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2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9/P200號(商情文號:第159號) 商情本文: 由於半導體供應鏈持續短缺,汽車供需嚴重失衡,過去數月情況更加惡化。根據英國Auto Trader汽車交易網最新數據,2021年該網銷售的二手車平均價格上漲29%,即平均價格在6個月內上漲超過4200英鎊。此更導致近全新(約使用一年)的二手車價格超過全新車價格,包括Smart Forfour車、Toyota汽車RAV4、Volkswagen汽車Tiguan。該網汽車平均價格超過2萬英鎊,且已連續93週上漲。 該網業務總監Ian Plummer表示,就新車而言,估計在2020年和2021年兩年中,汽車銷量減少約150萬,且今年銷量仍將比正常時期少約50萬;而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加大,供需同時發生巨大變化。雖此供需失衡會隨著時間縮小,但不會太快發生根本轉變。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1年2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60/P200號(商情文號:第160號) 商情本文: 根據Local Data Company數據公司針對超過20萬家商業街、購物中心和零售區的連鎖商店(擁有五家以上的商店)調查,包括零售商、餐廳、酒吧、健身房以及銀行等,2021年連鎖店關閉數量略減至1萬7219家,每天平均有47家關門;與2020年每天平均48家關門相比有所減少。而開業數量也大幅下降,減少1萬59家,為2014年以來最大降幅。該公司零售部門負責人Lucy Stainton表示,疫情加速零售業變化,對許多商業街和市中心造成動盪,但這不是商業街的終點,而是傳統品牌的最後一次洗牌。 英國零售區由於更易停車等原因,在疫情期間更受消費者歡迎;相較之下,大型購物中心則已從2015年最受歡迎的零售場所變成過去兩年中表現最差的場所。PwC顧問公司消費市場主管Lisa Hooker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獨立公司開始出租,境內商店關閉的速度實在減緩;儘管2021年對零售商仍具挑戰性,但閒置率已開始穩定不再增加。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從根本重塑一些城鎮和市中心,為重獲客源,商業街業者也必須了解零售園區吸引消費者的原因,或尋找更好的方法滿足當地需求,鼓勵獨立零售業者和企業家可利用這個機會以填補現有的空缺。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2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8/P200號(商情文號:第158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正針對在2027年前全面移除所有中國華為設備的擬議法案進行諮詢,如要求全光纖寬頻業者停用受美國制裁的華為設備。英國政府於2020年7月確定禁止使用華為設備後,英國電信業者便展開於5G網路內移除華為設備的工作。在2021年生效的新版電信安全法(Telecommunications (Security) Act)下,政府必須就擬議法案諮詢業者。 目前政府提出諮詢的文件稱為「指定廠商方向書」(designated vendor direction),涵蓋針對華為設備和服務電信業者需要遵守的要求,以及將華為列為高風險業者的「指定通知」。上述諮詢將持續四週,僅向接受指示的公共通信業者以及華為開放。擬議法案要求英國電信業者: ●在2027年底前,在5G網絡中移除所有華為設備; ●在最終方向發布後,不在5G網絡中安裝華為設備; ●在2023年1月28日前,在網路核心領域移除所有華為設備; ●方向書發布後,不在全光纖網路中使用受美制裁的華為設備; ●在2023年7月31日前,將華為設備使用比例減少到占全光纖和5G連接(即非核心)網路的35%; ●在2025年12月31日前,從所有網絡中移除華為核心內和運營商間高數據速率傳輸設備(係透過網絡傳輸數據而不進行處理的硬體設備)。 2020年7月,政府宣布將與全光纖業者就使用華為設備進行技術諮詢(technical consultation)。隨後,政府與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合作分析回應。政府認為,終止安裝華為設備可排除在全光纖網絡中的國安風險,但在做出決策前會考慮諮詢的意見。預計終止安裝華為設備不會影響政府推展高速寬頻的工作;電信業者仍致力於實現政府的目標,係在2025年前將在英國85%的地區內裝設千兆寬頻網路。
A:出處:Bioenergy Insight, 2022/02/2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Shell公司率先開始在荷蘭供應生物質液化天然氣 Bioenergy Insight期刊報導,Shell公司於 2 月 15 日率先開始在荷蘭供應生物質液化天然氣。該燃料是來自有機廢物的液化氣體,例如農業廢物、食物殘渣和過期食品,可用於現有的 LNG引擎和加氣站,無需採取任何修改措施。 Shell公司計劃加速生產,在幾年內為其在荷蘭的整個液化天然氣網提供純生物質液化天然氣,有助使用者減少約 3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Shell公司荷蘭總裁 Marjan van Loon表示,Shell希望通過合作夥伴為物流業提供更乾淨的替代方案,重型陸路與內陸水路運輸業在短期內面臨電氣化的挑戰,而生物質液化天然氣為過渡時期的燃料提供了解決方案。 Shell自其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生產廠供應生物質液化天然氣,該工廠於去年秋天與 Nordsol 和 Renewi 合作,預計將生產 3.4 千噸生物質液化天然氣。 本年2 月初Shell在德國Godorf建造歐洲最大的生物質液化天然氣生產設施,預計能為其在德國和荷蘭的供應網提供 100% 的生物質液化天然氣。Shell目前在歐洲擁有 46 個液化天然氣站,目標是到2022年底擴增至 80 個。
A:出處:NL Times, 2022/02/2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衛生委員會建議必須為四類高危群體追加第二劑加強劑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衛生委員會於2月18日建議:必須在短期內對70 歲以上(包括70歲)群體、患有唐氏綜合症的成年人、患有嚴重免疫疾病的成年人和療養院居民等四類高危險群體追加第二劑新冠疫苗加強劑。 衛生委員會考慮到政府宣佈放鬆新冠病毒防疫措施將導致短期內染疫人數增加,而上述弱勢群體則可能因染疫而患重症,甚至死亡。 此外,基於醫療因素,上述四類高危險群體於2021年秋季最先接種第一劑加強劑,現在疫苗保護力已較後來接種的其他群體下降,因此應該追加第二劑加強劑。該委員會並建議此四類人接種mRNA 疫苗,亦即BioNTech 或 Moderna 。 衛生委員會表示,由於 Omicron 變異病毒株的症狀較輕,且確診人數未來有可能會下降,因此目前其他成年人尚無需接種第二季加強劑。該委員會將於三月份再評估疫情狀況,以決定是否建議 70 歲以下群體亦須接種第二劑加強劑。
A:依據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特殊化工產品集團Sika AG業績大幅成長,在2021年的年銷售額約92億瑞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成長約17.5%,稅前息前利潤(EBITDA)增加約23.1%,金額約為14億瑞郎,。 該集團表示建築化工產品及解決方案市場將成長約高達800億瑞郎,渠將以透過收購相關產業公司方式,快速進入此市場。該集團預估2022年的銷售額將成長超過10%,將首度超過100億瑞郎。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2年2月21日
A:儘管疫情持續下,但在海外生活或工作的菲律賓人仍持續將更多資金匯回國內,2021年從海外匯回的匯款達314億美元,創新高紀錄。菲國中央銀行在本(2)月15日一份聲明中表示,2021年通過銀行進行的海外現金匯入款較2020年的299億美元,成長5.1%。僅2021年12月單月,現金匯入款即較前一年28.9億美元,成長3.3%,達到29.9億美元。 2020年海外現金匯入款較2019年疫情前之301億美元僅下降0.8%,即使因COVID-19造成許多海外菲律賓人疫情爆發被遣返回國,海外菲人仍持續匯回收入。在COVID-19大流行兩年後,隨著去(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菲人海外匯入款仍舊強勁,未見減少。 根據央行分析,菲律賓人匯回國的現金在2021年與2020年相比,以地區別來看,來自美洲成長7.1%;歐洲成長5.5%;亞洲4.5%和中東地區的0.7%。以國家別區分,來自美國的匯入款佔去年總額的40.5%,其他主要來源是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日本、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拿大、台灣、卡達和韓國, 上述10國佔總匯入款的78.9%。收入來源區分,由陸上和海上工作者收入分別成長5.6%(從236億美元增加到249億美元)和3%(從64億美元增加到65億美元)。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2月19日報導,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呼籲推動安全地重新開放邊境,以加快區域的經濟復甦,特別是受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的「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MSME)。ABAC也期待與區域市場合作以展現APEC成員持續對商業保持開放的態度。 泰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蘇攀(Supant Mongkolsuthree)是2022年ABAC輪值主席,蘇攀表示,目前是一個極度混亂的時期,但也有潛在的巨大機會,可透過更公平的疫苗分配和區域一致的方式,安全地重開邊境,努力緩解中斷的供應鏈,並透過促進結構性改革來提高生產力和成長。打造一個可邁向未來的區域貿易架構也至關重要,APEC的領導人已經確定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基礎已經奠定,如今需要利用在新冠疫情中所學到的堅韌、永續和包容,來加以建設。ABAC希望看到在本年世界貿易組織的部長級會議上,出現一個更強大的世貿組織。 此外,氣候變遷是另一個焦點,ABAC將借鑑2021年的氣候領導原則,幫助APEC經濟體向低碳、綠色和循環經濟轉型。另外,支撐所有努力的將是數位轉型,ABAC已舉辦一次數位貿易研討會,並將在本年探索一系列其他相關主題。數位科技可以幫助推動綠色復甦、貿易擴張並創造新的機會,但需要為此創造合適的有利環境和基礎設施。如果能夠協助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MSME、婦女和其他弱勢群體建立數位能力,有助釋放其潛力,並為整體經濟復甦做出貢獻。 ABAC是APEC下常設民間機構,該機構就商界關心的課題向政府領導人和APEC官員提供建議。2022年ABAC會議於2月15日至18日在新加坡聖淘沙舉行實體會議,約有200名來自澳洲、加拿大、美國、日本、泰國和新加坡等21個APEC成員經濟體的代表出席。
A: 星國財政部長黃循財本(2022)年2月18日在國會發表「2022財政年度預算案聲明」,勾勒星國後新冠疫情時代的發展方向,該聲明重點之一是建立更公平且具韌性的稅制,在增加稅收以實現長遠目標的同時,扶持弱勢族群。星國在全面考量疫情、新加坡經濟形勢及通膨前景後決定將消費稅調高時間延至明(2023)年,並分兩次進行,明年1月1日將上調一個百分點至8%,2024年1月1日再調高到9%。 黃循財部長指出,雖然增加政府收入以支持醫療和其他社會支出的需求迫切,但其能理解新加坡民眾對物價上漲的同時提高消費稅感到擔憂。為減緩調高消費稅的衝擊,政府2021年預留60億星幣(約44.56億美元)作為安定人心的援助措施預算,可為大部分家庭抵銷至少5年的額外消費稅支出,低收入家庭則約可抵銷10年。 先前宣布每名成年星國國民可獲得700星幣(約519.89美元)至1,600星幣(約1,188.32美元)的現金補助,該預算聲明案將再加碼6.4億星幣(約4.75億美元),並公布照顧低收入族群的其他措施,例如,為低收入年長者額外發放600星幣(約445.62美元)至900星幣(約668.43美元)的消費稅補助券(現金補助)。消費稅補助券計劃也將加強,包括永久提供雜費折抵,及將受益者的可預估收入上限從2.8萬星幣(約2.08萬美元)調高至3.4萬星幣(約2.53萬美元)等,預計將為住在一房式至四房式組屋的退休家庭完全抵消應付的消費稅總額。新加坡家庭也可從5.6億星幣(約4.16億美元)的家庭援助配套中,獲得各項補助以因應生活費上漲,包括消費稅補助券、可折抵水電費的100星幣(約74.27美元)鄰里購物券,以及兒童教育、教育儲蓄及中學後延續教育等帳戶的一次性200星幣(約148.54美元)補助。 雖然星國整體經濟展望正面,但有些產業仍受新冠疫情影響,因此星國政府在總額5億星幣(約3.71億美元)的「就業及企業援助配套」中推出「小商家復甦津貼」(Small Business Recovery Grant),選擇性地援助受影響的業者和員工。該津貼將涵蓋飲食、零售及旅遊與飯店業相關領域的中小企業。企業每聘用一名星國員工將獲得1,000星幣(約742.7美元)補助,上限為1萬星幣(約7,427美元)。而新加坡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及沒有聘用星國籍員工但持新加坡食品局執照的小販、市場和食閣攤販,亦可獲得1,000星幣(約742.7美元)。 此外,星國政府將繼續為獲公共津貼的醫療和教育服務承擔消費稅,每年亦將額外提供1,500萬星幣(1,114.05萬美元)給市鎮理事會以抵消雜費的消費稅調高,並且從2023年1月1日起凍結所有政府費用和收費一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陳企業表示,有別於過去兩年「救火」式的預算案,2022年的預算案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強調星國須加強數位能力和推動綠色轉型。 新加坡政府在新財年維持擴張性預算案,整體財政赤字預估將減少至30億星幣(約22.28億美元),占星國內生產總值的0.5%。新加坡國會目前已休會,2月28日復會時,星國議員將就202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政策及各部門收支預算,進行近兩週辯論。
A:新聞來源:韓國媒體(2022年2月21日) 1. 據韓國商業媒體報導,COVID-19疫情致三星電子設於越南和其他海外製造基地關閉,手機生產嚴重受到干擾或中斷,為有效管理生產供應鏈與維護品牌聲譽,即使成本大增,三星電子仍決定將海外生產線遷回韓國,而設於越南生產之2條智慧手機生產線已於2021年底遷回慶尚北道龜尾工廠。 2. 三星電子智慧手機年產量約為3億支。越南北寧省和太原省工廠約占三星智慧手機總產量60%;在印度Noida工廠年產量約1億支;巴西和印尼工廠則依據當地需求調整產量。 3. 龜尾工廠是三星在韓國唯一手機生產基地,並作為製造控制塔(manufacturing control tower),將新研發之技術傳輸至海外工廠。龜尾工廠主要負責折疊(foldable)、Galaxy S等旗艦機種的國內供應,惟在三星智慧手機總產量占比逐漸下降。 4. 三星最新旗艦智慧手機Galaxy S22系列主要於龜尾工廠生產,並將於本年2月25日正式發布。
A:馬來西亞衛生部表示,自2月17日起,新冠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日數視疫苗接種情況而定,而密切接觸者是否需要進行檢測,則視有無症狀而定。而新冠病確診患者無論是否出現症狀、已接種加強針者、或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皆需隔離7天;至於未完成接種者或未接種疫苗者,則需隔離10天。 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日數則分為三組,即(一)已接種加強針者隔離5天;(二)僅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者,隔離7天以及(三)未完成接種或完全未接種者,隔離10天。 若密切接觸者未出現症狀,無須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並可在隔離期滿即解除隔離。至出現症狀者,則需抗原快速檢測試劑(RTK-Ag)自行檢測。若檢測後發現確診,需按照確診病例管理程式進行病例管理。出現症狀、但檢測結果呈陰性者,隔離日數不會有任何改變,相關密切接觸者可在隔離期滿解除隔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頃為2022年大馬一家「保住工作倡議」主持推薦禮時表示,馬國將投資48億馬幣(約11.47億美元),盼創造60萬個就業機會,將馬國的失業率降低至4%,以及推動經濟復甦。 上述保住工作倡議將由三項計畫組成,即投資20億馬幣(約4.78億美元)的「薪資補貼」(JKIP)、17億馬幣(約4.06億美元)的「短期就業計畫」(MySTEP),以及11億馬幣(約2.63億美元)的「技能提升和培訓計畫」。 由馬國社會保險機構(PERKESO)負責執行的薪資補貼計畫,將為聘請畢業生、殘疾人士、原住民、前囚犯、失業女性、單親媽媽和家庭主婦的雇主提供長達1年的薪資補貼。在這項計畫下,雇主聘請月薪逾1,500馬幣(約359美元)以及剛大學畢業的新員工,雇主前6個月將獲得20%的薪資補貼,接下來六個月獲得30%的薪資補貼;同時,雇主聘請月薪逾1,200馬幣(約287美元)的殘疾人士、原住民、前囚犯、失業逾365天的女性、單親媽媽和家庭主婦,雇主前6個月可獲得30%的薪資補貼,接下來的6個月則獲得40%的薪資補貼。估計上述計畫將可創造3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至於短期就業計畫,將透過政府部門及政府國營企業(GLC)創造8萬份合約工作,包括5萬個就業機會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公共領域,以及3萬個就業機會將由政府國營企業提供。 申請者可以直接將履歷提交給參與的政府部門或政府國營企業。 由馬國人力資源發展機構(HRDC)負責執行的技能提升計畫,目標是讓22萬人獲得技能提升和再培訓。參與技能提升和再培訓的專業機構學生,包括會計、金融、環境、社會和行政等,學費可獲得最高7,000馬幣(約1,673美元)的稅務減免。 此外,馬國政府亦計劃將雙重稅務減免政策擴大至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供獎學金的企業,並將其擴大至所有研究領域。每月900馬幣(約215美元)補貼,為期 6 個月的學徒計畫; 零工產業的工作獎勵:每月600馬幣(約143美元)補貼,為期 6 個月。 隨著馬國各經濟領域在疫情後逐步全面啟動,馬國於2021年共創造56萬個就業機會,較預期的50萬個就業機會目標更高;同時,馬國2021年12月的失業率為4.2%,亦較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5月)之5.3%略微下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2)年1月份總貿易額為2,030.46億馬幣(約4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8%;出口額為1,107.25億馬幣(約264.48億美元),成長23.5%;進口額為923.21億馬幣(約220.52億美元),成長26.4%;貿易順差達184.04億馬幣(約43.96億美元),成長10.9%。 2022年1月份馬國前十大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日本、香港、泰國、印度、越南、韓國及印尼。馬國主要出口項目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占該國總出口額之40.43%,較去年同期成長22.1%。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棕油、精煉石油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金屬製品、機械、配備及零件、液化天然氣、光學及科學儀器及橡膠製品。 馬國2022年1月份十大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臺灣、美國、日本、韓國、印尼、泰國、印度及越南。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及零件、精煉石油產品、金屬製品、鋼鐵製品、交通設備、加工食品、光學及科學儀器及含金屬礦石和金屬廢料。 2022年1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02.53億馬幣(約24.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3%;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0.08億馬幣(約7.19億美元),衰退13.1%,我國為馬國第11大出口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72.45億馬幣(約17.3億美元),成長27.8%,我國居馬國第3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其他柴油、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記憶體及燃料油。馬國出口至我國主要產品項目為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或其他電路、積體電路、供計量或檢查半導體晶圓或裝置之儀器及器具、礦物質石油腦及燃料油。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1月份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因係電子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2.1%,棕油、精煉石油產品及化學與化學產品的海外需求強勁,分別成長107.1%、39.2%及31.6%,帶動馬國1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3.5%,為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17個月成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貿工部(MTI)於本(2022)年2月17日發布「2021年全年及第4季經濟調查報告」顯示,星國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從2020年的-4.1%強勁反彈至7.6%,優於初步預估之7.2%。2021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則為6.1%,亦較初步預估之5.9%佳;倘經季節性調整,成長率為2.3%。至於2022年經濟成長率則預估為3%至5%。 貿工部常任秘書林明亮指出,2021年星國經濟成長主要由製造業、金融保險業及批發貿易業帶動。展望2022年經濟前景,多數經濟體於2021年11月Omicron 變種病毒出現後緊縮管制措施,新加坡外部需求因而稍微惡化,同時全球供應鏈瓶頸預料2022年上半年仍將持續,將限制星國製造業產出和影響經濟成長。雖多數經濟體疫苗覆蓋率已提高,但更強變種病毒可能出現,持續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風險。 此外,全球供應鏈中斷可能比預期更久,俄羅斯、烏克蘭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無法預測的氣候變遷,皆可能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倘已開發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之速度超出預期,亦可能造成市場調整失序,進一步影響金融穩定。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副局長Edward Robinson表示,就貨幣政策而言,評估風險仍然指向通貨膨脹上升,該局將如期在2022年4月發表下一次貨幣政策聲明。為因應通貨膨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2022年1月出乎市場預料,提前啟動緊縮貨幣政策,讓星幣加快升值。分析師普遍認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以抑制高漲的通膨壓力。 依據上述報告,倘以產業別而言,新加坡製造業2021年全年成長率為13.2%,增速快於2020年之7.5%,其中精密工程、電子和交通工程增幅最大;建築業在政府和民間工程支撐下,成長率為20.1%,反轉2020年成長率為-38.4%態勢;服務業除了行政及支援服務業,相關業別皆成長,成長率為5.6%,反轉2020年成長率為-5.1%跌勢。至於2021年第4季新加坡製造業、建築業及服務業成長率分別為5.5%、2.9%及4.4%。 星國貿工部林明亮常任秘書表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2022年新加坡出口導向產業之成長前景維持良好(例如製造業及批發貿易業);航空及旅遊業前景因疫情反復升溫及潛在變種病毒風險,甚至可能至2022年底仍將低於疫情前水準;零售及餐飲服務業將因星國內部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及消費者情緒改善而緩慢復甦,但遊客人數恢復緩慢,餐飲服務業實際經濟增值預計至2022年底仍不會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另勞動力短缺預計短期內無法完全解決,將影響建築業及海事離岸工程業復甦,尤其建築業景氣在2022年將維持低於疫情前水準。
A:綜合捷克媒體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與Aktualne.cz本(2022)年2月16日報導,根據捷克銀行公會數據顯示,儘管本年1月份銀行核放房產貸款總額約326億克朗,較上(2021)年12月下降約4分之1,捷克房價仍持續創新高。 捷克銀行公會首席經濟學家Jakub Seidler表示,年初核放貸款通常少於年底,惟今年1月份之抵押貸款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20億克朗,降幅大於過往平均,可預見今年的抵押貸款走勢。捷克銀行Moneta Money Bank抵押貸款部門經理Matěj Novák表示,核貸總額下降主因為利率持續上漲,且貸款上限緊縮規定即將生效,預期本年4月後房市將進一步降溫。 2022年1月份平均房貸利率來到2013年以來之高峰,預計今年將繼續上揚。Raiffeisenbank抵押貸款部門經理Milan Voldřich表示,預計今年年中,利率有可能升至5%至5.5%,年底有望開始緩慢下修。 捷克銀行ČSOB執行官 Jiří Feix表示,上年第4季捷克房地產價格創新高。土地價格在3個月內上漲6%,年度相比增長超過23%;住宅價格穩定上揚,季增加5%。渠預期,由於利率維持高點,房價增長的速度將逐漸放緩。
A:標準普爾全球評等(S&P Global Ratings)本(2)月16日表示,預期菲律賓經濟在未來幾年將有超過7%成長,但仍在努力應付疫情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的疫情傷疤。根據最新的GDP數據,在2021年第四季結束,S&P估計菲國GDP仍遠較沒有疫情發生之情況低14%。 菲律賓經濟在2021年成長5.6%,扭轉2020年創紀錄的大幅衰退9.6%。S&P預計,今(2022)年菲律賓GDP將成長7.4%,落在菲國政府7%-9%的目標範圍內,且GDP成長率將在未來幾年內強勁復甦,保持在7%以上,並且預期失業率將從疫情期間的高峰逐漸下降,但仍需注意疫情傷疤對菲國經濟長期的影響。 另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與此同時,上調菲律賓今年的成長預測至6.2%,主要是之前限制放鬆和商務活動恢復,帶動第四季出現強勁反彈。該預測高於1月份當時所做的5.6%成長預測。穆迪分析上(1)月下調預測,主要是考慮因Omicron導致病例激增減緩經濟活動。 菲律賓2021年第四季GDP成長7.7%,扭轉2020年同期8.3%的衰退,也高於2021年第三季的6.9%GDP成長。
A:日期:111年2月17日 來源: 澳洲金融評論報 https://www.afr.com/companies/energy/early-eraring-closure-fires-up-the-energy-wars-20220217-p59xd3 隨著淨零碳排目標的設立,澳洲電力公司-Origin承諾將於2025年8月關閉其在Lake Macquaire的燃煤發電廠。Origin 位於新南威爾斯州Lake Macquarie的Eraring地區的燃煤發電廠,約可發電2,880 兆瓦,該發電廠負責該州 20% 的電力需求。另 AGL Energy 電力公司同樣宣佈計劃於2023年4月完全關閉 Liddell 的燃煤電廠,屆時對新州的電力供給恐將相當吃緊。 由於新州財兼能源廳長Matt Kean承諾,未來將以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再生能源)來發電來取代 Eraring 原先的四台東芝燃煤渦輪機( Toshiba coal l-driven turbines),而新州政府也將提供更多補貼和監管支持。 惟澳洲聯邦能源部長Angus Taylor則認為,新州財長兼能源部長 Matt Kean 對太陽能電池短期可取代燃煤發電過度樂觀,大部份民眾擔心能源價格將在燃煤電廠後大幅攀升,而Origin Energy在Eraring的燃煤電廠是全澳最大的燃煤電廠之一,若比原先預訂提前七年關閉,恐將對民生用電產生影響。 T部長並表示,要以Waratah超級電池持續發電兩小時的 700 兆瓦電池來取代 2,800 兆瓦燃煤發電站目前是不可能的。渠並表示,目前Waratah發電量,與燃煤發電仍有“相當大的差距”(considerable gap)。T部長並呼籲Origin電力公司在 2023 年 6 月之前對所要更換之項目及電價做出公開承諾(public commitments)。若以2017 年維州的 Hazelwood 電廠關閉為例,當時的電價飆升至少 85%。 雖改用再生能源替代燃煤發電是未來的趨勢,並可實現其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惟民眾越來越擔心缺乏可調度的電力,將導致停電或電費攀升等問題。 Frontier Economics經濟諮詢顧問公司常董Danny Price表示,Eraring發電廠雖有新州政府的資金補貼,恐無法在未來再生能源競爭中生存。但他肯定了聯邦政府推動Hunter 地區中的 Kurri Kurri燃煤電廠轉行的努力。 渠認為,目前澳洲需要快速、高反應性、可調度性的發電機,以補足太陽能和風能的短缺。 Origin Energy執行長Frank Calabria則回應,新州對Eraring的計劃投資和採取的政策,可確保電網穩定性及滿足供電短缺之問題。Origin 已照規定於三年半期間通知關閉燃煤電廠通知,有足夠時問對應及對未來作出準備。該公司將持續擴建Shoalhaven 抽水蓄能項目。 新州財長兼能源廳長Matt Kean表示,未來將使用之Waratah超級電池可作為電網中的「減震器(shock absorber)」,並可應對雷擊和叢林大火等事件。而新州的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計劃將吸引更多投資。K廳長並對未來 Eraring 關閉時電力供應短缺之問題回應認為, Snowy 2.0 水力發電項目預計於2025年能開始運作,將可補足電力需求。 K廳長並表示,新州政府已與澳洲能源市場機制中心(AEMO )進行了三輪的Origin風險評估,相信未來可實現安全能源目標。澳州能源市場機制 (AEMO) 主席Daniel Westerman 表示,將確保Eraring電廠關閉時,新州將有足夠的電力供應。針對Eraring 電廠400名勞工轉職問題,新州政府將在未來幾天宣布一項“綜合就業計劃”,著重於能源轉型帶來的新就業機會。 AEMO 另提醒,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將導致電價大幅下滑,恐會加速關閉燃煤電廠。 Origin 的競爭對手AGL Energy宣佈將提前關閉其兩個最大的燃煤電廠如Liddell,而其在維州的 Loy Yang A 電廠則將運行到 2045 年。而其另一座褐煤(brown coal)發電廠- Alinta亦將提早15前關閉。
A:本(2022)年1月份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為479.9兆越盾(約208.6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4%(倘剔除物價成長因素成長6.7%)。 在零售方面,本年1月份貨物零售營業額達378.9兆越盾(約164.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7%。其中糧食食品成長14.9%,成衣成長9.6%,交通工具成長10%,文化、教育物品成長14.3%,家庭用具、設備成長13%。 較去年同期成長較佳之地方包括:海防市成長12.2%、胡志明市成長12%、河內市成長10.1%、芹苴市成長9.9%及峴港市成長3.9%。 本年1月份餐宿服務營業額為48.7兆越盾(約21.1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1%,其中北寧省成長28.6%,巴地頭頓省成長28.2%,廣寧省成長17.3%,芹苴市成長15.6%,清化省成長14%,海防市成長11.8%,河內市成長10%,峴港市減少22.7%及胡志明市減少8.4%。 本年1月份越南旅遊業營業額為1.6兆越盾(約695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62.2%,其中順化省成長14.4%、廣寧省成長13.1%、海防市成長2.7%、河內市減少45.6%、芹苴市減少50.1%、峴港市減少68.2%、胡志明市減少69.9%、廣南省減少91.3% 及慶和省減少95%。 其他服務業營業額約為50.7兆越盾(約22.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3%,其中海防市增加16.9%、河內市成長13.8%、峴港市成長9.4%、北寧省成長7.5%、廣義省減少6.1%、胡志明市減少2.4%、順化省減少3.4%及老街省減少6.8%。
A:根據越南工商部之資訊,本(2022)年1月份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4%,其中製造業成長2.8%,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5.1%,自來水供應、垃圾及廢水處理成長1.2%,礦產開採減少4.6%。 在二級產業中,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如:礦物及金屬開採成長21.9%,使用鑄造金屬生產之產品(機械設備除外)成長16.8%,服裝生產成長11.4%,電力設備生產成長11.5%,皮革及其製品生產成長11.3%,紡織成長8.8%,其他製造產業成長15.3%。 若干主要工業產品較去年同期成長包括:Alumin成長35.7%,鐵條、角鋼成長20.3%、汽車成長11.7%,NPK肥料成長15.6%。若干工業產品較去年同期衰退:如電視減少33.5%,原油開採減少7.55%,天然氣減少11.7% 及砂糖減少29.4%。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2)年1月越南進口金額約295億美元,較去(2021)年12月份減少6.7%,惟較去年同期增加11.5%;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為100億美元,增加12.8%,外資企業之進口金額195億美元,增加10.8%。 本年1月計有4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46.8%,其中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68億美元,增加20.2%;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8億美元,減少2.8%;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20億美元,減少12.6%,布料12億美元,增加8.4%。 在進出口市場部分,本年1月份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90億美元。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102億美元。1月份越南對歐盟順差約21億美元,減少6.4%;對中國逆差50億美元,增加11.7%;對韓國逆差38億美元,增加28.9%;對東協逆差12億美元,增加69.2%。 本年1月份貿易逆差約5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18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1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