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綜整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及Expansion日報本(2022)年2月17日報導略以: 西班牙Rovi製藥與美商Moderna製藥於2月16日宣布兩家公司協議將加強合作,除現有之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之填充及包裝生產外,未來10年將與Moderna製藥合作生產所有以mRNA技術為基礎疫苗。 前述2家業者協議於Rovi製藥位於馬德里San Sebastian de los Reyes及Alcala de Hernares之2間藥廠進行長期合作,進行新冠肺炎(COVID-19)mRNA疫苗材料生產、無菌封裝、檢驗、標籤及包裝。Rovi製藥與Moderna製藥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合作成果良好,開啟2家業者未來10年策略聯盟生產Moderna製藥以mRNA技術為基礎之疫苗,Rovi製藥亦因長期合作協議,規劃投資擴大產能。 Moderna製藥已推出新冠肺炎(COVID-19)Omicron變種病毒疫苗。此外,該公司表示,將於2022年推出一種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性感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之疫苗,預計於2023年上市,另亦正在研發透過mRNA技術因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Rovi製藥致力於傳染病、免疫腫瘤、特殊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自體免疫等研究發展及藥品製造。該公司刻正進行巨細胞病毒、實體瘤癌症、茲卡、1型糖尿病及其他呼吸疾病藥品之病人臨床實驗。 Moderna製藥技術暨品質長Juan Andres表示,Rovi製藥為該公司重要夥伴,協助生產美國以外市場所需新冠肺炎(COVID-19)mRNA疫苗。兩家公司長期合作有助Moderna製藥持續獲得Rovi製藥之產能,亦有助mRMA疫苗之發展。 Rovi製藥總經理及執行長Juan Lopez Belmonte表示,該公司運用既有經驗,致力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生產,深信將有助於mRMA疫苗未來之發展。
A: 西班牙Cinco Dias本(2022)年2月17日報導略以: 依據最新公布之2022年全球200大碳潔淨企業(Carbon Clean 200),西班牙有6家企業上榜,包括第5名之Iberdrola電力公司、第19名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第63名之Acciona能源公司、第123名之EPD Renovaveis能源公司及第155名Red Electrica電力配送公司。 2022年全球200大碳潔淨企業前3名分別為美商蘋果電腦、Alphabet及Intel,第4名為我國臺積電(TSMC),另第6名為美商Tesla汽車、第7名為美商思科電信(Cisco)、第8名為美商惠普電腦(HP),第9名為法商Schneider Electric,第10名則為德商Siemens AG。 全球200大潔淨企業平均58%之收入均屬碳潔淨收入,較2021年同期增加39%,亦高於摩根所有國家世界指數企業(MSCI ACWI)之20%。在巴黎峰會時,逾1,000家企業為避免地球氣溫增加攝氏1.5度,承諾於2050年達到碳淨零之目標,相關業者將投入資本額23兆美元。 全球200大碳潔淨企業於2022年帶領全球8,480家企業依照企業騎士(Corporate Kinghts)潔淨經濟分類之規範,協助全球企業朝向永續發展,依據Invest Your Values - As you Sow網站所訂定之石化燃料、武器、私人監禁、動力煤及不違反企業政策系統紀錄等之規範經營,以確保該等企業遵循投資人企業社會責任。 2022年歐洲及美國企業各占全球200大碳潔淨企業之37.5%,餘則來自亞太地區,其中美國企業為52家,加拿大為18家,中國為16家。依據企業騎士提供資料,目前全球最大投資人美國貝萊德(Blackrock)已達成淨零排碳。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2)年2月21日以「西班牙2次經濟危機之6大差異及1大疑慮」為題報導略以: 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使西班牙2020年經濟成長為-10.8%。西國在2021年經濟表現方面,下半年經濟成長雖較緩慢,惟全年經濟成長仍為5%。歐盟預估西國於2022年之經濟可續成長達5.8%,2023年則為4.4%。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西國就業人數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企業亦逐步復甦中。西國外換銀行研究中心(BBVA Research)經濟分析師Rafael Doménech研究西國2008年及2020年兩次經濟危機,提出6大差異並對歐洲中央銀行(BCE)是否提高融資利率仍存疑,相關分析如后:前述6大差異如下︰ 1.就業方面:西班牙2008年經濟危機延續至2017年,且經濟成長及就業率均未恢復至危機前之水準:失業率自2008年起,逐年增加,2013年增加為26.1%,2015年為22.1%,至2019年則減為14.1%。西國2020年疫情危機後,失業率增加至15.50%,至2021年則減少為13.33%,同年就業人數逾2,000萬人,為2008年以來新高,其中西國政府採取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及補助企業等措施均對勞工就業有莫大助益。 2.通貨膨脹方面:西班牙於2008年經濟危機後之消費者物價水準,僅於2014及2015年微幅增加,而2020年經濟危機後之物價,則自2021年夏季起,由於能源價格高漲帶動市場物價上漲、原物料供應鏈瓶頸及市場需求增加等因素,使西國2022年1月累積通貨膨脹為6.1%,房屋租金及電費亦均上漲。 3.觀光業方面:西班牙於2008年危機時,觀光業受影響期間僅為一年,後續2009年至2019年期間,國際觀光客人數自5,110萬人成長至8,350萬人次。惟2020年之疫情危機使西班牙於2021年之國際觀光客人數減少至3,110萬人次,減少60%,預計2022年觀光客可恢復85%至90%之間,可望於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4.融資還款延遲方面:由於西班牙2008年危機導致公司還款延遲率達13.6%,掀起企業倒閉潮,爰政府於2013年創立「銀行資產重組管理公司(Sareb),又稱壞帳銀行(Banco malo)」至2019年企業還款延遲率改善為4.79%。2020年經濟危機時,歐盟及西國政府均提供企業貸款及融資補助等措施,使企業還款延遲率續改善為4.29%,避免大批企業面臨倒閉。 5.儲蓄率方面:2008年危機時,西國家庭儲蓄率約在4%至5%之間,2020年疫情危機則使家庭儲蓄率於當年第2季時增加為22%,至2021年第3季儲蓄率則為10.9%。 6.政府稅收方面:西國於2007年房地產泡沫化之前,政府年度稅收曾為2,000億歐元,2009年政府稅收降至1,440億歐元,隨後慢慢增加,至2018年恢復為2,000億歐元水準。西國於2020年之危機則使政府稅收減少9%,惟2021年西國經濟成長5%,加上大企業經營恢復常態及財政部採取相關措施等,使政府稅收增加至2,233億8,200萬歐元。 7.至有關BBVA Research對歐洲中央銀行(BCE)是否提高融資利率所提出之存疑方面:2008年經濟危機時,由於全球利率高漲,使高債務國家受嚴重影響,而2020年經濟危機時,由於歐洲央行提供長期低利率予西國。惟近來物價高漲,歐洲中央銀行表示,將逐步取消相關補助措施,惟利率調整與否則仍待觀察。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2)年2月18日以「西班牙2021年出口首次逾3,000億歐元」為題報導略以: 根據西班牙中央銀行及世界銀行資料,2021年西班牙出口金額為3,166億900萬歐元,首次超過3,000億歐元,與2020年相較成長21%,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亦增加9.1%。在2021年西國進口方面,金額為3,427億8,700萬歐元,與2020年相較成長24.8%。 整體而言,2021年西國貿易逆差260億歐元,增加160億歐元,主要原因為能源類商品之貿易逆差。2021年西國能源類商品出口額為212億歐元,進口額為466億歐元,逆差金額達254億歐元。2021年西國主要出口商品為資本設備,占總出口之18.6%,其次為食品及飲料占18%,續為化工產品占17%,汽車占12.8%,工業半成品占11.2%,工業產品占9.6%,而能源產品則占6.7%等。在進口產品方面,資本設備占20.7%,化工產品占18.5%,能源產品占13.6%,食品及飲料占11.5%,工業產品占11.3%,汽車占9.5%,而工業半成品則占7.7%。 在出口目的國方面,歐洲仍為西班牙2021年出口主要目的市場,占西國總出口之72.6%,其中法國占西國總出口之16%,德國占9.4%,葡萄牙占8.3%,義大利占7.7%,英國占5.4%,而土耳其則占1.9%等。此外,美國占西國總出口之5.0%,摩洛哥占3.4%,中國占2.2%,巴西則占1.4%等。 在進口來源國方面,西國進口商品主要來自德國,占總進口之11.2%,成長12.1%,續為中國占10.2%,成長18.8%。西班牙觀光業服務業向來均享有國際匯兌順差。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2021年西班牙觀光業收入減少67%,惟西國服務業出口金額為964億8,200萬歐元,進口額為607億7,200萬歐元,爰西國服務業貿易整體仍享有350億歐元順差,其主要成長動能係諮詢顧問及工程服務輸出。另由於2021年西國出口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使藥品成為西國第4大出口商品,出口金額為47億3,800萬歐元,進口金額為55億3,100萬歐元。 自2008年經濟泡沫化後,西班牙勞動力等國內成本嚴重貶值,內需市場急劇減少,業者被迫拓銷國際市場,爰使西國外銷業者自2011年之3萬7,000家至2021年急速增加至5萬9,000家,成長近60%。西國商品及服務出口占西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亦自2008年之24%,至2021年增加至35%,且儘管2021年全球貿易受疫情嚴重影響,西國外銷業者之家數仍成長12%。西班牙工業、貿易暨觀光部國際貿易次長Xiana Méndez指出,國際人員移動現已逐漸恢復正常,將有助促進觀光業復甦。另國際貿易供需及海運情形改善、西班牙與美國貿易緊張情勢日漸和緩及英國脫離歐洲相關規範已逐漸常規化,均有助西班牙發展對外貿易,惟在高通貨膨脹及晶片等原物料短缺下,仍將須面臨許多挑戰。
A:法媒費加洛報(Le Figaro)本(2)月18日刊登雷諾集團Luca de Meo執行長專訪內容,主要聚焦其新策略發表週年後之發展方向包括經營績效、股價水準、組織重組、產業發展、生產外移及新車價格等方面。 訪談重點摘要如次: 雷諾是否能維持2021年轉虧為盈之績效:雷諾集團於2020年虧損達80億歐元,因此致力於提升效率並節省固定成本。疫情加速該集團推動節省成本及結構性改革之進展,未來將確保成本水準,針對未來新產品作出最佳決策,預估本(2022)年底、2023年及2024年之新產品線可重回全球競爭市場。 目前股價水準僅110億歐元,低於2018年當時的2分之1:為評估車廠績效,投資人通常關注其面對電氣化、自動駕駛輔助及軟體等挑戰之能力。在推動車輛電氣化方面,雷諾處於優勢地位,如在法國北省(Nord)杜埃(Douai)、莫伯日(Maubeuge)及呂伊斯(Ruitz)三廠址打造ElectriCity中心並建造2座電池工廠。雷諾已與法國汽車零件供應商法雷奧(Valeo)簽署合作計畫,將於法國克里昂(Cleon)生產銷往全世界之電動車馬達,並投資提供電動車馬達創新方案之新創企業Whylot。未來將加速聯網車輛及軟體發展,期2025年推出接近Tesla結構之電動車。 燃油車及電動車事業分離是否為提振股市之考量:組織重組可突顯雷諾集團對於電動車之專業能力,並將資源聚焦於電動車技術團隊。電動車與燃油車及動力系統完全不同,其技術仍有待突破,且市場成長強勁,另外發展電動車尚無需大規模投資即可產生利潤,未來該集團將會持更開放態度迎接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未來集團是否分拆為燃油車子公司(過去產業)及電動車子公司(未來產業):內燃機仍有未來發展性,盼歐洲於2040年能推動車輛全面電氣化,因歐盟立下設立的2035年仍言之過早。 雷諾是否可逆轉生產外移趨勢:雷諾應透過強化生態系,重獲法國領導者地位。倘汽車產業在推動電氣化方面成功轉型,將在法國創造50萬個就業,遠高於燃油車因產業外移所喪失的工作機會。雷諾已將法國定位為發展電動車之領導國家,儘管面臨內部反對聲浪,仍預計1年以後公布與遠景集團及新創公司Verkor合作,於ElectriCity建立電池製造廠,未來雷諾將生產小型電動車R5。至於雷諾是否需為產業外移負責,M執行長表示法國過去數十年來確已見證產業萎靡不振,此係企業、政治人物及工會之共同責任。雷諾給予供應商相當多支持,並已耗資10億歐元於杜埃工廠發展尚未成功之車款。現在雷諾已推動生產回流,尤其在電動車方面,未來共有9款將於法國製造,規模係前所未見。 新車價格是否偏高:汽車新的標準及規範將墊高車輛(如燃油車)之成本,雷諾汽車將為消費者推出平易近人之方案(如Dacia車款),未來有意將在弗蘭(Flins)推動二手車的翻新計畫。
A:西班牙「ABC日報」本(2022)年2月13日以「西班牙網路購物退貨增加拖累商業交易」為題報導略以: 根據西班牙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發布之網路購物報告指出,2020年西班牙電子商務營業額已達587億5,000萬歐元,較2019年成長16.6%,網路消費者平均每人每年電子商務消費額達2,247歐元,成長8.2%。2020年西國網路消費者有商品或服務退貨經驗者達40%,較2019年增加3%。儘管退貨服務對消費者有益,惟到府領取退貨商品、商品退回倉庫及重新準備訂單等附加成本已影響電子商務業者利潤。 依據日本數據業者NTT DATA統計資料,西班牙網路購物訂單退貨之比例為25%,為實體店面銷售退貨之3倍。西班牙退貨比例最高之產品為服飾、鞋類及配件等,惟隨著電子商務成長,前述商品退貨比例亦同步增加。 西國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Universidad UOC)經濟與企業研究副教授Neus Soler Labajos指出,銷貨退回成本約占網路銷售營業額之4%,企業必須負擔退貨產品檢查及決定是否以新產品重新銷售之風險,倘退貨產品不符合新產品重售之標準,則須選擇降價求售或直接報廢。為避免退貨影響企業營業額,業者目前採取低價轉售退回之電器、玩具與服飾等或與其他企業合作拍賣退回之產品。目前許多業者已考慮取消免費退貨服務或收取退貨費用。 Rocket Digital諮詢公司專家Enrique Bernad Farreras指出,報廢商品衍生成本及產品再包裝等費用不僅為成本問題,亦為生態問題。儘管消費者有退貨之權利,惟消費者亦應考慮生態成本,避免一時興起之強迫性消費與退貨。亞馬遜電子商務平台(Amazon)現有退貨作法為檢查無法歸為新品之商品後,決定商品退回供應商、經由亞馬遜倉庫(Amazon Warehouse)以二手商品轉售、捐贈予紅十字會或食物銀行等。惟倘該公司考量法律、衛生、商品損壞或無法回收等因素,則將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等處理退回商品。
A:資料來源:歐盟111年2月17日第L36號公報 本案歐盟執委會於109年11月6日接獲境內產業提出申請,嗣於同年12月21日公告對中國進口之鋼鐵製緊固件展開反傾銷調查。 經檢視相關事證,歐盟執委會認定本案具傾銷之事實,且造成歐盟產業損害。為避免其境內產業蒙受進一步損害,歐盟於111年2月17日第L36號公報公告自次日起對旨揭產品課徵22.1%至86.5%不等之反傾銷稅,受課徵產品歐盟稅號為CN codes 7318 12 90、 7318 14 91、7318 14 99、7318 15 58、7318 15 68、7318 15 82、7318 15 88、ex 7318 15 95 (TARIC codes 7318159519及7318159589)、ex 7318 21 00 (TARIC codes 7318210031、7318210039、7318210095及7318210098)及ex 7318 22 00 (TARIC codes 7318220031、7318220039、7318220095及7318220098)。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22R0191&from=EN。
A:依據瑞士Swissinfo電子報報導,由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銀行遭媒體指出過去曾經手大量各國貪腐官員及罪犯之金錢往來,瑞士信貸銀行表示媒體報導依據為部分、不正確且片段不完整的資訊,並予以否認;惟此案已引起歐洲議會保守黨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EPP)的憂慮,該黨團並呼籲歐盟執委會應重新評估瑞士是否應列入「洗錢高風險國家」(high-risk money-laundering country)清單中;惟據瞭解該清單上月才剛更新,歐盟近期尚未有再更新清單之計畫。瑞士財政國務秘書則以書面說明瑞士對稅務資訊、防制洗錢及反貪腐等資訊交換皆已符合國際標準;惟EPP表示,倘瑞士銀行無法遵守洗錢防制國際標準,顯示瑞士金融監管存在高風險。 資料來源: Swissinfo 日期: 2022年2月22日
A:本年1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602億9,3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6%,其中出口為308億4,400萬美元,進口為294億4,900萬美元,順差為13億9,500萬美元。 前5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及我國,其中越南對美國出口增加19.0%。 台越雙邊貿易單月份分析方面,本年1月份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24億1,1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其中越南對我出口3億6,3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2%,自我進口20億4,8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1%,逆差為16億8,5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1%。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2月19日報導,2020財政年度正值新冠疫情爆發時,星國原本計劃動用520億星幣(約386.38億美元)儲備金因應新冠病毒以保障星國國人生命和生計,但最終預計最多動用429億星幣(約318.76億美元)。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由於星國政府快速並果斷做出反應,因此避免公共衛生出現不良後果。同時,星國經濟和企業出現高於預期的強勢反彈,無須為貸款損失採取提供準備金等措施。2020財政年度星國政府為新冠疫情動用儲備金的金額預計為319億星幣(約237.03億美元),低於原計劃;2021財政年度星國政府則原本計劃最多動用110億星幣(約81.73億美元)的儲備金,目前預計動用50億星幣(約37.15億美元),其主因是新冠疫情堅韌配套的開支減少100億星幣(約74.3億美元)、政府部門開支因疫情導致工程拖延而未充分使用,及擁車證收費和印花稅帶來收入等。 此外,新加坡去年收緊限制措施時,星國政府先使用現有資源提供短期援助,例如,高警戒解封階段期間,政府透過重新調動資金,為經濟援助措施提供20億星幣(約14.86億美元),及為穩定疫情階段推出總值14億星幣(約10.4億美元)的援助措施,星國財政部將透過2021財政年度的追加預算案填補這筆款項。 2017財政年度起,星國政府已將各部門的開支預算削減2%,以確保謹慎花費並達到物超所值的成果。從2023年起,政府部門的開支預算將進一步減少1%。黃循財部長指出,星國有足夠收入來挹注政府開支,並且維持預算平衡。「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IRC)即為這些開支提供資助,這筆持續的收入來自星國長年累積的儲備金。過去五年,NIRC為新加坡帶來年均約170億星幣(約126.32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NIRC亦讓星國得以維持較低的整體稅務負擔。目前,新加坡一半的員工不必繳納個人所得稅,中等收入者的稅務負擔也較輕。疫情結束後星國得因應結構性變化,並投資更多,以實現2022預算案所提出的更長期目標,星國開支將繼續增加。為應付新開支需要,除提高收入以外,星國政府將繼續控制開支成長。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2月19日報導,星國正探討實施「最低實際稅率」(Minimum Effective Tax Rate,簡稱METR)以確保跨國企業補足稅款。星國企業稅政策也須更新,以配合「第二代防止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BEPS 2.0)的全球發展。 國際上的BEPS 2.0倡議由「將徵稅權從營運所在地轉移至客戶所在地」及「針對每年全球營收達7.5億歐元(約8.51億美元)以上的跨國企業制定15%的全球最低實際稅率」兩大支柱方案組成。黃循財部長表示,國際上正在討論如何決定哪些管轄區該轉移多少盈利,以便重新分配給其他市場。由於星國市場規模較小且跨國企業在當地從事經商活動,新加坡恐將損失一些稅務收入。星國亦正探討實施最低實際稅率,規定跨國企業補足稅款以確保企業在新加坡繳付的實際稅率達到15%,與BEPS 2.0的倡議一致。星國國內稅務局將進一步針對該項政策進行探討,並向業界諮詢如何制定,且在作出決定之前密切關注國際發展。 此外,黃循財部長指出,現階段仍難以判斷這兩個支柱將對新加坡帶來的財政衝擊,最低實際稅率可能在短期帶來一些額外的稅收,但最終的影響取決於各政府和企業如何因應。儘管BEPS 2.0可能縮小稅收競爭的範圍,但這不會削弱全球為吸引投資而展開的競爭。新加坡審計及諮詢機構致同(Grant Thornton)新加坡副主任林慧君表示,跨國企業選擇入駐新加坡的原因很多,包括法治強有力、政治環境穩定,及工作團隊教育水平良好,因此最低實際稅率不一定會削弱星國的競爭力。
A: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本(2022)年2月18日在星國國會發表2022財政年預算案聲明時宣佈,新的「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簡稱EP)申請者最低月薪將從4,500星幣(約3,344美元)提高到5,000星幣(約3,715美元),「S准證」(S Pass)申請者的收入門檻也將從2,500星幣(約1,858美元)調高到3,000星幣(約2,229美元)。金融服務業的EP最低月薪也調高500星幣(約372美元)至5,500星幣(約4,087美元),S准證也將調高最低月薪至3,500星幣(約2,601美元)。 EP是發給專業人員或經理級員工,S准證則適用於準專業人員和技師。S准證的收入門檻將於明(2023)年9月和2025年9月再度調高,具體的調整幅度將參考屆時的星國當地薪資,政府將於日後做出宣布。此外,星國政府也將逐步調高S准證的勞工稅,預計在2025年之前從目前的最低330星幣(約245美元)上調至650星幣(約483美元)。 此外,新加坡建築和加工業外籍移工比率上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簡稱DRC)則將從1比7調降至1比5,即企業每聘用一名星國籍員工所能引進的S准證或工作准證(Work Permit)外籍移工,將從7人減少為5人。為讓企業有更多時間準備,外籍移工比率上限和外勞稅的調整將在2024年1月生效。
A: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席部長阿邦佐哈里表示,該州將致力成為東南亞先驅,為該區域提供可負擔和可靠的再生能源(以水力發電(hydropower)為主,實現經濟永續增長和繁榮。 自2016年以來,砂拉越州一直主要向西加里曼丹(印尼)出口再生電力。不久的將來將開始向沙巴州出口電力,最終目標是實現婆羅洲電網並成為「東協電池」。 阿邦佐哈里首席部長認為,上述目標可以實現,主因為砂拉越州擁有豐富資源,包括可利用的水力和天然能源,永續發展計畫已完善,並儘量減少投資計畫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砂拉越能源公司係砂拉越州政府擁有的電力供應公司,刻正準備在北加里曼丹展開水電開發計畫的最終投資決定,該項目一旦實現,將有助本區域供電可靠性、經濟增長和繁榮。前述目標倘達成,砂拉越州人民特別是農村地區人民的供應需求將繼續獲重視,以參與創造財富活動並提高生活水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鋼鐵產業聯合會(MISIF)和馬來西亞鋼鐵協會(MSA)頃發布聯合聲明表示,2021 年上半年鋼筋價格上漲,主因全球經濟復甦和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強勁需求,以及廢鋼、鐵礦石和焦煤供應吃緊和全球供應鏈中斷所致。 前述二家工業團體續稱,中國大陸政府對鋼鐵生產的嚴格管控以及撤銷出口退稅措施,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漲亦間接造成鋼鐵價格上漲。另外,能源價格上漲,例如2021 年馬國天然氣關稅上調 64%,以及國際貨運成本飆升,亦導致進口材料成本和鋼材價格上漲。值得注意的是,馬國國內鋼筋價格一直低於中國大陸國內價格。馬國國內鋼價走勢與國際價格走勢密切相關,尤其是中國大陸鋼價,因中國大陸占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馬國國內鋼筋製造商無法控制鋼材價格,因國內鋼材價格受全球供需動態影響。 前述二家工業團體另強調稱,自 2008 年以來,馬國鋼筋用戶,例如承包商和房地產開發商,已能夠以零關稅進口鋼筋,而無需獲得進口許可證 (AP)的批准。由於鋼鐵產品僅占房地產開發項目總成本約3%,MISIF 和 MSA 皆表示不知道鋼鐵產業有任何壟斷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馬國營造商協會主席Sufri Mhd Zin表示,該協會籲請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和馬國競爭委員會(Malaysian Competition Commission)等政府機構對鋼價上漲問題進行實地調查並介入干預鋼鐵價格上漲趨勢,以避免建築材料成本飆漲。該協會盼鋼鐵價格穩定,因在一般民間企業合約中並未納入價格波動條款。 同時,民主與經濟事務研究院(IDEAS)認為,馬國目前面臨的通膨壓力和物價上漲是暫時的,可透過適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得到有效控制。儘管通膨趨勢令人不安,但通過及時部署貨幣政策,可以在中短期內有效控制通膨。 該智庫指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已暗示2022年將多次提高隔夜政策利率(OPR)以抑制美國自身的通膨。估計馬國可能會仿傚美聯儲的作法,於2022年和 2023年逐步提高其 OPR,預計馬國中央銀行將於 2022年下半年 將 OPR 提高約 50個基點。 根據IDEAS經濟和業務部門主管Juita Mohamad的說法,在通過實施封鎖與新冠抗爭兩年後,當前的通膨上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原因是需求增加和能源價格上漲。新冠疫情和封鎖導致全球範圍內的需求和供應衝擊。作為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馬國亦不能倖免於新冠帶來的毀滅性後果。馬國前發生的洪水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壓力,這給當地生產的精選必需品的供應帶來了壓力。 馬國政府為了在短期內盡量抑制價格上漲對消費者的負面影響,過去已部署了包括燃料和電力消費補貼以及必需品價格最高上限價格的財政政策。然從長遠來看,這些工具和干預措施需合理化,以避免商家持續依賴補貼和價格上限措施。馬國政府需制定一個正式的社會安全網計畫,以確保財政援助能夠有效和透明地針對弱勢家庭和群體。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表示,馬國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案撥款400億馬幣(約95.6億美元)推行的「2022年大馬一家商業啟動計畫」(Semarak Niaga),為該國政府承諾幫助企業,尤其微型、中小企業(SMEs)在新冠疫情之後得以復甦,並建立其競爭力的重要計畫。 上述商業啟動計畫將為全國各級企業(微型企業到上市公司)提供各種形式的貸款,包括挹注股權等。馬國政府盼通過2022年財政預算案創造的就業和企業賦權,將有助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成長5.5%至6.5%。上述商業啟動計畫具3個主要目標,確保馬國延續2021年第四季復甦態勢,建立企業的財務彈性,以及促進改革以支持國家努力實現數位化轉型和工業4.0推動的永續經濟。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續稱,馬國政府將透過相關機構為微型及中小企業和其他受影響的企業,包括振興旅遊、零售甚至休閒娛樂等受影響最嚴重的產業提供融資計畫,讓他們能夠重新崛起並創造收入。除幫助零工經濟和新創企業在商業中站穩腳步外,馬國亦實施多項支援措施,包括鼓勵更多策略投資,例如有專門的策略投資基金來吸引跨國企業的外國投資(約4.78億美元);向200家製造與服務業提供智慧自動化配套補助金(約2,390萬美元);以及為2萬名員工提供培訓以支援產業集群的技能或培訓計畫(約1,912萬美元)等中小企業數位化補助金和智慧自動化配套補助金,以加速數位化轉型。 馬國微型和中小企業可瀏覽2022年財政預算案網站(https://budget.mof.gov.my/manfaat/en/business.html),以瞭解更多相關商業啟動計畫所提供的措施和福利。 (一)微型貸款(4.3億美元) (a)國家創業集團商業基金(TEKUN,約4,781萬美元):在微型融資計畫(SPIM)下提供低於2,390美元,零利息貸款,暫緩還貸12個月 (b)國家儲蓄銀行(BSN,約1.912億美元):低於1.79萬美元貸款,前6個月0%利息,之後4%利息,暫緩還貸6個月 (c)農業銀行(AgroBank,約5,976萬美元):低於1.79萬美元貸款,前6個月0%利息,之後4%利息,暫緩還貸6個月 (d)中央銀行(4,781萬美元):用於微型企業設施。 (e)人民銀行(Bank Rakyat,約1,195萬美元) (二)股權/替代融資(5.26億美元): (a)中小企業銀行(SME Bank,約1.43億美元):與土著議程領導單位(Teraju)、中小型企業(SME)和國民儲蓄銀行合作。 (b)大馬發展銀行(BPMB,約1,195萬美元):重啟計畫(Skim RESET)。 (c)中央銀行(2.39億美元):企業復甦基金(BRF)。 (d)證券監督委員會(SC)旗下馬來西亞聯合投資基金(MyCIF,約1,912萬美元): 個人對個人融資(P2P)和股權眾籌(ECF)。 (三)中小企業簡易貸款(33.9億美元) (a)中央銀行(26.77億美元):低於23.9萬美元貸款,3.5%利息。 (b)農業銀行(AgroBank,約1.315萬美元):低於11.95萬美元貸款,暫緩還貸6個月。 (c)大馬發展銀行(BPMB,約1.196億美元):低於239萬美元貸款,4%利息。 (d)國家企業家機構(PUNB,約4,781萬美元):低於239萬美元貸款,利息介於5%至8%,暫緩還貸6個月。 (e)中小企業銀行(SME Bank,約7,171萬美元):23.9萬至239萬美元貸款,約5%利息。 (f)大馬工業發展金融機構(MIDF,約1,195萬美元):介於2%至3%利息,暫緩還貸18個月。 (四)商業融資擔保公司(SJPP)擔保 52.59億美元:土著特別撥款 4.78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報導,全美禽流感受災地區擴大,美國雞肉及蛋價恐飆漲,繼2月初起在肯德基、維吉尼亞及印地安那州多個大型商業養殖場現蹤,亦頃證實在紐約長島、緬因州及新罕布夏出現,美國農業部強調受感染家禽將不會進入食品供應體系,且未有立即影響人類健康的公共危機。 2015年美國爆發禽流感,導致近5,000萬隻禽鳥死亡及撲殺,經濟損失高達33億美元,大部分是中西部州的火雞及產蛋雞,其中印地安那州為重災區。美國是全球最大禽肉生產國及第二大出口國,在傳出禽流感後,中國及墨西哥等國已禁止由受災州進口家禽及禽肉。目前在新冠疫情導致食品通膨的情況下,爆發禽流感恐為美國物價上漲再添動力。
A:一、印尼政府於本年2月16日再度調整防疫新規定,並自同(16)日起生效,更新內容重點如下: (一)所有旅客不分國籍入境後均須入住印尼政府指定之防疫旅館檢疫隔離: 1.已接種第3劑加強劑疫苗者,隔離檢疫天數縮短為3天(3天2夜),並於隔離第3天進行第2次PCR篩檢 2.其餘旅客檢疫隔離仍為5日(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者)或7日(僅接種一劑或不適合接種疫苗者)。 (二)印尼對全球國際旅客(包括我國)開放簽證,原有規定僅得以觀光簽證進入峇里島國際機場(DPS)及廖內群島巴淡島國際機場(BTH)、廖內群島民丹島國際機場(TNJ);對符合入境資格旅客可由雅加達國際機場(CGK)、北蘇拉威西省萬鴉老國際機場(MDC)入境;本次新增泗水朱安達國際機場(SUB),全球國際旅客可經上述6座機場入境;至西努沙登加拉機場(LOP)目前僅開放予印尼政府特別核准之「泡泡系統(Bubble System)」計畫如G20會議及MotoGP世界機車錦標賽等專案旅客入境。 二、其他規定要點總覽請詳閱本處公告連結 https://www.roc-taiwan.org/id/post/4792.html
A:日期:111年2月15日 來源:澳洲貿易觀光暨投資部長新聞稿 https://www.trademinister.gov.au/minister/dan-tehan/media-release/program-helps-aussie-mango-grower-secure-new-us-deal 澳貿易觀光暨投資部長Dan Tehan本年2月15日宣布,澳洲聯邦政府挹注7,270萬澳元之「農企業擴張計劃(Agribusiness Expansion Initiative)」,為澳洲農民、漁民、林農以及食品飲料生產商尋找新的國際客戶與市場。澳洲貿易和投資委員會(Austrade)迅速擴大其服務範圍,今年已協助逾5,000家食品和農企業應用數位市場服務,促成3.65億澳元出口額。 澳商Manbulloo Ltd(下稱M公司)2005年成立至今已擁有位於北領地和昆士蘭州共7座農場,依種植區域芒果收成期從9月中旬至3月,除國內市場,亦出口美國、加拿大、亞洲和紐西蘭。T部長表示M公司在疫情影響下仍保有韌性,過去五年每年出口美國之芒果數量翻倍,目前出口數百噸芒果至加州,預期未來幾年將增加至數千噸。 奠基於既有加州的超市及線上銷售通路,M公司透過澳政府計畫成功協助和美國零售巨頭Walmart旗下Sam's Club達成協議,未來美國可享用澳洲優質R2E2芒果之時間延長且地點擴增,合作初期聚焦加州。M公司總經理Marie Piccone表示本年1月初完成與新美國合作夥伴Sam's Club之首個季節性計劃,過程執行順利且對成果相當滿意;另肯定Austrade團隊之協助,使該司保有既有市場地位,亦可多元化出口市場。 根據澳洲官方2019-20年統計,農業出口額約480億澳元,佔貨品及服務貿易出口總額11% 。
A:日期: 111年1月18日、2月2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澳洲人報 https://www.afr.com/world/europe/china-dominates-rare-earths-this-project-aims-to-change-all-that-20220117-p59opb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business/chinese-rare-earths-major-snaps-up-stake-in-tanzaniafocused-peak-rare-earths/news-story/66776a5d0b1f25bbf52e5e924b1ca7a6 隨智能手機、電動車及風力渦輪機等生產之關鍵礦物需求緊縮影響,稀土開發成為許多國家開發關鍵物之重點。雖17 種稀土礦物在全球各地大量被發現,但因精煉技術過程的難度和成本考量使各國難以自行開發。 自 1980 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精煉稀土主導者,而全球90%的稀士供應來自中國。惟於2011年,中國與日本因外交爭端中,中國突然停止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導致稀土價格飆升,影響日本電子業國內生產甚鉅,促使先進國家紛紛意識到需改變對中國稀土出口之依賴。 去(2021)年12月,中國政府整併「中國鋁業」、「中國五礦集團」和「贛州稀土集團」三大國營企業為超級大集團(a giant “super group”),未來將對市場定價有更大之影響力。隨著對關鍵礦物的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加劇西方資本的緊張,中國稀土將可能成為未來與各國貿易壁壘談判籌碼。 今年2月中國Shenghe Resources Holding以每股約1澳元價格收購了澳洲Peak Rare Earths約20%之股份。而Peak Rare Earths已申請坦尚尼亞(Tanzania )南邊Ngualla稀土礦特別採礦許可證,預估將於未來數月間核下,該地的稀土礦床被評估為全球目前最大的未開發礦區。 另澳洲聯邦政府於本年2月2日投資1.4 億澳元予Hastings Technology Metals(以下簡稱HTM)位於西澳Gascoyne的Yangibana稀土礦區。HTM預計籌措4億澳元投入作業,預計2年半後可開始出口,屆時HTM將成為澳洲第2大稀土出口商,僅次於市值80億澳元的Lynas Rare Earths。 HTM公司財務長Mathew Allen表示,HTM可供應全球8%的釹磁鐵(neodymium)及鐠(praseodymium),這佔全球需求量最大的17種稀土礦中其中的2種;HTM旨在建立一個非中國之供應鏈。 根據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稀土的短缺亦將影響國防武器製造,如 F-35 隱形戰鬥機就需約 417 公斤的稀土來生產。 隨著中國稀土對經濟影響,亦促使美國和歐洲致力關鍵礦物供應鏈多元化合作。如美國與澳洲礦業巨頭Lynas公司於德州共同合作建造新的稀土加工廠,由西澳出口稀土至德州進行最後加工。 而英國亦致力開發其稀土加工供應鏈,英政府並投資英國倫敦上市礦產公司Pensana在約克郡東部赫爾港(Port of Hull),耗資1.25 億英鎊(約 2.37 億美元)建造一座稀土礦物加工廠,預估於明年可開始運行。 Pensana係為中國以外全球三大稀土生產商之一,也是唯一家位於歐洲的礦業公司。Pensana 礦業公司董事長Paul Atherley表示,該投資有望使英國成為稀有金屬全球主要供應國之一,並擺脫對中國稀土出口的依賴。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BayintNaung食米批發倉庫秘書 U Than Oo表示,緬甸對斯里蘭卡的食米出口價格高於其他國家,且運輸便利。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食米的FOB價格在每噸340至350美元之間,但出口到斯里蘭卡的價格則在每噸440至450美元之間。去年緬甸大米成功通過海運將食米出口到斯里蘭卡,且其限制相對少於其他國家,斯里蘭卡並未限制食米的品質,不論Ah Twe及Ahmahtet食米均可接受。歐洲國家及中國則對緬甸出口食米就有諸多限制,例如要求AQSIQ及出口證書。 緬斯兩國政府於2022年1月7日簽署瞭解備忘錄,緬甸食米聯合會(MRF) 將主導,連續兩年(2022年及2023年)向斯里蘭卡出口10萬噸白米及5萬噸蒸穀米。目前市場上的雨季稻庫存量少,現在已到夏季稻穀收穫的時間,新收穫的夏稻即將上市。每天約有3萬或4萬袋食米及低品級的食米送進BayintNaung食米批發倉庫,該倉庫是海運出口主要站點之一。本財年的10月1日至1月31日,緬甸出口100多萬噸食米及低品級食米。根據MRF的統計,中國正成為緬甸食米的一大淨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