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媒體引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電力暨水利管理局(Dubai Electricity and Water Authority, DEWA)最新統計報導,過去7年內杜拜註冊上路之電動車數量自71輛增加至目前5,107輛,另自2015年起,DEWA提供電動車充電輛共已達每小時8,800MW,總計行車里程達5,800萬公里、減少73%充電成本。
DEWA表示,上述為杜拜電動車環保充電(EV Green Charger)計畫重要成果,該計畫迄今已建置逾325個電動車充電站,總計逾560個充電樁,有助政府推動綠色經濟及永續發展。
A:
據國際能源市場數據合作計畫(Joint Organisations Data Initiative, JODI)統計,沙烏地本(2022)年2月每日原油出口量1月的699萬6,000桶增加31萬1,000桶至730萬7,000桶,月增4.4%,係連續第10個月成長且為去(2021)年10月以來最高。
上述統計亦顯示,沙烏地本年2月每日原油產量自1月的1,014萬5,000桶增加8萬桶至1,022萬5,000桶,月增0.8%;此間每日原油使用量則月減28%至29萬1,000桶;每日煉油投入之原油量亦月減9.8%至250萬6,000桶;每日原油儲備量則增加340萬7,000桶,增幅2.5%。
A:
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王國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Co.)最新財報報導,該公司本(2022)年第1季獲利自去(2021)年同期的9,100萬里雅暴增6,470%至59億里雅(約16億美元),營收額則年增157%。
Kingdom Holding Co.成立於1980年,旗下事業迄今涵蓋旅館、不動產、銀行及金融服務、航空及醫療等,上述獲利暴增反映相關產業復甦情況良好,其中,該公司本年第1季在不動產及旅館銷售及營收便自1億7500萬里雅年增至4億5,000萬里雅。
A:
據沙烏地Filling & Packing Materials MFG. Co. (FIPCO)包材公司最新財報,該公司本(2022)年第1季轉虧為盈,獲利40萬里雅(約10萬6,662美元),優於去(2021)年同期的虧損150萬里雅,另毛利率增加至4.8%。由於包材廣泛應用於各種產業,反映沙烏地相關產業亦同時復甦。
FIPCO成立於1991年,係中東地區最大不織布(Woven Polypropylene)包材產品生產商之一,主要供應製造業及農業需求。該公司對此表示,除產業景氣復甦,獲利原因亦包括公司行政管理支出下降、貸款損失減少、其他投資事業報酬增加等。
A:
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本(4)月18日報導,歐盟執委會頃於本月13日公布一項新提案,針對具地方傳統原創與技藝工法特色之手工與工業產品,提供保護其智慧財產權之框架,使特定原產地之非食品產品享有更佳法律保護。例如歐洲聞名全球之義大利 Murano彩色玻璃製品、愛爾蘭Donegal粗花呢、法國Limoges瓷器、德國Solingen刀剪產品或波蘭Boleslawiec陶器等,均可藉此機制免於產區遭假冒或濫用。
前開提案規範歐洲對地理標示(indications géographiques, IG)之相關保護,不僅便於消費者識別選擇,亦能推廣、吸引並維護歐陸之地方技藝與工作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傳統手工與工業產品將與目前已受地理標示保護之農產品具同等地位。歐盟內部市場執委Thierry Breton表示,歐洲手工藝與工業產品之非凡傳統享譽全球,應即時保護其智慧財產權,提升知名度;該倡議將有助於創造中小企業的就業機會,亦有利農村或經濟弱勢地區發展觀光。
新提案規範將為手工與工業產品提供歐盟層級統一之法律保護,且申請登記程序簡便實惠,生產商可向歐盟各會員國指定當局申請,或逕洽歐盟智慧財產局(European Union IP Office, EUIPO)提出申請。此外,其受保護地區與國際接軌,包括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架構下日內瓦文本(Geneva Act)的所有簽署國;同時,亦將保護歐盟內第三國相應之地理標示。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4)月19日報導,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 本日接受Europe 1電台訪問時重申,將致力說服其他歐洲國家必須對俄國實施石油禁運,並強調藉此使莫斯科收入來源枯竭之重要性。
L-M經長表示,渠與法國總統馬克洪均主張除對俄國煤炭實施禁運外,亦應對俄國石油實施禁運。隨著俄國攻擊烏東前線之力道加強,切斷莫斯科收入來源,使其無以為繼更形重要。渠進一步指出,近幾年來資助普丁政權的最大外匯來源並非天然氣,而是石油。
對此部分國家業已起而力行,然而歐盟內部立場分歧,部分會員國仍猶豫不決,因此L-M經長刻正極力遊說,渠認為戰事發展必將改變現狀。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4月19日報導,據義大利海岸防衛隊聲明指出,依照歐盟制裁規定,自4月16日起,義大利港口禁止所有懸掛俄羅斯國旗之船舶靠港。據報導續指出,依據4月8日歐盟公布第5波對俄羅斯制裁措施,禁止懸掛俄羅斯國旗之船舶通行入港(包括錨泊),包括自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首日後將原懸掛俄羅斯國旗改為其他國家國旗之船舶,特別是用於商業活動及國際航行超過500總噸位(Gt)之客船及貨船,惟基於人道救援、食品及能源等因素除外,另已在歐盟港口之受制裁船隻可停留至完成原計畫之商業活動後即須離港;除此之外,制裁措施亦包括逐步減少自俄羅斯進口每年40億歐元之煤炭、禁止俄羅斯使用歐盟公路運輸貨品、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包括半導體產品及量子電腦等高科技產業產品、禁止俄羅斯公司參與歐盟政府採購、禁止與俄羅斯外貿銀行VTB Bank等四家俄羅斯銀行進行交易及擴大增列黑名單。
A:
依據奧媒新聞報2022年4月14日報導,為解決奧地利每年逾百萬噸食物成為垃圾之問題,奧地利氣候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技術部依據歐盟「REFRESH計畫」(Resource Efficient Food and Drink for the Entire Supply Chain)建立一行動方案,以在零售、非家戶消費及個人家庭等領域減少30%食品浪費,並以2030年達到減少50%食品浪費為目標。
奧地利研究促進署(FFG)補助3年期(2022至2025年)專案「Appetite」,參與機構/單位包括:維也納經濟大學、科技大學(TU)、「Fraunhofer奧地利研究中心」(Fraunhofer Austria Research)、「Invenium Data Insights」、「IT-Power Services」,以及大型連鎖超市Spar、Metro與Kastner。該等單位將共同開發一預測工具,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透過分析企業內部及外部資料,改善地方(regional)食品供應及需求間之平衡。自2022年開始執行。
該研究係運用參與計畫者之食品零售結帳及物流資料,從中確認各分店銷售細節;由於其他天氣、地區舉辦之活動等外部因素也會影響銷售預期,故將周遭之氣象及手機移動通訊等資料帶入運算模型。預測結果應能使零售鏈及時掌握消費者之需求,並作出相應反映。
計畫負責人Alexandra Birkmaier表示,計畫目標係提前防止浪費發生,而不是等產品接近過期才處理,否則為時已晚。倘由於當日向分店供貨已完成,無法在內部物流及時反應,至少仍可以透過「資訊領先」,提早通知收取即將到期食品之組織,盡早將食品送予需要者。
另一項由可口可樂公司委託奧地利生態研究所及環境機構「AQA」之研究專案,係研究造成線上超市食品浪費及包裝垃圾之可能因素。該計畫研究運輸包裝之創新程度,以及如何在運輸/產品安全及減少使用包裝間取得平衡。此專案研究結論為:為避免食物浪費,易腐食品應盡可能提早供應。此外,線上購物平台還應提供消費者機會,以特殊條件/價格購買保存期非常短之商品,並說明食用期限;另可嘗試採用實體商店之「最佳案例」,例如:特價銷售些微破損但堪用之商品,或是針對乾糧採用可重複使用包裝,並透過低門檻退貨系統優化退貨服務,從而避免浪費。
A:
出處:NL Times, 2022/04/1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勞工市場緊張阻礙能源轉型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銀行ABN Amro指出,目前荷蘭勞工 短缺成為面臨能源挑戰的絆腳石,超過三分之一的職位空缺與風能 和太陽能等永續能源相關行業有關,其中包括缺乏可以處理熱泵和 太陽能板的安裝人員,此外,屋頂安裝、管道、供暖以及燃氣和水 管配件都需要技術人員。
ABN Amro指出,荷蘭勞工市場的短缺從未如此嚴重,超過五分之 一的職位空缺找不到員工。與能源轉型關的職業中,高達36% 的職 位空缺幾乎找不到員工。
ABN Amro表示,必須採取增加員工供給的措施,以Groningen市為 例,可在三個月內通過社福機構 UWV 培訓社福受益者成為太陽能 電池板安裝人員。
氣候科學家ㄧ再呼籲,到 2050 年,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暖化幅度限制在 1.5 度以內,有必要在多個行業採取措施,以防 止全球暖化所帶來嚴重破壞性影響,例如極端高溫、洪水和長期乾旱等。
荷蘭聯合政府協議中有一項 350 億歐元的氣候和過渡基金,此筆資金部份應用於幫助建設清潔能源基礎設施,但因勞工短缺,阻礙了綠色 能源計畫。
A:
出處:NL Times, 2022/04/1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總理:增稅不可避免,調漲工資可對抗通膨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總理Mark Rutte於4月1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政府現在面臨著重大的財務短缺,增稅將不可避免,若僅削減支出,無法解決大問題。
Rutte總理未明確指出增稅的負擔是由公司、民眾、或兩者共同承受,惟強調2022年夏天政府仍會對中等收入群體實施稅收減免,估計約為30億歐元。
荷蘭政府目前正與聯合執政黨討論預算,有數十億歐元的缺口,例如,眾議院希望增加國防預算,而參議院則希望國家養老金比照最低工資調漲。
由於四個聯合執政黨在參議院席位未過半,因此Rutte總理表示,亦有與反對黨討論預算的必要。
Rutte總理亦呼籲雇主在合理的情況下提高工資,調漲工資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助對抗這一波通膨。
Rutte總理表示,由於政府的新冠紓困措施已停止,預計破產數量將增加,而烏克蘭戰爭亦將對經濟產生影響,惟荷蘭的經濟起點非常好。
A:
依據奧地利新聞報2022年4月14日報導及奧地利出口控管銀行(OeKB)新聞稿,奧地利財政部委託OeKB,提供受俄烏戰爭影響之奧國出口商額外10億歐元信貸資金支持。大型及中小型企業之融資申請上限,分別為2021年出口營收之10%及15%,亦可以2022年出口營收預測申請(須充足佐證)。融資償還期限最長2年,目前已經開放申請。
目前許多奧商面臨延遲付款或違約問題,主因係該等廠商直接向俄國、烏克蘭或白俄羅斯供貨,或其客戶受戰事影響無法付款。另,因戰爭受到原物料、初級加工原料價格上漲,或供應短缺影響之企業,或是在此3國家設有生產基地者,亦可申請貸款。
奧財政部長Magnus Brunner指出,此次俄烏戰爭對歐洲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能源及原物料價格、供應鏈及歐盟經濟成長前景等層面。奧地利為出口導向國家,50%就業機會直接或間接與出口有關,此次措施主要係為保障奧國出口經濟。
A:
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日報2022年4月15日報導,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奧地利自行車市場需求持續升溫,2021年營收首次突破10億歐元。
依據「奧地利體育用品製造商暨運動器材供應商協會」(VSSÖ)蒐集之奧國體育用品暨自行車專賣店零售資料,2021年奧地利共售出逾49萬輛自行車,為2015年3倍;2021年總營收10.27億歐元,較2020年成長近17%。2021年奧地利自行車總銷量雖略低於2020年之49.6萬輛,惟VSSÖ認為係供應鏈問題所致,2021年奧地利自行車需求仍高於供給。
2021年奧地利自行車平均價格為2,095歐元,較2020年增加18.4%。近年來自行車製造原料及產品價格呈明顯上揚趨勢,然電動自行車占比增加,仍是平均價格上漲主因。2021年電動自行車銷售額占73%,銷售量占45%,較2020年之41%及2016年之21.5%有顯著成長。
在奧地利,越野單車「Cyclo-cross」、可在碎石路騎乘之「Gravel Bikes」車種,以及比賽用自行車極受消費者歡迎,2021年銷量較2020年成長近38%。電動自行車銷售仍持續成長,2021年售出2,230輛,遠高於2019年及2020年之514輛及943輛。此外,2021 年奧國兒童及青少年自行車銷量亦大幅增加14.7%,復活節尤為銷售旺季,佔總銷售額之60%至70%。
VSSÖ指出,新冠疫情帶動自行車業繁榮,加上全球供應鏈問題,大幅拉長自行車交貨時間。而奧自行車業亦受到俄烏戰爭帶來之原物料、能源價格上漲嚴重影響,過去 12 個月,鋼鐵及鋁等自行車業關鍵原料價格上漲逾40%。預估2023年自行車市場之強勁需求及供應鏈問題仍將持續,使奧自行車市場供應維持吃緊狀態。
A:
綜合美媒報導,美國電動車新創Rivian公司表示汽車業可能很快面臨電動車電池供應短缺問題,影響程度恐超過現有晶片,該公司執行長RJ Scaringe指出,半導體短缺是相對較小的供需失衡,然電動車電池包括原物料開採、加工,以及電池製造的完整供應鏈尚未建立,全球所有電池產量總和遠低於未來10年所需產量10%,足夠電池供應將為提高電動車銷售最大阻礙之一。
目前全球汽車廠均努力確保鈷、鋰及鎳等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供應,例如通用汽車與礦業公司合作,部分車廠亦建立自家電池廠以保障電池生產。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公司分析,即使加計即將落成電池廠產能,優質電池供應量僅能滿足通用、豐田等全球汽車廠及Rivian等新創公司電動車生產所需不到半數。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因為俄烏戰爭影響,列名時代雜誌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的北歐政經評論家Bjørn Lomborg認為,歐洲為了儘速脫離對俄羅斯能源之依賴,應考量以壓裂法(fracturing)或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開採頁岩油,包括波蘭、法國和羅馬尼亞等國均有適合開採頁岩油的區域。開採頁岩油不僅可提供便宜能源,亦有助於能源自主。雖然壓裂法或水力壓裂法因水源與化學藥劑造成環境問題爾有所爭議,但應可透過相關規範合理解決問題。
Bjørn Lomborg認為為了達到能源自主目標,不應只依賴太陽能或風電,應儘可能尋找更多能源之替代方案。
A:
資料來源:綜合診斷網站(Gemeinschaftsdiagnose)、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40048號
德國刻面臨來自其他歐盟同儕壓力,要求簽署對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全面能源禁運。然而考量經濟後果,聯邦政府一再警告全面能源禁運將使歐洲陷入嚴重衰退,並將危及數十萬個就業機會,爰歐盟各國正討論僅針對石油禁運之可行性。為了解對俄羅斯實施全面能源禁運之經濟後果,德國具指標性經濟研究機構於2022年4月13日發表聯合評估,說明可能的經濟衝擊。
由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德國經濟研究院」(DIW)、「慕尼黑經濟研究所」(Ifo Institute)、「哈勒經濟研究所」(IWH)、「埃森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RWI Essen)等德國著名經濟智庫發表之聯合預測,2022年德國GDP估可成長1.9%,惟倘德國立即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及煤炭,將在2023年面臨GDP下降2.2%之衝擊,估計於2022年及2023年造成的國內生產總值損失,計達2,200億歐元,相當於年經濟產出之6.5%。相關分析指出,該聯合報告預測結果與其他機構近期預測一致,但與聯邦政府針對能源禁運所發出強烈警訊對照,經濟衝擊似不如想像嚴重。
有關產業界對能源禁運態度,據「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報導,儘管化工巨擘「巴斯夫」(BASF)公司等密集使用石化能源之企業,已警告全面能源禁運之嚴重後果,德國仍有40%企業支持禁運。惟俄烏戰爭已使企業對於經濟前景之評估轉為黯淡,戰爭前企業平均預估2022年的利潤與投資仍將高於2021年,但俄烏戰爭開始後,對於利潤及投資數額之預估平均下滑4%。「德國能源與水力產業協會」(BDEW)因此提醒當局,不宜過快實施能源禁運,否則影響程度將不亞於同時推行整個德國工業的轉型,務須謀定而後動。
至於民眾針對能源禁運之看法,「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引據民調機構於2022年3月之調查,僅有約30%的民眾同意「德國應立即停止自俄羅斯購買石油與天然氣」;約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已改變能源消費習慣以節約開支,但大多數仍反對快速實施能源禁運。相較之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得到廣泛民意支持,68%民眾希望德國能源更加獨立於俄羅斯;70%受訪者表示,非常擔憂高漲的能源價格與通貨膨脹;86%民眾認為德國長期能源安全具高度不確定性(2019年此數據約為25%)。肇因於能源短缺可能帶來的威脅,57%民眾表示政府應考慮使現有核電廠延役、77%支持儘速拓展再生能源。
鑒此,是否對俄羅斯實施全面能源禁運在德國尚屬尋求社會共識階段,後續仍將在產業與就業、能源轉型、國家安全等多重因素考量下權衡與取捨。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金融公司SBAB針對近日物價上漲趨勢進行研究並提出警告,瑞典家庭的生活成本預計將上漲,擁有一個住房子且有兩個小孩和一輛汽車的一般家庭,一年的生活成本可能增加37,000至40,000瑞典克朗(約4,221美元)。其中,漲幅最大的是電費,其次為燃料價格;加上未來的升息和通貨膨脹,預期相關民生用品價格都將上漲。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主要投資者警告,因為風險投資從成長訊號反轉為獲利了結時,科技業將被迫削減成本,並面臨大規模裁員風險。2021年為了刺激因疫情衝擊的經濟發展,大量資金幾乎無條件給予大型科技公司。但面對目前的困難局勢,投資者態度轉趨為保守,並希望確保投資標的具有可擴性商業模式和實際毛利率的可能性。
目前被迫裁員的瑞典科技公司,包括電子支付公司Trustly已解僱120名員工;有聲讀物公司Storytel裁員100名員工,以及有聲雜誌公司Readly亦裁員30名員工。
市場分析師認為,因為之前市場對相關投資標的評估超出實際價值數倍之高,造成目前上市公司更難獲取資金。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為了氣候中和目標,相關產業在瑞典北部投資數千億瑞典克朗於綠鋼或電動車電池製造,但也因此使當地的電力需求飆高。LKAB礦產公司投資HYBRIT無化石鋼鐵所需要的直接還原鐵(DRI-Direct Reduced Iron,亦稱海綿鐵 sponge iron),至2024年所需電量將高達50TWh,使其成為瑞典用電量最高的企業用戶,並使用快速且便宜的風力發電。其他在瑞典北部的大型投資計畫,包括電池製造廠 Northvolt,在未來20年內的電量需求預估可達70 TWh。
目前的電力根本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量,因此需要新的電力輸送線,瑞典電網公司(Svenska Kraftnät)已著手進行在海岸線投資80億瑞典克朗建造新的電力輸送線,且努力縮短建造時程。
雖然眾多企業均需要更多便宜且環保的綠電,但相關土地使用紛爭將造影響風電機組的設置。目前地方政府認為建置風電機組並未能帶來更多工作機會,也未能在建造過程中有所獲益,因此隆德大學能源研究員Hannes Sonnsjö建議應致力使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體認用電之需求及風電之正面效益,以促使其接受風電機組之設置。
A:
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食物價格在多年的穩定後,在近幾個月已因疫情與俄烏戰爭等影響開始上揚,瑞典數家銀行均預期食物價格,將在暑假前上漲5%。最主要原因為農牧業的成本增加,其中以牛肉和豬肉的成本增加最多,瑞典主要肉品公司 HK Scan預計這次肉品漲價除了漲幅高,亦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A:
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4月18日報導,根據奧地利智庫Agenda Austria估算,由於高通貨膨脹率,奧地利政府2022年及2023年之增值稅、薪資所得稅,以及其他所得稅收總計,將超收75億至112億歐元。
Agenda Austria分別以3個不同程度之高通膨率模型估算奧國政府2022/2023年兩年額外超收稅額情形如下:
一、 微高通膨率:倘若奧國通膨率2022年5%/2023年3%,則預估奧國政府稅入溢收:2022年25億歐元,2023年50億歐元,2年總計將超收75億歐元。
二、 較高通膨率:奧國通膨率2022年6%/2023年4%,則預估奧國政府稅入溢收:2022年31億歐元,2023年63億歐元,2年總計將超收94億歐元。
三、 超高通膨率:奧國通膨率2022年7%/2023年5%,則預估奧國政府稅入溢收:2022年37億歐元,2023年75億歐元,2年總計將超收112億歐元。
Agenda Austria據此建議奧國政府儘快擬定稅改方案,減輕民眾及企業負擔。另,該智庫亦將前揭估算報告送交奧國國會財政委員會,促請該委員會自行提出稅改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