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發佈統計,根據《經濟特區法》,自迪拉瓦經濟特區設立至 2021 年 12 月底,有來自 18 國的 112 家企業,共計逾21.49億美元的外資投入。目前,該特區內約有 102 家工廠營運,僱佣逾 1萬2,000 名勞工,包括正式員工以及建築工人。   緬甸目前設置3個經濟特區,包括位於仰光的迪拉瓦、若開邦的皎漂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這3個經濟特區中,迪拉瓦以較佳的基礎設施及成功的企業居領先地位。據緬甸迪拉瓦經濟特區控股有限公司稱,迪拉瓦60%以上的企業是內需市場導向的製造業,40%為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倘公司產值的75%以上用於出口者,可註冊為免稅區投資者,並自商業營運之日起享7年免繳公司稅,其中,支持出口導向製造業者的物流等企業也可列為免稅區企業。至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製造業企業則適用為獎勵區企業,得免繳公司稅5年。   到目前為止,日本在外國投資者中排名第一,占總投資的33%以上,其次是新加坡及泰國。經濟特區的其他的外人直接投資 (FDI)來源還包括韓國、香港、英國、澳洲、阿聯酋、馬來西亞、奧地利、台灣、丹麥、汶萊、越南、法國、瑞士及荷蘭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1-22財年小預算年度,從10月1日到2月11日,緬泰邊境貿易達到18.6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13.07億美元增加5.54億美元。在小預算期間,出口額為12.2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增加3.8億美元,進口額為6.455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增加1.73億美元。   緬甸主要通過7個陸地邊境站與泰國進行邊境貿易—大其力(Tachilek)、苗瓦迪(Myawady)、高當(Kawthoung)、丹老(Myeik)、提基(Hteekhee)、茂當(Mawtaung)及眉色(Meisei)邊境站。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報告,苗瓦迪邊境貿易占與泰國的最大貿易額,其次是提基。緬甸向泰國出口農業、森林及動物產品、礦產品、製成品及其他雜項產品,自泰國的進口包括藥品、化妝品、食品及飲料、文具、鞋類、服裝、機械及其他商品。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緬甸與泰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在2020-21財年(截至7月)為32.6億美元,在2019-20財年為51億美元,在2018-19財年為55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海關的統計顯示,在當前的小預算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2022年2月11日,緬甸與中國之間通過木姐邊境口岸的跨境貿易總額跌至5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22.45億美元大幅下降。在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2月11日期間,緬中通過木姐邊境的出口額為4.78億美元,進口額為2,2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進出口貿易均出現下滑。   貿易商期望過去幾年裡是緬中貿易額最大的Kyalgaung邊境站能重啟,該站自2021年3月起被關閉迄今,有傳言稱該站今年3月中旬或下旬將重啟。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關閉所有通往木姐邊境的檢查站,包括Nantaw、Sinphyu、Mang Wein (Kyalgaung)、金三角-畹町及Panseng-畹町。其中,金三角已從去年11月26日起試運行恢復交易活動,緬甸每天通過金三角,利用中國的短途貨運服務,向中國出口橡膠、各種豆類、李子乾、西瓜、甜瓜及其他食品。

A: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於本(111)年2月18日發表星國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時,宣布旨揭碳稅分段調漲措施。(註:新加坡之財政年度自每年4月1日起算,惟此碳稅調漲措施係自2024年1月1日起採行)。 新加坡從2019年1月1日起課徵碳稅,為東南亞第一個推動此項措施的國家,徵收對象為每年排放25,000公噸以上之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約有50家發電廠和大型製造商已自2019年起繳納碳稅。 第一階段(現況,2019年至2023年):每排放1公噸溫室氣體須繳交5星幣碳稅,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氫氟碳化合物和全氟化碳,該等氣體涵蓋了新加坡總排放量的約80%。 第二階段:依據本年2月18日發布的財政預算案,碳稅將自2024年起分階段調漲。2024年和2025年每公噸25元星幣、2026年和2027年每公噸45元星幣;之後預計最遲在2030年,碳稅每公噸將上升至50-80元星幣之間。 碳稅調漲之影響 大型企業:2024年1月1日起每公噸的碳稅成本較現行增加20星幣。以現行需繳納最低碳稅(排放25,000公噸)之業者為例,目前每年僅繳納125,000星幣(約250萬新台幣),2024年起每年將繳納625,000星幣(約1,250萬新台幣),增額約為1千萬台幣。 中小企業(非碳稅課徵對象):雖然多數不會直接受碳稅影響,但是作為下游廠商,其材料和能源費用均可能提高。因此企業現在就須開始尋找解決方案,以抵消上漲的運作成本,包括採取更多綠化措施、提升流程效率、減少浪費等。 一般家庭:碳稅將提高大宗商品價格,例如:電力、燃料和運輸成本上漲,並間接轉嫁給消費大眾,對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是家戶水電費增加。據新加坡政府估計,以住在四房式組屋(三房一廳的國宅)的家庭為例,至2024年碳稅增至每公噸25星幣時,每月水電費會增加約4星幣(約80新台幣)。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指出,調漲碳稅是為了向企業發出信號,讓他們知道碳排放會影響環境,是有代價的,未來企業做出商業決策時,必須把這筆費用計算在內。新加坡政府希望能藉此促使企業改善設備,若企業知道接下來幾年須付這麼多碳稅,公司可能覺得倒不如安裝節能或碳捕捉設備更划算一些。 依據星國政府估計,2024年至2027年間的碳稅收入預計超過40億星幣,但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政府並不預期能通過增加碳稅來賺取額外稅收,而是將這筆收入大部分運用在投資新的低碳設備和節能解決方案。此外,為協助居民應對碳稅調漲帶來的水電費增加,星國政府將提供包括水電費折抵(U-Save)在內的援助,具體細節將於明(2023)年宣布。 謹查,新加坡因地狹人稠且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主要係進口天然氣進行發電),先前並未明確訂定淨零碳排之目標,而是在2020年時公布「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目標係在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的預估最高峰值(每年6,500萬公噸)減半至3,300萬公噸,然後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排放。而此次碳稅調漲幅度高於外界預期,財政部長黃循財亦於發表財政預算案時果斷且明確地表示,新加坡盼提前在本世紀中葉即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A:(一)依據巴拉圭消費者保護部(Secretaría de Defensa del Consumidor y el Usuario,SEDECO)自2月7日至11日就首都及中央省10家超市之60項產品價格樣本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巴拉圭通膨壓力越來越明顯,並開始影響民生消費;汽油燃料價格大幅上漲、美元匯率、甚至氣候問題均影響家庭開支,致生活成本上升。 (二)SEDECO調查結果顯示,60項自基本消費商品(Canasta Básica Familiar)中取樣之產品共計46項價格上漲,13項則種下跌,1項保持原價,超過80%之商品價格於上週上漲,且首都亞松森與鄰近城市相比,產品價格更昂貴;爰首都某知名連鎖超市之採樣與上週相比,並無任何一項產品價格有下降趨勢,而另2家連鎖超商採樣之中,一家有2項下降,另一家則有8項產品價格下降。 (三)Sedeco部長Juan Marcelo Estigarribia表示,成本增加最多之商品為生菜,自5,106巴幣(以1美元兌換6,900巴幣計算,約0.74美元)上漲至8,483巴幣(約1.23美元);儘管基本消費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如生菜、烘焙食品及家庭保健品等,惟該部將不會對價格上漲原因或未來價格趨勢進行分析,而係向消費者如實揭露參考價格,保證其知的權利等語。 (四)天然氣價格上漲亦係另一個重要因素,且為餐廳及家庭重要支出。巴拉圭天然氣商會 (Capagas) 主席Pedro Ballota表示,由於天然氣庫存稀缺,下週天然氣仍將上漲,每公升調幅預計在500巴幣(0.07美元)到700巴幣(0.1美元)之間。此外,美金之高匯率亦為影響該商品價格之重要因素等語。 (五)巴拉圭超級市場商會(Capasu)主席Alberto Sborovsky指出,通貨膨脹嚴重影響巴拉圭民間消費,當價格上漲時人們會自動減少購買,且美元匯率高漲下,將直接影響進口產品及國內產品製造成本等語。

A:根據巴西國家統計局數據,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至本(2022)年1月,亞洲至巴西海運費比疫情爆發前高出5.7倍。據統計,2021年1月亞洲至巴西運費每20呎貨櫃平均價格8,900美元,與2020年1月相較增加4.6倍,2021年3月短暫趨緩至每櫃6,200美元,迄12月每櫃已達9,700美元;本年1月均價1萬1,150美元,是2020年1月的5.7倍,增加472%。 巴西全國工業聯合會(CNI)表示,因通貨膨脹、工業原物料進口成本增加,塞港缺櫃及高運費現象持續。疫情爆發之際,隔離政策及需求下降使國際貿易快速萎縮,甚至運費暴跌。在巴國政府推動緊急救助計畫以加速經濟復甦過程中,對商品需求回升速度高於預期,也造成對物流運輸服務包含港口、倉庫、船舶及貨櫃等之搶購,在供需失衡及2019年前海運費已落後下,2020年下半年除補漲還急漲,2021年上半年自亞洲到巴西的運費雖略有緩解,但目前高運費已是新常態。並表示,在電子商務成長快速,線上購物需求遽升及全球運輸需求旺盛,供不應求下,海運費已很難回到疫情前之水準。

A:紐經貿法事務所MinterEllissionRuddWatts 2月21日報告列出俄國倘入侵烏克蘭,美方 可能採取之制裁措施,及對紐商可能帶來之影響如下。 一、將俄國銀行列入美國政府制裁名單(SDN List),紐國銀行預期將停止與被列入黑名 單之銀行從事美元交易,影響紐商與俄國間資金往來。 二、禁止俄國使用SWIFT國際付款通信系統:紐國銀行預期將不易與該等俄國銀行進行 資金交易。 三、將俄國政商界人士列入黑名單: 1、美方另考慮將俄國能源業(包括石油、天然氣)、礦業、金融及航空業者、俄國總 統、總理、外長及主要軍事將領等列入SDN制裁名單。 2、紐商屆時可能需審慎評估與該等實體、人士進行交易之後果,對金融業制裁對紐國 影響最大。 四、限制俄國商品出口: 1、美方可能限制使用美國軟體、技術之產品出口、再出口至俄國,受影響產品可能包 括使用半導體晶片之車輛、智慧型手機、工具機及消費性電子產品。 2、成品中使用美國軟體或科技之紐國高科技產業預期將受到衝擊。 五、禁止向俄國採購石油:紐國自俄國進口主要產品即為原油,制裁俄國能源業者可能 影響紐商。 另報告亦指出俄國可能採取反制裁措施: 一、俄國預計可能擴大目前硝酸銨出口禁令,紐國使用硝酸銨有限,然鉀肥為紐自俄主 要進口產品,倘俄國禁止鉀肥出口,預期將影響供應鏈,並帶動價格上漲。 二、俄國並可能禁止制裁俄國之國家農產品進口。

A:Bpifrance本(2)月17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法國醫療保健系統在強大壓力下,充分展現應變能力、彈性及團結。在B行之支持下,來自製藥、生物科技、醫療設備、護理診斷及研究領域之參與者進一步組成法國保健計畫支持行動協會(Mouvement de soutien à La French Care),整合資源合力推動La French Care計畫。  前述協會由歐洲Georges-Pompidou 醫院麻醉學教授Antoine Tesnière擔任會長,共有20個創始會員,包括企業(如BioMérieux、Cerba HealthCare、Ethypharm、Doctolib、Seqens及Withings)、產業協會(France Biotech)、商業集團(AXA)、大學或智庫(如:PariSanté Campus、Institut Montaigne),以及政府機構(La Poste)等。 Bpifrance總裁Nicolas Dufourcq於本月17日發表會中指出,繼推動法國科技計畫(La French Tech)及法國製造計畫(La French Fab)成功展現法國產業實力後,現推出La French Care計畫,目標係集結醫療保健領域之參與者,透過分工合作,共同促進及推廣法國於該產業之卓越發展。 La French Care計畫之宗旨在於促進相關領域參與者之交流、加強參與研究案、推廣產業多樣性及招聘人才、培育冠軍企業、設置區域中心結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推動新創公司與企業集團之合作、創新對企業及研究之資金補助方案,以及強化法國保健產業之知識經濟。 據Bpifrance統計,2019年法國保健產業之附加價值達1,630億歐元,占GDP之6.7%,並僱用260萬個全職員工,占法國全職工作之9.7%,甚具重要性。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日期:2022/2/21 文號:1114020055號 分類:A01、A03 標題: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最新發布統計,2022年首月,德國生產者物價指數(Erzeugerpreise)較上(2021年12月)月再增2.2%,與上年同期(2021年1月)相比更大漲25%,為自1949年開始有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增幅。   統計局指出,能源價格趨勢仍然是生產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根據統計局資料,2022年1月份德國能源價格平均比去年同期高66.7%。與2021年12月相比,也上漲約1.3%。能源類漲幅影響最大的是管線配送之天然氣,較2021年1月遽增達119.0%。   如扣除能源價格因素,本期生產者物價較2021年1月也上漲約12.0%(與2021年12月相比則續增2.5%)。   在原料價格方面,金屬、二次性(回收)原材料、化肥與木材漲幅明顯。2022年1月德國中間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整體高約20.7%。與2021年12月相比,這些價格則上漲約3.1%。金屬總體對中間產品的同比變化率影響最大,達到36.9%。其中生鐵、鋼材與鐵合金價格上漲51.5%,有色金屬及其半成品價格上漲28.1%。   與2020年相比,紙與紙板製成之二次性(回收)原材料(+72.7%)、化肥及氮化合物(+67.4%),以及木材包裝材料(+65.7%)的價格漲幅尤其高。軟木木材比2021年1月貴52.8%。然而,自2021年8月峰值至今,此類價格約已下跌24.2%。工業氣體成本則較上年高出43.8%,僅與2021年12月相比,價格也上漲達13.7%。在包裝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瓦楞紙及紙板,成本約比一年前高出41.9%。紙與紙板則貴約41.3%。連帶的,新聞紙類價格上漲達66.9%。   2022年1月份非耐用消費品價格比2021年1月上漲6.7%,較2021年12月小增2.0%,食品價格則比上一年高出8.4%。未經處理的植物油價格上漲幅度特別大(+58.5%),黃油比一年前貴61.1%,咖啡價格則增約14.7%。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14020054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22年2月18日公布資料,2021年度德、中兩國雙邊商品貿易額約2,454億歐元,與2020年相比成長15.1%。荷蘭(2,061億歐元,+20.1%)及美國(1,941歐元,+13.4%)則排第2及第3位。   2021年度,德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總值約1,417億歐元,比2020年增加20.8%。中國對德國進口的重要性數年來亦持續增加:1980年中國排名第35位,1990年升至第14位,但自2015年以來則蟬聯第1迄今。進口國第2與第3則由荷蘭(1,057億歐元,+21.5%)及美國(721億歐元,+6.5%)分居。   在出口市場方面,中國以1,036億歐元名列第2,較2020年增加8.1%。2021年度,德國自中國進口多於對中國出口,外貿逆差金額約381億歐元。美國自2015年以來均為德國第1大出口市場,2021年出口商品價值約1,221億歐元,比上年約增加18%。法國以1,023 億歐元(增幅12.6%) 位居第3。   2021年美國(約500億歐元)、法國(約400億歐元)與英國(約333億歐元)是德國前3大外貿出口順差國。   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資料,英國作為德國貿易夥伴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英國目前位居德國重要貿易夥伴第10位,排名是自195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位。2021年,當德國與多數國家之外貿額較2020年顯著成長之際,與英國之外貿額反而縮水4.6%。俄羅斯則以近600億歐元之外貿額,排名位居第13。   2021年,德國進口產品中以資訊設備、電子及光學產品等為最大宗,金額約1,277億歐元。汽車及其零配件排名第2,金額約1,138億歐元。化學產品則以約933億歐元位居第3。   在出口方面,汽車及其零配件為2021年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金額計約2,094億歐元,成長11.6%。機器設備及化學產品位居第2及第3,金額分別約1,944 億歐元及1,363億歐元。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儘管部分人士認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近期供應瓶頸等負面因素衝擊影響提出全球化是否已走到盡頭之論點,該報導分析當前德國貿易額及未來經濟情勢預測指出全球化持續。   報導表示儘管存在供應瓶頸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等干擾因素,但德國對外貿易正蓬勃發展中。僅在11月德國出口商品總值超過1250億歐元進口額達1140億歐元,均創下歷史新高。經濟學家Gabriel Felbermayr指出總體貿易額的發展呈現V 型走向,之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貿易衰退但全球需求正回升中此需求是推升貿易額的主因。   此外該報導指出本次德國出口復甦速度明顯快於2008年之財務金融危機,財務金融危機後當時德國出口經過約四年的時間恢復至危機前之水準,本次德國在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爆發約一年半後出口已經再次回到危機前之水平。   另一方面該報導引述Ifo經濟研究院之研究顯示如果將所有生產製造產線移回德國境內則模型數據推估總體德國經濟產出將下降近10%,Ifo經濟研究院研究院對外貿易組組長Lisandra Flach表示德國經濟似乎無法承受將產線全數移回德國所需負擔之所有成本。   報導預測未來情勢指出全球化之趨勢持續惟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供應瓶頸驅使企業思考未來之營運模式,報導引用德國下薩克森邦企業Elektronik Reichelt產品經理Christian Reinwald表示面對充滿不確定之全球市場,企業與其僅依賴一家供應商,不如找到數個替代供應商並透過多元分散與建立緩衝以降低未來可能面臨之營運風險。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21   Biznes Polska (weekly 13-19 February)   波蘭BluGo公司,係1家在電動汽車產業營運的科技公司,宣布將利用自有資源和透過外部融資實施其戰略,這些融資將以優惠條件獲得。該公司今年不打算發行任何股票。BluGo公司的股東在臨時股東大會(Extraordinary General Meeting)上決定改變公司的業務概況。該公司已開始在電動汽車產業營運,主要專注於波蘭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此在其管理委員會看來,該市場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BluGo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兼該公司的重要股東Paweł Kiciński評論稱,該公司正在準備一項將在未來幾週內發布的發展戰略計畫。該公司將利用自身資源和外部融資實施此戰略,該公司將以優惠條件獲得這些資金。BluGo公司計劃到2026 年創建1個由2,000個充電站組成的特許經營網絡,可使用2,500個充電點 - 1,000個快速充電點和1,500 個基本充電點。該公司正在創建1個IT系統和1個移動應用程式,以提高使用充電站的效率。   BluGo公司是1家在電動汽車產業營運的技術公司。其目的和使命是增加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使用。BluGo公司正在創建1個IT系統和應用程式,將可提高充電站的使用效率。該公司還在開發1個特許經營模式(franchise model),在此模式下,到2026年底將可興建約2,500個充電站。BlueGo S.A.公司(係從Yolo S.A.更名而來)自2011年起已在華沙證券交易所(Warsaw Stock Exchange)上市。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21   Biznes Polska (weekly 13-19 February)   據波蘭Biznes Polska報導,華為(Huawei)公司表示,該公司和波蘭R. Power Group已達成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華為公司將為其合作夥伴提供組串式轉換器(string inverters)。華為公司與R. Power公司之間的合作已經發展多年,這使得在具需求的波蘭市場上實施大型計畫成為可能。   華為負責數位能源業務發展經理Maciej Bąkała表示,R. Power公司建造的太陽能發電場每年將提供數百gigawatt hours的電力,將使波蘭能源部門更加綠化環保。由於最近幾個月進行的再生能源(RES)的銷售拍賣,R.Power集團已獲得從總容量為390 MWp 的計畫組合中出售能源的權利。   R. Power Group總裁Przemek Pięta補充稱,該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最高的品質。因此,在太陽能電場的實施過程中,該公司與產業的領導者合作 - 包括外國公司,如華為,它將為該公司提供轉換器(inverters),以及波蘭公司,如 Nomad Electric公司- 1家公司將負責電場生產力、維護和服務(O&M - 營運和維護),建造太陽能電場。   中國華為公司是世界上提供最新的資訊和通信技術(ICT)的領先實體。R. Power 公司是波蘭太陽能領域(photovoltaic sector)最大的公司。在波蘭以外,R. Power 公司在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開發太陽能計畫。R. Power公司營運貫穿太陽能市場的整個價值鏈——該公司開發電廠計畫、興建電廠,並對太陽能電廠提供管理、維護和營運服務。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21   Polish News Bulletin, dlahandlu.pl   波蘭小型零售連鎖店Żabka推出一項名為「Delio」之新的 q-commerce平台。該網站提供當日將貨送達服務。在其活動推出的第一階段,Delio將在稍後日期對選定的幾個華沙地區包括Ursynów、Mokotów、Wilanów、Śródmieście、Ochota、Wola和Praga Południe等地區的居民提供送貨服務。   Delio網路平台服務將提供比標準q-commerce網站更廣泛的產品範圍,類似於普通超市。在該網站上,顧客可以找到來自當地小型供應商的流行品牌和產品,包括水果和蔬菜、烘焙產品、肉類和魚類。購買的商品將在每天上午7:00至晚上11:00之間運送交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21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家具產業成功抵禦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衰退,去(2021)年的出口銷售額達到130億歐元。據Rzeczpospolita 日報於2月21日週一報導,波蘭家具產業成功捍衛其出口作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的地位,僅次於中國。   據Rzeczpospolita日報報導,這些是初步數據,但即使是謹慎的分析師也承認,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及隨之而來的危機的艱難時期,波蘭家具產業的活力出人意料。該日報稱,不斷上漲的價格(年比率成長約15-20%)並不是此一好結果的唯一原因。該日報並補充稱,生產商還將報價擴大6%。   該日報報導稱,波蘭家具對美國的銷售額年比率成長26%。對歐盟國家的出口量也在增加,這些國家傳統上購買波蘭所有家具的80%。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21   PAP, IAR, stat.gov.pl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於2月21日週一報導,波蘭2022年1月份零售額按固定價格計算較2021年1月成長10.6%;就當前價格而言,則成長 20%。另其較2021年12月份下降22.8%。   GUS稱,2022年1月波蘭服裝和鞋類的銷售額年比率成長97.7%,藥品和化妝品的銷售額成長19.2%。同時,汽車銷量下降13.5%,家具、家用電器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銷量下降0.4%。

A:綜整克羅埃西亞總理府及克國媒體Total Croatia News近日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危機過後,歐洲經濟復甦帶來能源需求上升,加上冬季供暖所需,以及最大能源供應國俄羅斯限制供應及北溪2號之爭,挪威未能提升產能,全球及歐洲能源價格升高,亦推升物價。 克羅埃西亞約21%天然氣為自產,22%自俄羅斯進口,57%自其他國家進口。克國總理Andrej Plenković指出,目前歐盟平均天然氣價格為克羅埃西亞之2.8倍,2021年底歐盟平均電價上漲30%,天然氣上漲逾70%。過去1年,克國政府已針對電價進行控管,若沒有政府干預機制,電價恐自2022年4月上漲23%,天然氣價格上漲79%。 克國政府為避免能源價格高漲及通膨對克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克國政府編列48億庫納(約6.36億歐元)訂定一系列補助/降稅措施,包括: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家戶天然氣費每千瓦時(kWh)補助0.1庫納、年用量達10吉瓦時(gWh)之微中小型企業每千瓦時(kWh)補助0.15庫納,同期間調降天然氣及熱能(thermal energy)25%增值稅(VAT)至5%,自2023年4月永久調整至13%,使稅率與電力相同。預計將把電價漲幅限制在9.6%,天然氣價格漲幅控制在最高20%。 此外,新鮮肉類、雞蛋、蔬果、食用油、嬰兒食品、農用殺蟲劑、肥料及種子產品等之增值稅自13%調降至5%;木柴、木屑、煤球及部分衛生產品增值稅自25%降至13%;奶油及人造奶油自25%降至5%;體育、文化及其他活動門票自25%或13%降至5%。其他措施尚包括:提供農民採購化肥補助、提供漁業/水產養殖業額外補助、對面臨能源貧困風險之弱勢群體提供額外社會福利等。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2月19日報導,奧地利國家石油暨天然氣集團(OMV)將於2022年3月公布「2030年策略規劃」,展示企業未來經營方向。據悉在OMV在最新策略中已放棄規畫多年之購買俄國西伯利亞天然氣資產計畫。 OMV原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達成初步協議,擬以10億歐元之投資參與西伯利亞Urengoy天然氣田Achimov IV區及V區24.98%股份。上述天然氣田開採後,OMV每日可以獲得80,000桶價格極低之天然氣。該計畫本應於2019年實施,惟多項因素導致該計畫一再延宕。 奧媒指出,OMV應已放棄前揭計畫,原因除近來因俄烏衝突,俄國在西方形象不佳外考量外,OMV經營策略調整亦為重要因素。OMV未來經營方向將逐漸轉為生產化工產品,不再擴張石油及天然氣領域。  

A:依據奧媒「ORF」2022年2月20日報導,奧地利總理府於當日晚間宣布成立「危機內閣」(crisis-cabinet)因應俄烏衝突加劇局勢,成員為直接相關之部會首長,包括:奧國總理Karl Nehammer、外交部長、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及能源部長。K總理表示,未來將持續高度關注俄烏危機相關發展,定期召開會議商討危機各種可能發展,並提出因應方案。 K總理強調,近日俄烏危機局勢發展令人不安,歐洲再次爆發戰爭之可能性逐漸升高。奧國政府目標係經由外交途徑與涉事各方持續協商,避免爆發戰爭;惟奧國將為最壞狀況做好萬全準備。若不幸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由總理將立即召開國家安全會議。 奧國政府為因應當前日趨緊張局勢,已派遣一個危機小組前往烏克蘭東部。危機小組由奧國外交部、內政部及國防部共派出7名工作經驗豐富的成員組成,另奧國警方特警人員亦參與其中,該小組已於20日凌晨出發前往烏東地區。危機小組主要任務係協助奧國駐烏克蘭大使館人員處理緊急狀況、維持通訊系統正常運作、掌握最新局勢發展實況,以及協助在烏克蘭之奧國僑民安全撤離。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2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61/P200號(商情文號:第161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計畫在早期貿易談判中拒絕加拿大使用激素的牛肉,英加貿易談判將於4月正式開始。由於美加地區農民使用生長激素培育當地牛隻,雖可大幅增加牛隻重量,但也有致癌疑慮,因此使用激素的做法在英國被禁止。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禁止使用激素的牛肉在政治上極困難;貿易官員也表示,食品標準將成為雙方談判中的癥結點。 加拿大貿易部長Mary Ng受訪表示,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期望在談判時突破,且堅持加拿大農業技術安全基於科學。一份洩露給Politico的官方備忘錄顯示,加拿大對上述議題提出許多探索性問題;而英方對此的禁令也可能成為英國加入CPTPP的障礙。 Flint Global諮詢公司貿易專家Sam Lowe表示,加拿大可能利用使用激素的牛肉激素問題作為手段,以在與英國的談中要求其他讓步,例如要求更大幅度降低關稅等。 2019年英國與加拿大的雙邊貿易價值超過230億英鎊。國際貿易部發言人表示,捍衛食品安全和動物福利高標準為政府貿易談判的關注點,所有進口至英國的食品和飲料產品均應遵守國內進口要求;政府期許與加拿大談成充滿野心且全面的新協議,以加強雙方密切且歷史悠久的雙邊貿易關係。

Inline content