covid-19證書的有效期已從12個月縮短至270天,在上一劑之最初的疫苗接種和加強劑疫苗注射後。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9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419日週二表示,波蘭已告訴歐盟執委會和輝瑞(Pfizer)製藥公司,波蘭將拒絕接受和支付更多的Covid-19疫苗。據私人新聞頻道TVN24報導,波蘭已經儲存了2,500萬劑Covid-19疫苗,另有6,700-7,000萬劑正在訂購中。

 

Niedzielski部長在接受該頻道採訪時表示,波蘭政府將利用合約中的不可抗力條款,使其在特殊情況下免於承擔責任和義務。他表示,波蘭要求歐盟執委會和主要的疫苗生產公司將這些交貨分期為10年,最重要的是,將在波蘭政府收到疫苗時付款。他補充稱,有關購買疫苗的談判是由歐盟執委會進行的。不幸的是,波蘭在這方面對製造商面臨完全沒有彈性的問題。波蘭政府無法認真地改變這份合約的條款,而且這份合約是在危機情況下簽署的。

 

當被問及這是否意味著疫苗仍會運抵波蘭時,Niedzielski部長表示,上週末,波蘭政府利用不可抗力條款通知歐盟執委會和主要疫苗製造商,波蘭拒絕接收這些疫苗,而且也將拒絕付款。確實,這樣做的後果將會與已經發生的法律衝突。

 

當被問及這是否意味著波蘭終止合約時,他表示,由於合約是歐盟執委會和疫苗生產商之間的合約——波蘭沒有這樣明確的終止,這是波蘭政府進一步行動方針的聲明。

 

Niedzielski部長還表示,波蘭今年僅與1家公司簽訂的合約金額超過20億波幣(4.3億歐元),明年將達到60億波幣(12.9億歐元)。他還稱,波蘭和其他10個歐盟會員國曾建議歐盟執委會放寬對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的規定,以便他們能夠將更多資金用於難民的醫療保健。他表示,尤其是波蘭,他在這裡談論的是波蘭,目前面臨與難民湧入有關的財政壓力,因此,政府也認為,在歐盟範圍內,波蘭有一定的權利,期待能夠提供一些特殊工具在合約內有更大的彈性。他補充稱,迄今為止,與製藥商輝瑞公司和歐盟執委員會的會議沒有帶來任何結果。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9   PAP, IAR, Reuters

 

據烏克蘭官員稱,迄今為止,俄羅斯的戰爭已經摧毀烏克蘭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包括全國各地的道路、房屋和其他建築物。

 

路透社本週援引烏克蘭政府部長Oleksandr Kubrakov的話稱,俄羅斯的入侵已經破壞或摧毀烏克蘭多達30%的交通基礎設施,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據路透社報導,Kubrakov部長補充稱,國道上的300多座橋樑被摧毀或損壞,8,000多公里的道路需要修理或重建,數10座鐵路橋樑被炸毀。

據路透社報導,烏克蘭官員表示,到目前為止,從交通基礎設施到房屋和其他建築物的所有方面的損失總額約為5,000億美元。基輔(Kyiv)市長Vitali Klitschko上週在接受波蘭電台獨家採訪時表示,烏克蘭飽受戰爭蹂躪的地區幾乎被俄羅斯軍隊「徹底摧毀」,失去了大部分基礎設施。他表示,烏克蘭首都及其周邊的物流和購物中心已被夷為平地。

 

Klitschko市長還談到在7個多星期前開始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不斷增加的平民死亡、大規模破壞、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傷亡以及有關種族滅絕的報導。在採訪中,Klitschko市長感謝所有參與援助烏克蘭的民主國家,並呼籲為與俄羅斯交戰的烏克蘭提供更多支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8   PAP, IAR

 

5家主要的國際建築公司參加波蘭計劃中的大型機場的設計競賽。包括Zaha HadidFoster + PartnersKohn Pedersen FoxVidal y Asociados Estudio de ArquitecturaDar Al-Handasah以及PerkinsWill在內的公司目前正在討論與波蘭當局可能合作的細節。

 

波蘭的目標是在年底前為計劃中的航空樞紐選擇主建築師。據波蘭官員稱,新的波蘭航空樞紐將位於首都華沙以西40公里的巴拉諾市(Baranów),並將整合航空、鐵路和公路運輸。這座大型機場(mega-airport)的初始容量為每年4,500萬人次,預計將於2027年建成。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9  Polish News Bulletin, businessinsider.com.pl

 

波蘭分析師警告稱,預計復活節後燃油價格將開始上漲,Pb95汽油價格將達到每公升6.35-6.49波幣,柴油價格將達到每公升6.99-7.16波幣。

 

e-petrol.pl分析師評論稱,過去一周,平均柴油價格每公升甚至下降0.30波幣。這些價格將在復活節假期期間保持不變,但不幸的是,隨後價格預計將會上漲。他們補充稱,支持石油交易所價格飆升的論據是烏克蘭局勢,烏克蘭迅速解決衝突的前景正在減弱,而歐盟針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實施制裁的風險正在增加。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波蘭氣候及環境部2022.04.19新聞稿

 

波蘭國家環境保護與水管理基金(NFOŚiGW)已啟動“My Electricity”第四期計畫,開始受理自然人申請補助。申請人可通過該基金網站Grant Application Generator (GWD)平台提交申請。補助範圍不僅涵蓋安裝家庭式太陽光電板(PV)等微型裝置,還包括能源和儲熱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倘申請人除安裝PV裝置外,同時整合儲能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者,綜合各項補助金額最高可達20,500波幣(每個子項目之補助金額不得超過其成本的50%)。

 

“My Electricity”計畫自2018年開始實施,總預算18億波幣, 歸屬2014-2020年基礎設施及環境行動計畫(Operation Program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2014-2020),資金來源為歐盟復甦基金(REACT-EU)。前3期計畫,已有44.4萬人提出申請; 第4期預算3.5億波幣, 受理期間自4月15日起, 至預算額度用磬或2022年12月22日止。

 

另申請本計畫項下之補助者,仍得申請家庭暖氣現代化計畫之補助 (thermo-modernization relief)。只要申請人將已從NFOŚiGW獲得補助之金額扣除即可。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2022年4月17日報導,烏克蘭為全球最大向日葵生產國,占全球60%之生產及75%之出口,義大利榨油業僅生產 25萬噸初榨油,超過60%之葵花油自烏克蘭進口,惟烏俄戰爭及原物料短缺問題正促使義大利食品業改使用棕櫚油之趨勢增加。依據義大利永續棕櫚油聯盟(Unione Italiana per l'Olio di Palma Sostenibile)預估,至2023年年初棕櫚油使用量將成長20%。

自1990年起,棕櫚油因價格低廉廣歡迎,商業價值增加。但轉種植油棕樹被認為是造成婆羅洲及其他原始森林地區遭到大規模砍伐破壞之主因,且自7年前全球反棕櫚油行動逐漸活躍。義大利棕櫚油使用量自此減少33%(每年減少 20 萬噸),改替代使用油菜籽、大豆及向日葵等種子油,惟戰爭已改變此趨勢。

據義大利永續棕櫚油聯盟理事長Mauro Fontana表示,在所有可替代油品中,棕櫚油味道較為中和,適合用於甜點製作,亦較油菜籽更易取得;法國為油菜籽最大生產國,惟多自用,而全球最大油菜籽出口國之加拿大因2022年氣候因素致收成歉收,另一替代油品之大豆油多來自使用基改大豆之南美洲。F理事長續表示,鑒於無法預估緊急情況將持續多久,即使烏克蘭尤其是西北部地區可能在2022年再次播種,但無法得知將栽種種子之不確定性,即2023年將可能再發生食用油短缺;此外,阿根廷有意增加生產,惟至2023年2月前尚難看到其影響,加上棕櫚油價格具競爭優勢,平均價格較葵花油低20-30%,目前油炸食品生產商或速食連鎖業皆已轉向使用棕櫚油,預計未來數個月,許多大型及小型企業多將改使用棕櫚油。

A:

鑑於在新冠疫情期間財富史無前例地流向矽谷科技公司,許多人對極端不平衡的商業復甦狀況深感憂慮。

聖荷西商會(San Jose Chamber of Commerce)執行長西佛(Derrick Seaver)說:「每當經濟受到衝擊時,那些最有能力從中受益的人都能受益匪淺。我們必須確保,那些在過去兩年中處於不利地位的企業,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可以進行復甦。」

數據顯示,新冠疫情爆發後,蘋果的營收從2020年的2750億元大幅增加到2021年的366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Google的營收從2020年的86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180億元,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然而,旅遊業、餐飲業、實體零售業和其他行業卻陷入困境。

專門研究科技業的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教授歐馬拉(Margaret O'Mara)說:「矽谷疫情期間最大的新聞就是金錢、金錢、和更多的金錢,過去兩年更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最大玩家的力量。矽谷向來都有主導的大企業,從早年的洛克希德(Lockheed)和惠普(HP),到後來的英特爾(Intel)和其他晶片製造商,但財富和人才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公司身上,卻是前所未有。」

金錢也湧入了其他能利用疫情獲利的一些較小企業。

舊金山食品雜貨送貨公司DoorDash 2021年的營收將近50億元,是其2019年營收的五倍以上,另一送貨公司Instacart 2021年的營收也增長了三倍。聖荷西視訊會議公司Zoom 2021年的營收高達41億元,是疫情前的10倍。洛斯蓋圖(Los Gatos)串流影音業者Netflix在疫情期間取代了傳統電影院,為居家避疫的人們提供娛樂,2021年營收為300億元,比2019年高出50%。

歐馬拉表示,矽谷科技業的企業收入和市值的增長幅度,「比矽谷在達康時期(dot-com)和個人電腦全盛時期要大上好幾個級數。」

政策研究院(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研究員歐坎波(Omar Ocampo)表示,財富和權力集中到幾個主要科技企業手中會減少市場競爭,導致物價上漲,造成個人數據被更進一步地收集,新創企業出頭的機會也會減少。歐坎波說:「這對新創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要麼無法與他人競爭,要麼被收購,要麼就只是為了被特定公司吸收而存在。」

灣區委員會(Bay Area Council)經濟研究院(Economic Institute)執行董事貝利薩里歐(Jeff Bellisario)指出,儘管某些科技公司的收入大幅增加,但灣區目前的工作機會比疫前大減了15萬個,而且許多企業還表示,他們計畫未來在其他地區進行招聘。

貝利薩里歐說:「矽谷必須認清,過去十年的成就並不能保證未來十年的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人才可以在他處找到,新的科技中心也可以在他處培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250072?from=wj_catelistnews

 

A:

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執行長RJ Scaringe警告,大部分車用電池供應鏈尚未建成,可能很快就會面臨電池短缺問題,將對計劃在未來幾年銷售數千萬輛的電動車產業構成挑戰,Scaringe也稱,相較於電池短缺危機,芯片短缺只是一道小小的開胃菜。

Scaringe說,電動車製造商想在未來10年內將銷量從目前的數百萬輛到數千萬輛,充足的車用電池供應將成為該產業艱困挑戰之一,從原物料的開採到加工,再到電池成品,短缺將無處不在。

Scaringe稱,擾亂汽車製造業的半導體短缺是一種相對較小的供需失衡,這種失衡導致大規模的過度購買和囤積,使該產業陷入目前的困境,然而在車用電池方面,預計情況會更糟。他補充說:「全球所有電池產量總和還不及我們10年所需產量的10%,也就是說90%95%的供應鏈都不存在。」「未來20年,相較於車用電池短缺,芯片荒只是一道小小的開胃菜。」

對此,Scaringe表示Rivian會確保車用電池策略多元化,計劃將與合作夥伴安排為專用產能的共同投資,並打算最終在內部開發和製造電池,他也稱「我們不會有一個供應商,而是多個供應商。」

由於鈷、鋰和鎳等關鍵電池原料供應有限,許多汽車製造商正在鎖定這些稀缺資源建立自己的電池廠,以便維持供應與穩定價格。

根據英國電池材料數據與情報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分析,即使所有計劃中的電池產量預計都將增加,也只有不到一半的即將建成的工廠能夠生產出品質足以供應通用汽車、豐田等全球汽車公司和Rivian等新創企業的電池。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4-19/rivian%e5%9f%b7%e8%a1%8c%e9%95%b7%e7%a4%ba%e8%ad%a6%e9%9b%bb%e5%8b%95%e8%bb%8a%e7%94%a8%e9%9b%bb%e6%b1%a0%e7%9f%ad%e7%bc%ba/4036033

 

A:

總部位於舊金山市的太平洋煤電公司(PG&E)周一(18)宣佈,與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合作設計並於中加州海岸興建的一套大型能源儲備系統,現已正式啟用。

PG&E表示,這套系統包括256個特斯拉Megapack電池組,安裝於33塊混凝土板上,可儲存和調度73000萬瓦電力,在高需求時期以每小時最高18250萬瓦向電網輸電。

這套鋰離子電池系統位於中加州蒙特利灣(Monterey Bay)麋鹿角三角洲(Elkhorn Slough)上,因而有「麋鹿角電池」(Elkhorn Battery)之稱。該系統2018年獲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PUC)批准,2020年獲蒙特利縣規劃委員會核准,隨即展開工程。

PG&E表示,該系統是公司9項電池能源儲備系統項目之一,其目標是2024年前提高能源儲備能力至超過333000萬瓦。

該公司補充,當能源需求低,或太陽能或風力所產生的電量高時,這些大型電池將進行充電;而當需求增加時,就會把電力回流至電網提供額外電力供應。

PG&E執行長波普(Patti Poppe)說︰「我們致力以一種為客戶實現最大價值的方式,安全提供可靠潔淨能源,但我們不可能獨自邁向這個潔淨能源的將來。像這種項目講求創新合作夥伴,例如特斯拉,而且PG&E將繼續尋求與最佳和最智能的一方合作,為客戶提供突破性的潔淨能源解決方案。」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4-19/pge%e8%88%87%e7%89%b9%e6%96%af%e6%8b%89%e5%90%88%e4%bd%9c-%e8%83%bd%e6%ba%90%e5%84%b2%e5%82%99%e7%b3%bb%e7%b5%b1%e5%95%9f%e7%94%a8/4035950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報導,自2021 年 10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23 日期間舉行之2020 年杜拜世博會(Expo 2020 Dubái)圓滿落幕,哥國廠商代表團參加成果豐碩。期間哥國曾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辦了首次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僅食品類每年進口達50億美元,雙方貿易互補合作發展潛力可期。

雙方另同意波哥大-杜拜貨運之直達航線,透過阿聯酋航空的世界物流計畫(World Logistics Passport)合作,進一步加速拓展商業和物流服務。此外,雙方在基礎設施、農產食品、再生能源和旅遊業領域,預估潛在投資機會達6 億美元。因前率世博會之舉辦,自中東地區赴哥倫比亞之簽證申請量較2019 年成長125%,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波哥大之航班亦自每週 3 班增加到每日1班。

A:

美國通用汽車宣布將在哥國首都波哥大市新增其Chevrolet Joy型號之轎車及掀背車之生產,並將投資5,000萬美元來改造其原有車廠,招聘250名新員工,總員工數達850名。

經改造之新廠預計第一年生產3.5萬台汽車,30%供應本地市場,70% 提供阿根廷及厄瓜多等外銷市場。並預估哥國2022年汽車銷售將達26.5萬輛,該公司於哥國市占率將可達17%。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略以,源自美國臉書(Facebook)創始人宣布將該公司更名Meta,繼而產生元宇宙(Metaverse)下世代社交平台,全球企業紛紛轉向發掘此類虛擬體驗。在哥國亦已有越來越多之電子遊戲、時尚、科技、房地產等產業,致力於虛擬世界市場投資,以創造新體驗,強化其產品之銷售及服務。

依據美國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調查報告,元宇宙之全球市場規模至2024年可達8,000億美元。儘管前景看似樂觀,惟尚有長遠道路仍待探索,甚多概念必須學習。哥國數位行銷顧問Felipe Vergara表示,雖目前尚無關於元宇宙定義之共識,惟企業界已了解其在未來數位市場行銷方面之優勢競爭地位。

元宇宙最普遍定義為,在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其虛擬化身從事工作、旅行、參加活動或電子遊戲等。除臉書外,目前尚有如微軟或迪士尼等在建置其元宇宙平台,以掌握市場先機。哥國房仲龍頭EXP Colombia地產公司業務經理Santiago Carrizosa表示,房地產行業亦開始將元宇宙納入其數位化轉型目標,透過元宇宙工具平台,房地產經紀人於全球任何地方建置獨特網路虛擬地標,使行銷成為跨越國界之國際商業模式,另亦可藉以增進員工之職能發展。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ública)報導略以,哥國電動汽車市場近年來銷售表現優異。2022年3月電動車與2021年同期相較,銷售成長23%,達2,208 輛。隨著越來越多人瞭解電動汽車維護保養及稅賦上優惠,使銷售業績大幅成長,前景持續看好。

與任何其他商品相同,消費者在購買時通常會評估成本效益因素,對於電動車商品而言,依據Audatex顧問公司針對車輛其機械化之研究顯示,在保養維護費用方面,電動汽車較汽油車減少56%,比柴油車低54%。主要係電動汽車行車所需之零件數量較少,爰較傳統汽車零配件支出較低,且其機械簡單性,無需更換機油或石化燃料。

以雷諾汽車Kangoo E-Tech使用電力驅動為例,燃料成本降低多達80%。此外,無需對發動機進行保養維護,維護成本降低多達60%。雷諾公司表示,使用電動車次數越多,碳足跡越小,公司未來節省之支出就越高。

哥國於2019年7月11 日頒布1964號電動汽車法,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及其用戶享有一系列稅捐和監理優惠,以作為購買與使用環保交通工具之獎勵措施,其政策優惠措施茲簡述如下:適用稅率不得超過電動汽車商業價值之1%;哥國例如Davivienda等銀行為購買電動汽車消費者提供特殊信貸額度,還款期長達72個月,最高可達汽車及其配件價值100%額度之貸款;汽車強制責任險給予10%之折扣;電動汽車和充電站之進口關稅為0%;電動車之例行技術機械查驗,給予30%之折扣;於任何現有之管理移動性限制方式中,電動汽車全可豁免,不受車牌單雙號行駛之限制等;在波哥大特區提供額外優惠:電動汽車減稅60%,可適用5年為限;公有停車場電動車停車位至少占2%以上。

A:

荷蘭領先的蔬菜育種公司「Enza Zaden」頃宣布在馬來西亞霹靂州新壽活(Sauk)興建其首個東南亞研發基礎設施。透過其位於全球25 個國家的 45 家子公司和 3 家合資企業擴大其在蔬菜種子研究和農業開發網路。該公司同時為本區域12 個國家的農業種子市場提供服務,亦為全球農民種植優質蔬菜提供服務,並滿足全球逾 4.5 億人口的日常消費。

 

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執行長阿罕阿都拉曼(Arham Abdul Rahman)表示,馬國歡迎全球農產品業者進駐及從事多元化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附加價值活動。透過使用馬國的商業生態系並建立本地供應鏈,使馬國成為本區域生產中心,並加強其以農業為基礎的食品生產。除提升馬國製造的食品出口外,高增值食品製造業亦促進馬國專才獲得相關新科技和產品開發的知識。

 

Enza Zaden公司的研發中心透過農業技術和永續原物料,根據馬國國家糧食安全架構和植物蛋白減少碳排放的全球措施,為實現智能農業的國家願望做出重大貢獻。

 

2016年,隸屬馬國農業暨食品產業部(MAFI)的馬國生物經濟發展機構(Malaysian Bioeconomy Development Corp.)頒給Enza Zaden公司「生物科技產業地位」(BioNexus)。該機構為推動馬國生物科技產業提供援助與便利。Enza Zaden公司係全球第一家在馬國獲頒 BioNexus地位的全球種子育種公司。隨著馬國研發中心的建立,該公司可開發出適合熱帶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創新種子品種。

 

馬國農業活動現代化為農民提供永續原物料的良好途徑,持續研究和改良適合國內土壤和氣候條件的種子品種,對於確保該地區蔬菜、水果和農作物的充足供應至關重要。一個強大的當地食品生產生態系統亦將增強食品加工業,使馬國能夠更好地管理高昂的進口成本和食品安全要求。

 

Enza Zaden公司已在馬國投資逾 1 億馬幣(約2,362萬美元),並雇用100餘名勞工。該公司的技術培訓有助馬國農業勞動力的能力建設,讓他們為未來的技能組合做好準備。該公司亦透過與馬國大學的合作以及為學生提供的教育贊助計畫以及實習機會,進而幫助馬國農業蓬勃發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